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8 21:41:40

【读书笔记】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4-19 11:49 编辑

俺是机械男,但喜欢乱翻书(不过脑地看,比如睡前躺着看资治通鉴,一年时间看了两遍多一点),亲朋好友到书房,总是感叹,读书人啊,其实是唬人的,就一个字,杂。让我对什么东西说道说道,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只能瞎侃一通,好在茶馆没什么约束,晒些笔记献丑。大三开始一对五卧谈抬杠2年,皮较厚,求金星猛砖。

不太了解茶友口味,先上一帖务虚的,许倬云先生的《观世变》。

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

群体取向的生活

日常的规矩早已内化为生活的一部分,凡事不必有多少选择,也不可能有多少选择,不易发展个人本位的性格,不容忍特立独行和超越常态。

婚丧是生活中的绝对大事。

男婚女嫁不只是为两情相悦,而是为了结两姓之好,秦晋之好。婚礼是大众参与的礼仪,新郎新娘往往是受人摆布的道具而已。

丧事中不哭亲人,吊丧宾客会称之不像话,孝子贤孙必须“哭如仪”,由此而“吊者大悦”,为遵守共同礼仪而欢欣。


人际关系的相对互动

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在君臣、父子、夫妻、长幼和朋友的五伦中,君、父、丈夫、兄长处于强势的一面,而臣属、子女、妻子和弟妹处于弱势的一面。强者有主导权,可以选择是否遵守人伦规范。人伦实际上成为上下等级化的关系,五伦的平等与对应因此转化为三纲等社会权威,弱者遵守习俗成为义务,一切逆来顺受,官本位的终极出处。

儒家注重修身,理学家注重自身,慎独的功夫即是要求内心没有丝毫的怀疑与反抗。这种克制与反省导致相当程度的内心紧张,成为沉重的长期负担,社会群体的监督又加重了负担。“礼教吃人”正是认识到这份负担的沉重,所以在紧张的压力下,通常的心态就只剩下循规蹈矩,变成自制下的压抑。

正因为中国人必须时时自制,儒家讨论的课题一向偏重德教,而不是在纯粹知性中发展。


思考方式

相对希腊文化的细密逻辑,中国人取道直观与体会,也就是悟性。

观察事物往往统摄全面,不喜欢局部的分析。
习惯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注重动态,文化就是“人文化成”,本身就是变化,而不是形态。

全面、有机和动态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陈述相同的想象,而直观地用非分析的悟性统摄这三个角度。

《易》就是这种思考方式的标本,用功利的心态不能读《易》。俺大概在30岁的时候装模作样读《易》,读不进去,用《易》和朋友换了本法语字典,汗呐。


思想和生活

在壮盛之年,以儒家的进取态度问世,“练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居庙堂之高;但在不能用进、只能退藏时,以道家的恬淡寻求安身立命的内在世界,处江湖之远。

即使在不可能有所作为的时候,一个有修养的人也不会迷失自己,因为他有道家与佛家的清凉,时时保持清醒。道家的淡泊宁静正是保全志节的保证。恬淡的生涯,并不是完全永久隐退,不论出世入世,都积极地修持,求取完满人生。


理想与现实

都市化和工业化下,原有的社群关系瓦解殆尽,西方文化的舶来经过各种媒介传播,即使穷乡僻壤也不能逃过冲击,许多传统的信念已经不再有当年的说服力和约束力,但新的信念又一时不能成型。一般大众不免迷惘困惑,不知如何适从。个人可以有无限选择的自由,但没有选择的能力。于是日常生活只是活着,不知道如何找到安身立命之所,没有了自觉,也没有了可以秉持的理想。

生存的目标不只是在不断改良“物质”生活的条件,物欲的刺激;认清自己所要的是什么,心灵的宁静。不应该是整齐划一,而是整体的和谐;不是外力的约束,而是自觉的自制——和而不同。


俺的瞎侃——中庸

“天命为之性”,人的性是老天给的,是自然而来的,天大。“率性为之道”,顺这个发展就是人间的道理,自然的道理。“施道为之教”,一个人从无知无识到有知有识,变成一个里外都完足的人,这个道不是超越我们之外,道就在我们里边,因为是人性。

合乎应有的情况,不能超越,不能不足,也不能过分。取其中,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取其和,要和谐,不能冲突,不是替代,更不是征服。中庸与和谐就是人性。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4-19 08:42:38

根基——秩序——取向——行为——检测,果然语文也是很要逻辑的
我们在找自我位置的时候,一直在随着周围环境,在不停的微调,没有安静的时候。

tnq 发表于 2013-4-19 10:43:01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巨变的30年,传统伦理基本颠覆!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9 11:53:43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4-19 08: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根基——秩序——取向——行为——检测,果然语文也是很要逻辑的
我们在找自我位置的时候,一直在随着周围 ...

变化是常态,在居中守正的中庸下鼎新革故,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9 11:55:57

tnq 发表于 2013-4-19 1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巨变的30年,传统伦理基本颠覆!

不开始于改开,这个变化已经在鸦片战争之后埋下了种子,54运动正式露出面目。

中梁山 发表于 2013-4-19 14:05:48

tnq 发表于 2013-4-19 1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巨变的30年,传统伦理基本颠覆!

鸦片战争之后100多年,传统价值观不断被冲击,有些被打破重建,有些被彻底抛弃,有些还保留。
不变化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4-19 14:54:14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9 11: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开始于改开,这个变化已经在鸦片战争之后埋下了种子,54运动正式露出面目。

我觉得我的父母不停的落后于时代,只能保守的去应对。
以一种保守来面对这个不断崩塌的旧的时代。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9 15:53:54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4-19 14: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我的父母不停的落后于时代,只能保守的去应对。
以一种保守来面对这个不断崩塌的旧的时代。

这和传统中国的小农精耕细作生产有关,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使土地成为熟土获得高产,只在土地无法维持人口的情况下才到新的地方开垦新的土地,产出本质上不是为了销售而是自己消费,父母一代大多数是农民,所以“安土重迁”地保守。

54引入赛先生的口号,播下工业化生产的种子,建国彻底土改后提出工业化,改开后大放异彩。工业化讲究整齐划一的精准大生产,把人从土地上释放出来,工业产出主要为了销售,尽量推广到新的领域,所以创造冒险更多。但文化不会立竿见影转变,处在半工半农的转型期,所以很正常。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4-19 16:46:10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9 15: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和传统中国的小农精耕细作生产有关,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使土地成为熟土获得高产,只在土地 ...

是啊,异常痛苦的时光,所有人都因为改变苦不堪言。
但是总要习惯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9 16:57:20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3-4-19 16: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啊,异常痛苦的时光,所有人都因为改变苦不堪言。
但是总要习惯

现在学校科目表中,除了语文,几乎都是赛先生口号下引进的,会习惯的。

钱钱 发表于 2013-4-19 18:23:15

原来我挺害怕改变。生娃后,生活翻天覆地——被动改变。然后是主动改变:发挥潜能,努力进取,不断自我创造。。。创造的感觉真好!

derek 发表于 2013-4-20 03:17:57

本帖最后由 derek 于 2013-4-20 03:47 编辑

原有的社群关系,既瓦解了,也没有瓦解;物欲既迷惑了所有人,也没有迷惑任何人。

一方面“礼崩乐坏”,一方面农村选举,不是大家族把持,就是黑社会把持,抑或事业成功人士宣布“每张选票XX元”;外出打工,都是一个村的相跟着,一大家子一起的,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遇到事谁怕谁。

我爷爷一辈亲兄弟十一人,父亲一辈亲兄弟四人,我这一辈堂兄弟九人,由于我是最小的,现在已经荣登爷爷辈,侄儿正好20人,下面的更小的我都数不过来了;这里还只讲了男丁而已,你可以推算一下光是我的父系这边上三代下三代要有多少亲戚,我说我在村里亲戚成百上千,真的很可能已经上千了。

一个县的公安局才几个人。

我们家族所在的老镇上人口颇多,据说是元朝就开镇还是立镇了(古代的镇似乎是有政府机构甚至军事单位的,不清楚),所以我们家族这么多人,居然在这个镇上也只是个小户,轮不上把持选举什么的。由于历史悠久,而且颇为富裕——晋商什么的,但远比不上晋中太原之类的地方,可也已经不少钱了——所以镇上老宅们颇为讲究(所以我奇怪晋商为啥没搞出晋菜来,有人说是老西儿有抠门传统,可是盖房子却不见抠门传统),以前年岁小也没文化,不知欣赏。后来老了点,回老家赫然发现这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是“文化宝贝”,而且说明此处阶级成分甚坏。现在乡亲们一水的农民工兄弟,什么地富反坏右的坏水早已荡然无存,年轻一辈知道老镇历史者几无,在他们的心目中,这个老镇上的居民自古以来肯定都是这样平均平等的。



随着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迁徙,我看到了社群关系也跟随着迁徙。不讲我的家族了,讲我在某城市看到一个样本,一个发廊,正规理发的那种,规模不小,起码有20个以上员工,装潢的很漂亮,女服务员在门口给你开门,引导员请你就坐,理发师嚓嚓嚓的给你剪头发,老板是湖北来的。却发现整个理发店的人是一大家子,其中一部分人是8口人外加一个三岁多的小孩子住在一个两室一厅三十多平米的小户型房子里,其他人住在其他地方我没具体去看,居住条件与此处也是差不多。在店里他们就装作普通的老板和员工的关系,顾客不满意时,老板就训人,跟普通老板训普通员工似的。

其实很多川菜馆都是一大家子一大家子的,不过这个理发店还是让我震惊了一把。

再比如货车司机这个行当,由于货车长途都需要司机轮流换班,所以一般每趟车都跟着几个司机。这些司机相互之间一般都是亲戚。今年春节前三门峡某大桥一卡车鞭炮把桥炸塌了(落梁事故),或许大家对此还有印象。十数人遇难,其中有一个人和他的侄子一起来的,一念之差,他活下来了,他侄子没了。在电视镜头面前,“哭如仪”,“吊者大悦”。

这位马上要过年了还加班加点跑车、失去侄子的大货司机,理发店的那一大家子,“不知如何适从,只是活着,不知……安身立命之所,没有了自觉,也没有……理想”。

所以徐先生的书必然是专门针对什么的,比如大象的尾巴,必然没有讲“整个大象必是如麻绳长相”;抑或必然是针对某个时候的大象的,比如一百年前。

我们的人民,是真性情的;

我们的人民,是有追求的;

当然,完全可以看不起这样的追求,完全可以讲“这也算追求?”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20 11:54:42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4-20 12:17 编辑

derek 发表于 2013-4-20 03:17 http://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有的社群关系,既瓦解了,也没有瓦解;物欲既迷惑了所有人,也没有迷惑任何人。

一方面“礼崩乐坏”, ...

传统中国的公私关系:公是国家,私是社会,一个一个以家族为核心的排外群体,即使家族再大,也不能多个家族整合起来对抗国家,所以不用担心基层的选举问题,即使有,也是“群众斗群众”的翻版。

农村现在的要点是致富,也就是你说的进取。

即使是城市,也没有发展为生活共同体,相互依附解决问题,交通拥堵、遍地垃圾就是最好的说明。

中国人的诚信没有媒体夸张得那样不堪,没有诚信就不会有经济的发展,问题出在合作,因为讲人情,讲自己人,出门便是陌生人。

derek 发表于 2013-4-20 12:24:49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20 1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传统中国的公私关系:公是国家,私是社会,一个一个以家族为核心的排外群体,即使家族再大,也不能多个 ...

是滴,家族内可以自发的形成类似合作社雏形的东西,很多大件物品的费用共担,例如农机具、私家车(小面包),如此等等;但一旦走出家族范围,就很难搞了。

lewisl 发表于 2013-4-21 19:33:33

悟空兄好文推荐阅读,后续茶友的分析解读启发很大。
中国文明的一大特征就是家天下。古代中国的伦理结构适应当时的生产力生产关系,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后,整个伦理的调整、重建其实是艰巨的、长期的探索过程。
毛主席发动wg,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为了打破封建思想、右倾思想,触动既得利益分配格局。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22 10:13:13

lewisl 发表于 2013-4-21 19: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悟空兄好文推荐阅读,后续茶友的分析解读启发很大。
中国文明的一大特征就是家天下。古代中国的伦理结构适 ...

谢捧场,乱看书拾人牙慧而已。

我理解的变局是割裂的农村经济没有能力组织起来对抗统一的市场经济,所以有鸦片战争后的惨痛历史。

毛主席从土地入手,把不发达的生产力捏在一起,成为大国和一定程度上的“强国”。

中国从来都是富国,但没有成为强国,差在上下一体的组织,家天下的结构太松散了,只能应对小变,不能应对大变。

WG的初衷,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打击官僚。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22 10:34:06

derek 发表于 2013-4-20 1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滴,家族内可以自发的形成类似合作社雏形的东西,很多大件物品的费用共担,例如农机具、私家车(小面包 ...

当年土地承包制并不是那么美好,农村小水利等需要合作的事项有很大后遗症。

lewisl 发表于 2013-4-22 22:49:28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22 1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年土地承包制并不是那么美好,农村小水利等需要合作的事项有很大后遗症。

发展经济就必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分灶吃饭,只有看到自己碗里的肉跟自己的努力成正比,大家的积极性才会提高。但这有带来另外问题,各自为战一盘散沙,公益性的基础设施成为豪强觊觎敛财的暴利工具,房地产如此、电气水网路等莫不如此。
所以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协调,农村的水利设施荒废是必然的。而这些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必须要有大一统的观念,来引导民众为大家的利益协调行动,这正是毛主席最擅长、最伟大的地方。
看够了房地产商、地方贪腐官员嘴脸的草根,最拥护毛主席。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23 11:05:07

lewisl 发表于 2013-4-22 2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发展经济就必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分灶吃饭,只有看到自己碗里的肉跟自己的努力成正比,大家的积极性才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可能记忆有误,不一定是这次会议,但差不多这个时间段)决定减少粮食征购数量和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加上化肥等农资的大量使用,才是农民日子好过的重要因素。承包制的功过有待日后评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笔记】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