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保卫战
本帖最后由 冰寒神魄 于 2013-3-17 10:02 编辑茶馆喝茶,边看北京卫视的<档案>节目,不看不知道,一看一脑袋问号?个人认为:第十军以1.76万,在援军不至情况下,面对可能近10万日军围攻,坚守47天,余1000人和几千伤兵.
1.方先觉判断出日军主要进攻方向,防守阵地前削成陡坡是从哪里学习或自创?其它配套防守措施还有?
2.方先觉个人背景能力和部队素养在国军序列当中的位置?手下4位师长的意志?
3.日军发动三次攻击,二次攻击后一周似乎是最佳突围时机,有常德守将结果在前,重庆当时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援军当时情况?攻击最近到达哪里?方先觉如何预判最后战场结果和自己结果?
4.方先觉从此远离前线,结果比余程万好些,那1000人和几千伤兵结果如何?
5.援军的团级军官只是执行命令,又了解战场形势,如有回忆录好似较为客观.有?
6.从个人遭遇,同等级别的共产党员几乎全是无怨无悔的言论,最主要的几个原因? 衡阳附近的援军除第62 军及第100 军、第79 军先后进至衡阳郊区或外围外,其他部队均未到达衡阳附近。特别是湘江以东的各军,根本没有向衡阳方面作出任何积极的行动,一直徘徊于东路日军以东的萍乡至茶陵以东地区。即使受命进攻,也只是进行了一些“无关痛痒之攻击”。
这些援军又是各自为战,队互不协同,逐次使用兵力。第62 军突进至衡阳西南郊时,第79 军却踌躇不前,停止于金兰寺附近观望;等第79 军决心进攻、并进抵衡阳西北郊时,第62 军已因孤军深入、伤亡过大而撤退到铁关铺去了。当第79 军和第62 军先后向外围日军攻击时,第74 军却长期滞留常德,迟迟不动。第79 军又因伤亡过大、被迫撤退后,第46 军方不慌不忙地到达衡阳附近,但此时衡阳已经失守。
本帖最后由 冰寒神魄 于 2013-3-18 18:00 编辑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3-3-18 14:46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衡阳附近的援军除第62 军及第100 军、第79 军先后进至衡阳郊区或外围外,其他部队均未到达衡阳附近。特别是 ...
谢谢,又多了解了一些背景,您说的援军增援很重要,谈谈增援大背景如何?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3-3-18 14: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衡阳附近的援军除第62 军及第100 军、第79 军先后进至衡阳郊区或外围外,其他部队均未到达衡阳附近。特别是 ...
什么原因呢?战役指挥?战场联络?战斗意志? 小咕咚 发表于 2013-3-19 2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什么原因呢?战役指挥?战场联络?战斗意志?
原因嘛,我的理解就是42年到43年,国军没怎么打仗,“养精蓄锐”,驻而不击的时间太长了。
按《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的结论:会战失败的根本原因和豫中会战一样,是由于高级将领抗战消极,企图保存实力以及军队腐败。
从当时有关的报告中可窥见中国军队的一般。长沙方面:“各级主官忙于应酬,对部队训练敷衍塞责”,“部队主官因营商应酬,脱离部队,致使部队精神不能团结”,“虚图表面……对上级阳奉阴违”;“军部副官处长负责控制船只,该处长潘孔昭假公济私,擅扣商船,重价勒索,以饱私囊,并将攫取之财物,用5 艘火轮装出,致长沙战斗紧急、转用兵力时渡河困难”,等等。衡阳方面:“纪律废弛,战志不旺。整个战场,我军多为退却作战,军行所至,予取予求,民不堪扰,而部队之逃散,尤甚惊人。如99 军以4 团兵力,仅在湖滨行持久抵抗数日,转至宁乡以东,残余兵力不及1 团”,“若干部队,即奉攻击之命,对少数之敌,亦多长时对峙”,等等。 国军就是一盘乱泥巴,没有散,也没有力量!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3-3-22 1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因嘛,我的理解就是42年到43年,国军没怎么打仗,“养精蓄锐”,驻而不击的时间太长了。
按《中国抗日 ...
有道理,但无法解释方先觉指挥的部队只剩下5%的战力依然能够坚持作战。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3-3-22 11: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因嘛,我的理解就是42年到43年,国军没怎么打仗,“养精蓄锐”,驻而不击的时间太长了。
按《中国抗日 ...
还想请问,国军负责军纪的系统是哪个?蒋介石对杂牌军纪有心无力的话,对自己的嫡系也放任不管吗?一般认为军统厉害,但从战场实际表现看,只是徒有其表,或者蒋介石对内部实行各派互相牵制,军统根本不起作用?
国军内部对共党防范很严,对军纪却不重视,军队建设思想出了问题,源头也要指向蒋介石了.这个结论对不对? 冰寒神魄 发表于 2013-3-22 13: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道理,但无法解释方先觉指挥的部队只剩下5%的战力依然能够坚持作战。
你查一下方先觉和第十军的历史渊源就知道了,国军是典型的军阀部队,私军,所以军队只对自己的老上司负责,像张自忠的二十九军,方先觉的第十军,王耀武的七十四军战斗力都不差,不过这些军队在国军里面也只是少数而已。 小咕咚 发表于 2013-3-22 18: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想请问,国军负责军纪的系统是哪个?蒋介石对杂牌军纪有心无力的话,对自己的嫡系也放任不管吗?一般认为军 ...
老蒋是放任自己手下贪污换取军队长官对自己的忠诚。整个KMT就是一个大黑社会。按杰克 贝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中的说法:要是军队长官既能干,又不贪污,又清廉,那老蒋就会把他当共产党抓了:)
豫湘桂的大溃败,是国军抗战战略的必然结果。老蒋确定的抗战战略,也是持久战。但和毛泽东确定的持久战战略的根本不同,就是老蒋的持久战,是“苦撑待变”。意思就是在美国和日本没有进入战争状态之前,中国就是苦撑。撑到“变”,就是美国和日本打起来了,中国就可以搭车胜利了。
在这个战略指导下,在抗战初期,国军各个部分,也算是可歌可泣的。不论中央军还是地方杂牌军,几乎是互相攀比着为国牺牲。但到日军拿下广州和武汉,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贸易限制,加上诺门罕战役之后,日本内部的南进派逐渐确立话语权,老蒋策划的那个“变”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这样,整个国军,实际就开始考虑胜利以后的分肥的问题了。按照国民党的体制,现实就是,你有多少兵,就有多少筹码,就能分到多少资源。既然胜利已经没有悬念,作为军人,就算是对得起国家民族,对得起历史了。后边,主要考虑就是如何对得起良心了。要对得起良心,就是在胜利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尽量多保住一些实力筹码,争取在胜利后多得到一些利源,也可以对自己的麾下袍泽多分一些利益,也算是回报了几年的抗战和牺牲了。
最典型的是汤恩伯。自长城抗战开始,汤恩伯本人还算廉洁,也能和部下尽可能保持生活上的一致,算得上有名将之风了。在前线采访的记者,感于当时汤恩伯统领的13军的风气,称其为“老汤”。但是,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老汤却带头自保实力,纵容部下懈怠避战,还收编了一些游杂部队,又没有进行彻底的改造。结果,名义上汤恩伯的集团军麾下,有20万部队,但实际的战斗力,已经不及当年的13军一个军了。一旦日军大兵进攻,知道这是日军彻底失败前最后的疯狂。因此,各级主官最核心的考虑,其实是如何带着部队避开敌锋,首先保住自己的实力,如果日军能消灭别的人的实力,就是再好不过的了。这样,整个的大溃败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为了面子,也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也要牺牲一些部队,抵抗一下的。至于这些部队的战斗意志,就是靠着“民族大义”的忽悠了。
下边的主官是这样的想法,就老蒋而言,为了战后能消灭地方实力派和共军的军事力量,也意在多保存一些自己的实力。但同时,又要避免被日军最后的疯狂彻底冲垮。所以,在一个地方,牺牲一支部队,对其它部队有所激励,对全国人民有所交代,也对日军有所“震慑”,就是必然的选择了。老蒋本意,未必是要放弃衡阳,也未必是要彻底牺牲方先觉的第十军。但是,各级主官,其实是对老蒋的意思心领神会的。因此,在实战中,增援的部队,也是三心二意,遇难即止,见敌则退。而城内的方先觉,也是坚决执行老蒋的意图,一门心思,就是把第十军彻底牺牲掉,自己也殉国,算是给老蒋面上涂一些油彩,也算对得起老蒋的栽培了。但在坚决抵抗,使日军的攻势被彻底挫灭,实际上是不需要全部牺牲,也达成了老蒋的战略意图之后,方先觉最突出的考虑,就转成了为城内还活着的将士,特别是受伤、被俘的将士,找一条生路了。在解围部队逡巡不前的情况下,这些将士唯一的生路,其实就是投降。所以,方先觉的抵死相拼到投降,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 国军是有军纪的,也是有政工部门的。但是,因为各个部队事实上是部队主官的个人筹码,甚至是私兵。因此,其战场上的表现,功罪的标准,不是对战争、对国家民族是否尽职尽责,而是能不能保住部队整体的实力。比如一支中央军或者桂系的部队,接到的命令是死战。那么,不论命令来自中央军的老大蒋委员长,还是来自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是否坚决执行,要看对自己的系统整体的利益决定。如果自己死战能够增进自己群体的利益,也许会卖力气;如果觉得下命令的长官是借刀杀人,想法就比较复杂了;如果判断自己放水,可以使日军更多消灭别的系统的部队,则临阵溃败是必然的。那么在事后,也是赏罚不明。比如,桂系的部队,死战之后,有了战果,但有利于桂系的发展,老蒋就只是法令嘉勉,而实际的补充基本没有,要李、白二人,以实力为筹码,向老蒋反复力争才行。而更多时候,还是要靠广西老家和桂系别的部队调剂一些军资,才能有所补充。而如果中央军溃败,造成了杂牌部队的困难甚至损失,虽然违反了蒋本人下的“力战”的“严令”,老蒋也是表面震怒,心中暗喜,实际上会有一些奖励的。
就是在这个心态下,国军根本没有什么军法军纪可言。基本就是只要你是杂牌,而你所在的系统有足够的实力,使老蒋不能随便杀伐决断,或者你是中央军的部队,基本就是不论你怎么折腾,实际都是安全的。因此,所谓的国军的军令军法军纪,基本就是一个笑话。 国民党军在火力优势,补给充足的情况下,作战能力并不差。远征军的良好战绩就是美英武器+补给取得的,当然包括空中优势。国军部队步兵野战机动能力非常差,不能走路,一走路就虾米。
由于国军前期战败,很多补给仓库无法运走,方在战前获得大量补给,捡了不少洋落,武器装备早就鸟枪换炮了,机关枪,炮很多,弹药充足,即便是最后城破,粮食也有,投降的时候轻武器弹药并不短缺,被日军分割包围后,方自己认为被出卖了才投降的,人员损失有限,远远少于日军。
看过一期国外节目,火线,讲过这个战例,幸存日本兵讲的,没饭吃,饿肚子,打仗的时候火力差,只能靠人海战术,导致伤亡非常巨大,大批日军死在国军的机枪下面。
日军抗战后期武器完全落伍,士兵大多饿肚子,重武器严重不足,空中没有,由于中国南方道路条件差,补给伤员运输都是问题,士兵靠战场缴获,吃稻子来活命。
当然方心觉也很勇敢,战术有效,比如把一些土山正面挖成很陡的土坡,日军被成建制被手榴弹和机枪干死在土坡下面,要说这个结果,我个人认为根本原因是抗战后期日军重武器缺乏,如果是抗战早期,一顿重炮就把这些机枪阵地给消灭了,方就是三头六臂也没戏,根本守不住。早期上海四行仓库就是日军怕打到租借,不敢用重炮,否则两个结局。
du_yi_long 发表于 2013-5-4 15:02
国民党军在火力优势,补给充足的情况下,作战能力并不差。远征军的良好战绩就是美英武器+补给取得的,当然包 ...
可惜小日本不是独立自主赶走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