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最重要的两个民间会议
中国经济改革最重要的两个民间会议----
当年的战友如何成为对手
一、莫干山会议
1984年9月3日至10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上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它被称作“经济改革思想史的开创性事件”。现在当年能够上山开会已经在中国政坛和学术圈成为一种荣耀。
莫干山会议是由朱嘉明、刘佑成、黄江南、张钢这四人策划的。
1984年的背景是农村改革已经大有起色,城市改革举步维艰。保守势力很强大,思想意识形态依然僵化。
1984年5月温元凯在合肥搞了一个“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和中国改革研讨会”,邀请了改革的先锋人物凤阳县县委书记翁永曦、浙江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鞍山无缝钢管厂厂长王泽普等等,自称“全国改革者大会”,结果遭到了中央领导的批评:“凭什么叫改革者大会,难道说参加是改革者,不参加就不是改革者?”。温元凯被处理。
改革者大会后,全国草木皆兵。所以他们在当时属于“顶风作案”。
1984年,朱嘉明33岁,是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前身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经济师;黄江南34岁,是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助理研究员(他们两个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业经济系第一届硕士),张钢35岁,是《经济学周报》负责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联络人;刘佑成34岁,浙江经济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他们当时认为,农村改革已经五年了,不进行城市改革配套不行。应该利用年轻人的力量团结起来,推动一下。于是策划了在莫干山召开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会议。会议由《经济学周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世界经济导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经济效益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召开。经济日报》总编安岗、副总编辑丁望,《经济学周报》总编辑王瑞荪,《中国青年》杂志副总编辑崔维德,《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社长白若冰等等也参与组成会议筹备组。
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24人,是由会议筹备组根据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300余篇应征论文挑选出来的。在选拔过程中,不讲关系、不讲学历、不讲职称、不讲职业、不讲“名气”,凭论文水平确认代表资格。
1984年6月12日的《经济日报》有一条新闻,标题为《本报等五单位将召开中青年经济学术讨论会,广泛征集论文邀请入选者作为正式代表出席》,内容如下:
本报讯 《经济日报》、《经济学周报》、《世界经济导报》、《中国青年》等报刊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将于9月上旬在浙江省联合召开“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中心内容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本月中旬开始,向全国广大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广泛征集论文。论文入选将作为正式代表应邀出席会议。论文写明“九月征文”字样,寄北京市《经济学周报》社。论文不超过八千字,提纲不超过一千字,并请写清作者姓名、性别、年龄和工作单位。
论文审阅组组长是王小鲁,副组长是周其仁,高梁,蒋跃、张少杰、贾康等等也参与审稿。原则是一个省选5人,共150人。最终选中了124人,其他26人是原来的经济圈儿固有的人。最终,150人+10个领导小组成员+记者组10个,因为在莫干山开,多给了浙江10个名额。
最终上山的包括紫阳真人的秘书李湘鲁、张劲夫的秘书孔丹,以及当时的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联络室副主任王岐山,还有中宣部理论局局长贾春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娄建、外经贸部研究室田力维、计委经济研究所赵明、浙江省委宣传部长等等。上山者最高级别的干部是马宾,部级。(如今马宾被奉为“左”派精神领袖。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当时张维迎提交的是价格改革的文章,一开始没有被选上,后来又被选上了。
1984年8月25日《经济日报》报道:“截至8月15日止,会议筹备组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三百多篇论文。论文作者有从事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更多的是在各条战线基层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理论研究的同志。……有的作者还附函叙述了他们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探讨的情况,表达了他们关心四化大业愿为改革献计的强烈责任感。”
会议规定论文不许带上山,只带身子来。所以会上没有宣读论文、交换资料、泛泛议论这些例行公事,而是围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分若干专题,挂牌讨论,把探讨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参加者无不精神亢奋,专注,高强度,不休息,会议结束时,竟有一大半人都生了病,张钢甚至因为劳累过度,胃出血,做了胃切除手术。
莫干山会议的组织分了五个组。第一是领导小组,由各发起单位的领导人组成,他们不负责会议的运作,基本也不参与会议任何决定;第二是大会秘书组,负责会议的组织、议题、讨论、简报、最后报告及各项决定等,张钢任秘书长,成员有朱嘉明、黄江南、徐景安、王岐山、王小鲁、周其仁、刘佑成。后来秘书组会议又增加李湘鲁、金观涛,以及各会议分组的部分组长如杨沐、高梁等人;第三是新闻组,由发起新闻单位各出一人组成,中青报记者部主任陆薇薇任组长;第四是会务组,由《经济学周报》和浙江省经济研究中心负责,组长是张连城和蒋晓玲;此外,最重要的是学术组,组长和副组长是朱嘉明、黄江南、徐景安,成员为各会议分组组长。
莫干山会议的宗旨是 “为党和国家献计献策”,中心议题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例如“挂牌讨论”价格改革问题,田源、张维迎作重点发言后,大家可以自由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会议场所被挤得满满的,气氛热烈,基本观点有“调放派”和“双轨派”,前者强调先调后放,调放结合来理顺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后者则强调可以先形成价格的计划控制轨和自主(市场)定价轨双轨运行的局面,在边际上和增量上逐步扩大市场调节的作用,最后再并为市场一轨。如今大家知道,价格调放和价格双轨制的思路,后来在中国改革发展的现实生活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后者,基本可以肯定是8平方的导火索。
莫干山会议上最重要的问题是在关于改革发展区域战略的讨论中,提出了“梯度推移”和“反梯度推移”(郭凡生的反梯度理论)的不同的国家发展思路,宏观经济是否应该打破“综合平衡”发展(当时王史华强烈主张应突破,主要论据是货币金融可以实现“跨空分配”),结果我们现在都看到了,消费和投资的不均衡发展导致现在消费低迷,产能过剩。
会议结束后向中央上报了七份专题报告:《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与价格改革相关的若干问题》;《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应从国营小企业和集体企业起步》;《沿海十四个城市对外开放的若干问题的建议》;《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展和管理股份经济的几个问题》;《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 这些报告从问题出发,提出政策建议。
并向向主管计委和体改委的国务委员张劲夫做了汇报。1984年9月20日,张劲夫批示:“中青年经济工作者讨论会上提出的‘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极有参考价值。”10月10日紫阳真人批示:“‘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很开脑筋。总题目是如何使放调结合,灵活运用;因势利导,既避免了大的震动,又可解决问题。广东的从改物价管理体制入手、江苏乡镇企业走过的路、协作煤价的下浮,以及粮棉油大量搞超购价的结果带来了比例价,都实质上是放调结合的成功事例。”(《价格改革的两种思路》,由徐景安执笔完成)。
莫干山会议的成果是涌现了人才;解放了思想;决策层产生影响。(可以与当年紫阳真人在那个著名的“重调整,缓改革”的阶段性纲领建议以后,接见“四君子”翁永曦、王岐山、朱嘉明、黄江南引起的轰动相提并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洪也找了他们。
会后,很多人进入了政府体改部门,比如田源成为国家体改委委员。从西北来的年纪最小的参会者张维迎只有24岁,当时在读研究生的最后半年,这年12月,他去体改委报到上班了。会后,还有一批人去江西参加价格改革试点工作。
《经济日报》9月下旬辟专版《探讨经济改革中的理论问题――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登》,刊登了天津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郭振英的 《自负盈亏与企业扩权》,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研室郭凡生的《谈谈技术的梯度推移规律》,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吴克的 《计划管理中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常修泽的 《从蛇口工业区的开发得到的启示》,上海科学学研究所夏禹龙、谭大骏、陈平、蔡乃中的《沿海开放地带的战略地位》,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陆丁、《世界经济导报》张一宁的《引进外资引力何在》,清华大学周小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楼继伟、李剑阁的《价格改革无需增加财政负担》,西北大学经济系张维迎的 《价格体制改革是改革的中心环节》,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田源、陈德尊《关于价格改革思路的思路》。
然后河南省政府组织河南省经济咨询团,省长刘杰任团长,副省长何竹康任副团长,邀请莫干山会议中的一些骨干人员成为他们的咨询顾问,于1985年4月在政协礼堂举行聘请仪式,近百位青年经济学家受聘(方风雷就是这时出山的)。
莫干山会议的后遗症是导致以后大量青年人专心致志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的改革方案设计,有浓厚的急功近利色彩,当时说法是“改革方案万万千,各领风骚三五天”。这种情况影响到现在。
莫干山会议余波荡漾。
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出师不利,通胀加大,改革意图实际受挫之后,1986年,紫阳真人要求各部门和中青年研究力量都要参加“价税财连动”改革方案研究,基本意图是在1987年于我国推出价格、税收、财政体制的配套改革,形成宏观层面以间接调控取代直接调控的新体制框架。
但最紫阳真人去东北考察国企情况后,决心动摇了。因为追求规范化的“利改税”改革之后,国企效益出现20多个月连续下滑之说,使他不再看重“规范化”之路,于是从1987年起,转而推行企业的多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并自1988年起在财政体制上也实行多种形式的地方大包干。(价税财连动改革实际就是前任总经理的分灶吃饭改革)。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最终走向8平方。
二、京丰宾馆会议
京丰宾馆会议是1989年4月5日召开的,叫“改革十年中青年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期四天,有400多全国各地来的中青年经济学家参加。这次会议的主办方是国家体改委理论宣传司。中央政治局委员胡启立来会议和大家一起照了像。
会议当时分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会场,政治会场的参加有严家其、温元凯、苏晓康等,经济会场的参加者有周其仁、石小敏、张学军等,文化会场的参加者有黎鸣、包遵信等。
李克强、李源潮(他们当时的职务是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延东(当时是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薄熙来(当时是辽宁省大连市宣传部部长),俞正声(当时是山东烟台市市长),王歧山(当时是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沪宁(当时是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马凯(当时是国家物价局副局长)等等今日的大人物也参与会议。
此外参与者还有国家体改委理论宣传司司长宋廷明,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室副研究员高山(当时是高层智囊圈子里的红人,8平方后这颗政治明星便陨落了),周其仁,林毅夫,茅于轼,严家其等等。
政治组的总结者是严家其,经济组的总结者是周其仁。中信公司研究所的朱嘉明做了大会的总结。
从现在来看,在那个会上,凡是表现最突出的人,往往都是思想观点比较激进的。但后来被历史淘汰的恰恰是这些先进者。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往往成了历史发展的主角。
这次会议上非常耀眼,而后被边缘化的人物有:黎鸣(当时是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周舵(当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朱嘉明(当时中信公司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包遵信(当时是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苏晓康(当时是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讲师),刘再复(当时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严加其(当时是中国社科院政治所研究员),陈子明(当时是北京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稼祥(当时是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综合组长)等等。
在那个会上没什么表现的人有:冯仑(当时是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温元凯(当时是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教授),曹思源(当时是四通公司社会发展研究所高级经济师),张学军(当时是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研),王小强(当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王鲁湘(当时是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就是现在凤凰卫视那个普世分子),盛洪(当时是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助研,现在茅于轼的老板),钟朋荣(当时是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副研),仲大军(当时新华通讯社主编),梁从诫(当时《知识分子》杂志社主编)。其中只有冯仑成功。其余人都是搞的咨询公司。迟福林(当时是海南省委研究室副主任),常修泽(当时是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当时是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杨帆(当时是天津经济开发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曹远征(当时是国家体改委处长),王洛林(当时是厦门大学校长),洪银兴(当时是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刘伟和平新乔(当时都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刘纪鹏(当时是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研),贾康(当时是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室主任),孙立平(当时是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副研),李银河(当时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周其仁(当时是国务院农研中心发展所副所长),张维迎(当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助研。)郭树清9现在是建设银行行长,当时是中国社科院马列所博士),周小川(现在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当时是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陈锡文(现在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当时是国务院农研中心发展所所长)。林毅夫(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当时是国务院农研中心发展所副所长)。吴晓灵(现在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当时《金融时报》副总编)等等。
这个会议只是宣告了激进改革派被淘汰淘汰出局而已。
中国经济改革最重要的两个民间会议
(2011-9-16 17:18:00)写的真好,这部分历史以前完全不了解,开阔视野啊。忙总,了解类似历史,有什么好书可看?
(2011-9-16 17:33:00)
这部分东西目前官方不准碰,因为涉及好多人的历史屁股问题。因为有的人的屁股并不像现在这样是红的。
[燕庐敕] (2011-9-16 17:44:00)
忙总也知道郭凡生啊。
不知你认识他吗?
(2011-9-16 17:52:00)
知道,在会议上见过,但是不认识,我觉得此人太张扬,不喜欢。
[燕庐敕] (2011-9-18 7:35:00)
我觉得那不是张扬,就是得意过头。
这个,我是从我对他多年的了解判断的。
当然,得意自然也会有失意。慧聪这两年风光不再,也和他不无关系吧。
(2011-9-18 11:34:00)
慧聪主要是缺乏诚信,有点传销味道。
(2011-9-18 13:15:00)
以前好像是看赢在中国创业大赛,郭凡生做评委,一个选手说不看好慧聪,说马云回过头来就会打他,而他肯定干不过马云。。。。。当时老郭的那个脸色叫难看啊,当时我想这家伙也挺沉不住气的。
(2011-9-18 13:30:00)
他不是沉不住气,是太在乎自己的虚名。
(2011-9-16 18:05:00)
不知道为啥把会议地点选择京丰宾馆,低调?
那地方挺偏僻的(西南四环,89年),以前二渠道的图书订货会倒是总在那开,难道说是有“文化气息”,呵呵。
(2011-9-16 18:19:00)
总后的宾馆,便宜,招待所价钱。
那时政府部门还是比较廉洁的,穷得很。
(2011-9-16 20:10:00)
忙总这篇文章写的很有深意,言已尽,意未尽。我要多读几遍好好研究研究。
(2011-9-16 20:41:00)
红屁股,白屁股,要在历史放大镜下才知道。不然也许只看到局部红屁股,实际不过是个红白花花屁股。
[珙桐花] (2011-9-16 20:18:00)
没有提到华生,因为不重要吗?
(2011-9-16 20:39:00)
华生与张维迎在价格双轨制的发明权上有官司,而且后来华生成为紫阳真人智囊,明显比张维迎受宠。
但是目前找不到第三个人来支持他们各自不同的说法。所以没法下结论。而最有力的当事人们,例如朱嘉明等等根本就记不清楚了。
而华生的改革建树主要是当紫阳真人智囊,他自己不讲,我们也不知道。
(2011-9-18 16:28:00)
去年还是前年,有一系列的纪念这个会议的,张出来认领双轨制,但是遭到多人文章的驳斥。
我还听到一个更有趣的说法,当年某参与者说的,我是2手消息,但是应该是愿意:
这个双轨制不是谁提出来的,而是之前当年中央定下来的决策。
某天,中央某要人(2年前的听说,大致记得是张劲夫)在召集了一批人,在一个屋子里围成一圈坐着,张站在中间讲,连续2个小时,不给下面的人插话的机会,最后大手一挥“就这样定了”。据说这个讲法更接近当年的实情。
(2011-9-19 16:19:00)
你说的这个不对,真相现在无从谈起,因为大家恨张维迎。
据我知道(我后来参加过田源小组的工作)。在84年4月,张维迎给国务院发展中心写过一个建议,有打印文件(关于物价,明确提出双轨制名词,这个建议原件后来在茅于轼家找到)。九月份的莫干山会议上,就是田源的方案与张维迎的方案大辩论,当时华生,何家成,高粱,张少杰等人并不是搞物价的(他们自己在文章中也承认),是去看张维迎和田源吵架的,是群打酱油的。
后来为什么是华生去向张劲夫汇报物价改革问题,没有人说得清楚(也许不好意思说清楚,因为华生汇报是把两人观点一综合,有无知识产权问题不好说)。
这可能就是张维迎不依不饶的原因,也是其他人无可奈何的原因。
[洗心] (2011-9-16 21:56:00)
见过其中两人,
蔡?,印象不好
高梁,印象很好
[我爱莫扎特] (2011-9-19 0:44:00)
大姐能不能谈谈对蔡的印象?看过点他的文章,比较好奇。
证明是一个偶像,数学家在这个偶像面前折磨自己。
[洗心] (2011-9-19 3:29:00)
其实了解不多。
在一个会上听他讲人口问题,无外乎老龄化了,劳动力紧张了,应该考虑放开计划生育了。 观点可以讨论,关键是他举出来的人口数字都是官方最低的数字(是的,官方数字也有好多套,计生办和统计局的数字差别可以很大,不同时候发布的也可以差别很大),对这个问题稍微有点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是假数字。他现在是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而且当时不是大会是个半内部的小会,大部分人都非常坦率,所以我有点不感冒他拿假官方数字来忽悠人。
他从前是搞农业的, 据说朱槠基时代农业政策受他的影响比较大。 我本人倒是没看过他关于农业的文章,只是听一直做农业的人评论过,”哦,他呀,农业搞坏了去搞人口了?“ 有空倒是可以找一找他当年的文章看看怎么回事。
你看过他什么文章啊? 觉得如何? 我也比较好奇。
[种植园土] (2012-1-27 6:19:00)
你说统计局或者计生办造假,那么教育部的小学入学人数可靠否?
80、90年代,中国有69万小学,现在只有25万。小学生数量少了接近一半,新出生人数更是大大降低。教育部统计公报怕将来落把柄,根本回避男女学生比例,少数民族比例,用男生入学率、女生入学率代替。
按你的说法,统计局、计生办、教育部都不靠谱,那么你红口白牙说一句就靠谱?
老龄化程度如何,我也不知道。但你看看80年代、90年代、2000年、2011年四年的街头照片,就知道中国是不是有老龄化。
不要因为美国人指责中国的计划生育不符合人权就意味着一胎化政策上对的。不要因为南方系指责湖南省的一些计生委抢夺、盗卖良家幼儿给美国,就认为这种丧尽天良的行为不存在,或者即使存在也合理。
一胎化是非常极端的畸形政策,副作用非常之大。另外人口问题处理要有提前量。城镇化必然带来出生率大幅降低的。
你在这里毫无根据地断言人口少报了。别人凭什么相信你?
[方解石] (2012-1-28 21:03:00)
虽然言辞激烈些,但是我比较支持这个观点。
目前连我们这种人口大县,乡村小学和县城小学都算是萎缩之态势。
(2012-1-29 13:19:00)
嘿嘿,少数民族的人口增加还是实实在在的。比如,河南省的回民,在建国后增长比例,就超越汉族。不过回民增加有好处,回民美女多一些。像河南这种穷省,既然靠经济吸引不了美女,就只有靠基因了。
[方解石] (2012-1-29 18:03:00)
哪里啊,很多增加虽然是真的,但是,比如,一方回族一方汉族,孩子一般都算回族,这种其实也就是伪回族啦。
(2012-1-29 18:50:00)
河南怎么那么多回民?简直匪夷所思。我大妗儿就是回民。
据本人长期观察总结,回民确实和汉人有不同。从才能上看,回民一般更善于文艺科目,不擅长理性思维。而且回民长相千奇百怪,有像闪族人的,也有像百越人的,还有像蒙古人的……
[方解石] (2012-1-29 20:33:00)
呵呵,你知道,元朝是回族形成的重要时期。河南一马平川,元朝时期是回族的重要形成场所。因为那个时候信奉伊斯兰教的西域民族进入中原,在河南河北山东西部扎根。尤其是河南。我们县的清真寺,始建于700多年前,差不多就是在回族形成的后期。
说回族长相各类,那正是这个民族的特点吧。因为他们是多来源的,也有部分回族是从信奉伊斯兰教的汉族归化而来的。从民族来源来看,因为重要部分是来自西域,就自然继承了西域的部分文化风俗。不过回族我们县的很多表现是善于经商,但是的确在考试上一般一般。这不是汉族有意识排斥他们,就是因为他们自身的习俗和文化所致。大部分似乎没有汉族的那种考试压力?我其实接触的也不是特别多。
(2012-1-29 22:02:00)
感觉很多河南回民都是河南汉人冒牌的。有的回民说河南话比我正宗多了…
(2011-9-16 23:11:00)
现在这些人大部分在台上呢,忙总您写这个不犯忌讳吧?
(2011-9-17 12:26:00)
不会,这两个会议是很多人骄傲的政治本钱。
[山有木兮] (2011-9-16 23:32:00)
带着八卦的心情看忙总这个名单,发现俺至少明确知道一个是名至实归如假包换的 人渣。
第一手资料,完全是面对面地听他家孩子告诉我的。
哦,还有啊忙总:这个“被边缘化”听起来好像纯粹被动无辜咩~?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叫不紧张
(2011-9-17 12:22:00)
被边缘化的人,都是8平方的受害者,彻底被淘汰出局的。
(2011-9-17 0:57:00)
忙总,有啥资料可以帮助年轻人了解下,过去这30年改革大业那些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呀。现在越发感觉,听着说过去干过了啥没啥感觉,要是能了解下后面的为啥这么选择的背景就好了。
(2011-9-17 12:14:00)
这个以后肯定会有大量回忆录或者历史书出来。现在很多当事人都还没死,好多东西不好说,为尊者讳。
[吴之雪风] (2011-9-19 11:31:00)
说到民间,突然想起来前段时间史玉柱跟中国人寿抢民生银行的事,我觉得史玉柱不是在炒做新闻,也不是想哄抬民生银行的股价,而是真心想当民生银行的老大。
忙总觉得史玉柱能成功吗?TG什么时候会收割这些已经长大的私人资本?
(2011-9-19 11:51:00)
史玉柱的行为很正常,发发牢骚而已。大狗要把爪子伸到小狗的饭盆里时,小狗都是这种反应:叫几声,走开。
(2011-9-19 13:09:00)
忙总又提出了一个好话题:前一阶段,我也注意到已经有“重提当年话今朝”的倾向,柳红写了“那些年和那些事”,访谈了很多当事者,还有一个写“三十年与三十人”的,都是和你的话题相关的。
很感触你谈到的那个战友变对手的现实。因为自己在海外的视角,我还想再补充一点:那些过去的战友里,恐怕还存在另一种“对手”的变化,不光是有左右之分的。还有连“主家”都变了,成了内外之分的对手的,是有名有姓,可见诸文字的。
(2011-9-19 15:15:00)
(2011-9-19 15:18:00)
中国这30年真的是沧海桑田,有的人如果不选错主子,哪里有现在这些人上位的机会。所以站队对搞政治的人来讲就是命根子。
(2011-9-19 16:06:00)
想翻盘的很多,有失势的早期太子党。还有你写的这批人,这不,前几天还吵着要恢复体改委呢。
(2011-9-19 16:44:00)
不可能了,翻盘是痴心妄想。除非有人愿意拿枪干一仗,可是这些人都是没种的人。
[七八条枪] (2011-9-19 18:23:00)
张军在其《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一位经济学家的改革记述》一书中,对莫干山会议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至于准确性和真实性就很难讲,有些问题,即使把当年参会的那帮人全凑齐,估计也未必说得清楚了。
张军对另一个会议――1985年9月的巴山轮会议着墨甚多,参会的都是当时或后来的大牛,议题也都是当时的焦点。
与会的外国人: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198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阿来克?凯思克劳斯;英国牛津大学安瑟尼学院高级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布鲁斯;联邦德国证券抵押银行理事长奥特玛?埃明格尔;匈牙利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部主任诺什?科尔奈;南斯拉夫政府经济改革执行委员会委员亚历山大?巴伊特;日本兴业银行董事、调查部部长小林实等。堪称是一群当时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
还有一位重要的外国代表,菲律宾籍华人林重庚。他当时是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巴山轮会议,最早是林重庚和中国体改委委员廖季立开始协商筹办的,廖季立后来因病未能与会。而参加会议的外国经济学家,主要也是林重庚请的。巴山轮会议以三家单位的名义主办: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社科院、世界银行驻京办事处。
国内与会人员:领衔者为年已81岁的经济学界元老薛暮桥,当时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安志文,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党组书记;马洪,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总干事;童大林,体改委副主任,等等。这些都是参与制定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官员,年龄都在60岁上下。
除了官员,另一部分人是经济学家:刘国光(社科院副院长)、高尚全(体改委副主任)、吴敬琏(国务院发展中心)、赵人伟、张卓元(社科院财贸研究所所长)、周叔莲(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等。当时社科院与经济有关的研究所所长基本都到了。除刘国光外,这批学者多数当时50岁上下,正值壮年。
另有一批参加会议的“小字辈”,后来都走上前台:项怀诚,46岁,时任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副司长,后任财政部长;洪虎,45岁,时任体改委秘书长,后任职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楼继伟,35岁,时任国办研究室主任;郭树清,29岁,当时还是社科院博士研究生。
巴山轮的三大议题:1、改革的目标;2、改革的方式,即激进改革还是渐进改革;3、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2011-9-20 15:25:00)
当时我的级别太低,没有资格了解巴山轮会议。我想这是一个官方的操作层面的会议,与莫干山这种启蒙层面的民间会议性质不一样。
中国现代改革的两个主要派别:激进的休克疗法派和渐进的改良派,就是在莫干山会议上诞生的。目前看来改良派占点上风,不过以后谁知道呢?
[井底望天] (2011-9-20 17:20:00)
过来为忙兄捧场。
莫干山的4个发起人,三个我认识,两个关系挺铁。
倒不知道你在田源那里干过。88年和田源一起吃过饭,是于幼军请的客。
不同意忙兄关于成了对手的提法。人家不少人私下还是有联系的,呵呵。
而且有的人是自己走的,比如说张炜老兄。
另外后来江总是派人去游说大家回来的,也是一位故友(后来车祸了),我当时在场。
不过大家真的对细节感兴趣,我倒可以问一问张钢兄。我们倒是一直保持联系。
(2011-9-20 21:11:00)
欢迎欢迎,银行业的行规,捧场必须堆花:把宝贝拿出来。
田源是后来国务院发展中心物价改革项目事实上的操刀人,我们是受聘参与工作,用投入产出法算价格方案的连锁反应。
我说的的对手不是指国内跟国外的,是指国内自己的。现在卡位战非常激烈,这批人大多在司局级沉浮多年,这次如果不能更上一层楼,离六十岁退休大限就不远了,我想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讲,这是最后一次上位机会。目前是亲兄弟见面都分外眼红。
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老王发家就是莫干山会议以后。因为参加会议的120多人,几乎人人在老王手里领过课题经费,然后受托到全国各地调查,写报告,写方案。因此老王也有机会鉴别和集聚一批人才。这批人现在都是栋梁。
当然从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当时老王只是备胎,真正的机会是给陈-一-谘的,造化弄人。
[井底望天] (2011-9-21 0:12:00)
前面有人说华生算不算紫阳的智囊,看你怎么定义。如果往大里讲,体改所的人,都算。往小里讲,真正意义上的智囊,大概只有鲍彤和陈一谘。
莫干山之后,老王也只是自称山大王中的一支而已,当时老翁还排在他前面呢,呵呵。
其实88年的时候,老陈他们就有压力了,要被撤编。当时老陈还派了一个副手到广东,和我(以及其他一些朋友)商量怎么找民企的支持经费呢。
后来做生意出头的,华生算是一个吧。然后养了一大批人在那里做影子政府,差点有惹恼了老邓,是朴方强烈保下来的。
(2011-9-21 16:27:00)
翁永曦,赵紫阳接见的经济改革四君子之首,电影《新星》的原型(以副部级下挂凤阳县委书记,搞农村改革),34岁的副部级高官,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后来的卖降血压保健品的生意人,后来生意落败惨淡落寞的前老板。
谁还记得,这是当年声望能力在老王上面的人?
所以人生是马拉松,短跑名将没有价值。
世事无常,只能面对现实!
[井底望天] (2011-9-21 16:54:00)
老翁的投名状投错人了,去了陈云那里,注定会碰到麻烦。所以当时老王讥笑说,他只是挂在党车的车外,一转弯就给甩出去了。后来好像当了杨斌的顾问,呵呵。
老王其实幸运了两次,八平方后,他和陈元是唯一的全身而退。然后在有段时间,太子们风头劲的时候,遭到了党内平民党们的阻击。所以倒掉了不少竞争者,呵呵。
为官如为人,低调才可以成事。当时那帮人,都是太狂了吧。还认识一个叫潘维明的,也是如此。
(2011-9-21 17:13:00)
是的,非常狂妄。我们搞国情分析,第一次公布报告,就请了这批人,以陈,一,谘领衔,来了10多个,结果这帮家伙把我们嘲笑得体无完肤,认为毫无价值。其实我们课题组是南京地理所的周立三院士领衔,北京地理所,综考会,生态中心,系统所一大批研究员参与,实力不知比他们强多少。这帮家伙眼高于顶,自命不凡。当时中科院政策局和合同局的两位局长就非常不屑:这帮人不知天高地厚。
后来也陆续讲过一些人,现在已近很老实了。
[井底望天] (2011-9-22 5:08:00)
人都会成长的嘛。90年代初,去普林斯顿玩的时候,晚上住在老陈那里,谈起往事,也检讨以前的浮躁。
当时体改所最大的问题,就是百年维新同样的问题。改革条令出得太多,朝令夕改,不有把措施稳固。
不过这些人被打出局,其实也不是好事。最起码,多点人才竞争,还是不错的吧。就我熟悉的人来说,像陈一谘、万润南、朱嘉明和张钢,都是不错的人才。
(2011-9-22 10:17:00)
他们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历史已经把他们淘汰了。
历史给过他们机会,可是他们太轻视机会,太败家子。
这些人多数我都见过,都属于极端聪明,极端敏感,你给一个提示,就能胡诌一篇论文的天才。但是他们缺乏坚韧不拔的执行能力。没有人能够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完成一件小事情,都想做指点江山的国师,都想做改天换地的舵手。
世界上那来这么多舵手,都是舵手,没有水手,这个船怎么开?
他们即使没有8平方,我也不看好他们,他们做不成大事情。
[爱游泳的猫] (2011-9-22 18:30:00)
还是那句老话,高调做事,低调做人,搞政治更是如此,浪花淘尽英雄。就好比去年风头正劲的平西王,就是有些太高调了,让老百姓如何敢把国家交给他,据说他已出局也是必然的了吧。
希望忙总保重身体,和井大一些,在丰言组个黔州双煞,让俺们多学点为人处世的道理,多长点见识。
(2011-9-22 21:52:00)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不急不贪不忿,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不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也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踏实做事,诚实做人,才有可能成功。老王就是一个例子,人家都出局,就他活下来,不是他最聪明,而是他最踏实。
[乌金沙] (2011-9-22 22:29:00)
随口跟忙总聊几句,这个话题是看《本嘉明:外贸企业的危机》引起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dsd0.html
从这个帖子看来,意大利甚至日本的后劲并没有提到。我补一下他们的能源支撑。日本由于核电危机必定导致能源紧张,意大利一直能源紧张(才有意大利在北非的新能源布局和补贴计划),能源紧张必定导致成本大幅度提高。
以下三个链接,日本、意大利和美国(对环保政策的不同声音):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917107.htm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917152.htm
http://paper.people.com.cn/zgnyb/html/20...917155.htm
从链接的后面几版看,美加输油管道和美俄开发北极油气的消息,至少凸现了一个事实:美国的能源布局导致美国的能源成本长期在低位运行。
从我对美国电网(最近两次区域大停电)和德国及北欧电网的了解,美国电网虽然稳定性不够,但胜在总体能源成本低,因此还大有潜力可挖;而德国及北欧电网+法国电网之间的互补性,使得德国还有不少底气。也趁着这个机会随口说两句,忙总上次说航空业运营高效,其实电网、铁路的效率和水平也不低,只是异业不好对比而已,跟国外同业对比,还是各有胜场的。
(2011-9-22 22:52:00)
电网这个不熟悉,不过美国鬼子基础还在,这次撑过危机毫无问题,欧洲可能得吐点血。最近他们自己也有点慌,整天讨论欧元前途,悲观的居多。西班牙马上就要来上演大戏了。
(2011-9-26 20:39:00)
忙总,王建发了篇文章说“美国危机最严重时刻将在2013年”,http://finance.caijing.com.cn/2011-09-24/110872873.html,他认为“欧洲人是在放大自己的问题,美国则是在遮掩自身问题。而实际上欧洲的经济素质要比美国好得多,因为不是说不能救,而是德国人在寻求更大的利益,但是对美国危机则是一个实实在在深刻危机。”
您怎么看这种说法,另外巴非特也提到欧洲的情况没有想像中那么差。
俺觉得欧盟成立以来似乎没有什么建设性作用,欧元似乎贡献也不大。那么分家也无大碍吧。如果王建说的属实,那中国更应该帮帮欧猪了,要是让德法得逞欧洲大一统也不是神马利好.
(2011-9-28 11:07:00)
王建应该有特殊的数据来源渠道。但是他低估了美国在美军支撑下的剪羊毛能力。
[紫微星明] (2011-9-21 20:18:00)
多谢忙总,原来新星说的是这个人。
看《新星》的时候,我大概刚上初中吧(不确切),反正是看的彩电,只记得一个村干部名叫潘苟世,是因为他小名潘狗屎,谐音而来,其他的情节一点都不记得了。倒是主题歌还会唱。当时音乐老师教了几堂课,也是那时候听说这是说习近平的事的(前几天刚知道不对)。俺不怪音乐老师,因为她是女滴……
(2011-9-22 10:51:00)
看来你的年纪不大。当时新星除了翁永曦外,还有黄江南,以及TG干部史上第一个民选的地委书记,吉安地委书记段家林。
那是一个大家都在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时代。
(2011-9-22 10:58:00)
和忙师同时在线,感觉真好
(2011-9-22 11:14:00)
欢迎,欢迎,谢谢支持。这里安静,不会飞砖头。放心聊。
[井底望天] (2011-9-22 14:41:00)
其实老潘也很厉害,38岁做了上海市委宣传部长。
(2011-9-22 22:18:00)
77级,78级出来的机会是特别多,那时实在太缺人了。本科毕业三年当处长,7年当局长的大批。不过那时学生质量的确没的说,以综合能力而言,现在最优秀的不见得比得了那时中等的。下任总经理在他们班上就不算是优秀的。
[长街看海] (2011-9-25 19:34:00)
最近在看以前的人民日报,正好看到一位对李向南的评论。
很犀利啊
(2011-9-25 22:48:00)
我认识他在贵州时的大秘,评价很中肯:聪明,平和,善于平衡,但是冒险性不足。这段话还是董事长在西藏,还没回北京时说的。
这位老兄是个人才,判断极为准确,例如对杜青林的前途预测极为准确,他预测时,杜青林才刚刚升为副省级干部。
(2011-9-26 2:30:00)
可惜除了286还有些毛主席那种混不吝的胆气,以后就只是官僚了。
说到底,都不像毛主席无欲则刚。
(2011-9-26 10:59:00)
其实不是胆气小,是政治资源少。当政治资源越来越少后,就只能小心翼翼走跷跷板了,不敢豁出去了。
[瓜子儿] (2011-9-26 23:53:00)
忙总井大的小粉丝,丰言第一回帖
(2011-9-28 10:55:00)
欢迎,欢迎。
[开车去中亚] (2012-1-17 14:46:00)
忙总帖子里谈到投入产出法,关于这个有没有比较好的书?
(2012-1-17 15:22:00)
陈锡康先生的《投入产出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年,应该是最全的,陈锡康也是国内的投入产出NO。1。只是不知道你的数学基础如何,这本书大量使用矩阵代数。
我的投入产出就是跟陈锡康先生学的,而且请教同时还随便混饭吃过。
[开车去中亚] (2012-1-17 16:49:00)
(2012-1-17 16:52:00)
模型不复杂,投入产出模型就能够算出各种商品的影子价格以及价格连动效应。
你看完陈锡康的这本书就明白了。
其实主要工作量是数据修正和规范(统一统计口径和数据格式)。
[乌金沙] (2012-1-17 17:04:00)
我估计,大多数各行业专家的主要工作量就是统一数据口径,只有这个基础,才有实事求是和高瞻远瞩。
(2012-1-17 17:12:00)
是的,现在做任何大型项目或系统,第一步就是建立指标体系,然后在这个体系下规范,分解,集中,统一各种数据。因为我们数据来源太复杂,不但口径不同,格式不同,时间点不同,甚至数据原理和数据对象都不同,经常有重复现象。
这个数据处理工作完成了,才有下面的分析工作,不然垃圾进去出来还是垃圾,系统再先进也是废物制造机器。
所以总设计师对数据的理解或直觉,基本决定系统的可用性。
(2011-9-23 5:13:00)
井大背景这么强。不会也是忙总文中名人之一吧
[井底望天] (2011-9-23 10:31:00)
不是。我太年轻,莫干山的时候,还在学校呢。因为没有什么背景,所以这里说到的很多人,我都是后来几年认识的。我出道也就是1988-1989年时间段,比较年轻,当时是23-24岁吧。
之所以当时认识这些人,是因为大家都想收我做小弟吧,呵呵。当时我这个年龄段,出头的比较少,一个是上海的杨鲁军,写了本《里根经济学》,算是正合当年的思想潮流。
前面提到的老潘,叫潘维明,38岁做了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后来胡耀邦下台的时候,嘴巴很硬,给放逐到浦东造船厂做党委书记了。我也是吃过他一顿,其中一些朋友,比如说朱嘉明、何维凌等等,都在坐。
当时我是呆在广东,北京不敢去,因为太容易卷入各种纷争里面,呵呵。从政是有机会,当时是广州市委书记许士杰去新建的海南省,发邀请了。还有就是有朋友,要引荐给我老家贵州当时的省委书记,呵呵。当然,做生意也有路子,但是没有兴趣。
总之,最后就出来了做一个云中野鹤,说实在的,不是奥运会前西方人的过分,我可能还不会出来折腾了,见笑了。
比起我佩服的忙总,我的实践经验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了。
[乌金沙] (2011-9-23 11:41:00)
井大最近一篇《科技动向:重回游牧生活》,让我不禁联系非洲大陆和蒙元后金草原史之间的关系,都是部落联盟的分分合合,所不同的,仅仅是非洲部落首脑所受教育是美是欧还是中罢了。
看到游牧生活几个字,插个话,您和忙总继续慢慢聊。
[井底望天] (2011-9-23 11:54:00)
多谢抬举了。这篇文章,也是帮几个朋友的新公司鼓鼓劲吧。几年来,过去的几个朋友都在创业上有所成就,比如说美国硅谷的Palo Alto Networks 和Aerohives,中国的Hillstone(山石),公司的创办人都是过去的朋友。
这次的朋友,是搞弯曲评论网站的陈首席,算是帮他们一把。
[然后203] (2011-11-28 14:13:00)
井大对LED应用怎么看。
江西的晶能光电硅衬底技术成本较国外大幅下降。
欧美日以及中国也都要在2012年左右禁止白炽灯运用。
三星电视机借助大功率LED技术卷土重来,现在售价是一般液晶平板的2倍多。
[井底望天] (2011-11-28 15:31:00)
江风益是个能人,不过要看成品率如何。不是技术验证,或者实验室数据,而是生产线数据。
现在LED的主要走法,是争取在硅板上做。不过材料太脆,容易断裂。 成本率搞不好,成本就降不下来。
[然后203] (2011-11-28 17:49:00)
[方解石] (2012-1-28 21:07:00)
led适合低端消费,但是说真的我个人不会选择很多照明选用led,尤其是和人的生活相关的家庭照明,我个人目前对日光灯、节能灯、led的比较感触是,都不如白炽灯。日光灯又优于节能灯。
实验室所用的显微镜,凡是用led的,基本上很快就被勒令销售商给换成白炽灯光源+光纤(隔离热量)的模式。因为根本看不清微细结构。led的光谱太单一了。
[海峰] (2012-2-3 13:23:00)
跟数码相机取代胶卷一样,最初胶卷派一直在嘲笑数码的质量,但可惜数码技术一直在发展,最终还不是取代了胶卷一样。
LED也会一直在发展的。
[手表] (2011-9-20 23:19:00)
去年按忙总在以前讲过的牟其中事迹,关键词搜了下,相关文章是很多的,如今的很多风云人物,在80年代其实就已经是了。有本书《体改所与政策制定》,不知忙总怎么看?
(2011-9-21 16:40:00)
没看过,不过可以想象。不把286从神坛上请下来,这种书都是垃圾,因为不真实。
(2011-9-27 10:01:00)
曾几何时,每天一大享受就是去河里看井大和忙总的帖子和回复。后来忙总的离去(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忙总原来来到这儿了),让人徒生落寞。最近这段时间的习惯都是先去河里看井大,紧接着来这看忙总――如今两大牛人都来这了,并且有幸看到你们俩个人直接的互动,真是又惊喜又感动!忙总和井大的文章风格不同,内容侧重点也不同,但都是我的至爱。也许这辈子都无法接近井大和忙总的境界,但每次从你们的文字中我总能感觉到一种热血和信心,对我们国家和民族雄起的信念!而我也一直在努力地把你们的文字和思想传达给我周围的人,希望可以激励周围更多的同龄人燃起积极奋斗的精神。对祖国的热爱本身就可以是最大的信仰,人总是需要理想主义的(建立在足够的实力和信心上)――这是我从井大和忙总身上能最直接学到的东西。
(2011-9-28 10:44:00)
欢迎,欢迎,谢谢支持。
(2012-1-17 10:21:00)
忙总当年测算价格改革的影响时,是求一个超大的联立方程么?传说中计划经济的核心部件。
用的是电真空管的计算机?打孔纸带?
(2012-1-17 11:02:00)
当时有两类模型,一个是考察关联性的,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用710所的IBM4341,一个是投入产出模型,用DEC的vax。
[废柴大叔] (2012-1-17 21:40:00)
想想很有意思
我个人工作的第一个公司,往最上面数的老板是华生
工作最长的公司,投资人是张少杰
现在的公司隶属于联办
看来这些风云人物除了对改开社会大势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重大贡献,哈哈,那就是曾经或正在给我发工资......
(2012-1-18 11:07:00)
联办已经风光不再,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了。想当年如何的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2012-1-26 1:20:00)
忙总,最近有个事,吴敬琏原来的一个助手就柳红,当了九年助手,柳红的现在的老公是朱嘉明。柳红不当吴敬琏的助手之后,着手写《吴敬琏传》,吴敬琏对她写的很不感冒。后来柳红就狠揭吴敬琏几十年前的烂事。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个个人恩怨性质的问题,背后是不是有人要出于某种投机国家政策的动机,想搞臭吴敬琏?
柳红至吴敬琏的信
(2012-1-26 12:15:00)
吴敬琏已经够臭,搞他干什么?这不过是文人之间的小风波而已。
就狠揭吴敬琏几十年前的烂事。我觉得这不应该是个个人恩怨性质的问题,背后是不是有人要出于某种投机国家政策的动机,想搞臭吴敬琏?
[url=http://club.ebusinessreview.cn/blogArticl......
想问忙总,历史是不是呼唤第三次重要会议? hzghzz 发表于 2012-3-6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问忙总,历史是不是呼唤第三次重要会议?
不好说了,现在能干的都被招安了,没招安的折腾不出什么事情来,目前没什么头脑清醒的人,都只会博眼球骂人。 wxmang 发表于 2012-3-6 13: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好说了,现在能干的都被招安了,没招安的折腾不出什么事情来,目前没什么头脑清醒的人,都只会博眼球骂 ...
我看现在尤其是微博里的一些所谓的名人,公知,叫得很历害,感觉好多人的意识形态上都在想要什么样改革似的,最近加强了这方面的控制。当政者看来是有些担心! hzghzz 发表于 2012-3-6 13: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看现在尤其是微博里的一些所谓的名人,公知,叫得很历害,感觉好多人的意识形态上都在想要什么样改革似 ...
他们能力有限,折腾不出什么花样来。 wxmang 发表于 2012-3-6 13: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好说了,现在能干的都被招安了,没招安的折腾不出什么事情来,目前没什么头脑清醒的人,都只会博眼球骂 ...
看到这个突然想到忙总说的微软, 把人才招来干小学生都能干的活, 防止别的新生企业, 反而扼杀了自身的创新活性...
我们不会吧...囧... 8090年代的经济学家,除了刘国光那个级别的。
似乎大多数就是夹生读了几本鬼子著作(英语烂,背景知识没有,只能夹生读),然后就现炒现卖。
盲人摸象的水平,或者摸石头
我见过电视上樊纲回忆,他当时在美国听说加息,清洁工马上就知道这个政策对自己影响,他一个经济学家自己还得合计半天。
这还是美国科班出来的。
再加上站队因素,阶级意识,偶然因素等等,那个十年的经济政策,就是试错法。 ccaaatt 发表于 2012-3-7 08: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8090年代的经济学家,除了刘国光那个级别的。
似乎大多数就是夹生读了几本鬼子著作(英语烂,背景知识没有 ...
到现在为止,我们经济学家也没有能够把理论与中国国情和现实结合得很好的,仍然经常在背书,他们吵架的原因无非是你背弗里德曼,而我背凯恩斯;或者你背错了一段。
至于现实是什么,他们只能做鸵鸟,装不知道。因为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知识无法解释中国现实。 wxmang 发表于 2012-3-7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到现在为止,我们经济学家也没有能够把理论与中国国情和现实结合得很好的,仍然经常在背书,他们吵架的原 ...
最近在看经济学的书,我觉得理论经济学有点像思维能力培养,就是用来证明人类是高智商动物,要用于指导具体问题似乎没啥用处。忙总有空的话写写经济学作为理论理论和作为实践之间的不同吧,这个您一定有大堆的体会。 成奎花 发表于 2012-3-7 12: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近在看经济学的书,我觉得理论经济学有点像思维能力培养,就是用来证明人类是高智商动物,要用于指导具 ...
如果不是特别有兴趣,建议看看入门的书,知道点基本概念即可。
其实经济学用处不大。不管靠管理还是别的,不用什么经济学。 wxmang 发表于 2012-3-7 12: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不是特别有兴趣,建议看看入门的书,知道点基本概念即可。
其实经济学用处不大。不管靠管理还是别 ...
经济学家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和文学艺术一样智力审美的存在? 成奎花 发表于 2012-3-7 1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经济学家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和文学艺术一样智力审美的存在?
理论经济学,基本与纯数学,理论物理,系统科学是一类的东西,发现人类的知识,尤其是找到直觉以外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搞清楚一些基本问题,也即自己研究对象的基本运行规律,稳定性,收敛性,存在性等等。
应用经济学,其实跟系统工程类似,就是一堆工具组成的集合,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投入产出平衡,供需平衡,价格发现,资源最优配置,分工网络等等,由于这些问题已经大量转化成数学问题,所以实际上与应用数学区分很小。
所以我个人认为,经济学,不管是理论或应用,高级阶段,就是数学,只是理论经济学是纯数学,应用经济学是应用数学而已。
wxmang 发表于 2012-3-7 1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理论经济学,基本与纯数学,理论物理,系统科学是一类的东西,发现人类的知识,尤其是找到直觉以外的知识 ...
我模模糊糊也有点这种感觉,您这么一说就清楚了。可惜现在多少数学一塌糊涂的自称经济学家,“经济学家”这个词迟早也要被毁了。 成奎花 发表于 2012-3-7 1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模模糊糊也有点这种感觉,您这么一说就清楚了。可惜现在多少数学一塌糊涂的自称经济学家,“经济学家” ...
现在很多所谓经济学家,不过是披着经济学家马甲的巫师或端公而已。 理论经济学,基本与纯数学,理论物理,系统科学是一类的东西,发现人类的知识,尤其是找到直觉以外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搞清楚一些基本问题,也即自己研究对象的基本运行规律,稳定性,收敛性,存在性等等。
应用经济学,其实跟系统工程类似,就是一堆工具组成的集合,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投入产出平衡,供需平衡,价格发现,资源最优配置,分工网络等等,由于这些问题已经大量转化成数学问题,所以实际上与应用数学区分很小。
所以我个人认为,经济学,不管是理论或应用,高级阶段,就是数学,只是理论经济学是纯数学,应用经济学是应用数学而已。
----------
经典。
wxmang 发表于 2012-3-7 1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理论经济学,基本与纯数学,理论物理,系统科学是一类的东西,发现人类的知识,尤其是找到直觉以外的知识 ...
我的天啊...... 本帖最后由 冰晶石 于 2012-5-5 18:54 编辑
wxmang 发表于 2012-2-19 22: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11-9-16 17:18:00)
写的真好,这部分历史以前完全不了解,开阔视野啊。忙总,了解类似 ...
今天微博上传开了,茅于轼在美国领2012弗里德曼自由奖,被人抗议。抗议者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9f7a762801011j37.html
【美国之音报道】/就在茅于轼先生发表获奖演说之前,一位看似亚裔、戴着眼镜、穿着浅黄色短袖衬衫的中年男子突然从会场后面“冒出来”,高举着两张牌子,试图冲到主席台上,但是走到一半,即被工作人员挡住。他手上举着的两个牌子,一个写着“茅老贼美国人走狗”、另外一个写着“茅老贼为美国富人服务”。
http://ww3.sinaimg.cn/bmiddle/9f7a7628gw1dsng085t55j.jpg
温故而知新。 这篇也顶起来,很有现实意义。 时势造英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