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wxmang发帖【读《易经》心得】既济卦:大功告成
一、原文简介(主要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http://img14.poco.cn/mypoco/myphoto/20130620/11/6477275920130620115644016.bmp
(下离火 上坎水- 水火既济)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大意:既济卦是以渡河已经成功,象征大功告成,万事皆济之意。在既济之时,刚柔各爻各当其位,皆得其所(一三五位阳爻,二四六位阴爻,皆得位,而且都有相应,吉利之极),所以不仅大者亨通,小者亦无不亨通。但是必须谨守正道,才能长久获利,因为这种吉利巅峰状态都极不稳定,稍微不注意就会演变称未济。所以既济之初,虽能获吉,一帮人由于常不能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及至终极之时,往往滋生危乱。(既济,指渡河成功,处事已成之意。既,已,济,渡。亨小,指小者尚能亨通,何况于大者)
传统解释:
《序卦传》说:有过,必然要赈济,救济,救济必然成功,所以小过卦以后是既济卦。
“既”就是已经,“济”为渡水,既济表示事已成功。
“亨小”不同于旅卦,巽卦的“小亨”,小亨是服小而亨通,“亨小”意为亨通至极及于小者,也即无论大小,无所不亨通。即“既济”之时不但大者亨通,连柔小者也获得亨通。
既济卦卦中六爻不论是阳刚还是阴柔皆得正位,而且两两有应,吉利之极。
“利贞”是指天下事无论大小无不能济这种情况是巅峰状态,非常不稳定,稍微不注意就会适得其反,所以若行事不能守持正道,既济就会走向其反面未济,那么“初吉”也会发展为“终乱”,既济不是保险柜。所以“初吉终乱”是在告诫在大功告成,居安思危危,慎终如始,不可陶醉于成功的欢悦中得意忘形。
乱生治,治生乱是历史规律,无法逃避,未治之时,人莫不振精神以求治,既治之后,则志满意足而骄慢生,故治之终,就是乱之始。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古人才说“虽休未休”,认为做事情没有终点,视天下治如未治,视其学成如未成,永远在自强不息,在奋斗,这样才能有吉而无乱。《易经》实际在提醒:不是善始必然终乱,而是事在人为,那种自以为终者必乱。
居安思危、慎终如始就是既济卦的核心思想。
从卦象看,既济卦下卦是离,是火,火性炎上而在下,上卦是坎,是水,水性润下而在上,是水火相交,刚柔相济之象。火上有水则不烈,水下有火则不寒,所以为既济。卦画三阳三阴,各得其正,各得其应,有天下既平,万事既定之象。初吉,指初九爻处于下卦明之初,上有应,而离明是柔得中;终乱,指上六处于上卦坎险之极,九五阳爻阳陷于二阴。
黄寿祺先生说:贞观政要有云`:唐太宗问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熟难?”魏征曰,“帝王之业,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傜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更难”。所言与既济卦“守成惟艰”之卦旨,若相符合。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 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大意:《彖传》说:既济卦是象征大功告成,万事皆济之意,所以一切皆可致亨通,即使小事亦不致遗漏。
“利贞”是指卦中阳刚、阴柔各三爻都居位得正,能处事正当,邪妄不生。
“初吉”是指下卦离的六二爻阴柔中正,也能如阳刚九五一样持中不偏。“终乱”是指上卦坎的中位九五陷入六四上六二阴爻中,是事成既久,易生懈怠,终至于停止不前,乱所由生之象,说明既济之道,已至于困穷之地步。
传统解释:
“既济亨”是“小者亨也”,因为处在既济的时候,大者亨自不待言,即使是小者也都亨,只有无所不亨,才是真正的既济。
“刚柔正而位当也”是以卦中六爻刚柔均当位来释“利贞”的。既济阴爻在阴位,阳爻在阳位,六爻都当位得正,因此在既济之时,无论阳刚阴柔均行为瑞正,居位适当,故利于守持正道。六十四卦独此一卦而已。
“初吉,柔得中也”是说六二爻柔顺居中。《易经》一般以刚中为善,而既济卦以柔中为善,既济是万事万物经过一番变化发展,达到了阴阳平衡的局面,有大功告成之意。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原有的阴阳平衡的局面必然要被打破,出现新的矛盾,这样旧的过程就结束,新的过程又将开始,既济也就又转为未济。既济以下卦为主,至上卦则又开始走向未济“终乱”。而下卦的六二爻柔中,正是既济卦“初吉”之象,所以《彖传》才将“初吉”归之于柔中。
另外一种解释初吉的观点是:下卦离的六二一阴在中,上卦坎的九五在上相应,是小者得大者之应而亨(阴为小,阳为大),阴阳交而为既济。
“终止则乱,其道穷也”是解释卦辞“终乱”的,不过“终止则乱”与“终乱”有区别的,“终乱”是断辞,体现了一种客观规律:终必乱。“终止则乱”更多地强调人心才是乱的根源。
也即乱不乱,与人的主观努力有很大关系,如果能做到慎终如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那么即使有终乱之道亦复可济,相反如果认为既济大功告成,万事大吉,停止奋斗与追求,怠惰苟安,有患无备,则危乱必不可免,此时“既济”之道就陷入困穷,“事已成”将变成“事未成”。
人不能违背“大道”,不能违反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充分发挥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人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受天道的限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是人定胜天。
从乾卦开始的人生奋斗,经历了六十余卦的斗争、变化、发展,终于进大大功告成的既济境界。这正是乾卦《象传》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但既济之时,天的运行并没有停止,仍是那么刚强劲健,因此君子不能有丝毫懈怠,也仍须“自强不息”。既济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不是终点。
儒家认为:天地之间,尊卑、贵贱、内外、大小的位置已定,各当其位则济,不当其位则未济。
黄寿祺先生说:彖传谓“终止则乱”,一方面指出“既济至终必乱”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表明乱的产生,是由于“止而不前、懈怠不振”的主观因素。故张清子曰:“非终之能乱也,于其终有止心,此乱之所由生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大意:《象传》说:既济卦下卦是离,是火,上卦是坎,是水,是水在火上之象。水在火上,煮成食物,可济养众生,民生大计以成,故曰既济。
君子观察既济卦象,水火既交,火能加热水,也能耗干水,水能煮食物,也能浇灭火,所以知道初吉终乱之理,相济之中即存有相害之机,欲保既济,必须居安思危,存不忘亡,既济不忘未济,思其后患而预为防备。(豫,同“预”)
传统解释:
既济卦下卦是离,上卦是坎,离为火,坎为水,是水在火上之象,水在火上可以煮成食物,成以象征事已成。“水在火上,炊爨之象。饮食以之而成,性命以之而济,故曰水在火上,既济”。
“思患而预防之”是对卦辞“初吉终乱”所含诫意的进一步阐发。水在火上可以煮成食物,象征事已成,这是水火相济发挥功用的一面;但是水火还有相灭的—面,水决则火灭,火炎则水涸。君子观此卦象,意识到既济中隐伏着矛盾,要采取措施预防既济转向未济,所以要在无患之时“思患”,预为防备,以保其“初吉”之亨而去其“终乱”之忧。
人一般情况下都是处危则虑深,居安则意殆,自古天下既济而致祸乱很多,都是不能思患而豫防的结果。笨蛋对问题危机是见而知之,高手对问题危机是思而得之,所以能够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黄寿祺先生说:大象传所谓“思患预防”,正是对卦辞“初吉终乱”所含的诫意,作进一步的阐发。王申子曰:既济虽非有患之时,然患每生于既济之后,君子思此而预防之,则可以保其“初吉”,而无“终乱”之忧矣。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大意:初九处既济之始,阳刚得正,上应六四,有阳刚上进之象,忘记其位卑力弱,必须谦谨居下,稳重慎守,不急于求进的处世原则。所以告诫初九要犹如牛车渡河,拖住其轮;又如小狐渡河,濡湿其尾,都告诫有谨慎慢行之象。处既济之初,必须谦谨行事,居安思危,才可获无咎。(曳其轮,牛车渡河拖住其轮。曳,拖拉,牵引之意。濡其尾,小狐渡河濡湿其尾。濡,音如,沾湿)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大意:《象传》说:告诫初九行事要稳重慎守,不要急于求进,就像牛车渡河,拖住其轮,谨慎慢行。所以初九还不是渡河的时候,必须思患预防,才能宜其无咎。(义,宜)
传统解释:
“曳其轮”是把车轮向后拖曳,使之不能快速行驶;“濡其尾”是将渡河的小狐尾巴沾湿,使之不能快速泅渡(据说孤渡水,必然把尾巴竖起来不使之沾到水,若沾湿了尾巴,尾巴不能髙举摇摆,也就不能快速渡河了)。初九处于既济之初,以阳当位,是阳刚积极上进之象又上应六四,一切皆亨,于是就忘记了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的道理,行事孟浪,急于求应于六四,沉湎于欢愉之中,这是很危险的。故爻辞以“曳其轮,濡其尾”为喻,劝其谨慎守成,不要轻举妄动。
从卦象看,上卦坎为狐,初九在狐后,象尾;又在上卦坎水下,所以濡。濡尾是因告诫思患预防,不要急于求成。
古往今来,有多少豪杰之士在取得成劝之后就忘乎所以,以致大难临头还浑然不知。所以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初九若能做到“曳其轮,滩其尾”,就符合居安思危、慎终如始的既济之道。也就不会有所咎害。“曳其轮,义无咎也。”
另外一种解释:初九处于既济之始,已经大功告成,而且初九位正,能够守得住,不会轻举妄动,所以“曳轮、濡尾”都是形容初九守成的,谨戒所以无咎。
黄寿祺先生说:初九处于事已成之始,阳刚居下,谦谨稳重,故能守成。来之德曰:“初九刚得其正,不轻于动,故有“曳轮、濡尾”之象,以此守成,无咎之道。”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大意:六二阴柔中正,上应九五,居下卦离明之中,离卦有中女之象,所以有贵妇之象,即卦辞“初吉,柔得中”所指。其虽偶有不如意,然转机迅速,即可由剥而复,就像遗失车驾上之蔽饰,亦不用急于追寻,可静待其自行回复,应不出七日即可寻获。(茀,音伏,妇人所乘车驾上之蔽饰。七日得,比喻转机迅速)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大意:《象传》说:六二居位中正,与九五正应,能守持中正不偏之道而行,所以即使有点问题,由剥而复,转机迅速,过不了七日将失而复得。
传统解释:
“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是指一位妇人丢失了车幔,无法出门,但用不着急着去追寻,因为将会有人给送回来,过不了几天就能失而复得。《象传》说六二之所以能“七日得”,是因为六二能守中正之道,好人有好报。
七日的意思是:十二消息卦中,九月剥卦阳尽,十月纯坤卦用事,坤尽而复生阳,坤六爻加复初爻为七爻,正好七日。另外一种说法是:月亮盈亏记日法,分每月为四期,每期七日(或八日),从月初至月末,分别取名为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所以七日为日序周期转化之数,“七日来复”象征转机迅速之意,就像现在说一星期。
六二以柔爻得中得正,居下卦离中位,离是中女之象,所以像一位柔顺贤淑的妇人,《彖传〉说“初吉,柔得中也”,就是指六二。但六二并不一定顺心,因为“妇丧其弗”,所乘之车就不能前进了,而爻辞又要六二不要去追寻,说六二只要持中守正,自然会有人将丢失的东西送来,这实际上是说六二本有建功立业之志,但处在既济之时,不可妄动,应守柔顺中正之道,以维护局势的稳定。这样一来,六二失去了施展才能的机遇,心里当然不痛快,好在六二的确是一个柔顺中正的“好人”,能够克制自己,以大局为重。但是只要六二能坚持中正之道,适合六二施展才干的机遇终将会到来。爻辞“七日得”就是此意。
因为六二以文明中正之德(处于下卦离卦中位,是离明中心,有文明之象),上应九五中正之君,正是能够得行其志之时,但是时已既济,九五既得尊位,已经没有上进有为的机会,所以贤才六二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自古既济之时而能用人者是很少的,都是乱世出英雄,国难思良将,以唐太宗之贤尚怠于终,何况其下者。这就叫生不逢时,只能随遇而安了。这种处境只有柔得中才能安处,才能无咎得吉。七日得的解释是待机而行。因为卦有六位,七则变矣,“七月得”就是指时变。六二自守其中,待机而行。
黄寿祺先生说:彖传所谓“初吉、柔得中也”,正指六二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大意:九三阳刚得正,与上六有应,处下卦离明之终,阳刚上进,刚能济事而有成就,但是在既济之时没有近忧必有远虑,不敢掉以轻心,所以以殷高宗伐鬼方比喻,说明盛明君主伐小蛮夷,历经三年而后平定,显现其用兵之难,及护国爱民用心之勤。又以小人居安不能思危,不能守持初吉,将导致终乱,所以告诫小人勿用。(高宗,指殷中兴的天子武丁。鬼方,指北方蛮夷,夏的獯鬻,殷的鬼方,周的猃狁,汉的匈奴)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大意:《象传》说:殷高宗伐鬼方,历经三年而后平定,说明九三刚能济事。但是举事用兵,国家百姓易于疲困,不可穷兵黩武。(惫,疲困)
传统解释:
九三处既济之时,居文明之终,履得其位,刚健文明,以刚居刚,用刚之至者,所以取象于中兴之贤君。
高宗是商代第二十二代王武丁(公元前1344--前1264 年左右),鬼方是商周时代西北方的部族,常袭扰中原。殷高宗作为商代着名的中兴之君,曾征伐鬼方,既保护了黄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又加速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九三爻以殷髙宗伐鬼方费时三年才获得胜利的历史事件为喻,说明胜利来之不易。《象传》说“三年克之,惫也”,可见其战斗的艰苦卓绝。但胜利之后,没有近虑必有远忧,例如在既济的形势下管理国事也不容易。
战乱之时,小人也能顺势立功,但小人焦躁激进,若任用小人管理国家,必致危乱。但他们毕竟曾有功于国家,爻辞说:“小人勿用”。对待小人宁可给以重赏,不可给以重用。
师卦也说“小人勿用”,这是告诫在开国之初;既济卦说“小人勿用”,告诫于中兴之际。小人领导国家,必然急功近利,贪财谋私,必然灾害并至。艰难缔造时,要防小人破坏,中兴继业时,更要防小人潜伏。
由九三爻可以看出,创业难守成更难,守成之事千头力绪,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酸成大祸。
黄寿祺先生说:九三阳居阳位,秉性刚亢,故爻辞从正反两面设诫。所谓“小人勿用”,正恐其不能守持“初吉”,而导致“终乱”也。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大意:六四柔顺得正,与初九有应,但是已入上卦坎险,时已过中,这时既济之道将有转化,就像珍贵的美服,有变为陈旧的蔽衣之虑,所以劝勉要终日警戒,以防灾患。(繻,音虚,彩色丝帛,比喻美服。袽,音如,指破蔽的衣服)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大意:《象传》说:六四时已过中,或将有变,或将生弊,所以应当终日警戒,以防灾变。
传统解释:
既济以下卦为主,至上卦则开始向未济方向转化。六四居上卦之始,将要变化但尚未变化。所以用华美的衣服将会变成破敝的衣服来比喻,所以劝勉要能居安思危,终日戒惧,以防患于未然。
六四进入上卦坎卦之初,此为坎险之地,四位又近君,是多惧多危之地,所以六四的有所疑虑,所以才提髙警惕,守正防患,这就是“终日戒”的原因。
既济卦六四的“终日戒”与乾卦九三的“君子终日乾乾”意思一样,乾卦说的是在创业之时要终日乾乾,警惕戒惧,自强不息;既济说的是在守成之时仍须终日戒惧,自强不息。既济其实只是表面一切亨通,实际上此时只是旧有矛盾止息了,而新的矛盾正在酝酿产生,所以君子无论是处在事未成之时,还是处在事已成之时,都不应有瞬息的懈怠,而应“终日戒”。
所以华美总是过往云烟,成功也只是昙花一现。我们面对的是永远的困难。
黄寿祺先生说:六四居多惧之地,上体坎险,过中生变,故爻辞设诫尤切。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大意:九五阳刚中正,高居尊位,当既济之时,物阜民丰,大功告成。东邻杀牛,以举行丰盛隆重之祭祀,却不如西邻能敬慎修德,以真诚之心,行微薄春祭更能受神明赐福。所以以东西邻不同的祭礼来告诫要慎始慎终,始终诚敬对待。(杀牛,指举行丰盛隆重之祭祀。禴,音悦,春祭,微薄之祭)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大意:《象传》说:东邻举行丰盛隆重之祭祀是指不得其时,心不够诚,不如西邻的配合时宜。所以西邻更能受神明的赐福,吉祥将源源而来。
传统解释:
杀牛之祭是盛祭,禴祭是微薄之祭,盛祭未必能致福,薄祭未必不能致福,关键在于主祭人是否心怀诚敬。“东邻”、“西邻”不是实指,而是举出两种情况, 说明在既济的盛大之时,最忌骄奢,只有心怀敬诚,慎修其德,才能获得神灵所赐予的福泽。
有的人临事抱佛脚,祭祀带有很强的功利心,这种人不管杀多少头牛恐怕都无济于事。《象传〉说西邻虽为薄祭却“实受其福”,是因为能适“时”而祭,这正是心怀诚敬的表现。依礼当祭则祭,而不是等到有事才想起去祭祀,这样即使祭品微薄,盛大的吉祥也会源源不断地来临。《礼记》说:“祭,时为大,时未至,求福未必得,时至则天与人归,不恃虚文而受实惠”。
九五以阳刚中正,处既济之尊位,事成物盛,此时最易生骄奢之心而失诚敬之意,所以爻辞以东邻西邻之祭祀为喻,说明处盛之时切忌骄奢,勿忘诚敬,须知既济已经到来,未济就在后面。这就是九五爻的核心要义。
从卦象看,邻是指臣,也即九五的比应爻。六二互卦为坎(六二,九三,六四)为西邻,六四互卦为离(九三、六四,九五)为东邻,九五君位。六四过中,不如六二得中,得中象征诚,所以六二诚于祭享,所以九五受其福(有应)。因为六二往九五,彼虚此实,所以说“实受其福”。而六四过中,不诚,所以过时祭祀,九五无应,没有福。
另外一种解释是:东邻,阳也,指九五;西邻,阴也,指六二。杀牛,盛祭;禴,薄祭。盛不如薄是时不同。六二、九五皆有孚诚中正之德,六二在下,尚有进的余地,所以受福;九五处既济极,无所进,所以虽然善处亦无福。九五之才德并非不好,而是不如六二的机会好。
上六,濡其首,厉。
大意:上六以阴居既济卦之终,入上坎极而不知,物极必反,济极而至终乱,就像小狐渡河一半而水已淹没其首,其势至为危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大意:《象传》说:上六居济极而至终乱,就像小狐渡河一半而水已淹浸其首,比喻大功告成,若不能时时谨慎警惕,将不可能长久守成,终必至于乱。
传统解释:
上六处既济之极,坎险之上,质本柔弱,济道又穷,物极必反,以为已治已安,恃以为济,不防坎险之至,有如小狐涉水奋勇向前而濡溺其首,危厉可想而知。不过“厉”只是危险,还有转危为安的可能,若至于凶便无可挽回了,所以《象传》说“濡其首,厉,何可久也”,劝其慎始慎终,否则便不能长久守成。而知厉而自振,则无凶。
从卦象看,初九为狐狸尾,上六为狐狸首,而上六在坎险极位,坎是水,所以有“濡首”之象。濡首则有死亡之忧,所以“不可久”。
卦辞所说的“终乱”,《象传》所说的“道穷”,在上六这一爻中都表现出来了。《彖传》“终止则乱”,若能不停奋斗,自强不息,危机还是可以挽救的。《象传》“何可久也”就有劝其知危惧而速改的深意。
从卦象看,水火互济,火得水以济,但是济而不已,其终必至于灭火。所以既济、未济的终爻都以濡首为戒,这是圣人所惧的:物极必反。
小结:既济是处于事已成之时,物无大小俱获亨通,但日子过得一点也不轻松。守成艰难。
卦辞强调“利贞”,并警告说“初吉终乱”,《彖传》与《象传》也反复申述了思患防患的思想,六爻更是无不见警戒之旨。
初九要“曳其轮,濡其尾”,要慎始慎终,不可轻举妄动;六二 “妇丧其弗”而“勿逐”,要安命顺时;九三“小人勿用”,六四“终日戒”,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褕祭”,上六“濡其首”。小心才无咎,居安思危才无咎。
天下之事,不进则退,无一定之理必须既济或未济,事在人为。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既济不忘未济,慎终如始,是中国文化中最优秀的传统之一,也是我们文化能够延续五千年的理由。
ˎ̥
二、牵强附会--成功就是失败的胡雪岩
人生的成败得失是相依相存的,往往前一步成功的原因就是下一步失败的根源。胡雪岩就是如此,起于豪赌,也败于豪赌。
胡雪岩成功的秘诀就两点,一是善于把握机会,敢赌;二是善于与官员分享利益(行贿),敢腐。
善于把握机会,所以善于审时度势,能够依赖当时的浙江巡抚王有龄和后来的左宗棠,包揽代理政府财政业务,形成行业垄断,积累财富。
善于与官员分享利益,所以能够捆绑政府,迅速做大。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徽州绩溪人。
胡雪岩发迹普遍认为是起于榜上王有龄,在王有龄任湖州知府期间,胡雪岩开始代理湖州财政公库,在湖州办丝行,用湖州财政公库的现银进行桑蚕期货交易(实际就是预付包买),然后运往杭州、上海脱手变现,再来解交浙江省“藩库”,从中不需要付任何利息,现在叫挪用公款私用,是大罪。
然后通过王有龄介绍,与当时浙江巡抚黄宗汉一起合伙开药店,主要做军队和漕运供药业务。从此开始起步。现在叫官商勾结,权钱交易,也是犯罪。
但以他一个钱庄伙计的身份如何结识上王有龄,史料上一直没有明确记载。高阳小说《红顶商人》中有一个烧冷灶的故事,虽然好看,浪漫,但是可能并不真实,因为违反官场商场游戏规则:趋利避害。
胡雪岩结识王有龄可能还是利益代理关系开始的。有案可查的是胡雪岩在帮助当时的浙江海运局领导王有龄筹办解运漕粮期间,利用海运局借支20万两白银,开办了“阜康钱庄”,当时户部把漕粮款拨到浙江,由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汇兑;同时因太平军闹事避乱上海的苏州富家子弟潘叔雅、关季重等人存在“阜康”的现银202万两;1864年清军攻陷杭州,湘军将领和太平军将领都把战争中抢掠的数百万两银子存在胡雪岩处,胡雪岩用这些资金从事投机和投资,“岁获利数倍,不数年,家资逾千万,富甲天下”。这可能才是真相。现在叫洗钱,是重罪。
1862年,浙江巡抚王有龄因太平军攻克杭州,丧失城池而自缢身亡,左宗棠继任浙江巡抚。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时,欠晌已近五个月,胡雪岩抓住了这次机会:在三天之内筹齐10万石粮食送给左宗棠。从现在史料看,1862年以前,胡雪岩赚的钱并不多,而且为了讨好巴结左宗棠,1862年他无偿进贡给左宗棠20万石大米就基本把前期积累全部耗尽,这是豪赌。
他豪赌成功,获得的回报是为左宗棠的湘军筹措军需,代购军火,数量巨大。1866年,左宗棠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奉命出关西征收复新疆。这时不但左宗棠的军火,军需采购都是胡雪岩代理,而且财政安排,筹借外债都一手包办。按照史料记载,仅1875年在兰州就存有从上海运来的来复枪“万数千枝”,1902年5月,新疆巡抚饶应祺在一份奏折中提及:“前督臣左宗棠、抚臣刘锦棠出关,携运后膛来福马枪,哈乞开斯、马蹄泥、标针快,利名登、七响、八响、十三响枪共二万余杆。”这还不包括金顺、张曜等部的武器装备。左宗棠曾称赞胡雪岩“前购之布鲁斯(即普鲁士)后膛螺丝开花大炮,用攻金积堡贼巢,下坚堡数百座;攻西宁之小峡口,当者辟易”。
胡雪岩当然不是做义务劳动,除了为左宗棠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要收取高额中介费外(左宗棠西征先后六次向洋人借款,累计金额为一千八百七十万两白银,而利息至少占总数的一半是非常惊人的高利贷,胡雪岩浮报的利率至少占一半,也即吃了巨额“回扣”),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到同治十一年(1872),在10年之内从几乎破产变成自有资金超过二千万两白银(这个数字的概念是:干隆时期是清朝积累最繁盛之时,也只有7000万两盈余,咸丰时期,为了扑灭起事的太平军、捻军,国库告罄,直至同治、光绪年间近三十年的恢复,清廷的财政收入才勉强恢复到每年8000万两左右的规模,也即胡雪岩的财富是中央财政一年收入的2四分之一。就算今日也不简单,一两30克,每克按6.4元人民币计算,自有资本也超过40亿人民币),仅胡庆余堂这个药房在1880年时,资本就达到二百八十万两银子。而且还有田地万亩。成为清末“中国首富”。
由于辅助左宗棠有功,曾赐穿黄马褂,二品顶戴。相当现在的中央委员待遇。
光绪八年(1882),胡雪岩耗银2000万两囤积生丝,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高调坐庄,进行市场垄断豪赌,但是当年意大利生丝丰收,国际市场生丝价格大幅下跌,紧接着是中法战争爆发,市场流动性大幅紧缩,融资无门,胡雪岩不得不在次年夏天被迫贱卖生丝,亏本达1000万两白银,而且由于囤积生丝所用白银全部来自挪用的钱庄存款,导致阜康钱庄周转不灵,流动性枯竭,各地存户挤兑存款,到光绪九年十一月(1883年),胡雪岩商业帝国全面瓦解崩溃,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馀堂易主,阜康彻底宣告关门倒闭。
接着,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查抄(原因是因为在借洋债购买枪械时抬高利率,牟取国库利息),严追治罪。显赫一时的胡雪岩终于一贫如洗,晚景凄凉,光绪十一年 (公元1885年),六十二岁时,在杭州郊区的一所旧房子里郁郁而终,黯然离世,葬于乱坟岗。
很多人取得一时侥幸成功,但是并不知道是如何成功的,经常把成功中的错误当成成功的经验发扬光大,结果一败涂地。这就是糊里糊涂成功,由糊里糊涂失败。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如何失败不容易,知道自己如何成功更不容易,成功的人往往都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是上帝,可以为所欲为,对天道人性没有一点敬畏之感,这就是找死。
古代中国人讲究越是成功,越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孔子强调: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执事敬;修己以敬;事思敬。都是在提醒我们需要敬畏,尤其是在得意忘形时。
最好的告诫成功后不要犯傻的文章其实是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我进行一个麻辣翻译如下:
1、见了喜欢的东西,就想到知足吧;
2、有激情四溢创意了,就想到不要瞎折腾别人吧;
3、位高权重了,就要更谦虚,不要装伟大,因为离开位子你还是二狗子;
4、觉得自己有点牛,就比比更牛的,就不牛了;
5、喜欢玩,就想想会玩玩一辈子,不会玩玩一次;
6、担心自己成为废材,就做事善始善终,别搞烂尾工程;
7、要想不被蒙蔽,就让别人把话说完,不然自己蒙蔽自己;
8、天下的小人都在自己心里,其他人都比你高尚;
9、其实谁也不比谁牛,不要神话自己到痛哭流涕的地步;
10、杀人要杀死,救人要就活。
(原文: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沙发我来坐 哈哈,这次我坐沙发{:soso_e104:} 广告位招租 学习中 最近的一次啊 哈哈,一环就位。 赶个第三也不错! 这次靠前了! 《红顶商人》把胡雪岩写得就是先知一样啊,
商人失败都怪国家不支持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对干!
小资本做大了,估计大多都是要走上坐庄这条道路啊。。。 这快,太邪恶了。{:soso_e115:} 先顶再看 不骄不躁,万里长征才开始数步。 原来还是揭皮贴。顶了、。 学习了 一环…… 再一次学习了。
觉得最近忙总的解析吻合时事节奏,似乎大有深意啊。 一环,还是扒皮贴啊。哈哈,搞笑的是很多宣传里面,胡雪岩的胡庆余堂还是诚信的代表呢,原来钱是这么来的,怪不得现在那么多超级有钱大佬搞慈善呢 tnq 发表于 2013-6-20 1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红顶商人》把胡雪岩写得就是先知一样啊,
商人失败都怪国家不支持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对干!
做庄的那天就是自寻死路的那天吧。那个美国当年炒白银期货的亨特家族,也是坐庄做过头了。 思炎馆主,感觉忙总的麻辣翻译有十点,而原文缺少第一点,请核实一下。 yinhaitao 发表于 2013-6-20 13: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一次学习了。
觉得最近忙总的解析吻合时事节奏,似乎大有深意啊。
应该十八大以前早就写完了,去年就有帖子说过。
还在一环? Hubert2000 发表于 2013-6-20 14: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思炎馆主,感觉忙总的麻辣翻译有十点,而原文缺少第一点,请核实一下。
漏掉的原文是这句:“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我来补齐《谏太宗十思疏》原文: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译文:
魏征 听说过,要求树木生长,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长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使国家安定,就一定要积聚自己的道德仁义。水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长远,根不牢固却要求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帝王的大权重任,处于天地间至尊的地位,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危难,戒除奢侈而厉行节俭,这也就像砍断树根却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泉源却希望流水长远一样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始做得好的确实很多,但是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难吗?大概是他们在忧患深重的时候,必然竭尽诚意对待下属,一旦得志,便放纵情欲,傲视他人。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过路人一样。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恫吓人们,结果只能使人们图求苟且以免于刑罚,却不会怀念国君的恩德,表面上态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像水一样,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这是应该特别谨慎的。
用腐烂的绳索驾驭疾驰的马车,这能轻视吗?身为君臣,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考虑到帝位高随时会有危险,就想到要谦虚,并且加强自我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把三面追赶野兽,留一面放生作为限度;担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完全做到上述十个方面,扩大九德的修养,一定会得到很多补益。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气力,仁爱的人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文臣武将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劳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职务呢!
实际上成功往往并不幸福,只有没有成功过的人,才会想象成功后多爽。成功的结果往往是恐惧,恐惧得而复失,恐惧未知的打击。所以中庸之道不强调成功,而强调总是处于快成功的状态,持盈保泰。我觉得这才是《易经》的原则。巅峰过后必定是深渊。
很给力,前排就坐! yinhaitao 发表于 2013-6-20 13: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一次学习了。
觉得最近忙总的解析吻合时事节奏,似乎大有深意啊。
:o和现在啥事巧合?? 这个易经老早就写好了啊 这次终于到了一环了{:soso_e113:} 富甲天下的他,可曾想到会葬于乱坟岗! 我朝改开以来处理的首富也一把了 真是体制内的执行官,这篇高调批评了胡雪岩,符合守正持中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