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4-1-22 11:11:38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十三:脏腑应候

黄帝问曰:愿闻六腑之应。岐伯答曰:肺合大肠,大肠者,皮其应也;心合小肠,小肠者,脉其应也;肝合胆,胆者,筋其应也;脾合胃,胃者,肉其应也;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豪毛其应也。
黄帝曰:应之奈何?
岐伯答曰:肺应皮,皮厚者大肠厚,皮薄者大肠薄。皮缓腹果大者大肠大而长,皮急者大肠急而短。皮滑者大肠直,皮肉不相离者大肠结。
                 心应脉,皮厚者脉厚,脉厚者小肠厚;皮薄者脉薄,脉薄者小肠薄。皮缓者脉缓,脉缓者小肠大而长;皮薄而脉冲小者,小肠小而短。诸阳经脉皆多纡屈者,小肠结。
脾应肉,肉□坚大者胃厚,肉□么者胃薄。肉□小而么者胃不坚。肉□不称其身者胃下,下者下管约不利。肉□不坚者胃缓,肉□无小果累者胃急。肉□多小果累者,胃结者胃上管约不利。
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者胆薄。爪坚者胆急,爪濡者胆缓。爪无弱者胆直,爪恶色多败者胆结。
肾应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腠理疏者三焦膀胱缓,急皮而无豪毛者三焦膀胱急。豪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希豪毛者三焦膀胱结。

黄帝曰:薄厚美恶皆有形,愿闻其所病。
岐伯曰:各视其所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

  本篇介绍望诊理论,“惟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来判断。世界之隐秘是可见之物,而非不可见之物”,奥斯卡.王尔德的语录引导人们着重体验并提高自身的感悟力,并用感性的角度去描述作品的机理,看到作品的自身价值,而非内容。 中医学同样是关注“自身”的学科,古代医家从来没有迷失对身体自身的迷恋以及关照,当然,医学相比文学而言,自然多了一份功利,故而要求从外表的征象中,间接得出对内在脏器机理的认定,以便作出痛苦但精确的抉择;而文学仅需在外表的感知中享受自我的美食(当然,那些内容至上者除外:文学或艺术的存世,在于对美学意义的拓展,而非内容的崇高)。
       正如前篇所述“二十五变”,是描述不可见的内脏器官的高低大小状况,视觉不可直接触及,于是《内经》提供了从外表间接观察的方法。
       黄帝问曰:何以知其然?
       岐伯曰: 心: 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 无(骨曷)(骨干)者心高,(骨曷)(骨干)小短举者心下; (骨曷)(骨干)长者心坚,(骨曷)(骨干)弱以薄者心脆; (骨曷)(骨干)直下不举者心端正,(骨曷)(骨干)偏倚一方者心偏倾也。
                   肺: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 巨肩反膺陷喉者肺高,合掖张胁者肺下; 好肩背厚者肺坚,肩背薄者肺脆; 好肩膺者肺端正,胁偏竦者肺偏倾。
                   肝: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 广胸反(骨交)者[肋骨同胸骨及胸椎下部相交处]肝高,合肋兔(骨交)者肝下; 胸肋好者肝坚,肋骨弱者肝脆; 膺腹好好相得者肝端正,肋骨偏举者肝偏倾也。
                   脾:黄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 揭唇者脾高,唇下纵者脾下; 唇坚者脾坚,唇大而不坚者脾脆; 唇上下好者脾端正,唇偏举者脾偏倾也。
                   肾: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 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 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 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 凡此诸变者,持则安,减则病。

  上篇已作如此描述,本篇是对上篇望诊内容的补充。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

cfms 发表于 2014-1-22 11:38:40

这个理论与现代解剖实验符合么?

cfms 发表于 2014-1-22 17:14:40

cfms 发表于 2014-1-22 1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理论与现代解剖实验符合么?

搞中医研究的应该系统的做一下这方面实验,对中医理论进行检验并修正,比如象王任清那样;不能仅仅是看疗效怎么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读《黄帝内经太素》之十三:脏腑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