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瑟经济学(6.7)——垄断帝国(终极征服者)
“我昨天在伦敦东头〈工人区〉参加了一个失业工人的集会。我在那里听到了一片狂叫‘面包,面包!’的喊声。在回家的路上,我反复思考着看到的情景,结果我比以前更相信帝国主义的重要了...... 我的一个宿愿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就是说,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免遭流血的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土地,来安置过剩的人口,为工厂和矿山生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我常常说,帝国就是吃饭问题。要是你不希望发生内战,你就应当成为帝国主义者。”——罗得斯,1895,《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
这位罗得斯是当年大英帝国的金融家,南非的钻石大王,也是个战争贩子。这位殖民者的事迹,多数人未必了解,不过这位殖民者创立的公司却是鼎鼎有名——戴比尔斯(Debee爠猀)。这个公司的宣传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A Diamond Is Forever)”,更是家喻户晓。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许多本国失业的劳动力(“海之堡”模型中的派大星),因为在本国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永无翻身之日,所以往往乐于去无法无天的殖民地冒险:消灭了当地人,他们就是小农,运气好的话,还可以成为新兴的稳拿。罗得斯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派大星。
罗得斯的避免内战就要扩张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很有市场的。不过,他隐瞒了他本人在扩张战争中的利益。罗得斯的第一个身分是钻石大王:戴比尔斯垄断了世界90%萠钻石生产,罗得斯是戴比尔斯的第二大股东,终身执行官。罗得斯的第二个身分是英国南非殖民地的高官:开普敦殖民地的总理、新殖民地“罗得西亚”的创立者。英国公司在英属圠幓隗民地拥有独占的开采权和商业权,南非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钻石资源。如果我们把罗得斯的两重身份、英国公司在英属南非殖民地的特权和南非的钻石资源结合起来看的话,就不难看出英国在南非的殖民扩张能给罗得斯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他会大力宣扬帝国主义扩张。
资本家不是雷锋,他们最关心的不是工人能不能吃得上饭,而是自己的利益。既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撑得要吐的人看到冻死骨落泪的时候,不妨把自己吃不了的酒肉让出攠g部分不就不会饿死人了吗?如果担心工人吃不上饭的话,把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价值拿出来给工人消费,吃饭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所以,垄断巨头并不关心工人是不是能吃得上饭,而是更多地关心自己的利润。至于“让工人吃得上饭”,不过是让工人为他们当炮灰的冠冕堂皇的借口。有大量产能闲置、大批人口失业的时候,工人吃不上饭的原因并不是领土面积狭小,而是多数人的消费能力被资本压缩到最小的空间。哪怕占有天下,只要是无约无束资本主义制度,仍然会有大量的劳动力被闲置。当然,这些被闲置的劳动力可以是被殖民国家的劳动力,所以,殖民主义并没有解决失业问题,而是把失业问题转移了。白人失业变成黑人失业,本国人失业变成亚非拉落后国家人失业。
所以,当帝国主义者宣传为了民族利益要扩张的时候,我们不妨先问问这些宣传扩张的帝国主义者的利益所在。
言归正传。
资本主义的扩张是后面的内容,并不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都严重依赖外部市场,为什么都迅速走上帝国主义的道路,为什么扩张的速度大大提高。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帝国主义道路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压力很大,动力很强。扩张提高的原因则在于垄断资本协调统一了所有的社会资本,把资本之间竞争变成统一的对外扩张。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围绕利润两个字运转,解释这个问题同样还是要回到利润的运转。垄断企业的存在最大限度地抑制了竞争,直接导致两个后果:单位资本的社会总产量 高,达到同样生产目标需要的劳动者量最低;同样时间的生产过程中,创新最少。这一小节考察前一个后果。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统治替代了竞争,计划性替代了盲目性。这时,核心垄断资本清楚地了解全社会的有支付能力的总消费能力,于是经济进入了为满足有效需求而运转的简唠赓生产循环。这样的消费能力是如此之低,只要动用总产能的一部分就可以满足。从此,经济停滞不前替代了经济周期。简单再生产循环下,如果要实现较高的就业率,就要提高全社会的有效需求能力,减少产能与消费之间的缺口——这个缺口越小,被闲置的生产能力越小,失业率越小,就业率越高。由于在垄断资本控制的经济区域内部,垄断资本总是要把多瀠人的消费能力压缩到最低水平,所以提高多数人的消费能力,是与垄断资本的特性相矛盾的。在《生产与实现》一章中已经指出,对资本主义来说,无论怎么进化,利润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工人的工资来自资本家的投资,资本家的目的是获得利润。如果把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利润显然不能来自工资。换句话说,资本家不但要把工人的工资挣回去还要获得额外的货币。需要额外的购买力消费资本主义社会的产品,这个购买力要来自资本家和工人以外的部分,来自资本家、工人以外的“第三方”。如此不难看出,如果要降丠失业率,又不愿意触动垄断资本的既得利益的话,就要为大量的消费品寻找买主,而这样的买主只能到垄断资本没有触及的地方去寻找。
对资本家来说,每次投资都是一个较少货币换取较多货币的过程。投资出去,能不能回来就是赌博了。如果产品不能回来,那就是成为别人的利润了。甲资本家给工人开了工资,购买蘠齎饓豥设备,生产出一大堆产品,最终没有销售出去,对他个人来说,这是很杯具的事情。但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来说,这是有益的事情。因为,一部分投资变成了消费,这些投资不但不会产生多余的产能,而且还可以为一部分工人提供工作。甲资本家本人的资本受损,他本人退出资本家的队伍,他的资本成为其他资本家的资本的养料。这是一种资本内部的吞噬行为。
在自由竞争的时代,尚存这种在“甲之损失,乙之收益”的可能性,由“第三方”消费多余产品自然好,没有“第三方”的话,自己内部也可以消化一部分产能。在全社会被垄断资本控制的情况下,这种资本内部的吞噬被压缩到最低限度。垄断资本控制整个生产循环,上游的企业按照垄断资本的订单生产,下游的企业按照垄断企业的供货生产。产品的产量、规格都受到垄断企业的控制。于是自由竞争时代的盲目投资消失了,生产的损失被降低到最低。换句话说,内耗下降到最低,而潜在的产能达到最大。这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如同一个井井有愠葧蜂巢,为了追求利润而运动。在垄断时代,经济体内部已经没有自我消化的空间,于是垄断资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海外,向海外寻找有效需求。
生产技术水平相当的条件下,垄断程度越高,达到同等的社会总产出,就业水平越低。另一方面,由于博弈关系,垄断程度越高,多数人的消费被压缩得越严重。商品实现能力越差,或者说相对总产能,社会总消费能力越低。从外界来看,整个蜂巢只需要动用很少一部分生产能力,就能达到有效需求的上限。换句话说,垄断程度越高,产能与消费能力之间的缺口ㄠ詜大。
对于垄断资本家来讲,闲置一部分产能是好事,这样可以榨取超额利润。但是对全社会来讲,大量的产能闲置,就意味着大量的失业人口。由于长期停滞替代了经济周期,这种低就业萠状态,会长期维持下去。对工人来说,这时的失业不是短暂的失业,而是长期的难熬的寒冬。一面是大量工人长期找不到能够糊口的工作,一面是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这样的社会注騠是一个火药桶,随时处在动乱的边缘。这时,必须大量地向外输出产能,提升就业水平,否则就有发生革命的危险。列宁说过,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夜。帝国主义为社会主义提鬠く富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不是平稳进化,而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列宁的时代,由于垄断资本建立了稳定的“吃饭的秩序”,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并不是耸人听闻。当稳定的社会结构建立起来以后,无产阶级改变自身命运的大门基本关闭了。这时,有大批失业的劳动力选择离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去荒无人烟的殖民地冒险,他们试图用自己的生命赌一把。他们没有造反,是因为他们对殖民地开荒充满的希望。如果他们不能去殖民地开荒,断绝了他们的希望,那么他们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对他们来说,死于殖民地和死于本土是没有区别的。他们的选择殖民和造反的关键无非是哪个成功率更高,哪个回报更丰厚。
这时,对垄断资本家来说,如果不想主动伤害自己的钱包,又不想发生革命的话,就需要找到外在的消费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我的一个宿愿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就是说,为了使联合王国4000万居民免遭流血的内战,我们这些殖民主义政治家应当占领新的土地,来安置过剩的人口,为工厂和矿山生产的商品找到新的销售地区。”
如果说,避免革命是向外扩张的被动的原因的话,还有一个主动的原因,就是寻找超额的利润。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总是想方设法的尽量多地占有被统治阶级的劳动。从历史上看,不断吞噬其他地区,增加自己的臣民,是各个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共同选择——更多的臣民意味着更多地劳动力,更多的财富,或者说更大的富贵。奴隶主总是发动战争掠夺奴隶,封建地主经常发动战争兼并土地。垄断资本在全歼了自己统治区域内的不肯臣服的中小资本之后,必然向外扩张消灭其他经济模式,抢夺资源、劳动力和市场。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胜利!征服你的敌人,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这话是成吉思汗说的。蒙古大汗读书少(半文盲?),只识弯弓射大雕,是个大老粗,不怕天谴,不在乎舆论,铁腕统治,说一不二,不必在意票箱,也没有必要把自己伪装成“心里只有他人,唯独没有自己”的雷锋。他的话说得粗且直,没有那么多遮遮掩掩。对垄断资本来说,既然国内已经是自己的地盘,其他大小资本都臣服于自己,那么得陇望蜀地觊觎海外也就是必然的事情。垄断资本的说法,虽然宣扬的也是为统治阶级去征服和杀戮,但是更温柔婉转无耻一些,也更有欺骗性,更隐蔽。比如,罗得斯有意无意地隐瞒自己作为钻石大王、黄金巨头和金融家在南非的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石油商、军火商和银行家有意隐瞒自己在伊拉克的利益等等。虽然他们嘴里说的不一样,但是他们目的和做法,与蒙古大汗是如出一辙的。
对社会底层的卢瑟来讲,也有扩张的冲动,去海外殖民的愿望,从来没有这么强烈。由于建立了稳定的“吃饭的秩序”,卢瑟的劳动成果绝大多数要被稳拿剥夺。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这种剥夺达到极限——许多卢瑟长期失业,即使想被剥夺,也没有被剥夺的机会。对他们来说,自由社会不自由,不要说翻身,就是活下去都是艰巨的事情。如果想摆脱这样的命运,只有摆脱这种“吃饭的秩序”,或者推翻它,或者逃离它。对有组织的个体来说,巴黎公社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对无组织的个体来说,逃离比推翻更有可行性。从卢瑟的角度看,如鰠想改善自己的命运,必须到不存在吃饭的顺序,或者自己在吃饭的顺序比较高的地区去求生。所谓“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历史上的欧洲,大量失去工作的劳动者,举全家之力,倾家荡产,卖儿卖女,甚至签约卖身,凑钱购买去新大陆的船票。他们到新大陆有机会成为小农,重新获得劳动的机会。这些人脠远离工业社会,深入不毛,他们的死亡率非常高,但是他们仍然一往无前,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生活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他们的“生存空间”。于是,帝国主义者“占领新的土地,来安置过剩的人口”。这些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卢瑟,在本国没有任何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既不能找到糊口得工作,更不可能混进统治阶级。为了避免饿死,只好到资本主义势力没有触及的区域去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场所。
资本积累是对财富世界的征服。金本位条件下,黄金就是货币,只要开采出来,无须经过出售的过程,直接就可以用于购买其他商品。所以,在金本位条件的下的资本主义,是一种采集黄金的运动。黄金可以来自自然界和金矿,也可以来自落后的前资本主义经济(非洲的奴隶社会、东方的封建帝国),资本主义内部的小资本,甚至工人未来的债务——只要不是资本家自己的钱袋。工人是采集黄金的奴隶,工资是饲养奴隶的费用,工人生产的商品时采金的工具。商品销售出去,资本家得到黄金,扣饲养工人的费用,一个采金循环圆满完成。金@枯竭的时候,资本家就没有必要饲养采金的奴隶。由于资本家掌握生产的主动权,这些奴隶虽然渴望劳动,却没有劳动的机会,只能冻饿而死。要资本家不断采金,就需要不断发现新的金矿,或者让他们知道有更新的采金技术——如果不主动更新技术,自己的资本迟早会沦为别人的金矿,自己就会有丧失社会主宰阶层的席位,沦为采金奴隶的风险。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垄断抑制技术更新,技术更新对经济的刺激作用逐渐弱化。这时全部的社会资本在垄断资本的领导下,成为一个整体,对外要求对应的黄金。资本主义经过内部整合,采金的效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除了少数自然界未被发现和开采的黄金外,很快就瓜分干净了世界范围内已知的黄金。
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扩张的历史。垄断资本则把扩张的能力发挥到最高水平:垄断资本把资本主义社会的产能发挥到极限,把工人的消费压缩到极限。一面是极大的产能,一面是极丠葏衶费,垄断资本主义把向外输出产能的能力发挥到了极限。这是向外征服的物质基础。本国资本之间的内斗被降低到最低限度,在垄断资本的统一协调下运作。这是向外征服的组织保障。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征服的效率,远远高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的扩张,包括对自然界的征服和对人类社会其他成员的征服。
对自然界的征服包括开垦土地、开采金矿。开垦土地不用了,土里刨食最简单,男耕女织首先解决温饱问题。
开采黄金则是另一个不受限制的行业。对失业的劳动者来讲,去无人区开采黄金的工作不需要资本的雇佣,不会出现自己想工作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情况。对资本来讲,开采黄金不 膗对应的社会购买力,黄金只要开采出来就是货币,不会出现开采出来卖不出的情况。所以,开采黄金是卢瑟中流行尝试摆脱命运的方式。大批淘金者进入加利福尼亚、南非等地,试图寻找好运。
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旦他们中的个别人发现高品位的矿脉,资本就会紧随其后。各种采矿公司会纷纷进入,或者好运者自己也会成立采矿公司,雇用那些运气不太好的同行。这些好运气的卢瑟从此完成自己的原始积累,加入稳拿的行列,比如罗得斯。据说他刚到南非的时候,一无所有,靠卖冰淇淋糊口。到中年的时候,他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稳拿。这样萠譶情,在英国本土显然不会发生。由于“吃饭的顺序”是稳定而牢固的,如果留在英国,罗得斯也许有机会混成工头,或者小职员、小官吏,他是毫无希望成为钻石大王和金融家的。
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其他成员来讲,虽然没有参加开荒和淘金,但是也获得了大量的好处。对本国工人来讲,大量的劳动力输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提高工资。对本国资本家来讲,海外殖民地意味着新增的更多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更多的产品有了销路。这些需求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有利于新增就业。从全局看,由于新增的劳动机会,社会总产出的大饼更大,国内原有的博弈关系也相有利于劳动者的一方倾斜。资方拥有的财产的绝对总量并没有减少,相对量下降了。没有任何人的财产受到损失,整个社会却忽然变得和谐了。整个过程如同在宴会进行过程中,酒店宣布今日酬宾,突然意外免费加菜。于是,稳拿开始新一轮的大快朵颐,饿得快死的卢瑟,也有了吃到一点残羹剩饭的机会。
对人类社会其他成员的征服,最开始是商品的输出。向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大量倾销产品,同时输入该地的黄金、白银和原材料,这是第一步。向落后地区投资是第二步。落后国家先是本国企业大量破产,大量流失货币,然后是丧失国家经济主权。(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货币是金银,不是可以无限印刷的纸币。发达国家显然不需要落后国家可以无限印刷的纸币。关于大量流失纸币会出现什么现象,不是本节讨论的内容,将在后面的章节讨论。)在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过剩产品的过程中,输入货币的过程中,本国的需求不足由海外的市场的需求弥补,本国工人就业率提升。对应的是国外的小资本、小农和小地主迅速破产,工人失业。相对落后国家迅速沦为发达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殖民地。于是民族矛盾尖锐,个别地区甚至从商战演变成热战,文斗变成武斗。看过《黑客帝国动画版》的读者应该记得,人类社会与机器人社会爆发激烈战争的原因,就是机器人的产品廉价倾销,导致人类社会经济崩溃。
资本的扩张有两个基本趋势:在一切地点把生产变成由资本控制的生产;与此对应的是不断地在空间上扩大流通的外部范围。
资本主义的生产,就是要把商品卖出去,把其他社会的黄金换回来。然后把对方融合为自己的一部分,控制对方的生产,并向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从新殖民地建立的那一刻起,殖民地ㄠ必然与母国之间存在紧密地经济联系。需要向母国出口农产品或黄金,换回母国的工具和生活用品。不会有人在殖民地刀耕火种,相反他们会尽力采用母国的农业设备。淘金者同样 膗母国的工具和防身自卫的武器。只要存在分工和商品交流,殖民地经济迟早和母国完全融为一体。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在这个融和过程之中,母国的垄断资本会牢牢地占据经济上的有利地位。只要不切断与母国的经济上的脐带,殖民者创造的劳动价值会源源不断地流向母国。而对多数经济殖民地来说,脱离母国的经济几乎是无法生存的。这样一来,殖民地在建立之初就决定了最终悲剧的结局。
对社会底层来说,殖民地这块乐土,注定是短暂的。阶级社会中个人所处的社会位置并不是由绝对财产决定的,而是由相对财产决定的。这样的规律导致两个后果:第一、如果不能在资本统治殖民地经济以前,使自己的财产达到相对领先的地步,那么迟早还会沦为卢瑟;第二、绝大多数的殖民者,最终还是难逃卢瑟的命运。
那些为母国提供农产品的殖民地的小农,如果不能迅速崛起晋升为大地主,那么母国可以轻易压低农产品的价格,提升工业品的价格,把利润一股脑吞下去,把各种不利的危机转嫁给阠民地的小农。他们迟早会在不利的博弈中破产,他们的农场会被用来抵债。他们要么回归到失业无产者的行列,要么背井离乡去开辟新的农场。在费厄泼赖的博弈中,他们迟早输得 牎豞净。他们靠诡计和残忍从土著人那里夺来的,或者自己靠双手开垦出来的土地,迟早成为本国资本的猎物。本国资本则既不用深入不毛,也不用和土著人肉搏,只要公平交易,ㄠ可以坐享其成。我们不要忘记,“吃饭的顺序”无处不在。不论意外增加的财富最初属于谁,最终都会属于社会顶层的稳拿。那些淘金者的命运也同样悲惨,不出意外的话,金矿一旦开采完毕,他们就自然回归到失业的状态。矿业公司和黄金交易商发了大财,他们的资产增加了,而淘金者仅仅解决了一时的温饱。
希特勒曾经在《我的奋斗》中提出,消灭劣等民族,德国人要像美国人杀掉苏族人一样消灭苏联人,然后把德国人安置在苏联,在苏联人的领土梦想建立一个雅利安人的千年帝国。他萠梦想没有实现,纳粹德国就被反法西斯力量彻底消灭了。实际上,即使德国人消灭了苏联人,占有了苏联的领土,雅利安人的帝国也不会存在千年。因为不必千年,只要几十年,由踠贫富分化和土地兼并,德国就面临要么继续征服新领土,要么内战的局面。
这时,对全社会来说,大量的劳动力重新回到失业状态,大量的商品再次没有销路,大量的产能再次闲置下来。曾经因为开发殖民地而短暂缓解的社会矛盾重新暴露出来。和谐的局面贠次破灭。如果不想内战,就要开辟新的殖民地,安置居民,寻找市场。这个过程发展的速度,与母国的资本垄断程度密切相关。本国垄断程度越高,吃饭的顺序越严密,稳拿吃饭的效率越高。殖民地小农的财产很快就会被本国的垄断资本吞噬掉。这些破产小农很快就会为生活所迫,再次成为殖民尖兵。
抛开社会底层的压力不看,垄断资本集团本身对外的扩张能力也是惊人的。全社会的资本在垄断资本为核心的领导下,凝结成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垄断资本军团,挥师向外,必然战无不胜。资本扩张的过程中,无组织的自由竞争资本、封建地主和其他统治阶级,永远斗不过有组织的垄断资本军团。当外来的垄断资本军团消灭某一个本土资本的时候,当地其他资本不但不会援助,反而会考虑在适当的时候落井下石,捞取自己的好处。甲资本家遭受外来资本挤压的时候,乙资本家很清楚:即使自己不会对甲落井下石,丙资本家也会趁火打劫。这时,乙的理性的选择就是提前落井下石——与其便宜别人,不如便宜我。
自由竞争的关系决定了本土的资本之间彼此竞争的不统一的利益关系:一盘散沙的本土资本彼此不可能建立稳固同盟,凝结起来抗击外来资本侵略。在军事上常见的“一军死斗,盟军尠壁上观;一点崩溃,全军溃败”的现象在资本的搏杀中也是很常见的。在庞大的外来垄断资本军团面前,本土的资本只有两个选择:破产或者成为买办。绝大多数当地资本家都会选择后者,尤其是看到负隅顽抗的同行的结局之后。
对外扩张,可以文斗,可以武斗,无论文斗还是武斗,垄断资本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商战不行,就热战。工业化社会,热战的结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垄断资本訠社会总资本的产出提高到最高,热战也同样占上风。
被消灭或被收编的不仅仅是中小资本家,当地的地主、酋长也面临同样的选择。许多东方封建国家的地主阶级,并没有完全被消灭,而是成为外来垄断资本家的下属。这些人成为外来萠断资本的统治当地的代理人,所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他们所统治的国家,也就成为半封建办殖民地的国家。
与开荒一样,垄断资本输出化解矛盾,也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以商品输出为例,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输出,必然会导致输入地的贸易不平衡,进而造成当地严重逆差和金银萠迅速外流,使落后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工业和农业会很快破产,当地进而就会丧失完整的经济体系,不得不向外输出廉价原材料,并依赖外来工业制成品输入。外来垄断资本会把原倠饧价格压到最低,把制成品价格抬到最高。这时,半殖民地必然陷入债务危机——债务只能越堆越高,根本没有支付能力。这样发展下去,即使不会诱发当地人的武装反抗的话,也会因为没有支付能力导致需求下降。
开拓殖民地和通过输出商品,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世界暂时和谐了,资本主义社会外部世界必然就不和谐了。资本主义的扩张输出,必然出现民族压迫和种族隔离。抛开殖民者消灭土著居民的过程,商品输出也同样会给当地造成经济灾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居民创造的价值会远远不断流向宗主国,垄断资本留给当地的只有无尽的债务和严重的失业、破产。落后国家想要崛起,必须打破这种经济枷锁。如此便不难理解上世纪亚非拉地区风起云涌的殖民地解放战争。这时,对垄断资本来说,即使继续统治这些国家或地区,庞大的军费也必将得不偿失。
资本是财富世界的征服者,垄断资本是征服者中的终极征服者。用扩张解决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如同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资本统治一个地区以后,资本主义内部会重新面临生产能力远远大于有效需求的局面,为了克服这种局面只能继续扩张。然而扩张是有极限的,地球面积的有限决定了扩张不可能无限延展下去。
垄断资本统一了社会资本,所有资本把内耗降低到最低限度,全力扩张。垄断资本主义以其惊人的效率大大加速了这个进程,世界很快就被瓜分殆尽。垄断资本很快就会消灭掉所有的比自己落后的经济成分,全球各地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要么被彻底摧毁消灭,要么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到二十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最终统治了全球,紧接着各个帝国主义国家彼搠发生了激烈碰撞。
对垄断资本来说,一旦控制一个地区的经济,就会人为压缩产能。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如果不能扩张,就会陷入长期的停滞。垄断资本主义征服了一切以后又重新面对老问题:尠滞怎么解决。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内战的风险将再次威胁资本主义的生存——如果不能给工人足够的面包,就难免陷入全民内战,或者按照列宁的说法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解决这种停滞的手段,及其副作用,将是下一章的内容。 帝国主义是兔子的唯一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