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份国务院环保民意调查表【补注】
本帖最后由 morningtiger 于 2013-1-13 12:28 编辑对于离家取水,或是闭窗养神的同学们来点应景的东东吧。
在奥运会结束两年后,国务院有一个调查(注1):29%的民众认为为了经济发展可以忍受环境污染,而27%的民众认为污染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在经济高速发展后,民众对环保的意识开始增强。其实就在奥运会举办的当年,一个大型化工项目就因为民众反对而取消了。这可是前所未有。虽然美国人对为奥运会赶工修起来的高铁赞不绝口(不过修高铁的跨越兄挂了),但环境恶化是实打实的。比如蓝天越来越少外,赤潮却越来越多。在二三十年前,经济快速发展前,在后来化工厂,钢铁厂林立的某处沿海(注2),每年的赤潮也就是3,4次。但到奥运会时已经每年10倍以上了。但那时民众对污染的还是有一定的忍耐的。
但转折点已经悄然到来了。
更新的一份国务院调查显示(世博会结束后一年),认为为了经济发展可以忍受环境污染的民众从29%大幅下降到13%,而认为绝对不能忍受的民众从27%大幅上升到49%。所以很自然的政府的工作重点从经济发展转移到了民生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在福利方面开始有大的动作,同时开始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有人把政府的新政策总结为“福利加倍,污染减半。”
但是政府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毕竟城镇化已经过半,人口红利已悄然结束,低成本优势已然不在。同时社会矛盾开始尖锐 (民众富裕自然就要求高么),比如劳资纠纷的数量在世博会那年是10年前的两倍多。资源对外依赖已经到了相当危险的程度。而油价高企,美国经济依然疲弱。难啊!
解决方案只有一个,产业升级,稳中求进。而且把进的重要性放在更重要的地位。虽然经济发展速度第一次低于目标,但只要众志成城,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事实上在众多的困难面前,虽然经济速度大幅降低,人民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而这种奇迹在世博会后延续了另外的21年,直到1991。
向那个奇迹的年代致敬。。。。。。。。。。。。。。。
注1:1966年日本首相办公室公众环境民意调查。
注2:濑户内海,七十年代中期赤潮发生次数接近300起,为经济腾飞前的近百倍。 关键是没有选择。如果给出每个月加工资1000块与环境污染二选一,估计答案就是另外一个了。 人多资源少,又不能出门明抢,慢慢熬吧。 听其言,观其行,慢慢看吧。
这个社会环境你是无法选择的,个人能选择的就是奋斗。 茶馆又开始吃粉了,上完分,就是显不出来。 weakleilei 发表于 2013-1-12 2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是没有选择。如果给出每个月加工资1000块与环境污染二选一,估计答案就是另外一个了。
稍微抬个杠。
不否认,真面对了这样的选择,有些摇摆的人,可能会在前者进行投票。
而这样的投票,并不具备持续性,甚至这持续性都有受周边环境及其他人选择的影响,大打折扣。
个人感觉,现在已经不是给800块就可以置身于铅酸污染车间的时代了。
weakleilei 发表于 2013-1-12 22: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键是没有选择。如果给出每个月加工资1000块与环境污染二选一,估计答案就是另外一个了。
稍微抬个杠。
不否认,真面对了这样的选择,有些摇摆的人,可能会在前者进行投票。
而这样的投票,并不具备持续性,甚至这持续性都有受周边环境及其他人选择的影响,大打折扣。
个人感觉,现在已经不是给800块就可以置身于铅酸污染车间的时代了。
事实上在众多的困难面前,虽然经济速度大幅降低,人民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而这种奇迹在世博会后延续了另外的21年,直到1991。 ademxue 发表于 2013-1-13 0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事实上在众多的困难面前,虽然经济速度大幅降低,人民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而这种奇迹在世博会后延续了另 ...
而日本在延续这个奇迹的时候,还有两张牌没有用:外贸和房地产。而处于相同转折点的我们已经先用了。 yinhaitao 发表于 2013-1-13 0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稍微抬个杠。
不否认,真面对了这样的选择,有些摇摆的人,可能会在前者进行投票。
而这样的投票,并不 ...
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对谁。
对月入过万,衣食无忧的人来说,1000块是肯定不行的。
对月入一两千,甚至还在为温饱奔波的人来说,答案估计就是另外一个。
缺什么要什么、补什么。生活在广大农村,天天吃着绿色食品,仰望湛蓝天空的中国人是不缺好环境的。但稍微有点能力的都跑到大城市追逐污染生活去了。这就是用脚投票的答案。
另外,你的假设非黑即白,走极端了。我给你一个更现实的假设:
你愿意在北上广深这种严重空气污染的城市生活,还是愿意去祖国西部小镇、农村与祖国大好河山为伴呢?
那里的农民选择了严重污染的城市,不知道你会不会有不同答案。
现在是为了就业容忍污染,只有就业形势缓和才会对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东西动刀,民众的反应不上升到动乱程度,中央才懒得考虑呢,毕竟首先得能过的下日子去 中国的问题是怎么立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