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的《八次危机》
本帖最后由 zhangcz 于 2013-10-11 19:31 编辑看葡萄提到了温铁军的《八次危机》,就买了下来看。我刚刚读了他的自序的一部分,就感觉写的非常精彩。
(一)自序部分 -1
1. 中国怎么度过了 “外资依赖” ? 因为是穷国,要积累资本,发展就对外部资金依赖性很大。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和外资依赖(由此带来的外资对民族经济的挤压)被称为一个悖论。中国是靠自己的独特的组织力,依靠全国人民的无偿劳动部分替代了资本(我小时候,老爸要挑河工,就是人力挖河,每户都要出的劳力)。这个和毛的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一致的。
2. 城乡的二元结构。城市总是转嫁危机给农村。如果转嫁不成功,就会爆发危机。不知谁提过的“工农剪刀差”也是这个理,农村、农业总是要提供富余的剩余价值给城市,让城市爬 “工业树”和“科技树”。
3. 大骂所谓的“自由主义”, 是挂羊头卖狗肉。我以为是作者是稍稍提一下,没想到是火力全开,爽!爽!爽!
这个就每天看一点,就写一点。读书笔记的样子。(总要发一些东西的,做一点贡献!)
“写的非常精彩”,吼吼,回家也找来看看!
写的不精彩,我就会看不下去,脑袋里这种褶子不多,嘿嘿 ...
{:4_264:}
上半年看过,作者是为数不多的涉农经济专家,基本上没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依靠统计数据进行经济走势大梳理得出的结论,似乎也得到过几个国际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很值得一读! 本帖最后由 zhangcz 于 2013-10-11 19:51 编辑
(一)自序部分 -2
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央集权的体制”是不存在的! 从财税占比看,57年以来,中央财税占比是30%。分税制后调到50%。改革就是中央对地方放权让利,地方就把有限的资源资本化,成本转嫁到民生和环境。结果是gdp越高,民众越有怨气。
这个也和我们平常听到的大一统的宣传不一样。忙总因为地区间的矛盾,调侃(或者是怀疑)我国是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下面这一段看的我很是囧囧有神,直接抄录:
既然主要矛盾是中共所内含的利益集团的纷争愈演愈烈,除非党内利益集团公开化、政治派别及其代言方式制度化,否则就无法考一般的政治建设和纪律约束来化解的。
我的问题是:党内利益集团公开化怎么做?政治派别及其代言制度化怎么做?这个是未来的前途吗?
这个文章真的很实在,没有多少水分,都是硬邦邦的问题。 居然把话说的这么赤裸裸,不弯弯绕,那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去买本。 主要矛盾是中共所内含的利益集团的纷争愈演愈烈,除非党内利益集团公开化、政治派别及其代言方式制度化,否则就无法考一般的政治建设和纪律约束来化解的。
支持。一定要找来看看 我也是看见葡萄推荐买了一本正在读,值得一读。 买了,读了,收获不少!很好 zhangcz 发表于 2013-10-11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自序部分 -2
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央集权的体制”是不存在的! 从财税占比看,57年以来,中央财税占比 ...
一直以来,我想知道中国的既得利益集团都具体指那些集团?金融、房地产.....能不能具体点?任志强算不算?wen家算不算?周石油算不算?代表人是不是都是老婆孩子儿媳妇........有先生方便不吝赐教的吗?谢谢! 对意识形态那一部分的描述太精彩了。 本帖最后由 zhangcz 于 2013-10-14 15:17 编辑
(一)自序部分 -3
中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主流媒体说是由于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改革红利“,还有说是劳动资源丰富的“人口红利”。温老师说不是这个样子滴,这些别的发展中国家也有,甚至比中国好。中国的优势是“城乡二元体制”和“土地均分制”。农民有地,钱不够花 --》进城打工 --》打工赚的钱比城里人少,在城里安不了家 --》没有关系,赚了钱在农村盖个砖房 --》找个媳妇啥的。就是说:农民有地,有收成,吃口饭没有问题;还可以盖房;失业了回家在村里呆着,国家也不用担负。这个为整个系统节省不少(对比巴西的贫民窟),当然收益归了企业主和政府啦。
但是"吃了便宜还卖乖"的既得利益者看不到这些,推出“新生人口不给地”政策,打破了这个平衡。在中国大地上创造了真正的“无产阶级”(连块地都没有的农民)。这些80,90后,初中文化以上,有知识,有意识(感谢手机电脑的普及),有组织(感谢富士康企业的集体工作生活)这个是既得利益者给自己的未来挖的一个大坑。
(农民有地的)农村是城市危机的缓冲垫,现在既得利益者要伸手把这个垫子抽走,那么以后的危机着陆方式会越来越硬。现在群体事件的增多,这个是个大的趋势下的反应。
也有一句让人囧囧有神的话:
“这,也是70%的新生中产阶级想带款移民的原因。” 有这么多吗?
zhangcz 发表于 2013-10-12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自序部分 -3
中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主流媒体说是由于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改革红利“,还有说是劳动资 ...
我周围的,70%都不止。
连想把孩子送出去的,就更不止了 本帖最后由 zhangcz 于 2013-10-15 06:19 编辑
(一)自序部分 -4
法国有1793,中国有1993。那时,中国开放股票、期货、房地产市场,官员下海,机关办三产的盲目扩张和中央不得不进行的结构调整。那时的综合负债率达到GDP 140% 比现在的欧洲五猪都不如。国家只能对内转嫁危机:工人下岗,农民收入锐减,群体事件层出不穷。
对外为了全球化,对发达国家进行“高汇率+低币值”政策,长期想发达国家进行“商品+资本”的双重输出。即使如此,发达国家还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和军事的围堵。
内部,“官 + 产 + 学 + 媒”结盟,闷声发财,做了“有理想+没道德+有文化+没底线” 新的四有新人。(忙总语)。
温老师的药方:
(1)新民主主义里面提到的内部各个成员共荣共生,提倡多样性的生态文明。
(2)控制垄断集团服从国家利益。
(3)有效调控地方政府。
(4) 稳三农。
温老师写就文章时的心理状态:
(1)知识分子要有自己的独立声音。(2)“政治正确”有碍发出自己的声音。(3)有点怀疑:自己像不像是毛批评梁漱溟的“夫人之仁”?
mark (二)概念定义
看来温老师是个爱思考的人,定义了几个概念:
1. 政府和资本
政府和资本----是个怪胎----代价高昂并反制人类自身。政府服务于资本。
2. 城市化和周期性危机
资本积聚于城市,政府在城市,由此而来城市文化获得“主流”特性。资本聚集和风险同步增加,并爆发周期性危机。精英阶层不是减少资本聚集以化解风险,而是增大资本聚集加大风险。
3. 美国的金融危机
美国政府的天然的高成本特性,推高本国的负债加美国金融资本的贪婪所致。
4. 成本转嫁论
美国强大是因为可以向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中国是可以向广大的农村和农民转嫁危机。没有可以转嫁的,那就悲剧了。
5. 三农和危机软造陆
前面说过。。。。 花大熊 发表于 2013-10-12 23: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周围的,70%都不止。
连想把孩子送出去的,就更不止了
移民就移吧,既然想就做嘛,嘿嘿,为啥不做呢?是担心移民国家到时会宰肥鸭还是所谓的家国情怀,走了正好,最好全家都走。带走浮财,留下实业。腾出位置让我们草根脚踏实地的干工业:P
别人家好的时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别人家钱紧,嘿嘿,我们大民主的法国如何对待移民的? xujian8919 发表于 2013-10-21 1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移民就移吧,既然想就做嘛,嘿嘿,为啥不做呢?是担心移民国家到时会宰肥鸭还是所谓的家国情怀,走了正好 ...
生意走不了的 呵呵。
都是把老婆孩子送出去,自己裸在国内挣钱。
做生意的也是如此。 花大熊 发表于 2013-10-21 17: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生意走不了的 呵呵。
都是把老婆孩子送出去,自己裸在国内挣钱。
做生意的也是如此。
大熊,你身边那些“中产”还是舍不得浮财,嘿嘿,去了外国估计就赚不了像国内的这么多钱吧?{:1_1:}
其实嘛,为了小孩子的学业移民也是很正常,但是赶脚最好还是高中以后再去比较好,妈妈随孩子去外国还是比较好的,对小孩子成长很重要也很必要。 zhangcz 发表于 2013-10-11 19: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自序部分 -2
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央集权的体制”是不存在的! 从财税占比看,57年以来,中央财税占比 ...
分裂的危机一直存在,北上广其实也把经济垃圾留给西部的,通过一种经济政策。 zhangcz 发表于 2013-10-12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自序部分 -3
中共的比较优势在哪里?主流媒体说是由于私有化和市场化的”改革红利“,还有说是劳动资 ...
tg的比较优势比较有竞争力的是,我们能牺牲某些群体的利益,不带犹豫的,当然弱者被欺凌
现在有说法是多少的实力就要给多大的政治声音,我们的体制有些向这方面偏了。 本帖最后由 羽笛 于 2013-10-24 12:02 编辑
刚买了。
读起来有点费劲,虽然很多都是熟知的历史。
感觉第九次危机可能硬着陆。
温教授有点与城镇化唱不同的调儿,吼吼!
{:soso_e120:} 本帖最后由 zhangcz 于 2013-10-25 06:15 编辑
第一部分 中国的8次危机及其“软着陆” ---引言部分
为什么只有中国工业化?印度等国家为什么不行?
中国的工业化走过的路:原始积累 -》产业扩张 -》 结构调整。
当年遇到的困难:
1. 人口与资源的紧张; 2. 外部地缘紧张;3. 农民的高度分散;4. 资本的绝对稀缺。
当年的政策:
毛领导下明确了渐进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反对“民粹主义”和农民社会主义。现在的人想当然的认为那时犯了“左倾”的错误。
8次危机:
1949-1950:西方1929-1933的危机的余波。
1958后: 8次危机都是由于不同的政治家先后4次引入外资,造成外债和内部赤字。
理论创新:
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 VS “成本转嫁论”。 这个是思想的斗争。
成本转嫁论内容:
(1)以伦敦--纽约为核心的金融帝国是中心,是统治的角色。
(2)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外围,是依附角色。
(3)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进行实物产品和货币(国债)的双重输送。
(4)中国走上的工业化之路,但也是外围,依附角色。
最后,还是要抄录温老师一段:
在全世界政治家都不得不以经济增长来表现权利合法性的庸俗政治压力下,当代中国60年的这个客观的过程,也几乎是不得不的选择。
第一部分 中国的8次危机及其“软着陆”
第一章 发展陷阱和中国经验
成本转嫁论是8次危机的分析工具。发展中国家没有发达国家的客观条件,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没有普遍意义。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制度成本的路径。(换句白话就是:人家早就挖好坑等着你呢?当然以自由的名义!)所以发展中国家应该进行自己的意识形态的理论创新。
对外开放是双刃剑,一方面是发展经济和政策调整的工具,一方面外债积累会导致本币贬值进而引发经济困境。第一次,学习苏联,引入重工业,同时也引入了苏联的政府高度集权。1970年代,毛周华 第二次开放,引入欧美日设备,调整了偏“重”的工业结构由此形成全面的工业体系,并调整了上层的意识形态。邓主导的1980年代的第三次和1990年代后期的进入全球化,内涵上都一脉相承。2008年的金融危机例外。
后发国家工业路径都是:对内剥削+对外负债。对内就是“工农业剪刀差”, 新中国成立后,三农贡献了17.3万亿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会形成外资依赖。外部投资中断会造成政治危机和社会动乱。中国没有中断工业化进城是因为美苏争霸下地缘地位的提升和内向型的积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国依靠城乡二元结构弱化了经济危机的波动并向农村转嫁危机。
2008年前的,都是内生性资本短缺引发的危机。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导致中央财政盈余和地方财政赤字的局面。中央表现出资本过剩,政策调整为“亲民生”。地方政府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政策还是“亲资本”。2006年后,取消农业税后,地方政府在“亲资本”的形势下,征地、环境污染成为农村冲突的根源。
农村因为青壮年外出打工和“新增人口不分地”的政策,使得农村作为经济危机着陆“缓冲垫”的作用大大弱化。
建议:
(1)推进新农村建设,摒弃代表产业资本的不科学的“发展主义”。
(2)扩到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带动非农就业。
(3)强调更加关注民生社会政策。强调“亲民生”,弱化“亲资本”。
(4)抗拒改革利益的既得者和制度成本,不替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买单。
(5)提倡生态文明,改善自然环境。
(6)防止“资本下乡”和农村精英结合侵吞惠普制的国家投资。
不错,刚买了一本 正在看 刚买了本,确实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