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穆特《门德尔松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本帖最后由 wxmang 于 2012-2-20 11:03 编辑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 Mutter)与我年龄差不多, 1963年6月29日出生于南德意志巴登的莱因费尔顿。七岁获德国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
1977年14岁成为职业演奏家,同年她跟随赫伯特.冯.卡拉杨参加了萨尔兹堡音乐节,被卡拉杨称为“自梅纽因以来最伟大的音乐天才”。
我们那一代人的偶像或梦中女神。
http://www.56.com/u54/v_NTYwMzMyNTE.html
灌水:穆特《门德尔松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比翼鸟] (2011-10-8 16:45:00)我们一代的女神:
Helene.Grimaud
Beethoven Fantasia
(2011-10-8 16:54:00)
钢琴我比较喜欢肖邦的,贝多芬的不太容易产生共鸣。可能与气质有关。
[渔樵山人] (2011-10-9 10:32:00)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体制内的人和贝多芬的音乐应该不是很对路才对。多数贝多芬都给人一个在挣脱束缚的感觉,在体制内要有这种共鸣会很辛苦。老兄和华丽而不炫耀的肖邦共鸣与山某对老兄的印象可以说是相得相洽。
(2011-10-9 12:44:00)
我是双重性格的,在职业上是比较进取强悍的,在私人空间内是内向和忧郁的。
所以上班象胆大包天的战士,下班象梦游晃荡的文学青年。这是我夫人的评价。
所以极易与肖邦共鸣。他的灵魂也是在激烈冲突和孤独缠绵中挣扎的。
[花大熊] (2011-10-9 14:05:00)
体制内大多还是小吏,和忙总的节奏正好相反。
上班谨小慎微,下班跋扈张狂。
所以就喜欢贝多芬啦
PS我也是贝多芬的粉丝。有段时间还附庸风雅去听过什么音乐诗之类。不过完全不适应。好吧,我承认,是完全听不懂
(2011-10-9 14:49:00)
听不懂贝多芬就对了,听得懂的人,或者是大人物,或者是在野党领袖,或者是流亡犯。职业音乐家例外。
(2011-10-9 23:15:00)
最近刚刚看本书,酱紫说的。林肯,丘吉儿,。。。
下一篇读书笔记的题目就是它了。
(2011-10-10 12:24:00)
林肯不知道,但是丘吉尔是文学老青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的历史著作获奖者。
(2011-10-11 0:28:00)
那本书是一个心理医生写的,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读后感应该比较有趣。
(2011-10-11 15:28:00)
等介绍。不许挖坑。
[郭既克] (2011-10-8 17:09:00)
忙总大俗大雅啊,这些东西我是欣赏不了,完全听不懂。也就听听柴可夫斯基……
(2011-10-8 17:26:00)
经常听,当成背景音乐听,慢慢就会受感染。
(2011-10-8 17:40:00)
我喜欢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殷承宗的黄河,还有一些二胡曲子,这些都能听懂,能随着音乐情绪波动。但是对欧洲古典音乐却难以进入,以前听老柴的来入门,但是没成功,听老柴的悲怆,三十多遍也听不懂,就放弃了。
不过多听是王道 ,梁祝和黄河,我想我至少有听三百遍以上了,仍百听不厌,但这两个一开始听就能进。或许是因为文化背景的原因?也或许是这两个曲式相比欧洲古典还是比较简单的。
我想欣赏欧洲古典是不是不单要了解文化背景和音乐知识,还应该有思维上的技巧?
(2011-10-8 17:47:00)
如果你不想装高雅,什么都不用学,就选自己喜欢的听。听得爽就多听,不爽就不听。不必自己骗自己。其实好多所谓专家都是在装B,根本听不懂。我有一个朋友的夫人是爱乐乐团的小提琴手,她就说过,职业乐师也不一定懂音乐。例如我喜欢的肖斯塔科维奇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她就听不懂。
我是从听肖邦开始的,因为我想我了理解他。
(2011-10-9 1:17:00)
忙总为什么说你理解肖邦?有什么独特的感悟么。
(2011-10-9 11:42:00)
我想是性格类似吧,都很敏感,忧郁。
[煜熠] (2011-10-9 12:03:00)
忙总来听听我这个没什么文化的喜欢听什么
http://www.yinyuetai.com/video/102839
http://www.yinyuetai.com/video/5997
(2011-10-9 12:55:00)
不要太谦虚,喜欢没有什么高低之分,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就像我吃川菜,你吃粤菜,没有高低之分。
[煜熠] (2011-10-18 10:54:00)
下载了贝多芬和肖邦的全集,FLAC无损格式。大概分别听了一下协奏曲,感觉贝多芬的更雄浑有力,更有气势,不知道是不是听得太少或者错觉的缘故。肖邦的细节比较繁复,所以我听的不耐烦 忙总不要打我。总觉得这些都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我们的民族音乐在表现手段和形式上面就落后了,不知道我们的民族音乐怎么焕发新的生命力。
(2011-10-18 15:37:00)
你要进入忧郁状态才能与肖邦共鸣,否则就是噪音。
至于民乐和西乐的优劣,这个是个大问题,各有千秋。从形式上,西乐要恢宏壮丽得多,而且技巧成熟,例如对位,例如交响乐的结构,就是我们民乐望尘莫及的。
不过民乐空灵,幻想。
我想就像油画与水墨画的区别。无所谓强弱优劣,看个人喜欢。
[煜熠] (2011-10-19 2:50:00)
空灵,幻想和忧郁是我性格里面不存在的东西,所以可能难有共鸣。不过我现在以为觉得这些音乐做背景音乐很不错,慢慢感觉。
(2011-10-19 13:06:00)
音乐欣赏能力是一种修养,需要非常长的时间来磨练。
[虎王2006] (2011-10-19 15:36:00)
其实听音乐犹如读书,人类早年巫史不分,而祭神祀鬼,在上古载歌舞有礼乐的.古希蜡悲剧都配有歌队,载歌载舞烘托剧情.
西洋古典音乐几乎直接从教堂乐曲里诞生,早期的大师巴赫,亨德尔索性就是以此谋生.莫扎特虽然主要是维也那宫廷养着,但是宗教作品也不少.跟着大师们的乐曲,仿佛就是走在历史的长河里.
忙总有西南少民土司血统,大概天然的比一般乐感退化的汉族多几分爱乐的通灵吧?
(2011-10-19 15:44:00)
音乐的易感性跟血缘或种族无关,我觉得跟自己神经类型(敏感性显著容易更喜欢音乐)和人生经历(那种生活坎坷的人跟容易理解音乐,音乐本来就是对生命的感伤的发泄)有关。
有时我听一段音乐会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而我夫人无动于衷,这就是易感性不同。从尖叫中我能听到悲凉,恐惧,无奈或绝望,而她只能听到噪音。
[煜熠] (2011-10-21 10:01:00)
完了,看来我是死猪肉,麻木恣睢,已经没有感觉了。
(2011-10-21 18:31:00)
你哭过吗?哭过就不麻木,就只是未产生共鸣而已。
[煜熠] (2011-10-21 22:03:00)
这个,真的好像几十年没有眼泪了。我会为别人的成功感动,对于个人苦难比较麻木。记得高中时候妈妈带我去看个台湾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整个电影院哭的稀里哗啦的,我无动于衷,妈妈说我是冷血。等到看三大战役,我看见解放军战士前仆后继,感动得眼眶湿润。痛苦的时候要瞪大眼睛,细细品味。
(2011-10-22 22:09:00)
看来你不是敏感型的人,可能煽动性差点,不太有领袖气质,但是能够坚韧不拔,打死不退。做攻城拔寨的大将吧。
[煜熠] (2011-10-22 22:14:00)
我从现在开始锻炼。以前没有忽悠的机会啊。先从怎么忽悠到一个康总这样的夫人入手。内敛和这个煽动性有没有冲突呢?
(2011-10-22 22:35:00)
你想让别人热血沸腾,首先得自己热血沸腾;你想让别人玩命,自己先得玩命。
[弓背岭] (2011-10-10 11:56:00)
第一次听古典音乐在十六岁并且再没放下,那年在一小机械厂车法兰片,计件工资,天天加班。隔墙是个中专学校,每天早上7:00、中午2:00、傍晚6:00、晚上9:00学校大喇叭都会放半小时古典音乐(半年后买了耳机也买了那盘磁带叫《世界名曲》,有梦中的婚礼、献给爱丽丝、命运交响曲、水边的阿狄丽娜等等),这些时间段也是我醒来、下班、吃饭的时间,也只有在这些时间是放松的。。。。。我一直认为,是这些音乐让我开始学着思考。
后来,我还听歌剧(当然会狗狗唱些什么),我只是听、甚至是一个人偷偷地听;喜欢,而且从来没有跟别人说过,因为我不懂音乐。但我真的很享受,不管忧伤、抑郁、高昂、兴奋、心灰意冷。。。。尽管我不知道、也从来不想知道音乐家要表达什么,我只是让音乐包围我、感染我,只是此情此景地天马行空、浮想联翩。。。。
我通俗歌曲唱得很好(是朋友公认的好,曾有KTV妈咪把小姐叫来听我唱说:就要这样表达)。小时候,家住山上(只住两户人家)离校3里路,每天上下学就是唱歌。。。。。
(2011-10-10 12:49:00)
我认为你有音乐天赋:易感性和耳朵好。
易感性就是能够移情(如果不知道这个单词,上网搜一下,这是美学术语),能够通过音乐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
耳朵好就是能够准确复述别人的音乐作品。
不一定要把音乐当成职业,但是音乐能够让我们黯淡的生活充满色彩,让我们冷寂的生命不再孤单。
我的名言:可以没电视,不能没音乐。我这个观点影响的人不少。
我很多哥们就算再穷,都不会放弃欣赏音乐。
不一定要很好的设备,量力而行。但是音乐的确给我们开一扇生活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辉煌灿烂或春光明媚。
(2011-10-11 16:54:00)
赞同,我也是样的倾向,电视几乎不看,但音乐要环绕身边。只是我的耳朵,没有对音响器材的敏感性,但是这样也有随遇而安的好处。有车开之后,觉得最大的方便还是,路上可以不用戴耳机听音乐了。
我的儿子也继承了这种倾向,而且有一定口味,稍偏东方,比如,对古筝百听不厌,甚至有段时间喜欢听昆曲,最近迷“天使之声”。
另外一个倾向就是画画,天生爱画,改天上图。
(2011-10-11 17:05:00)
那你对你儿子不必急于求成,让他自由发展。考试不及格也不要在意,要有承受能力。天分一旦被压制,就是蠢材。
(2011-10-11 22:01:00)
感谢芒总的指点。
一段时间以来对他画画的态度就是,提供足够的纸笔、画板和墙壁,不干扰他,不找庸师误他。
对他妈妈热衷、他不感兴趣、因乱答胡说遭老师当堂嘲笑的国际象棋,果断放弃。
基本想法是,不纵之,不束之,不过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啊。只有多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然后决策。
将来学业考试等等,也曾经想过,不明确,您的提醒十分必要。送感谢。
贴两张小儿涂鸦。
这是去年三岁画的公交车
http://photo.blog.sina.com.cn/photo/591e...064684d7b6
这是今晚的未名建筑。
http://photo.blog.sina.com.cn/photo/591e...0646943c7b
(2011-10-12 11:12:00)
我认识非常多的职业乐师和职业画师(因为我在初中时跟一个被贬到遵义煤矿挖煤的版画家学过),大多数人目前只能说小康生活,温饱而已。这两个职业都不太可能大富大贵。而且非常艰辛,一般说来,职业画师比同龄人要苍老得多。
所以我的观点是音乐和绘画可以作为修身养性的业余爱好,绝对不能作为谋生的职业。那基本上是从乞丐起步。
看小孩有没有绘画天赋,不看造型能力和线条准确程度,更不堪光影把握,因为这些都是技巧或技术,很容易训练,主要看色彩敏感程度(实际就是敏感的情绪)和感觉的形象表达能力(实际就是创意),这才是天赋。
建议买点水彩,让他随便乱涂乱抹,也许能够发现是否有天赋。
(2011-10-8 17:18:00)
我这样的家伙只看到了美女。。。。。。。
(2011-10-8 17:23:00)
那奥黛丽赫本和索菲玛索那一定喜欢的了。
(2011-10-8 17:48:00)
忙总尝尝大部分80后应该会喜欢的音乐,久石让的,大部分为动漫或电影的背景音乐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cyNTYwODU2.html
(2011-10-8 17:50:00)
好,谢谢,我试试看。
[豆子星] (2011-10-9 0:07:00)
穆特五月份来北京做音乐节开场演出了,苍老了很多,技艺依旧,我也是她的小粉
我强烈建议忙总该听听李传韵的现场,或者买他的碟也行。这个家伙不一般,帕尔曼徒弟,十三岁开帕格尼尼专场,真正的魔鬼天才,为人特率真,估计您也会喜欢他的。
他的演奏技术超一流加激情四射,非常爽
(2011-10-9 11:23:00)
是呀,时光一去不复反了。我们都会老的。现在已近不太能够接受新东西了,觉得老的不错。其实音乐技巧只是很小的一方面,心灵共鸣才是主要的。
[思炎] (2011-10-9 10:56:00)
穆特很美,有点苏菲玛索哦
门德尔松是属于比较古典浪漫的大师,忙总作为办公室背景音乐很棒
在宾馆大堂、和牙医诊所等地里播放也很适合
我也更喜欢听肖邦,还有莫扎特
(2011-10-9 12:50:00)
其实中国人不太能够接受贝多芬,他那种冲突太激烈。我们更喜欢肖邦莫扎特是因为他们是灵魂在挣扎,而不是玩命。
[思炎] (2011-10-12 8:15:00)
肖邦的夜曲浪漫典雅,如诗。
可惜乔治?桑并不真正理解肖邦,她没有从他的音乐(一个艺术家表现内心情感的最好的方式)感受他,乔治?桑认为他是那种象他那柔弱漂亮的外表和到躯壳,都是病态的。。。其实,是拥有浪漫的爱国主义激情的。
肖邦的钢琴曲《降A大调波罗涅兹》是多么的高贵华丽又刚毅豪放、气势宏伟,舒曼曾说过: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里的一尊大炮。
那《升C小调圆舞曲》就是肖邦和乔治?桑分开后写的,旋律优美,却隐藏着一种心潮翻滚却说不出来的悲哀
(2011-10-12 12:15:00)
说实在的,我极为讨厌乔治桑。这简直是个祸害。
[虎王2006] (2011-10-18 23:54:00)
忙总此论很赞,太对了!
文化与性格以及传统性别定位的冲突在这段恋爱里全有了。乔治桑比较过份的是把他俩的这三个层面的冲突几乎不加遮掩的写出来,在小圈子里诵读,给萧邦很重的一击。
不过呢,他们俩也有过一些还算不错的温馨日子。在小岛疗养的时候,乔治桑很细心的照顾病弱的小弟,肖邦也对于“大姐姐”颇小鸟依人。不用说,这个跟传统的性别定位满拧,而主张并且身体力行激进女权的乔治桑,落到个人感情生活,似乎还是不自觉的回归传统,由此生出不满与怨恨。
(2011-10-19 14:19:00)
我本质是个女权至上主义者,认为女人有自己的权力,但是不是男权至上的翻版,必须弄一个女全世界。我觉得男女的真正平等必须建立在男女有别上:例如女人能生孩子而男人不能,所以让人必须承担更多的其他义务来弥补。
但是男人不是女人的奴隶,只是一个合作者。
(2011-10-10 20:50:00)
喜欢听梅花三弄,百听不厌
(2011-10-11 15:35:00)
国乐也很喜欢,稍显不足就是曲目太少,而且比较单调。
[虎王2006] (2011-10-19 0:31:00)
安妮索菲的碟子曾经非常之红,查了查柜子里有十来张。她比较难得的,是除了演出老贝老莫等比较“通俗”的德奥古典大师的段子谋生,还特别喜欢演奏格拉祖诺夫等比较晚近,在通俗大众音乐会上不常见的佳作--这个很不容易,因为古典音乐的观众偏于老化保守,大家喜欢年复一年的听经典老段子,穆特女士尽管有人气,但是推陈出新总是有演出票房受影响收入减少的问题。
(2011-10-19 14:15:00)
穆特气质非常特殊,从他的婚姻也可以看出来,是一个不妥协,有自己独立判断能力的人,甚至说是特立独行也行。只是还是规范在标准的古典音乐家范畴里,还没有成为大师级的疯子。
[虎王2006] (2011-10-19 15:50:00)
现代古典音乐界很难再出古典时代的大师了,望去一个个都是手艺精湛的匠师.演奏的曲子也基本上局限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范围里.朗朗刚出道的时候,我记得有个评论家激动得了不得,说好久没有见到这样的天才了.可是现在再去朗朗的现场,感觉他已把古典的沙龙气氛,换成了马戏大棚子的气场,热闹,喜兴,但是说不出的别扭.
(2011-10-19 15:58:00)
我不喜欢朗朗,心浮气躁,浮光掠影。
刚出道的李云迪还可以,现在也成老油条了。
[虎王2006] (2011-10-19 16:02:00)
朗朗十来年前初出茅庐的时候,是很清纯很惊艳的啊!后来越来越会挣钱,越来越会跑码头...
(2011-10-19 16:25:00)
这个没注意,以前光注意李云迪了。
(2011-10-19 22:30:00)
我想推荐一下李传韵,忙总看看此人有没有成为疯子大师的可能性?
(2011-10-20 12:17:00)
李传韵的演奏我只在电视上看过,由于电视音质天然缺陷,细节丢掉不少,不好评价。不过就感觉来说,他仍然有点紧,不够从容不迫。
其实对他们来讲,技术已经不是问题,关键是心态是否空灵自我,能够从演奏器械变成倾诉情绪。
当然想变成大师,相当程度是偶然事件,因为神清气爽,顾盼自如的境界大家都想达到,但是不是都能达到的,不然世界上大师就太多了。
李传韵还有时间,他需要更成熟。
(2011-10-20 13:26:00)
忙总,中国目前有没有你认为的大师?瞎子阿炳算不算大师?国内外有哪些是你认为的大师?你最欣赏的是哪个?
另外,再开个书画欣赏的题吧
(2011-10-20 13:46:00)
其实我没有判断谁是大师的能力,我只能说自己喜欢谁不喜欢谁,听谁的东西有共鸣而已。也许我喜欢的,有共鸣的根本算不上大师,就是喜欢而已。我不会因为他是大师而喜欢他,那是在装B,因为喜欢的是大师头衔而不是音乐本身。
我也不看是不是大师,一听,有共鸣,爽,就喜欢。
(2011-10-20 14:50:00)
忙总看来无处不在啊。有没有试过贝多芬晚期尤其是第32钢琴奏鸣曲?
对于我这种不懂乐理,有的时候必须逼自己听数遍才会喜欢。有些人的东西听起来完全无法用好听与否评价。
(2011-10-21 17:30:00)
长期听,当成背景音乐听即可。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的水平应该最高,不过我还是喜欢肖邦。
[虎王2006] (2011-10-22 1:42:00)
很赞同忙总这两句。
老贝的九个交响曲,特别是3,5,9,一百多年来被演艺界弄得特别雅俗共赏。但是老贝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协奏曲,以及各种重奏独奏,水准同样登峰造极,给人的感觉就是音乐界比作诗歌的话,那就是唐诗的李杜。老贝的好处就是内容精湛,感情丰沛深邃,而又在格律体裁上规范严谨,流畅,真正大家风范,传世佳作。
跑一下题:感觉西洋乐界也有点类似我国诗歌的流传演变。早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到洛可可时代,一堆我们叫不上的意大利名家,有点类似于诗经楚辞的意思;到了巴赫亨德尔,那就是汉乐府,魏晋曹家父子建安七子那些古风;再到莫扎特,贝多芬,全盛的古典期,那就是盛唐诗歌的李杜以及群星璀灿了;再往后进入浪漫期,门德尔松,肖邦,法国的印象诸人,中欧的德沃夏克,北欧的格里格,以及俄国强力集团和老柴等等,那就是北宋南宋的词界了,以婉约为正宗,好听,歌唱性旋律性前所未有的强大。
肖邦有点李后主的范儿,那个九转回还的蕴味是没法再超过的了,我少年时一个人静下来时,最喜在黄昏或者浅夜里,音响里放着肖邦的夜曲或者圆舞曲,读李后主的词。
当然跟李后主弄不动盛唐的格律诗一样,肖邦没法驾驭大结构--那种严谨规矩的奏鸣,协奏曲,交响曲。他的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还是不错的,我特别的赞第一协奏曲第一乐章里的一段独奏,有月光洒落下的猫儿潇洒蛋定掠过琴键的冷艳。但是总的来说,跟老贝老莫比,气势骨骼都不行。
忙总亦是喜爱词的吧?最爱是李后主呢?还是苏辛呢?
(2011-10-22 22:01:00)
宋词喜欢周邦彦姜夔,喜欢典雅而婉约的。音乐也一样。可能这就是书生气吧。
(2011-10-22 23:20:00)
看宋词喜欢的是稼轩,陈亮,苏轼这些人的。不过填出来就是周邦彦姜夔的一个感觉(当然水平和人家比起来差的十万八千里)。
(2011-10-23 11:52:00)
苏东坡这种人只能仰视,因为他跟正常的凡人差距太大了。我觉得还是跟凡人更容易共鸣。
(2011-10-23 12:51:00)
总觉得的苏轼的态度过于暧昧,不够坚决,虽然文字上读起来似乎很爽的样子。
(2011-10-23 19:47:00)
苏东坡跟李白一样,都不是做实事的人,都是做梦大师。
[一苇而立] (2011-10-23 23:36:00)
我读苏轼的时候,感觉有些词是凭借他的想象力构造出来;真实场景可能与词的场景相差甚远,也许只是提供了几个激发因素而已。精巧的用语、系统的造景,都似乎有那种痕迹,我在他身上对此感觉最深。
(2011-10-24 11:22:00)
苏东坡的意境并不很自然,例如大家颂扬的《前赤壁赋》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等等 和《后赤壁赋》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这种意境是很特殊的,正常人无能如何是想不出来或感觉不到的。
只能说这个人非常人。
(2011-10-25 12:40:00)
忙总试下,在一个月明风高的晚上,头脑特别清醒,独立山头,凉风拂面,初秋的寒意随风面来
当然,这种意境体会不到后面洞萧一段的“如泣如诉”
(2011-10-25 15:30:00)
这种情况我碰到过,我就开始狼嚎。月光下我不会有洞箫的幽咽,而是一种充斥天地间的冲动。
(2011-10-25 16:13:00)
给忙总来首充斥天地间的词,不知忙总喜欢否,我倒觉得忙总有点像这位张前辈的。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2011-10-25 16:22:00)
我没这种胸怀和气概,还是一个书生。
[成奎花] (2011-11-30 0:23:00)
请教忙总为什么这么说呢?
(2011-11-30 11:08:00)
很简单,苏东坡的境界我们可以当成一幅画,甚至一部电影欣赏,但是我们跟他有距离,进不去,也创造不出来。而王维孟浩然的境界,或者周邦彦姜夔的境界,我们不但能够欣赏,而且还能进去,甚至能够创造出一样的。
[成奎花] (2011-11-30 14:16:00)
芒总这个回复是指月亮给我看,但是我只看见了手指。要见月忘指,我还需要修炼
(2011-11-30 15:40:00)
其实你写一写就知道了,苏东坡的那种鸟瞰睥睨和大气磅礴的意境我们不但创造不出来,甚至都不能靠近。而写点其他精巧细腻却相当容易。
(2011-11-30 16:08:00)
难怪连王安石这等人物都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2011-11-30 16:15:00)
那是,这等天才如果太多了,我们的文化就进化就太快,衰老更快了。
[秦筝] (2011-12-1 1:03:00)
这就是古人说的“文气”吧?中国传统的文艺评论似乎很讲究这个,历代文论家对此都有专门的论述。以前不太能理解,后来读古书多了一点,稍微能理解了。精巧细腻的文风是可以通过对文字技巧的训练来形成的,可文章的气度,还有对意境的体悟,这个真是不好训练,既跟人的天赋有关,也跟人的性格特质有关。不知忙总以为然否?
(2011-12-1 11:22:00)
当然同意你的看法。人家常说成功是99%的汗水和1%的天赋。实际这是忽悠人的,99%的汗水,只能保证你做个匠人,没有那1%的天赋,你就算打死了也当不了大师。我认识两个人,一个从小练习书法,临帖,外行一看,都称赞字写得好,规范,漂亮;另外一个,从未练过书法,写出来的字张牙舞爪,外行一看:鬼画桃符。可是我的中学语文老师一看(他是本地隶书大师,作品在遵义市志中和遵义博物馆中有收藏),认为前一个没希望,匠气太重,后一个很有灵气。
结果前一个现在不过是逢年过节在单位写海报时展露一下书法,而后一位已经是国内小有名气的书法家了。
天赋对搞艺术的人比什么都重要。
[秦筝] (2011-12-1 22:30:00)
说天赋会不会有点玄,按我的理解,天赋应该是指“一种无法通过训练而达到的超常能力”,这个可能和神经类型有关,也和基因有关?
(2011-12-1 22:35:00)
这个说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肯定不一定是遗传,举例来讲,我自己辨色能力超过常人,在医学院做过测试,大概属于人类辩色能力0.1%以上的那一类。这个我想就是先天的能力,但是我们家族没有类似情况,我想是突变导致的。神经类型可以遗传,但是天赋不遗传。
[秦筝] (2011-12-2 21:20:00)
说到天赋和努力程度在艺术成就上的作用,的确是如您所言。但更难的是二者合一啊。也就是 发掘天赋+有培养天赋的客观环境和主观能动性。甚至这两点哪一点更重要也是因人而异:比如,有些人做足了99%而独缺那一点天赋,假以时日也可以做个二三流甚至一流匠人的;但如果拥有天赋却没在关键时期得到发现和培养,或者本人不够努力,那一点天赋到最后也“约等于零”啊。
在这一点上,目前国内的教育方式恐不尽人意,经常看到很多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埋没在千篇一律的应试教育上,另外我们的文化传统也不鼓励标新立异,这样的社会土壤怎么能出天才级的大师呢?只能出流水线上的职业工而已。
(2011-12-3 11:00:00)
其实西方也一样,天赋的开发现行教育系统都无能为力,很大程度上靠运气。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或别人有什么天赋,都是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事情。
这个纯粹是从结果判断前提。某人成为大师了,大家才说,他有某某天赋。其实没准他的用人比他有天赋得多。
[秦筝] (2011-12-3 14:22:00)
我也是这个感觉。历来做研究也好,一般观察也罢,每当分析“天赋”的因素,样本大多建立在已有成就的人物身上,这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没法去调查分析那些“埋没的大多数”。
如果上帝那里建立一个“人类天赋样本库”,大概可以看到很多在成长期就被扼杀、或者流失在每个人生命中不同阶段的天才细胞。
(2011-12-3 16:54:00)
所以结论就是:天才无法刻意培养,只能等待涌现。
[郭既克] (2012-1-17 8:57:00)
这个意境怎么特殊了?没觉出来啊。是说那种漫游天地间的感觉?
(2012-1-17 11:17:00)
他的心境体会得到么?
[郭既克] (2012-1-17 11:34:00)
我觉着他可能是努力追求过什么东西,结果先到手又失败了,所以有一种什么都看破之后的玩世不恭,的确如忙总所说,不是踏实做事的那种人。不知道忙总体会到的是什么?
(2012-1-17 11:44:00)
一种苍凉的茫然。
(2012-1-17 14:23:00)
苏东坡的孤独苍凉来源于两方面
1他个人过于精致,曲高和寡。他才华横溢,又出生在知识分子待遇最好的时代,成就了中国历代道家修为的最高峰。道家追求个人人格的圆满,注重小我。这就是苏东坡的精致之美。因为精致所以孤独,找不到可以对话的人。
2.道家的价值皈依没法稳定持久,就是忙总所说的哲学迷茫期。小我的价值追求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大凡道家的东西都有点神经质。毕竟中国文化强调实用主义和责任感,经世济民。一个优秀的人如果对国家民族没有贡献,他始终心有不甘。出世入世,向左走向右走,这是个问题。
相比之下,儒家心系民族,注重大我,人也会活得比较洒脱。孟子的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富贵不能淫。英雄气概,义薄云天。苏东坡同时代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个境界比孔夫子的达则兼济天下,境界还要高一层。
苏东坡和范仲淹对比一下挺有意思的,一儒一道,基本上中国文化的奥秘大半部分都在这里。
另外也要替儒家正名一下。
忙总所说,儒家的东西在未来二十年之内成不了主流,因为这个世界容不下温良恭俭让。儒家的生命力很强盛的,腐烂的只是表层。文明有三层,器物,制度,文化,核心层是文化。儒家的器物制度早已随农耕文明的瓦解烟消云散(忙总关注的苗族文化消亡问题,比如端公、婚丧嫁娶礼仪就是制度层面,),但文化一层根本动不了。比如说儒家强调的责任感,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这种东西生命力太旺盛了。举个坏的例子,忙总所说的,中国人对权力的崇拜根深蒂固。文化生命力非常强盛,比如伊朗,波斯亡国一千多年,波斯文明还能用阿拉伯教的一个少数派教义借尸还魂。毛泽东思想和新中国的建立,实际就是中国文明用马克思主义的借尸还魂。
消灭一种文化很难,除非种族屠杀或者根基很浅的文化比如日本文化。亨廷顿就看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苏联解体冷战胜利对于美国而言仅仅是一个开始,三大文明(基督教阿拉伯教儒教)刚刚开始火拼。
忙总所说的儒家在二十年之内成不了主流,应该是指制度层面。但二十年实际上低估了制度重建的难度,没有两三百年的时间很难。要发展一套跟西方制度对抗的制度,其实就是重建一个大厦,需要以百年为单位计算的时间。
能跟忙总对话我的荣幸,其实您的观点我本心是认同的,故意跟您抬杠。茶馆嘛本来就是一个扯淡的地方。
(2012-1-17 15:32:00)
西方文化的瓦解要比你想象的快,不用这么久,也许你就能看到中国文化占上风的那一天。
(2012-1-17 16:11:00)
我还在修改帖子呢,没想到忙总居然下午又上线了。
苏东坡苦恼和迷茫的根本原因是自我定位和能力的不匹配,自我定位高于实际个人能力。同样是官僚兼书法家,蔡京那是有理想没道德,苏东坡自然是有才华没能力了。放到忙总手下干活,就是忙总所说的正经建议没有,牢骚一堆的。知识分子普遍都有这个问题,这是道家仙风道骨的另一面。
忙总对阿拉伯这个沙漠一神教怎么看,两百年后会不会成为中华的强大对手。他压制基督教一千多年,最鼎盛时灭波斯,唐王朝也吃了他的败仗。
(2012-1-17 16:23:00)
会不会成为我们对手不知道,美国人不会让他好过是一定的。他们先扛过美国人的飞机大炮再说。
[晨池] (2011-10-23 10:11:00)
忙总,问个问题你莫怪,你的书生气和土匪气,哪个是天生的哪个是后天的?我猜土匪气是天生的吧?有人抓你的小狗你就烧他的房子,这样的书生就是山大王也不敢怠慢啊。
(2011-10-23 15:30:00)
都是天生的,一方面很敏感,一方面很野蛮。这种情况在贵州山寨中很普遍。温柔婉约的女子,一旦惹毛了,照样敢持刀拿枪。
[水煮小猫脸] (2011-10-24 11:49:00)
点一曲西南民歌,祝M师:身康体健!阖家吉祥!
(2011-10-24 12:21:00)
谢谢,谢谢。
(2011-10-25 13:37:00)
我是从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入门的,波利尼演奏,刚开始听只觉得钢琴好听,随着听的次数越来越多,对整体才有了更好地把握,不再是哪种只有部分好听的感觉。 钢琴协奏曲是最容易入门的,因为对比比较强烈。后来听第二第三奏鸣曲,感觉肖邦能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效果(语文太差,想不出更合适的词)。
后来开始听小莫的各种协奏曲,后期的都重复听,虽然内容迥异,每首都是极端的平衡与优雅,遗憾得是那时候还没有现代钢琴,没法让这个超级天才充分发挥。
可惜,好听没法用来形容贝多芬的东西。明显的特征是慷慨激昂。进入晚年后,写的东西都太难形容。有些人说进入了神的境界,太难形容。
限于水平,只是听29和32有感觉,四重奏之类的等有时间再说吧。
使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东西,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2011-10-25 15:40:00)
我没你这么复杂的感觉,我就是当成生活环境的一部分,一个在在房间里,没点动静太冷清。
[虎王2006] (2011-10-19 15:57:00)
Gil Shaham 跟帕尔曼的碟子也非常棒.跟安妮索菲可算三国鼎立了.
(2011-10-19 16:10:00)
这二位国内出版的优质CD不多,好像只有广东的哆来咪出过一批24比特192kHZ录音的(大概有8、9张Cd,此外穆特,郑京和的也各有4、5张)。
[虎王2006] (2011-10-19 16:10:00)
忙总不知有没有好好听过古斯塔夫马勒的交响乐?我少时接触过,本能的非常排斥,大概是无法忍受那种黑云压城的感觉.他那些曲子写在20世纪WWII那些大灾难,特别是犹太民族的灭顶之灾发生之前,真是令人惊异他感知未来的能力.
(2011-10-19 16:24:00)
据说很伟大,但是我听不懂,也就不听了。
我认识一个喜欢马勒的,不过我感觉他也未必真的懂。
[后乐] (2011-10-20 7:42:00)
和忙总同感。我也是别人推荐才去听了马勒,把马九听了几遍,还是找不到他说的那种‘天堂般的感觉’。也许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可能是年龄的问题,没到那个岁数,就找不到那种音乐的感觉。
据说很伟大,但是我听不懂,也就不听了。
我认识一个喜欢马勒的,不过我感觉他也未必真的懂。
(2011-10-20 12:45:00)
我的观点就是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不假装听懂;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假装因为是潮流或大碗就喜欢,那样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浣花岛主] (2011-10-24 12:27:00)
忙总喜欢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吗?他的曲子难度极大,对于学钢琴的人来说简直是噩梦。当年留学时穷困潦倒,听了他的曲子很有些共鸣。
(2011-10-24 12:37:00)
俄罗斯的听的少,主要是国内不流行,没机会。
(2011-10-25 11:28:00)
我自己觉得芒总应该会喜欢拉赫马尼诺夫,他也是敏感、充满幻想、既冲突又宁静,并且,他在世的时候,除了演奏自己的曲子,还擅长肖邦。
我喜欢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一直都有共鸣,三钢也很好听。
(2011-10-25 11:43:00)
谢谢推荐,我去找来听听。
[渔樵山人] (2011-10-26 5:02:00)
这里有个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kyODE1NzI=.html
(2011-10-26 10:26:00)
谢谢,谢谢。
[郭既克] (2011-10-25 12:07:00)
http://blog.sina.com.cn/encode
这个人收藏了不少俄罗斯的音乐。
还是比较喜欢苏联时代的歌唱团的曲子,前几天听俄罗斯合唱团唱的老歌,歌本身还是老歌,但是唱歌的人气势上已经痿了……
(2011-10-25 12:18:00)
看了一下,不是很喜欢,在模仿西方,而他们最辉煌的传统丢失了。
[郭既克] (2011-10-25 12:28:00)
他们有个lube乐队,国内翻译成柳拜的,还有些传统的影子。
例如这两首,喜欢的人挺多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853c00100gdkz.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853c00100gcep.html
但是他们年轻人不喜欢他们,觉得他们像是当兵的(现在好男不当兵的氛围在俄罗斯很盛)。不过要是他们现在还雄纠纠气昂昂的,那估计我们更不爽了,哈哈。
(2011-10-25 15:19:00)
柳巴乐队听过,不过也不是纯粹的俄罗斯风格,有西方流行元素。
(2011-10-25 16:30:00)
这最辉煌的传统是什么?他们的文学艺术特点是什么?
(2011-10-25 17:24:00)
我认为俄罗斯的艺术特点或辉煌传统就是一种悲壮的大气,一种悲剧性的美,非常深邃和开阔。最好的例子就是屠格涅夫的作品和老托尔斯泰的作品。
[本拉轰] (2011-10-25 19:30:00)
俄罗斯的美,是一种绝望中提炼而出的希望之美。
(2011-10-25 21:45:00)
你这个描述很准确,他们是悲凉而不悲惨,灵魂纠结而不自暴自弃。
[成奎花] (2011-11-30 0:29:00)
苦难意识。俄罗斯电影也很可惜,模仿好莱坞,太多幼稚的戏剧冲突,以前那种隐忍的力量没了
(2011-11-30 11:09:00)
现在也还有好的,只是少一点,例如《西伯利亚理发师》就不错。
[秦筝] (2011-12-1 1:07:00)
《西伯利亚理发师》,这部电影我也很喜欢,看了大约有三遍吧。不过好像是合拍片,也有不少好莱坞的风格在里面,只是融合得比较好。
(2011-12-1 11:15:00)
那种悲凉或悲怆的俄罗斯味道还在。
[我爱莫扎特] (2011-10-26 20:54:00)
俺几年前在巴黎听过穆特的现场,结束后跑到后台去找她,还要了签名。
不过毕竟年纪不小了,也胖了些。当然气质还是极好的。
证明是一个偶像,数学家在这个偶像面前折磨自己。
(2011-10-27 9:45:00)
她来北京21世纪演出,我也去看过,不过没去后台找签名。现在是中央音乐学院大师班的指导。
这个人还是比较随和正常的,不像小泽征尔这一类怪物那么特立独行,喜怒无常。
[霜迹板桥] (2011-11-30 23:35:00)
忙总听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么?
(2011-12-1 12:30:00)
听,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小提琴奏鸣曲我都有全套CD,是当年用一月全部收入买的。不过还是最喜欢肖邦和门德尔松。有共鸣。
贝多芬的太复杂,听不懂。
[霜迹板桥] (2011-12-1 18:51:00)
我一直没明白什么样算是听懂了,很多曲子我听起来都很悦耳,来回重放一天都不会腻味,尤其是夜深人静心思沉静的时候,感觉每一个音符节拍都像击打在心跳上。但要是问这个曲子表达了什么,就开始迷糊了,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2011-12-1 23:50:00)
我的听懂就是指共鸣或者知道他要表达什么情绪。贝多芬的东西结构太复杂,不太容易把握。
[流云天下] (2011-12-5 20:55:00)
我觉得贝多芬的作品写的十分大气磅礴,结构工整,宗师之作。
我喜欢听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第四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也就是欢乐颂。这些不是天才宗师写不出哪怕一段。这些需要才气泉涌,灵感如地下水破土而出,需要像写马赛曲的小军官那样有如神助,一夜做成而无需修改;需要韩德尔那样大病初愈,在生命低点能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写出来哈利路亚这样的名作。而没有那种灵气的匠人,一辈子都不会有那种感觉,也无法写出那种直达人心的经典。
1 银英传中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看3:40处,这个只有帝王才配独享。
2 卡拉扬,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3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完整版
班门弄斧一把,收工睡觉。
(2011-12-5 21:00:00)
你对贝多芬已经入门了,相当不错。
[流云天下] (2011-12-7 17:57:00)
谢谢忙总,其实听到最后,我是百感交程,没有了悲伤也没有了快乐,已然觉得自己仿佛可以超越时间到达永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么感觉的。
(2011-12-8 11:07:00)
其实有一百个听众,就有一百个贝多芬。自己激动,兴奋,共鸣就好。
没有谁的感受是唯一答案。
[知左居右] (2012-1-18 10:18:00)
呃~木有想到您也喜?穆特!
偶是最?她的《流浪者之歌》~每?必?眠。。。?人的也?咿,就是?有?她的感迂?烈~?是迂得她演奏呃一首?,整?的爨魂都跟着走了。。。
(2012-1-18 10:33:00)
穆特与一般德奥血统的音乐家不同的是除了惯有的骨子里的冷峻,还有一种悲凉的情怀,而且能够完整的表达出来。其实她最典型的风格体现还是诠释门德尔松。
萨拉萨蒂的太悲哀了,不完全适合她的风格,她是悲中有骨。
可能帕尔曼更适合演绎《流浪者之歌》这类东西。
[晓风残月] (2012-1-19 22:00:00)
原来忙总也喜爱古典音乐。我也非常喜欢门德尔松,尤其是《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感觉门德尔松的音乐非常细腻,很有女性优雅的气息。
另外,不知道忙总喜欢维瓦尔第不?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M0NDc1ODA=.html
(2012-1-20 16:29:00)
好像维瓦尔第就只有这个《四季》著名,其实他的作品不少,可惜我们都听不到了。
[虎王2006] (2011-10-20 15:04:00)
还有,在不同的心情里的感受又不同.听音乐是私人的享受,再弄得成为一种纯社交纯附庸风雅,就太没劲了.
除了那些自己喜爱的艺术家,我觉得还真有"不是我的那杯茶"的大狮.再拿马勒做例子,我觉得就是很典型的那种无有缘分的.那种中欧夹在两次大战里的犹太小资的文化,跟我们差距太大了.那时的卡夫卡,托马斯曼的大作,看得也很受不了.从知识的角度去认可他们的价值是可以的,但要装作很喜爱的模样,就太为难了.
PS:马勒卒年是1911,那是欧洲大陆礼崩乐坏的以前三年,还没有完全褪去19世纪的繁华与荣景.
(2011-10-21 17:33:00)
听音乐,就像找老婆,情人眼里出西施,自己脚趾头舒服即可,不能装给外人看,那不是欣赏,是自讨苦吃。
[吐泡泡] (2011-11-14 14:12:00)
非常有同感。一直觉得有的事情不能职业搞,比如画画音乐等艺术行当。很辛苦,很燃烧生命,最后未必有人承认,顶多糊口。那天听大儿子说自己以后要当画家,我就心想你还真想象梵高一样让你弟养你一辈子?我原来的书法老师算是混得不错的,后来好不容易要混到北师大去当教授了,49岁脑溢血去世了。有的事情不能业余搞,比如数学物理这种学术的东西。实验就不必说了,烧几百万也未必有个响。理论的也不可行。这三百页推一个场论题,不是兴趣爱好可以承受得了的,而且积累到场论水平也不是民兵可以受得了的。连职业部队的都会告诉你三个月不搞相关领域的东东,论文就看不懂了。王元说过这民兵送来的东东一般只能扔垃圾筒。看篇文章,要三个月,要是对了,不是我王元的成果,最多共同发表。要是错了,我三个月白干了。我心说要是我还不如看三个月佩尔曼的东东更有价值。
(2011-11-16 13:05:00)
说得非常对,科学不能业余搞,艺术不能职业搞。
如果业余搞科学,只能去要饭,如果职业搞艺术,也基本与要饭数量级相当(别看有文艺界的人看起来穿金戴银,宝马香车,其实内里是什么自己知道)。
[虎王2006] (2011-10-19 0:55:00)
音乐是人们交流感情的媒体之一,有些类似语言,其内容有语言所无法表述的。还是得有生活的共鸣与熟悉,才懂得彼此的音乐。高中时我比较喜欢肖邦,就是那种婉转的惆怅恰好与青春期的迷茫暗合,而忧郁所遮蔽着的深层的期望与热切的执着,家国之思与生命力(好的传世佳作内里都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量,尽管表层会阴黧一片。除了马勒这样极其少的例外,马勒是绝望得令人不忍听),又令年轻的心为之激荡(升C小调即兴幻想曲,G小调叙事曲。。。)
有人听不懂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也不奇怪吧,大概是没有读到过有关列宁格勒围城的书,不了解那一段历史。那种900天围城的悲壮,甚至读点二手资料也很难意会。
(2011-10-19 14:13:00)
我听肖邦就是听情绪,实际是在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那种矛盾的冲突和纠结,或者说灵魂深处的彷徨。
至于《列宁格勒》,我觉得是一种绝望中的坚持和不屈服,激励自己内在的坚强。我就是那种打死不退的性格,所以可能比较容易接受。
[郭既克] (2011-10-23 9:27:00)
这个的确是跟心境有关系。青春期初恋阶段,喜欢听一些纠结、忧郁的音乐(好像法国和日本曲子这个风格比较多);有段时间心情很消沉,就听比较沧桑悲凉的(蒙古曲子这类比较多);还有段时间有点学小资装逼,就喜欢那种比较精致的曲子,比如华尔兹之类的;我现在主听苏联军乐,我舍友说我好像天天在阅兵,哈哈。
我爸之前有个战友,特别喜欢听哀乐(寒一个),天天在屋里放这个,不知道他是什么心境……
(2011-10-23 12:15:00)
喜欢听哀乐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那他的心境得有多悲伤?
本帖最后由 Ferrando 于 2012-3-17 23:29 编辑
听过穆特版的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不过听古典两年多还是觉得莫扎特的钢协、交响曲和贝多芬的交响曲最棒
对室内乐和钢琴奏鸣曲始终不大感冒(不知道谁说的,弦乐四重奏最能承载音乐家心灵最幽深的秘密)
可能是自己的阅历和思想深度不够吧,呵呵 Ferrando 发表于 2012-3-17 23: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过穆特版的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不过听古典两年多还是觉得莫扎特的钢协、交响曲和贝多芬的交响 ...
听室内乐需要心非常静。 wxmang 发表于 2012-3-18 1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听室内乐需要心非常静。
室内乐属于富贵的享受,在自己心情恬静有闲,波澜不兴时,可以很享受.
在奥匈帝国岁月静好的年代,皇帝陛下跟内阁重臣处理好政务以后,会各自取来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或者管乐,或者钢琴,自演自娱一场室内乐,来以此消乏. 虎王2006 发表于 2012-3-18 12: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室内乐属于富贵的享受,在自己心情恬静有闲,波澜不兴时,可以很享受.
在奥匈帝国岁月静好的年代,皇帝陛下 ...
所以我觉得很多东西,只有到了一个年龄才知道是什么味道,例如宋词,年轻时是体会不到很多意境的。年纪增加,火气退去,心静如水,就能看到繁华后面的本质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3-18 13: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我觉得很多东西,只有到了一个年龄才知道是什么味道,例如宋词,年轻时是体会不到很多意境的。年纪增 ...
所以年岁增长真是桩好事情.现代人浮躁,往脸上注射肉毒素来麻痹神经,缓解皱纹,来制造幻象,好纠住远去的青春的小尾巴.何必呢?经验与阅历,甚至吃过的亏犯过的傻,都是珍贵的积累.
不过年纪增加倒是未必肯定心静.我在去国避世多年之后,忽然入世之心大盛.现在的新理想是等娃们念大学基本自立以后,再干些年轻人都未必能有胆的勾当.还有些年头要等,不过不急,心在,就不怕老,没有"太迟了"一说. 虎王2006 发表于 2012-3-18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年岁增长真是桩好事情.现代人浮躁,往脸上注射肉毒素来麻痹神经,缓解皱纹,来制造幻象,好纠住远去的青春 ...
这个能透露一下您这个“年轻人未必都敢干的勾当”大概是啥么? 忙总,偶现在还挺年轻,不过就是特别喜欢宋词那种历经百难而又心平似水的感觉。比如这个:
蝶恋花 小雨初睛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感觉自己的心态真的老了。{:soso_e113:} 虎王2006 发表于 2012-3-18 13: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年岁增长真是桩好事情.现代人浮躁,往脸上注射肉毒素来麻痹神经,缓解皱纹,来制造幻象,好纠住远去的青春 ...
我已经没这种冲动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scorpiogs 发表于 2012-3-18 13: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偶现在还挺年轻,不过就是特别喜欢宋词那种历经百难而又心平似水的感觉。比如这个:
蝶恋花 小雨 ...
你还是不理解写词人的心底悲凉的回味。 hans 发表于 2012-3-18 13: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能透露一下您这个“年轻人未必都敢干的勾当”大概是啥么?
这个就很多了啊.随意举几个栗子:
--暴力型户外体育活动,以宅男体质挑战大自然
--强力参与型社会活动,撞到高压线也不妨,只要做得对
--弘一和尚型跟家庭切割,有时候打破格局未必不好,某人也许会说"其实我忍你有好久好久了啊"{:4_269:} 虎王2006 发表于 2012-3-18 13: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就很多了啊.随意举几个栗子:
--暴力型户外体育活动,以宅男体质挑战大自然
--强力参与型社会活动,撞 ...
跟家庭切割。。。。
额,您这是计划要搞第二春呀,小心别被老婆看到了,哈哈。 wxmang 发表于 2012-3-18 13: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还是不理解写词人的心底悲凉的回味。
忙总说的是,王诜做过驸马蹲过牢房流浪过他乡,那种经过大难的东东真的很难体会。我自己写就很虚,无法融到自然里面体会那种空灵的感觉。 古典乐似乎要从小培养兴趣的。
偶小时候偶妈放胶塑唱片里的古典乐,我只有那些听熟了的才爱听,小时候不常听的或者没听过的,长大后也不太爱听。长大后只喜欢笛子之类的民乐,或者pop music。
偶ex也是从小被她爸培养得喜欢听古典乐,上海在西洋文化的沉淀上可能比杭州更多一些。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E4OTgwMzYw/v.swf
hans 发表于 2012-3-18 13: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跟家庭切割。。。。
额,您这是计划要搞第二春呀,小心别被老婆看到了,哈哈。
虎王要干一番惊天大事,实践理想,您这里把他直接拉下来好几层啊,让他怎么回答?:lol suqier 发表于 2012-3-18 14: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古典乐似乎要从小培养兴趣的。
偶小时候偶妈放胶塑唱片里的古典乐,我只有那些听熟了的才爱听,小时候不常 ...
是的,很多习惯都是必须从小培养的,甚至包括好吃,美食欣赏能力。 虎王2006 发表于 2012-3-18 13: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就很多了啊.随意举几个栗子:
--暴力型户外体育活动,以宅男体质挑战大自然
--强力参与型社会活动,撞 ...
如果您做了法师可以给我一副您的字吗?为了表示您对弘一法师的尊敬顺便把他的号写上。(其实我是不会告诉你我要做什么的) suqier 发表于 2012-3-18 14: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古典乐似乎要从小培养兴趣的。
偶小时候偶妈放胶塑唱片里的古典乐,我只有那些听熟了的才爱听,小时候不常 ...
喜好而已吧,和培养没关系。我听着邓丽君长大的,现在基本只听古典了。 忙总说贝多芬太复杂了,我是深有同感。我20岁之后到前两年,非常喜欢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对贝多芬交响曲总体的感觉就是宏大而又统一。在电脑上听音频时感觉每部交响曲都是一气呵成,整齐划一。在交响乐团演奏现场欣赏时,又能感受到现场表演特有的无穷的细节(09年有幸赶上了波士顿交响乐团的贝多芬交响曲系列专场,终生难忘)。
不过最近一两年以来,渐渐的不敢去听贝多芬了。就像忙总之前说的,听音乐就是听情绪。我渐渐发觉,贝多芬的音乐过于深刻,情绪过于剧烈,所以每次欣赏之后,都很难从贝多芬的音乐情绪(实际上也是自己的情绪)之中走出来,甚至到了忙总在另一个帖子里说的、被情绪影响智力和判断力的地步,所以慢慢也就不敢听了。
最后请教一下忙总,有没有读过音乐和作曲系列知识的普及读物?能否推荐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