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帖子,看看大家从《求是 》读出了什么?
本帖最后由 tangcoms 于 2013-9-22 21:14 编辑关注 求事理论网 有一段时间了,开始觉得都是些无聊的官八股,然后,越看越觉得那些豆腐块里面,藏着很多宝贝。
现在,开个帖子,转些豆腐块过来,跟大伙一起分享挖宝的乐趣。
深化与提升中国资源外交
http://www.qstheory.cn/st/zyhj/201308/t20130830_266281.htm
新一轮消费势必推动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和能源需求的上升,未来十年全球资源争夺将可能演变为常态化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将进入后期阶段,城镇化进入中期加速阶段,但与此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经济发展受到更多制约。由于短期内经济增长还会依赖资源投入,因此,未来资源环境消耗程度仍将保持较高水平,在全球资源供给偏紧和环境约束强化的背景下,保持国内经济较快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目前,中国的战略短缺资源基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严重短缺,主要依赖进口,有铬、钾、钴、铂、金刚石等;二是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进口补缺,有石油、天然气、铁、铜、镍、铝、锰、金、银、硼等;三是具有储量优势,但由于乱挖滥采、需求加大、大量廉价出口等导致潜在短缺风险,有铅、锌、锡、钨、钼、锑、稀土等。
资源短缺、资源依赖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当前,主要发达国家通过控制资源/能源的开采权、控制资源/能源的定价权,以及运输通道等方式依然对全球资源/能源供应产生重大的影响。
未来十年全球资源争夺将可能演变为常态化趋势。尽管与过去几十年间全球资源能源需求爆发式增长相比,总体需求有所放缓,但对一些战略资源的刚性需求还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各国对资源能源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全球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利用国外资源的风险和难度加大。
消费趋同正改变着全球资源的供求平衡,国家间的竞争将演变为资源特别是能源竞争。经济性短缺、区域性短缺、地缘政治导致的供给中断或短缺以及需求型短缺将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考虑到未来全球经济重心从发达经济体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由于发达经济体的总人口规模只有10亿左右,而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总人口接近50亿,全球经济增长的人口基数变化和新兴经济体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产生大规模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的升级换代需求。因此,新一轮消费势必推动对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和能源需求的上升,未来十年全球资源争夺将可能演变为常态化趋势。
能源安全问题尤其应引起重点关注。经济性短缺、区域性短缺、地缘政治导致的供给中断或短缺,以及需求型短缺将会不同程度存在。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未来中国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能源发展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充分利用全球能源资源,这是中国能源安全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拿回来”,也就是要通过能源资源勘探开发、贸易和科技合作,以及运输管道建设、能力建设,建设完善的能源资源贸易基础设施,真正把能源“拿回来”,增强对国际大宗能源资源市场的影响力和定价权。
当前,世界能源版图正在发生板块裂变。近些年,随着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有效推进以及“页岩气革命”溢出效应的重大影响,美国出现了一些标志性的变化:美国石油需求从升转降,已经彻底扭转了能源自给率下滑的态势。过去的6年里,美国能源自给率逐渐提高,2011年达到81.4%,美国能源署(EIA)预计2035年将达到87%,基本实现“能源独立”。
美国“能源独立”的经验表明,国内能源开发是保证能源安全相对独立的重要基础。再以石油为例,目前,尽管石油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但仍具有保持石油产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中国东部石油仍有增长空间,估计待发现资源量为180亿吨,待探明石油资源潜力为68亿吨左右,西部地区处于勘探中早期,待发现石油资源量超过114亿吨,中国近海待探明石油资源量为86.31亿吨,石油探明程度仅为29%,尚处在储量发现的高峰期。加快海上和西部石油勘探开发将是中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主战场。
中国应深化和加速资源外交,使资源外交成为国家实现全球资源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种资源的需求不断加大,美、日、欧等担心中国崛起,正以政治、经济、法律、贸易保护、军事等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突破能源资源瓶颈,获取石油、铁、铜等战略短缺资源。中国如何与资源供应国强化经贸联系,建立一种资源体制,以便在全球能源资源供求关系紧迫的情况下能够优先确保中国能源需求尤为迫切。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能源资源外交战略比较成熟,通过能源资源外交一方面确保了国家获得持续、稳定、价格合理的资源供应,密切与能源资源输出国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推动海外能源资源的合作开发,实现能源来源多样化。日本作为一个能源资源贫瘠的国家,积极拓展资源外交已经成为日本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11月,日本就对拥有丰富的稀土、石油及铀等天然资源的中亚五国投资总额达7亿美元规模的项目,以此来促进能源资源外交,保障国内能源资源安全。
因此,中国必须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中加强和深化能源资源外交以减少对抗和摩擦。比如,中国在向西开放的战略中,应该加强与上合组织、西亚、中东以及阿拉伯国家的能源资源外交,建立国际型、开放型的能源资源经济走廊。
----- 不但要“走出去”,也要“拿回来”.........
----- 以便在全球能源资源供求关系紧迫的情况下能够优先确保中国能源需求......
----- 从“走出去”进化到“拿回来”了!
----- 如何才能确保“拿回来”呢?自然是要有能力把所有可能阻挠我们拿回来的势力给震慑住,或者搞定了。
----- 赤裸裸地宣示,不再在乎“中国威胁论”了。
----- 当你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的时候,你就不再是威胁力量了,而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支柱了。
本帖最后由 tangcoms 于 2013-9-19 22:58 编辑
思考两个新阶段的外交应对
http://www.qstheory.cn/zl/bkjx/201309/t20130902_266843.htm
中国外交须直面问题与矛盾,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开创和平发展新境界。
新世纪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站稳脚跟,牢牢抓住战略机遇期,统筹内外,顺势而为,实现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持续跃升,同时,也渐入对外关系的“深水区”,其中既有外界的反弹反制阻力,亦有传统思维定势的“不适应症”。
未来5至10年将是中国战略机遇期的“新阶段”。美国独霸与西方主导的“后冷战时代”结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社会信息化叠加演进,中国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中外复杂互动与内外紧密联动,机遇期的新阶段同时也是风险期的新阶段。中国外交须直面问题与矛盾,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开创和平发展新境界。
未来5至10年对外工作需力争实现三大战略目标:一是经营、维护并延长战略机遇期,为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创造总体有利的外部环境;二是捍卫核心与重大国家利益,维护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国家统一与安全;三是积极参与国际体系改革,适度承担国际责任,获取更大的制度性权力,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在战略定位上,坚守“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身份不动摇。兼顾GDP总量世界第二与人均仅为第89位的双重身份,对内对外反复着重宣讲中国人均GDP仍然偏低的实际国情,对内防止头脑发热,对外防止被忽悠捧杀。承担“国际责任”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责权对等,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责任与权力相匹配、责任应公平分担、规则须共同制定、体系要“集体领导”,既出力、出资、出人、出思想以承担相应“大国责任”,也逐步扩大制度性权力。
在战略原则上,统筹内外两个大局,兼顾“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充实和平发展。对外工作既要为国内大局服务,逐步满足国内民众对外交、民族尊严与国家荣誉的合理期待,又要不断回应国际社会对华期望、疑虑、误判、曲解与不满,防止完全被国内部分民意左右。随着中国实力增强与地位上升,对外工作更需增强自觉性、忍耐力、长远眼光与全局意识,应更好地兼顾“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并切实研究如何作为、在哪作为,精心策划作为的领域、时间、地点等。
维护和平发展权是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同时,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绝对无条件的,决不会放弃正当权益,更不会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当我们的正当权益和核心利益遭到严重威胁、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中国人民会义无反顾地向那些指望中国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苦果的势力“亮剑”。为维护“核心利益”而使用武力自卫反击,其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绝不矛盾。中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各国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各国才能共同发展。我们不仅要告诉世界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信念,同时,要告诉世界那些危及中国和平发展和“核心利益”底线、红线决不容突破。
在战略策略上,调整三大政策。
在坚持独立自主与“不结盟”的同时,有重点分层次地发展战略伙伴与“铁杆”友邦,扩大回旋空间,打破某些势力对中国实施“战略孤独”的企图。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周边各大方向,争取将地缘支点与枢纽国家发展成“全天候朋友”;二是在全球地缘战略关键部位,包括中东、非洲、拉美等;三是新兴大国如俄罗斯、巴西、南非,以共同推动国际体系的改造。
在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同时,主动介入国际事务,尤其是涉我事务,通过“建设性参与”与“创造性介入”施加积极影响。施加影响则要注重方式方法,以增强国际影响力、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同时维护《联合国宪章》与国际关系准则,抵制西方大国的随意与武力干涉。针对外界对中国内政的日益关注,应自信从容、区别对待。
处置周边海洋争端立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同时,也可考虑带有某种超越性的战略。比如“主权归我、保持争议、自主开发、管控危机”方略,坚持争端岛屿“主权归我”,通过“保持争议”否定与打破对方的“实际控制”,加快实现“自主开发”以体现实际存在、获取实际利益,将岛屿争端限制在可控范围内,逐步改变被邻国非法侵占的“现状”。
在战略布局上,突出重点,聚焦周边。
当前及未来5至10年中国和平发展的主要矛盾与挑战来自周边。中国周边是世界大国角逐的主战场,应将周边作为对外战略布局的“重心”,优先与重点经营周边,徐图外围。周边之中,中邻关系是直接关系,欲缓解乃至根治周边环境,须以中邻互动即做邻国的工作为主。
重点谋划周边与海洋两大战略。周边战略统筹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南太与西亚六大方向,突出重点,有效应对朝核、阿富汗、伊朗核等难点,统筹陆海、侧重于海,运用“大周边”战略思维,利用西线中东的战略新态势牵制美国在东线亚太的搅局。海洋战略突出近海、兼顾远洋、三管齐下:加强“海洋外交”,分类处理南海争端;发展海洋经济与科技,扩大能源资源获取;推进海军现代化,加快远程投送打击能力建设,增强制海权。
在战略手段与资源配置上,扬长“补”短,双管齐下。发挥经济优势,用好用足“经济牌”。巧打中国市场牌,扩大对外投资与“走出去”,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确保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对外援助不附加任何条件,同时注重“投入-产出”与综合效益,将经济实力转化为外交影响力。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适当加快人民币周边化与国际化,灵活经营外汇储备。在军事安全领域,强化武器装备硬件,扩大非战争军事行动范围。加强军事外交,扩大国际安全合作,增加区域与国际安全“公共产品”供给,增大安全话语权,努力让外界逐步适应中国军力壮大。
在战略实施上,抓紧推出对外“大战略”,强化“大外交”与“大安全”统筹协调机制。树立“外交也是生产力”与在某种意义上“内政也是外交”的新观念,更加重视对外工作与内外统筹。谋划未来5至10年对外大战略,对内统一思想,为对外工作提供“指南针”。强化党政军部门间沟通与跨部门协调,鼓励引导地方尤其是沿海沿边省份参与对外事务。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国际问题调研,重点经营重要智库,超前储备对外政策选项,细化危机管理预案。
(陈向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这个,说得太直白了!
偶们觉得有些能做不能说的,都直说了!
说给谁听呢?对手吗?告诉人家,劳资就这样,怎么着?!{:soso_e144:} 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帷幕
http://www.qstheory.cn/jj/rdjd/201309/t20130918_272337.htm
9月1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发展期拉开帷幕,作为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既惠当前更利长远,既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造福广大群众、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又能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有利拉动经济增长
从地铁、轻轨到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再到城市供水、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态园林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清单”很长。而这些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人们生活品质、消费能力及流动频率的不断增长,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愈加强烈。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接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助推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积极效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李如生说。
专家认为,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可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船、纺织等不少传统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既可以拉动内需,为投资找到更好的方向,又能够改善民生,一举多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多大的效应,目前来看很难测算出准确数值。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更加强调对薄弱环节的建设。“此次最大的亮点在于项目选择上既准且优。同时,不是爆发式的投入,而是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既利当前,更利长远。”张立群说。
更加突出改善民生
尽管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一些地区,城市水、电、气、热管网建设仍旧不足,一些居民区还没用上管道煤气,享受不到集中供热;有的管网严重老化,影响饮用水的质量和输电能力;不少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能力跟不上城市扩容的速度,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大多数城市存在着地铁、轻轨等公交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问题,影响到广大居民的日常出行。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此次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同时,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专家评价,这一系列要求找准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真正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原则。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认为,“城市建设不能只搞地面建设,只搞形象工程,必须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是城市的主体,公共基础设施也理应为群众造福。如果不是民生优先,而是形象优先,就会大量浪费财政资源。”同时,她认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带动钢铁、水泥、建材、装备、仪表、信息等相关产业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融资渠道有望拓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产品属性较强,资金大多由各级政府筹集。在新发布的《意见》中提出,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中央财政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城镇污水管网专项资金等现有渠道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确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可以看到,各级政府仍将是筹集资金的主要力量。
但在此基础上,《意见》特别提出,要进一步推进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这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打开了新的空间。《意见》提出,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政府应集中财力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要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
“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将向市场开放,能够由民间资本做的,就将其拉进来,而不再由政府大包大揽。”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未来政府须拓宽各种融资方式,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他认为,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债券市场,将大量居民储蓄通过债券的方式融通到基础建设中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蒋震也表示,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文件明确提出将引入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本,这是国家鼓励引入民间资本思路的具体体现。他同时强调,应该在引入民间资本的过程中严格资质审核,规范招投标程序,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浙江财经大学校长王俊豪建议,尽快出台规范性文件,制定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及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资产收购等方式直接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投资基金、股票等间接方式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本帖最后由 tangcoms 于 2013-9-19 23:31 编辑
有开始烧钱了!毕竟,人民群众要的是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生活改善,没几个人在乎你的帐本有多干净!
“ 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可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目前,钢铁、有色金属、建材、造船、纺织等不少传统行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局面,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既可以拉动内需,为投资找到更好的方向,又能够改善民生,一举多得。”
---- 2004年,我们全年钢产量2.8亿吨的时候:各路砖家叫兽如丧考妣搬到处鬼哭狼嚎,过剩了,不得了了,天要踏了!于是,刚上来的影帝被忽悠蹶子了,去产能了,然后,铁本杯具鸟!现在,看到隔壁的沙钢,铁本父子泪牛满面中.......
--- 新任总经理,操刀经济问题以来,去产能去到现在,终于幡然醒悟了? 真相都在八股中。 tang兄的这个帖子开的真心赞!!!强烈支持!!! 本帖最后由 truesight 于 2013-9-21 09:57 编辑
tangcoms 发表于 2013-9-19 2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深化与提升中国资源外交
http://www.qstheory.cn/st/zyhj/201308/t20130830_266281.htm
中美博弈与开辟新的能源通道
请去看“争鸣争议”版的同名帖子
http://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60&extra=page%3D1 本帖最后由 truesight 于 2013-9-21 09:58 编辑
truesight 发表于 2013-9-20 1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美博弈与开辟新的能源通道
求是的这篇文章,在现在发表刚刚好。为什么这篇文章在这个时候发表了呢? ...
新加坡的故事
在争鸣争议版开了新帖
http://sychagua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360&extra=page%3D1 马六甲困局是个伪命题!
如果马六甲海峡我们走不了,那么,龙目海峡、巽他海峡、白令海峡,我们同样走不了!
关键还是海空力量对比,我们的海空力量是否能有效遏止米军的非分之想。 tangcoms 发表于 2013-9-20 18: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六甲困局是个伪命题!
如果马六甲海峡我们走不了,那么,龙目海峡、巽他海峡、白令海峡,我们同样走不 ...
西面主要是一起做大餐,东边就得拳头硬。霸权或者控制权不是有钱就能买来的! 求是 都写错了~~打PP~~O(∩_∩)O~~ nova2000 发表于 2013-9-22 18: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求是 都写错了~~打PP~~O(∩_∩)O~~
谢谢提醒,改了!:lol 楼主的思考点个人觉得找的相当准确,党八股有大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