卢瑟经济学(4.7)——切大饼(小结)
人们进行生产活动,不是为了满足精神的愉悦,而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人们对物质的追求的欲望,并不因为已经拥有的物质的增多而下降,相反往往是得陇望蜀。
人们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在社会中分配。在阶级社会,每年的产品分为三部分:生产资料折旧+工资+利润(剩余价值)。在农业为主的奴隶社会,每年的收成需要扣除种子粮和报废的工具,奴隶的口粮,剩下的就是奴隶主的收入。在封建社会,每年的收成也要扣除种子粮和工具,交给地主租子,然后是农民的口粮。分配过程看得很清楚。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也是如此。扣除种子粮是必要的过程,剩下的产品就在统治和被统治阶级之间进行分配。
社会化大生产让这个过程模糊了。与每家每户独立生产的小农经济不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品是在全社会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产品在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在全社会范围内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交换,最终被全社会消费。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很难确定每个人对生产总大饼做出的贡献有多少,所以就很难做到按劳分配。无论在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很难确定每个人的贡献有多少。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这是相对容易实现的。每个人的勤劳程度直接影响他的农田的产量。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这是不好实现的。因为每个人都没有独立的产品,每件产品都包含数不清人的劳动。如何确定每个人劳动的质与量,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
计划经济条件下,其实也不是按劳分配。不过是按照生产计划和总产品,估计出每个人的劳动量,然后按人头平均。干得多,干得好,不见得工资高。干得少,干得坏,也不见得要挨饿。某甲工作出色卖力,他获得的成果要与所有同事一起分享;某乙出工不出力,他造成的损失也要由所有的同事一起分担。如果大家都充满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你争我赶,那么生产必然蒸蒸日上。三人一心,黄土变金,何况全社会一心呢?反之,则难免出现大家都磨洋工的现象。
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分配。除了劳动者的劳动,私有产权(也就是物权)直接参与分配的过程。从某甲和某乙个人来讲,某甲工作量大,质量高,某乙工作量小,质量低,某甲的收入必然高于某乙。但是从全社会来看,某甲们工作得越多,他们获得的产品的相对总量越少。这是因为相比某甲们辛勤的劳动,产权所有者手中的产权显得越来越稀缺。
与产权所有者相比,劳动者永远处于劣势。这是因为在分割大饼的博弈中决定胜负的三个要素均对劳动者不利。这三个要素分别是:博弈双方同行的数量、类似博弈的选择范围以及博弈失败的承担能力。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人人都具备的,只要身体健康、不残疾,就有劳动能力。如此之多的同行,博弈的能力必定有限。由于一个人在市场经济中选择的能力,与他的财产量密切相关。对一无所有,除了出卖劳动力没有其他选择的人来说,名义上是自由的,实际上是不自由的。最后,对劳动者来说,也不能承担失业的成本。没有工资就要靠存款,存款用光就面临山穷水尽:不能卖面包,租房子,供孩子上学,赡养老人,缴纳水电煤气费。
由于劳动者数量多,选择少,不能承受失业的后果,所以劳动力是最不值钱的要素。资本越垄断,劳动力越不值钱。干得最多,获得最少。
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扣除生产资料折旧以后的第一次分配。分配的双方,是劳动者和产权所有者。彼此获得产品,分别是工资和利润。
提供劳动力的一方与提供产权的一方,成为彼此对立的两个利益团体。甲工人工资提高必然影响乙工人的工资,甲资本家压低工人的工资,也必然能影响乙资本家。这两个彼此利益对立的团体,就是阶级。具体到资本主义社会,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阶级首先是先经济概念,两个团体彼此的经济地位,决定彼此的利益关系。同一阶级内部有类似的经济地位,两个阶级之间成员有类似的经济关系——甲工人与乙工人经济地位类似,甲资本家与甲工人之间的关系与乙资本家与乙工人之间的关系类似。阶级一旦产生,就要派生出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比如,无产阶级强调不劳不得食,鄙视好逸恶劳,要求人人都有管理国家的权力,要求国家扶助弱小。资产阶级强调最大限度利用生产要素,强调市场选择,物竞天择,要求管理国家的权力与财产有关,要求国家少干预经济。阶级决不局限于经济,但是超出经济的部分也超出本文的研究范围。本文读者知道阶级是由经济地位不同而产生即可。
在劳资之间进行了第一分配以后,剩余价值又分为三部分,在资产阶级内部进行再分配。这三部分分别是,产业资本家利润、地主地租和金融资本家利润。相比其他两类资本,产业资本家相对弱势。地主和银行家轮流坐庄。现在各国抑制地主,所以金融为王。
与产业资本相比,土地具有先天的易垄断性。产业资本家很难阻止同行开办新厂,土地所有者却可以不断购入不可再生的土地,实现牢不可破的土地垄断。理论上,大土地所有者完全可以把产业资本家的利润压低到勉强维持的地步。事实上,土地高度垄断的地区,往往也是产业资本不发达的地区。没有外力帮助,产业资本没有能力对抗土地资本。世界上许多工业化国家都由政府强行介入土地市场,以保证土地不致过度垄断,地租不致过高,产业资本有利可图。
在土地垄断被打破的地区,往往金融为王。由于金融资本涉及资本主义生产的方方面面,本身具有高流动性,可以以极低的成本调集海量的社会资本,可以掌握更多的经济信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投资风险低于产业资本以及可以在金融危机中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等种种有利条件,所以在与产业资本的博弈中占尽先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垄断企业。垄断企业发展的过程,也刺激了金融资本的发展。金融资本与垄断资本形成牢不可破的联盟。
对于土地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压迫,产业资本处于极度不利的境地。但是,这并不是说产业资本没有反抗能力。如果土地资本和金融资本压迫过度,产业资本就可以退出生产过程,脱离生产,关门大吉。然后,加入土地和金融投资去炒地皮,吃地租,炒股票,吃利息等等。
不论土地资本和金融资本如何强大,所有的地租和利息都必定来自产业生产的总大饼。完全脱离生产的金融行为,就是赌博:购买筹码,然后重新再分配购买筹码的货币。金融资本和土地资本的投机,可以在短期内把金融产品和土地的价格推高到惊人的地步,但是最终必然因为产业资本不能支撑而破灭。
剩余价值在三大资本之间分配,产业资本最弱。相对而言,搞实业最难挣钱。全社会而言,总大饼在工人、产业资本家、地主和银行家之间分配。其中,工人是最弱势的。这是因为在分配产品博弈过程中,劳动相对产权有先天不足。失业后备军对工人的压迫,可能降低工人工资。战争造成的壮劳力大批死亡可以提高工资,工会和政府的参与对工人的扶助,也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
此外,个别种族(比如土著美国人或非裔美国人)如果拒不学习流行的语言,坚持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肯融入主流社会的话,受雇佣的机会必然更少,工资必然更低。种族歧视也人为压低少数族裔的选择机会,比如限制某些族裔从事某些职业,也会影响某些族裔的工资水平。在美国历史上,南方的农场主强烈反对解放黑奴,北方的白种工人和西部的小农对解放也黑奴不积极。相比之下,北方的资本家却乐于推动解放黑奴的过程——只要有一部分“前黑奴”保持失业或半失业状态,就有利于压低美国白种工人的工资。
按照我们前面的分析,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按劳分配本身就是理想中的状态,可以不断接近,却很难轻易实现。不仅如此,在自由市场中,随着财富的汇聚和集中,小资本逐步被大资本吞并,分配方式将越发有利于大资本而不利于劳动力。换句话说,自由市场经济下的分配方式是不断远离按劳分配的目标。
以上的分析,都是默认暴力在建立了符合自身利益的分配模式后,不再积极参与分配过程。但是,如果考虑到资本主义改良后自由市场经济逐步被市场与计划结合的“混合”经济替代,“守夜人”型政府已经推出历史舞台,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国家在分配过程中的作用。卢瑟经济学一开始就说,所谓经济和政治分开,是很扯淡的观点。政治搭台,经济唱戏。或者说,暴力搭台,产权唱戏。搭的什么台,唱的什么戏。这个最关键,是我们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本文默认的台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台,唱的是私有产权的戏。
马克思说过:“在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作用。但是在温和的政治经济学中,从来就是田园诗占统治地位。正义和劳动自古以来就是唯一的致富手段……事实上,原始积累的方法绝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马克思说的“温和的政治经济学”,就是本文反复提到的稳拿经济学,总之是统治阶级喜欢并宣扬的经济学。马克思说稳拿是靠暴力起家的,稳拿当然受不了——尽管他们在做着这样的事情,却只许操作,不许揭穿。
本文在前面已经提到,现代私有产权的起源不是鲁滨逊的小农经济而后进化出市场,而是由强者对弱者的暴力劫掠进化到产权剥削。如果我们承认产权剥削是从暴力征服进化来的,那么就应该知道市场中必然存在强者和弱者,拥有产权的一方是曾经拥有暴力的一方。这一方,注定是强者——否则暴力不会主动隐藏到幕后。
暴力分配的决定性在两个方面:第一、暴力分配是最终分配结果,以前所有分配结果,只要被暴力否决就不再有效。第二、否决暴力的只有暴力,产权根本不能挑战暴力。
暴力可以摧毁产权,没有暴力支持,任何产权经济,都不可能存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很流行的说法。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暴力机关。如果我们考虑到暴力可以直接获得产品、摧毁产权、剥夺人身自由或强迫劳动,产权剥削自暴力掠夺进化而来,暴力决定最终分配结果,以及对抗暴力的只有暴力。我们就会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说法,必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结合起来,辩证地看。
除了暴力搭的什么台,经济唱的什么戏以外,还有两个问题:第一、税收从什么人身上切大饼给什么人;第二、暴力是否会耐不住寂寞,自己粉墨登场去扮演某些角色。扮演这些角色究竟达到什么效果。这两个问题其实是统一的,都是暴力主导的再分配过程,一个是显性的,一个是隐性的。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最关键,后两个由第一个决定,反过来会影响第一个。
国家的征收可以来自工人工资,也可以来自剩余价值。国家的支出可以倾向于低收入者,也可以倾向社会顶层。所以,国家的分配过程可以劫富济贫,也可以反过来助纣为虐。雍正年间搞摊丁入亩,必须结合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否则,土地税就是推动士绅搞土地兼并的有力推手。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统治阶级决定财政收入的征收与支出,被统治阶级无权参与决策过程,所以往往是吃亏的。
国家参与分配一般来讲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通过国家行政手段抑制外来资本,直接加速本国产业资本积累,促进工业化进程。第二是通过国家税收等手段进行贫富调节,消除过度贫富差距,存进经济平稳发展,改善民生。这两个过程第一可以简单归纳为把饼做大,第二个可以归纳为把饼分均。但是,由于官僚的私人利益作祟,国家政策执行结果完全和干预经济的目的南辕北辙:加速积累的,很可能不是最有潜力的工业资本,而是官僚及其附庸集团的私人资本;社会财富不但没有被分均,而是在权力的作用下,不断向官僚及其附庸集团流动、汇聚,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暴力是元要素,拥有暴力的人拥有终极分配权,国家是最高也是最终分配者。因此,官僚集团完全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这个阶级垄断暴力,控制财富,凌驾于所有阶级之上。中国历史上的官绅集团,以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中的官员,都属于这样的阶级。这样的阶级如果不能自我收敛,学习陈平公平地分割社会总产品的大饼,则难免引起社会剧烈变动。
暴力支持的隐性分配过程也同样是异常稳固的。同样是垄断,不同类型的垄断稳固程度不同:技术造成的垄断,不如资本量造成的垄断,资本量造成的垄断不如暴力支持的垄断。暴力支持的垄断,除非暴力主动放弃,否则只要彻底推翻暴力才可能破坏垄断。
劳动者由于数量众多,经济实力脆弱,所以永远处于社会全体成员的底层。社会其他成员之中,也有等级。拥有暴力的是第一级,金融和地产,角逐天下。在西方国家,暴力被严格限制,地产也受到打压,于是金融做大。产业相比前三位,永远是小媳妇。垄断产业的难度远远高于垄断土地或金融。所以,吃大饼也有先后顺序。
考虑到吃大饼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个人(或者资本的代言人)在进入市场之前依据他所拥有的要素,就基本可以确定他参加博弈的结果。对大多数除了劳动力一无所有的人来说,参加市场博弈以前就已经胜负已出,个人努力只不过是不要输得太难看而已。劳动力与产业资本在市场中自由博弈,这就如同让一个普通人去和泰森公平决斗,注定凶多吉少。个人努力不过是逃跑得更快,以求尽量保住性命,而不要奢望胜出。产业资本与土地、金融相比,则相当于泰森与终结者相比。至于暴力,则是至高神,能战胜神的只有其他的神,凡人、终结者都要屈服。
与暴力争锋的人,注定以卵击石。有暴力支持的金融、地产资本,便是天下无双。美国金融资本的操盘手并不比其他国家的投机者更高明,但是美国金融资本的背后有美元,美元的背后有美军。至于一无所有的卢瑟,注定是价值的贡献者与损失的承担者。所以,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卢瑟的时候,可以确定的是,他肯定不掌握暴力、金融、土地等要素。至于他个人是否努力,则有待进一步确认。如果我们了解了分配规则,把卢瑟的命运归结为个人不努力,是不恰当的——因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这话是从房地产商嘴里说出来的,我们就应该知道十有八九,是这位稳拿是想隐瞒什么。
用暴力获得足够的稀缺资源,然后和劳动者或者其他资源所有者费厄泼赖,把暴力隐藏起来,从强盗转型为骗子,这个过程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只要控制了资本,就可以利用资本的优势不断吸收剩余价值,以后即使劳动者多创造了财富,多创造的部分,也不是劳动者的。这些多创造的部分不断变为资本,成为劳动者的枷锁。所以,大资本的起步与暴力密不可分。诚然有一些小资本是通过努力劳动和个人勤俭获得的,但是通过这一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勤劳并不是获得资本的主要途径。很显然勤俭是多数人的美德,而不稀缺的东西,没有资格在切大饼的的过程中获得较大的份额。某人勤俭获得了小资本,从另一个角度看,要看到为什么多数人勤俭没有获得小资本?一种可能是多数人虽然同样勤俭却遭受了旱灾的打击,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多数人虽然勤俭,但是他们多数的产品并不归他们所有,他们勤俭不过是增加别人的财富。所以,在阶级社会,勤劳是不能使多数人改善自己的生活的。这个结论很邪恶,却是人类社会的现实。小资本并不是资本的主流,其中的绝大多数都将被大资本吞并。勤劳永远是不稀缺的,而暴力却不是人人拥有的。如此看来,劫掠进化为剥削,强盗进化为骗子,才是阶级社会中稳拿的主流。所以,当某个稳拿自吹自擂自己勤劳致富的发家史的时候,卢瑟难免投去怀疑的目光——卢瑟更关心的是稳拿在隐藏什么,而这恰恰是稳拿不能对卢瑟言明的。
如果以市场主导分配,很难存在稳定的按劳分配——事实上,劳动力获得的相对份额是越来越小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暴力的帮助,多数劳动者必然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暴力的滥用,则难免创造新的稳拿。这就是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瑜亮相争的本质。
由于存在强者愈强的规律,产业、土地、金融和暴力任何一方被过度垄断,都会严重威胁其他几方的利益。而劳动者不论在哪一方做大的情况下,都是悲剧的。所以,对劳动者来说,保持各个势力制衡,最关键。
一旦失衡会发生什么呢?劳动者的贫穷自是不必说的,这是任何社会中被统治阶级的共同命运。在资本主义社会,事情显然不这么简单。我们会在后面看到,失衡至少带来两个副作用。副作用之一,分配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交换,进而导致消费不足,造成经济危机。副作用之二,分配的问题反过来也影响生产,垄断替代自由竞争,垄断资本统治经济,甚至全社会。一国的资本在本国暴力的支持下,统治全球。资本主义的活力就此丧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