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andson 发表于 2012-3-7 10:27:52

卢瑟经济学——生产与实现(不患寡而患不均)

说服一个资本家最好的方法,不是道义,而是利润。同理,阻止一个资本家最好的方法不是危险,更不是破坏环境,而是赔钱。

资本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逐利而行,资本家每投入1美元,就要求获得1+X%美元,X%就是利润率。如果不能获得对应的利润率,资本就要停止运动,不能获得这个利润率的资本就是没有用的资本,是失业的资本。利润中的一部分用于资本家消费,一部分用于资本家积累资本。资本主义的一切经济困难,如我们在前面分析的,就是全社会社会没有对应资本家用于积累的利润的消费能力。

在蟹堡王的模型中,蟹老板支出1000美元用于原料和工人工资,生产出1200美元的产品,扣除他自己消费掉100美元的产品,还有100美元没有销路。

如果资本压缩生产,按照提供100美元剩余价值的上限提供生产过程,那么产能就要压缩到原有产能的一半。或者说蟹老板支出500美元用于原料和工人工资,提供100美元的汉堡供他消费。对应而来的,就是海绵宝宝和章鱼哥里面有一个人会下岗,更不要说失业的派大星了。这时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期。

在停滞期,资本主义社会有支付能力总消费,决定一个社会的就业总量。工人的消费,由统治阶级的消费衍生而来。工人是产生电能的电池,需己的工资,降低消费水平,也难以找到可以户口的就业方式。他们的工资越低,他们的消费能要多少电池,完全看资产阶级的能耗和单位电池产生的电能。大量的失业人口即使愿意减少自力就越低,社会失业情况就越严重。这就如同机器的功率越大,需要的电池越多;单位电池效率越高,需要的电池越少。

很显然,在工人工资水平越低的社会,失业情况越严重。

如果蟹老板把这100美元的产品用于积累,不断扩大生产,那么最终迟早面临扩大再生产被打断,大批产品没有销路的问题。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强烈的反作用于生产。总消费能力不足,最终导致产能闲置,大批人力闲置、大量资本失业。

社会总消费能力,也决定一个社会产能与需求的缺口的大小。如果我们默认同等技术条件下,单位劳动者生产能力是相近的话。同样技术水平的社会,在产能扩张到极限遇到人力、自然资源、技术等外在瓶颈的约束下达到极限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总产能达到接近的水平。但是,社会的总消费能力却处于完全不同的水平。很显然,工人工资较低的社会消费水平要丠蹏工人工资较高的社会。

经济危机最终会消灭掉一切闲置资本。在消费能力越低的社会,将被闲置的资本越多。换句话说,这样的社会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越严重。

工人工资较低的社会的产能与消费的缺口更大。这样的社会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更严重。

所有的人,都成为资本的奴隶,包括资本家和工人。为了加速积累,资本家压低工人的工资的同时,也压低自己的消费——如果他们不这样做他们就可能被这样做的同行排挤掉。于是,全社会的生产能力的加速度被提高到极限。生产力冲上悬崖,最终引发崩溃。在扩大再生产中积累的消费缺口,在那一刻释放出来,于是全社会迎来一场大溃败。

这种经济崩溃必然周期性到来。每次新技术出现以后,资本家在同行的压力下,必然或主动,或被动的更新设备,采用新技术。在竞争中,谁的生产成本高谁吃亏,谁不采用谁吃亏。这时的社会虽然没有对应的消费能力,但是仍然会扩大产品的积累。每个资本家都不担心产品的销路问题——“比原先的产品便宜20%,利润提高20%……”这样的产品,怎么会嘠不出去呢?如果与原先的商品相比,这样的产品必然不愁销路,新一代产品可以不断夺取过时产品的市场。但是,如果所有的产品都是这样,那么新增产品的市场在哪里呢?

在二十世纪以前,原有的封建残余不断为资本主义提供市场,随着资本几何级数的增长,全世界在二十世纪初期,这部分市场就已经被瓜分殆尽。于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次没有打够,于是又打了一次。

雪崩早已酝酿,一声枪响,甚至一个喷嚏都可能造成雪崩。但是,我们究竟应该把雪崩的原因归结为枪声、喷嚏,还是超量堆积的白雪,或者陡峭的地形和超量的降雪呢?

如果我们把雪崩的原因归结为枪声,那么禁枪是否可以避免雪崩呢?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否有枪声,都会有雪崩。没有枪声会有喷嚏,没有喷嚏会有风吹草动。没有枪的地方一样有雪崩,没有人类的地方照样有雪崩。任何一点轻微的震动,都可能导致链锁反应,最终引起雪崩。随着雪量的堆积,需要的诱发雪崩的震动的数量级会迅速下降。完全理想化稳态只存在于完全理想的大脑中。具体的诱因,也许是大洋彼岸一只美丽的蝴蝶在轻轻地扇动翅膀。所谓市场平衡,并不是僵死的平衡,而是在波动中不断自我调节的平衡。市场是一个存在永恒波动的系统,完全的稳态,永远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中。对雪崩来说,只要堆积的白雪达到一定程度,雪崩必然会出现。对经济危机来说,只要产能和消费能力的缺口达到一騠程度,经济危机也必然会出现,具体的诱因并不重要。

陡峭地形上超量的积雪同样不是雪崩的根本原因。雪崩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雪量不断增加达到临界点,最终在外界的诱因下,发生崩溃。雪量达到临界点不过是雪量不断堆积的结果,雪量不断堆积又是超量降雪的必然结果。只要有超量降雪,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不可逆的,迟早会到达临界点。在复杂的因果逻辑之中,这种不可逆的中间过程,只是全部因果过程的一个必然环节,而不是不能事物的根本原因。如果把眼光仅仅停留在积雪上,我们可以把堆积的雪量达到临界点的50%,作为达到临界点的因,也可以把堆积雪量达到临界的25%作为达到50%的因,并且无限细分下去。很显然这样的分析,毫无意义,而且不能看到事情的本质是大量的雪花不断降落在陡峭的山崖上。

釜中的水滚沸的原因,是铁锅下面有火焰不断在燃烧。分析雪崩是为了避免雪崩,减少损失,而不是为了完成完美的论文。同理,分析经济危机是为了避免经济危机,减小经济危机的张失,而不是为了诡辩。当然,多数被稳拿豢养的经济学家,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为自己的主子诡辩。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防治雪崩和经济危机同样也是如此。如果我们仅仅打算扬汤止沸,那么把水温降到100度以下就可以。对应经济危机就是直接消灭到多余的产能。让生产能鬠回归到对应有支付能力的消费水平。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主动压缩产能是很难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同行竞争的压力,谁主动压缩自己的利润,谁就会承担更大的损失。当彼此有利的时候,大家合作,当彼此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各人顾各人了,大家谁也信不过谁。超载的船上,大家宁可一起坐在船上等着船沉没,也没有人会愿意主动扔掉自己的行李以减轻船的负荷。这一方面是因为资本家的数量如此众多,以致不能达成有效的联盟,约束每一个资本家。另一方面,坚持到最后的人,可以获得溺水的同伴的行李作为奖赏,而坚持到最后的前提就是拥有足够庞大的资本量,换句话说,要在危机之前的繁荣期获得足够高的产能。那些在繁荣期,考虑到总量过剩会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造成危害而缩手缩脚的资本家,最终将成为同行的猎物。

何况,这样的解决方式只能减少崩溃的混乱,并不能彻底解决社会上失业的痛苦。无论是被动的崩溃,还是主动压缩产能,社会总生产能最终都要在某个临界点停下来,然后进入停滞状态,等待下一次复苏期。这个临界点的位置与压缩产能的方式无关,取决于社会统治阶级的总消费能力和单位工人贡献的剩余价值。所以,不论用那种方式,最终都必然有对应的产能被淘汰,对应的工人失去工作。压缩产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很文雅的说法,现实则是血淋淋的。如果崩溃是硬着陆,那么主动压缩产能就是软着陆,不论那种着陆,都是着陆,都要淘汰一部分生产能力,都要有对应的劳动者失去工作。当然,资本家仅仅从利润出发的话,不必考虑失业问题,所以是另一回事。

不仅如此,硬着陆中存活下来的往往是强者,强者也可能遇难,但是强者显然比弱者有更多的存活的机会。弱者也有幸免的机会,但是他们必须超人的运气,而这是很罕见的。相比之下,软着陆中存活下来的则是与着陆规则指定、执行和监督者关系密切的人,至于是否是强者,则不好说。

对资本主义来说,发展生产只是资本积累手段,而不是目的。这是一切问题的关键。由于这个基本矛盾的存在,所以每一扩大再生产以后都会面临大量产品无人消费的窘境,每次崩溃以后经济在低位徘徊时都会有大批的工人失业,大量资本被闲置。回避这个基本矛盾,任何挽救措施都终将无效。

为了增加投资,放松贷款利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如果是正利率的话,那么就是企图依靠扩大再生产突破经济危机。问题是,在雪崩的过程中,积雪还能继续增加吗?在产品没有销路的情况下,会有人扩大再生产吗?那边的汉堡卖不出去,上游已经来催货款,蟹老板还会扩大生产规模吗?实际上蟹老板此时是非常需要贷款的,他需要贷款来拆东墙补西墙。

即使他想贷款,银行会给他贷款吗?那边的汉堡已经卖不出去了,继续给他贷款,难道不担心新增的贷款肉包子打狗吗?如果给蟹老板贷款,只能给蟹老板条件非常苛刻的贷款。比如用蟹老板的房产作抵押,而抵押率非常低。市场价格100万的房产,只能给蟹老板50万的贷款。实际上,这时银行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半价获得蟹老板的房产。这样的思路,其实谠協铺一样,不是靠对方偿还贷款赢利,而是靠死当拍卖抵押物赢利。银行的目标是吞并蟹老板的房产,而不是支持蟹老板过关。

在扩大再生产被打断,全社会面临生产过剩,产能远远大于消费缺口的情况下,只有政府作为担保的贷款才有充分信誉。如果我们没有忘记暴力是最终分配权,而政府是暴力的掌握者萠话,就会知道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或印钞偿还一切贷款。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贷款会得到银行的充分支持。如果这些贷款如果能成为投资需求,全部消化掉产能与消费的缺口,并且引起新一轮的扩大再生产的话,就可以把问题暂时掩盖过去。如果这些贷款不能消化掉产能与消费的缺口的话,没有激起新一轮扩大再生产的话,那么这些贷款将有去无回。不仅如此,在经济规模萎缩的情况下注入货币,还将刺激生活必需品的通货膨胀。经济规模萎缩,但是人必需要吃饭,要穿衣,要取暖,要有能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注入的货币很容易去投机生活必需品以及生产这些生活必需品的原料,比如煤或油。崩溃期的大规模政策性贷款,将导致经济的迅速恶化。

何况,即使发生这些贷款到期的时候,也必然面临新的产能与消费的缺口。届时,这些新增产能的实现仍然是问题,如果新增的产能没有对应的消费能力,这些贷款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将有去无回。政策性贷款,修筑了铁路、公路、机场,这些修筑行为同样是投资行为,同样需要对应的消费能力。在全社会消费能力远远小于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希望消费能力覆盖新鸠葘产能,这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情。除非这些新增的产能处于优先获得支付的地位,比如为了让新增运输能力获得优先支付,停止其他运输方式,使消费者不得不为类似的运输方式,支付更高的费用。很显然,这样一来,社会总消费能力在其他方面将更加不足。

如果这些贷款回不来,那么有三种解决方式,用征税或者用印钞的方式偿还贷款,或者拍卖那些贷款投资建设的项目。征税的方式,如果是对财产征收的话,相当于社会顶端支付,如鰠是对商品征税的话,则相当于大部分由社会底层支付。在以对商品征税为主的国家,在社会总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增加底层的税收负担,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减少他们的消费。通货膨胀过程中,吃亏的往往也是底层(除非新增的货币支出直接用于补贴收入较低的社会底层生活,但是在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社会底层缺乏政治权利,所以各种新增支出往往变相给予社会顶层而不是底层)。如果拍卖那些项目,则无疑相当于把损失转嫁给银行,如果银行损失过大,政府最终必然给予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的来源,还是征税或印钞。于是问题萠解决,看似有三种方案,实际只有两种,即征税和印钞。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到的征税,是广义的征税,不仅仅包括狭义的税收,也包括政府利用土地、金融、垄断原材料等方式获得的剩余价值。

由政府出面,财政担保,修筑各种设置,最终同样会面临消费能力不足,没有利润,投资无法收回的问题。无论民间投资还是政府投资,投资就是投资,必须要有对应的利润。在底层蠠费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贷款投资,难免刺激通胀,并且增加社会底层的负担。由于通胀需要一定的时效,贷款偿还也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这样的行为在短期内不会看到后果,但是缠期看,则必然暴露出弊端,而且越接近偿还贷款的时期,弊端越明显。

在产能超过消费能力而导致的雪崩的过程中,用扩大产能的方式弥补产能与消费之间的缺口,在大量资本要被淘汰成为失业的资本的过程中,用政府的手段增加资本,这种抱薪救火的行为,看似愚蠢实际上是完全理性的。如果我们透过这些投资行为的利润的流向去看这些行为的话,比如日本建筑商和美国军火商的腰包,就不难看出这是理性的选择。

经济危机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资本被淘汰,有政府财政支持的资本,显然有更多的机会存活下来。如果政府不干预资本存活,那么是大资本杀掉小资本,趁机扩张。如果政府干预,那么将是民间资本被淘汰的过程中,国有资本可以趁机扩张。

用通胀解决经济危机是很危险的手段。工人名义工资上涨如果超过物价上涨的话,显然有利于眼前产品销售。市场上蟹堡王的汉堡售价还是1200美元,其中800美元用于原料,眠绵宝宝和章鱼哥的工资上涨到150美元,结果1200美元都有销路了。如果通货膨胀是由于工资上升引起的,那么很显然有利于眼下的产品销售。但是,很快蟹老板就会提高汉堡的售价,比如把每个汉堡提高到1.5美元。现在新的问题又来了,还是有汉堡销售不出去。如果继续提高工资,全社会就会陷入工资上涨-物价上涨的螺旋,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如果是物价上涨超过工人名义工资上涨的话,显然事情更糟。因为工人的消费能力更差了。如果原料上涨到1000美元,海绵宝宝和章鱼哥的工资还是各自100美元,蟹老板还想获得200美元的利润,那么每个汉堡上升到1.4美元。那么,海绵宝宝和章鱼哥的实际消费能力都下降了。这时,如果原料供应方不相应提高消费能力的话,必然面临更严重的消费不足。整个经济遭受通胀和失业的双重挤压。

用通货膨胀克服经济危机,是危险的饮鸩止渴。

政府扩大财政开支,如果用于投资的话,与使用银行贷款扩大投资大同小异,使抱薪救火的行为,最终必然面临更大的产能与需求的缺口。

政府用财政支出搞消费行为(比如凯恩斯说的让资本家去挖垃圾坑)的话,虽然不会面临产能与消费的缺口,但是为什么不能直接补贴中低收入者,为他们提供廉价的住户、医疗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消费水平呢?资本主义国家不这么做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劳动者收入提高,就不适合充当廉价劳动力了。其次,这样做不能为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承包商(日本萠建筑商、美国的军火商)提供丰厚的利润。还有,政府的财政收入从哪里来,也是值得注意的。如果是用不太穷的人的钱,补贴更穷的人,那样的效果显然不如使用最富有的人的钱,补贴最穷的人。然而,在发达的西方国家,最富有的人往往掌握强大的政治资源,所以他们往往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自己要承担的赋税。

让开水不再沸腾,要抽掉锅底的柴火。消除危机的影响,或者减轻危机的伤害,应该控制过高的社会平均利润率。具体来说,就是控制贫富差距的水平。

应该承认,对个人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倾向将不断下降。换句话说,所有人收入水平越悬殊,社会总消费能力越低;反之,所有人收入水平越接近,全社会总消费能力越高。

对中低收入者来说,他们的消费能力被压缩到极限,他们所有的收入往往仅仅能用于维持生活,往往还要负债累累。也就是说,他们的消费能力与他们的收入的比值等于甚至大于1。相反,高收入阶层,则岁月有余粮,不仅有余粮还可以利用余粮投资。年收入从10万美元提高到100万美元,消费能力会提高很多,但是往往不会提高10倍。

随着贫富差距扩大,广大中、低收入者在与高收入者对手的市场博弈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贫富差距越大,中、低收入者人数总量越大,高收入者总量越少。中、低收入者收入水猠詞亍,他们越紧迫地需要工作糊口。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越低,他们除了廉价出卖劳动力以外的选择越少。如果承认强者恒强这个基本规律的话,那么就应该知道贫富差距越大,越有利于高收入者在社会总产品这块大饼中获得更大的份额。或者说,社会贫富差距越悬殊,低收入者的工资越低,而高收入者越便于提高利润率。

允许社会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有利于刺激个人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可以使优秀的生产组织者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勤奋的劳动者获得更多的报酬享受更舒适的生活。但是,张鑎该看到,贫富差距的来源并不仅仅是勤奋和优秀,许多时候往往是暴力和贪婪。暴力和贪婪获得足够的财富以后,确立了优势的经济地位,勤奋和优秀者便难以获得足够的回报。鼓吹贫富差距的人,往往是拥有暴力的贪婪的人,由于他们的存在,勤奋和优秀者只能接受他们的统治,投靠他们,受他们剥削,或者被排挤出经济循环。所以,到当贫富差距扩大到 驎程度以后,刺激生产率的作用也消失了。

我们在切大饼一章中已经支出,个人生产效率高低与获得大饼分额的多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土地、金融和暴力,都可以分得极大的份额,只要他们垄断土地、社会资本和暴力的所有权。 由于垄断土地、社会资本和暴力所造成的贫富差距,对刺激生产力发展没有一点益处。

一定范围内由于生产效率不同而造成的贫富差距,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过高的贫富差距则有百害而无一利,何况这种过高的贫富差距往往与生产效率无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卢瑟经济学——生产与实现(不患寡而患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