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mang 发表于 2012-2-19 21:53:50

中国农村改革的几个瞬间:包产到户导致人民公社的瓦解

(庆祝换服务器成功,测试一下速度,目前看来仍然很慢)

这篇帖子我不想争论细节准确性,因为受个人视野局限和资料不足影响,这一类问题肯定是很多的。我只想提供一个独立的视角。如果与你的感觉或想法差异较大,建议不要情绪化。​实事求是的站在数据基础来讨论,对我们都是有益的。            

人民公社诞生于1958年,在1962年形成“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1983年10月发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及其后来的贯彻执​行一系列文件,最终撤销了人民公社的建制。

解体人民公社的致命一击是包产到户。而包产到户的理论基础我在《中国农村改革的几个瞬间:说说农发组》

一帖中已经说了,当时农发组的调查报告结论是:

由于农业生产上的监督极为困难,监督的准确程度低,生产队中社员的积极性也就低。一个农业合作社或集体农场的成功,只能依靠社员间互助协议。在此协议下,每个成员承诺提供​同他在自己的农场劳动时一样大的努力,这种自我实施的合约只有在重复博弈的情形下才能维持。但自1958年的公社化运动后,退社自由的权利就被剥夺了,因此,自我实施的协​约无法维持,劳动的积极性下降,生产率大幅滑坡。所以在生产队体制下劳动的激励和生产率都要低于单个家庭农场和自愿形成的合作社下的劳动激励和生产率。               

1、人民公社是什么 

   

人民公社就是在现在乡镇这个层次实行社会、经济和公共事业国家集中控制的模式。包括生产、销售、分配的全民控制,是计划经济渗透到农村的通道,是一种特殊的计划经济。

人民公社制度事实上基本上形成农村的产出通过计划经济体制低成本拿走(例如熟悉的统购统销政策),而农村的事情却留给农民自己解决(例如通过农民合作承担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治安等,也就是所谓的“农民的事情农民自己办”)。

而这些制度的保证就是“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所有制,以土地集中和国家所有为基础,由从上到下的各种计划来进行资源配置和控制,实现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都由中央确定(实际是一种全国性质的巨型井田制)。

所以人民公社实际是一种政经合一的组织体系。

2、包产到户导致人民公社瓦解

实行生产承包后,分户经营形成农产品的价格双轨制,使得统购统销体制解体,“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的基础不复存在。这个过程主要发生于1978年到80年代中期。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体制的根基。人民公社体制的消亡正是从生产队的瓦解开始的。包产到户导致生产队的基础:农民生产瓦解,也导致原有生产队内部有很多干​部和组织瓦解,人民公社的其它制度就失去了联系和控制生产者的能力。

人民公社瓦解完全是一种政治操作,例如从是供销合作体制瓦解过程就可以看出来。               

供销社曾经是连接城乡经济的主渠道,被称为第二商业部,是人民公社体系下核心的合作组织。               

包产到户一开始导致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给紫阳真人为首的决策层一个错觉,认为农村改革是一切改革的突破口。生产责任制成为农村改革的基准,此后的改革都要与此配套,不适应​的都必须改掉。

首当其冲就是流通流域的问题。当时的国家农委主任万里(因为在安徽实施包产到户成绩卓著被286重用)认为:“根据目前国家财力状况,今后一个时期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必须采​取基本稳定的方针。增加农民的收入,不能指望提高收购价格或降低收购基数,而只能主要依靠发展商品生产,实现多产畅销。”(《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12月,​《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21页)

也即面对农村联产承包制的重大发展和城市经济的低效,决策层认为不能够放弃工农业的剪刀差,以及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一方面不能减少对农村的索取,另一方面又希望实现农民​增收,如何解决这个两难呢?那就要实现农产品的多产畅销。为了多产需要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发展科技教育,发展多种经营;为了畅销,就必须改革和打通流通环节。所以万里继续​说:“最不适应的一个是科技和教育的问题,一个是流通环节的问题,流通环节的问题当前尤为突出。”(《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12月,《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21页)

刚好城市普遍存在物资的短缺,如果打通了流通环节,农民能把增产的东西卖掉,不就增收了吗?只要疏通流通环节,增产必定增收,这在当时几乎成为一个政治常识。必须改革流通​体制,很快就成为改革家的共识。

万里在1982年11月分析到:“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解决了生产和分配的问题,但还没有解决流通的问题。现在情况是,农村的商品生产蓬勃地发展起来了,可是流通环节却还没​有能够适应这种发展,许多农副土特产品不能运销出来,造成产地积压,销地缺货,鲜活产品烂掉不少。这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矛盾,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目标就是瓦解供销社。

当时高层认为供销社首先是没什么用。因为国家对农村的经济需求主要是两方面:工农业剪刀差与直接的农副产品索取。前者是主要的,是国家最主要的宏观利益所在。可是这主要是​通过控制价格而不是购销主体来实现的。后者的主要内容是粮食,国家需要控制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可是这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并不是由供销合作社控制的,供销社主要收购派购物​资。供销社不过是农村的国营商店和次要的收购站。

其次是高层认为供销社不听话。当时整个供销社系统利用准市场环境中大捞部门利益或维护地方利益。被中央上层痛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农村商业不适应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单位抬价抢购紧缺商品,冲击国家计划的情况”。(万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而且它有“官商作风、机关作风、服务态度不好等,群众​意见很大,要努力改进。”

包括供销社在内的农资部门自己服务不到位,却又垄断了农村流通体系,这是自己找死,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改革的牺牲品。

农村流通体制的放开首先就是从那些派购物资和日用生活品的购销放开开始的,这正是供销社原有的垄断范围。改革的出路自然就是要打破垄断,“自己办不了的,要有领导地放手让​农民去办。”

供销社尽管拼死挣扎,但在改革大潮面前和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紫阳真人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同时农村供销系统要想生存,必然要与城市的买家展开资源争夺博弈,当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存在经济利益矛盾时,国家首先要保护的必定是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所以供销社不可能替​农民出“头”。供销社下不能联系生产者,上不能与城市买家讨价还价,必然死亡。

1987年4月,国家体改委、商业部、财政部联合下文,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体制改革的意见,强令供销合作社由全民所有制“恢复为”集体所有制。乡村市场上曾经的巨无霸,就​此完蛋。

所以供销社体系的解体,其制度起点首先在于农村基层合作组织的瘫痪,也即生产队组织的瓦解。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制度功能体系的“脚”,没有脚的组织连站立都成问题。如果说人民公社体制是副多米诺骨牌,生产队就是这第一张牌。而且,人民公社仅有最基层组织或者说“脚​”是不够的,还要有头,也就是对农产品市场的控制,没有了供销社,人民公社的头就被砍掉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农民增收的问题根本不可能在农业范围内解决,更不可能依靠农业增产来实现(其实往往会出现谷贱伤农,丰收伤农的事情)。而且农业是一种无法彻底市场化的产​业,农产品的流通也必须进行适当的管制。

所以特定历史阶段的局中人,是不可能有清醒的超前认识的。

3、人民公社功能的被乡镇政府替代

人民公社完蛋后,必须有一个新的组织体系来代替其基层政权功能,乡镇政府就应运而生了。乡镇政府以形式上的党政架构,履行实质上的政经合一的功能。

因为人民公社解体后,基层组织必须承担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并没有消失。因为导致成立人民公社体制的小农经济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小农在面对自然界、政府、市场时,必须组织起​来,这个基本的需求并没有因为人民公社的制度解体而降低,所以乡镇一级政府仍然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承担原人民公社功能的主要部分,结果使得基层政府在制度上实行政社分开​后,在功能上仍然是政经合一的。

在1983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一文中,这样规定了未来乡政府的社会经济职能:“乡人民政府建立后,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行使职权,领导本乡的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建设,做好公安、民政、司法、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当前应着重抓好社会治​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发动群众制定乡规民约,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促进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在1986年修改为:“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实际上这些工作原本就是人民公社的工作,​只不过在人民公社时期,这些工作主要是通过农民合作由基层政府比较独立地组织完成的,主要是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这样事实上乡镇不过是人民公社换个马甲又回来了。(1991年11月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决议中强调:“加强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乡镇政府的职能,使之成为有权威、有效能的基层​党委和政权组织。县有关部门设在乡镇的机构,除少数不宜下放的实行双重领导外,一般都要放到乡镇管理。实行双重领导的机构,干部的调动、任免、奖惩应征得乡镇党委的同意。​乡镇党委和政府对这些单位要加强领导,使之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实际上是认可了乡镇政府的政经合一体制。)

         

但是在人民公社时期,经济发展的功能是通过人民公社体制来完成的,能够集中资源和有足够权力,所以基本上是有序的。

但是乡镇政府在执行相同任务时,尤其涉及到农田基本建设:如兴修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农业技术进步:如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新型作物和技术的推广;乃至于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企业,促进劳动力转移以实现农民增收等任务时,并没有相应资源和手段,必然增加农民负担,激化矛盾,导致现在难以为继。

主要矛盾在于乡镇政府承继了人民公社的基本经济职能,却没有人民公社的组织基础。它不得不以政府的体制来协调被打散的涉农组织,并替代生产合作组织直接干预和引导农户的生​产经营。

而且基于急功近利行政机关行为特点,乡镇政府的主要精力主要放在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上,农业生产被相对忽视了,“无工不富”的口号我们记忆犹新。在1985年的一号文件中​,中央一度还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战略。

但是1985年开始到1988年遭遇粮食的连年减产,引起决策层紧张,“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的口号被反复提起。各级政府开始注重农全力抓粮食生产,各种农产品收购大​战此起彼伏,经济局面混乱。高层终于认识到,面对过于分散的小农,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完成上级下达的各种任务,必须将他们重新组织起来。但是,回归人民公社已经不可能。

内部开始再次抨击包产到户和解散人民公社政策的合理性(陈云在1985年批评:“‘无工不富’的声音大大超过了‘无农不稳’。”农村改革的最初几年,由于调动了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较好地利用了长期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水利的命脉意义被忽略了),286再次做出折中选择(286的优点就是善于实事求是的做出政治妥协和折中),不得不在乡​镇层次增强或复活原来人民公公社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但是这时为时已晚,公社(乡镇)层次主导农村事务的能力持续处于瓦解中,大部分地方的集体经济(例如林场)和公用​事业(例如农田水利)都持续遭到毁灭性破坏。(在农业生产从1985--1988年连年滑坡之后,中央开始反思合作制度的意义,反思农业的基础地位,杜润生回忆:“大约在80年代末,农村粮食工作由于调整结构,粮食产量徘徊不前,就有人向中央​领导反映,生产徘徊,完全是源于制度徘徊,提倡恢复50年代合作制,这就引起中央领导层发生争论,万里、田纪云据理力争,中央新上任的主要领导人江泽民也对原来行之有效的​农村政策予以肯定,一场争论就此平息。”《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人民出版社,2005年,164页)

所以1991年时高层提出来:“继续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这说明高层终于​认识到必须有“统”的一面来完成一家一户无力完成的经营环节,因此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样就必须要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这相当于钟摆又荡回去了。( 根据199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通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形式,​要以乡村集体或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专业经济技术部门为依托,以农民自办服务为补充,形成多经济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从现实情况看,大体包括五个主​要方面:一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的以统一机耕、排灌、植保、收割、运输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二是乡级农技站、农机站、水利(水保)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经营​管理站和气象服务网等提供的以良种供应、技术推广、气象信息和科学管理为重点的服务;三是供销合作社和商业、物资、外贸、金融等部门开展的以供应生产生活资料,收购、加工​、运销、出口产品,以及筹资、保险为重点的服务;四是科研、教育单位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咨询指导、人员培训、集团承包为重点的服务;五是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户开展的专项服务。”)         

但是合作总是需要成本,小农合作的成本尤其大,这种成本谁来付?

         

基层乡镇政府即使愿意支付农民合作和组织的成本也无能为力。直到乡镇企业的兴起扩展了乡镇财源,乡镇政府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点原来人民公社政经合一的功能。

一度高层以为可以寄希望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在1983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万里就指出,县委书记、县长要总揽经济全局,不能只当农业书记、粮食县长。在1984年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万里进一步指出,必须打破“农村等于农业”的传统观念,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特别是要鼓励和保护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是关系改革前途的大局。但是这种​愿望只是一厢情愿。乡镇企业并无市场竞争力,很快瓦解。

但是随着大部分地区乡镇企业在90年代后期衰落和转制,乡镇政府的运行就陷入困境。同时,由于政府的膨胀和部分干部的腐败等因素,在乡镇范围内以自力更生的方式维持社会公​共事业的能力不断下降。农村社会矛盾迅速激化,乡村干部和基层政府的社会形象跌到历史的新低点。

基于乡镇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农业生产导致的农村社会矛盾的激化,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思路。非农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生产服务环节​市场化,粮食购销体制彻底市场化。

市场化的“公司加农户”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先后兴起,取代了区域性的综合经济组织。并在2000年开始税费改革的试点,随后推行了乡村合并,逐步终结了乡镇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农业生产的动力和能力。与此同时,中央开始实施以工补农的战略。在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撑下,县级政权加速财权和事权的集中,传统的公共物品自我供给机制让位于以县为​主的体系。

这样人民公社体制的最基本功能:社队内部公共物品的自给自足基本终结。

2006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部署,即以城镇化来解决三农问题,彻底解决人民公社后遗症。

4、目前的农村组织体系的矛盾            

目前农村组织体系的主要矛盾是乡镇政府实际的权力逐步被县一级政府蚕食,被逐步地夺权。

这种夺权主要表现在县一级对乡镇财政的蚕食和控制,这就产生激烈的博弈。

分税制主要是在中央和省之间分权,乡镇政府不能从中受益。90年代中期以前,乡镇财政尚可依靠乡镇企业,但此后乡镇企业衰落和改制,使得乡镇财源更加紧张。所以乡镇政府必​须大力争夺“三提五统”的支配权,还另外发展出繁复的收费以扩张自己的实力。同时必须影响村组织,并通过任何有效的手法影响和控制村组干部,也要获取涉农机构的支持(包括​国税、工商所、电管站、粮站、信用社、地税、土地管理、林业站、农机站、农技站、农经站、兽医站、供销社等) 。

        

乡镇政府这种自我扩权手段难免是非制度化的甚至非法的。而且基于自己利益最大化原则,乡镇干部队伍也在膨胀,结果必然增加农民的负担,结果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

同时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农业经营主体更为分散和自由,要想如中央文件规定的那样,不触动农民的自主权而又能完成任务,实际上是极为困难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乡镇干部的自​身利益驱动也强化了对农民生产经营权的干预,结果违背农民的意愿,改种干部所属意的作物,这种强制性做法时有发生。

更由于吃饭财政现实,绝大地区的乡镇一级政府没有财力兴办各项事业,导致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其他公共物品供应不足,这在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

水利、电力、技术、文化、医疗、甚至中小学教育都尝试了市场化改革。而农业生产服务环节的市场化更加彻底,农药、化肥、种子、播种、机械、运输等环节都发展出了有效的市场​化体系。在“农业产业化”的口号下,采取了比如公司加农户、专业协会加农户、经纪人加农户、专业合作社等形式。

即便是七站八所,其运作方式也是以市场化为主,而失去了公共服务的意识。

原有涉农站所的市场化有三种基本方式,第一种是以原有组织为依托组建农业经济技术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主要是原来的农技、农机和其他农资部门,通过新的组织网络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服务,其中大部分是可以赢利的。

第二种是这些机构中的职工自己利用特殊条件直接或间接参与为农户提供有偿服务。

第三种是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实行政企分离。比如,原有的烟草生产是依托乡村行政组织的,现在是企业化的公司加农户网络。

         

所以乡镇政府的农业经济职能已经基本市场化了,或者就成为空白。这不仅使乡镇政府用行政手段引导农业生产的必要性降低了,还使得乡镇政府在这个市场化过程中的统筹协调能力​持续弱化了。

越是如此,中央决策层就越认为乡镇政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结果导致撤乡并镇政策的实施(2005年,安徽的农村改革的方案得到中央批准并在为全国实施​,也就是基层工作体制的“三项改革”(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这个方案要点是:按照职权与责任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县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工作职责,凡属县级可以完成的行政事务,可以以县为主、乡镇协助体制,大幅要说乡镇政府规模。乡镇政府以后的职能就是:保稳定,招商引资,临时交办事项,是县一级政​府派出机构)。

而且这个改革方案把乡镇一级的责任全部转移到县一级。例如2002年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2005年推行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统筹,在​资金投入和管理上是以县为主的。村村通的公路建设主要是中央、省、县出资的,乡镇负责实施。三清四改的资金也是县财政或者上级转移支付为主的。(例如1985 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农村义务教育是乡、村承担的主要任务。这本质上是个农村教育农民办的合作化办学体制。小学经费的不足部分由大队--村来提供;初中的经费主要由公社--乡镇来提供。经费主要从三提五统或者其他财政资金中筹措。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乡村债务,在很多地方,这是乡村债务的主要成因。但是税费改革使得乡村无力维持基础教育。​率先实施税费改革的安徽在2001年初实行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将原有乡镇管理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收到县,由县财政委托银行统一发放。)

实际上农村义务教育是乡镇财政支出的主要部分,是乡镇政府向农民提供的最大的公共物品,也是造成乡镇财政拮据状况的主要因素。有的省级地方政府干脆这样建议:如果义务教育​经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乡镇财政可以考虑取消。例如安徽在2003年率先实行了“乡财县管”的县乡财政体制,很快在全国推行。而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当财政独立性丧失​后,乡镇政府在实际上就必然退化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实际上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了低水平的但却相对稳定和齐全的公共产品,如公共医疗保健体系和乡村基础教育,为农民提供了价廉物美甚至免费的公​共服务,利用了能够动员和组织农民的制度优势,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其体制运行的经验值得借鉴。        

5、结语  

1998年前总经理实行实行的“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农村政策(三项政策指: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户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农业发展银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一项改革是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基本目标是:帮助农民增收,改革国有粮食企业,保障粮食安全。

主要的做法是保护价敞开收购,彻底禁止私有粮商购粮,垄断收购环节,加速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但是这个改革是失败的。

因为改革的结果是:改革并没有降低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亏损,也没有提高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收购粮食的质量;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也没有做到农民余粮的敞开收购和顺价销售;事实是​在丰收时候,大量白条出现,农民粮食大量积压,只好贱卖给私商,实际导致农民减收。结果是农民越来越不愿意种粮食。

         

这个改革失败的原因首先是粮食购销企业不能控制销售环节,无法实现顺价销售,收来的粮食不能以有利的价格卖出。其次是收购来的粮食不卖就积压,没有库容就不能敞开收购农民​的粮食,卖了就会亏损,地方财政无力补贴。再次是粮食收储企业也没有能力实现统购,不只是因为库容不够,即便库容够,也需要阻止非法收购行为,阻止农民愿意将粮食卖给合法​收购企业。

而阻止非法收购企业主要取决于乡镇政府的态度,因为私商和粮食加工企业的存在有利于活跃当地经济。就农民的意愿来说,私商的收购价格往往高于保护价,而且服务到位。同时,​乡村组织即便有执行上级命令的意愿,也没有控制农民销售余粮的能力。

         

通过这次改革的失败教训分析,我们可以从经济的角度理解为什么在建国初会用统购统销政策取代粮食税,进而发展出了人民公社取代了自愿合作。

前总经理的改革只是试图统购,但没有统销配套,结果就销售不出去。而且,控制销售环节只是将销售企业公有化是不够的,因为不同的公有制企业之间也会有竞争。 所以,在一个销售区域只能有一家销售企业垄断销售。这就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而只能是计划经济。

如果实现统购却允许分户自主经营,那么是很难实现彻底的余粮收购制度的,结果还是发展出粮价的双轨制,那农民就可能还是要把粮食卖给私商。所以必须将农民严密地组织起来,​剥夺部分的经营权,使其只能把粮食卖给指定机构。战后日本的农协就是这么做的。建国后中国做的更彻底,彻底取消农民的生产经营权。甚至是取消所有私商和私人粮食加工企业,​那就不只是粮食购销体系的计划化了,而是全盘的计划经济。

所以前总经理如果要想1998年改革的目标达成,即便只是希望建立类似日本农协的局部计划体制,那也是对改革方向的重大扭转。这在政治上是自杀,是打286的脸。所以前总​经理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计划色彩本应该是农业经济的内在特点,即便是最发达的美国对农业生产也有很多的计划调控。问题是,我们的农业调控从计划体制极快地变成了不承认计划的体制,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和波动(请参看附件关于粮食产量的讨论)。

       

事实上人民公社制度使文革时期的中国农村保持了相对稳定;保持了粮食产量略快于全国人口的增长;为中国工业化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来源;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提供​了虽然是低水平的但却是相对稳定的诸如农村合作医疗、儿童基本免费上学、农村“五保户”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 所以今天有的人一概抹杀人民公社有忘恩负义的味道。

因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的粮食产量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改革开放之初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其原因不仅仅是广大农民劳动投入的增加,更主要的是由于国家对乡镇企业的政策倾斜、国内化肥生产的增加和大量进口、粮食进口政策对于城乡​粮食供应的改善和支持高成本蔬菜生产模式的巨额财政转移等因素促成的。

其实对农发组当年为了在全国推行包产到户,提供的理论基础:人民公社劳动效率低,阻碍了农村生产潜力的发挥的结论,国内一直就有不同意见,例如张江华通过分析1973--1978年广西百色地区一个生产队的会计资料,为人民公社集体劳动效率低提供了一个反证,认为至少在中国某些地区集体时期的工分制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劳动激励制度。

现在历史的事实已经证明当年瓦解人民公社,实际上还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治操作,并不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经济学判断。这种急功近利的政治操作留下的后遗症将需要我们​后代用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来买单,并承担相应的粮食安全风险。这个代价是否合适呢?由历史来回答吧。

时间就是一个照妖镜,不管曾经包装多么好的,终将原形毕露。





wxmang 发表于 2012-2-19 22:10:30

中国农村改革的几个瞬间:包产到户导致人民公社的瓦解

     (2011-11-19 17:37:00)
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全支柱之一。30年农村所有改革实际都是围绕粮食来展开的。也是形形色色的野心家,政客,小人们得以操作的政治杠杆。

1、中国粮食产量的简单历史

中国粮食产量在1978年以前都处于3亿吨以下,1978年以后突破了3亿吨。

1949―1977年28年间,中国粮食产量经历了五次波动,其中有3次波动幅度较大。

1949年中国的粮食产量为1.1320亿吨,1950年粮食增长率16.73%,1952增长14.08%。到1953―1954年两年出现了第一次粮食产量增长率下降。这两年粮食总产量分别比1952年增长1.79%和1.59%,粮食增长率大幅度降低。

1955和1956年这两年,粮食出现了恢复性增产。1957―1961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产量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其中1959年、1960年两年粮食增长率分别比195​6年下降19.78和20.37个百分点。1959到1961年是著名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从1962到1966年中国的粮食生产出现了连续五年增产,年均增长率为7.75%。1967―1969年形成了第三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44%,比上五年的年均粮食增长率降低8%。

1970―1971年粮食又连续两年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9%。接着,1972年出现粮食产量较大幅度减产,粮食增长率为-3.86%。

1973―1975年连续三年粮食增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5.81%。1976和1977年最后两年出现第五次粮食生产波动,年均粮食产量增长率为-0.31%。

1978年中国提高收购粮食价格,粮食统购价提高20%,超购部分加价50%,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1978年中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3亿吨,达到3.0477亿吨,增长了7.8%。1979年粮食产量又增长8.9%。1978和1979年粮食产量年均增长率达到8.38%。而1980和1981年则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粮食减产,年均粮食增长率为-1.05%。

1982到1984年这三年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83%,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历史性得到达了4.0732亿吨。这次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农村推行的包产到户,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的分离,赋予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以及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突然出现的粮食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导致粮食供给过剩。

到了1985年,国家取消了部分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粮食收购实行“倒三七”比例价,实际降价幅度接近10%,资金和物质投入也减少,农资价格涨幅为4.8%,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1985到1988年出现了第二次粮食大幅度减产,1985年粮食产量回落到3.79108亿吨水平,比上年减产6.9%。1985年到1988年四年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0.29%。

到1989和1990年粮食生产迅速恢复,连续两年粮食产量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45%。1991―1994年这四年粮食产量在4.3亿吨到4.4525亿吨之间徘徊,年均粮食增长率为0.04%。

在1990-1992年出现农产品全面“卖难”,生产过剩。因为从八平方后,国民经济连续三年在低谷中运行,城市购买能力的需求下降导致农产品卖难。

1995和1996年粮食生产快速发展。1996年总产达5.0453亿吨,增长率为8.13%,首次跨上5亿吨的大台阶。1997年出现第四次粮食生产波动。1997年粮食产量比上年减少2.05%。1998年粮食增长率为3.67%。1999年粮食增长率为-0.76%,但仍保持5亿吨水平。此次粮食产量的上升导致粮价下跌,严重挫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从2000年到2003年粮食出现了自1978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大减产。粮食产量从1998年的最高位5.12295亿吨降到了最低时的4.3065亿吨,一下退回到十年前水平。主要原因除了干旱造成减产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粮食种植面积的急速减少。许多地区提高了经济作物和优质农产品的种植,而当时的高层对​粮食问题的乐观估计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国长期坚持的“以粮为纲”的观念。城市发展大量占用耕地,还有一些地区盲目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导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锐减。

2004年以来的7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6年增产。据统计局数据,中国粮食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6亿亩,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5.285亿吨

2009年5.308亿吨 ,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6.48亿亩,比上年扩大1329万亩,增长0.8%,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亿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

2、中国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每当粮食生产连续增长几年后,政策就要开始影响农村,粮食增长率就要下降,并在这个水平上持续几年的徘徊。如70年代末以来,中国“卖​粮难”、“买粮难”现象反复交替出现,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十分显著,粮食市场陷入一种“短缺”与“过剩”交替发生的循环波动之中,粮食政策陷入了“多了放、放了少、少了统”​的怪圈。

同时粮食产量一旦下降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例如1998年粮食产量达到5.12295亿吨后,就出现四年减产周期,直到2004年到2008年这连续五年增产后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在1953-1984年的粮食市场,实行的是政府定价的统购统销政策。1985年以后逐步放开粮食市场,中间有过几次政策的反复,直到2004年才实现购销的市场化。

根据统计数据,在1985-2006年的22年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三次比较明显的粮食涨价(粮食生产和零售价格同比增长>10%),分别是1988--1989,1992--1995和2004。粮食生产波动的方向在大多数年份与粮食价格的波动相吻合。

例如1993年底至1996年,粮价经历了3年的上涨,1997年至2003年又经历了近7年的下跌和持续低迷。从1995年开始,中国连续4年粮食丰收,再加上1995​年至1998年粮食净进口2500万吨,导致粮食年总供给量大于消费量,出现了结构性过剩。1999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和徘徊,进入一个新的变动周期。粮食连续​4年减产。1999―2003年,全国粮食最大减产幅度达7774万吨。从2004年起,粮价又开始新一轮的上涨,一直到2008年7月。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粮食种植面积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需要多进口500万吨粮食,中国粮食进口量增加或减少5个百分点,国际商品粮市场的价格就上涨或下跌30%左右,从而​影响到30多个发展中国的经济利益。因而中国的粮食产量对中国乃至全球粮食价格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根据中国农科院发布的《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报告,预测20年后,受气候影响,中国有可能难以满足自己的粮食需求。而且金融危机阻碍农业领域的长期投资,全球粮食安全​面临威胁。

而且1980至1995的15年间全国耕地减少6501万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安徽省的耕地。1990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7亿亩,以后逐年减少,到1994年粮食播种​面积只有16.4亿亩,首次低于国家制定的安全警戒线。1995年开始中国粮食播种面积一直低于安全警戒线。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分别比上年减少7035​万亩、3575万亩和3284万亩。造成耕地急速减少的原因,除了因灾损毁和农业结构调整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外,各类建设占用了大量耕地。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其他作物明显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影响到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

根据《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预计,随着保证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成为国家基本国策,中国的耕地资源数量才将趋于稳定。

根据中国农业部报告预警,当全国平均温度升高2.5--3℃之后,中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将持续下滑。到2050年,温度升高、农业用水减少和耕地面积下降等因素更会使中国的粮食总生产水平下降最高达​23%。

根据统计数据,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摄氏度,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海平面上升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损害了滨海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降低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而未来中国沿海海平面预计将继续升高。 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干旱高温危害严重;因气候变暖引起农作物发育期提前而加大早春冻害;草原产量和质量有所下降。气候变暖可能将增加中国北方地区​干旱化趋势。气候变化使中国东部亚热带、温带北界北移,物候期提前。同时使全国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率上升,且分布变化显著;冰川和积雪的加速融化使绿洲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而根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球地表平均温度预计到21世纪末仍将上升1.1摄氏度--6.4摄氏度。

所以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牧业的影响仍以负面影响为主,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可能以减产为主。

从政策方面来看,目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高。根据统计数据,目前农民种一亩小麦的纯利润一般是在100-200元,这仅仅相当于在外打工几天的收入,所以农民都不愿意种了。

所以未来中国粮食供求形势不容乐观,粮食价格从长期看仍然有很大上涨可能性。

面对这种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的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呢?在2002年颁布的《农业法》中讲到:基本农田保护、粮食主产区扶持、保护价收购、粮食储备体系、粮食风险基金等。所有​这些做法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基本农田保护,而基本农田保护完全要依靠乡镇政府去贯彻,但是面对目前瘫痪萎缩的乡镇政府,真的不乐观。

农村已经到了需要再次组织起来,走某种自愿合作的道路的时候了。可是政治家们意识到了自己统治基础松动了吗?因为中国从来的大问题都是来自农村。






     (2011-11-19 20:55:00)
忙总雄文,学习了。

由于年龄的原因,个人对于改开以来国家很多关于农村和农业的政策并不很清楚,忙总的这篇文章让我大概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谢谢忙总

城市化真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灵丹妙药么,我觉得过于乐观了。






     (2011-11-20 10:48:00)
城镇化现在有点走不下去了,成本效益已经越过经济边界,开始出现边际效益递减现象。农村人口不能再雪崩似流出,否则粮食安全要受到威胁,现在抛荒地的面积已经开始危及一些​南方省区的粮食稳定。






[爱思考]     (2011-11-20 11:49:00)
忙总好,

《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第4期的文章认为全球气温小幅升高,对中国倒是有利的。文中举出了3个例子:

(1)寒冷省份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增加了

文中以1983~2007年黑龙江省主要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变化,得出:喜凉作物小麦的播种面积和产量都明显减小,与之相反喜温的水稻、玉米、大豆播种面​积都呈增加趋势。水稻的增产特别明显,已经成为黑龙江省产量最高的农作物,20世纪90年代的水稻产量比80年代增加一倍还多。

黑龙江成为气候变暖收益最大的中国省份。这样的事也发生在东北其他地区,如吉林省。

气候变暖后,青藏高原的霜冻期大大缩短,很多原来不适宜发展农业的区域也可以进行农业开垦了。西藏浪卡子县在20世纪50年代没法种植青稞等农作物,近10年来已经可以大​面积种植青稞等作物了。

(2)西北干旱区变湿润了

全球变暖使得西部地区气候环境悄然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北地区西部,包括新疆大部、祁连山区、河西走廊,降水量发生了明显增加,1987年~2000年度与1961年~19​86年度的降水量相比,南疆地区降水量增幅最高,高达33%,北疆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偏多了22%,天山山区增加了12%,祁连山区、河西走廊以及青海高原的部分地区增加幅​度也在10%~20%之间。

青海湖水位从2004年起连续5年上涨,水位上升近50厘米,水域面积扩大了132平方公里。对比博斯腾湖1987年和2002年卫星照片,可以发现其水域面积明显增大,​约增加了30.3平方公里,且这里的水位也在持续上升,平均每年上升0.32米。这些现象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正从暖干型向湿润型转变,降水量增多,河流补给充足有着很大关系。种种迹象表明,西北地区的气候正在转型,而且总体上是由暖干型转变为​暖湿型。

(3)冬季采暖和能源需求降低了

我国集中采暖区和过度采暖区的界限明显北移,采暖期长度也有所缩短(不展开了)。

文章得出的结论:中国人不怕全球变暖。

以上观点供参考。






     (2011-11-20 12:25:00)
这个可能得在一端时间长度来看,气温升高,天气系统就不稳定,灾害增加,很难说整体是有利的。






     (2011-11-20 15:44:00)
问一个比较愚蠢的问题:在建国初期实行的合作化和我们今天要搞的合作化,在本质上一样的吗?――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的自愿与政治家的审时度势!

在平常的印象中,建国初期的合作化是毛主席的一厢情愿,是政治高压下的拉郎配。起码,当时支持毛主席合作化的大头头没几个!而之后的实践也表明,当时的合作化对农民的积极​性伤害极大!






     (2011-11-20 16:07:00)
50年代互助合作,有一定的自发性,但是被政治家强化了,甚至强奸了,结果适得其反。现在互助合作也有一定自发性,希望适可而止,诱导帮助,而不是强扭的瓜,在急功近利政​策下,又煮成夹生饭。






[放荡的C罗]     (2011-11-20 21:28:00)
关于农村基层松动的问题,我曾经有过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现在全国各地都是在搞城镇化建设,有很多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农村是被城市化了,但是这对于大多数的农村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虽说我小时候就待在了县城,但是上学时每学期放假都会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情况还算有些了解。我们那个地方离县城大概30公里,肯定不可能在城​镇化之内,我爸妈两家分别在两个乡分别还算是大姓,现在党组织基层空心化严重,镇一级还是组织任命,乡村一级基本上是村民自治,选举大姓中的人做村干部,恰好我们两家都有​亲戚是这样。伴随城市圈的发展,把更多的农民搬上高楼,同时也会使党轻视甚至放弃村这一级的控制吧,我觉得很可能如此,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年青壮力大部分外出打工,只剩老弱​残,同时又取消了农业税,可搜刮的也少了。我开着玩笑和我爸说“要不等您内退了,您回老家过过田园生活,同时把咱们这些还在的宗族亲戚整合到一块,做点啥事情,搞不好你就​成了"一霸"了”。  




     (2011-11-20 21:34:00)
你说这种情况在广东已经成为现实了。






[放荡的C罗]     (2011-11-20 22:20:00)
哈哈。看样子我的判断还行,稍微臭美下。  不过想来还是自己走的路太少,不了解外面的实际情况,应该像忙总学习,多走走。

    最近有个熟人跟我说中地海外建设集团尼日利亚分公司招人,待遇不错,不过得在非洲工作,还可能有点危险,问我去不去。我想着子弹可能从身边扫过,确实心里有点发毛,不过更​多的却是莫名的兴奋。我开着玩笑对朋友说:“要是我真去了那里,以后等我老了就可以跟我孙子吹牛逼了。”,哈哈,可能是我从小就不太安分吧。不过虽然我比较想去,但是做决​定之前还是要慎重,得摸清楚点情况。不知道忙师您对这个集团或者说公司有没有了解,还望指点一二,好让小子参考参考。多谢了!




     (2011-11-20 22:25:00)
不了解这个公司,不过年轻出去转转,闯荡一下也很好,你年龄不大,还输得起,怕什么?






[放荡的C罗]     (2011-11-20 22:34:00)
恩。我明白了。  年轻没有失败,失败了大不了再爬起来,反正我这两年做科研也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走出来的,有这种惯性了。不过我明年毕业的话也25了,不算年轻了,更加要奋起拼搏!




     (2011-11-21 10:52:00)
如果我现在25岁,身体又好,我敢去索马里当海盗。






[山有木兮]     (2011-11-21 12:05:00)
同感啊!

可叹25岁不再来

您惹得俺细想了想,也不算亏待少年时:俺25岁时候还挨过饿呢,恐怕少见吧?

年轻时候冒险,确实赌得起。身体好,父母年轻,俺又有兄弟,还有最重要的--那时候没崽崽。

也许可能差不多,50多岁以后又可以赌得起了呢?

身体还行,就是晕船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2011-11-21 15:47:00)
50岁你赌不起了,因为你知道害怕了。

25岁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年代。






[山有木兮]     (2011-11-21 22:08:00)
我小时候才胆小呢

其实只要孩子长大独立了,俺才真的是无所畏惧了。

生命是用来感与知的一趟旅程,偶然得来的,好好地用就是

不去冒点险,看看无限风光,反而是亏得慌

活得长点当然好。

今天碰巧知道了Fritjof Capra写的一本比较新的书叫做 生命之纲目 (这名字是我乱翻译的,原文叫 The web of life)。

这里的生命一词指一切“活的”系统,包括生物,社会,组织,也包括思维和认知。还是他早年的那种初看有点儿“仙儿”但其实非常认真的科学哲学做派。

他说:任何一个living system,要研究,有三个视角。

第一是物质的,结构的;例如对人脑的结构研究。

第二是看其运行规律(patterns, form, order, quality)

第三是过程观,看其运行和演化中的互动关系。就是从这第三种视角,他得出物质和思维同一: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2011-11-22 16:00:00)
我觉得:敢拿刀砍人或者半夜去停尸房不叫胆大,而是面对危机和困难,甚至知道必败无疑还能坦然上前接受挑战才叫胆大。

敢拼死一搏才叫胆大。荆轲可以说叫胆大,秦舞阳就不是。






[花大熊]     (2011-11-21 20:41:00)

可以考虑去叙利亚。卡上校那里已经没的混了




[山有木兮]     (2011-11-21 21:16:00)
还十好几年以后的事情嗫,谁也说不上啊

今天新闻里看见叙利亚总捅,说英文,虽有口音但是流利,句子完整几乎无语法错。貌似欧美海归??卡大佐是比不了的呀!

还表白了很快选举,如果落选就下台啥的。。。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爱在海之南]     (2011-11-19 18:06:00)
翻墙的话,访问速度快多了




     (2011-11-20 10:49:00)
尽量少翻墙,翻墙会把二狗子招来的。






     (2011-11-20 0:40:00)
自愿合作这个东西从东欧以前的实践看不能太指望,波兰自愿合作化的农民占耕地比例貌似只有个位数,南斯拉夫的情况也差不多。虽然自愿组成的合作社的确生产力惊人,但就是没​大面积效法,不过那边地多人少,跟天朝有客观区别。

现在斗渠以下的级别都丢农民自己收拾,跟国际接轨叫参与式灌溉。但是农民收入并不高,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费用,维护和培训人员还是要政府额外投入。农民大概是有积极性去管​自己的灌溉事务,但是他们要知识要培训,还要成系统的组织学教育。这些要求基层政府提供恐怕压力很大了。




     (2011-11-20 10:45:00)
前年大旱后,贵州一些地方农民意识到单打独斗没有生存机会,开始陆续自发组织一些互助组之类组织,主要是建山塘,小水库之类水利设施,并轮流坐庄管理。

现在农民有需求,就像刚解放农民也有互助需求一样。






[莫飞]     (2011-11-20 7:43:00)
看芒总这篇文章开始平淡,但到了拉开视角之后简直是触目惊心。 余英时说一本书里超过20年跨度就难以梳理,忙总一篇文章跨域三十年还举重若轻。

两个问题:

1光谈论包产到户的缺点,似乎有点缺乏比较。难道人民公社58年以来就没有大的失误么?至少现在常见的论点是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大饥荒,没有大范围饿死过人。这岂不​是说明联产承包的优越性?

2现在农村的一个趋势是城市化和乡镇化,似乎中央也在支持这种趋势。这种情况下的农村自助活动是不是受到很大制约?我们家乡的小姑娘们结婚的条件就是要在城里买栋房,而我​还没听说过有人在乎对象是不是在生产队里有份工。

一个感想:

政治家真不是一般人能干好的。记得紫阳真人是借助农业专家的身份上位的,他也颇为这个头衔自诩。现在看来,就算没有八平方,真人的一生也是毁誉不可预料。庸俗解释一下芒总​的的观点,时间真的是一把杀猪刀啊






     (2011-11-20 10:33:00)
前面一篇讲农发组的讲的就是人民公社问题,不然也不会被轻易瓦解:效率低,锁定农村劳动力,无法为城市化提供廉价剥削对象。

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是共识,但是前提是粮食安全可以保证。如果这个国家安全基石被挖掉了,城镇化是搞不下去的。事实面前就有这种倾向:搞不下去了。

目前解决农村问题还没找到什么有效的办法。看看下一届的锦囊妙计吧(虽然我很怀疑,但不得不期望,因为别无选择)。






     (2011-11-20 11:42:00)

好像KQ那个意思就是搞产业转移到中西部,把在外地的农民工迁回原地当工人,顺便照顾本家的农业和子女。不过这样一来中部环境承载力是个问题,而且,嘿嘿,当官的好日子更​好了也!




     (2011-11-20 12:19:00)
现在政策设想很多,但是可操作性都很差:地方不买账。






[年君御]     (2011-11-20 9:00:00)
乡镇企业,其实不过是个人窃取公有资源的幌子而已。

不敢乱猜,至少在我所在地区,所谓乡镇企业有8成已经完全沦为私营企业

而他们的前身,都是所谓的乡镇、集体企业,它们有财政扶持政策扶持,却没有承担任何义务,是时候清理这些了




     (2011-11-20 10:25:00)
这个问题,实际本来可以避免的,出现乡镇企业全面改制和崩溃,安徽是领军人物,大家学习跟进。当年某省委书记的口号是3年卖光国有企业,关掉乡镇企业。

这是一次政治投机,虽然他个人没成功,但是损害巨大。






[樱木花道]     (2011-12-5 14:58:00)
hehe

仇和可是又升官了






     (2011-12-5 15:21:00)
在中国,不看你是不是王八蛋,只看朝中有人好做官。






     (2011-12-7 1:19:00)

忙总方便说说这是哪个人?现在还活着吗?希望他没有什麽影响了。

这脑子完全是被驴踢了,走的就是苏联解体、东德被肢解时的套路啊。




     (2011-12-7 11:18:00)
还活着,已经彻底退休了。当年去拍前总经理马屁,结果连前总经理都觉得太过分了。结果也没能升上去,也没得到更多重用。

名字就不说了。熟悉安徽的,一说就知道,真的天怒人怨。






     (2011-11-20 9:59:00)
忙总这文章改成英文可以当博士论文了




     (2011-11-20 10:18:00)
这种帖子也就是在丰言发发,敢公开发表,要惹大麻烦的,我不想自讨苦吃。当年反对国企改革已经吃过一回苦了。






     (2011-11-20 13:28:00)

嘿嘿,其实作为一个学生,我感慨这篇文章可以发表成论文,是因为平时课业上写的论文都是些没料的东西,写论文整个成了单纯的写作、翻书和搜数据库训练,感觉像补英语课。即​使是专业课教授也对内容要求很低,对语法和文章结构却很重视,导致了学生写作文轻内容重语言。在内容上,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就不算错,至于学生对材料的掌握却不体现在评分​中;这就导致很多题目最容易的写法是剑走偏锋或者流于表面。6页纸的文章,只能匆匆列6个论据,每个论据装模作样讨论3-4句,至于各个论据之间有什么关系就只有天知道了。忙总这篇文章侃侃而谈,游刃有余,举重若轻;如果这篇得A,那大部分学生作文都只能拿C了。想想也知道,一个大学生分析​民权运动、地方政府能有什么有意义的结论。

有没有哪个非理工的研究生课程能让我毕业后起码能知道点东西啊...我可不想去占领华尔街...

我怀疑,大学训练4年的写作和阅读以后只能考LSAT当律师了。




     (2011-11-20 15:56:00)
我没在美国读过书,不了解,不过科大本科水平就不错,至少写出来的论文是可以一观的,比我看到的普林斯顿之类学校本科生写的东西毫不逊色。






     (2011-11-20 10:37:00)
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小的时候村里每个生产队还有大型拖拉机,大型机井,农村机械化比现在要好多的,因为祖父和父亲就是当时的农机服务站工作,而且当时乡镇企业好像还不错​。只是收入好像很少。而现在,农村一片败落。各家各户的土地不成块,不过现在已经开始了集中的苗头,有其他工作的农民自愿让别人来种地,一亩地一年几百块吧,国家好像种地​有补贴。

今天的新闻:

   国土部:鼓励有条件地方进行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

不知道是不是准备再次为土地集中做准备?




     (2011-11-20 11:39:00)
是的,这就是所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自愿合作化道路。






     (2011-11-20 10:54:00)
我们重庆那边丘陵地带大量长荒草,野鸡兔子也多起来了,稍微平点的地方还有老人在种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现在政府开始组织一些农业公司来承包,每年一亩地给农民相当​于当年700斤粮食的现金,失地农民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在农业公司做零工,农民觉得地在自己手里大多也是荒着,都还是比较乐意公司拿去的,一转包好像是30年。只是现在农业​公司拿去多是种药材,蔬菜,水果等经济效益好的品种,还没有看到种基本粮食的,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大面积机械化种粮食的公司出现。




     (2011-11-20 11:35:00)
市场化下,粮食是不可能得到安全保障的。如果粮食与经济作物同样价格,这个国家就要大乱。






     (2011-11-20 11:06:00)
忙总,现在农村抛荒地越来越多,建设占地也越来越多,农业单产这几年也没有突破性增长,怎么粮食产量还在增长啊,有点不相信啊?




     (2011-11-20 11:26:00)
我也不信,谁信谁影帝。






     (2011-11-20 16:13:00)
古人讲:尽信书不如无书。

看了忙总此贴,觉得自小受教育的那套东西真是坑爹――完全不是那个玩意儿!

就看建国以来的县乡镇制度变迁,中国变迁了2000年了,还在摸,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所谓“超稳定”结构。

现在无论出身如何,教育水平如何,所有的农村人都不愿意呆在农村种地,因为在城市里即使当乞丐,那机会也不是农村可以比的。

现在的问题 是如何让大家有意愿呆在农村里种地?似乎无解啊。




     (2011-11-20 16:16:00)
对政治家来讲,大家都不种地,他就当不成皇帝,但是再想把大家捆在土地上,也当不成皇帝,非常难。打破一个旧世界容易,建立一个新中国很难,很难。

等60后的人死光后,农村还有人吗?还有多少人?谁来提供粮食养活我们10多亿人?我想以后的领导人是睡不着觉的。






[花大熊]     (2011-11-20 17:14:00)






     (2011-11-20 17:23:00)
估计搞粮食种植外包的大多是60后,80后如果这么干,我怀疑会搞类似黑砖窑那种模式,剥削更残酷,因为这个行业实在是投入产出不高。






[花大熊]     (2011-11-20 17:39:00)

目前是植保外包。再加上收获的半外包化,倒是有些问题解决的迹象。

还是应该因势利导。如果插手过多就是大问题。比如现在农垦系统对植保这块灰色利益争夺的白热化。如果行政系统插手进来,或者其他势力插手,真的不好玩。当然,农资的安全性​就提上日程了。




     (2011-11-20 17:42:00)
农资安全,尤其是种子安全已经非常严重,海南因为种子问题,每年都有绝收的例子,大多数都是台湾种子出问题。而这块监管不力,绝对是一个可以攻击的漏洞。一旦战争爆发,消​灭掉种子基地,战争就结束了。






[花大熊]     (2011-11-20 17:53:00)

现代版吴越争霸,

有时候真不知道,如此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没人愿意去做。还想着去找孟山都。

利益对视线的遮光效应,也属于逆淘汰的一种吧。




     (2011-11-20 18:04:00)
其实弄几个特务带点特殊虫子来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折腾一下,中国减产10%是有可能的,上亿人没饭吃就有可能发生。国家立即动乱。






[花大熊]     (2011-11-20 18:57:00)

那俺就去放几个超级细菌,人少了,粮食就够吃了。

现代版征服新大陆




     (2011-11-20 21:20:00)
你别说,冷战时期,中美苏都有这种研究项目,只是结果高度机密就是了。我见过中国的首席科学家。






[花大熊]     (2011-11-20 21:26:00)

生化危机从来就不是个游戏。

和部队的聊到过,不过无缘知道更多。我们现在离瘟疫遥远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十室九空的可怕性。




     (2011-11-20 21:32:00)
一旦玩命,不是十室九空,绝对是十室十空。这个比核弹还厉害。断子绝孙。






     (2011-11-20 23:03:00)
估计是军科院的人再搞。

sars本来我们学校自己分出来了,还发了文章,也留种了。后来发了通知,不许留种,我们哪儿还是国家典藏中心呢。只准军队的研究机构留种了。

sars也有人提出是人工的。不过就看到一段时间有人分析过,后来文章就木有了。






     (2011-11-21 10:54:00)
这个行业本来就是国家机密,你们乱留种,安全措施不得当,一旦出问题,就是灾难。






[绝处逢生]     (2011-11-27 0:13:00)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种子外包必须外包给台湾呢?我们国家自己难道就没有足够的种子基地嘛?这不典型把自己命根子捏在别人手里啊?






     (2011-11-27 11:10:00)
台湾种子性价比高,不是我们放弃,是我们根本没有。这个要问中国搞种子的人为什么不做了。






[爱在海之南]     (2011-11-27 11:23:00)

========================================

我在 中国种子集团三亚分公司 里面搞过一个月的走了,公司的经理非常想让我留下来! 因为他发现我正是他需要的人,两个硬条件:学历+吃苦

可是待遇很不理想,还要在最基层熬很多年,单调乏味

就跑掉了




     (2011-11-27 11:30:00)
搞种子我们不是没技术,也不是没手段,而是运营管理水平太低。可惜高层谁也没意识到这是生命线。






[地海]     (2011-11-27 20:35:00)

2012年或聚焦农业科技

  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虽然聚焦水利改革和发展,但深层次关注点仍是粮食安全,2012年发展农业的方向已是共识。

  另一位北京的行业研究员指出,由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然要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农业科技化,主要体现在高科技含量的育种技术、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建设、科学配置化肥农药、农资流通等6个方面。




     (2011-11-28 13:46:00)
农业很特殊,必须基层服务体系配合才行,而目前基层服务体系基本瓦解。这才是从根上烂。希望还能亡羊补牢。






[然后203]     (2011-11-28 17:37:00)

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农产品价格太低,用不起,且不具有群众基础。

可以类比的是,生猪价格一涨,各种良种就自动引进村里来了。

对种子这种要命的农资,农民也不敢太大意,真的放心大胆的用买来的种子。

现在一般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是买种,但是棉花小麦最多种一部分来对比。




     (2011-11-29 17:18:00)
不是这样的,农民最务实,看种子性价比,好的种子非常容易推开,就算贵一点,也会趋之若鹜。






     (2011-11-27 11:24:00)
是什么种子啊。水果种子嘛






     (2011-11-27 11:32:00)
蔬菜,水果,花卉,水稻,红薯,甘蔗都有。






     (2011-11-28 8:45:00)

蔬菜,水果,花卉,水稻,红薯,甘蔗都有。

:lo

忙总,我们的登海种业,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不是培育种子的企业吗?




     (2011-11-28 13:06:00)
隆平高科主业是房地产,其他也差不多。






[乌贼]     (2011-11-28 13:14:00)

看您这片东西,农村碎片化的影响/后果比我想象的还严重。




     (2011-11-28 14:17:00)
所以陈锡文最近在声嘶力竭的大喊粮食安全危机。他可不是一个喜欢耸人听闻的人。






[地海]     (2011-11-29 11:10:00)

没找到陈锡文最近的文章,百度了一个简单总结,

1、耕地的分布和质量由集中、连片、优质逐步向破碎、零星、劣质转变。生产能力大于1000公斤/亩的6.09%,中低产耕地占总面积65% 。每年城镇发展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占用了大量高等级耕地,而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水热、区位、地形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总体质量不高。高等级耕地流失过快,补充耕地等级偏​低,以次充好的情况很严重,耕地质量总体下降。

2、全国各主要农区广泛存在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化学品投入过量,导致农田土壤耕层变薄,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酸化、盐渍化,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土壤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基础地力是指不施肥时农田靠本身肥力可获取的产量。分析显示,使用高氮化肥的国家中,中国是唯一的“增肥低增产”类型,2000~2008年九年中,中国的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增长了35%,粮食单产净增加315公斤/公顷。德国、以色列、荷兰在2000~2006年7年中氮肥总用量较90年代下降9%~26%,粮食单产增加约500公斤/公顷,属于“减肥高增产”类型;韩国、丹麦、英国、法国,为“减肥低增产”类型;越南、孟加拉、埃及、智利,为“增肥高增产”类型。

3、污染土壤已占耕地面积的1/5,而且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耕地土壤生产性状最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带和对土壤环境质量的要求应当更高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排污,农田农药、农膜等化学品的超高量和不合理使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高环境激素含量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的不合理使用。目前中国农药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农药污染耕地1.36亿亩;地膜使用量63万吨,白色污染相当严重;畜、禽存栏每10年增加1~2倍,畜禽粪便量达工业固废量3.8倍。




     (2011-11-29 16:47:00)
建议看这篇陈锡文最近讲话:陈锡文:我国粮食供求偏紧

http://www.chinareform.org.cn/Economy/Ma...127347.htm

要点:

1、土地失控。“中国进行农业普查之前,耕地面积是按照历史上形成的缴纳农业税的土地面积来算的。所以到1995年我们统计的数字是14.2亿亩,但我们知道的不止那么多地,很多地方叫黑地。1996年完成了第一次农业用地普查之后公布出来的数字是19亿5千1百万,那么到了1998年1999年这个数字就​降到了18亿2600万。也就是说过去的12年时间中,中国减少了12500万亩耕地,一年差不多要减一千万亩耕地。如果这个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那么我说粮食安全是存​在问题的。那么这几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逐步在提高建设用地的总规模,今年是640万,其中也是一半,三百多万亩是要占用耕地的,所以完全不减是不可能的。于是​就得回过头来讲,我刚才讲到,有些专家提出你不必死守18亿亩。因为作为经济专家,他的眼光更宽。你粮食供应满足了,房子怎么办?房价这么高怎么办?你严守耕地是把房价弄​高了,也有这种议论。”

2、进口太大。“我们去年进口大豆5480万吨,进口了其他的粮食就是大米小麦和玉米,去年进口的712万吨,再加上进口了二百多万吨的植物油,如果把进口的植物油,都给​它折过来,折成大豆,折成菜籽,再加上我们实际进口的大豆和其他粮食作物,那么有关部门折算的结果,去年我们实际进口粮食和油料作物7172万吨,就是要1400多亿斤,​一算就很清楚。现在全国人民平均每个人进口粮食和油类作物110斤。”








[瓦斯]     (2011-11-29 17:34:00)

我对于经济专家这段话的评论:

这个经济专家真是瞎说了。建房占用农业用地肯定是错误的。

中国国土面积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可是真正适合农业生产的面积是极其有限的。中国有大量比例的土地是完全不适合农业耕作的,住宅用地完全没有必要去占用可以有限作为良​田的土地。

中国应该立法,凡是可以作为良田的土地都禁止他用。至少是对于新批准用于建房的土地,必须有证据证明那是不适合农业耕作的荒山岩石盐碱滩涂之类的不毛之地。




     (2011-11-29 17:44:00)
这个所谓经济专家就是茅于轼老贼。






     (2011-11-29 20:39:00)
啊,很少见到忙总直接称呼一个人为贼啊。

原来以为就是表演艺术家。还有段时间以为是卧底呢。因为有些言论实在是太脑残了。

没想到真的是贼啊~~晕倒。

可是做贼是要很高技术才不让人发现啊。

这个水平有点不够哦~~






     (2011-11-30 10:27:00)
茅于轼老贼因为仇恨TG,所以不惜牺牲这个国家前途来报仇。






[郭既克]     (2011-12-3 14:20:00)

他为什么仇恨TG?没看出来哪里结的梁子啊?




     (2011-12-3 16:56:00)
他对当右派一直耿耿于怀。






[土拨鼠]     (2011-12-4 23:32:00)

最近央视在爆炒东北大米、玉米卖不出去。。。(卖粮难),甚至把益海嘉里当作正面(我认为的)来宣扬

不知道是何居心?




     (2011-12-5 11:10:00)
我想CCTV是想安定人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2011-12-6 14:33:00)

忙总,这篇文章写得貌似资本现在又青睐农业了?是忽悠还是真的?

资本竞逐农业投资 农地流转或成瓶颈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11204...1307.shtml

 做全产业链,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农业投资者的梦想。在他们看来,2011年的城镇人口有望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一个加速农业产业化的分水岭

  各路资本正在加速涌入农业投资领域。




     (2011-12-6 15:31:00)
至少我知道的所谓投资农业都是要搞房地产,打着搞农业幌子搞土地兼并。






     (2011-12-6 21:33:00)

搞农业应该利润不低吧。

四大粮商不都赚的盆满钵满吗?

当然相对于房地产来说可能盈利是要低。

下一届政府是否有组建中国版四大粮商的打算?




     (2011-12-7 15:27:00)
四大粮商赚钱不是因为农业,而是因为垄断渠道。

农业没听说能够赚大钱的。都是国家补贴的,美国欧洲日本都是如此。






[无澍]     (2011-11-29 22:24:00)

看到提到农村的问题,想起最近几年农村一直是农村孩子上大学就需要把户口迁出,就需要从农业转成非农业了户口了,而毕业后要想将户口迁会本村,也是只能将户口落在镇上的非​农业,而想再落回本村农业户口却背告知不能从非农业转成农业的,想想小时候,非农业可是吃皇粮的 代名词呀,忙总可否帮分析下国家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吗,还是说几十年以后农业户口会比非农业更好些呢,最近一直在纠结中...谢谢.(这个可能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环,就是怕以后俺们这种80后,以后都大部分转成非农业了,而到时候国家养老体系又养活不了这么多老人,子孙后代目前看一次房价就能耗干两代​人积蓄,后代也是只望不上的,以后可真不知道怎么办呢...)




     (2011-11-30 10:42:00)
这是因为地方官要政绩:城市化指数是其考核指标之一。这是强制农民进城一个很大原因。






[放荡的C罗]     (2011-11-28 17:03:00)
忙总,你太粗暴了,直接就把隆平高科的外衣扒了。




     (2011-11-29 17:25:00)
问题是湖南人谁不知道?






[放荡的C罗]     (2011-12-1 11:11:00)
这个企业好歹也是挂了袁老的名头的,虽说事实是这样,如果把整个种业的外衣扒了,那真的人心惶惶了。






     (2011-12-1 12:34:00)
我估计袁隆平并不满意,只是有人要想赚钱,他也不好挡人财路。






[绝处逢生]     (2011-11-27 13:52:00)

咱们国家难道就不能加大对种子的价格补助和扶持力度么?让那些有能力有技术的人 安心留下来呀!这个可涉及所有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啊!

另外一点,咱们国家能不能研发培育 并推广 不需要育种的单系水稻?






     (2011-11-28 13:28:00)
现在人心浮躁,都想赚快钱,做种子的都快成为孟山都等等企业的代理商了。






[绝处逢生]     (2011-11-28 14:38:00)
哎 稍微有点实力的企业 都炒楼炒股去了。

前辈,我看您写的 关于农业农村的这一个系列,您表现出少有的悲观,难道农村和粮食问题真的无解了吗?要知道民以食为天,咱国家历史上兴衰治乱无不与之息息相关啊!






     (2011-11-29 17:41:00)
我不是悲观,我只是觉得现实比较严酷,好在决策层已经知道锅是铁做的,炒房地产不能当饭吃,下一任会纠正过来的。如果继续影帝的路线,中国将真的没有未来。






     (2011-11-28 21:25:00)
我们学校有个国英种业,还是很辛苦的,马上要去海南了。每年都去。院士搞的。

只搞水稻种子,每年任务就是几个杂交稻种子,出一个,国家配套100万好像。

感觉。华农那边,出的黄瓜,玉米,种子也不错啊,以前他们送来甜玉米蛮好吃的。

说实话,还木有感觉到有孟山都的存在啊。估计俺孤陋寡闻了。。。。。






     (2011-11-29 17:09:00)
这个你去农村的种子经营网络去看看,绝对第一时间推荐进口种子,你不要,才会推荐国产种子。因为进口种子批零差价高。






[放荡的C罗]     (2011-11-28 17:15:00)
没有单系水稻,你说的那是常规水稻品种。三系,两系都是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当代能够保证高产优质,但是农民把收回来的种子第二年再种下去就良莠不齐了,不能保证产量什么的​。所以杂交水稻才每年都需要配种,这也是为什么种业砖墙的方式。






     (2011-11-20 21:55:00)
这才过了不到40年好日子啊,又要面对这么样严峻的状况了啊。

大家觉得从理性角度来说我们普通人能做些什么准备啊?

我就着手找个农村媳妇,准备花时间打造一小片农村的基业出来,应对未来的变化,咱们中国人终究还是耕读传家啊




     (2011-11-20 22:05:00)
你这是杞人忧天了,如果大家都没饭吃,凭什么你有饭吃?如果大家都有饭吃,凭什么你没饭吃?






[然后203]     (2011-11-21 11:19:00)

农业投入产出近几年的改变,还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上涨所致。但是目前农产品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也不大。

因为农村人口基数太大,按照欧美国家增加农业财政补贴也不现实。

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投入产出也是有限。

种植业帮工比一般工厂流水线工人还累,要早晨5:00开始,干到晚上7:30左右。

农村里面老一辈的人真是对土地有感情,真正挨过饿的人才知道家里的两亩地意味着什么。




     (2011-11-21 11:50:00)
等饿过饭的人死光了,也许就该下一代尝试饿饭了。






     (2011-11-20 17:19:00)

最后还是公司化农场化,基本粮食作物都象前段时间报道的黑龙江农场职工一家人种几百上万亩,农忙时请临时工帮忙,家庭年收入几十上百万,大部分农村人口搬到城市去市民化,​可行吗?




     (2011-11-20 17:24:00)
中国50%左右土地是在山区或丘陵地区,搞规模种植不存在技术经济可行性。中国人能够活到现在,靠的就是精耕细作,靠的就是劳动密集。






     (2011-11-20 17:33:00)

丘陵地区可不可以国家投资或补贴搞国土整理,可以适当增加机械化程度,重庆那边不到一亩地的稻田收割都可以机械化了,只是有的农民说要浪费几十斤粮食,但现在没有劳力,也​只有花钱请机器了,实在一点没法机械化的山区,象贵州的有些高度斜坡地应该退耕还林,不知道中国这种不能整理成机械化,至少小型机械化的耕地有多大比例。




     (2011-11-20 17:38:00)
当年全国学大寨,搞大寨田(就是坡改梯),代价巨大,效果很差。这个不能再干了。






     (2011-11-20 18:45:00)
我叔60后,曾经很感慨地说:做梦也没想到我会到城里面买套房!

其实,现在山区农村的壮劳力都奔向城市了。并且,经过近30年的奋斗,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城市扎下根,过一个不错的生活了。特别是机会!那就是希望――幸福的希望



80后年更是如此。

就看几个粮食主产区会怎么演变,毕竟都是平原地区,有规模化农业的基础?反正山区的农业是悲剧了!






     (2011-11-20 21:22:00)
可是光靠东北、中原和两湖的粮食是养不活全国人民的。






[地海]     (2011-11-20 20:59:00)
俺的阿姨十分勤劳70来岁天天早出晚归地里干活,生活不需要她再如此劳动,但勤劳成了习惯,没有其他习惯打发时间,劳动给她的回报是兄弟姐妹间她最乐天知足,年纪最大身体​最好,头发最黑,象她那样保持农民劳动和家庭留种留谷的太少了,有地的农民也越来越少了,没地的阿姨,也有见地种东西的爱好






     (2011-11-20 21:04:00)
一般说来,农村60后还有种地习惯,70后只有一部分,80后很少,90后还喜欢种地的基本属于熊猫级别的。






[天高云淡]     (2011-11-27 20:40:00)

触目惊心呐,想想以后其实真的挺虚的,小时候挨过饿,现在生活虽然好了,可是还是觉得太祖那套靠谱,前些年我们这里搞过叫做土地买断什么的,一亩地好像一年才20块钱,有​朋友叫我去看了看,很多人在搞,大多是想建个农场,骗农发行的贷款,有个人居然高了一万多亩地,后来风向变了,可是买下的也就买下了,贷款没下来,地一直撂着,而且这只是​个案。

说实话,我对现在jy以经济规律解释历史规律很反感,好像吃饱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吃不饱的时候呢?成也萧何败萧何,我看tg倒霉也可能要倒霉在这上面。我这也算是杞人​忧天吧,可能是老了,忙总见笑,阿弥陀佛






     (2011-11-28 13:48:00)
说实在的,吃不饱,就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张献忠李自成不过最早就是要吃饱饭而已。这点决策层应该体会更深。

希望我们运气好,不要再碰上一次1960年。






     (2011-12-7 3:51:00)

这两年看了一些国外慈善组织和部分非洲精英的谈话和反思,特别是对比TG中国的发展,他们中不少人指出,这些年对非洲的援助没能促进非洲脱贫和发展的部分原因在于,非洲当​地政府不能正常运作(function),导致为民众提供诸如教育、基本医疗、道路、水电等本应政府提供的基本政府职能在有些非洲国家很大程度上由外国/西方慈善组织、非政府组织接手,这在某种程度上越发削弱了本来就脆弱甚至架空了当地政府,最后老百姓根本不听政府的,有事直接找这些西方非政府组织/慈善组织,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现在TG为了甩掉财政上的包袱,毫不顾忌地取消乡镇政府,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削弱政府自己的信誉以及政府的动员/统治/管理的职能,留下的空子会被宗教、(西方)非政府组织填充,弄得不好就是自掘坟墓。




     (2011-12-7 11:10:00)
倒还不至于,现在正在反思分灶吃饭的利弊得失,寻找折中办法。TG是一个自我纠错能力极强的组织,不然早就出大问题了。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2-29 12:37:59

wxmang 发表于 2012-2-19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1-11-19 17:37:00)
粮食生产是国家安全支柱之一。30年农村所有改革实际都是围绕粮食来展开 ...

忙总的文章真是百读不厌,而且读得往往能让人夜不能寐,呵呵{:4_268:}

关于这篇,对我们这些不太了解史实的小辈来说是属于开眼的文章。不过我有个疑惑,忙总的这篇文章主要还是从生产关系的调整角度来看待农业生产和农村改革的。从既往几次的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过程来看,基本上还是用的先让几个试点或者让基层自发组织去摸索,比如包产到户,然后再用强有力的行政力量来摊开的模式。这样的套路用起来顺手,不过好像往往容易走极端,中国这么大情况这么复杂应该没有放之四海皆灵的政策,而行政力量的介入往往是靠政治家的强推,这样出于自身对政绩的维护和避免以后被打脸的考虑,这样强推政策的调整往往是跟不上形势的。也就是说,这种从生产关系上出发来搞农村改革和粮食生产的模式,是不是说明了我们的政策实际上对农业自身生产力情况认识不足了?

忙总文章中给出的生产力方面的数据很少,但我觉得农业生产的数据应该是很完整的,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力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我们未来的粮食生产,以及对未来其它政策的影响应该是不难的。忙总若能建立这么一个农业生产的数学模型,那么对您最后的观点的支撑肯定是更加有力的。

我简单的想了一下,比如对我们未来的粮食生产能力和需要的人力,我们可以把各个省的可供机械化耕作的土地面积和需要人工耕作的土地面积分别统计出来,再统计一下两种情况下分别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以及产量数据,我想各地的情况应该是很不同的,然后再根据这个分别制定不同的城市化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另外也可以模拟一下一个区域若受灾减产,其它区域能够提供粮食支撑的情况;还可模拟一下战争情况下的粮食支撑等等。这样的政策模式是不是更实际一些了?

以上只是我的瞎想,我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要再有挨饿的经历了,忙总描述的情况却不是很乐观,虽然这个目标从历史上来看似乎也是不太可能的,但还是存有一点理想吧。

敬请忙总指教!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5:36:46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2-29 1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的文章真是百读不厌,而且读得往往能让人夜不能寐,呵呵

关于这篇,对我们这些不太了解史 ...

我们以前一直是强人政治,长官意志,例如包产到户,基本是286支持下的紫阳真人一意孤行(后来老朱的国企改革也是这个模式),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所以没什么严格的论证过程。举例来讲,价格双轨制,我们用投入产出模型算了一个价格联动效应,给紫阳真人回报,听到一半,他就不耐烦了:这个事情不争论了,就这样定了。

哪里需要数据,哪里需要科学,都是拍脑袋的结果。

后果我们都知道了,政治意志还是拗不过自然规律。

蔑视自然的人,下场都一样。

做客地球 发表于 2012-2-29 15:56:52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5: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以前一直是强人政治,长官意志,例如包产到户,基本是286支持下的紫阳真人一意孤行(后来老朱的国企改 ...

在某个企业看到过类似的情况:大家总结为“三拍”,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结果-拍屁股。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6:16:17

做客地球 发表于 2012-2-29 15: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某个企业看到过类似的情况:大家总结为“三拍”,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结果-拍屁股。

现在行政机关依然如此,谁敢唱反调,立即给你难看。

我不会游泳 发表于 2012-2-29 16:40:10

做客地球 发表于 2012-2-29 15: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某个企业看到过类似的情况:大家总结为“三拍”,决策-拍脑袋,执行-拍胸脯,结果-拍屁股。

哈哈,漏了一拍。
先拍脑袋拍出个主意,然后拍胸脯保证没问题,出了问题之后一拍大腿:哎哟这种事情谁能想到,然后拍屁股走人......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29 17:14:22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5: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以前一直是强人政治,长官意志,例如包产到户,基本是286支持下的紫阳真人一意孤行(后来老朱的国企改 ...

他们不是号称汲取了毛主席错误的继承者吗?{:4_238:}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8:32:09

zilewang 发表于 2012-2-29 17: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他们不是号称汲取了毛主席错误的继承者吗?

这是人的秉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2-29 22:38:55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5: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以前一直是强人政治,长官意志,例如包产到户,基本是286支持下的紫阳真人一意孤行(后来老朱的国企改 ...

看来咱们还是离数目字管理差很远,实在让人很无奈啊!
不过我觉得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国家应该还是对未来粮食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有模型预测的吧?这关系到一系列政策的推行,比如土地流转的推进和计划生育的逐步放开,不能总是火烧房顶了才去想办法吧?
如果国家没有粮食生产的数学模型预测,我到有个建议,不如忙总牵头搞个中国未来粮食生产情况的数学模型预测课题,在座的网友群策群力,帮忙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忙总只要搞好项目规划和任务分解,大家分头去做,最后汇总给忙总建模分析总结。这样比单纯的喝茶聊天,搞左右站队岂不是有意义的多?
我到没有陈一咨他们那么有追求,也不需要为稻粱谋,我只想搞清除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将来究竟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一个是想通过一个实际课题研究来学习忙总是如何搞分析研究的?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23:19:46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2-29 2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咱们还是离数目字管理差很远,实在让人很无奈啊!
不过我觉得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

粮食管理有很好的模型,建议看看我以前写的关于陈锡康老师的帖子,这个我们是当之无愧世界第一。

suqier 发表于 2012-3-1 04:51:02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23: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粮食管理有很好的模型,建议看看我以前写的关于陈锡康老师的帖子,这个我们是当之无愧世界第一。

老朱去视察粮仓被人骗,当时我们当作匪夷所思的事情。后来还是时不时地听说储备粮出事情,各种骗补贴什么的。似乎执行和监管上还是不够完善。

wxmang 发表于 2012-3-1 11:10:16

suqier 发表于 2012-3-1 04: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朱去视察粮仓被人骗,当时我们当作匪夷所思的事情。后来还是时不时地听说储备粮出事情,各种骗补贴什么 ...

这个不是监管问题,是诸侯经济,大家都想占别人便宜(储备粮食成本很高,地方财政负担很大),其实都知道,只是说了也没有用。你不能因为这个把省委书记罢免吧。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3-1 16:33:44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23: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粮食管理有很好的模型,建议看看我以前写的关于陈锡康老师的帖子,这个我们是当之无愧世界第一。

查了一下陈老先生的文章,确实是牛人,靠着一门投入产出分析的绝活行走江湖多年从未失手,佩服之极!
我看陈老先生的预测似乎比忙总要乐观一点。
一个是耕种面积上,陈先生预测2030年得实际土地面积将是1995年得94%,即未来35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减少6%,平均减少0.18%。这个预测要比BROWN预测的2030年中国因为工业化将流失50%的耕地要乐观的多。BROWN是从日本、韩国、台湾在工业化进程中耕地分别流失52%,46%,42%对中国作出的预测。当然实际流失情况我没查到数据,不过从日韩台的情况来看,我想我们18亿亩耕地的红线其实真的就是生命线,茅厕攻击这个真是自己给自己打脸。
还有一个方面是陈先生指出,气象、遥感和生物统计模拟方法这三个国际上常用预测粮食收成的方法不能长期预测。比如半年以上的天气预测误差就可高于50%。农科院的那个《气候变化与中国粮食安全》的预测可能会误差比较大。
不过陈先生的对中国粮食21世纪的预测结论还是中国仍有足够的潜力走持续发展自给自足的道路。但年均粮食增长率在21世纪的头30年只有约1%,人均粮食消费却会增长到2020年得435公斤和2030年得440公斤。这个预测是基于中国人口在2020年至2030年达到15亿和15.6亿基础上的。需要进口的粮食会增多,大约是中国粮食产量的8%,最大年均值为50百万吨。
不过他2011年的预测,未来10年中国粮价平均每年将上涨8%倒是与忙总一致的,而且似乎正在变成现实。
我的一点粗浅想法是:中国粮食生产还是有希望自保能不饿肚子,但是政策压力比较大。土地流转这个政策不应当从道德和农民的最后生活保障的角度来评判,还是要看是否能促进粮食增产。

wxmang 发表于 2012-3-1 18:24:55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3-1 16: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查了一下陈老先生的文章,确实是牛人,靠着一门投入产出分析的绝活行走江湖多年从未失手,佩服之极!
我 ...

我们各届政府第一要务就是吃饭问题,这个传统一直没动摇,所以力保吃饭,应该问题不大,还是有信心的,只是地方博弈加剧后,执行有问题,例如广东就指望进口或别的省救援(他们说法是中央不能看广东人民饿肚子)。所以不确定因素是有的。

履虎 发表于 2012-3-1 23:22:42

wxmang 发表于 2012-3-1 18: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各届政府第一要务就是吃饭问题,这个传统一直没动摇,所以力保吃饭,应该问题不大,还是有信心的,只 ...

这方面广东人还有个段子,说是改革开放初期,湖南说广东是是什么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卖粮给广东,后来广东人不要了,湖南人倒求过来。

wxmang 发表于 2012-3-2 10:38:29

煜熠 发表于 2012-3-1 2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方面广东人还有个段子,说是改革开放初期,湖南说广东是是什么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卖粮给广东,后来广东 ...

一旦全球歉收,广东就真的只能求湖南了。

履虎 发表于 2012-3-2 10:47:56

wxmang 发表于 2012-3-2 1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旦全球歉收,广东就真的只能求湖南了。

风水轮流转啊。

雨落田园 发表于 2012-4-17 23:04:13

敢拿刀砍人或者半夜去停尸房不叫胆大,而是面对危机和困难,甚至知道必败无疑还能坦然上前接受挑战才叫胆大。敢拼死一搏才叫胆大。

忙总威武!

slyypp 发表于 2012-4-27 17:24:05

毛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只是缺乏部分常识。他的大部分治国策略都是智慧的,只是低估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人民公社在农业生产上的致命缺陷在于,当人口一旦超过土地容纳力时,剩余人口在只有农业而没有工业服务业的农村怎么处理?生性自私到极致的中国小农会养闲人?最后就是三个和尚没水吃。包产到户的另一层含义是,在农村实行优胜劣汰,实际上就是市场化。
不过客观说,老毛确实牛逼…俺都把他的头像当电脑桌面了。

slyypp 发表于 2012-4-27 17:43:42

wxmang 发表于 2012-2-29 15:36  我们以前一直是强人政治,长官意志,例如包产到户,基本是286支持下的紫阳真人一意孤行(后来老朱的国企改 ...

投入产出模型去哪里学!?需要何种数学知识?

wxmang 发表于 2012-4-27 18:03:32

slyypp 发表于 2012-4-27 17: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投入产出模型去哪里学!?需要何种数学知识?

线性代数是起码的,最好还有点优化基础。

有标准教材,网上一搜大把。

洗心 发表于 2012-4-27 21:40:00

wxmang 发表于 2012-3-2 1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旦全球歉收,广东就真的只能求湖南了。

广东负责买粮的官员这几年早就是到处求人了。 2008年的时候其实广东有一阵很紧张(为了不被拔插头具体就不说了), 但因为国家粮价压着比国际上低不少, 政府在头疼,民间还在疯狂向外走私。

现在美国人搞出来个粮老虎的玉米乙醇, 操控粮价的手段上了一大台阶, 全球是否歉收更多的取决于美国人用多少玉米做乙醇。粮农组织预测国际粮价将在高度波动中持续走高。

对了,粮价上涨带动物价上涨--这个肯定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有没有人做过模型,  多少范围的涨价是属于正常的粮价带动, 多少是其他行业因此为借口借机涨价?

wxmang 发表于 2012-4-27 21:46:33

洗心 发表于 2012-4-27 21: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广东负责买粮的官员这几年早就是到处求人了。 2008年的时候其实广东有一阵很紧张(为了不被拔插头具体就不 ...

这个模型陈锡康先生做过,至少1988年在系统所内部的学术讨论班上,我就亲耳听过他的介绍。用的投入产出模型,做了36种主要产品(有消费品,也有工业品,还有能源之类)联动效应分析。计算了各种产品的替代效应和联动效应(例如煤炭与石油,玉米与小麦等等)。

不过数据估计现在还是保密的,没有公开发表。不过这个模型应该在国家发改委有运营。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4-28 09:13:19

前2天7点档新闻播这么一条:

125期间国家决定投巨资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年的计划是1亿亩,而且指标已经分解到各地方执行。

而且看新闻里关于农业春耕方面的报道,总觉得在“保粮食产量”这方面语气里是有点紧张的。再联系上MANG总在缅甸那帖子里说道在柬,老,缅三国租地种水稻,应该是上层在早些年就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准备了。
前天在菜市场问了一下粮店的老板现在米价情况,说产地(昆明本地一般以东北米为主,云南是纯粮食调入地区,又是全国物流网的末端)那边粮价要小涨,但本地最近销售情况不好,零售价没动。

wxmang 发表于 2012-4-28 10:30:22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4-28 0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2天7点档新闻播这么一条:

125期间国家决定投巨资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年的计划是1亿亩,而且指标已 ...

陈锡文说过,现在粮食自给率只有90%(我觉得可能还有水分),中国这种大国,低于95%都很危险。因为90%自给率,意味着1.4亿人没有口粮供给,这在世界上就是一个大国人口没有一点口粮,朝鲜2400万人,只是缺一点口粮,世界就已经动荡不安了。

所以很可怕。所以粮食问题上我们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4-28 10:31:01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4-28 0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2天7点档新闻播这么一条:

125期间国家决定投巨资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年的计划是1亿亩,而且指标已 ...

陈锡文说过,现在粮食自给率只有90%(我觉得可能还有水分),中国这种大国,低于95%都很危险。因为90%自给率,意味着1.4亿人没有口粮供给,这在世界上就是一个大国人口没有一点口粮,朝鲜2400万人,只是缺一点口粮,世界就已经动荡不安了。

所以很可怕。所以粮食问题上我们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4-28 10:31:02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4-28 09: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前2天7点档新闻播这么一条:

125期间国家决定投巨资建设4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年的计划是1亿亩,而且指标已 ...

陈锡文说过,现在粮食自给率只有90%(我觉得可能还有水分),中国这种大国,低于95%都很危险。因为90%自给率,意味着1.4亿人没有口粮供给,这在世界上就是一个大国人口没有一点口粮,朝鲜2400万人,只是缺一点口粮,世界就已经动荡不安了。

所以很可怕。所以粮食问题上我们一点退路都没有了。

wj_21cn 发表于 2012-4-28 12:46:52

本帖最后由 wj_21cn 于 2012-4-28 13:00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4-28 10: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陈锡文说过,现在粮食自给率只有90%(我觉得可能还有水分),中国这种大国,低于95%都很危险。因为90% ...
是的。
这个从这5年来,国家对杂交水稻的科研经费支持就可以看出来。基本是5年翻了2-3番。
去年,北方某院士做了一篇Nature还是Science,水稻多穗基因的鉴定,克隆。
1-2个月后,亲本,就到了各省的研究中心、农科院。立刻下地,看效果。不过这个,湖北这边杂交后,效果似乎不是很明显。

生物柴油、汽油项目,基本都叫停了。油菜的投入比5年前大了很多。准备重复,杂交水稻的故事。

水稻的弦崩的很紧。各省农科院的任务,应该是每年最少一个新的杂交水稻种子。而象湖北、湖南这些水稻大省,各个科研机构,只要有高产种子,通过鉴定,立刻配套100-500万经费。

wxmang 发表于 2012-4-28 13:16:12

wj_21cn 发表于 2012-4-28 12: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
这个从这5年来,国家对杂交水稻的科研经费支持就可以看出来。基本是5年翻了2-3番。
去年,北方某 ...

我们不可能靠国际粮食市场来平衡供给,只能靠自己,否则国家立即就乱了。民以食为天。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农村改革的几个瞬间:包产到户导致人民公社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