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3-12-19 15:48:28

经脉医学体系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然扁鹊未得善终,被秦太医令李醯“使人刺杀之”,此时为春秋战国时,约卒于赧王五年(前310),距今已经2500多年!  扁鹊(1)并非中国最早的名医,《扁鹊传》中除了说到扁鹊的授业恩师长桑君(2),还说到一位特殊的人物:“上古之时,医有俞跗(3)”;俞拊之为医也,“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练精易形”。俞跗是什么人?我们会专篇细述,敬请耐心等候!简而言之,扁鹊秦越人通过长桑君的秘授而得到俞拊的真传,从而经脉医学大显于世,直到最后一位传人郭玉(4)!
  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广汉郡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少从程高(5)学医术,而程高的师傅,是位隐士,人称”涪翁“!
  涪翁(6),史志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 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而效,乃著《针经》 、《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 《后汉书•方伎列传》 )如今李杜祠尚保存有汉涪翁像碑一块(原置古春酣亭中),书赞:“西汉中微,名贤放逐,有一父老,不知何出。钓隐涪江,针经著录,弟子程高,再传郭玉,矫矫清风,依依乔木……”!
  涪翁绵阳涪县人(至少隐居于此),绵阳自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涪县,史志记载老百姓者,涪翁属第一人,则涪翁所在时代当在前201年之后,参考郭玉所在时代在100-200年之间,假设以30岁为师徒代纪,则涪翁亦当生活在公元后-100年之间。
  扁鹊卒于前310年,距离涪翁有至少300年的间隔,这300年里,有没有以脉学名世的名医呢?有!仓公(7)!
  仓公,淳于意,前205年-前150年,山东临淄人,拜公孙光(8)为师,学习古代的医学典籍和临床经验,而公孙光又推荐仓公去向公乘阳庆(9)学医,公乘阳庆年迈无子,收仓公为徒后,将己藏的黄帝、扁鹊脉书传授给他,数年后遂成名医。《史记》将仓公与扁鹊共列一篇,曰《扁鹊仓公列传》,是学派上的渊源的。《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仓公55岁辞世后5年左右,司马迁出生,则仓公与司马迁的祖父辈生活在同一时代,司马迁著书时不至于失真!仓公向公乘阳庆学医时,公乘阳庆“年迈”,“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则公乘阳庆约为前265-前255年之间出生之人,距离扁鹊离世不过45-55年之间!则公乘有可能是扁鹊的再传弟子(徒孙),那么,扁鹊有没有弟子呢?
   扁鹊有弟子,《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救虢太子时,“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那么扁鹊至少有两位弟子:子阳、子豹!民间传说扁鹊弟子就多了,但显然不符合经脉医学“非其人不传”的特征!
   综上,扁鹊---子阳、子豹----公乘阳庆----仓公这一脉传承可以说通;仓公有没有弟子呢?有!还很多!
   仓公不吝其道,广传医术,门下出了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是秦汉授徒数目相当不少的一位医学人士,其中,西汉高永侯的管家杜信,曾向淳于意学习《脉经》、《五色诊》等达两年之久!是以公元前150年之后,经脉医学有条件迅速的发展。为什么要强调“经脉医学”有条件迅速发展?只是因为经脉医学在仓公之前,“非其人不传”!
   我们回看扁鹊从长桑君学医的前提:“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出入十余年,至年老才传;看仓公学医,“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也是因为公乘阳庆无子,七十岁才传给仓公。并且公乘阳庆传仓公时,要求仓公”尽去其故方“!是以经脉医学系统向来隐秘传承,与世俗医学有着很大区别(当然,疗效优于世俗医学是一定的!)问题是,汉时有那么多医生么?有!并且很庞大!
   汉代的医官中职位最高者为太医令丞,隶属关系上分为两个系统:1、太常系统。“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令丞。”(《汉书·百宫公卿表》第七上);2、二是少府系统。“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等令(《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其中,少府太医主要为宫廷医疗服务:在少府太医令丞下,属官和医药人员有:太医监,多由有权势的医生充任,汉昭帝时权臣上官桀,其“妻父所幸充国为太医监。”(《汉书·孝昭上官皇后》)。汉代的侍医,沿袭秦制,主要为帝王皇室和诸侯王诊治疾病,相当于后世的侍御医。《汉书·王嘉传》中的侍医伍宏,在“董贤传”中称“医待诏”,为同一职称。女侍医、女医、乳医,在宫中主要为皇后、公主等服务,诊治妇产科疾病。
    除了医官系统中有大量医生,诸侯王府的医政也仿照中央,如西汉同姓诸侯王府,济北王有太医高期、王禹;齐王有侍医。另外,王府中其他人也有喜好医方者。王府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医生,派人去名医那里请教、或拜名医为师求学深造。地方官吏家中,也多有医药的设施。例如西汉高永侯的管家杜信,曾向淳于意学习《脉经》、《五色诊》等达两年。
   正因为汉时有庞大的医务系统,秉承不同的医学流派,扁鹊所代表的经脉医学仅仅是其中一支时显时隐的非主流,直至仓公授徒,凭卓越的疗效和较广泛的传承才得到时代的认可,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并在百年内再次迅速隐没,例如,其传承者涪翁,是隐者,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又回到了”非其人不传“的隐秘传承轨道!郭玉(100-200年)之后,以植物药运用为主的脏腑医学体系迅速发展[代表作如《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100年左右],凭着简便易行并能给政府带来GDP的缘由,迅速将隐秘传承的经脉医学系统抛在脑后,大量创新的指导理论通过临床总结形成,经验医学体系一下统治了2000年的中国医药史!
   这里强调“经验医学体系”,正是因为相对应的“经脉医学体系”有更多的科学性,值得现代科学的再认知,而经验医学体系除了创造了大量疗效经验之余,也创造了极量的糟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帐号:ouoviv,季子说
  --------------------------------------------------------------“季子说”述及的传统医学,是季子视野里的传统医学!   ---------------------------------------------------季子:男,主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供职三甲医院,于2013年6月起辞职探索自由执业之路。从求学起到现在,在中医路上行走第17个年头,一路坎坷,好在命运垂青,跌跌撞撞中误闯传统医学内室,见证中医理论的精妙,并能用疗效以确信。近起逐渐接受轮回思想,向死而生,勉力前行!鉴于传统医学在目前语境下式微之态以及自身话语混乱,发愿2014年起开始阐释中医经典并普及中医知识。 微信号:ouovivhttp://mmsns.qpic.cn/mmsns/YTxRW8VibTGP29PGg1l7KKt4TxhNZHyv73O3emGqgDdQ8av3LLDzqQQ/0

fightp 发表于 2013-12-20 21:02:41

本帖最后由 fightp 于 2013-12-20 21:39 编辑

这脉络清晰
果然是“经脉医学”:P
提个小建议,楼主的文章排下版就更赞了。
正好闲着,边看边帮楼主排个版

----------------------------------------------------------------------------------------------------------------------------------------------------------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然扁鹊未得善终,被秦太医令李醯“使人刺杀之”。此时为春秋战国时,约卒于赧王五年(前310),距今已经2500多年!           
         扁鹊(1)并非中国最早的名医。《扁鹊传》中除了说到扁鹊的授业恩师长桑君(2),还说到一位特殊的人物:“上古之时,医有俞跗(3)”。俞拊之为医也,“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练精易形”。

       俞跗是什么人?我们会专篇细述,敬请耐心等候!简而言之,扁鹊秦越人通过长桑君的秘授而得到俞拊的真传,从而经脉医学大显于世,直到最后一位传人郭玉(4)!

       郭玉,公元1~2世纪,东汉广汉郡人,是汉和帝时最负盛名的医学家,少从程高(5)学医术,而程高的师傅,是位隐士,人称”涪翁“!

       涪翁(6),史志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 涪翁“乞食人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而效,乃著《针经》 、《诊脉法》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 《后汉书方伎列传》。如今李杜祠尚保存有汉涪翁像碑一块(原置古春酣亭中),书赞:“西汉中微,名贤放逐,有一父老,不知何出。钓隐涪江,针经著录,弟子程高,再传郭玉,矫矫清风,依依乔木……”!
       涪翁绵阳涪县人(至少隐居于此),绵阳自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涪县,史志记载老百姓者,涪翁属第一人,则涪翁所在时代当在前201年之后,参考郭玉所在时代在100-200年之间,假设以30岁为师徒代纪,则涪翁亦当生活在公元后-100年之间。

       扁鹊卒于前310年,距离涪翁有至少300年的间隔,这300年里,有没有以脉学名世的名医呢?有!仓公(7)!
       仓公,淳于意,前205年-前150年,山东临淄人,拜公孙光(8)为师,学习古代的医学典籍和临床经验,而公孙光又推荐仓公去向公乘阳庆(9)学医,公乘阳庆年迈无子,收仓公为徒后,将己藏的黄帝、扁鹊脉书传授给他,数年后遂成名医。
       《史记》将仓公与扁鹊共列一篇,曰《扁鹊仓公列传》,是学派上的渊源的。《史记》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前87年,仓公55岁辞世后5年左右,司马迁出生,则仓公与司马迁的祖父辈生活在同一时代,司马迁著书时不至于失真!仓公向公乘阳庆学医时,公乘阳庆“年迈”,“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则公乘阳庆约为前265-前255年之间出生之人,距离扁鹊离世不过45-55年之间!则公乘有可能是扁鹊的再传弟子(徒孙),那么,扁鹊有没有弟子呢?

       扁鹊有弟子,《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扁鹊救虢太子时,“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那么扁鹊至少有两位弟子:子阳、子豹!民间传说扁鹊弟子就多了,但显然不符合经脉医学“非其人不传”的特征!

       综上,扁鹊---子阳、子豹----公乘阳庆----仓公这一脉传承可以说通。仓公有没有弟子呢?有!还很多!

       仓公不吝其道,广传医术,门下出了宋邑、高期、王禹、冯信、杜信、唐安以及齐丞相府的宦者平等人,是秦汉授徒数目相当不少的一位医学人士,其中,西汉高永侯的管家杜信,曾向淳于意学习《脉经》、《五色诊》等达两年之久!是以公元前150年之后,经脉医学有条件迅速的发展。为什么要强调“经脉医学”有条件迅速发展?只是因为经脉医学在仓公之前,“非其人不传”!
       我们回看扁鹊从长桑君学医的前提:“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出入十余年,至年老才传。
       看仓公学医,“慶年七十餘,無子,使意盡去其故方”,也是因为公乘阳庆无子,七十岁才传给仓公。并且公乘阳庆传仓公时,要求仓公”尽去其故方“!是以经脉医学系统向来隐秘传承,与世俗医学有着很大区别(当然,疗效优于世俗医学是一定的!)问题是,汉时有那么多医生么?有!并且很庞大!

       汉代的医官中职位最高者为太医令丞,隶属关系上分为两个系统:   
       1、太常系统
     “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令丞。”(《汉书·百宫公卿表》第七上)
       2、二是少府系统
     “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有六丞。属官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汤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弋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等令(《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
       其中,少府太医主要为宫廷医疗服务:在少府太医令丞下,属官和医药人员有:太医监,多由有权势的医生充任,汉昭帝时权臣上官桀,其“妻父所幸充国为太医监。”(《汉书·孝昭上官皇后》)。
       汉代的侍医,沿袭秦制,主要为帝王皇室和诸侯王诊治疾病,相当于后世的侍御医。《汉书·王嘉传》中的侍医伍宏,在“董贤传”中称“医待诏”,为同一职称。女侍医、女医、乳医,在宫中主要为皇后、公主等服务,诊治妇产科疾病。
       除了医官系统中有大量医生,诸侯王府的医政也仿照中央,如西汉同姓诸侯王府,济北王有太医高期、王禹;齐王有侍医。另外,王府中其他人也有喜好医方者。王府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医生,派人去名医那里请教、或拜名医为师求学深造。
       地方官吏家中,也多有医药的设施。例如西汉高永侯的管家杜信,曾向淳于意学习《脉经》、《五色诊》等达两年。

       正因为汉时有庞大的医务系统,秉承不同的医学流派,扁鹊所代表的经脉医学仅仅是其中一支时显时隐的非主流,直至仓公授徒,凭卓越的疗效和较广泛的传承才得到时代的认可,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并在百年内再次迅速隐没,例如,其传承者涪翁,是隐者;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又回到了”非其人不传“的隐秘传承轨道!

      郭玉(100-200年)之后,以植物药运用为主的脏腑医学体系迅速发展(代表作如《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100年左右),凭着简便易行并能给政府带来GDP的缘由,迅速将隐秘传承的经脉医学系统抛在脑后,大量创新的指导理论通过临床总结形成,经验医学体系一下统治了2000年的中国医药史!

       这里强调“经验医学体系”,正是因为相对应的“经脉医学体系”有更多的科学性,值得现代科学的再认知,而经验医学体系除了创造了大量疗效经验之余,也创造了极量的糟粕!

aton 发表于 2013-12-21 01:05:48

学习了

xun 发表于 2013-12-21 08:48:26

楼主这边梳理“经络医学”跟最近四川疑似出土失传扁鹊医书,遥相呼应,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12/18/c_132976705.htm{:1_1:}

silversky 发表于 2013-12-21 09:50:45

本帖最后由 silversky 于 2013-12-21 09:59 编辑

quote" 郭玉(100-200年)之后,以植物药运用为主的脏腑医学体系迅速发展(代表作如《神农本草经》成书于公元100年左右),凭着简便易行并能给政府带来GDP的缘由,迅速将隐秘传承的经脉医学系统抛在脑后,大量创新的指导理论通过临床总结形成,经验医学体系一下统治了2000年的中国医药史!"

请教一下,您所说的经脉医学体系是否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体系,以脉诊为诊断手段,以针砭为治疗手段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而我百度了一下,《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作者不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而与郭玉几乎同时代的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贵要略》感觉才是以您所说的以植物药运用为主的临床经验的总结。而《伤寒论》是千百年来医家必读之经典,其辩证论治的中医临床诊断思想一直被传承下来,所载经方直至今日仍疗效显著,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从我积累尚不多中医学知识和我所接收的中医治疗体会来讲,我觉得中医的治疗手段,无论针灸法和汤药法都各有所长,不能说谁更占主导地位,也许我对您所说的经脉医学体系和经验医学体系没有理解到位,请指教。

qizheng.qian 发表于 2013-12-21 13:27:17

已加微信

fightp 发表于 2013-12-24 16:02:30

xun 发表于 2013-12-21 08: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这边梳理“经络医学”跟最近四川疑似出土失传扁鹊医书,遥相呼应,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 ...

楼主开篇的引子就是这个。
看这里: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86

xun 发表于 2013-12-24 23:51:07

fightp 发表于 2013-12-24 16: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开篇的引子就是这个。
看这里:http://www.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786

O(∩_∩)O谢谢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4-6-21 12:11:49

近日,因家中有事,从而见识了中医药的疗效。方证对应,真是简单高效!在惊叹之余,也对中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观看了一些医家讲课时,看到了一种观点,认为中医药在汉之前,因为对药物配伍的理解不透彻,对药物的毒性不能有效控制,所以汉初之前,药物又称毒物。
      到汉以后,因为对药物的认识的加深,对其毒性的控制已经相对成熟。因时势的原因,中药就以其简单易行,活人无数,而迅速成为中医治法的首位。其他的中医治疗手段就开始退居次席了!
    这种观点,我认为有可取的地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脉医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