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忙总理论赏析“《宋美龄致廖承志公开信》”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3-1-26 09:14 编辑(有人对此信的真实性存疑。对宋美龄知之不多,只听一同学评说:风华绝代!此信若为真,不免让我要小瞧宋美龄,这与“风华绝代”相去甚远。此信致命弱点是泼妇骂街,不通时务;主题分散,牵涉太广,观点不鲜明,论述杂乱无章,说服力不够,批评的深度也欠缺。若集中火力,以蒋廖两家的款款情谊入手,以小廖文革的遭遇切题,以普世价值为理论,集中论述“彼党”之无道,诠释“汉贼不两立”之真义,归于“三民主义”之正途,以民族前途收尾,此信即使格局不高,落下不识时务之讥,亦不会变成如此这般模样:逞泼妇之威,耍小家子之气,以一党之私,罔顾民族大义——这便落入下乘!总体感觉,此信共分上下两段,结构松散,主题不明,另外,端的长辈架子太大,说服力不够,不是大家手笔。至于语言,不算上乘。说是宋之伪作,大约由此而来。)承志世侄: 七月廿四日致经国函,已在报章阅及。经国主政,负有对我中华民国赓续之职责,故其一再声言“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乃是表达我中华民国、中华民族及中国国民党浩然正气使之然也。(开门见山拒绝了对方的橄榄枝,申明“汉贼不两立”的立场。拒绝之强硬,无任何可商量余地。回避了“民族大义”的紧箍咒,代之以一党之私,再装上民族的外衣。此言若在30年前尚可,合乎30年前之时宜,但放之20世纪80年代,则格局之低,令人侧目。)余阅及世侄电函,本可一笑置之。但念及五十六七年前事,世侄尚属稚年,此中真情肯綮,殊多隔阂。余与令尊仲恺先生及令堂廖夫人,曩昔在广州大元帅府,得曾相识,嗣后,我总理在平病况阽危,甫值悍匪孙美瑶在临城绑劫蓝钢车案后,津浦铁路中断,大沽口并已封港,乃只得与大姊孔夫人绕道买棹先至青岛,由胶济路北上转平,时逢祁寒,车厢既无暖气,又无膳食饮料,车上水喉均已冰冻,车到北平前门车站,周身既抖且僵。离沪时即知途程艰难,甚至何时或可否能如期到达目的地,均难逆料,而所以赶往者,乃与总理之感情,期能有所相助之处,更予二家姐孙夫人精神上之奥援,于此时期中,在铁狮子胡同,与令堂朝夕相接,其足令余钦佩者,乃令堂对总理之三民主义,救国宏图,娓娓道来,令余惊讶不已。盖我国民党党人,固知推翻满清,改革腐陈,大不乏人,但一位从未浸受西方教育之中国女子而能了解西方传来之民主意识,在五十余年前实所罕见。余认其为一位真正不可多得之三民主义信徒也。 (以蒋廖两家的交情入题,导入三民主义为蒋廖两家共同信仰。文字简练,又以长辈自居,自多一番气势!同时,多少也充斥着自身的优越感。宋虽居美多年,但其行事,却也是中国式的,这种优越感有些虚无。)令尊仲恺先生乃我黄埔军校之党代表,夫黄埔乃我总理因宅心仁恕,但经多次浇漓经验,痛感投机分子之不可恃,决心手创此一培养革命精锐武力之军校,并将此尚待萌芽之革命军人魂,交付二人,即是将校长之职,委予先总统,以灌输革命思想,予党代表委诸令尊,其遴选之审慎,自不待言。(蒋廖并列,强调正统。)观诸黄埔以后成效,如首先敉平陈炯明骁将林虎、洪兆麟后,得统一广东。接着以北伐进度之神速,令国民革命军军誉鹊起,威震全国,犹忆在北伐军总司令出发前夕,余与孙夫人,大兄子文先生等参加黄埔阅兵典礼,先总统向学生训话时,再次称廖党代表对本党之勋猷(此时廖先生已不幸遭凶物故,世侄虽未及冠,已能体会失怙之痛矣。)再次言及仲恺先生对黄埔之贡献时,先总统热泪盈眶,其真挚恸心,形于词色,闻之者莫不动容,谅今时尚存之当时黄埔学生,必尚能追忆及之。余认为仲恺先生始终是总理之忠实信徒,真如世侄所言,为人应“忠孝两全”,倘谓仲恺先生乃乔装为三民主义及总理之信徒,而实际上乃为潜伏国民党内者,则岂非有亏忠贞?若仲恺先生矢心忠贞,则岂非世侄有亏孝道耶?若忠孝皆肭(注“肭”为不任事与不足之意),则廖氏父子二代对历史岂非茫然自失,将如何作交代耶?此意尚望三思。 (此段有两层意思。一为回应“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蒋廖两家恩怨,为自己洗地,老廖不是俺蒋宋家干的,咱们可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亲密无间着了;顺带一笔,以小廖和老廖信仰不同,以损小廖于忠孝有亏。私以为,此段文字有些损,且不说信仰不必父子相同。开篇以私入手,相较廖文以公入手,归于蒋廖兄弟之情,则显得气度豁达,说理逻辑性强,更容易打动人。此文以长辈自居,高高在上,没有说服力。除了骂一句,出口恶气,于事无补。)再者在所谓“文化大革命”斗臭、斗垮时期,闻世侄亦被列入斗争对象,虎口余生,亦云不幸之大幸,世侄或正以此认为聊可自慰。(此句更损,有点幸灾乐祸。以长辈身份,此段似有不妥。除了一解胸中恶气,并无任何益处,毫无说服力。这句让我想起王鹤寿晚年见叛徒事迹。访者以美籍华人身份,问王鹤寿既坐国民党的牢,又坐共产党的牢,可有后悔自己的选择,王答曰:这是我们的国家!)日本读卖新闻数年前报导,中共中央下令对全国29省市,进行归纳,总结出一“正式”统计数字,由1966年开始,到1976年10年之内,被迫害而死者有2,000万人,波及遭殃者至6亿人。云南盛内蒙古等地,有727,000名干部遭到迫害,其中34,000人被害致死。 《北京日报》亦曾报导,北京市政府人员在“文革”中,就有12000人被杀,共党高层人物,如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人,均以充军及饥饿方式迫死,彼等如九泉有知,对大量干部自相残杀,豆萁相煎之手段,不知将作何想法?……世侄所道 “外人巧言令色”旨哉斯言,莫非世侄默诋奸邪之媚外乎。(此句有些不懂,不知所意?小廖所言,乃指内政不容外人干涉,信所列之事乃党内斗争,与“默诋奸邪之媚外”何干?)(两段以历史事实为据,进行论证,与前文似显突兀。应该是另起大意,以呼应下文的普世价值。)相对言之,中华民国开国以来,除袁世凯之卑鄙觊觎野心失败外,纵军阀时代,亦莫敢窜改国号(此句与上下文不相联,无对应关系,算是废话!),中华民国自国民政府执政以来,始终以国父主义及爱国精神为基据,从未狮亵谀外,如将彼等巨像高悬全国,灵爽式凭,捧为所宗者,今天有正义感之犹太人尚唾弃其同宗之马克斯,乃共党竟奉之为神明,并以马列主义为我中华民族之训练,此正如郭沫若宣称“斯太林是我爸爸”,实无耻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呕。(私以为,此段与上段批评小廖“默诋奸邪之媚外”有矛盾之处。)或谓我总理联俄容共铸成大错,中国共产党曲解国父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民族之要旨,断章取义,以国父容共一词为护身符,因此讳言国父批牍墨迹中曾亲批 “以时局诚如来书所言,日人眼光远之人士,皆主结民党,共维东亚大局,其眼光短少之野心家,则另有肺腑也;现在民党,系联日为态度。”此一批示显见:(一)总理睿知,已洞察日本某些野心家将来之企图;(二)批示所书“现在”民党当以联日为态度,所言亦即谓一切依国家之需要而定。联日联俄均以当时平等待我为准绳。当时日本有助我之同情心,故总理乃以革命成功为先着,再者毋忘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对中山先生肝胆相照之日本信徒为我革命而牺牲者。世侄在万籁俱寂时,谅亦曾自忖一生,波劫重重,在抗战前后,若非先总统怀仁念旧,则世侄何能脱囹圄之厄,生命之忧,致尚冀三次合作,岂非梦呓?又岂不明黄台之瓜不堪三摘之至理耶?(以自家视角解读前两次合作,最后一句,大有不再上第三次当之感。但与上文没有强烈的呼应关系,算是败笔。)此时大陆山头主义更为猖獗,贪污普遍,贿赂公行,特权阶级包庇徇私,萋萋叠闻:“走后门”之为也牲牲(注“牲牲”众多也。)皆是,祸在萧墙,是不待言,敏若世侄,抑有思及终生为蟒螫所利用,随时领导一更,政策亦变,旦夕为危,终将不免否?过去毛酋(用词如此,已然见小!所谓津津于传统文化、传统礼仪又何在?)秉权,一日数惊,斗争侮辱,酷刑处死,任其摆布,人权尊严,悉数荡尽,然若能敝帚自珍,幡然来归,以承父志,澹泊改观,养颐天年,或能予以参加建国工作之机会。倘执迷不醒,他日光复大陆,则诸君仍可冉冉超生,若愿欣赏雪窦风光,亦决不必削发,以净余劫,回头是岸,愿扪心自问。款款之诚,书不尽意。((此段上接,中间插入民国不狮亵谀外、解释容共政策,上下文过渡牵强。与批评“彼党”的主题不符,特别是解释容共政策之语。总之,全信下段,以普世价值为理论,以批评“彼党”为基调,以与民国范儿形成对比,但论述杂乱,不够集中,削弱了论述的力度,未能达到宣扬“民国范儿”意识形态的目的。另,全信用语,对昔日对手缺乏起码的修养和尊重,完全不知礼数何在?可谓无家教甚矣!)顺祝安谧!民国71年8月17日 宋美龄(整体看,上半段从蒋廖两家世交入题,“正本清源”三民主义,旨在阐述信仰不同, “汉贼不两立”,以证开篇拒绝橄榄枝的观点。下半段申“彼党”之罪行,表“我国”之光明,再示“汉贼不两立”。虽说两段都旨在论述“汉贼不两立”,但前后文意不连贯,评价标准多元,观点零乱。且,对“彼党”之申罪,没有定义明确的评价标准,比如,人道主义、普世价值。对比廖信,在文中明确定义了评价历史的标准: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如果一定要说此信有一个评价标准,那就是意识形态标准。比较而言,廖文定义的评价标准是否更有堂堂正正之气呢?回顾“贵”“彼”党之争,“彼党”弱时,打出的旗号是“民主”“自由”,在策略上,积极与“贵党”谈判,始终不曾逾越国家统一这条底线;“贵党”弱时,打出的旗号类似于“民主”“自由”,在策略上,高下令人深思!反观此信,一味强调意识形态的分歧,回避中国命运前途的话题,品质上便落入下乘。“贵”“彼”项刘之争时,“贵”党还知《中国之命运》来提纲挈领,“彼”党之回击则是《论联合政府》,这一攻一守,才算得上高手过招。其实,作为政治外行,私以为,政治更重要的是展望未来,重视当下,而不是纠结过去,这样的政治人物提出的政治路线才具有生命力。20世纪80年代,更新潮的普世价值论还在萌芽之中,宋信模糊地涉及到。真正形成武器对抗“彼党”民族统一大义,还是登辉先生及英九先生运用得心应手,不过,英九先生是以此为挡剑牌,练王八龟孙功。)
总害怕自己有门户偏见,再三思之,还是维持对此信的观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