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解析
最近读了一下管子,小生不才,结合原版加各种注释以及所谓解析版本来帮大家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管仲自然是牛人,他相当于经济学界的孙子,孔子曾高度评价管仲,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管仲在任上玩各种轻重之术,货币战争,当时中原各国被他玩死的还帮人家数钱的不在少数。当然,可能管仲白天公务繁忙,晚上炮战繁忙,来不及记录自己的经济思想,所以《管子》这部书实际上是后世的粉丝和枪手总结管仲在齐国的治理之道而编纂出的,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就会知道《国富论》神马的弱爆了,这种书只配拿去当烤香肠的原料。 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参与下的市场经济 《轻重己》开篇便说: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就是说,管子经济管理的根本思想是道法天地,因地制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但是中国古典思想里的“无为”并不是指“自由放任”,而是按照自然法则,行治世之道。(插嘴, 17,18世纪西欧公知党们把中国的政治经济体系作为学习的榜样,并引入欧洲时,错误地将无为理解成为了自由放任,然后就悲剧了)。就是说管子所强调的是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即供求平衡,物资平衡,购买力平衡,所谓“不能调通民利,不可以语制为大治”,因为整个经济系统是一部精密复杂的机器,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会造成经济停摆。 所以管子治下的经济体制一方面强调市场的重要性,“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另一方面又强调保持社会各阶层的平衡,节制资本,防止富商大贾破坏社会生态结构。“是故万乘之国有万金之贾,千乘之国有千金之贾,然者何也?国多失利,则臣不尽其忠,士不尽其死矣。” 如果国家不能调控市场,由于市场本身的正反馈功能,必定会导致社会结构以及市场结构的紊乱,供求失衡,贫富差距拉大,所谓“岁适美,则市粜无予,而狗彘食人食。岁适凶,则市籴釜十襁,而道有饿民。然则岂壤力固不足,而食固不赡也哉?” 管子已经认识到由于人的禀赋不同,市场不会自动实现均衡。国家必须具有调控市场的强大力量,参与到国民经济运行中,才能调节民利。所谓“善正商任者省有肆,省有肆则市朝闲,市朝闲则田野充,田野充则民财足,民财足则君赋敛焉不穷。” 下面就讨论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 外贸政策:内守国财外因天下这是中国古典外贸理论的核心思想,在管子手里,外贸不仅是一种经济手段,也是一种政治手段。太史公曾经说过:管子设轻重九府,行伊尹之术,则桓公以霸。就是说,管仲治下的齐国,九合诸侯驱逐蛮夷靠得并不仅是军事手段,也靠经济手段。 这首先就要求一个国家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不能因为基础产业有所缺失而受制于人,在春秋时期,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自然就是农业,吃不饱饭,神马都是浮云,“彼壤狭而欲举与大国争者,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缉绩徽织,功归于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也,非有积蓄不可以用人,非有积财无以劝下”。 此外在具体的对外贸易上,应该一方面避免本国财务外流,一方面却要吸收外国财物源源不断地输入,甚至将外贸当成政治军事手段,通过有意识地提高特定产品的收购价格,让其他国家发挥比较优势,放弃基础农业的生产,造成经济结构的失衡,进而颠覆他国政权(这一套目前美国人玩得最好),之后我会详细举例讲解春秋版货币战争。 对于习惯了自由贸易思想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的人来说,管子内守国材外因天下的理论听起来像是土财主的落后思想。(插嘴, 内守国财而外因天下与西方国家的重商主义有所不同,主张“得物为胜,得币为亏”,并不是要求囤积更多的贵金属。) 但事实上,自由贸易思想中的各国发挥比较优势,从事最擅长的产业,这样的理想状况只有在”世界大同”的社会中才可能出现。在政治不统一的情况下,推行自由贸易理论发挥比较优势的国家基本都是找死。西方历史上英国在面对荷兰的强大竞争时实行保护主义,德国在19世纪初的面对英国竞争也是推行保护主义,19世纪的美国以一种更严厉和不可思议的方式实行保护主义。 管子的思想和美国经济金融界的开山鼻祖汉密尔顿的观点类似。作为美国史上最年轻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任上做出过多项影响极为深远的决策。无独有偶,当时在西欧,李斯特在针对德意志尚未统一的前提下,也做出过同样的结论,我在这里把李斯特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原文贴上来:“流行学派把那些还没有出现的情况假定为已经实际存在的情况。它假定世界联盟与持久和平的形势是已经存在的,然后由此推定自由贸易的巨大利益。这样就把因与果混淆了。就那些已经在政治上联合起来的各省、各州、备邦来说,持久和平的状态是存在的;由于这种政治上的联合产生了商业上的联合,由于在这样形势下的持久和平,才使商业联合对它们那样的有利。历史上一切的成例告诉我们,领先的总是政治联合,跟着发生的才是商业联合。由后者带头而由前者跟进的情况,简直举不出一个例子。但是在目前世界形势下,实行普通自由贸易的结果是不会产生一个世界范围的共和国的,情形将适得其反,比较落后的国家将普遍屈服于工商业与海军强国的优势之下,作出这种结论的理由是极其充分的,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形势简直是万难避免的。要使一个世界共和国,也就是世界各国彼此承认有同等权利、放弃单独采取纠正行动的广泛同盟成为现实,只有多数国家在工业与文化、政治修养与权力达到尽可能近于同等的程度时,才能办到。只有当这样的同盟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时,普遍自由贸易才能发展;只有由于这样一个同盟的结果,才能使一切国家象现在在政治上联合起来的各省各州一样,享有同样大的利益。有些国家在文化上同那占优势的国家比起来还差得很远,但是那个国家决没有从上帝手里取得垄断工业的永久权利,不过在时间上它比别的国家占先了一步而已。保护制度是使落后国家在文化上取得与那个优势国家同等地位的唯一方法。从这一点看起来,保护贸易制度可以认为是促进各国实现最后联合,也就是促进真正自由贸易的最有效方法,” 当然,管子的思想绝对不是一味的以农为本,搞“种田流”,这跟后世儒生所推行的小农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是在百工商业繁荣的基础上,让国家充分参与到贸易当中,用经济手段取得战略优势。在西汉宣帝年间的盐铁会议上,当儒生批评朝廷的商业政策,倡导回归小农经济,即所谓“力耕”,时任财政大臣的桑弘羊用“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驳斥之,并用《管子》中纪氏亡国的典故举例:“圣贤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昔管仲以权谲霸,而纪氏以强本亡。使治家养生必于农,则舜不甄陶而伊尹不为庖。故善为国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以末易其本,以虚易其实。” 近些年鼓吹比较优势在国内大放厥词的人大有人在,也的确忽悠到了不少人,其中最荒谬的就是吴敬琏当年提出的第三产业立国论,还有就是茅八十之流放弃耕地红线的观点。不过好在国有企业还没有被卖光,决策层也不乏明智之人,一切还都有挽回的机会,不然的话就等着各种蒜你狠,豆你玩吧。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社会功勋制管子明确反对人人平等吃大锅饭的体制,主张按劳分配,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更为重要的是,激励机制是与社会等级挂钩的,贡献越多,你的社会等级就越高,地位就愈发尊贵,也就是说,管子承认人类社会本身就是一个金字塔型,并且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机制。秦自商鞅变法以来,设立20级军工爵位,从最高级别的彻侯到最低级别的公士,每一等级都对应着相应数量的土地等生产资料,以奖励对作战有功的战士以及在后方耕战有功的国民,这样的功勋制也延续到汉代。当然这种做法首先是反对所谓人人平等的,而是推崇等级观念。“故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为事之不成,国之不利也。使无贵者,则民不能自理也,是故辨于爵列之尊卑,则知先后之序,贵贱之义矣,为之有道。” 对鼓吹西方人人平等理念的公知党来说,中国古代的社会功勋制属于政治不正确。但事实上,在西方国家将普世价值作为道德武器教训他国之前,大部分西方哲学家也是认同社会等级制的。苏格拉底和他的徒子亚里士多德以及徒孙柏拉图都深信,人天生就在智力和道德上不平等,政治制度的设计必须反映这种天然的不平等。普遍的民主制度赋予所有公民相同的政治权利,这从根本上违背了人类社会天然的金字塔结构,从而无法维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现代西方社会虽然在理念上推行人人平等,但在现实中却反映出巨大的不平等。而中国古代社会是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更加强调机会均等。(插嘴,自宋朝程朱理学之后,后世王朝推崇重文轻武,直接堵死了另外一条上升通道,导致武人地位低下,国防削弱,进而造成严重后果) 经济调节制度:损有余补不足,常平仓损有余补不足强调的是征民以时,不滥用民利,“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此外还要求国家按照季节调控市场需求,为了防止“贫者重贫,富者重富”的社会鸿沟,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到农村的信贷当中,按季节储备好必须的生产资料,农民需要就租给他们,防止富商大贾取利于农民。所谓四务,“泰春,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廪之矣;泰夏,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廪之矣;泰秋,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廪之矣;泰冬,民之且所用者,君已廪之矣”。就是说,通过国家力量防止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商业集团当中, 此外,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受天时影响,农业产量一直处于波动中,为了减小农业产量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从周代开始就推行常平仓制度,建立国家储备以保证基本商品的稳定。“故王者岁守十分之参,三年与少半成岁,三十一年而藏十一年与少半。藏三之一不足以伤民,而农夫敬事力作。故天毁埊,凶旱水泆,民无入于沟壑乞请者也。此守时以待天权之道也。”常平仓制经后世李悝,桑弘羊的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已经十分完整,天时差,市场粮价高时开仓抛售降低价格,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这一套体系实际上类似于目前发改委和国企所做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处心积虑地想让消灭中国国企的原因。当然,美国人嘴上是一套,做又是一套,事实上美国从罗斯福时期开始推行“新农村政策”,设立农业调整局起,早就已经脱离了以往那种完全自由放任的让国家为主导来规划整个美国的农业生产,并且将中国古代的常平仓制度也引入到自己的农业生产当中。 买易经总结的钱还没凑够,继续把以前的文章拿出来灌水 管子读过一点 可惜是是中华书局的繁体版的 看的眼疼 管子的经济思想确实应该认真总结 按照黎翔凤的观点 管子更多是从幼官图化出来的 可惜失传了 管夷吾是大牛,小白算是因人成事吧。 Mark,学习。 茶馆不能赞助,不然就赞助你几百了。《管子》这本书的价值很不简单,他是中国实用主义的源头,南宋国破家亡的时代,陈亮,叶适,李觏等等后来实用主义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并与儒家内圣外王结合。可以说中国没有管子这类实用主义意识形态来冲淡高谈阔论仁义道德的儒家道家,很可能成为古希腊或者印度式的口水党。 学习一下。 写的很好。。。。赞。。。。 "此文甚好.
个人以为,管子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读\思的大书.但其书思想庞杂,道,儒,法思想皆有陈罗.其中的轻重,乘码\形势等思想之上还有一根本的思想-----权制于一人,利出于一孔.
"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参与下的市场经济"---------.是否以国家操控下的商品经济?为恰? 看来不少人都有点误区阿,《管子》成书于西汉时期,是汉朝宗室刘向所编定。虽名为《管子》但并非其一人所作,大多是托管仲之名而以,可以看作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地东国法家思想的一个汇编,与李悝、商鞅以及韩非等秦晋法家形成对比。齐地坐拥鱼盐之利,比起秦晋法家更为重视商业,所以才比较重视轻重相较,子母相权这类问题——秦晋法家完全视商业为末业。 看来不少人都有点误区阿,《管子》成书于西汉时期,是汉朝宗室刘向所编定。虽名为《管子》但并非其一人所作,大多是托管仲之名而以,可以看作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地东国法家思想的一个汇编,与李悝、商鞅以及韩非等秦晋法家形成对比。齐地坐拥鱼盐之利,比起秦晋法家更为重视商业,所以才比较重视轻重相较,子母相权这类问题——秦晋法家完全视商业为末业。 二毛 发表于 2013-9-30 09: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茶馆不能赞助,不然就赞助你几百了。
《管子》这本书的价值很不简单,他是中国实用主义的源头,南宋国破 ...
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唐宋之后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冲劲已经消失了 老毛孔 发表于 2013-9-30 16: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此文甚好.
个人以为,管子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读\思的大书.但其书思想庞杂,道,儒,法思想皆有陈罗.其中的轻重 ...
可以理解为强政府,强市场 fride 发表于 2013-9-30 17: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不少人都有点误区阿,《管子》成书于西汉时期,是汉朝宗室刘向所编定。虽名为《管子》但并非其一人所作 ...
绝对不是,秦国的商业是非常发达的,法家本身并不是抑商的 二毛 发表于 2013-9-30 09: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茶馆不能赞助,不然就赞助你几百了。
《管子》这本书的价值很不简单,他是中国实用主义的源头,南宋国破 ...
那就给我的文章评分啊,这样可以给我加分加钱的,对了还有一篇聊晚清政改的,也记得去评分啊 本帖最后由 fride 于 2013-10-1 01:55 编辑
kahnleiting 发表于 2013-9-30 2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绝对不是,秦国的商业是非常发达的,法家本身并不是抑商的
看来你没怎么理解什么叫“利出一空”。秦晋法家的利出一空就是把抑商放到整个国家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里边,人人皆欲求利,但只允许从农战这一空里求得,这才是所谓利出一空的正解。法家普遍认为经商牟利较为轻松,而农战则较为辛苦,因此为了引导社会利益取向,奖励耕战,同时也就必然要抑商才能保证人力储备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徭役和兵役,这是秦晋法家特别强调的一点,也是农业时代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基本逻辑,同时也是思想中的主流,提倡大力发展商业的思想家不是没有,但基本上都是非主流。而且不仅仅是秦晋法家,东国法家本质上也是抑商的,管子四民分业同样有类似考虑,四民分业不仅仅是分工的加强,更是防止各个行业的人员见异思迁。
法家不抑商这个说法肯定是大错特错的,法家抑商这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一个基本常识和基本理路。至于秦国本身商业发达,那是另外一回事。法家抑商并不等于法家完全排除商业,只是在政策上歧视商人,利益引导上引向农战方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无法认识商业本身的积极作用。 本帖最后由 fride 于 2013-10-1 06:41 编辑
再补充点内容吧。
在理解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时候,千万不能随意地和当代的一些经济政策进行胡乱联系,要知道古代农业国家经济政策目标和当代的经济政策目标是完全不同的。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主流是富国,即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几乎少有系统性的产业政策;而当代经济政策的目标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产业结构规划并且在兼顾就业和通胀的情况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这里不注意历史背景是不行的,我之前之所以强调《管子》一书成书于西汉后期,由刘向所编,就是试图提醒诸位,这其中的联系。汉武时期发生了政策转向,由休养生息转变为由桑羊等主导的官营禁榷,实际上是在收回政府对经济生活的主导权,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在于收回盐铁等重要的战略物资的经营权以及收回货币的铸造权,打击豪商视力,山泽之利尽归官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世家大族对于官营禁榷之滥觞的法家思想表示关注,特别是涉及到管子的轻重论思想,也就不足为奇了。楼主似乎竭力证明管子对商业的重视,甚至于认为法家不抑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西汉的法家思想传承中,从来也没有谁认为商业是毫无必要的,几乎所有思想家都认识到了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互通有无,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商业经营的主导权是在官府手中还是在私人手中。所谓法家抑商,准确地说,实际上主要是抑制私人工商业,而尽量把获利丰厚的一些行业由政府经营,使之成为一种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另外对私人工商业的打击,其目的还在把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以尽可能增加粮食生产和涵养兵源。而《管子》一书最重要的篇目《轻重篇》除了谈一些货币、价格规律等理论问题,涉及到具体政策的内容主要就是君主要维持“轻重之势”,这个“势”实际上就是法家法术势三派当中的“势”派。而所谓势,即维持君主的权威,轻重之势探讨的主要是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维持对诸侯、对私人工商业者以及对官僚的优势地位。整个法家思想的中心内容就是维持中央集权政府和君主的权威,不理解这一点,那是根本不可能准确理解管子和法家的基本思想的。
就商业政策而言,周代本身的传统即是工商食官,居住在国(城市)里的工商业者是奴隶主贵族的附庸。而后来随着井田制崩坏,私人工商业有所发展,但实际上的规模都是非常有限的(特别还需要注意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不可能建立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由于随时需要准备军事冲突,是不可能有什么像样的道路和国际贸易的,特别是各国的车轨亦不统一,而秦始皇著名的一项政策就是车同轨)。真正的转折点实际是在宋代完成的,宋代商业政策的主流才逐渐变为鼓励私人工商业,政府从商业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由官营禁榷逐渐转变为商业税为主(虽然王安石变法中有所反复)。 fride 发表于 2013-10-1 0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你没怎么理解什么叫“利出一空”。秦晋法家的利出一空就是把抑商放到整个国家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你说的没错,我一开始就说了这是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但我认为不能认为是抑制商业,而应该是引导疏导,天下纷争,商业是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所以并不是抑制,当然后世很多王朝遵从儒家就直接搞成小农经济了 本帖最后由 fride 于 2013-10-1 15:56 编辑
kahnleiting 发表于 2013-10-1 1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没错,我一开始就说了这是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但我认为不能认为是抑制商业,而应该是引导疏导,天 ...
你不能信口胡来阿!儒家=“小农经济”?
这么跟你说吧,整个中国古代史,儒家基本上就是一张皮,经济政策的核心思想全然是法家的传承,你所说的“小农经济”思想基本也全然是法家传承。我们所说的“外儒内法”不是随便说说的。汉元帝请求汉宣帝尊儒家,汉宣帝回“汉家自有法度,王霸道杂之”,仁义道德只是说说的。中国历史上不断面临的土地兼并,儒生总是会引孟子,希望复井田,但是实际上历史中,除了王莽这个腐儒掌过权,想搞“王田制”,复井田基本就是儒生的吹牛,实际的政策从来不会采纳,仁义道德只是挂在表面的东西。
楼主,你得恶补中国的古代史和思想史知识,很多基本的东西你完全不懂。
如果你真的对经济思想史有兴趣,还是先看一些入门书籍吧,如北大赵靖版的《中国经济思想通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