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眼古玩 之一
本帖最后由 重重无尽 于 2012-2-29 10:25 编辑过眼古玩 之二
茶馆新张,下了班踱进来坐坐。听新老朋友聊聊天,跟着长长见识。瞅个话缝儿,也插几句嘴。就给大伙儿念叨念叨最近见过的几件不错的古董吧。
先说说一套和田玉的印章。这套印章的用料是上好的和田玉籽料,质地纯净,触手滑润,确实是有羊脂的感觉(重重从小在内蒙古长大,对羊脂是满有感性认识的:P),是除博物馆里的宝物之外,我所见过最好的白玉。一只雕刻精美的木盒里,一共15枚印章或章料,嵌在各自的凹槽里。另有一块一端打孔的籽料,像是一只随形雕的鼻烟壶,与它的的凹槽形状有别。看样子是曾经丢失了一枚印章,就用这只籽料鼻烟壶来凑个数。好在质地是可以相媲美的。
印章主人是一位老先生,据说是民国年间天津某军阀的子侄辈。老爷子早年来美国时,随身带了一些父亲的遗物,其中就包括这套印章。不过,大概年头太久,东西太杂,以往也没太经心,他已经记不起这印章的出处、传承。从印文里勉强辨认出的“元”、“平阳”等几个字,也实在看不出是什么年代的什么人用过。单纯从玉料来说,这套印章也能值个三、五十万美元了。但这样的宝贝,看起来绝不会是普通人家用得起的。如果能查证出它的来历,揭示出它在历史或文化方面的地位,不是更有意义吗?于是有人说,这中间一枚印,上面的狮钮近似唐代风格,印文又是“平阳”二字,难不成是平阳公主的玩物?又有人说,单独的一个“元”字章,是不是元代什么人用过?众说纷纭,但大多牵强附会,不值一哂。
看下文之前,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先瞅瞅图片,猜猜印章的出处。
后来,听老爷子说,最终是托一个朋友,把照片和印文带到北京,请几位古玩高手看过,最终考证出印章的原主是民国大收藏家汪士元。
汪士元(1877?~1935?)江苏省盱眙县人,原名汪祜孙,字向叔。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六十六名进士。初任清宪政编查馆咨议,后追随直隶总督杨士骧,1907年任直隶总督府幕僚,后任总文案,1910年任直隶河间兵备道,1911年任长芦盐运使,1914年4月署直隶财政厅长,1920年至1921年间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全国烟酒事务署督办,财政善后委员会委员等职,1922年黎元洪再次上台后,曹锟曾提出由他任财政总长,未果。1924年他出任税务处会办,旋去职。1927年7月,任国务院参议,之后汪氏活动史书记载很少,不知去向,其后人也不知下落。
初看以上履历,似乎只是民国年间一个普通政客。但如果在书画收藏界提起他的堂号“麓云楼”,还有他的几枚收藏章:“麓云楼藏”、“向叔所得”、“向叔心赏”、“向叔审定真迹”、“士元珍藏”,等等,那就是路标、是灯塔、是绝对精品的标志物。
这位汪大收藏家,一生酷爱书画古玩,闲暇广为搜罗。且其眼力极精,所藏罕有赝迹。据汪氏所著的《麓云楼书画记略》记载,其共藏宋、元、明、清书画一百三十八件,其中宋、元书画真迹十余帧(如宋徽宗、苏轼、钱选、赵孟頫、吴镇等),均系纸本精品;明代书画家有四十余人(如戴文进、沈周、唐寅、仇英、文征明、董其昌等);清代二十多人(如四王、吴历、恽寿平、陈洪绶、龚贤、石涛、石溪、渐江等)。麓云楼这个堂号就是因其所藏的宋徽宗《晴麓横云图》而得名。看看括号里的这些名字,再想想几百年战乱里这些纸张绢本能所流传下来的数量,就知道汪氏收藏在中国书画界的地位。赏玩之余,汪大收藏家还喜欢对自己的所藏标示所有权(另一个大收藏家乾隆皇帝也有这个癖好),也就是钤印。甚至于在沈周《湖山春晓图》卷上,相继钤印10方。当然,大收藏家的印鉴和那些妄人的“到此一游”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不同之处就源于他的过人眼力。汪士元的20余枚印章,已经成了后世藏家鉴别书画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
那么,汪士元的收藏都到哪里去了呢?这套印章又是怎么流落到军阀后人手中呢?说起来又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汪大收藏家在卸任北洋政府的财政次长后,移居天津。原以为有书画诗文怡情,有天津小吃开胃,做个富贵闲人,了此一生,不失为一代名士。不料想,他与“天津军阀往来赌博,一夕输巨金,将书画斥卖净尽”。赌博害死人呐。这套印章大约也是那时候为了抵债,转到了那位老先生的先人手中。
不过,这套印章还有个细节,或者说缺憾。就是,它从来没有被汪士元用过。在那位老爷子找人鉴定之前,印章上都没有印泥。是老爷子为了给人看印文,才找来上好的印泥,钤于白纸上。所谓的缺憾就是,这15枚印章都没有出现在目前公认的汪士元印章里,对鉴别其真伪留下一个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也只能猜测,汪士元在破家之前刚刚制好这套印章,还没有来得及钤盖在任何藏品或作品上。
顺便贴一幅汪士元的书法在此,大家品鉴。forum.php?mod=image&aid=193&size=300x300&key=eea9455fb5b5f6ffe5e6d83b5d83a866&nocache=yes&type=fixnone
一转眼已经快两年了。那时候,老爷子一直在犹豫,是带回国捐给博物馆,还是出手卖个好价钱。后来一直没有联系,也不知他最终做了怎样的决定,这套印章又流落到了何方。是为记。 楼主对一些鉴宝类的节目怎么看?有次看鉴宝,里面丘小军专家对一个不怎么瓶子说是元青花,觉得好假呀。 淡淡的海风 发表于 2012-2-25 15: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对一些鉴宝类的节目怎么看?有次看鉴宝,里面丘小军专家对一个不怎么瓶子说是元青花,觉得好假呀。
惭愧,没怎么看过这类节目。之前抱着学习目的看过几集,感觉太煽情,看不下去。还是老老实实看书,跑博物馆了。 说到玉和古玉,是不是清代作为一个分水岭,我听说现在翡翠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之前的都不是翡翠。 ssun1cn 发表于 2012-2-26 1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到玉和古玉,是不是清代作为一个分水岭,我听说现在翡翠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之前的都不是翡 ...
有人提出过一个“二次掠夺”论,认为现在明清古董字画那么火爆,国外拍卖场屡屡爆出新高,是因为很多明清产品其实都流落在海外。 xiaji 发表于 2012-2-26 17: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人提出过一个“二次掠夺”论,认为现在明清古董字画那么火爆,国外拍卖场屡屡爆出新高,是因为很多明清 ...
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所以我是反对从国外买回文物的,本来就是我们的。 这套玉章质地可真不错! ssun1cn 发表于 2012-2-26 1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到玉和古玉,是不是清代作为一个分水岭,我听说现在翡翠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慈禧太后喜欢,之前的都不是翡 ...
翡翠应该是从明代传入中国,流行是从清代开始,但应该比慈禧再早一些。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说:“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时尚无定滩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昂。绿松石、碧鸦犀价皆至贵,今则日减。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可见在乾隆年间,翡翠就已经比较珍贵了。 xiaji 发表于 2012-2-26 17: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人提出过一个“二次掠夺”论,认为现在明清古董字画那么火爆,国外拍卖场屡屡爆出新高,是因为很多明清 ...
这个我说不好,但感觉有点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中国经济发展,造就了一批富人,他们有收藏的需求,开始在海内外搜寻宝贝。洋鬼子强盗的后人们利用这一点,哄抬价格,“二次掠夺”。
对这种状况,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只能等国家强大之后,让他们把博物馆里的国宝送回来。至于流散在民间的东西,可能只有随缘了。 皮皮虾 发表于 2012-2-26 1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套玉章质地可真不错!
是不错。其实照片还有点失真,真正握到手里的感觉更好一些。 重重无尽 发表于 2012-2-28 11: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翡翠应该是从明代传入中国,流行是从清代开始,但应该比慈禧再早一些。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说:“ ...
现在古玉收藏似乎以印章为主,除了印章,古玉还有什么常见制品? ssun1cn 发表于 2012-2-28 1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古玉收藏似乎以印章为主,除了印章,古玉还有什么常见制品?
一般说古玉,是指明代以前的玉器。如果排除掉高仿,个人收藏的古玉其实很少见。就我所亲眼见过的古玉而言,只有一只上好的玉璜,一只不错的带钩,一对殉葬的玉俑人。 好文,学习。。。。 荆棘探兴 发表于 2012-2-28 12: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学习。。。。
多谢捧场,深感荣幸!:lol 重重无尽 发表于 2012-2-28 1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般说古玉,是指明代以前的玉器。如果排除掉高仿,个人收藏的古玉其实很少见。就我所亲眼见过的古玉而言 ...
那玉璧呢?照理说玉璧应该是传统礼器,古人挂腰上的,但是我极少看到有介绍玉璧收藏的,这是因为传世少还是收藏圈不受待见 好文!重重兄对玉还挺有研究,是个行家。{:soso_e183:}
长见识了,我对文中的老爷子咋感到那么亲切{:soso_e200:} 好文,花之~~ ssun1cn 发表于 2012-2-28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玉璧呢?照理说玉璧应该是传统礼器,古人挂腰上的,但是我极少看到有介绍玉璧收藏的,这是因为传世少还 ...
猜测是个人收藏少的缘故。除去博物馆里,我还没见过个人收藏的古玉璧。 王老爷 发表于 2012-2-28 14: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重重兄对玉还挺有研究,是个行家。
长见识了,我对文中的老爷子咋感到那么亲切{:soso_ ...
王爷过奖了,哪里敢说行家,就是有点兴趣,学着玩。:loveliness:
难道王爷猜到那老爷子的身份了?还是“微服私访”的时候见过?:lol 秦风 发表于 2012-2-28 17: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花之~~
谢花谢捧场,好吃您再来!:lol 重重无尽 发表于 2012-2-29 07: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花谢捧场,好吃您再来!
持续关注,哈哈~~:lol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2-2-29 10:53 编辑
王老爷 发表于 2012-2-28 14:54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重重兄对玉还挺有研究,是个行家。
长见识了,我对文中的老爷子咋感到那么亲切{:soso_ ...
哈哈,同感{:soso_e181:}
一直听重重说老爷子,很亲切(嗯,不是王老爷),可老爷子就是神龙不见其首{:4_263:} {:4_269:}
墙裂要求重重把老爷子请来 {:soso__14297714930195670269_1:}
重重无尽 发表于 2012-2-29 07: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猜测是个人收藏少的缘故。除去博物馆里,我还没见过个人收藏的古玉璧。
完璧归赵的壁应该就是玉璧吧,我觉的这事情是挺奇怪的,就外形和花纹看,我觉的玉璧还是挺有鉴赏价值的,除了博物馆,从来没见人收藏过 思炎 发表于 2012-2-29 1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同感
一直听重重说老爷子,很亲切(嗯,不是王老爷),可老爷子就是神龙不见其首 ...
哎呀,惭愧惭愧,其实跟那位老爷子也只见过几面,后来就断了联系快两年了。当时,老先生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大约半年前,我曾经打过两次电话给他,但都没人接,不知道是出门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但愿老爷子健康长寿。
神龙估计我是请不来了,我来装龙作哑,你来思公好龙怎么样?:P:lol {:soso_e109:}就没见过好东西。。。 lailai 发表于 2012-2-29 1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没见过好东西。。。
兄台批评得对,重重以后一定努力去看好东西。:P 重重无尽 发表于 2012-2-29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台批评得对,重重以后一定努力去看好东西。
嘿嘿,批评与自我批评,曲解和故意曲解 :lol 思炎 发表于 2012-2-29 1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同感
一直听重重说老爷子,很亲切(嗯,不是王老爷),可老爷子就是神龙不见其首 ...
不要难为重重兄的那位老爷子,不是每一位老爷都会唱游击队之歌{:4_235:} 重重无尽 发表于 2012-2-29 07: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王爷过奖了,哪里敢说行家,就是有点兴趣,学着玩。
难道王爷猜到那老爷子的身份了?还是 ...
俺不是浅龙爷那会私访,也就是一笔写不出两老爷,见了亲切{:4_261:}
王老爷 发表于 2012-2-29 1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不是浅龙爷那会私访,也就是一笔写不出两老爷,见了亲切
原来如此。以后问候王爷就说,老爷好,老爷女好,老爷子好,老爷女子好。:lol
王爷平易近人地说,嗯,都好,重重无尽的好。:P:lol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