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5 22:36:05

【读书笔记】蛤蟆的油 作者: [日] 黑泽明

本帖最后由 罗阿宝 于 2013-4-15 22:45 编辑

一、     读正宗日本人写的东西需要耐心,很有耐心,耐心的N次方......

二、     实在耐不下去时,就YY一下历史学家在 “笔也写秃了”的故纸堆中排查美好事物的样子,例如:

"淡紫色的底衣上,加搭纯白外袍。小鸭子。刨冰放进甘葛,盛在新的金椀里。水晶的数珠。藤花。梅花上落雪积满了。非常美丽的小儿在吃着覆盆子。 " -《枕草子》

三、     终于看到想核实的东西,激动啊:


1、   编剧-空间,张与弛:


山本先生是编剧出身,他的编剧手法的确是出色的。


吉原作改编的《水野十郎左卫门》。其中有一场戏是,水野向白鞘组的伙伴们讲江户城门旁边公告牌上的法令。我按照原作把这部分,写成水野先读了那公告牌上的法令,然后对他的伙伴们说了这件事。


山本先生看了剧本之后说,小说是可以这样描写的,但是电影剧本这样就不行了,这样太不打动人。说完立刻动笔修改给我看。


我读了改过的部分大吃一惊。山本先生不要水野看了公告牌上的法令之后再向伙伴说明的这种很慢的表现方法,而是改为水野拔下那公告牌扛回来,朝他伙伴面前一扔,大声说:看这个!   【注:场景,冲击力】


从这以后,我改变了读文学作品的方法。也就是说,我找到了代替以往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具体地说就是:认真地思索作者想说什么,他是怎样说的。同时把我感受最深的地方,认为至关重要的情节写在身旁的笔记本上。这样,边读边记。


我把过去读过的作品按这种方法重读一遍时才深深感到,过去不过是形式上读了而已。


眺望高山的人,自己越是上到高的地方就越能看清山的高度。



2、   剪辑-时间,旋律与节奏:


关于剪辑,我从山本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难以数计,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剪辑的时候必须具备纯粹客观地看待自已作品的能力。


山本先生剪自己辛辛苦苦拍下来的胶片时,简直象—个肆虐狂。山本先生要给观众看的,是没有多余部分而全篇充实的作品。
当然,拍片的时候是认为有其必要才拍的,但拍出来一看也会发觉根本不必拍的例子很多。不该要的就是不必拍!  但是,人往往习惯于和辛苦成正比地判断价值。这在电影剪辑上是最要不得的。


人们说电影是时间的艺术,所以,没有用的时间毫无用处。在剪辑这方面,从山本先生学到的东西之中,这是最大的收获。


举例:《马》的故事中有母马到处找它那已被主人卖掉的马驹。这时,那母马象发了疯一般,把马厩撞开冲了出去,直奔放牧场而去,它甚至想从围栏钻进放牧场里。我哀怜这母 马,详细地拍了它的表情和行动,而且作了很有戏剧性的剪辑。但是一经放映却毫无这种感觉,不论怎样剪辑,画面上就是表现不出那母马念仔的心情。山本先生和我一起看了好几遍我剪辑的影片,他只是默不作声。我知道,他不说"这行",实际上就是"这不行"。我十分为难,就问山本先生该怎么好。我这一问,山本先生回答说:"黑泽君,这里不是戏。可能是哀愁之情思吧。"


"哀愁之情思",这古代的日本语言,它立刻使我大有所悟。


"我懂了!"  我把剪辑方针完全改了。只把那些远景镜头接在一起。我只用剪影般的形象表现月明之夜的母马。她飘鬃扬尾漫无目的地奔跑不已。我觉得,只用这部分画面就足够了。它即使无声,但也使人仿佛听到它那一声声的哀嘶。同时再配以木管沉痛的哀调,更加使人理解母马的哀怨之情。



3、   演员,提线木偶or与人为本:


山本先生曾这样说:"导演硬要演员按导演的想法表演,那么演员只能达到导演要求的—半。既然如此,倒不如推着演员按他自己的设想表演。那就会使演员得到双倍的成功。"所以,在山本先生的作品中扮演角色的演员,能得到自由发挥,表演轻松自然。最好的例子就是榎本健一(演员)。榎本在山本先生的作品中非常活泼,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


山本先生对待演员也非常亲切。我常常把临时演员(比如扮演过路行人的、大场面中的群众,等等)的名字忘掉,所以只好按他们的衣服颜色招呼他们。"喂,那个穿红的姑娘过来一下!"  再不然就是:"喂,那个穿蓝西服的!"


结果被山本先生训了几句:"黑泽君,那可不行。人都有个名嘛! "  这个我自然知道。可是我太忙,哪里有工夫查名字呢。但是,山本先生如果想对某演员提出表演上的要求时,即使那人是临时演员,他也这样说;"黑泽君,请把那人的名字查一查告诉我好不好?"


等我查来报告他之后,他才向那演员提出演技上的要求:"某某先生,请往左靠两三步。"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听到山本先生如此亲切地招呼他,无不感动。难道能说山本先生有些滑头么?  我看应该说他善于用人。


除此之外关于演员的关键问题,我从山本先生那里学到了以下三点:



[*] 人不太了解自己,不能客观地观察自己的说话方式和自己的举止,
[*]凡是有意识的动作,首先注意的不是动作本身,而是他的意识。
[*]教给他怎么做才好,同时必须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做,并且让他充分理解,心悦诚服。


4、   配乐-电影是影像和声音的乘法:


山本先生对于电影的声音,也是十分慎重处理的。不论是自然声或者音乐,他无不以其纤细的感觉处理它。


所以,他对后期配音(影片最后一项作业,加上音响或音乐,最后完成的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电影是影像和声音的乘法,我这一贯主张,是通过山本先生后期配音工作而产生的,


详见《流动的光影声色:罗展凤映画音乐随笔 》

再谈黑泽明:映画音乐对位法    http://book.qq.com/s/book/0/11/11858/50.shtml


5、   表达技巧-静水深流,才有张力:


成濑先生喜欢拍许多短镜头。然后把它联结起来。看联结起来的短镜头时,谁也看不出那是短的,而是一个长镜头。十分流畅,你就不知道哪里是联结之处。而且,乍看起来这些联结在一起的、很不引人注目、极其平凡的短镜头,实际上却象深邃的大河一样,它的表面虽然平静,然而深处却蕴藏着激流,奔涌向前,一泻千里。能力之高超,那是无与伦比的。



6、   妥协:


森田—开头是这么说的:"黑泽君说绝对不能剪。这家伙是有悖于情理的事绝对不干,请多多关照吧。"他说完就扭过身去,一声不吭地喝起马渊夫人给端来的酒。我和马渊上校彼此都把各自要说的话说完了,只好沉默不语,只是喝酒。


马渊夫人不停地端来烫好的酒,每次都是放心不下似地看看我们三个人之后退出去。


这种状态持续了多长时间,我无从计算,总之,马渊上校是个酒豪,他家的酒壶全部拿出来了,而且他夫人端来烫好的酒,随手取回空壶,这样往返多次,可见过了相当长的时间,经过了长时间的沉默,马渊上校突然把自己面前的小桌挪到旁边,两手拄着席铺对我深深一礼:"对不起,剪掉吧!"


到了这个地步,我也就理解对方的心情了。

我只好说;"好,剪吧!"


7、   认真:


光明寺的外景拍完那天,我到和尚那里去辞行,当时,和尚不胜感慨地对我说:"老实说,开头我认为,你们砍寺院的树就等于砍我们的面子,所以我大为吃惊。不过没过多久,我被你们这种认认真真的工作精神吸引住了。看到了你们把尽可能让观众看到好作品作为牢固的信念,忘我地工作。我以前不知道,电影是这样努力的结晶啊,使我深为感动。"


和尚说完将一把折扇放在我的面前。这是给我留作纪念的。那折扇上写着:"益众生" 三个字。



8、   【后记】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夜哭郎”,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而踏入电影界,最后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的导演黑泽明坦然直面过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艺术的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


9、   【作者简介】


黑泽明,日本著名电影导演。1910年生于东京一个武士家庭,自小就在严格的家教下学习剑道、书法。1943年因执导第一部电影《姿三四郎》一举成名。1950年执导的电影《罗生门》,获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从而一跃成为世界级大导演。1954年执导了日本电影史上最著名的电影——《七武士》。执导的其他影片《生之欲》、《白痴》、《蜘蛛巢城》、《影子武士》、 《乱》、《梦》等,均已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1990年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1998年病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对比】【张艺谋电影的创作艺术】


来源:http://www.baywatch.cn  注:下面是我删减后的版本


本文就张艺谋电影创作的两种修辞艺术———象征和夸张作一些分析。


1、象征


黑格尔在陈述象征手法时,  指出有三方面的理由: “ 第一个理由是强化效果;  第二是为了把自己和自己的情绪转化为美的形象; 第三,  隐喻的表达方式也可以起于想象力的恣肆奔放,不愿按惯常形状去描绘事物或不用形象而只简单地直陈其意, 于是到处搜寻一种相关联的可供观照的具体形象。 因此 , 隐喻也可以起于任意配搭的巧智,为着避免平凡,尽量在貌似不伦不类的事物中找出相关联的特征,  从而把相隔最远的东西出人意料地结合在一起 ”。


电影作为涵盖面极广的大众化视听艺术,所产生的造型感染力与冲击力远比静态的绘画或文字强烈而直接。张艺谋擅长的正是充分运用影象传播信息的特殊性,奇特巧妙地创造许多“象”外之“意”,“意”外之“境”,籍此给观众以双重或多重审美体验。


他对乡村传统题材的把握,每每具有双重象征意义,即一方面是对苍凉、残酷、贫穷的反思批判,另一方面又是对原始生命力的探寻与赞颂,表现城市生活亦不免流露出现代人对以往历史的几许依恋;而他运用最多、最娴熟的艺术手段,便是象征。


局部的、片断的象征手法,在中国电影里不胜枚举。然而,全局性的、风格化的象征性叙事,却不多见。《黄土地》是一部由张艺谋担任摄影的,一次具有开拓意义的尝试。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满足历史文化反思、拓展主题的深广度、描写群体命运方面是有特殊的功能的。陈凯歌在回顾《黄土地》创作时就曾说道:“采用的是一种象征手法。艺术表现上的这一特点,是由作品内容所决定的。影片的主旨,不是一般性地讲述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是想在更深的层次上,对我们的民族性进行探索。要完成这一命题,一般意义上的纯写实手段,已经显得不够用了。


因为,仅仅把外部世界描绘得惟妙惟肖,还不能对生活做出本质的概括;只有经过艺术家提炼加工所创造的内部真实,才能表现更深广的思想内涵”。


《黄土地》通过象征手法,对迎亲、腰鼓、祈雨三大象征段落进行描写,对农民和民族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这场戏里,影片制作者对高粱的造型形象处理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影片给我们看到的既不是红高粱,也不是绿高粱,而是在逆光之下拍摄得浓重的近乎失色的黑高粱。其次,影片利用摄影机追随着人物在高粱地里快速地移动,造成高粱杆从镜头前闪过的强烈的动感,又利用狂风劲吹,使高粱剧烈地大幅度摆动,形成一种遒劲激越的气势。经过这样的处理,充满银幕的枝叶茂密的青纱帐,就像那两位正值人生盛年的男女主人公,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劲舞的高粱是两位主人公灵魂的呐喊,活力的薄发。随着高亢的唢呐的鸣奏,人们的心绪被推上了百感交集的峰顶。在这一组表现自然生长的高粱的艺术镜头中,显然含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供人们读解。


《菊豆》中,那向观众摇过来的密密麻麻的四合院村镇,尤其是杨家四合院,显然象征着中国恋爱和婚姻伦理的封闭、陈旧和腐朽。封闭的染坊,宛如一个使一切生机被摧残的腐朽的文化染缸。从屋樑上喷泻而下的红布,在述说着个人的生命本能的强烈和对爱的不可遏制。


《大红灯笼高高挂》它有很强的造型、强烈的意念、生动的象征,还有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和批判。陈家四合院是由若干封闭的小四合院组成的四合院群落,每一小四合院似乎就代表一个被封杀的妾或女人的命运,它们合起来就仿佛组成了一个残杀自由生命的杀人不见血的血腥场所。


张艺谋解释说:“《大红灯笼高高挂》继承了原作的风格,也根本不是一个严格写实的作品。它从构思到整个影象都是意象的、象征的、符号性的。”确实,这部电影对象征的意念的追求达到了极致。


《秋菊打官司》里引人注目的一串串红辣椒,既是陕北乡土风情的写照,也象征了主人公秋菊性格的泼辣与固执。


《秋菊打官司》每次出门告状,画外都有一声秦腔叫板“走哇———”,也显然不仅仅为了渲染气氛,而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文化代码,在张艺谋眼中,即如《秋菊》那样同步录音的记实电影,“在斜视的基础上也需要再创造,音乐、音响的再创作不是独立的,它要衬托、渲染,传达作品的立意”。


“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电影的象征艺术有着独特奇妙的功能,张艺谋正是通过象征艺术,以富于含蕴的镜头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含义。



2、夸张


在电影艺术中,夸张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指为了启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加强影片的表现力,用夸大的语言、动作、场景、色彩等来塑造人物,深化主题思想,一切艺术都离不开夸张,没有夸张,就成不了艺术。但夸张手法的运用,必须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夸张不失真。即使夸张到荒诞不经的地步,也不能失去艺术真实性。夸张必须是合理的荒诞,荒诞而不合理,失去真实性,那就不是成功的夸张。


《红高粱》中,张艺谋传播是酒神文化和酒神精神。酒神精神是人的自我精神和情绪的曲折体现,是人的那种浓烈、奔放、旷达、洒脱、自由、狂热精神的外化与显现。他要通过《红高梁》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自由、舒畅,表现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狂放。因而,张艺谋采用极度张扬的“红色”,浓烈豪放地礼赞了炎黄子孙追求自由的顽强意志和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红高梁》的影片色调,主要运用了红、蓝两种鲜明有力的原色和一种柔和含蓄的黄色中间色。影片的主色调是红色。《红高梁》中极度张扬的红色世界,不完全是现实时空中各种事象的原样再现,而是影片创造者主观情思的表现,是客观物象与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梁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银幕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使影片礼赞生命的主题得到升华。


《秋菊打官司》中,秋菊把讨“说法”当作真正的“活法”,因而由村而乡而县而市,展开自己的层层讨说法的历程。在影片中,秋菊是幸运的,处处遇到童话王国般的好人;但她又是不幸的,总是得不到区区“说法”。最后,当村长帮她难产脱险、顺利生产儿子时,她感到了这是父母官对自己的莫大恩德,于是放弃讨“说 法”,以免落如民间所谓“恩将仇报”的道德陷阱。张艺谋用这种大起大落的叙事手法,极度夸张的艺术方式,显露由主人公秋菊的性格从固执到震惊和茫然的变化。


在《我的父亲母亲》里,张艺谋为了实现自己对影片的深层次立意,又一次采用了极度夸张的艺术手法,造就了一组让观众震撼的、始终在运动的艺术画面。尤其是招娣捧着装满蒸饺的蓝边瓷碗,在起伏的山路上狂奔,使这种夸张和渲染达到了极致。

这些画面在一起是一种叠加,幻化出张艺谋独有的风格特征:他以自然人的生命力为书写对象,以自由挥洒为态度,以走向极致为追求。张艺谋曾道出了自己一贯的创作准则: “逮着原作的基本精神往死里做。” 如果说成就大师的先决条件是绝对自由的创作心态,是对语言、形式及主题表达冲破一切束缚的改造的能力和勇气,那么,张艺谋的才华在这几点上是突出的。他使“我母亲”———这个乡村女孩的神韵得到了极度的张扬。


歌德对爱克曼说过:“你就必须闯艺术的真正高大的难关了,就是个别事物的掌握。你必须费大力挣扎,使自己从观念中解脱出来。” 又说,“我知道这个课题确实是难,但是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张艺谋深谙艺术创作就是要塑造出人物个性各异的艺术典型,因此,他准确地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我奶奶”的奔放,秋菊的执拗,魏敏芝的执著,“我母亲”的 痴情这些具有鲜活个性的人物形象,使张艺谋的电影画廊熠熠生辉。


张艺谋影片中的象征、夸张两大艺术特点,是导向他走向成功、创造电影神话的重要因素。

注:本笔记是就事论事,主要想记录以下个人胡思乱想,由于本人完全外行,有错误很正常,请大家多多见谅和指正,有砖头的话....俺头顶锅盖逃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结论】要让人印象深刻,需触动人心,怎样触动人心不好简单回答,但引发观众情绪则比较简单,
例如:


1、锣鼓朝天的夸张与热闹;- 如果缺乏深度,只是简单脸谱化,容易让人厌倦;嫁娶订盟纳采祭祀祈福斋醮开光会亲友等等古礼中,象征、夸张两大艺术特点比艺谋同志的片子有深度,也耐看得多了。


2、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厌其烦地把日常生活雕刻成个性化的东西;- 太独特无广度,容易审美疲劳,如清少纳言,当然《枕草子》已比现在书店中90%的畅销书强。


3、让人先静下心来,有张有弛,细致耐心地演绎最真的人性与生活,基石是作者生活阅历的思考与沉淀;-容易让人忽略,这个时代,大师或无心名利的人可以这样做,小盆友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忽而想起以前在西河的看贴心得:


作者心境平和,才能在作品中投影出那么多栩栩如生的故事与人物,读着读着,让我们自己的心态也沉静安稳下来,更加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实与掩藏的情绪。


文字(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作者本身而非技巧。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7 22:21:17

本帖最后由 玩钉耙的悟空 于 2013-4-17 22:30 编辑

看日本文艺的东西少,YY几句。

太工笔了,比绣花更抠细节,就像一整天只对着一个蚕茧慢条斯理地捣腾着抽丝。如果连看几本,头晕,觉得像什么东西紧束了自己的心,难受得想吐,整个人都缩小了。

其他作品也是这个做派,《天皇的玉音放送》讲天皇是事实上的战犯,抽丝剥茧,东一句西一句的,让我写就是:
观点:天皇是战犯
论证:原因一,原因二···
事实:没有作为战犯是因为美国的冷战需要,美国处理天皇的交涉过程···

还有沟口雄三、河上肇等的书,都是这个德性。

PS:如果我是小日本的鬼兵,听了天皇的投降广播“鹤音”,绕来绕去,说什么俺天皇不容易,为了臣民,只能受辱投降啦,你们这帮P民因为俺天皇才能保全性命啥的,我就弄点“花生米”给他吃吃。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7 23:19:16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7 2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日本文艺的东西少,YY几句。

太工笔了,比绣花更抠细节,就像一整天只对着一个蚕茧慢条斯理地捣腾着抽 ...

日本人喜欢有话不直说,给人感觉很阴柔,我有次恶心一日本同事,和他说没必要每年排队看樱花,弄群小鸡小鸭从楼上抛下来,一样能欣赏到那种夏花秋叶的美感,把他噎得没话说。

不过初中还是高中时,我很喜欢看川端康成的书,大学里喜欢看黑泽明、宫崎骏的电影,现在没耐心去看这类细腻的文艺作品了,但有时看到一些场景时还是会联想到他们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心情会有片刻沉静 -  无论如何,感谢优秀文学的魅力,让我们能寄托超出自己日常生活之外的遐想与情感。

derek 发表于 2013-4-18 02:35:34

本帖最后由 derek 于 2013-4-19 00:48 编辑

写的很好,阿宝MM应该是业内人士吧?

看完这个就想看阿宝MM分析贾樟柯的作品,“小武”和“站台”都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其中所有的典型场景都是我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可以说作者挑选的很好,一下子就打动了我,一下子就让人想起了自己的故乡,还在闭塞中,还在现代化进程之外,自己儿时的玩伴,自己的街坊邻居,甚至懵懂的初恋,大家的命运在分裂;自己长于斯,看到一切都亲切,自己考上了好学校到了沿海开放的大城市,就像加快了速度的地壳运动,起初只是一道裂缝,然而迅速就变做重洋相隔;这不仅仅是几个人命运的分裂,同时也是整个民族的命运在分裂到几条线上去。于是眼泪马上就出来了,看完电影觉得已是失了魂魄,是一只丧家犬,就如贾樟柯说他自己一样,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

幸亏繁荣扩散的很快,几年后每次回老家都能发现日新月异,这样就释然了。

大胆讲一些大言不惭的话,张艺谋的所谓象征手法用的好的地方,本人并不觉得多,比如什么四合院象征什么,太僵硬肤浅生搬硬套,这种象征,拿去给外国评委讲,他们也许会印象深刻,伸起大拇指,那是因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能像贾樟柯那样打动我的几乎没有。而且他的商业片太不讲逻辑不讲常识,一旦形成了坏印象,市场就没有了,我想应该有一个群体的确是不再看他的片子了。奥运开幕式导演的是不错的,本来已经对他印象实在是恶劣,不抱任何希望,觉得有关部门实在是瞎了眼,这艺术界也跟学术界一般学霸学阀模式的,重大项目就像势力地盘。看的时候却又大哭,从此说张艺谋就适合拍这类片子,影片他是不适合的,没有逻辑,宣传片是有天赋的。

2008年几次大哭,一次汶川地震,一次奥运开幕。原先就不喜欢什么888,觉得极俗,08年之后就更是忌讳8了,512,314全都是8

我本是极讨厌TG的,这源于“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时期村里乡亲们受苦,城里乡亲也是大下岗,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现在知道那些年国家经济困难是根源,基层干部千方百计等于是压榨百姓挖掘经费,再加上有往自己腰包里装的。当时不了解这些,所以和许多人一样,只是仇视。后来年龄渐长,知道领导这么一个大国家的确是不容易,看到一些干部也的确是辛苦勤奋的;这样的人对咱(老百姓庄稼人)的胃口,这样一种敌视才渐渐松懈了。

随后家乡开始发展了,乡亲们受苦的少了,512地震虽然俺大哭(俺虽然不是四川人,但那些画面实在是让人难过),但TG的表现,终于算是基本融化了这些坚冰,今天虽然老家还是有些贪官,但俺和俺的乡亲们愿意相信党是一个愿意为了百姓的事受辛苦的党,是一个可以并且应当耐心多给它一点时间的党。

贾樟柯拍的不会言语,慢慢走上土坡,去小煤窑下矿的乡亲;被拷在电线杆上结果被围观的乡亲;都是我的生活中自己也碰到的事情。我想我是一辈子也无法忘记这些影像了,即使这些影像在现实中已经不复存在,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应当是无法理解为何会一辈子也无法忘记的,他应当是不会知道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人(成长在小县城,就业在大城市,村里有成百上千亲戚)为何会这样的。

几年前回老家时,回了一趟老镇。虽然现在由于交通方便的缘故我每年都回老家几趟,但这却是好几年来第一次回老镇上,因为现在大部分亲戚都搬到交通方便的新镇和县城住了,所以我逛亲戚很少逛到老镇上。那次突然想看看幼年住过的老宅,就跑到老镇上。这几年来唯一的一次老镇之行,又留下一幕景象,如果某一天某人像贾樟柯一样又把它拍出来,突然放到我面前,我想我还是要嚎啕大哭的。这幕景象是老镇上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跟我讲老无所依,儿女都在外面(外地打工,忙活),老镇老宅里住的都是难以自理的老人,太痛苦,年轻时都是精干人(本地方言意为既勤奋又聪明的人,还有点爱整洁总是打扮齐整的意思),现在活得不像个人,老人们选择各式各样的死法自杀,开玩笑的跟我说,过两天他们老两口要是也受不了了,门前就是nai(方言音,崖的意思),就跳nai,还方便呢。这些老人都是极好的人,他们不让儿女知道他们过得难过,他们希望儿女在外面混得好,孙子孙女……我好盼望祖国发展的快一点再快一点,钓鱼岛国有化的事一出来,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日本又要打破我们的复兴步伐,这是美国背后支持的,就像当年英国乐于看到并支持日本打中国打俄国一样;我就失态了,喊原子弹灭族,我要真在那个位子上,我真的会这么干的,我不怕别人骂我法西斯,反人类,遗臭万年……

我还去看了我爸妈结婚的介绍人,八十多岁的老太太,一个人住在一个黑暗潮湿的屋子里,拄着拐棍,全身的大关节都常年风湿变形了,腰差不多九十度弯着,肿一个大疙瘩,膝盖……屋子里一股屎尿味,老啦,儿女不在身边,屋子里有啥味都正常,看我来了,好高兴,就那个膝盖和腰,马上给我去切西瓜,就像还是小时候那个慈祥的奶奶。

那一天我没有哭,

我有好几年没回老镇了。

在这样一个决定人类命运的战略关口,我希望美方日方,都要真正理解中国,理解最深处,最最深处。中国人口的主体是我们,就是我们;中国城市的主体是我们,也是我们,还是我们。是我们离开了内陆,来到了沿海,离开了地头,来到了工厂,走进了写字楼,住进了工厂宿舍,住进了蜗居,住进了地下室,忍受着超长的工作时间,拿着微薄的工资。我们是蚂蚁,是蚁族,我们脏兮兮又土里土气,我们微不足道又卑贱,谁都可以踩死我们。但是有一些东西,是你们不能碰的,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碰的,是的的确确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存在不能碰的,TG称之为核心利益,随便怎么叫吧,无所谓。你看到我们温文儒雅,谈笑风生,友好善良,甚至弱小可欺,但你不会想碰触中华民族主体的内心深处的某一点,相信我,你绝不会想碰触。

白领也罢,农民工也罢,整整一代人,我们来自同一个地方,拥有共同的经历和记忆。许多人要搞清楚,谁才是真正的主体。

这么多老人,再好的村干部,再好的同乡,什么慈善募捐,是不行的,不够的,是无论如何也不够的。只能靠整个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突然想起瓮安来,有时,在某些东西被触动后,人的确会突然变的非理性和嗜血的,

美日要明白,一旦你碰了某些东西以后,没有什么真正的东西能够阻挡我们,因为我们将毁掉任何阻挡我们的东西,哪怕阻挡我们的是同胞;因为我们将惨无人道,哪怕施行人间的最残暴血腥;你绝不会想要看到这样一个民族的主体部分丧失理性。

帕累托最优?我们的崛起能损害你们什么!我们只是想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让自己的孩子、老人,过上不是不像人的生活,我们能妨碍你们什么!国与国之间为何就不能是真正的友善!

且行吧,有什么大不了

derek 发表于 2013-4-18 02:37:29

不好意思,不该提贾樟柯,不过发泄一下,情绪好多了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8 07:06:47

derek 发表于 2013-4-18 02: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的很好,阿宝MM应该是业内人士吧?





呵呵,我的工作离影艺圈有十万八千公里,瞎写的千万别当会事。贾樟柯对现实的抽象和重构能力很强,但发挥空间受限制,另外还有关注现实题材的演艺作品少,即分类窄,从业人数少,积累浅,所以作品不够大气,对比普利策新闻奖这种在一个领域积累了很多年人力物力的产品,就可感知区别了,不够震撼人心啊,当然,他个人作为先驱已经做得很好了;

另外我是理科生,所以虽然平时喜欢欣赏世界上各种美好的东西,不管是哪里产的,但做事时,优先考虑的是利益、目标、风险、可行性等理性实际的规则,而不是啥忠恕宽容,免煮柿油这类大锅乱炖,有无数引申含义,让人脑袋浆糊的理念,简单说,就是大家要在本帖中骂小日本啥滴我无所谓,小日本最近是满欠抽的。

derek 发表于 2013-4-18 08:35:24

本帖最后由 derek 于 2013-4-18 09:24 编辑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8 0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我的工作离影艺圈有十万八千公里,瞎写的千万别当会事。贾樟柯对现实的抽象和重构能力很强,但发 ...
呵呵,谁让你写日本的优秀作品,现在一讲日本大家很快就联想到。。。。。

不过有些日本作品的确相当不错,宫崎骏我也很喜欢,他的作品我几乎全都看了,虽然这些作品几乎都是一个调调居然也看不腻,但是随着阅读量增加,现在再去看宫崎骏系列,居然有点自我傲娇了,经常挑人家毛病。但是如果中国人现在创造出类似的作品,我会大赞的。

比如红猪,看了航空发展史,觉得当年那些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个红猪也就这么描绘一下,太淡了;幽灵公主很不错,可再看了风之谷,就感觉重复度太大,颇有画蛇添足之感,可笑的是,我是先看了幽灵公主后看风之谷,所以总觉得是风之谷添足幽灵公主;天空之城很不错,我极喜欢;龙猫极喜欢;千与千寻的剧情构思的很有创意,影射的也是日本的不同历史时期,幽灵公主神马的是另一个时期,但题材上又重了,又增添了不满;哈尔的移动城堡,侧耳倾听,什么的,日本人搞欧洲文化题材,我就有假洋鬼子之感,觉得不伦不类。还有许多,不一一讲了。

小日本的一些人,在动静之间塑造张力,的确有一手,火影忍者在这些手法方面也玩的极好,但是故意拖剧情方面,俺是无法容忍的;该剧还将“回忆,回忆的回忆,回忆的回忆的回忆”的方法反复运用创造和推进剧情,终于缺点压倒优点,成功让俺对它反胃,所以也不看了。

我看的日本的作品显然比不上楼主多,不过呼应一下我的“也算一篇读后感”,只抓一点不及其余一把,单就宫崎骏而言,感觉他歌颂渲染伟大的科技进步的实在是少,红猪勉强算得上?我看过的日本作品来做个总结的话,整个日本在这方面是不如欧美的。窃以为这阻碍了可持续发展。

tnq 发表于 2013-4-18 11:34:08

宫崎骏的动画配乐喜欢,宗次郎的陶笛也非常好听,一个民族做事情太细了,没有大的方向,不过也有些列外,

到日本,基本所有的事情都显示一个精致!!!

精致过头就是压抑!

小飕风风 发表于 2013-4-18 11:51:40

小说和电影的区别真是太大了。往往是好的小说很难被拍成令人满意的电影,最近一个例子大概就是《白鹿原》了;而经常是不为人知的小说经过大幅改编以后,会拍成很棒的片子,比如《阿甘正传》。

小说是想象的艺术,而电影却必须要把一切呈现在观众眼前。

冯小刚就说过:小说象一棵树,有果实,有红花,更多是绿叶来陪衬;但是电影却必须把果实和红花在短短两个小时内给观众。

一个好电影不容易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8 12:42:02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7 23: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人喜欢有话不直说,给人感觉很阴柔,我有次恶心一日本同事,和他说没必要每年排队看樱花,弄群小鸡小 ...

上班后才看川端、村上等的书,上下班3个小时班车,路上打发时间,从气质上不是太喜欢,看多了会出心理毛病。

娜仁花和腾格尔主演的《黑骏马》可以看一下,中国版的细腻。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8 14:29:31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8 1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班后才看川端、村上等的书,上下班3个小时班车,路上打发时间,从气质上不是太喜欢,看多了会出心理毛病 ...

《黑骏马》好像看过一些片段,画面和音乐都很美,但现在太忙,俗了,很难静心去看文艺片,有空基本是看国外的商业大片,尤其科幻片这类不用动脑筋的:$

现在觉得最适合自己审美观的书,就是我们自己的经典,易经、论语、老庄等,可惜现在没忙总指路了,只能自己摸索:dizzy:

raodingchen 发表于 2013-4-18 14:55:13

对日本文学不感冒,不过宫崎骏的漫画和动画片到是有点看头{:soso_e195:}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8 15:06:58

derek 发表于 2013-4-18 08: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谁让你写日本的优秀作品,现在一讲日本大家很快就联想到。。。。。

不过有些日本作品的确相当不 ...

本来是想讨论艺术的魅力与匠气之间的差别的,被你引领着,歪楼成讨论小日本文学如何如何......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8 15:50:12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8 14: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黑骏马》好像看过一些片段,画面和音乐都很美,但现在太忙,俗了,很难静心去看文艺片,有空基本是看国 ...

文青地看书,然后生活地看书(美的生活),现在实用地看书。

北大李零(当年也是掺合改开的人物,忙总提过)有几本读经典的书,《兵以诈立》(孙子兵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易),《丧家狗》(论语),可以找来看看。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8 16:05:25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3-4-18 15: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青地看书,然后生活地看书(美的生活),现在实用地看书。

北大李零(当年也是掺合改开的人物,忙总 ...

正在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梳理得很系统和清晰,同推荐之。

思炎 发表于 2013-4-19 13:01:01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17 23:19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人喜欢有话不直说,给人感觉很阴柔,我有次恶心一日本同事,和他说没必要每年排队看樱花,弄群小鸡小 ...

我个人也无法专心看日本的文学作品,看到后面会看得不耐烦,但我改革开放后看过日本电影和听歌的一批(是日本文化传播中国鼎盛时期)。。。现今日本的文化感染力已越来越消退

日本的文化文学受到中国的唐宋影响极深,这或许是中国人看老派日本文学有感觉的原因?
不过因此后中国一直在变(也有了令日本“看不起”的经历),日本的文化没有引领,就先停留在追求宋的精致上的“走火入魔”,比方对茶道、对礼物,饮食的包装,有点买椟还珠,追求感觉工笔刻画大于真正的实质。比方打开好几层精美的包装后里面装的是一个寿司,一个可爱的hello kitty 钥匙圈,但不得不说还是有吸引人之处的。

在中国衰退期,日本民族性加上受西方文化影响,就产生了一种很奇怪的产物现象,比方木心曾点评过说:

“你抱着原谅的心情去看这些诗,很轻,很薄,半透明,纸的,木的,竹的,日本味,非唐非宋,也不是近代中国的白话诗,平静、恬淡”,“不见哪儿有力度、深度,或者有智慧出现,你要写却写不出来。这就像他们的芥末,木拖鞋和张灯笼”。。。《源氏物语》世界上的大小说,皇皇巨著,其实我只看过《源氏物语》的一部分,其中一帖“桐壶”好得不得了,文字像糯米一样柔软,但看全本,到底不如《红楼梦》”。。。

日本的味道,日本的腔调,用上海话讲,“怪味道,甜不甜,咸不咸,日本腔”


思炎 发表于 2013-4-19 13:10:07

raodingchen 发表于 2013-4-18 14: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日本文学不感冒,不过宫崎骏的漫画和动画片到是有点看头

我对日本动漫的了解停留在龙子太郎:$,

虽然后来一直有听说宫崎骏的漫画和动画片不错,但可惜没时间深入了解

欢迎陈茶友开贴介绍{:4_246:}

思炎 发表于 2013-4-19 13:26:20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3-4-19 13:28 编辑

小飕风风 发表于 2013-4-18 11:51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小说和电影的区别真是太大了。往往是好的小说很难被拍成令人满意的电影,最近一个例子大概就是《白鹿原》了 ...

个人感觉中国拍的电视剧比电影好看,撇开收益,看收视率和受众率。。。也许受欢迎是因为观众更注重故事性强 {:4_276:}

在中国拍片也不容易,有民族性情感因素,比方我们可以看好莱坞大片炸毁白宫,出现英雄拯救的故事并叫好, 但我们从心理上很难接受用类似手法如炸毁天安门的故事。。。。{:soso_e127:}

小飕风风 发表于 2013-4-19 16:21:27

思炎 发表于 2013-4-19 1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感觉中国拍的电视剧比电影好看,撇开收益,看收视率和受众率。。。也许受欢迎是因为观众更注重故事 ...

其实我觉得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类似于好莱坞那样的英雄主义大片会出现,而且很可能不少。因为,随着国力增强,电影里面在自己的国家甚至是重要的象征性的地点搞搞破坏非但不是个什么大不了的事,而且反倒显得我们坦荡和幽默。

越是弱小才越害怕被人看不起,在影视剧里才越要高大全。你看老美的片子里不是动不动就什么反思战争呀,人性呀什么的,因为人家强大,所以无所谓。等我们强大了,也可以这么玩。

derek 发表于 2013-4-19 20:08:48

本帖最后由 derek 于 2013-4-20 06:15 编辑

derek 发表于 2013-4-18 02: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的很好,阿宝MM应该是业内人士吧?

看完这个就想看阿宝MM分析贾樟柯的作品,“小武”和“站台”都留给 ...
补充一些感想,向阿宝MM道歉,跑题越来越严重了:

1.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及其引发的游行示威活动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我想,看到此文,会帮助许多人理解当时为何会突然无数人涌上街头愤怒抗议,为何会出现许多不理性的甚至是针对本国同胞的暴力活动。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情绪的爆发机理,甚至包括绝大多数当事人本人。但没时间思考理解这种情绪,与没有这种情绪完全不是一回事,更不等同于他不会受这种情绪支配,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按照直觉采取行动的,那些整日忙碌于生活奔波的人尤其是如此。

2.倘若当时日方没有悬崖勒马,而是按照十元之流的主张继续升级,中国国内的非理性活动也会随之升级。事实上,一旦出现中国人民认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因为美日的阴谋活动受到重大挫折,形成这样一种看法的话,中国的法西斯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这将是一个比二战前的德国更可怕更狂热更暴力、手中拿着核武器的法西斯国家。这是任何中国当局也无法控制的事情,他们将面临的暴力活动,根本不是钓鱼岛国有化事件中的那种能相提并论的,一旦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体陷入癫狂,政府只有服从他们,否则这个政府中的人会死光,其他则什么也不会改变。

3.美国也有不少影视作品,描述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回到家乡的题材,我看到过一些很不错的,把那种回到家乡无论看到什么无论遇到谁都亲切的感觉拍的很好,例如“伊丽莎白镇”。但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的这种题材,如果真正拍到中国人心里去的话,绝不仅仅是亲切与思念,往往还会有心痛,心如刀割,焦虑,焦灼;有时人甚至会懵掉,就像我那天在老镇上一样。
这是两国不同的社会状态所决定的。这也导致了,在美国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是不太好理解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思维和行动模式的。但是如果美国无法理解中国的这一点的话,战略误判和双方错误的对撞,是迟早的事情。美方曾提出“十万美国学生赴华留学”的计划,类似的举动能帮助双方有效的增进对双方都至关重要的相互了解,是非常好的。

美国人可以调侃戏谑白宫被炸国会山被炸,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不能接受类似调侃,也是如此的。

4.在中国事务上,美国人应当追求避免TG在瓮安没能避免的遭遇。

5.这种集体癫狂出现时,什么遍布摄像头,什么天网,什么实名制交通实名制通信,如此等等,都没用,一夜之间就会被全部破坏掉,连掌控这些的人都死光了,还有什么用。一些人忧虑什么警察社会,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6.我党的干部,能不能讲出瓮安的集体癫狂的出现机理,是一道试金石;笨到稀里糊涂去触发这种癫狂的干部,是决不能要的,这已经不是术语“猪一样的队友”所能描述的了。

7.忙总写过通钢事件,也是类似的。

8.央视“国企备忘录”里,重钢老总被员工扑到身上自焚,严重烧伤,住院若干年尚不得痊愈,却在片中讲“就是这样一个人,我一点也不怨恨他”,其实他不光不怨恨他,他爱他。我们这样一个民族,很多时候,是不好意思把爱讲出口的。我们这样一个民族,很多人,对彼此,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是有这样深沉庞大的爱。就像我讲到的老镇上的老两口,孩子好就一切都好,孙子好就一切都好,你好我就一切都好,我都活了七十多了,都过了平均寿命啦,早够本啦,这辈子不亏。
其实,一些宗教所宣扬的所有的最大的爱,宽恕什么的,所有的概念,也不过类似于此吧。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20 02:02:49

derek 发表于 2013-4-19 2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补充一些感想,向阿宝MM道歉,跑题越来越严重了:

1.钓鱼岛国有化事件及其引发的游行示威活动已经过去 ...

懂你的意思,我不是只喜欢谈春花秋月,在现实中谁能掩耳盗铃?记忆中田园牧歌的故乡被坟墓般的房地产开发层层侵蚀,政府花数十亿建政府大楼群,而卖地的农民坐吃山空,工业、制造业不断萎缩,青少年无所事事,吃喝嫖赌无心读书---这些我都亲眼所见,也可以给你上照片,但打开任何一个商业的互联网网站,类似信息还少吗?

有时事实不是问题,对事实的不同解读,及不同解读的背后才是问题。

要防范暴民暴动,和谐基金快用完了吧,该换罗马斗兽场了,敲锣打鼓好热闹,还有各种寺庙、教堂,都是可放松的地方,让人觉得始终处在一个集体中,不孤单,好安心。

真的理解了这个时代的惶惶不安,才能懂我所指的那一刻心静的价值,心静,才能睁开眼,不被情绪和幻象左右,自己去看清这个世界。

木朽虫生,墙罅蚁入,自古皆然。

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erek 发表于 2013-4-20 06:09:16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20 02: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懂你的意思,我不是只喜欢谈春花秋月,在现实中谁能掩耳盗铃?记忆中田园牧歌的故乡被坟墓般的房地产开发 ...

没有指责MM的意思,我也自责不该跑题,其实天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问题问题问题”的话我也受不了,所以一边一再跑题一边一再道歉。我理解MM所讲的那些好东西的价值,这些是心灵绝好的补给,如果没有这些好东西,再强壮的人也不免崩溃。

思炎 发表于 2013-4-20 10:13:24

小飕风风 发表于 2013-4-19 16: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觉得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类似于好莱坞那样的英雄主义大片会出现,而且很可能不少。因为,随着国力 ...

我倒是有种预感:中国真的强大后,在摄影和技巧上会学习欧美并发扬,但不一定会走好莱坞英雄主义大片路子,可能在生活,武功,科幻,记录等类别方面容易突破

其实中国也有甲午海战,火烧圆明园之类片子,但我想即便中国强大了,对这种历史创伤也很难以接受搞笑幽默的手法。。。这不,央视前一段时间已对大批抗日剧夸张胡搞娱乐化的手法进行批驳,我看网民支持的占多数。

因为中国人太爱动脑,不太容易被悠忽,对看国外的片子较淡定或当成娱乐休憩的方式,一旦是国内的片子,有关历史呀,特别表达反思和人性呀的,比方金陵十二钗、集结号、色戒等就会特别认真,笔伐口诛,群情激昂



思炎 发表于 2013-4-20 10:19:09

derek 发表于 2013-4-20 06:09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指责MM的意思,我也自责不该跑题,其实天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问题问题问题”的话我也受不了,所以 ...



兄台心情可以理解,回帖也很精彩

楼主MM“顶风”发这贴是需要勇气的,还好我的日本女歌手的帖写和发得早,不在“严打”“敏感”时期

{:4_268:}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4-20 15:56:52

derek 发表于 2013-4-20 06: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指责MM的意思,我也自责不该跑题,其实天天都是“工作工作工作、问题问题问题”的话我也受不了,所以 ...

你客气了,跑题是茶馆特色:lol

你写得认真,所以我手痒也回几句,不是为辩解什么,而是你关注问题本身多些,我关注看问题的人多些,观察的角度不同,想法自然有差异,能互补最好,求同存异其次,要辩论就无聊了,我才不会去浪费那时间呢。

derek 发表于 2013-5-29 22:18:34

法国版的电影TOPGUN的MV,拍的很不错,里面也有点张弛之间如何如何的意思,虽然手法使用上不算很厉害啦。但是实在是喜欢这个视频,所以把链接发过来,嘿嘿~

链接如下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5-29 22:50:02

derek 发表于 2013-5-29 22: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法国版的电影TOPGUN的MV,拍的很不错,里面也有点张弛之间如何如何的意思,虽然手法使用上不算很厉害啦。但 ...

歌曲不错,画面像在打游戏,没歌曲中那种孤独惆怅的意境,如果除了两机敌对追逐时的画面外,所有成双成对的画面都改成单飞会好些吧,现在太热闹和欢乐了:lol

derek 发表于 2013-5-29 23:25:45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5-29 22: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歌曲不错,画面像在打游戏,没歌曲中那种孤独惆怅的意境,如果除了两机敌对追逐时的画面外,所有成双成对 ...

歌词不太配;无视歌词,光看曲子的节奏和视频的节奏的话,算是勉强还算配合。主要还是没钱啊,不然应该像大片一样专门请大师做个曲子。哈哈哈……

阿宝MM应该不是军迷,画面很炫,飞的很漂亮。例如头朝下穿越那层薄薄的云(两家战斗机一起垂直向地面飞,一架拍摄另一架拍出来的),还有起飞后垂直爬升,还有在尾迹层里拉尾迹云的,做动作的战斗机机载摄像头拍的,很漂亮。

哎,光看画面我就哈喇子流了一地了……

这个是一批的,效果就差一截

derek 发表于 2013-5-29 23:46:35

这个怎么样

可惜没有高清版本的,不然观看效果要好得多。这个在手法上认真多了,动静之间,嗯哪。中航传媒受埃及委托摄制,可是我们国内播放的自己的宣传片都烂的一屁,真是莫名其妙。

罗阿宝 发表于 2013-5-29 23:51:27

derek 发表于 2013-5-29 23: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歌词不太配;无视歌词,光看曲子的节奏和视频的节奏的话,算是勉强还算配合。主要还是没钱啊,不然应该像 ...

我对潜伏里的孙红雷流哈喇子.......;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笔记】蛤蟆的油 作者: [日] 黑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