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环
昨天看了下苏萨写的《铁在烧》,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种精神,一种灵魂,就是让每个战士明白,自己是在为谁而战!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成功抵住美国的进攻,实属不易,我觉得那场战争打到那个样子,除了战士的精神外,还体现了一种战争的思维方式的问题,傅军长的那个阻击战,在开阔的平原上,怎么应对美军装甲的进攻,一反常规思维,矩阵式布阵,以小博大打消耗,成功推延了10几天美军进攻时间,为后续补给赢得了时间,稳住了阵脚。这种战术战略不正体现了“一九合十”博主讲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吗,兵无常势 水无常形,变易之道,当然这很容易变成一种“术”,不是长久之道,这种术还需结合“自强不息”的天道,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敢于打,敢于想,本身不也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的体现吗!
恰逢昨晚搜索电影的时候,按评分最高搜索出《高山下的花环》,1984年拍摄的,很老了,竟然很多人看,我也耐着性子看完了,最让我潸然泪下的是韩三喜牺牲前都还要媳妇和老娘用自己的抚恤金还债,人穷志不穷,多么朴素的百姓。韩三喜一句“这个国家是我的,也是你的”把赵蒙生说得无地自容,韩三喜的老娘一句“为国家兴旺干杯”让人动情,或许底层人民真的说不出来这个,面对着孤儿寡母的结局,老百姓能释怀的是军长的儿子也牺牲了,是一种不被抛弃的归属感。
《高》给人最大的感觉是真实!对越还击战,我们家隔壁有个小伙子,健康的活着回来了,现在想来真是万幸! 《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在小说的后语里提过,《高山下的花环》的小说素材全部来自于当时一线战斗部队的真实写照,包括雷军长骂娘、烈士家属用抚恤金还债等等都是取材于真人实事。例如雷军长这个形象,李存葆写道:我并不是为了以正压邪而塑造了雷军长这个形象的,而是现实中就有这样的人和事。试想,如果是一支邪风压正的部队,怎么可能英勇无敌、所向披靡呢?! 致敬! 冷酷到底 发表于 2013-9-27 15: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在小说的后语里提过,《高山下的花环》的小说素材全部来自于当时一线战斗部队的 ...
到今天,我还记得多年前的一个故事。
“两山轮战”时,驻守在中越边界某猫耳洞的小战士,某一天收到家书:家中双亲由于种种原因欠下大笔债务,小战士看着巨额的债务对比着自己微薄的津贴不经大大的苦恼。
彼时彼刻,他身处战地,令他烦恼的不是越军特工的偷袭,而是自家窘迫的钱包!这也真是那个时代国家艰辛、军人艰难的写照。 国家强大才是王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