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
发表于 2013-1-19 20:09:42
穿越 发表于 2012-11-28 03: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段时间真美好啊,就光八卦来着。压力也不大,哪像现在,被paper和funding追得鸡飞狗跳。
所谓作茧自 ...
这挺好的啊。
我博士期间的导师非常享受生活,每当我给他看新数据,谈新想法的时候,总要告诉我step by step.
风的笑容
发表于 2013-8-17 01:23:32
我2年没申请到基金了。虽然现在还有钱花,但是已经有点动摇。
原因在于觉得自己的标书好,点子好,内容好。不比中的人差。
一个80万的基金,每年就是20万。这80万不是我个人的收入,而是我的“生产资料”。平均每年20万的生产资料的工作,我想在社会上有不少。但是我并没有得到这80万。也就是说,这个评价体系认为我的能力不够掌控这么多的生产资料。而一些人拿基金之轻松,我也感慨。
我的朋友放弃了科研,现在收入是我的4倍。他经常取笑我:看你耗尽心力写标书写文章,抢来抢去还就是几十万。一个小老板抵得上10个教授。末了还加一句,还不一定拿得到。
每年基金出来的时候都有这种现象,中的人喜笑颜开,没中的人至少也要抱怨几句。我现在就是抱怨的一员。中国科研经费的上升期,我咋就赶不上呢?
再干几年,如果还是没出头之日,就不干了,承认自己不是吃这碗饭的料。虽然很不情愿,因为我爱科研。我不追求做基础研究能发财,只求给我这个机会去做就行。
穿越
发表于 2013-8-17 06:57:14
风的笑容 发表于 2013-8-16 22: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2年没申请到基金了。虽然现在还有钱花,但是已经有点动摇。
原因在于觉得自己的标书好,点子好,内容好。 ...
你说的是自然科学基金吧。那已经是国内最公平的评审了。但是认识不认识人还是有区别。如果能进入第二轮,给评委们打个招呼,概率会大很多。每个圈子里面,主要评委不会超过二十个,所以你一定知道你自己领域里的评委的。
记得好像有一个大牛在帮你,对吧?如果俺是你的话,就忙着弄paper了,才不去弄钱呢。俺觉得弄钱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弄几个好paper就特有面子,大会小会上炫耀。
穿越
发表于 2013-8-17 07:00:23
方解石 发表于 2012-12-4 18: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挺羡慕穿大的学生的~~~总比我现在这种,想找个人合作,还怕别人说闲话的好。
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 ...
好久没有听到方mm的消息了,还在做科研吗 {:3_53:}?
穿越
发表于 2013-8-17 07:01:12
二牛 发表于 2013-1-19 17: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挺好的啊。
我博士期间的导师非常享受生活,每当我给他看新数据,谈新想法的时候,总要告诉我step by ...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真正发愁的时候,毕业了就来了。
风的笑容
发表于 2013-8-17 08:10:24
穿越 发表于 2013-8-17 06: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是自然科学基金吧。那已经是国内最公平的评审了。但是认识不认识人还是有区别。如果能进入第二轮, ...
我认识人的工作的确没做好。回来后这2年忙着实验室搭建,教学和实验。我所在单位的研究方向和我自己的研究方向差异较大,没办法在本单位发展人脉。
但是话说回来,每个第二轮评委的手上都有好几个要照顾的对象,比如自己的弟子,合作伙伴等等。用他们的话讲,资源有限,泛泛之交是不会帮忙说话的。这个不奇怪,因为现在的基金钱多,竞争很厉害。面上项目的确是比较公平的,因为有函评一关,大佬们难于控制。一旦第二轮会审,就是那二十几位大佬的天下了。有人就有江湖,我也没有怨言。
好在研究做得还比较顺利,文章在进行中。多谢教授提点和鼓励!
二牛
发表于 2013-8-18 00:57:19
穿越 发表于 2013-8-17 07: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真正发愁的时候,毕业了就来了。
俺已经开始发愁了:Q
穿越
发表于 2013-8-18 15:21:27
风的笑容 发表于 2013-8-17 05: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认识人的工作的确没做好。回来后这2年忙着实验室搭建,教学和实验。我所在单位的研究方向和我自己的研究 ...
没关系的,有文章就有了护身符,特别是好的文章。爱才的人还是多,有好的文章就有底气。
如果没有好的文章,把精力放在拉关系上,别人想照顾你的时候,同样也会嘀咕,这个人有什么用?
跟人打交道必不可少。但只有当你有足够实力的时候,才是别人出手帮你的时候。
方解石
发表于 2013-8-24 22:31:28
穿越 发表于 2013-8-17 07: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久没有听到方mm的消息了,还在做科研吗 ?
还在,最近蛰伏着。等待时机吧。
想了下,虽然出国的确是个诱惑,但是确实问题太多了。除此之外,如果目前两年内能抓住一个机会的话,我想在国内还是能做点事情的。毕竟我这个方向,国内已经基本断层了。能坚持下来就有胜利的可能。但是如果出去,国外也是个断层,是不是能找到萝卜的坑,还不知道。
方解石
发表于 2013-8-24 22:33:14
穿越 发表于 2013-8-17 06: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是自然科学基金吧。那已经是国内最公平的评审了。但是认识不认识人还是有区别。如果能进入第二轮, ...
穿大最近应该做的不错吧,看您总没时间到处玩,其实我还是在遗憾之余心里欣慰的。如果您天天没事干到处转上网,那才真让人发愁呢。不知身体最近如何?
穿越
发表于 2013-8-29 07:13:02
方解石 发表于 2013-8-24 19: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在,最近蛰伏着。等待时机吧。
想了下,虽然出国的确是个诱惑,但是确实问题太多了。除此之外,如果 ...
做研究的,喜欢说板凳需坐十年冷。但是一到评职称的时候就是看文章。能拉关系的人除外,但是你不是那种性格。发文章也不是一定要发好文章,俺发现越是期望值高的文章越发不出去,倒是经常无心插柳柳成荫。所以还是要快,每年保证一定的产出,只要能超过你身边的人就行了。
穿越
发表于 2013-8-29 07:18:45
方解石 发表于 2013-8-24 19: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穿大最近应该做的不错吧,看您总没时间到处玩,其实我还是在遗憾之余心里欣慰的。如果您天天没事干到处转 ...
是忙。去年的成果,现在有五六篇文章在大小杂志间转来转去。今年的数据更好些,但是我们这个领域已经热起来了,进来跟风的人越来越多,对数据要求明显比去年高,所以文章档次大概不会上升。
谢谢关心! 身体不是很好,这几年有点累。准备等手上的东西出去后在哪里好好休息一段时间。
yangshuo49
发表于 2013-8-30 23:49:13
教授,莫非也是搞生物研究的?
方解石
发表于 2013-9-3 21:00:49
本帖最后由 方解石 于 2013-9-3 21:02 编辑
穿越 发表于 2013-8-29 07: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做研究的,喜欢说板凳需坐十年冷。但是一到评职称的时候就是看文章。能拉关系的人除外,但是你不是那种性 ...
现在大老板给了个活,其实是给他当垫脚石。一本书的第一章,要让我起草。
最近几个月都在狂看论文,因为这个论题涉及的范围太广泛了。说是目前国内有个研究的初步结论,真讨论起来无数的细节衔接不上。。。涉及到气候、水文、洋流、生物本身习性。。。。漫无头绪,开始时候,用了两个月,索性把google scholar用主题词搜出来的两千篇文章先看着标题过了一遍又把其中的某些挑出来摘要过了一遍,现在在看那些跟副枝末节有关的细节,争取把逻辑衔接出来。都快烦死了,手头的事情还压了一大堆没有怎么做。
这个问题老板是很关心的,我们这个方向,我们课题组的很多内容被人“窃取”了,有个本单位的家伙拷了老板的一批ppt,然后结合我们课题组过去十几年发的文章,居然发了一篇plos one的综述。老板怒了,但是本单位的,也不是个很大的人物,发了后还给他发了个邮件告知。。。老板只能忍了也认了,一笑了之。因此老板急于将我们课题组做了很多年的另一个东西写成专著,以本课题组数据为主,其他单位曾经发的材料为辅。
这个方向说好写也好写,最好写的方法是比葫芦画瓢,别人过去怎么说你就怎么说。材料一堆,然后拉到,看起来也不会很不像话。说不好写也很不好写,因为过去很多人很多材料,有的地方经不起推敲,有的地方呢,你想知道他偏偏还没有材料,有的又结合到多学科的内容,涉及面太广。偏老板对这个东东还有更大的构想——弄的我现在一看材料就脑袋老容易跑偏,老想到他那个宏伟计划上去。比如现在看海洋物理学,流的输送的情况,一堆一堆的偏微分方程,我只能掠过去。复杂点的图我都看不懂,只能看那种比较简单的小白看的图,然后挑出来对自己有用处的内容copy下备用。
要想省事,其实根本不用看洋流图,学台湾人,看表层流的图,卫星图海表温度,画出来拉倒。——虽然海不是只有个表面。我也是自己给自己找茬,不光在找洋流的方向,还在找季节变化以及变化的因素,还有剖面图和深度上各温盐要素的分布,甚至和其他气候因素的关系。麻烦死。
说真的国内目前专著一窝蜂,大部分垃圾的要死,都是堆砌材料而已。我是不想这么干,当然,不这么干要有资本,肚子里要有墨水。目前我脑子里面框架已经搭建了差不多大半了,最近可能要开始动笔。具体能写多长不好说。
不过在这个令人郁闷、非常无聊而效率很低(常常看了一堆文章都没找到队自己有用的东西)的过程中,还是学到很多东西的。很多东西,在自己的方向里面解决,不一定可靠——因为海水是流动的变化的,但是如果用海洋物理学的一些要点作为基础,就迎刃而解了。希望把这块弄完了,在做这些积累下来的一些认识,可以帮助我也发几篇有用的文章。
穿大做完这阵子,休闲的时候去海南探望下忙叔吧,哈哈。想来青岛也不错~~~您做的那块成热点了不错啊,说明您有眼光~~~
穿越
发表于 2013-9-14 10:42:07
方解石 发表于 2013-9-3 18: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大老板给了个活,其实是给他当垫脚石。一本书的第一章,要让我起草。
最近几个月都在狂看论文,因 ...
正巧俺最近也帮人写了两个章节,一个是技术现状,一个是技术的应用。写完后算了一下,每一章花了大概60个小时左右。
俺倒是不赞成在书里写很多真知灼见,原因是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现在和一百年前不一样了,有很多学术杂志。好思想的反对意见都很多,发在paper里比较合适,大家可以议论。而书是对以往工作的总结,所以需要的是普遍接受的观点,可以传之后世的观点,不能太有颠覆性,要保守。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写书的地位不是很高,主要是为了教学,而不是为了科研。
写书首先要考虑读者是谁。现在读书的都是学生。至少包括俺在内的人主要都读paper,不看书。学生们知识不多,所以其实就是应该对过去的工作做一个梳理,章节中至少有一半应该是重复过去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是简单,但是对于新手是不知道,所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就知道为什么要重复了。
其实你老板的计划,写个综述最合适了,以他的能力,约个杂志不难。当然俺这个是一家之言。
对于你来讲,还是多发文章更重要。跟以前不一样,科研不是富贵人家的消遣,没法板凳需做十年冷。现在的科研,已经是一个超高压的环境。要学会在高压下生存。
方解石
发表于 2013-9-14 13:49:05
穿越 发表于 2013-9-14 10: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正巧俺最近也帮人写了两个章节,一个是技术现状,一个是技术的应用。写完后算了一下,每一章花了大概60个 ...
说是要写个文章的,综述可能也会发——先等我整理出来看老板的意见,因为如果发的太早,自己手头没有数据,很容易被有数据的人按照这个思路整理下直接发文章给抢去风头。老板之所以狠下心要赶紧把书写了就是想抢话语权。我们过去做了很多东西,但是有很大一块内容,被别人把内容引用下,结合一点自己东西,然后就去发论文了。所以老板很是愤恨,决定尽快把数据用掉把话语权拿到。
但目前我看到的很多问题,能引用别人的一些数据,却自己手头没有充分的数据。原因是海洋科研的特殊性,出海难,资料不连续,而且分散。就举例说我们现在这块内容吧,想拿到一手资料就需要出海,出海一次至少上百万,来个台风,本来拟定的一个星期的工作至少要连等带躲一个月,多花很多钱。
其他人的资料即使有,也根本弄不到,人家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能上哪里去买,买都木地方买。。。历史老资料倒是可以用,但是年际变化比较大,今年的情况明年就不一样。比如今年长江口水温,表面温度比往年好像低了不少,底层温度好像比往年高了不少。自然界中就这样,动不动来个突发事件的,历年的情况常常是波动很大的,为了说明问题就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尺度。但是谁那么有资金,年年按时出海做实验取样品测数据。一般都是一个课题弄完了就没有了。
其实最悲催的是行业的隔离性。说个例子,穿大您经常参加国内的这些会议,您肯定知道,会议一般都是有头有脸的去的,很多情况下做这个方向的人去不了,他老板替他去了。而老板对很多细节把握有时候反而不是那么的准确,也不够敏感。即使敏感,他往往缺乏时间去深入查资料和核实具体情况,未必将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到一起。而学生去的话,学生的视野又往往有限。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导师和学生又不像国外那样经常有商量讨论的时间,就很容易将一些信息放过去。最后的结果是,其实其他领域很多信息已经足以解释自己的结果了,但是往往不能被充分发掘。
这次我虽然用了很多时间把很多跟自己不相干的资料都看了,倒是发现很多过去的人放过去的漏洞。可以说,在长江口附近是大有可为,还有很多方向可以去做。当然也很多东西可以写——在增加一些数据的基础上。
国内的压力可能比国外小一点,另外各领域节奏也不一样。我们这个方向算是节奏比较慢的,因为本来试验周期就长,出海弄数据又比较困难而且充满不确定性。今年我们单位硕士博士中期考核,我们课题组没通过率是最高的,基本上抓的大部分都是我们课题组的,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不光是我们悲催,据说地质的人也很悲催,他们做的很多区域在印度洋、太平洋洋中脊,很多人需要等一两年才能等到那么一个航次去那个地方取样,或者补充取样,做之前设计的实验。原来和我一个宿舍的小女生,她有个师兄博士二年级上完了还没有捞到那么遥远的航次去取样。。。。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闲着,或者先做点和自己博士论文不是直接相关的东西,⊙﹏⊙b汗,那人肯定延期毕业了。。。
yangshuo49
发表于 2013-9-18 21:53:08
方解石 发表于 2013-9-3 2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大老板给了个活,其实是给他当垫脚石。一本书的第一章,要让我起草。
最近几个月都在狂看论文,因 ...
Plos one还是用不着生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