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andson 发表于 2012-3-7 10:37:19

卢瑟经济学——垄断帝国(无尽的冬天)


“现在集中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可以对许多国家以至全世界所有的预料来源做出大致的估计。而且这些来源完全操纵在一些大垄断同盟的手里。这些同盟对市场的容量也进行大致萠ぶ计,并且根据协议‘瓜分’这些市场。他们垄断熟练的劳动力,雇用最好的工程师,霸占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主义紧紧接近最全面的生产社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与意识,可以说是把他们拖进一种从完全的竞争自由向完全的社会化过渡的新的社会秩序。”——列宁

垄断资本是市场之神,它们能控制产品的产量和价格,进而谋求最大利润。它们控制产量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价格,控制价格的手段是控制产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会通过倾销等手段消灭竞争对手,把本行业的利润压低到竞争对手无法接受的程度,逼迫对手主动退出。一旦占领市场之后,它们往往反向操作,故意闲置一部分产能,谋求最高的垄断利润。这种闲渠产能,压缩生产的行为,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进化过程。既然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发生了自我进化,那么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前是各个业主自由竞争,他们是分散的,彼此毫不了解,他们进行生产都是为了在情况不明的市场上去销售,现在则完全不同了。原先每一个业主的产量,对整个市场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努力提高自己的产量,就意味着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材料,获得更多的利润。现在则是垄断企业控制市场,市场究竟需要多少产品,能提供多少原料,他们了如指掌。他们的产量变化,很容易引起产品在市场上价格的剧烈波动。稍微增加产量,就可能引起自己产品的滞销。反之,他们压缩产能,就是自己的产品被抢购。对他们来说,与其自己的产品滞销,不如被抢购。

当大家都是小土豆的时候,竞争就是主流,谁不多生产,谁吃亏。因为市场和原料都是别人的,不抢白不抢,抢了也白抢。谁不抢,谁被别人抢,谁完蛋。这种时候扩张产能就是基本萠主流。反过来,当市场都被自己和自己的盟友控制的时候,一个市场大致能消费多少东西,基本都有数,扩张产能一点好处也没有,扩张了也卖不掉。这时就不如压缩、闲置一部分产能,人为制造需求不足,创造“人造的饥荒”。

经过这次进化,原先分散的资本凝结成有组织的社会资本,小资本依附于中等资本,中等资本依附于大资本,大资本依附于垄断资本,一般垄断资本(比如当年美国铁路)受银行、核心垄断资本(比如勒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工资)和元要素的领导。于是,社会总资本生产更有效率了:可以用相对更少的资本总量,更小的错误,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提供更多的产品了。此时,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长期的停滞。

我们的前面分析中,已经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与扩大再生产有密切的联系。当全面过剩的经济危机消灭掉多余的产能以后,任何一个偶然的创新行为,都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生产竞争。于是,上一轮经济危机的幸存者们,好了伤疤忘了疼,或主动信任自己的运气,或在同行的裹挟下,重新开始大规模投资。全社会从简单再生产,进入扩大再生产,开始酝酿新一轮的生产过剩。

这种竞争扩产的行为,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创造性毁灭从此不再存在,于是经济很难复苏。

垄断资本对创新,多数采取压制的态度。有些新技术虽然能大大提高生产率,但是同时也会提高生产规模——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规模,生产往往是不经济的。这样的技术对垄断资本家并没有吸引力。因为提高生产规模,意味着不能采取控制产量的手段获得超额利润。垄断资本家更倾向于采用生产规模不变但是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的技术,这意味不提高生产规模但是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如果这种生产技术降低产品质量,但是同时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话,也是可以考虑的,没有竞争对手,供给不足,产品再次也不愁没有销路——垄断产品往耠质次价高的一个原因即在于此。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企业往往主动采取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即使原有设备远远没有达到使用寿命。因为资本家知道,自己不采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同行也会采用新技术推出新产品。对垄断资本家来说,没有彼此竞争的压力,采用不采用新设备,推出不推出新产品的灵活性就要大很多了。实际上,很多情况下,垄断资本家往往并不急于采用新设备,更不急于推蘒新产品。生产设备、产品的更新,意味着生产流程的改变和大量的投资——只要垄断了市场,投资不投资都有丰厚的利润,何苦投资?列宁曾经举例,美国有个姓欧文斯的发明了一种能引起制瓶业革命的制瓶机。德国制瓶工厂主的卡特尔收买了欧文斯的发明专利权,可是却把这个发明束之高阁,阻碍它的应用。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垄断公司购买了新技术并不┠蹠鑎用,而是作为技术储备,在“合算”的时候再采用,或者作为对付外来不速之客的秘密武器。这并不是说,所有的新技术都会被垄断资本扼杀,但是新技术的采用确实收到了极大的遏制。在某些国家的某些部门,很长一段时期,这种遏制的趋势,会长期保持优势。

垄断企业对扩产更没有兴趣。市场有多大,垄断企业心里清楚。市场都是自己和自己盟友的市场,不存在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市场的可能,那么扩产卖给谁?压制生产可以人为制造稀缺,获得超额利润,扩产则意味着自己的产品跌价。资本的运动一切以利润为指导,导致利润下降的行为,资本是绝对不会做的。

对于垄断企业来说,由于没有竞争的压力,没有创新的动力,没有扩产的行为,长期把生产规模压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抬高自己的产品价格是获得最大利润的最好选择。

对垄断企业的下级企业来说,由于上级垄断企业压缩产能,扩展产能意味着更多的竞争和更低的利润。尽管许多时候不得不扩张,但是扩张的结果是利润率的迅速下降。在前一小节的謠偏中,当面粉厂只收购8000吨小麦的时候,小农们增加小麦的产量,也不会增加收购量,只能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虽然面粉厂只收购8000吨小麦,但是由于农民内部的博弈,农民的产量会多余8000吨,农民扩张的上限,就是维持小麦售价等于最低的生产成本的产量。低于于这个售价,农民就不得不销毁卖不出去的今年的小麦,然后明年不再播种,任由土地撂荒。另一方面,下游面包作坊也不能无限扩张,面包作坊产能扩张,必然引起面粉价格上升。由于面粉产量相对固定,面包总量基本不变,社会上面包的售价不会有太多萠变化。面粉价格上升,面包价格变化,必然导致面包作坊利润率下降。所以,面包作坊的产能扩张同样有极限。这时,虽然城市中面包价格飞涨,但是对面包作坊来说,由于面粉价格飙升,生产面包仍然是无利可图的。如果不能获得额外的面粉来源,城市之中的面包荒和面包作坊的产能闲置,只能长期持续下去。

整个产业链条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往往控制整个链条的产量,这个环节往往把产量压低在能获得最高利润的水平。其他任何上游环节的产品超过这个水平,都面临不得不销毁产品萠局面,任何下游环节的产能超过这个水平,都面临产能闲置的困境。

即使彼此不相关的行业,彼此之间也存在影响的关系。洛克菲洛压缩产能,原油价格居高不下,那么居民用于消费衣、食、住、行类其他产品的消费能力必然下降。可供分配的消费能鬠就很有限,其他行业的扩张行为,很快就会触碰到利润天花板。

换句话说,在垄断企业压缩产能的时候,其他企业的产能扩张行为也受到严重的制约。如果垄断行业不打算扩张产能的话,其他行业也很难大规模的扩张产能。

资本主义只为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而生产,一旦知道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量是多少,就把生产能力控制在略低于能满足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量的产量上。全社会的总资本在股权和利润的操纵下,把产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由于扩张产能的动力严重不足,经济危机复苏的条件便不存在了。这时,经济一旦发生危机便很容易陷入长期滞留,难以恢复。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周而复始的春去春回来被绵绵无绝期的严冬所取代,经济周期性“复苏—发展—过热—崩溃”的循环不再存在,经济一旦发生崩溃就会长期陷入停滞的泥潭。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什么1873年的大危机会长达5琠之久,而1929年的大危机直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彻底消除。

这时,资本的生产能停留在简单再生产的阶段,一切的生产行为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顶端的有限的需求,其他中小资本家和工人的需求,则是从社会顶端的需求衍生出来的。社会顶端的萠断资本家、银行家和他们的盟友的消费能力是主动的,中小资本家的消费能力受顶端的消费能力的影响,工人的消费能力则是完全被动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主动权掌握在资本手中,并不取决于社会多数成员的意志和他们的需要。劳动者需要工作,但是资本不会无缘无故地提供工作。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情况下,社会顶端所消耗掉的大多数社会产品,生产始终围绕为他们提供消费品服务。所以,社会顶端的消费能力成为最终制约生产规模的关键。在垄断条件下,社会总资本在垄断资本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为满足社会顶端的穷奢极㈠葫v求而生产。

在生产与实现一章中我们已经分析过,简单再生产的规模与社会顶端需求有关,也与社会低端的生活水平有关。同样生产力水平下,社会顶端需要的消费品越多,需要雇佣的工人就越多。同样的社会顶端需求的条件下,单位工人能提供的剩余价值越多,需要雇佣的工人就越少。

同样的简单再生产,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萧条期相比,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萧条期不但漫长,而且生产力水平下降更多,或者说出奇的寒冷。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的潜在生产能力达到极限,社会的总消费能力却下降到最低水平,于是社会总产出在一个极低的水平徘徊。

一方面,我们在前一小节中已经看到,由于分配进贡制度的存在,除了社会顶层以外,其他各个阶层的消费能力都被不断压缩。社会总消费能力远远低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我们在分大饼一章中已经分析过,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取决于他们的博弈能力。在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垄断资本的博弈能力远远高于其他社会阶层。

垄断资本已经发展到可以操纵产量和价格的地步,换句话说,他们的博弈能力被发挥到极限,他们是市场规则的决定者,他们掌握的资源很稀缺很强大,他们是市场中的神。相对于他们,其他阶层的博弈能力则被压缩到极限。一群小农必然斗争不过面粉厂;全美国的消费者必然斗争不过标准石油公司。所谓靠市场额手段提高小农、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的收入水平,几年翻一番这样的说法,当笑话听可以,谁若是当真就很傻很天真了。谁若是用这样的说法自我安慰,只能说明他不能区分画饼和大饼,以为画饼也能充饥。小农、工人的产量也许大幅度提高,但是在自由博弈背景下,他们的收入,保证不能大幅度提高。

由于博弈能力极端低下,其他阶层的消费能力,被压缩到最低的限度。纵使社会顶层的少数人的绝对消费能力得到无限的扩展,由于这个阶层人数太少,他们的总消费能力还是有限的。相比之下,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占大多数的中下层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其他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

另一方面,自由竞争条件下资本家投资失败,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对社会有益的消费行为。资本家购买了设备和原材料,雇用了工人,生产了产品,已经完成了消耗其他资本家的产品的过程,如果没有产品产出或者产品滞销的话,这部分投资就不会成为新的产能,也不会成为产能与消费能力之间的缺口。在垄断条件下,垄断企业的产品不仅不会投资失败,而且质次价高,不仅不会卖不出去,而且会供不应求。对社会有益的投资失败也就不存在了。

资本只会为有支付能力的消费生产,所以,虽然有大量的人口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但是,社会仍然有大量的生产能力被闲置。除了劳动力的过剩,还有资本的过剩。

大量的中小资本被淘汰出生产循环。它们独立生产,规模太小,结盟生产就要接受带头资本的剥削,扩张产能没有销路。于是,大量的中小资本推出生产,转而进行投机,希望通过投机获得更多的利润,即使不能不能增殖至少实现保值。一面是生产萧条,一面是投机盛行,这样的现象很常见。如果结合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这种投机行为可以达到惊人的水猠。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出现产业萧条,土地和虚拟资本市场产品飙升的奇异现象。垄断资本往往比不会在自己的地盘内扩张产能,丰厚的利润中消耗不了的部分,也会投资于土地和金融产品。许多垄断企业,往往本身既是某一行业的巨头,同时又是“地王”和股市的“庄家”。对他们来说,利用土地和金融市场歼灭小资本,如同狼吃掉羊,鲨鱼吃掉小鱼一样轻而易举。大量中小资本在生产领域无法与垄断资本竞争,在土地和金融市场同样难逃一劫。

稳拿经济学家认为只要资本主义能够精确地计划,按照合理的比例生产就能避免经济危机,危机的根源在于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或者说不能充分了解产品的边际利润。格林斯潘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厂家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资本主义就不会再有危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产品销售的份额在企业间依据生产效率分配,企业不可能了解每一件产品的边际利润。此外,由于竞争的压力,每个企业都有扩张产能的倾向。所以,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以忽悠人的。

但是,事情显然不那么简单。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市场由一个或借个大企业独占。垄断程度越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就越小,企业对市场的需求能力就越了解,生产的盲目性就訠亍,整个社会就越接近稳拿经济学家期望的状态。很显然,这样的状态下,资本主义确实不会再发生因为盲目扩张生产而造成的生产过剩型的经济危机。如果我们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仅仅局限在生产过剩型危机的话,那么经济危机确实消失了。但是,停滞的经济决不是正常的经济,停滞的社会决不是正常的社会:一面是大量的需求没有支付能力,一面是大量劳动力没有工作,大量的资本忙于投机或者失业;一面是少数人穷奢极欲,一面是多数人食不果腹。危机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停滞的形式重新出现。不仅如此,这种危机比以往的危机更加漫长和痛苦,而且不能自我痊愈。在这样的社会中,大量的失业人口生活贫困看不到希望,社会动荡,政府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经济复苏的春天迟迟不来到。

尽管危机的表现形式发生了的变化,但是危机的根源仍然没有变化。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合理的分配关系,导致多数人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他们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最终引起整个社会消费不足。不论资本主义如何发展,整个社会总体消费不足,仍然是经济危机(大萧条)的根源。

工人付出劳动,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地主、金融资本家和原要素之间按照彼此实力强弱进行分配,这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分配关系。所有产品都必须在市场上销售出去,被消费者购买,这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生产循环的环节。资本主义的分配关系和市场销售环节,恰恰是资本主义存在的基础,没有这种分配关系和市场销售环节,便没有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或者说,资本主义诞生的那一天,就决定它必然与消费不足做永无休止的斗争。这种斗争必然伴随资本主义终生,自始至终阴魂不散。随着资本主义的进化,消费不足的表现也必然进化。消费不足所导致的危机对经济的破坏力,也必然随着资本的扩张而不断增强。

这时,产能的扩张要依赖不受垄断资本控制的市场。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市场就是海外市场。一旦海外市场也陷入困境,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难免陷入长期的萧条。争夺不在垄断资本控制下的海外市场,成为多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国策。

ademxue 发表于 2012-5-12 15:47:50

{:soso_e100:}顶楼主;我要看全部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卢瑟经济学——垄断帝国(无尽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