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笑笑 发表于 2013-6-24 18:48:53

“欧洲野牛”并不适合中国:技术激情与现实脱节

本帖最后由 明月笑笑 于 2013-6-24 18:50 编辑

“欧洲野牛”并不适合中国:技术激情与现实脱节

    “野牛”跨海的思考
    2013年的4月份,乌克兰向中国交付了首艘958型(原俄罗斯1232.2型“欧洲野牛”级)气垫登陆艇,多家媒体立刻紧贴热点,将它称作“守护南海主权”的“夺岛利器”。这让人想起早些年盛传从俄购买该型装备时,它被期望的热门任务是跨越台海。不管跨哪个海、夺哪个岛,我们不妨先对媒体强调的该装备主要优势展开思考。   
    并不强壮的“欧洲野牛”   
     在上面提到的报道中,“欧洲野牛”的优势可概括为速度快——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气垫船,运力大——最多可装载500名士兵,适应性强——垂直越障极限高达2米,下面我们逐条进行分析。     首先,气垫船再快也是船而不是飞机。以俄、乌发动机特色,高油耗几乎是高航速的必然代价。“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以55节(时速102千米)的巡航速度最大航程300海里(556千米),这对最窄130千米的台湾海峡似乎够用,对从西沙群岛主岛到外围岛礁似乎也够用,然而这是最大航程而不是活动半径,即使对宽400千米的台湾海峡南口,或海南岛至西沙的330千米,若想往返,也需要支援舰艇伴随。     其次,500名士兵是指将载货空间全部改为临时座椅,若满载装甲车辆,登陆兵将减至140人。这个兵力不算浩大,需要连续输送,这时,其7875万美元的单价与飞机比算便宜,但仍不能与普通登陆艇比。如果“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与常规登陆艇配合,后者远远跟不上它,由它为后者提供补充又浪费了快速优势,而其运量只是在气垫船里称霸,不可能代替普通船只。再考虑到它满载登陆时自持力将从5天降至1天,便知其绝非理想的主力投送工具,只能投送少量精锐。      第三,就气垫登陆艇一直为人称道的适应性而言,“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强悍。尽管气垫船不象传统登陆艇那样需要平缓的水底坡度,但也只被略微抬离水面。“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过垂直障碍限于2米,谁说世界上70%的海岸地形都低于2米?气垫船的越障能力一般指试验条件下,遇到独立障碍仍可能“托底”。它还几乎是唯一行动部分有柔性部件的交通工具,其围裙承受不起陆地复杂障碍的高磨损,陆上行驶限于滩涂、沼泽、平缓雪地等特殊地貌。要论接近角、离去角、爬坡度等地面通过能力指标,它很不理想。考虑到“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巨大的体量,更不难理解它为何必须在滩头卸载而不上陆。“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那浪高2米(4级海况就有点吃力)、风速12米/秒(常规军舰一般要能抗32.7米/秒的12级风)的环境适应极限也远不算出色,由于它航行时船体不入水,无法要求太高。一旦升力风扇故障,将更加步履蹒跚。   
     欧洲野牛”全而不强的武备   
    “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装备的2座22管火箭炮、2座30毫米速射炮和4座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架,火力强大吗?和气垫船同行比是很强。但论对岸打击,2座火箭炮一艘通用登陆艇也能装下,论防空,这个火力1艘护卫艇也能有。强调其通信、导航、电子对抗设备如何完整更只是爱屋及乌而已。     以“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庞大,当然还能增加火力,但气垫船对重量较为敏感,要火箭炮备弹量达到所谓“独立作战”的地步,运载能力必然让步。独立作战也要看生存力,运输机在前沿的生存力都没保证,“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102千米/小时的速度也并不能增加什么生存力,何况其航行时特征极为醒目。虽然声称装有轻型装甲,可保护载员不受子弹和炮弹破片伤害,但大、中口径炮弹的直接命中仍是致命的,特别是3副直径5.5米的4叶推进螺旋桨(被弹面积约90平方米)和气垫状态下长57.3米、宽25.6米的橡胶围裙一旦被损坏,机动能力将严重下降甚至瘫痪。从抗打击能力来说,这两个部件完善余地也有限。   
     特殊案例:夺礁     
     若用于岛礁争夺战,从海南岛出发“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无法到达南沙群岛。虽能到达西沙,露出水面的礁石同上述陆上障碍的危险是一样的。因而,“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最多适合从海南岛向条件完备的永兴岛投送支援兵力,可那里已能起降运-8运输机。运-8当然不便运送坦克,但西沙与其说急需坦克,不如说急需足够坚固的工事和充足的给养。     从西沙出发,“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也覆盖不了整个南沙。如此庞大的气垫船与南沙岛礁的靠泊条件,恐怕还从未考虑。潮位、海浪、礁石、浅水等因素的困难,从中国海军补给舰定期补给时用小艇转运物资的周折就可见一斑,而“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在非气垫状态下也有1.6米的吃水。     即使为“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装卸而对礁盘进行工程改造,岛礁争夺的核心要素仍是空中、外围和持久,短时间内礁面兵力多寡并非决定因素,投送工具更是宜小不宜大。即使论速度快,气垫船也快不过直升机。     钓鱼岛情况要好些,只是那里的军事行动恐怕也更多地取决于空中而不是岛面的兵力。在大打出手的条件下,没有牢固制空、制海权的一方,在岛上投送过多兵力,只会增加伤亡。即使长期经营成坚固堡垒,也需要不断补给,因此以102千米的时速冲上去,并非关键。对手只要能出手,对付这样的水面大型目标对海、空军而言难度都不算大。   
    对传统登陆的价值
    众多媒体想象“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无需借助其他平台,就可轻易撕开滩头阵地,平添一支跨海快速投送部队的生力军”,恐怕也值得商榷。在传统登陆战中,“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即使从其独具优势的滩涂上陆,其独立运量也至多具有战术意义,达不到战役级的要求,而传统登陆手段在滩涂地带又难以跟进。“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布雷能力和不易触发水雷是个优势,但扫雷破障必须考虑效率和成本,平台小巧更占优势。以气垫船航行时巨大的物理场,水雷增加一种引爆机理也不是难事。     与美国LCAC为代表的中型气垫登陆艇比较,“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为运量优势将自己排除在由更大型的两栖舰艇搭载、进行全球部署的可能之外,而以自己的航行能力,活动范围又限于近海。因而各国海军中,首先考虑它的是并无远海野心,而本土又岛屿密布,相距不远的希腊海军,采购它的主要目的是海岸警戒、少量兵力增援和打击海盗。相对而言,美国的LCAC虽然只能运载一辆主战坦克,但它只限于充当舰-岸短程快速桥梁,平衡了气垫船的优缺点。对中等及中等以上国家的海军,他们需要的登陆兵力投送范围恐怕都很容易超出“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覆盖范围。    实际上,气垫船的快速和越滩直接上陆优势,并不如直升机充分,因而美国主要精力放在直升机这种真正的垂直登陆工具上。加上火力打击的优势,美国发展出“由海向陆”的登陆模式,并不以滩头争夺为核心,毕竟拥有制空权,就拥有了选择上陆位置的自由,而气垫船的上陆自由只是比传统登陆艇大一些,远达不到空中机动的地步。     面对这些现实,如果我们仍将“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因庞大而无力与现有传统水面登陆力量适配的劣势理解成“无需借助其他平台投送”;将其被迫自主,发挥短促突击价值的局限理解成“独立作战能力很强”,恐怕不无片面和削足适履之嫌。自产生以来,登陆从来就是典型的体系作战,而不是平台载满火力,一通猛砸后就能“下饺子”的鲁莽想象。在这种作战中讲究单件武器的所谓“独立作战”,也是一叶障目。     
     登陆的名堂   
      近年,不光中国正在“坞舱+中型气垫登陆艇”和“平甲板+直升机垂直登陆”双管齐下,其他国家的两栖舰也有不少在快速发展。声名大噪的法国“西北风”级原本可在坞舱内装载2艘LCAC,却只选择了4艘EDA-R(快速两栖登陆艇)。后者采用L-CAT双体船概念,载重80吨,33千米/小时的最大航速并不比二战时快多少。     这其实体现了“西北风”级作为“多用途干预舰”(BIP)而非两栖攻击舰的设计思想,可见法、俄海军已暂不考虑在势均力敌的对手严密设防的海岸登陆,他们考虑的是弱得多的对手。因此,从感觉上看,上陆速度似乎决定着登陆的成败和代价,但这只是单一要素。在强敌面前,虽然气垫艇和直升机靠速度能明显缩短暴露在敌火力下的时间,但如果不能将敌岸火力削弱到相当程度,就投入这些先进登陆输送工具仍然非常危险,因为敌方机动能力、火力反应时间和火力密度也今非昔比。     再看美国,身为LCAC的始作俑者,总数也达到72艘,但不可能一起出动。纵观LCAC的价值,主要仍在于输送的效率而不在于其速度能带来多大突防力。在输送西方主流吨位的主战坦克时,LCAC的效率也不高。同时,即使强调速度,美军也未过多考虑气垫船,而是在逐步装备HSV这类高速运输船。其350人的人员搭载量、1765平方米车辆甲板(26辆装甲车辆)和2架SH-60直升机的装载能力毫不逊色于“欧洲野牛”,但其4台柴油机在载重450吨时仍可在3级海况下保持70千米/小时航速,而航程达2037千米(37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时可达7408千米)就要靠先进的发动机、材料、船型优化等技术了。虽然不能突击登陆,但美军更看重的是战区间快速运输和能以商船标准建造。     相比美国,现阶段的中国紧迫的登陆目标距离并不远,依靠陆基航空兵和内陆上千枚近中程弹道导弹,还不缺少火力,但即使只考虑台湾,运量和效率也捉襟见肘。而一旦考虑到台湾以外,不得不承认,只能假以时日。因而中国的“昆仑山”级效仿“气垫登陆艇+直升机”的模式才刚刚起步,不光运载效率还有待提高,必备的前提——远征型机动火力也尚在构思之中。即使是初生的“辽宁”号,也只能提供争夺海上局部制空权的初步手段,提供由海对岸的空中火力为时尚早。     
     买来学什么   
     中国为何要购买“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笔者无权代为解释,但对相关背景多加了解,相信有助于思考。更深层的问题可能是前苏联为何要造“欧洲野牛”?这与被称为“里海怪物”的地效飞行器非常类似。气垫船和地效飞行器等新概念技术产生的时间都不晚,其独特的能力吸引着一批科学家不懈努力,并通过他们打动一定时期的决策者投入资源,试图形成全新的军事能力,这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常见现象。只不过每项新技术其实都优势劣势并存,最终成功取决于一个与需求结合、折衷权衡的过程。      遗憾的是,气垫船属于为特殊航行性能代价较大的技术,这比较类似于垂直飞行实现后,将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合二为一却费尽周折一样。      前苏联技术体系另一个为气垫船等新技术增加困难的因素是大型化乃至巨型化。客观地说,其国情有对巨型装备的现实需求,但其科研体制闭门造车色彩也很重,因而“欧洲野牛”和类似的“里海怪物”一样,在具体使用概念上其实不无出于技术激情而与实际需求脱节之处(实际上前苏联的两栖力量的发展和使用也并不突出)。在计划经济中,为项目立项设想一番宏伟前景和迫切需求并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不得不承认,“欧洲野牛”尽管获得过1995年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铜奖,但在前苏联海军中也是定位不明,并不大量装备(1988年以来俄、乌、希腊一共只装备了10余艘,且前两个国家装备的“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长期闲置)。苏联解体后,这笔技术遗产甚至吸引过西方国家,只是在后者的体制下,再宏大的计划,没有市场和投资,也只能设想。     在与希腊海军的交易中,也暴露出了问题。2000年初希腊海军照顾了各自继承前苏联大型气垫艇技术遗产的俄、乌两国,仅以1.02亿美元就从俄圣彼得堡的“金刚石”设计局购买2艘“欧洲野牛”,其中1艘原为俄海军建造,因缺乏资金搁置,改进后将交付给希腊。同时,希腊又以同样价格从乌克兰购买了2艘同型旧艇。      希腊成功压价,得益于俄、乌相互依赖,谁也无法独立供货。由“金刚石”设计的该型艇在前苏联时期由乌费奥多塞的“大海”造船厂批生产,发动机全部由乌克兰制造,舰载武器却来自俄罗斯。同时,乌克兰还指望出口获得资金,完成本国海军搁置多年的1艘同型艇,并整修从黑海舰队分到的其它舰艇。可以说,希腊的合同将养活供应链上的好几十家企业。     作为第二家外国用户,中国从乌克兰订购4艘“欧洲野牛”并获得全部转让技术,在本国建造其中2艘,一共也只花了3.15亿美元。其实在2006年中国本欲从“金刚石”设计局购买6艘,但俄方希望中国购买15艘才愿意转让技术。2008年,中国转向乌方,并于2009年7月签订合同。2010年9月开工以后,当时报道共总2.4亿美元的合同款项使“大海”造船厂得以全额支付了多年拖欠的工资和退休金,并足以维护5年。      至于乌克兰是否有权向第三方转让“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技术,乌认为其出口的是在“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基础上有所改进的产品,不再受俄知识产权制约,但据中国国内2010年8月公开引述乌国防部《人民军队报》称:乌国产部件在该艇中同样不足50%,仍然需要俄方配合。最终,俄罗斯采取了容忍的态度。     
      中国版LCAC      
      分析“欧洲野牛”,少不了要提一提中国版的LCAC。      据台湾《尖端科技》杂志2011年3月报道,为071型“昆仑山”级配套的“玉义”级气垫登陆艇则是2007年开始研制,2010年5月服役,它比美国的LCAC长6.2米,最大排水量高5吨,但最大载重(60吨)少8吨,而且推进螺旋桨无推力矢量控制,机动性稍差,不过最大航速(40节)和航程(200海里)相当。     “玉义”级体积比LCAC大,与其QD-70型燃气轮机(额定功率700千瓦)的体积有关,为增加载重量,只好同时增大艇体,但实际装载空间仍略小于LCAC。 “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原来也据说发动机可靠性较差,如果长期满载(3辆坦克),发动机寿命就将从设计的500小时下降到50小时,因而经常只载一辆。目前俄罗斯手中名义上有2艘仍在服役,但已很少出航。      据报道,售华“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将安装乌克兰“曙光”联合体生产的动力系统。而在美国的SSC上,发动机选型的重点放在由V-22倾转旋翼机的罗·罗AE1107发动机派生的MT7燃气轮机上,功率增加25%,油耗降低11%,但投送距离却要求从LCAC的28千米增至46千米,这个距离是为使美舰能对来袭导弹有两次拦截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借鉴“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生产适于短促突击运输的大型气垫艇,还是通过引进它的技术,完善自身中型艇的设计,以夯实与大型两栖登陆舰配套的舰-岸输送手段,有待观察。气垫艇及其动力的大型化早已接近极限,且该类舰艇耐力先天不足,如果只能用于近海岛屿,并无战略价值。中国即使吃透了技术,也很难在尺度上再明显放大,特别是通过放大,从覆盖范围仅仅从“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的覆盖南海北部扩大到南部,并无太多实战价值。鉴于这些考虑,中国重复大型艇道路的可能较小。      思想上的启示      作为苏联令人目瞪口呆的技术遗产,“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与“里海怪物”和安-225巨型运输机等有一个共同点:巨大的国土似乎不在乎这些大物的庞然,甚至还需要巨型装备,但它们更多是冷战期间达到顶峰的苏联思维方式产物。这种思维往往立足于从先进技术到先进作战能力的简单线性逻辑,不重视投入/产出比和效能/费用比。某种技术数十载攻关,形成感情色彩和利益集团后,又很容易以本部门、本学科的发展为最高准则,难以从实现最终作战效能的需要出发,全面考虑不同技术途径的利弊。     加上本部门体制往往也是计划经济模式下为单一产品而固化下来,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权限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利用市场调配技术资源,形成转向或新技术开发能力。恶性循环之下,只能偏执地利用人治模式,上下呼吁重视本部门、本学科、本技术,不断跑项目、要经费,却对其产品的作战应用和市场前景缺乏准确认识,更不可能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另辟蹊径的灵活。      中国或多或少受上述思维影响,往往对此类苏联遗产满怀期待,对大型情有独钟。实际上,对于中国两栖输送任务来说,最大的特点是两类岛屿目标要么太大(台海),大到“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艇也嫌小,要么太小(东海、南海),小到一个营都没处放。      以今日这一领域的种种巨变,顺应形势,与时俱进,始终从体系作战的思维保持清醒,以足够的耐心构建体系战力,恐怕比只会线性地算计一艘艇一个营,十艘就是一个旅,4艘才3亿美元……要重要得多。

                                                                                                                                             ——门罗主义

summer 发表于 2013-6-24 18:55:37

消灭零回复!
我觉得你想的有点多了,稍微有点局限性,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呵呵勿拍!

兔子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所以。。。。。。

伊贺双刀流 发表于 2013-6-25 16:37:22

有啥不合适的,把小平顶搞大点不就行了?兔子有的是小钱钱。{:soso_e104:}

weakleilei 发表于 2013-6-25 17:02:58

这货估计是TG专为湾湾准备的。
一艘一次送三辆99主战坦克上岸,一共弄4艘,一个波次就是12辆。
能跑两个来回,24辆99.
滩头阵地基本就稳住了

truesight 发表于 2013-6-25 21:22:58

本帖最后由 truesight 于 2013-6-26 03:38 编辑

weakleilei 发表于 2013-6-25 17: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货估计是TG专为湾湾准备的。
一艘一次送三辆99主战坦克上岸,一共弄4艘,一个波次就是12辆。
能跑两个来 ...del

装甲掷弹兵 发表于 2013-6-29 14:26:14

野牛是为WW准备的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3-6-30 22:31:53

局座今天说了,是给南海巡航备的

装甲掷弹兵 发表于 2013-7-1 11:15:41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3-6-30 2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局座今天说了,是给南海巡航备的

局座是忽悠老外的,你也信

weakleilei 发表于 2013-8-10 23:11:31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3-6-30 2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局座今天说了,是给南海巡航备的

那说明就是给弯弯准备的:lol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3-9-10 09:41:16

weakleilei 发表于 2013-6-25 17: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货估计是TG专为湾湾准备的。
一艘一次送三辆99主战坦克上岸,一共弄4艘,一个波次就是12辆。
能跑两个来 ...

更多的是进小平顶,满世界投送96/99的。:lol

globemaster 发表于 2013-9-18 12:57:18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3-9-10 09: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更多的是进小平顶,满世界投送96/99的。

还有半潜船也可以联合使用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3-9-22 22:56:25

大,有大的好处。 “苏修美帝”的经验还是值得TG学习的,什么叫大国—— 一个装备拿出来,足以把小国吓的瘫软,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期望有朝一日,TG拥有一批“巨型两栖攻击舰+野牛+99”的超级组合,呵呵,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伊贺双刀流 发表于 2013-9-23 09:02:58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3-9-22 22: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大,有大的好处。 “苏修美帝”的经验还是值得TG学习的,什么叫大国—— 一个装备拿出来,足以把小国吓的瘫 ...

还需要航母集群。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3-9-25 11:38:11

伊贺双刀流 发表于 2013-9-23 09: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需要航母集群。

是啊,呵呵,这是现阶段维护海权的前提和基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欧洲野牛”并不适合中国:技术激情与现实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