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科教育也许不得不有的缺陷
本帖最后由 一军 于 2012-2-24 12:58 编辑工科生和文科生,在我眼里,都是略为带有贬义的词汇,其实,这种贬义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文科生或工科生,错,都在教委。
中国的高等教育当然是千疮百孔,罄竹难书。。。文科的问题,是理性的训练不足,这里先不谈。工科的问题,是把科学念死了,当然,这本质上,也还是理性的训练不足。
中国的工科教育承袭前苏联,专业划分森严,以培养工程师为目的,当然,这是废话,肯定不是以培养研究者为目的。这个目的之下,为了达到速成的效果,对于基础知识一个是简化,二个是浅化。简化,是完全有必要的,浅化,就自然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在一个理想的工科生眼中,这个世界的一切都那么条理分明,黑白森然,从而断绝了他理解和触摸世界更深刻层面的可能性。
这个效果反过来想,也是合理的,工程师的作用,只是依据那些早已极端明确的知识,来设计百分百可靠的人造物,他们本来就不负责去理解世界未知的部分,那为什么要这个教育体制付出更多的财力,来培养他们更高深的能力呢?
这么一想,对于工科教育这所谓缺陷,也就释然了,但,问题是这种教育之下,工科,包括理科中的工科化的某些领域,例如方舟子曾经接受的那些教育,还有绝大部分医科生所接受的医学教育,以及其他,培养出一大堆知识输入输出机器,有可能构成这个社会受教育人群的主体,这个主体表面看,似乎是接受过所谓科学训练的,但是,真相是,他们只见识过科学的尸体,如果把他们理解为科学明智者,就好象经济学把人群理解为经济理性人一样危险。
这个局势,值得所有社会观察者三思。
说得好,简化可以,不能浅化!我到毕业后几年才明白一切都不是逻辑可以保罗的,任和科学技术,都有实用性问题! 感觉工科的思维还是很灵活的,以应用为主导,更多依靠经验,对理论是不是能解释清楚并不是很感冒的。
至少我接触的工科是这样的。
看是不是接触实践吧,上媒体的就不谈了 方舟子是理科生好不好
楼主不喜欢方舟子就是了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2-25 05: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觉工科的思维还是很灵活的,以应用为主导,更多依靠经验,对理论是不是能解释清楚并不是很感冒的。
至 ...
你补充得对,赞同。
我的帖子确实有偏颇之处,主要是看到一个现象,方粉的主力是工科生和IT生,还有就是,中国不少热衷于做挑战爱因斯坦之类事情的,似乎都是工科出身。。。由此而有如上感慨。。。
中国的工科教育确实有很大的不足,直接反映到中国的技术,跟踪仿造有余,开创不足,不说美国,比前苏都差远了。前苏像柯尔莫哥洛夫之类,都能直接把触角伸到工科,很说明问题。 一军 发表于 2012-2-27 07: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补充得对,赞同。
我的帖子确实有偏颇之处,主要是看到一个现象,方粉的主力是工科生和IT生,还有就是 ...
创新不足实际上是大环境的问题。创新需要冒险,需要投入,没有外界环境进行支持的话,很难的。现在不是一两百年前,做点事情的资金个人可以解决的年代了。很多创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的。
至少我接触到的现状,是中国缺乏扶持创新的大环境,而不是相关人员缺乏想法。这与国企的官僚传统有关系,作大型国企管理的实际上不是在做企业,而是在当官。当官是不能轻易冒险的。
比如我二十年前跑的第一个研发项目,也就是十几万块钱的费用,但是接触的企业宁可在招待费用上花上十万,也不能冒险投资研发。
工程师和设计师 工科生和文科生本身没有任何贬义,只是一个标签,可以用来区分学生可能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体系。不清楚楼主的背景(理?工?医?文?),也没太看明白楼主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的具体内容。关于楼里面的出现的几个“概念”,谈下自己的想法,和茶友们交流一下。
关于专业划分:
“专业划分”,是纷繁复杂的知识分门别类体系化的必然结果,不是完全是个人意志所能主导的。“专业划分”是不是“森严”我不清楚,不过这些年迅猛发展“交叉学科”,与其说是因为原来的专业划分过于森严,不如说是各个专业领域的发展使得原本联系不那么紧密的学科也产生了交集。如果我们把不同的专业比作一棵棵不同的树,那么在树还小的时候,这些树的根和枝叶可能很少会纠缠在一起,但是当它们长大之后,延伸出去的根和叶可能就会纠缠在一起。这种“纠缠”促成了所谓“交叉学科”的“繁荣”。
关于工程师:
工科教育以“培养工程师为目的”,这一点没有问题,当然不会以“培养文学家为目的”。问题的关键应该在于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师。楼主对于“工程师”的理解是 "只是依据那些早已极端明确的知识,来设计百分百可靠的人造物"。不清楚楼主这里所说的工程师是“理想中的”还是“现实中的”,是“所有的”还是“楼主所接触到的”。我认为“理想中的”和“现实中优秀的”工程师,应该是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有相专业的相关知识,不只是能够设计“百分之百可靠的人造物”,而是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创造性的”去设计、去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吟诗作对舞文弄墨固然好,但这不是工程师这个角色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大学教育所能够做的是给这样的(“准”)工程师们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训练(这些训练包括除了楼主推崇的“理性”的思维训练,还应该“批判/创新”的思维训练)。剩下的更大程度上是要依靠年轻工程师们自己努力在实践中去提高。现在的教育制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储备,却忽视了理性、批判和创新的思维训练。“理解世界未知的部分”的确不是工程师的主要工作,而是科研工作者的职责。如果把知识比作菜肴的原材料的话,那么工程师就是主厨,而好的厨师能够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精致的菜肴。
关于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为了“理解和触摸世界更深刻层面的可能性”,而为了能“理解”和“触摸”,“条理分明”(“逻辑”)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很难想象一个眼里“一团浆糊”的人,能够去“理解和触摸世界更深刻层面的可能性”。
关于创新,认同“橡树村”网友的观点。“创新”就意味着“改变现状”,这个过程总是有一定“风险”的。这样的风险,小到从尝试一条不同于往常的上班路线而可能导致的迟到,大到对未来技术市场发展趋势的误判而流产的大项目(如铱星)。
对专业知识的尊重,对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值得所有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和“所有社会观察者”)重视的事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2-27 0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创新不足实际上是大环境的问题。创新需要冒险,需要投入,没有外界环境进行支持的话,很难的。现在不是一 ...
我一点都不了解工业界,所以无条件赞同你的观点:)
我必须承认,我的主贴是偏颇的,因为其立意是有具体针对性的,但写出来,就成了打倒一大片,这种做法不好:) 工科教育只是一个阶段,它只是完成工程教育的一部分。尽管有不足,但还是能完成教育的功能。
有许多是个人的问题,不能推到教育上。 对比过中国和美国初中生的课本,内容差不多,对比过大学的医学课本,差不多。Double E 中国还难一些。但从教育内容上讲,教的东西没有差别。 kar98 发表于 2012-3-15 23: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工科教育只是一个阶段,它只是完成工程教育的一部分。尽管有不足,但还是能完成教育的功能。
有许多是个人 ...
我主要是观察到一个客观现象:一个极端是喜欢挑战爱因斯坦之类的人里头,再一个极端是把科学给搞死的如方舟子之流的卫道士里头,工科和IT背景的人,居多。
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不得不追索到教育里面,看来,还是没能解释清楚,那,就归之于原因不明吧。。。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2-27 0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创新不足实际上是大环境的问题。创新需要冒险,需要投入,没有外界环境进行支持的话,很难的。现在不是一 ...
二十年前可以在招待费上花十万的单位是非常牛的大单位,那时候钱值钱啊 得了吧,从来就没有创新不足的问题,都是需求不足。市场没提要求就搞创新,绝大多数是拍脑门。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3-18 0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比过中国和美国初中生的课本,内容差不多,对比过大学的医学课本,差不多。Double E 中国还难一些。但从教 ...
EE方面中国课本联系实际部分太差,很难学以致用。当时俺这是十几年前的印象,国内现在可能有进步。 陶challenger 发表于 2012-2-24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得好,简化可以,不能浅化!我到毕业后几年才明白一切都不是逻辑可以保罗的,任和科学技术,都有实用性问 ...
"简化可以,不能浅化!
简化是必需的: 总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重点在确定什么时候简化那些方面简化到
何种程度。 如果浅化了,就根本不知道有那些相关因素,从何简起? 一换环境,就惨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原先必需简化的,现在可能不必简化 。随着降低成本的
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更是不能过度简化了。 干工程的要根据应用场合,抓主要矛
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其他的留给科学家来处理。 moletronic 发表于 2012-3-30 05: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EE方面中国课本联系实际部分太差,很难学以致用。当时俺这是十几年前的印象,国内现在可能有进步。
EE方面中国课本联系实际部分太差,很难学以致用。
原来对工程师没有研发的需求,更重视分析。现在出了些翻译的书,很实际. 我本来要翻译一本, 发现国内已出中文版了,哈哈!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2-27 0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创新不足实际上是大环境的问题。创新需要冒险,需要投入,没有外界环境进行支持的话,很难的。现在不是一 ...
国内以我观查的结果,并不是创新不足的问题,只是大部分创新点不为人知而已。革命性的创新是一回事,改进型的创新几乎体现在每件商品上面,这里面要强调一点的就是,创新我可从来不认为是个褒义词。举个例子说,牛奶里面放三氯氰胺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创新。
工科和文科,其实应该再加个理科,本身仅仅分科名称而已,目前大学里也根本不具备完全彻底专业化洗脑能力,学生看书,上课的灵活性很大,加上现在发达的网络信息传播环境,想彻底洗脑才是天方夜谭,实际上无论哪种学校几乎都是放羊性教育,教育跟创新没有必然因果关系。
至于文理生差别问题,实际上是高中文理科分科造成的结果,一般来说学习差的,尤其是数理化不太好的人被分到文科的机会大一些,作为被选则后的结果,文科生显然不是具备某种文科特长的人,相反倒是理科生具备一点数理化特长。 确切地说,中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阉人。学科之间被有意无意的条块分割,培养出来的人思路都特别狭窄,性格多少都有些执拗和偏执。无论哪个学科,曾经在战乱的民国期间并不鲜见的那种学贯中西融会贯通的大师都已经无迹可寻了。
出国之前,非常懊悔当年没有机会进TOP2,现在根本不后悔。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区别就是模具的精细度有些差距。省下来抠书本的时间,发发呆,作些自由的思考,也是很惬意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