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wxmang发帖—读《易经》心得- 巽卦
读《易经》心得
巽卦:逊顺求进
一、原文简介(主要参考黄寿祺《周易译注》)
http://img14.poco.cn/mypoco/myphoto/20130111/13/6477275920130111132543056.bmp (上下皆巽风 - 随风巽卦)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大意:巽就是逊顺。巽卦上下卦都是巽,象征谦逊柔顺。巽的象又是风,风无所不入,所以巽又有进入,融入之意,也即被人接受,被人容入,容纳。所以巽卦是以谦逊柔顺为手段,而以被人容纳为目标。
逊顺的原则是以阴顺阳,以臣顺君,即能以谦逊柔顺的态度处事,则可得亨通;若刚大逆上而为,则难有成就。巽卦中二阴初六,六四都处于上下卦巽的下位,是顺从阳刚之象。而谦逊柔顺则无所不被容纳,所以利于有所作为,卦中初六、六四两爻,柔行遇阳而得刚柔互济,阴阳相通,这就是“利有攸往”之象。
而下顺上、臣顺君的目的是利于大人的申命行事,最后实现施治。卦中九五爻阳刚居尊,上下顺从,正是“利见大人”之象。(小亨,指以谦逊柔顺的态度处事则可亨通。大人,指九五)
传统解释:
《序卦传》说:旅卦是无所容之象,所以接着是巽,被人容纳。
《说卦传》说:“巽,入也,盖以巽是象风之卦,风行无所不入,故以入为训。若施之于人事,能自卑顺者,亦无所不容。然巽之为义,以卑顺为体,以容入为用,故受巽名矣。”
从卦象上看,巽卦一阴伏于二阳之下,有逊顺以被人容之象,上下卦皆为巽,所以象征逊顺。
巽的象又是风,风能在每一角落和每一裂缝中穿行,并且风可以随时令变化而变化,智者遵循这一原则,不断调整自己,以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增强生存和竞争的能力,所以从人事上来看,巽卦象征柔顺以寻找机会生存。
下卦的初六和上卦的六四这两个阴爻是巽卦的主爻。初六和六四虽然处在阴柔卑下的地位,但由于能以阴从阳,逊顺以容于人,人无不悦,所以能够扭转局面,走出逆境,又因为巽卦以阴为主,所以卦辞说“小亨”,也即服小则有亨通。(《易经》以阳为大,阴为小,巽卦以阴为卦主,所以“小亨”)
逊顺而容于人,委屈求全,不是目的,只是以屈求伸的手段。以阴从阳,所以卦辞说“利有攸往”。
“利见大人”是指盲目前往是不会致亨的,又知道必须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也知道自己目标,所以知道逊顺只是手段而已,所以能够“利见大人”。也即在行动中须有刚德之人指导,须有大人君王申命施治。卦中九五阳刚居尊,上下顺从,即为大人之象。
巽卦与兑卦,都是阳刚中正之卦(阳卦),意思也相当,但是兑卦是亨,巽卦小亨,这时因为兑卦柔在外,用柔;巽卦柔在内,性柔。
尚秉和先生说:初、四皆以阴承阳,故曰巽。巽,顺也。顺阳故曰“小亨”。往而遇阳,故“利有攸往”。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大意:《彖传》说:全民上下皆能谦逊而顺从,正适合大人君王申饬其命令。而九五爻阳刚居尊,有中正之德,其他众爻皆谦逊而顺服,所以得以行其申命之志。卦中初六、六四两阴爻,都能顺承阳爻,所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重巽,上下皆巽,指上下皆能谦逊顺从之意。申,反覆叮咛。巽乎中正,指能谦逊顺服于有中正之德者。志行,所申饬之命令得以践行)
传统解释:
巽卦《彖传》不逐句解释卦辞,而是总论卦义。
“重巽”是指巽卦上下卦皆为“巽”。由于上下卦均有一阴伏于二阳之下的卦象,也就是上下皆逊顺。上下皆逊顺,就利于九五这个统治者颁布命令,众人执行,所以《彖传》说“重巽以申命”。所以上下皆顺,重巽之象就是上面君王顺从治国大道而颁布命令,下面老百姓奉命而顺从之义。重巽同时也有重复叮咛命令的意思。(同时巽的象在天为风,鼓舞万物而生长,在人则为君王命令,能鼓舞万物而变化)
九五是君王,阳刚居巽而得中正,所以巽顺于中正之道,众爻皆逊顺于他,所以他可以发号施令,并得以推行他的意志。这也就是《彖传》说的“刚巽乎中正而志行”。又上下卦的柔爻皆巽顺于刚,刚柔互济,所以可以“小亨”。
巽顺之道,无往不能入,所以“利有攸往”,“利有攸往”就是“志行”。九二、九五是阳刚中正的大人,“柔皆顺乎刚”指初六、六四两阴爻皆顺承阳爻,能巽顺之则为利,既然顺承阳爻,也就是“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大意:《象传》说:随,相继,随风就是象风一样连续不断,相继而行。风行无阻,无所不入,风相随而行,则无所不至,无所不顺。
君子效法巽卦巽风相随而行,至为巽顺之象,所以申告其命令于众,践行其政事于天下,而无有不至,无有不顺。
传统解释:
《象传》的“随风”与《彖传》的“重巽”相似,也是以上下卦象来解释卦义的,巽为风,巽卦卦体两巽相重,是风与风相随而吹拂,风之入物无所不至,无所不顺,所以《象传》说:“随风,巽”。
君子观重巽相继以顺之象,认识到要效法风行天下无所不顺之象来行使自己的权力,于是发布命令,施行政事。上顺下而出之,下顺上而从之,命令、政事顺理,则合民心,而民顺从。这就是“君子以申命行事”。
黄寿祺先生说:巽卦之旨,立足于下能顺从,归结于上可申命,下以顺承上,上亦以顺治下,两者相辅相成,遂见其意。故彖传云“重巽以申命”;而大象传言“申命行事”。郭雍曰:“巽主之号令,犹诗之言风也。君子之德,风也,有风之德,而下无不从,然后具重巽之义。”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大意:初六阴柔失位,卑顺太甚,有当进不进,犹疑退缩之象,所以勉励其发挥武人刚正之威。(进退,当进不进,犹疑退缩之意)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大意:《象传》说:初六阴柔失位,个性懦弱,意志不坚,行事多所疑忌,所以有当进不进,犹疑退缩之象。勉励初六应当培养刚毅坚强意志,有武人刚正之威。(治,修立、培养)
传统解释:
“志疑”是指初六进退失据。初六阴居阳位,不得位,又处于在重巽之下,体弱性柔,所以失位故疑,是进是退,不能决断。
志疑其实只是初六的外在表现,内在原因是由于体性柔弱,自卑志短,逊顺太过造成的。因此补刚是初六的首要任务,所以爻辞说“利武人之贞”,即初六要增加一点武人之勇。如果临事能用增加一点武人的正气,则可勇猛果断,济其柔弱不足。
“志治”是指通过“利武人之贞”,也即初六增加一点英武之气,就能够从柔弱不决之人变为贞固勇决之人。而初六柔顺上承九二阳刚,,正可利用可利用九二治之,增加英武之气。
所以没有人天生就是懦弱之人,也没有人是一成不变的,永远是懦弱之人,只要能够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就能改变。
逊顺是为了进取,如果逊顺到进退犹疑,不能有所作为,那就失去了逊顾的意义。
在《易经》系统中,柔的特点一般都是疑: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进退两难。而疑神疑鬼是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的,只能是得咎。
黄寿祺先生说:巽卦所谓顺从之义,以初、四两阴爻为主。但初六位卑极弱,恐其不能有为,故勉之以“武人之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大意:九二阳居阴位,失位,而且卑居下位,这时如果过于卑逊,就将如初六一样犹疑徬徨,退缩不前,志疑而有心疾,所以初六有巽在床下之象。但是九二毕竟与初六不同,九二居位得中,本身又有阳刚之才,所以能守持中道,如果能效法祝史和巫觋以接事鬼神的卑恭态度,来申命行事,则可获得众人的信任,就能获得吉祥而无过咎。(巽在床下,指初六,巽有木象,而且上实下虚象床,初六志疑有心疾,象巽在床下。用,效法之意。史巫,皆为接事鬼神之人。史,祝史,善占,以人意通之于神;巫,巫觋,善交神,以神意通之于人。纷若,众多)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大意:《象传》说:九二居位得中,能守持中道而不偏,如果再能效法祝史、巫觋,以接事鬼神的卑恭态度而申命行事,则可得众人的信任而获吉祥。
传统解释:
巽的另外一个象是木,巽上实下虚,象床,初六阴虚,象在床之下,九二的象是床之中。(程颐认为九二就是“巽在床下”,因为以阳居阴,卑巽之甚。)
九二阳居阴位,谦恭自抑,表现得很逊顺,但是九二可不是初六这样懦弱之人卑屈于床下匍匐不起,疑神疑鬼,九二清明在躬,志气如神,不疑其所行,九二逊顺是为了向九五君王表白自己的诚意,以便取得九五的信任,开拓自己的事业。
因为九二是刚爻,刚爻往往不逊顺,且九二与九五敌应,这些都容易引起九五对九二的怀疑。所以九二担心九五不信任自己,所以九二为了表现得非常逊顺,就效法祝史,巫觋与鬼神沟通时的虔诚和卑恭态度来服侍九五,与九五沟通,以便使九五解除怀疑,能够申命行事,象风一样以达上下之情,通人神之意,从而获“吉,无咎”。
所以九二的获吉,主要是得益于他的居中,《象传》说:“纷若之吉,得中也。”居中则无过刚之弊,能逊顺从上;居中也可避免卑屈谄媚,而与九五形成一种正常关系,达成谅解。所以九二是一位真正的大丈夫,能屈能伸,终于获得吉样。
黄寿祺先生说:九二有阳德,当巽之时,当以正道顺从于上,不可卑屈于威势,故爻辞以“事神”为勉,而象传则申“得中”之旨。
九三,频巽,吝。
大意:九三以阳居阳,居位得正,但过刚而不中,是急躁上进之象,但是上面又为六四所乘凌,上又无应,无可奈何,志穷才困,有申命不当而屡更其令之象,所以被别人所疑而不信任,致其号令不行,而有憾惜。(频巽,指申命不当而屡更其令)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大意:《象传》说:九三屡更其令,致其号令不行而有憾惜,所以九三申命行事之志,不得遂行。
传统解释:
九三阳刚不中,在下卦之极,以刚亢之质,居巽顺之时,不是能逊顺的,勉而为之,也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上为六四阴爻所乘,不得不皱着眉头勉为顺逊,忍受屈辱,无可奈何,只能生气。但是九三阳居阳位,刚猛上进,当然十分不愿意,心中当然有所恨。
“频巽”是指九三居两巽之间,一巽方尽,一巽又来,比喻九三行事多谋少断,申命朝更夕改,事不能治,人何以堪。所以频巽就是屡变。
志穷与志疑的区别是:初六的志疑,是面对前进与后退的不同选择,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根据初六的具体情况,可以以补之以勇气,则冶。巽卦的要点是“刚巽乎中而志行”,而九三过刚而不中,所以令“频巽”,而志不得行,所以以“志穷”。志始于疑而终于穷,疑之极则穷。所以九三无法救治,是以“吝”。
黄寿祺先生说:九三居位本正,但下无阴可乘,而上反为柔所凌,遂至忍屈顺从,故象传谓之“志穷”。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大意:六四下乘凌九三阳刚,下无应,本当有悔,但以阴居阴,得位柔顺,顺承九五之阳,所以悔亡。以此奉行君命而行事,能除暴建功,就像畋猎而掳获三品,获益至大。(田获三品,这里比喻奉行君命,除暴建功而获益至大。田,畋猎,三品,古代贵族畋猎之物,一供祭祀,二宴宾客,三充君庖)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大意:《象传》说:六四能奉行君命,以柔御刚,除暴建功,就像畋猎而掳获三品大获其功。
传统解释:
六四阴柔无应,又乘凌九三阳刚,处境不利,本该有悔,但是另一方面,六四以阴居阴,上承九五之阳,依尊履正,所以虽有悔而终当“悔亡”。
“田获三品”的“三品”是指《礼记。王制》中所言的“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肉,一为宾客,一为充君之庖”(古代贵族田猎所获之物有三种效用,即供“干豆”、“宾客”、“充庖”三用,干豆指将干肉盛在祭器豆中,宾客指招待宾客的食品;充庖即供君王食用)。这里“田获三品”就是猎获盛多之意。
六四与初六同样处于二阳之下,但六四吸取了初六进退犹疑的教训,不但以逊顺上承九五,而且又能遵命君王,除暴安良,积极建功立业,“田获三品”,终于有所建树,获得成功。所以《象传》说:“田获三品,有功也”。
从卦象来看,六四得位逊顺,居大臣位,推荐引荐贤才以事君王是本职,且与初六同德,而且顺乎九二、九三之刚,所以六四联络下面三爻(初六,九二,九三)一起来逊顺九五,就像田猎三品之获,所以“利有攸往、利见大人”,都是六四之功。所以悔亡。
田获是武事。初六进退犹疑,利武人之贞;六四田获有功,就是增加了武人之贞的结果。所以巽之道不是一味柔弱畏懦,也不是盲从卑顺,而是刚健之德积极上进,建功立业。所谓“柔而能刚则美”。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大意:九五居位中正,行事正直,可获吉祥,但是当巽顺之时,以阳居阳,本有过刚之悔,但九五为申命之君,秉其中正之德,宣其令而众服之,所以悔亡,而行事亦无所不利。而九五申命行事,能慎其终始,渐行有序,就像在象征变更的庚日,前三日申布新令,而后三日始实施新政,则能深入人心而上下皆服,故获吉祥。(无初有终,有终则有始,乃慎其终始之意。庚,更也。庚为天干中的第七位,在己之后,为过中之数,故古人取以象征变更之意)
象曰:九五之吉,谓正中也。
大意:《象传》说:九五之君因居位中正,行事正直而能守持中道,所以能获吉祥。
传统解释:
“贞吉,悔亡”是指九五虽然阳刚得正,又居尊位,但处在当“巽”之时,以阳居阳,刚猛上进,似有不甚逊顺之象,可能有悔,好在九五刚正居中,能持守贞道,所以得“吉”使“悔亡”并“无不利”。
《彖传》中说的“刚巽乎中正向志行”就是指的九五爻,刚是指九五,“中正”与爻辞的“贞”相合,“志行”与爻辞的“无不利”相合。《象传》也说:“九五之占,位中正也”也正是此意。“无初有终”是指没有良好的开端却有良好的结尾,则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九五由于以阳居阳,损于谦逊,所以初以刚直待物,人皆不悦,但由于九五终能秉乎中正,邪道与悔恨终皆消失,变得无所不利。
“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的庚与蛊卦的甲、革卦的己一样,都是天干纪日中的符号名称。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干中,戊、己为中,过中则变,庚为过中之数,古人常取以象征变更,此处作为更布新令之象。”先庚三曰“是指在象征“变更”的庚日前三天发布新令,”后更三日“是指在象征”变更“的庚日后三天实行新令(古代是先令之,后申之,不从而后诛)。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实际是说当国家社会发生弊病时需要改革,要改革就是要制定政策,发布命令并具体实施,在这一系列过裎中特别注意做到谨慎,不可躁进躁动,要酝酿宣传在前,试行并总结经验于后,这样才能深人人心上下顺从,获得吉祥。
至于爻辞为什么偏偏要说”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而不是二日或四日,仍然与天干有关。庚日的前三天是丁日,后三日是癸曰,丁借为叮咛之叮,癸借为揆度之揆。变革之际,叮咛于先,揆度于后,办事如此严谨,当然可以获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大意:上九阳居阴位,处巽卦之极位,虽有阳刚之质,却逊顺过甚,就像初六一样匍匐在床下,有进退不定,犹疑不决之病,丧失其处事的才能及刚断的本性,颇有凶险,所以告诫爻谨守正道,以防凶险。(资斧,指资财、利斧,即处事的才能及刚断的本性)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大意:《象传》说:上九处穷极之位,物极必反,穷上反下,逊顺过甚,就像匍匐在床下的初六,有进退不定,犹疑不决之病。上九丧失其资财及利斧者是指丧失其处事的才能及刚断的本性,所以处于凶险之境。
传统解释:
巽卦的柔顺,必须辅助于刚中控制,刚柔互济,不然就会过于柔顺到卑躬屈膝地步,导致凶。上九阳刚之质本有刚断和上进能力,但上九居巽极,穷上则必反下,不善用柔,并失其刚,所以丧其资而不能行,丧其斧而不能断,自失于正道。这就是失刚中之德,无控制,无刚柔互济,所以“贞凶”。
“巽在床下,丧其资斧”是指上九是一个真正的儒夫,不仅象初六屈居床下,连象征做事能力的资财和临事决断的利斧都丢了。与其说上九的行为是逊顺,倒不如说是卑躬屈膝更贴切些。
上九处逊顺穷极之位,即《象传》所言的上穷,物极必反,就会下卑,过于卑顺,而且只屈不伸,所以爻辞戒之以“贞凶”,《象传〉也指出要“正乎凶”。上九如果不能做到守持阳刚之正,等待他的只能是凶险的死路。
巽卦中,六四柔服于九五,九五能用六四以申命,用九二以治疗初六的志疑,而上九皆不能,物极则反,巽极而失去九五控制,凶。
黄寿祺先生说:上九与九二同有“巽在牀下”之象,但不如九二之能顺事神祇,而仅能穷于顺从,大失刚正之德,故爻辞既以“丧其资斧”为喻,而象辞又以“贞凶”为戒。
小结:巽卦虽然强调逊顺服小有亨通,但更鼓励待机而行,积极行动,建功立业。对君王来说要敢于申命变革,对百姓来说要善于以屈求伸。
逊顺并不等同于无条件的盲目卑顺,更不是卑躬屈膝,而是要持守中正阳刚之德。而且阴爻柔顺逊顺,反过来阳爻就在控制阴爻不要过于卑躬屈膝,爻刚柔互济。
所以九三以刚屈柔,一味逊顺,则生“吝”;上九卑躬屈膝,失去决断,则生“凶”;而初六虽有犹疑,但居刚位,勉之“武人之贞”,九二救治,则能改变;六四顺承九五阳刚,积极遵守命令,获“田获”之功;九二以屈求伸,以诚信获得九五信任,获吉;九五以中正之德申命行事,上下皆顺,更是逊得当,吉而又吉。
所以巽卦所言的逊顺,其目的不在于逊顺本身,而是在于通过逊顺,被人容纳,减少对抗和阻力,营造一个利了进取建功的宽松环境,所以逊顺就有一个度的问题,过刚不逊,傲慢无礼固然不好,而卑躬屈膝、任人宰割当然也不会有好结果。在人事交往中不亢不卑、逊顺容入是需要智慧的,以屈求伸的方法并不容易掌握。
二、牵强附会--努尔哈赤的成功之道
努尔哈赤的崛起离不开李成梁。
李成梁,朝鲜族血统,出身于中级武将家庭。明朝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获得了辽东军事要塞险山堡(丹东市附近)参将一职。这一年努尔哈赤八岁。第二年,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由于赴援有功升副总兵。以后在张居正支持下,按照考成法,因抗击蒙古人有功,加封为太保,世荫本卫指挥使,后来晋封为宁远伯爵,岁禄八百石。在数十次战役中,李成梁“出师必捷,威震绝域”,百战百胜。《明史》评论其战功是明朝“二百年来未有也”。(《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李成梁)
据《明史》记载,李成梁镇守辽东二十年,师出必捷,威震绝域。不但他的子弟,就连他家里的仆人都成了高官显宦。他的九个儿子中,李如松、李如柏、李如桢、李如樟、李如梅五人当上了总兵官,李如梓、李如梧、李如桂、李如楠四人官居参将。他的四个兄弟和两个侄子也都官居副总兵或参将。他的部下有几位甚有出息,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将领;他家中的奴仆也既富且贵。
就是这位战无不胜的李成梁,却成就了努尔哈赤的一切。孟森先生曾经断言:努尔哈赤“与李成梁结托极深”(孟森《明清史讲义》)。在一些史籍中,分别有努尔哈赤曾经做过李成梁的书童、侍卫、侍卫长,甚至被李成梁收养为义子的说法。
1570年,建州右卫王杲沿边作乱,被击斩后,儿子阿台继续和明军对抗。辽东总兵李成梁又发动攻击,努尔哈赤祖向导觉昌安和父塔克世进寨劝降,结果没能成功,也没能出寨,在破寨混乱的屠杀中被杀。
李成梁误杀了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祖父之后,对努尔哈赤采取了一系列安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项。其一,将努尔哈赤父、祖曾经享有的三十道敕书(贸易特许状)全部转给了努尔哈赤;其二,奏请中央政府批准,由努尔哈赤袭任建州左卫指挥使的职务。(觉昌安和塔克世都是李成梁当时的合作伙伴)
但是后来努尔哈赤搞了李成梁最宠爱的第六位如夫人,不得不逃出总兵府。根据《清史稿》本纪一,太祖本纪记载,努尔哈赤在他的父、祖被误杀时,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都进入李成梁的总兵府,然后,“成梁妻奇其貌,阴纵之归”。
其实努尔哈赤对明朝误杀其父、祖是不记恨的。万历十九年(1591年), 当叶赫部纳林布禄派人以发兵征伐相威胁时,他骄傲地怒斥道: “昔我父被明朝误杀, 与我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 送还尸首, 坐受左都督敕书,续封龙虎将军大敕一道,每年给银八百两,蟒缎十五疋。汝父亦被明朝所杀,其尸骸汝得收取否?” 这段话很能说明李成梁对他的支持是多么有力,使他在女真各部中有了多么优越的地位, 有了骄人的资本。(有敕书才有通贡市的权利,而贡市是女真人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 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
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重病后死了,控制李成梁的人没有了。万历十八年(1590年)一股蒙古敌寇侵入辽阳、沈阳、海城、盖县一带抢掠。李成梁秘密派遣一支奇兵出塞袭之,结果遭遇埋伏,战死一千余人。李成梁却在报告战果时,隐瞒了战死的人数,只上报杀敌二百八十人的战功。以后李成梁谎报军情、战功之事屡屡发生。
再以后李成梁不但谎报军情,而且开始杀良冒功,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整个辽东的商民利税都被他一个人所侵吞。然后,用这些钱财贿赂各级政府官员,笼络对他有用的中央机关干部。“全辽商民之利尽拢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李成梁。)
后来,情形发展到李成梁每打一次胜仗,捷报传来时,内到中央政府的内阁、五府、六部,外到当地各级官员都可以一起领受封赏。而一旦出现了掩败为胜,或者杀良冒功时,下到地方长官,上至五府、六部乃至内阁,都会自动帮助李成梁遮掩(每一奏捷,内自阁部,外自督抚而下,大者进官廕子,小亦增俸赉金)。曾经有几位监察官员准备弹劾李成梁,都被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给压了下去。另外一些监察官员抓住人证物证后,交章抨击的结果是,李成梁安然无事,这几位监察官员却分别受到了上级的斥责和处分。(阁部共为蒙蔽,督抚、监司稍忤意,辄排去之。。。。。。,事颇有迹,卒赖奥援,反诘责言者)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万历三十六年。当时,先后几位监察官员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熊廷弼,一起弹劾李成梁,奏章交到了皇帝的手上。万历皇帝对那些证据确凿的报告,根本不予理睬。(战功率在塞外,易为缘饰。若敌入内地,则以坚壁清野为词,拥兵观望;甚或掩败为功,杀良民冒级),巡按陈登云、许守恩等人打算告发他(拟论奏之)(《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六,李成梁。)
李成梁在本质上与他所对抗的那些敌寇已经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他的作为比那些明火执仗的敌寇,对明朝具有更加巨大的杀伤力和损害。
在热络时期,努尔哈赤将自己弟弟舒尔哈齐的女儿嫁给李成梁二儿子(后来明朝辽东总兵)李如柏做如夫人。并定期将数量不少的牛羊、马匹、人参、貂皮、东珠、银两和奴隶等,输送进明朝辽东总兵府。孟森先生在《明清史讲义》中评论道:“太祖(努尔哈赤)求媚于成梁,自亦无所不至。”这种行贿导致李成梁对努尔哈赤放弃了职守,纵容或默许了努尔哈赤发展实力,使这个最初只能凭借十三副盔甲起家的地方土酋,得到了长达三十多年实力扩充的时间,并最终灭亡明朝。
李成梁帮助关照努尔哈赤,主要是在努尔哈赤起兵前后,多次出兵征剿当地蒙古部落和其他女真部族,那些势力强大,有能力和努尔哈赤相抗衡的女真部落,都遭受过李成梁的军事打击。在客观上,李成梁在运用明朝国家机器的力量,帮助努尔哈赤发展起来了个人势力,为他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李成梁所给予努尔哈赤的支持,对于努尔哈赤来说实在是太珍贵了。
其实当时努尔哈赤的实力远不像他的后代愿意让人们相信的那样强大。清代施行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酷、持续时间最久的文字狱。因为满清皇帝担心别人说恩将仇报,所以隐藏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曾经受到过明朝长时间的优待和汉族的长期帮助。
努尔哈赤的家族属于边疆部族,永乐初年,他的六世祖带领斡木河(图们江)女真部落归服朝廷,被永乐皇帝封为建州卫指挥使,是明朝辽东建州左卫指挥世家的子孙。所以努尔哈赤六代祖先,都是接受过明朝朝廷封赏的地方土酋。明朝正统七年(1442年),设置了建州三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努尔哈赤的几代祖先便世袭成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当时建州左卫指挥使的头衔虽然级别不低,实际上离开了他们那小小土城之外,其权力便有限得可怜。除了每年来自朝廷不多的财政补贴,他们最大的实惠就是朝廷发下来的敕书。这些敕书的作用大约类似于后来的委任状、特别通行证、特别身份证、特别护照之类,还兼有贸易特许证或今天的进出口许可证的综合功能。只有在这些敕书规定的范围内,努尔哈赤们才能够把出产的人参、貂皮、东珠等等宝贝,换成他们极其需要的各种生产与生活资料。他们也才能凭借获得敕书的这种特权,控制住自己的部族人众。明朝对于边疆包括东北地区成百上千女真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城主、部落头人、土著酋长的控制,凭借的就是敕书(政治、经济羁縻)再加上军事威慑这两条腿。
努尔哈赤即建州爱新觉罗家族就是这几十上百个部落酋长中的一个。当时,中央政府发给东北地区女真部族的敕书一共有一千五百道,建州三卫合计可以分到五百道,而努尔哈赤父、祖总共才可以拿到三十道。
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李成梁第二次担任辽东总兵的七年间,努尔哈赤的羽翼基本丰满,而明朝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即将退休的李成梁突然上书皇帝,请求万历皇帝批准,准备主动放弃宽甸六堡及其周边的八百里国土,将其事实上让给努尔哈赤。万历皇帝几乎是无条件地欣赏和信任李成梁,竟然问也不问就稀里糊涂地批准了这个计划。致使努尔哈赤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八百里土地,并自动消除了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与威胁。
三十多年前,在张居正支持下,李成梁重新整治好了这些国防线上的要塞,环卫土地八百多里。随后,设粮仓、建学校、开关市,致使各地无地农民纷纷前来定居,最后竟多达六万多户。迁徙令一发,六万多户人家二十多万人口立即变成了流离失所的无家可归者。史书记载李成梁出动大军,强迫这些居民撤退到辽东腹心地区。许多青壮年愤而投奔了努尔哈赤。
这样到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努尔哈赤就能逼迫明朝辽阳副将同他立碑为界。碑文是:
各守皇帝边境,敢有私越境者,无论满洲、汉人,见之杀无赦。如见而不杀,罪及不杀之人。明朝如负此盟,广宁巡抚、总兵、辽阳道、副将、开源道、参将等六衙门官员,必受其殃。如满洲负此盟,亦必受其殃。
这个界碑说明1608年明王朝已经无力控制建州地盘。
所以官员们,在缺少制度性约束的情况下,为了一己私利,是可以丧心病狂地把国家利益转化为私人交易的。在现在也是如此。
在翻脸之前,努尔哈赤表现得是极端恭顺的,一份努尔哈赤写给朝鲜国王的信就可证明:“我屡次学好,保守天朝九百五十于(余?)里边疆。”信件后面很郑重地加盖了明朝建州左卫指挥使之印。(《李朝实录》,二十九年正月丁酉,宣祖三十三年七月戊午。)
明朝蓟辽总督在写给皇帝的报告中,也曾经这样评价努尔哈赤:“奴儿哈赤忠顺学好,看边效力。”(《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六年二月癸未。)努尔哈赤曾经将违犯明朝法律的人捕捉起来,移交给明朝,也曾经把女真人掠走的汉族人口交还回去。女真木扎河部落酋长克五十,率众掳掠柴河堡,并杀死了明军指挥刘斧。努尔哈赤知道后,立即斩杀了这个酋长,并将其首级交给明军查验。
再例如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攻陷汉城和平壤,朝鲜国王请求明朝帝国援助。在这场战争中,努尔哈赤一再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允许他带领自己的部下,参加战斗,为天朝和皇帝陛下效力。被婉言谢绝。恭顺之极。这种恭顺的利益是在将近七年时间里,当明朝全神贯注地对付丰臣秀吉,辽东地区部队入朝作战,防务空虚时,努尔哈赤可以从容地巩固建州女真的势力。
努尔哈赤八次亲自来到北京朝贡,还用金钱铺路,结纳帝国高官。
而且善于演戏,一次明朝辽东总兵举行操典,努尔哈赤满面惶恐畏惧,连声赞叹“天威赫赫”,并一再表达自己“愿充天兵中一小卒”的强烈愿望。致使明军将领对于自己的威慑力与感召力极感满意。
万历十七年(1589年),通过李成梁活动,中央政府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掌握的敕书由当年的三十道猛增到了五百道。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央政府以努尔哈赤“保卫边疆的重大功绩”,晋升他为正二品龙虎将军,并享受中央政府每年八百两白银、十五匹绸缎的政府特殊津贴。
在三十余年时间里,努尔哈赤一方面不停地向朝廷表达谦恭与忠诚,另一方面,则以武力兼并女真各部族(先后用兵征服了下列女真部族:建州女真五部:苏克素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长白山三部:鸭绿江部、朱里舍部、讷殷部;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四部:叶赫部、哈达部、辉发部、乌拉部;乌苏里江流域野人女真三部:渥集部、瓦尔喀部、库尔喀部)。“以韬光养晦示朝廷,以衔枚疾走创业绩”,使朝廷始终把他看作无足轻重的疥癣之疾,以为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和小流氓一样的"属夷首鼠常态"(孟森《明清史讲义》)。
李成梁是在八十三岁时离任,活到了九十岁,李成梁死的同一年,(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死后后仅仅一年,即明朝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国,定赫图阿拉为首都,定年号为天命元年,努尔哈赤成为天命汗,全称是“覆育列国英名汗”。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走上灭亡明朝征途,出征之前,为了激发士气,宣读了对明朝的“七大恨”,宣布明朝就是女真人所有苦难的根源。
万历四十七年(1619)二月,萨尔浒大战爆发(在今天辽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一带)明军四路出兵,明朝号称调集了四十七万全国精锐部队,实际到达指定位置的大约为十四万左右(正规军八万八千五百九十余人;朝鲜军队一万人左右,叶赫部一万五千人,共计十一万三千六百余人;再加上其他土司、镇道的游兵散勇,明军总体上有十四万人上下),努尔哈赤约有5、6万人,结果努尔哈赤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从此改变力量对比,努尔哈赤占据了战略主动地位,明朝进入全面防守。明朝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观点是李成梁在以夷制夷。《明史纪事本未.辽左兵端》称:“建州主名哈赤,父塔失,王杲女孙婿也。先是李成梁藉之克阿台,死于兵。时建州主兄弟入中国,后海西南、北关更相仇杀,而速把孩、伯言把都等复跳梁于西,成梁势不能东西奔命,遂复建州以杀海西、毛怜之势,而建州主乃还国,收集旧部,生聚教训,阴有并吞诸部之志。”李成梁希望通过扶持努儿哈赤来牵制辽东诸部落,从而达到稳定辽东局势,结果却是养虎为患。
可是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以夷制夷的原则是谁露头就打谁,谁强大就灭谁,李成梁打蒙古如此,打叶赫部如此,打哈达部也如此。但是努尔哈赤从一个弱小部落逐渐强大,统一了建州女真,李成梁却视而不见,海西女真四分五裂,叶赫哈达部只是刚刚冒泡,就被他一顿猛打,压制下去。
简单梳理一下李成梁对努尔哈赤帮助:
万历十一年(1583)二月,努尔哈赤祖父、父亲被误杀,努尔哈赤接受委任,管理部落。
万历十一年(1583)十二月,努尔哈赤部的死敌,海西女真中最强大的叶赫部贝勒清佳努被讨伐,所部两千余人全部被李成梁杀,势力大减。
此后不久,努尔哈赤率兵攻打尼堪外兰,尼堪外兰自认有功,投奔李成梁,李成梁把他交给了努尔哈赤。
万历十五年(1587),海西女真哈达部孟格部禄联合叶赫,被李成梁发现,随即攻打,斩杀五百余人。
万历十六年(1588),叶赫部再度强大,李成梁再次出击,杀死清佳努的儿子那林脖罗,斩杀六百余人,叶赫部实力大损,只得休养生息。
万历二十一年(1593),努尔哈赤终于统一建州女真,成为了女真最强大的部落。
万历二十一年(1593)九月,面对越来越强大的努尔哈赤,海西女真叶赫部联合哈达部、蒙古科尔沁部等九大部落,组成联军,攻击努尔哈赤,失败,被杀四千余人,史称古勒山之战。
战后,努尔哈赤将叶赫部首领分尸,一半留存,一半交叶赫部。自此,叶赫部与爱新觉罗部不共戴天。据说其部落首领于战败之时,曾放言: 我叶赫部若只剩一女子,亦将倾覆之。
所以历史真相可能是:李成梁庇护努尔哈赤,只是利益,努尔哈赤听话,只是策略。
抢沙发了 first 前排 额,沙发,板凳,地板,都木有了~ 这里发帖真快,顶一个 一切悲剧的根源是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derek 发表于 2013-1-11 13: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额,沙发,板凳,地板,都木有了~
前排 赤道后
其实现在诸侯经济也有类似情况,例如某某庇护的平安;某某庇护的国美;某某庇护的阿里;某某庇护的腾讯等等,当然最著名的还是某人庇护的远华。个人所得远远比不上给国家带来的问题。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死角。。这算是看出了历史的真相吧。
抢条板凳听说书! 中央治理上的漏洞,一旦被野心家利用,带来的就是国家的毁灭。遭殃的是老百姓 据说其部落首领于战败之时,曾放言: 我叶赫部若只剩一女子,亦将倾覆之。
慈禧后来果然灭了清朝 据说其部落首领于战败之时,曾放言: 我叶赫部若只剩一女子,亦将倾覆之。
慈禧后来果然灭了清朝 前排!谢谢!! 得大自在 发表于 2013-1-11 14: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慈禧后来果然灭了清朝
没慈禧,清朝只能亡得更快 政出豪门,封疆大吏,只以弄权为事,口称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东南海商世家豪族国贼而已,倭寇横行百年,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上层官吏卖国求荣,百姓遭殃,东南富商,自明以来就借倭寇挑事,明亡甘当走狗,清末民初又甘当买办国贼,早没风骨了,幸好本朝搞死了这群蠹虫赶到小岛上苟延残喘 今天发的早啊!李成梁国家蛀虫,大蛀虫啊!,明朝后面皇帝基本个个白痴! 李成梁墓就在现今辽宁省开原市 对芒总的这篇事例分析不敢苟同
努尔哈赤成功崛起是整个明政府无能导致,单独归咎于李成梁一个人不合适
扶持一方面是培养自己的势力,养寇自重,另一方面也有控制的把握
努尔哈赤起家的萨尔浒战役其实非常凶险,不过占了明军训练松弛+主帅无能的便宜
笨狼一点旧文——
时无伯乐,使野猪皮成名
萨尔浒战役,之前养痈成患就不说了
要打仗了,没个好指挥官
看地图就知道,战场空间很小,而且地形复杂,适合步兵作战
几万人几个方向耗着,野猪皮就垮了(几万野人扎堆,长了吃什么,分散是自杀),只能冒险进攻坚固据点
我就不信当时朝中没有明白人,又不是纸上谈兵的文人,譬如连办排练战术和武器维护、后勤知识都不懂却振振有词讨论的
至于所谓杜松寡不敌众,1/3的正规军结阵败在野猪皮乌合之众手下也好意思说
还有士兵训练,损失6万多,换两万伤残和阵亡野猪皮就得蔫,正面冲突,秦良玉的白杆兵如何,戚继光在北方也练骑兵鸳鸯阵的
不管怎样,装备比建州女真强多了
看看这个,训练稍微好点,野猪皮怎么吃?
http://blog.sina.com.cn/flzttnsh
女真单兵素质不会差,小集团作战阵型等,估计够呛,赶上明军训练不行指挥也不行的时候才占便宜
哪怕车臣,面对缺乏准备的俄军一样损失惨重
当年明军训练准备不足指挥无方还敢武装游行就是自己找死
毛文龙能打,登州兵精锐,自毁长城!
将熊熊一窝 ,勾心斗角瞎指挥
干涉前方战事,最大损失是洪承畴
杀害能将,譬如毛文龙
管理一塌糊涂还不公道,登州损失换作满清伤亡,野猪皮的好儿子早完了
总之领导阶层自私无能,该死
国力对比摆在那里,萨尔浒战役之后满清也是极其艰难的
熊廷弼刚上任老皇帝就死了,被处处掣肘受牵连被杀
跟能干的毛文龙被杀都算是阶级固化后党争的必然结果
毛文龙被杀、登州兵变后满清才松了一口气
不少家伙认为毛文龙认杀是猿某矫昭,不是崇祯的责任,笨狼不敢苟同,麾下浴血奋战的前线将士八个月拿不到粮饷,冻死饿死无数,不怪崇祯怪谁?不会误解的,一帮猪头想摘桃子也不看时机
可能是为了发财,转点评论——
“建人之所以不会用长枪,因为任何长枪阵都需要一个简单的东西:纪律,面对牺牲也不能动的纪律。
用少部分的牺牲,换取整体的胜利,是长枪阵的特点。
那些土匪跟着野猪皮是来抢劫的,你要他们摆个自己要送命的阵,可能么?
建人,就是土匪,就是流氓。
那可能大家要问了,那为什么装备精良的明军,干不过一些土匪呢?
很简单,明军是生意人。
就好比现在的房地产商,他们的目的不是让老百姓都有房子住,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
同样的道理,明军的目的不是消灭建人,他们(尤其是辽东本地的世代军门)的目的就是赚钱。
与其拼死拼活的打赢,赚那么一点点赏赐的银子,不如吃败仗,而且是特大败仗。这样以前吃掉的空饷,卖掉的装备粮食,不是都有着落了:被杀,烧毁,落入敌手。
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的“养寇自重“,而是一条生意链,一条上千万两白银的利益链条。任何人想改变这个链条,就是和整个利益集团为敌。
所以,明军对于建人来说,战斗力是负值。明军的文武官员,希望失败,渴望失败。
现在很多人宣传什么“骑射无双”,宣传建人如何如何无敌,其实就是要掩盖自己在做生意的真相。只要是有起码的战斗力的军队,就可以轻松干翻建人。
其实只要看看现在社会的现状,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多少国企和外资签下了莫名其妙的合同,然后几亿几亿美刀的赔偿,最后一个个都痛心疾首的说“经验不足,交了学费”。
道理是一样的。”
中央无能无耻,豪强贪婪并养寇自重是必然的
最后一次机会,好不容易集合人马救援锦州,松山之战又瞎指挥干涉前方,结果失败,覆灭只是时间问题了
东林党把持朝政,搜刮穷地方,等李闯占据北京,居然拷问出7000万两银子
现在房地产税也是一样道理,人心尽失还不能收拾部分爬虫,那就等着变天后被清算好了
好帖留名第一页 一环留名 私心啊!!! 所以明朝穿越的小说很多,只要是正常人,基本上不会有满洲什么事了,太憋屈了..... 历史总被一层薄雾笼罩 onlyforus 发表于 2013-1-11 15: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对芒总的这篇事例分析不敢苟同
努尔哈赤成功崛起是整个明政府无能导致,单独归咎于李成梁一个人不合适
有道理!私利完全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还是逆向精英淘汰的结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家要找一个假想敌人!否则终将灭亡!无论怎么说,中国还是处于上升期! 才两个小时,就只剩地下室了。{:soso_e101:} tnq 发表于 2013-1-11 15: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道理!私利完全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还是逆向精英淘汰的结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国家要找一个假 ...
上升期是怎么定义的?民国算不算上升期?有没有假想敌和实际敌人?
关键在于人尽其才,要是逆向淘汰,中下层精英成了既得利益者死敌
那就是悬崖边 养寇为重,相关者的价值才能体现。示弱隐强,不时雌伏,在于等待、寻找和抓住时机。目的不同,各用手段,各取所需,顺势而为,实现各自利益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