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炎 发表于 2012-12-19 11:56:47

(搬家贴)回沪游记

*因为时间因素,故此搬家贴为编辑版



每次回家,我都会被引见新朋友,可总是下次回国再碰到,我常常要么把人家搞混,要么就是想不起来,表情茫然。 妹妹总是摇头叹气说:哎呦,人家上次还在XXX请你吃过饭呢。以致于后来,我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见了面就热情打招呼寒暄一番,然后坐在那慢慢琢磨:这人到底是谁尼?。。。

快回英国前,妹妹带我去她的发型师Tony那去打理头发。 路上,妹妹告诉我,Tony调回到淮海路的分店了。我很自信的说:喔,我知道,我们以前去过的,在伊势丹上面,对吧?

这回轮到妹妹茫然了,想了好一会,然后,她不可置信的说:天啊,那家,我们的确是去过,不过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你也太搞了,这你居然记住了。。。眼面前的事倒忘了。

我就又晕了。

不过,我“强词”道,我跑过这么多地方、碰到这么多事和人,而我的脑子就这么大,这些芝麻点大的事干嘛要拼命记住,我有更重要的事要记呢。

我有一好友,他最大的兴趣爱好是旅游。但与众不同的是:他每到一处,并不乐衷于名胜古迹,而是呆在酒店里看书。我好奇的问他,那你还不如呆在家里看书呢,省得还要辛苦搭飞机。他则眨眨眼说:其实坐飞机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我骇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每次回国,都会感叹上海日新月异的的变化,所以在海外的朋友要如那首歌中唱到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不然会跟不上祖国和家乡变化的脚步。



回家时,由于除非是路过,我很少特意去南京路,淮海路、外滩等地逛。说来惭愧,我甚至连大名鼎鼎的七浦路都从来没有去过。一是没有特别需要买的,二是比较懒,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被了安排了饭局和活动。

这次时间充裕,妈妈建议我去外滩走走,说是重新拓宽,大修过了,很漂亮,应该去看看。

外滩是上海最美的角落之一,如今她的变化真的好大,在我的眼里是既熟悉又陌生。对岸陆家嘴现代摩天大楼林立,气势磅礴,这边外滩典雅华贵的旧建筑物诉说着历史。

外白渡桥,始建于1907年,是上海第一座钢铁结构桥,也是上海百年来的标识性建筑。她承载着历史和变迁,见证了上海的沧桑与繁华,屈辱和荣耀。

她也是上海人的外婆桥,儿时的童谣依然记得:“摇啊摇,摇啊摇,船儿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外婆给我一块糕”。而外婆桥的身影,也化成了我心中一缕的乡愁。。。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15446795088937272_001.jpg



夜间的外白渡桥,随着在各种色彩灯光的变化,桥的颜色也会变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15446795088937272_000.jpg



就象怀念以往幽静的林荫路一般,虽然我很喜欢新外滩,赞叹着上海的发展,但也有点若有所失的感觉。。。


记得高中时,我常常和好友小琦在放学时、暑假期间,挽着胳膊沿着南京路边走边聊,然后来到外滩的黄浦公园,坐在树荫下的长椅上,看小说,看风景、谈梦想。。。渡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

当时的外滩很安静,特别在冬天的清晨,天蒙蒙亮时,空气中时常带着雾气,外滩有一种别样的美。

有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都要经过外滩。在中国银行大楼边,有卖热牛奶、茶叶蛋,和早报的小摊,我时常会买一包热牛奶,边喝边赶路。因为路上人很少,我的鞋跟在石头的路面上发出的“踢踏,踢踏”的声音,声音很清脆还带着点回音。

不过,怀旧是一种情怀,时代和城市发展的脚步是不能停止的,外滩和上海将会被一代代的人打造得更美好。

夜晚的外滩,别有一番风味。 陆家嘴和浦江两岸的建筑物与江水交相辉映。外滩的历史建筑在灯光下,一派金碧辉煌。


*我拍照技术很很烂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101938025.jpg



这次我也因有事要办去了趟浦东,也趁此机会到浦东世纪广场转了转。

虽然出门更多时间是由朋友开车接送,或者坐出租车,但也有机会体验上海的公共交通工具。

记得在80年代,上海的交通状况是糟糕得不得了,特别在早上高峰时间。由于,当年的马路不是这里在挖,就是那里在修,或者拓宽改造,塞车是家常便饭。 公车一来,因为不知下一班车什么时候才能到,乘客们都争先恐后上车,唯恐落下,便常常出现人吊着车门不肯下,需要外面的人合力帮忙,才能关上车门的景象。。。

记得,有时车子被堵半小时不挪步,公车上的人只能下来走路或者叫摩托车,所以当时涌现出了一种新兴繁荣的行业 - ‘开摩托车’生意。

如今,上海公交车的状况一年比一年好,车子大部分是空调车,车上还有闭路电视。特别是随着地铁和轻轨的逐步完善,又快又不会堵车,成了人们上下班的首选交通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路面交通的负荷和减少了公交车的流量。

这次去浦东,我是乘坐地铁去的。 也许,看惯了伦敦那种上下班高峰时,人潮汹涌的场面, 所以基于上海的人口数量,我做好了被挤的准备,可实际情况却出乎我的意料,地铁站和地铁上远远没有我想象的拥挤, 并且那可是在星期一早上的上班时间。 上海的地铁已能和世界接轨,不过我发现有一点不便利的就是,手工售票处的窗口大都关闭着,这对于没有交通卡的和非本地人来说,要事先准备好零钱才能在电子售票处买到票。

办完事,我来到世纪大道杨高路处的世纪广场。世纪广场如今是上海最大的广场(以前是人民广场),北侧是上海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它毗邻上海科技馆和世纪公园,两侧是树木和和草地。

整个广场视野开阔壮观,线条明朗,具有现代都市设计的魅力。 在世纪广场入口处,可以见到八根方柱,在方柱的2米处又按中国传统的九宫格构图组成四根小柱,给人以一种刚强粗旷,博大、蓬勃向上的意境,令人有心胸开阔的感觉。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10.jpg



抵达世纪广场非常方便,乘坐地铁2号线到上海科技馆站下就可以直达。 在广场水池的簇拥下,弧形玻璃天幕的地铁车站晶莹剔透,有如两片荷叶般楚楚动人。广场旁边,科技馆的幕墙是也由整面透明的玻璃作成的,显得格外前卫,宛如一座用高科技打造出来的水晶宫殿。

科技馆是个令人眼界大开的地方,特别是对对孩子来说是个很好的去处。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00.jpg


在世纪大道一端开阔的环岛上,名为“东方之光”的日晷。它是以日晷为原形,用不锈钢管构成的网架结构,垂直高度达20米。日晷看上去是蛮酷的,在阳光下发出着金属的光泽。

‘日晷令人联想到遥远的历史,取材于古代计时器日晷,“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字面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它的晷针已由天文专家测定出指向正北的方位,具有计时功能’。椭圆的晷盘又象征地球,晷针穿过的中点代表中国 - - 内涵深刻,有意义。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09.jpg




上海如今已成为国际大都市,也的确名不虚传。 她有大气磅礴的陆家嘴金融区;繁华的的商业区南京路、淮海路;幽静中却又不失文化韵味的衡山路、汾阳路、绍兴路;雅致的东平路,多伦路;保留下历史的回忆的、城隍庙。 随着交通的发展,上海的古镇如七宝、周庄、西塘、朱家角等也重新焕发异彩,吸引着中外游客,并成为上海及周边地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我也和朋友也去了有“上海威尼斯”称号的千年古镇朱家角游览,领略江南水乡古镇,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和清淳风情。

朱家角位于上海市郊,由于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水陆交通便捷,风景优美,物产丰裕,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


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1930年,镇上出版的《骊珠报》上刊载过一段“镇东祥凝浜发掘出东吴大将军甘宁之墓”一事,更能证明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朱家角就已形成村落集市了。据史料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镇上的圆津禅院、慈门寺等古寺名刹均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可想而知,古镇当时已人丁集居,初具规模。



到了明清时期,朱家角商贾云集,烟火千家,并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15.jpg


朱家角的桥是有名的,镇内共有36座造型各异负、类型齐全的古石桥,每一座都载着古老的故事和传说。

上图中的桥叫:放生桥,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 它建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由慈门寺僧性潮募建。放生桥,5孔石拱,全长70.8米,宽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桥,称为“沪上第一桥”。

在桥边可以见到当地人兜售活的小鱼、虾及鳖,并向游客游说,来到放生桥放生,可以积德。朋友笑着悄悄告告诉我,在这些旅游点被放生的鱼虾,很多是被“捞起又放生”了无数次的。

站在放生桥上眺望,河上小船轻轻摇过,两边是鳞次栉比旧式民宅,面前仿佛就是一幅古意盎然的江南水乡风情画。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13.jpg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11.jpg



过了放生桥,就是北大街,其实宽仅三、四米,最窄处只有二米而已,所以又称“一线街”。虽然,全长只有三百多米,但却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是最富有代表性的明清建筑精华所在,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游客到此游览参观。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03.jpg



沿着窄窄的石板条路走,两边是砖木结构的小楼店铺,给人以一种穿越的感觉,而店铺里有卖朱家角有名的美食:扎肉、扎蹄、粽子、青豆、酱菜、麦芽糖等。

也有卖小商品,比方现场制作的手工艺品,时尚装饰用品等,大多都挺有创意的。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07.jpg

这些都是此GG自己编制的,手真巧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05.jpg



看到各种网络用语、网络文化及各种恶搞被做成商品,着实令人摇头又忍不住笑。。。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04.jpg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01.jpg



由于不是周末又近傍晚时分,这时游客不是很多,我可以安静悠闲的欣赏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象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06.jpg



朱家角虽然不大,除了桥,水边人家,明清民居,北大街商铺等,还可以看一下的地方有:1912年建造的庄园式园林建筑,课植园;大清邮局;古刹慈门寺;建于元代的园津禅院等。

小游朱家角镇后,朋友带我来到沪青平公路的一家饭店, 我们又借此机会大吃河鲜,当然少不了钟爱的大闸蟹
作为吃货,在这些美食面前,偶当然斯文扫地,淑绿不再,挽起袖子,食指大动 。。。。  {:soso_e162:}{:soso_e106:}


http://img170.poco.cn/mypoco/myphoto/20121219/10/64772759201212190205152545605631319_012.jpg




ademxue 发表于 2012-12-19 13:20:52

呵呵,支持楼主;眼神有些小犀利。

nziyouren 发表于 2012-12-19 15:02:02

是真人不? 有点像关之琳{:soso_e113:} 美女一个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jade 发表于 2012-12-19 15:47:34

哎呦,我也想八卦下,不敢了,每次八卦帖子都挂掉....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12-19 15:59:28

老上海仅剩的能当外景的景观恐怕只剩下外白渡桥了。在各种以旧上海滩为背景的电视剧里面层出不穷。

最恶的就属黄晓明的《新上海滩》,几乎每一集都有。《新上海滩》还有个恶俗的地方就是黄晓明装酷,干啥都要叼根烟,似乎不点烟就不能装深沉了。真是毁人不倦。

PbD 发表于 2012-12-19 19:54:00

常回国看看。

老和山 发表于 2012-12-19 21:41:27

怀念江南。看了这贴,好想回杭州。

wuhan15zhong 发表于 2012-12-19 22:55:01

本帖最后由 wuhan15zhong 于 2012-12-21 00:54 编辑

看完了,什么都就不幂敛函数了

(编辑: 不迷恋过去的上海滩)

tnq 发表于 2012-12-20 09:28:15

博主的乡愁跃然纸上!只能说常回家看看~~

昨天晚上我死了 发表于 2012-12-20 09:45:55

顶一下,下次去上海的时候也去朱家角看看,上海去过好多次了,朱家角我居然都没听说过,真是汗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0 09:57:46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12-19 15: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上海仅剩的能当外景的景观恐怕只剩下外白渡桥了。在各种以旧上海滩为背景的电视剧里面层出不穷。

最恶 ...

其实也还有其他地方:城隍庙,霞飞路边上的小路等,只是拍电影的好像都喜欢围着外白渡桥,汗,

《新上海滩》没看过,其实即便当年轰动一时的老《上海滩》也很港式,包括《花样年华》等。。。都跟30年代或解放初期的黑白片里讲述的上海故事,差了好几条马路。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0 10:09:43

老和山 发表于 2012-12-19 21: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怀念江南。看了这贴,好想回杭州。

杭州真是好地方,可惜一直没去到千岛湖。

看介绍,感觉朱家角和乌镇的格调很像

乌镇你去过吗?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0 10:21:18

昨天晚上我死了 发表于 2012-12-20 09:45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顶一下,下次去上海的时候也去朱家角看看,上海去过好多次了,朱家角我居然都没听说过,真是汗

很小的古镇,但蛮值得一游,悠闲的慢慢玩,一天时间都绰绰有余,

我当时是朋友开车去的,我查了一下:

上海的人民广场,有直达朱家角的公共汽车-沪朱专线,分为慢车和快车(票价:¥12),慢车顾名思义不走高速,沿途要停靠若干站点,快车则走高速直达,去旅游闲逛的话自然是坐快车啦。节假日的车次密度会增加,排队时间尚能忍受,整个车程在1小时左右。


上海四大古镇:嘉定镇、朱家角镇、南翔镇、枫泾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2-12-20 10:28:12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0 1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杭州真是好地方,可惜一直没去到千岛湖。

看介绍,感觉朱家角和乌镇的格调很像


乌镇比朱家角大很多,可以走一天,格调差不多,市容没有朱家角干净(景区东栅、西栅比较整洁)。去开过一次商务会议,陪北方朋友去过2次。

旅游旺季不要去,挤地铁的阵势。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2-12-20 10:36:17

这次去浦东,我是乘坐地铁去的。 也许,看惯了伦敦那种上下班高峰时,人潮汹涌的场面, 所以基于上海的人口数量,我做好了被挤的准备,可实际情况却出乎我的意料,地铁站和地铁上远远没有我想象的拥挤, 并且那可是在星期一早上的上班时间。 上海的地铁已能和世界接轨,不过我发现有一点不便利的就是,手工售票处的窗口大都关闭着,这对于没有交通卡的和非本地人来说,要事先准备好零钱才能在电子售票处买到票。



早晚高峰地铁一号线最挤,分区段,特别是莘庄到徐家汇、火车站到人民广场。

没看到过人工售票站全开。

老和山 发表于 2012-12-21 14:06:24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0 10: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杭州真是好地方,可惜一直没去到千岛湖。

看介绍,感觉朱家角和乌镇的格调很像


去了,住在西栅,感觉很好,但商业感也比较强,不如在杭州的农家乐喝茶打牌那么的轻松随意。

duanjian 发表于 2012-12-21 14:34:37

与北京相比,上海地铁的价格稍贵点,所以人也少些。
坐惯了北京的地铁,觉得上海的地铁还是蛮舒服的,呵呵。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2-12-21 15:06:09

虽然在河里看过,不过那时还在上海讨生活,这些地方都开着小微轿晃悠过。几年过去了,也离开上海了,但一直认为上海是中国管理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2-12-21 15:12:15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0 10: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小的古镇,但蛮值得一游,悠闲的慢慢玩,一天时间都绰绰有余,

我当时是朋友开车去的,我查了一下 ...

朱家角去过五六次,觉得比周庄好:人少多了。很有江南味。
那时延安路高架的外滩尾巴还没拆,晚上开车由西向东拐弯时看浦东,那才叫壮观和美丽。可惜,桥开世博会拆了。

冷眼看世界 发表于 2012-12-21 20:06:10

思炎jj好漂亮啊!:lol

xiewl66 发表于 2012-12-22 14:27:04

        不知道楼主在朱家角酱园里面买没买一种酱菜,是用小拇指大小的茄子做的酱菜,味道很好吃,特别下饭,我在上海其它地方还没有看到过。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3 12:02:45

xiewl66 发表于 2012-12-22 14: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楼主在朱家角酱园里面买没买一种酱菜,是用小拇指大小的茄子做的酱菜,味道很好吃,特别下饭 ...

这个酱园可以很有名的,我有去参观,不过由于携带不方便,当时没有买
用茄子做的酱菜,我还真没吃过呢,下次一定要买来试试。


涵大隆创建于1886年,现在墙上的店名仍是当年开业时写的。

  清朝中期,朱家角的酿造业发展迅速。以涵大隆为首的一批酱园作坊将酿制的酱菜畅销各地。酱菜很快就成为了朱家角价廉、味美的特色产品。涵大隆生产的各种酱油、酱菜、乳腐、酒和醋等,都有一套独特的工艺。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涵大隆的玫瑰乳腐和双料酱油分别获奖,后来又在南洋劝业会和国货展览会上分别获奖。1956年,涵大隆和镇上另外几家大酱园合并,组成酒酱合作商店,总称涵大隆。


http://www.leziyou.com/upload/ThumbImg/201204280935300AGLGZ6JOXEUA3FDEJ6T.jpg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3 12:11:53

不能忽左忽右了 发表于 2012-12-21 15: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虽然在河里看过,不过那时还在上海讨生活,这些地方都开着小微轿晃悠过。几年过去了,也离开上海了,但一直 ...

:handshake

上海城市管理的确很好,而且最早城镇扩大化之一,现在人口很密集。。。还能有效管理,并且自身发展还辐射周边邻居,共同富裕

看到这个帖上海人和新上海人应感到欣慰,并以此为鼓励和动力

祝福在上海工作学习的朋友们,一起打造新上海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3 12:20:57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2-12-20 10: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早晚高峰地铁一号线最挤,分区段,特别是莘庄到徐家汇、火车站到人民广场。

没看到过人工售票站全开 ...

人工售票还是要开一个的,最好是在邻近进站口的窗口,我当时是走了NNN路程买票,搞得我头晕
~~~~


我个人体验这样不方便,特别是对于国外游客

在英国不管大小地铁站都有人工售票窗口,路标指引很容易找到,我觉得这点可以借鉴,不能太数字化而忽略了人性化



玩钉耙的悟空 发表于 2012-12-23 12:26:27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3 12: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工售票还是要开一个的,最好是在邻近进站口的窗口,我当时是走了NNN路程买票,搞得我头晕
~~~~



特别是换乘站,曾经给过类似的建议,因为没少指路,管理细节方面还要提高。

地铁门上提醒夹手的英文以前是care,提议改caution,好久没坐地铁,下次留意一下。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3 12:27:07

duanjian 发表于 2012-12-21 14: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与北京相比,上海地铁的价格稍贵点,所以人也少些。
坐惯了北京的地铁,觉得上海的地铁还是蛮舒服的,呵呵 ...

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建造的地铁,也许空间就比较小?我当年去北京时没有时间机会坐地铁,有点可惜。没体验生活。。。

不知北京和上海的流动人口哪个多些?


越山 发表于 2012-12-23 12:44:00

本帖最后由 越山 于 2012-12-23 12:45 编辑

原来楼主是上海的美女啊,赞一个。
个人观点,上海是中国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

越山 发表于 2012-12-23 12:49:09

思炎 发表于 2012-12-23 12: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建造的地铁,也许空间就比较小?我当年去北京时没有时间机会坐地铁,有点可惜。没体验生 ...

据2012-05-05 《东方早报》报道: 
2012年5月4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召开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会议透露:当前,上海人口总量持续增长,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347.46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达到935.36万人,已占常住人口总量四成。

北京没有搜到准确资料,但是肯定也超过九百万了。北京多过上海不惊讶,毕竟北京面积比上海大

zilewang 发表于 2012-12-23 18:14:44

不懂地问,建在河两岸的江南水乡的房子,会不会非常潮湿?常住这种地方,常得关节风湿痛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搬家贴)回沪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