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贴)三峡流域目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
2009-10-28 22:42:51 主题帖三峡流域横跨四省一市,涉及大量的地方利益,如何统筹安排,协调各方立场,保证整体最优,是未来流域管理最大的问题。
1、经济
三峡流域各省市、地方都有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从减少区域经济落差,增加社会稳定来看,也有必要。但是经济发展依赖资源和环境容量。如何合理分配流域内有限的环境容量(包括污染指标)和资源(包括水资源),就是一个涉及部委和地方,地方和地方,部委和部委之间的复杂博弈,需要有科学、精细的管理支持系统提供有说服力的基础数据和平衡方案。
2、移民
贫困区县集中连片,搬迁后经济收入降低。
重庆库区的15个淹没区县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0%左右,库区各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一般为1600元~1800元,仅相当于全国的60%左右,也远低于重庆市的平均水平。
多数区县财政困难,自我发展能力弱。
后靠移民多数由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迁居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较差的地方,又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如水源、交通等),搬迁后失去了原有的收入渠道,新生活失去了保障,部分移民成了当地新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更是急剧下降,以奉节县为例,从白帝、康乐、永安、安坪等镇乡随机抽取的55户255名农村移民的调查情况看,搬迁前年人均纯收入为2730.35元,到2004年人均纯收入仅为1266.3元,收入下降了53.6%;从新县城(含鱼复社区)随机抽样调查的32户106人看,搬迁前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8.1元,到2004年仅为758.49元,收入下降了65.5%。调查的万州、忠县、丰都的移民生活水平搬迁后也都明显降低。
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
库区多数区县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十分落后,县域经济出现“一产弱、二产缺、三产虚”的窘境。重庆市淹没的1397户企业中,有804家由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市场竞争能力弱,在移民迁建过程中关闭破产。万州区淹没工矿企业370家,关闭破产201家,下岗失业人员4.6万人,有60%以上没有实现再就业;奉节县114户工矿企业,破产关闭80家,下岗失业16780人,通过各种渠道再就业的仅3000人;忠县城镇移民23699人,再就业人数只有6707人,占28.3%;丰都县城镇移民30140人,再就业人数只有7925人,占26.3%,家中无一人就业就达12265人,占城镇移民总人数的40.7%。这种情况在库区普遍存在,大同小异。
部分移民生活困难,就业和生计问题突出。
重庆库区淹没耕地36万亩,就地后靠后移民安置达不到人均0.8亩标准的占45%,0.5亩以下的占30%,后靠农村移民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形成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失去土地又无谋生手段,生活十分艰难。
库区投资锐减,移民生活水平下降。
近年来,库区GDP增长约50%由移民投资拉动,在二期移民任务完成后,移民迁建工程接近尾声,移民失去务工场所,收入减少。城镇移民迁建工程基本接近尾声,投资较少,农村、城镇移民前几年务工的机会现在没有了,人均减少务工收入上千元。移民的生活水平也成逐年下降趋势。
市场经济萧条,商业门面闲置多。
城镇搬迁后,工矿商贸企业关破改制较多,新城区人气不旺,城市功能不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空虚,致使商业门面做生意的少,闲置的多。
国家补贴金额和实际需要数额存在差距 。
国家给每个移民区县的主动拨款非常有限,并不足以补偿给每个需要扶持的居民,很多时候,即使补偿到了,也不够移民拖家带口一户总的搬迁安置金额。
同时,国家搬迁补偿政策不尽合理。库区淹没商贸企业补偿低于工矿企业,大多数商贸企业补偿资金用于职工生活安置后,再无资金从事经营。按政策实施企业关破、改制后,职工安置费较低,生产生活较为困难。这一问题再库区反映尤为强烈,同一幢楼,由于用途不同,补偿标准不一致。
农村移民和占地移民生产生活补偿费偏低,也是部分移民出现困难的重要原因。
移民上访频繁。
原因主要是移民搬迁安置补偿偏低,移民自己负担了住房超面积补差的投资,人均补差6000元,最多的补差达4万元,移民基本都是举债完成房屋复建,影响了后续发展能力。同时因山高坡陡,盲目开垦,水土流失严重,移民环境容量过分透支,降低了移民收入。造成移民安稳致富十分困难,移而不活。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够。
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未淹没城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和功能缺陷,例如318国道许多路段都出现了很大的裂缝,原有的交通、防护功能消失,断头路、断头管线大量存在,旧城区的市政设施及学校、 医院 等公益设施需重新布置。但投入较少,库区基础设施仍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尽管政府和移民自己都做了努力,可是,由于库区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环境容量非常有限,雷电、暴雨、洪灾频繁,滑坡、崩塌、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隐患多,加上基础设施不配套,城市功能不完善,一遇天灾人祸,致富的移民又会返贫,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移民的安稳致富。
移民的文化生活极端匮乏,社会不稳定。
移民由于不熟悉新环境,普遍有空虚和寂寞感,觉得生活缺乏乐趣,进而对政府的举措丧失信心,对迁入地缺乏应有的归属感。
另外,许多移民通过谎报,隐瞒,阻止勘测等多种不合理的手段向政府索取额外的补偿经费,政府不给就以到北京上访为要挟。有些年轻的移民拿到属于自己的补偿款后坐在麻将桌上挥霍一空,等到没钱了又去找政府要,每个月就靠政府对移民的那点后期补助资金吃饭,无心于找工作或是进行正当谋生,对当地社会的治安稳定也造成了极大危害。
移民时有返迁
原因是迁入地土地欠开发,土地的人口承载量有限,库区移民原有的河川地水土条件较好,迁入地土地条件较差 ,迁入地和库区生产生活条件反差大,导致部分移民在搬迁初期即返回库区,这是造成移民回流的主要原因。
回流移民谋生困难。
在没有责任田,没有合法的宅基地和固定的生产门路以及没有被纳入当地政府管理的情况下,返迁移民多数只有靠抢种消落地和外出打工、做小生意为生。调查统计表明回流移民有23%难以解决温饱;75.3%基本能够维持;1.7%较为富裕,其中全靠打工维持生计的返迁移民户占56.6%;农闲打工、农忙种地的占27.5%;做小生意的移民户占5.7%,完全靠抢种小片荒地和社会救济的特困户占10.2%。由于当地人多地少,环境容量严重不足,返迁移民要想在当地谋生十分困难,各种矛盾比较突出。
打工型的返迁移民大都缺乏一技之长,相对而言,就业难度较大;务农型的返迁移民,由于没有责任田,他们只能抢种被征过的淹没线以下的消落地,生活无保证,如果加之运气不好,恰巧碰到某一季节雨水量大时,这些拾来的零星荒地全部在淹没区内,其所种植的作物也会全部被淹没,一年将是颗粒无收。有些返迁移民则靠开垦荒地,其耕种坡度为25°以上甚至45°以上的山坡地,导致水土流失,生态成本巨大。
目前库区地方政府无法承担移民资金缺口和移民安置负担包袱
库区75%以上属于就地后靠移民,农民不得不迁移到离库区更远、海拔更高的山地,这使得他们将面对更严峻的农耕条件。农村移民移居的山地地区的所谓耕地,大部分都是在陡峭山间依赖雨水的田地,这些田地土质贫瘠,农业上没有多少开发价值。30%左右的移民点,更是处在坡度达35°的山地上,垦殖非常艰难。库区80%的土地有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就意味着,人们将不得不再次迁移。
实际上三峡库区的外围地区根本不能承受大量从事垦殖的新移民,这些移民今后要生存下去只能指望“弃农转非”的机会。
移民素质技能培训不足
要想大力推进移民就业,离不开对移民的培训,以提高劳动生产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但是目前至少超过一半的移民家庭从未参加过当地政府组织的培训,而参加过培训的移民认为培训不符合实际需要。
移民安置、劳动力就业、社会安定是未来流域管理的大问题,需要实时监控、预报、预防和控制,这就不但需要动态监测,还需要实时数据处理,建立预警机制,储备应急预案。
3、城市安全
库区地质环境容量的限制使新建城镇面临很大的地质灾害风险。许多大坝库区尤其是西部的库区,由于山高坡陡,不仅地质环境脆弱,而且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本来就很紧张,淹没后的迁移区用地更是严重不足,地质环境容量面临巨大压力,使移民安置与城镇迁建不得不向灾害堆积体甚至陡坡要地,因此面临很大的地质灾害风险。三峡库区的多个新建城镇都曾因地质灾害问题造成选址困难,甚至二次迁建。而随着蓄水位的逐步提高,如果库区的地质灾害体加剧活动,那么这些新建安置区的地质环境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例如2003年7月和10月,在云南大姚两次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中,金沙江右岸支流上有54座大中型水库的坝体发生严重的裂缝与渗水,丧失了正常蓄水功能,并给下游造成巨大威胁,下游居民不得不组织撤离。
(搬家贴)三峡流域目前存在的社会、经济问题
[鱼儿汤] (2011-12-13 17:07:00)很想知道忙总参与的是什么机构发起的调研?用的是什么样的调查方法?
就我自己的观察说说库区某县的社会经济问题;
首先是移民资金问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一团混乱。
其次是产业问题,“一产弱、二产缺、三产虚”的确讲得很到位。本地引进的几个企业大都为套取资金而来,造血不成反被抽血。
最后是经济虚弱引发的失业,社会治安,村民上访等群体性事件。
说到底,都是缺乏产业引发的毛病。
不过我对家乡有信心,川东人缺钱,但不缺勤劳坚韧。
(2011-12-13 17:16:00)
这个调研是国务院三峡办,现在成果已经出来了,后三峡工程项目1000亿投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批准。
我是走访。因为20多年前我就是三峡移民项目的成员之一,所以很熟悉库区,也熟悉移民,当时在库区断断续续工作4年从1985到1989。
[鱼儿汤] (2011-12-13 17:37:00)
呵呵,1985年我刚好一岁,小时候一直听谣传说什么三峡省,没想到最后成立了重庆市。
最近的情况是各路开放商纷纷前来圈地淘金,07年以来房价飙升,江边的房子从原来七八百元涨到了五千,工业有点发展。旅游业很难真正作为支柱产业。空心化的隐忧挥之不去。现在大概就是希望重庆产业能大发展,库区能做一些配套吧
忙总真该抽空到库区看看蓄水后的景色,高峡出平湖,值得一观
(2011-12-14 12:30:00)
2009年去时已经可以看到一部分了,那时是156米。
[鱼儿汤] (2011-12-14 12:58:00)
现在蓄到175米了,听说有几个地方在建游艇码头
(2011-12-14 14:23:00)
库区旅游就是个走廊,很难变成人流储水池。人留不住,就只有过路钱,成不了气候。而留住人需要休闲的资源和市场。
[鱼儿汤] (2011-12-14 14:37:00)
依您之见,库区应该怎么办?
(2011-12-14 14:57:00)
人民日报下属的华闻公司一度想开发小寨天坑,受朋友之托,我也被叫去看过项目,想找条库区旅游业开发的出路(月月鸟当时在船上听了这个消息挺高兴的,让地方大力支持)。
结果经过计算,旅游资源太分散,属于鸡窝矿,难以支撑一个最低规模。
对比一下三亚亚龙湾和海棠湾的资源,市场和运作模式,就知道小寨天坑周围无法承受这种压力。
所以后来不了了之,实际上当时不缺钱,建行有兴趣。
(2011-12-14 15:16:00)
忙总真是通才
(2011-12-15 11:50:00)
这算不上什么,就是一个简单的投资项目评估而已。
[鱼儿汤] (2011-12-14 15:24:00)
再请问忙总,您当时是用什么办法计算得出结论的呢?
(2011-12-15 11:47:00)
计算方法很简单,人口环境容量(这个生态学里有方法)和旅游资源市场潜力(类似商圈调查计算),关键是搞到基础数据花了不少力气和时间,当然还有钱。
[晨池] (2011-12-13 19:23:00)
说实话,我很难想象“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8.1元,到2004年仅为758.49元“,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如果可支配收入七百五十多,一天两块钱怎么过。即使是两千多块,一个家庭怎么还有能力供应孩子读书?岂不是很难看到希望。
2004年我正在上大学,一个月开支两百二三十块,已经是班里非常节省的了,其中吃饭就要占掉接近两百。
(2011-12-14 11:59:00)
建议度假时,去库区看看,不过不能跟旅游团,要背包旅行。你就知道库区一般老百姓过的日子是什么了。
[不夜之侯] (2011-12-14 11:54:00)
前年同学会时,聊起汶川地震这话题,说起当时某书记希望浙江能接收1万移民。同学聊起:
当年三峡移民,有一批移到浙江某地,政治任务么,当地政府化了大力气,先是问几个已经没人种地的工业村镇一次性租了若干年地,再在靠镇边建好房,简单装修过。
搬过来没几天抱怨地跟屋太远不方便:也确实有5,6里路。结果镇里开小会商量了下,每户再补贴3000买电动车。会上有人提起,那边种地可能跟我们这里不一样,再拍板每月1500请个本地老农来指导。
种了一年地后,看到边上本地人都有家庭小作坊,一年收益比种地好多了,又大群人去镇政府,提出也希望能提供资金跟技术也搞小作坊。镇政府怕闹事,找镇上的几家大工厂,搞点配套漏点小钱给他们挣,结果厂里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半年后,出来的配件十个也就2,3个合格,得重新翻工。气得那几老板找我同学直抱怨。我同学说:下年开始过节就不用请我们这几个吃饭,省那几万钱当我赔偿就是了。
再然后跟当地人的关系开始恶化,本地风俗是:别人家有钱,我也会眼红,但我想的是明年咋干超过你。而移民的想法则是凭啥你比我有钱,小偷小摸不断,煤气灶,碗,连桌子上放的几个水果都偷。发现后去说理,结果呼啦啦出来几十号人,被打的头破血流,还追到本地人家砸了玻璃电器,派出所也不敢管。
我那同学气的大骂:我那就200不到人,头发都搞白了一半,一年被那帮家伙堵了5,6次门,连食堂都被占了,白吃了3,4天。1万人还不得祸害几十个乡镇。
(2011-12-14 12:03:00)
这个还算好的,移民到海南琼海的,与当地人冲突,被全部打回库区,现在整天在库区各级政府上访,霸占办公室是常有的事情。
移民问题可不简单,随时都是不安定因素。不过也是敏感话题。写三门峡移民的作家不是还被跨省追捕?
忙总,像这种水库移民,有没有比较成功的案例 癞蛤蟆女孩 发表于 2012-6-11 17: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像这种水库移民,有没有比较成功的案例
移民,首先要破坏掉原有的社会关系。
其次要基层组织予以监督,基本上,以村为单位接纳散户,而不是让移民有抱团的机会。
再次就是不要让移民有过高期望值。这样面对现实的他们才不会有落差。
像楼上那个浙江某地的移民,要啥给啥,生活风俗习惯都不相同,出现问题很正常。不出问题才不正常。
这种事情,从衣冠南渡到湖广填四川,中国历史上面都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
不过是政治任务吗,那就赶工期赶得紧了。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