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11-28 18:08:49

三国前史志中记载的医家(二、医缓/医和)

本帖最后由 弦音醉舸 于 2012-11-28 18:40 编辑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医缓医和的故事,一发生在鲁成公十年(前581年),一发生在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问题出来了,《左传》记载有医缓医和,却找不到“扁鹊”或“秦越人”的记载。不仅《左传》未见扁鹊,连《吕氏春秋》(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也未有记载,《吕氏春秋》是道、儒、墨、名、法混合的杂家之书,着眼于社会政治,不载医家之事情有可原,但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扁鹊并不可能是显赫如黄帝、神农时代的人物,而只可能略早或相近于《吕氏春秋》编著的年代。扁鹊翔实的事迹,最早记载在《韩非子·喻老》: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读音co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中医用布包热药敷患处)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中医用针或石针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中医汤药名,火齐汤)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当在公元前280~前233年,在《吕氏春秋》同时代,文中所载之蔡桓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司马迁著《史记》时又发生失误,“扁鹊见齐桓公”的故事很显然将齐桓公田午当成了齐桓公小白(公元前716—前643年)。至于《史记》载扁鹊救虢国太子之事,更不靠谱,虢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前655年以被晋献公灭,得成语“唇亡齿寒”。这个时间点倒是和齐桓公小白的历史时期接近,但问题是扁鹊若在前655年那个时代便已出现,那么《左传》(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中便应当有相应记载,至少会提及“扁鹊”这个人物,而不仅仅提及医和、医缓!!可现实确是提到“扁鹊”的历史上最早文献出自《韩非子.喻老》的“扁鹊见蔡桓公”!!从前655年到齐桓公田午离世的前357年有300年的跨度啊!!综上,可证现代学者认定的扁鹊生卒年为(公元前407—前310)是合适的。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年人,与韩非子相隔近100多年。他的记录,来自于采集民间传说的可能性大。《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秦末汉初,扁鹊之名出于刘邦之口,可见其医疗传奇在战国末之民间传播甚广(刘邦出身农家,前256年—前195年,略晚于韩非)!

附:医缓医和故事
   1、《左传》:   (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踊,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壞大門及寢門而入。公懼,入於室。又壞戶。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竪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張,如廁,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译文:        (成公十年)晋景公梦见了一个大恶鬼,披散着头发直拖到地上,拍打着胸脯跳跃着对他喊叫:“你杀了我的子孙,太不合正义了。我向天帝请求报仇,已经得到准许了!”说罢就打坏宫门和寝殿的门闯了进来。晋景公非常恐惧,躲到了内室。厉鬼又打坏了内室的小门。晋景公被惊醒了,召来桑田的巫师卜梦。巫师说的情况和晋景公的梦境相同。晋景公问道:“会怎么样呢?”巫师回答说:“您不能吃到今年的新麦了。”
晋景公患了重病,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医缓去给他治疗。医缓还没到达晋国时,晋景公梦见病邪变成了两个儿童,一个说:“他是一位良医,担心会伤害我们,往哪里躲避他呢?”另一个说:“躲到肓的上边、膏的下边,能把我们怎么样呢?”医缓到了晋国,诊断后说:“病不能治疗了。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用灸法攻治根本起不到作用,用针刺治疗效力够不着,药力也不能到达那里,所以不能治疗了。”晋景公叹道:“良医啊!”给缓置办了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国了。     六月初七(注:此处是周历,夏历应为四月),晋景公想要尝尝新收的麦子做成的食物,就让甸人献上新麦,让馈人做成食品。晋景公召来了桑田的那个巫师,将新麦做成的食物拿给他看后就杀了他。晋景公将要吃的时候,感到腹胀,便去上厕所,在厕所中由于气陷而死。有个小宦官凌晨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升天了,到了中午,他就从厕所里背出了晋景公,晋国于是就把他做了陪葬的人。

   2、《左传》:   (昭公元年)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志。良臣將死,天命不佑。”公曰:“女不可近乎?”對曰:“節之。先王之樂,所以節百事也,故有五節。遲速本末以相及,中聲以降。五降之後,不容彈矣。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物亦如之。至於煩,乃舍也已,無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徵為五聲,淫生六疾。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分為四時,序為五節,過則為菑: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陽物而晦時,淫則生內熱惑蠱之疾。今君不節不時,能無及此乎?”     出,告趙孟。趙孟曰:“誰當良臣?”對曰:“主是謂矣。主相晉國,於今八年,晉國無亂,諸侯無闕,可謂良矣。和聞之,國之大臣,榮其寵祿,任其大節。有菑禍興,而無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於淫以生疾,將不能圖恤社稷,禍孰大焉?主不能禦,吾是以云也。”趙孟曰:“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於文,皿蟲為蠱。穀之飛亦為蠱。在《周易》,女惑男、風落山謂之蠱。皆同物也。趙孟曰:“良醫也。”厚其禮而歸之。
   ==>译文: (昭公元年)晋平公患病向秦国求医,秦景公派医和去给他诊治。医和诊断后说:“病不能治了。这个病是因为过度亲近女色造成的,病人心志沉迷惑乱犹如中了蛊毒,是患了蛊病 ’。这个病不是鬼神作祟,也不是饮食不调,而是由于迷恋女色而丧失了心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也不会保佑。”晋平公问道:“女子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要加以节制。先王的音乐,就是用来告诉人们做事要有节制的,所以有五音的节奏。五音速度的慢快和声音的低高递相连及,就会奏出中正和谐的音乐。一曲终了,五音都降于无声,这时就不能再弹奏了。在这时如果再弹奏的话,手法就会繁乱混杂,会奏出不中正的靡靡之乐,君子是不会听这种音乐的。万事万物也像演奏音乐的道理一样。如果过度了,就要休止下来,不要因为过度而导致生病。君子亲近女子,要按照礼仪的规定进行,不要因为女色而使心志惑乱。上天有六种气,降下来化生五种味道,表现为五种颜色,体现为五种声音,过度就会产生六种疾病。六种气叫做阴、阳、风、雨、晦、明,在时间上区分为四季,按次序排列为五行,六气过度就会造成疾病:阴气过度造成寒性的疾病,阳气过度造成热性的疾病,风气过度造成四肢的疾病,雨湿过度造成肠胃的疾病,夜晚活动过度造成心志惑乱的疾病,白天操劳过度造成心力疲惫的疾病。女子,是男子的附属物,夜晚才能与之交合,过度亲近就会产生内热和心志惑乱的疾病。如今您亲近女色既不加以节制、又不按时,能不到这样的地步吗?!”
     医和出来后,将情况告诉了赵孟。赵孟问道:“谁称得上是良臣呢?”医和回答说:“说的就是主公您啊!主公辅佐晋国,到现在八年了。晋国国内没有动乱,与诸侯外交也没有失礼的事情,可以称得上是良臣了。我听说:一个国家的大臣,荣享着国君的宠信和俸禄,担负着国家的重任,有灾祸发生了,却不能改变它,一定会受到它的祸害。如今国君到了因过度亲近女色而生病的地步,势将不能谋虑顾念国家大事了,灾祸哪一个比这更大呢?!主公不能加以阻止,我因此才说‘良臣将死,天命不佑’的话!”赵孟又问道:“什么叫做‘蛊’?”医和答道:“过度沉溺于令人心志惑乱的事所生的病叫‘蛊 ’;在文字上,皿和虫构成了‘蛊’;谷物中孳生的飞蛾也是‘蛊 ’;在《周易》中,长女迷惑了少男,就像大风吹落了山上的草木一般,同样叫做‘蛊’。这些都是同类的事理。”赵孟叹道:“良医啊!”给他置办了丰厚的礼物,然后让他回国了。

润无声是也 发表于 2012-11-28 19:55:21

对平衡的理解最好的,就是象楼主这样的人了。

思炎 发表于 2012-12-1 10:17:41

外行来学习{:4_279:}

以前看过一位同仁堂中医的文章说学中医必修的是:伤寒论

思炎 发表于 2012-12-5 11:21:14

本帖最后由 思炎 于 2012-12-5 11:22 编辑

偶然看到大熊回帖,等偶有时间想细读时,却发现删了{:4_269:}

欢迎各位切磋交流,包括赤脚医生等茶友 {:4_246:}


这里请教一下弦音兄:

年长者如果得了胃窦炎,有什么疗养,食补的方法?或要注意的地方?

urobot 发表于 2012-12-6 08:37:45

楼主从河里到这里来了啊,真好

击壤 发表于 2012-12-26 09:40:34

左传中涉及医、易,均详言其故,使有迹可寻,非东汉以后史书之故作神秘可比。

赤脚医生 发表于 2012-12-26 10:40:46

我也凑热闹。胃窦炎,药方,伤寒论的主方为泻心汤一类;灸法,隔姜灸中脘上脘穴痊,如果灸后更痛,是里有热,不宜灸法;针法,这个问弦医生;按摩,内关足三里中脘不可少,当然还有其他;刮痧,可用机关枪扫射,整个腹部都刮一遍{:soso_e11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国前史志中记载的医家(二、医缓/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