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andson 发表于 2012-3-7 10:51:50

躺着也中枪


经济危机时,中小企业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中小企业贷款难,不是中国特例,也不是现在的特有现象。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中小企业账目不规范,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利润率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小企业风险较高。

我们一向接受的教育是社会存在平均利润率。实际上,私有产权社会中,产品最终分配取决于各个集团之间的博弈关系。本集团成员数量越多,本集团博弈能力越弱。不同集团的利润蜠是不同的,平均利润率只是存在于资本量相差不大的同行之间,或者说集团内部。资本量越大,同行越少,竞争对手越少,在博弈中占据的优势越明显。反之,资本量越小,竞争对手越多,利润率必然越低。掌握博弈优势的一方可以尽量抬高自己产品的售价,也可以尽量压低原料的进价。当然,还可以提出各种对自己有利,对对方不利的要求。这是无需过多解释的。随着资本量的增加,利润率是不断上升的。反之亦然。

与利润率相反,企业经营风险却是随着资本量的下降而急剧增高。随着资本量的下降,中小企躲闪腾挪的空间愈发有限。“如果就个别情况来说,那末,小生产者是保持还是丧失生产愠件,则取决于无数偶然的事故,而每一次这样的事故或丧失,都意味着贫困化,使高利贷寄生虫得以乘虚而入。对小农民来说,只要死一头母牛,他就不能按原有的规模来重新开始他的再生产。这样,他就坠入高利贷者的摆布之中,而一旦落到这种地步,他就永远不能翻身。”母牛的死亡是随机事件,但是每一个小农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灾难。相比之下,大鰠场的母牛也有生老病死,但是均摊在总量之中,就成为可以接受的必要成本。

对中小经营者来讲,风险不仅来自意外事故导致的歉收,如果我们还记得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的话,就会知道“谷贱伤农”导致的伤害往往比灾年歉收还大。由于所有中小经营者都丰收,他们的博弈能力迅速恶化,其他大经营者往往趁机压低他们的利润,甚至压低到低于生产成本。对他们来讲,所有同行的大丰收并不是丰收,只有同行歉收而自己丰收才是丰收。

大企业完全可以把风险转嫁给中小企业。

如果全社会产品销售不畅,首先受到冲击的也是中小企业。对上游的大企业来说,它们的供货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是预付账款。对下游大企业来说,它们的进货是赊销,卖得掉ㄠ噜,卖不掉就退回去。换句话说,无论是上游还是下游的大企业,或者已经落袋为安,并不承担产品滞销的风险。此时的中小企是两头受挤,一面是原料的钱已经支付,一面是产品萠货款收不回来,或者产品被退回来。

如果社会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也远远大于大企业。相对大企业,中小企对上下家的议价能力明显不足。上游大企业可以主动提高原材料价格,把涨价风险转嫁出去;下游大企业可以以减少进货相威胁拒绝提高进货价格,或者只是略微提高使中小企业虽然还能运转,但是不足以弥补原料涨价的损失。中小企业则受到原料上涨,售价变化不大的双重挤压。

对中小企业来说,在收紧信贷、社会总需求不足、社会通胀压力加大的时候很难幸免。它们就是躺着也会中枪。相比之下,大企业就是原地不动,子弹也会绕过它,而是击中它身边的小兄弟。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资产的保值增值是最终目的,还要尽量节约成本。一类客户风险低、利润高、成本低,另一类客户风险高、利润低、成本高。银行倾向于谁,是不言自明的。对中小企业来说,即使能拿到银行贷款往往也是额度小,利率高,条件苛刻。对于自负盈亏、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来说,选择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仅如此,每笔银行贷款的成本是基本接近的,都要均摊到到贷款中。小企业的每笔贷款的数量必然小于大企业,单位贷款的成本必然高。

对中小企业来说,他们却往往最需要贷款。除了前面提到的他们的躲闪腾挪空间有限,往往需要贷款救急渡过难关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它们往往要为上下的家大企业提供免费的融资业务。由于中小企业竞争对手众多,在付款方式上,必须给予上下家企业必要的优惠。对于较大的销售方,中小企业往往是货到三、五个月以后才能结账。对于较大的供货方,中小企业往往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甚至要预付货款。如此就相当于为上下家的大企业提供免费的流动资金。穷人要借钱给富人,这是很删谬的,但是确实现实存在的。

其次,对他们来说较多的贷款意味着较大的经营规模,也就意味着较强的博弈能力。自己拿到订单转包给其它同行和从同行手中拿到转包订单是绝对不一样的。拿到订单的前提是从同行中脱颖而出,脱颖而出的前提是生产经营规模较大,生产规模大于同行的前提是贷款的支持。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中最需要贷款的企业,也是最难拿到贷款的企业。一旦收紧信贷,它们的资金链首先坚持不住。于是他们的资金链是否顺畅成为市场经济循环中资金紧张程度的琠雨表。

这些中小企业并不会老老实实地束手待毙,而是会用各种方法挣扎到最后一刻,它们会求助于银行,催缴货款,拖欠同行货款,抛售房产和股票。它们还会求助于各种民间集资或者地下钱庄等各种地下融资方式。

对中小企业来说,当绝大多数同行不能求助于地下融资,只有少数中小企业可以求助的时候,那些求助的企业将成为同行中幸运儿。当所有同行都求助于地下融资方式的时候,则所有萠中小企业谁也不能幸免。

当所有的中小企业都不能幸免的时候,地下融资机构也不能幸免。这些融资机构首先会追讨中小企业的欠款,但是这些欠款多数已经变成卖不出去商品,或者用于支付各种费用了。如鰠で下融资机构的损失太大,甚至自有资金无法弥补的话,掌控这些机构关键人物如果不想受到债主的追杀、法院的传唤,也没有自尽的勇气,就难免选择主动跑路了。

表面上看,中小企的困难是他们自己经营不善,账目不清,银行惜贷,外贸政策变化等等等等。实际上,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量越大越有利,越小越不利。有利润的时候,大企业首先获得好处,中小企业只能分到一点残羹剩饭。有损失的时候,则恰恰相反。

经济危机时期,必然有一批产品滞销,必须有一部分企业产品滞销,货款收不回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中小企业由于资本量有限,处于不利的博弈地位,必然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的替樠詿。

对中小企业的困境,一般的经济学家往往回避。

因为如果承认资本量越大越有利,就暗示了弗里德曼的“进行经济交易的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只要交易双方是自愿的而且是不带欺骗性的”、“超额的收益来自冒险精神”、“收入不均等的相当大的部分系来自根据产品而支付的代价,能反映人们对冒风险的爱好程度”之类的说法是很有欺骗性的:如果是双方都有利的话,至少是大资本更有利。如果说风险程度萠话,小企业要比大企业冒更大的风险,不仅自己要冒险,还要替大企业分担相当一部分风险。

这种对大资本有利的局面是会随着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对中小资本不利的局面也是会随着资本量的减少而增加的。随着双方的交易(博弈)次数的增加,大资本会愈发有利,中小资本会愈发不利。所谓“只要不断自愿交易就能增加彼此福利”、“收入反应人们对风险的爱好程度”之类的说法,是大资本的代言人编出来骗人的鬼话。

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并不能仅仅从的表相资金紧张入手,而应该彻底改善它们的博弈能力,否则任何其他的努力都很必将无效。改善中小企业的博弈能力就要削弱大企业的博弈能力,比如限制大型企业的超额利润,比如增加对大企业的税收同时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比如给予小企业特殊的财政补贴等等。

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关键,并不是有没有足够的贷款,而是它们不利的博弈地位使它们在市场经济的交易中不断吃亏——顺利时被大资本吞掉绝大多数利润,不利时承担一切损失。如鰠不改变这种局面,临时放松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无非是饮鸩止渴,这些贷款将更多地为上下游的大企业所利用,将来紧缩时则必将成为绞杀中小企业的绞索。

须知,逼死杨白劳的也是小额信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躺着也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