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身真如佩 发表于 2012-11-18 12:45:17

也从GDP谈起(二)

       有的网友对钢铁历史总积蓄量有疑问,因为网上有一组数据说,"从1901年到2006年,日本钢的积蓄量为45亿吨,美国为77亿吨,我国仅为35亿吨."我回答说是,这个是把日美的钢铁年产量加总。并没有去除回炉钢和出口的量。有心人自然可以通过查找世界各国的历史钢铁产量来算一下,就知道上面的数据是净积蓄还是简单加总。不过,我们也可以从另一种建材上来佐证中国的存量财富实际已经大大超过美日。
       建筑除了钢铁之外,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水泥。一般来说,正规建筑每平米的钢材和水泥比大概是在1:2.5上下,比如法国的钢材积蓄量就在5亿吨左右,水泥积蓄量在12亿吨上下。不过目前中国的比例关系大概是1:3.7,这个大概主要是因为中国农民盖的房子用钢材少,砖房嘛,省钢材可不省水泥,其次,许多大型公用建筑,工业建筑的水泥使用比例也高.比如水泥铺路铺广场之类的。


       为什么美日特别是美国,多年来的GDP都是中国的很多倍,但存量财富却被中国反超呢?汇率的因素先放一边,单纯看GDP的话,原因也简单-----米国的GDP虚的成分太大。
       似乎最近几年说得少,前几年有一个很流行的概念,就是说经济发展的先进程度主要看第三产业,三产占GDP比例越大,说明越先进,比如美国,三产就占了GDP的70%。这个说法我只能呵呵。怎么看都觉得这个说法的逻辑是:米国先进中国落后,米国三产占比超过中国很多,所以经济越先进三产占比越大。
       简单说,三产就是不创造实物财富的产业.严格一点说,是不创造可存储财富的产业。解释起来就是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了.例如歌星在台上唱支歌, 听众花钱买票听.歌星唱歌就是创造财富的生产过程,因为他能满足听众希望悦耳的需求.歌唱会结束了,财富生产也结束了,听众的消费需求满足了.歌星创造的 财富也消耗完了.GDP也增长了.这样的GDP对财富存储当然毫无益补。
       而中国的三产占GDP比例偏低的原因,老广的《闲谈GDP》系列里面有比较好的描述,简单说就是统计上有意无意的忽略和误差。比如美国有不少计入GDP的三产项目我们不计入,如自住房,美国算服务性消费,我们不计入GDP,还有一些服务行业美国的消费虚高,如理发。
      
       另外,GDP里还有一个很重要概念,就是市场化率。GDP统计的是年度全社会商品增加值,不是年度全社会财富增加值。伴随着市场化的完备和扩大,某些去年不属于商品的财富今年变成商品了,因此今年这些财富的生产就被计入GDP统计里去了。
       举个栗子,农民在宅基地上盖房子,第一不招标,第 二不销售,只是自盖自住,也不打算交换,盖房材料用现金购买还不要发票,用工都是村民互助不发工资。所以这类的财富制造都进入不了GDP的统计里去。可现 在农民盖房子在理论上必须通过某一级政府的规划了。如此一来,农民盖房子也要逐渐进入GDP统计数据了。这就是市场率扩大带来的GDP增长。
       象美国人那种商品化无处不在的国家,GDP自然容易高,而象北朝鲜把财富归为商品少的国家,GDP也会非常低了。所以GDP的差距并不代表实际生活水平的差距。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通过和国外的交流观察,也发现自己的物质生活并不比发达国家同类群体的生活有GDP那么大的差距,就是一个佐证。
       实际上,消费占GDP份额高并非什么先进表现。在一个商品化的社会衡量一个经济体生产力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数,当然这里的消费肯定是包含住房的。投资比高才是经济发达的表现,前提是这个经济体必须是商品化经济体。另外,经济体自我比较是绝对性的,但不同经济体由于结构和价格水平不同很难直接比较。
      
        中国GDP统计方法极具特色,是中国消费在GDP中所占比例奇低的主要原因,如果和世界接轨,大致也应该在60%左右。这个消费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正常,因为发展快的经济体一定是投资比例高。
        这个中国特色的统计方法中,最典型的算是财产税收了,比如你有一套房子值50万自己住。在现在中国你的收入和税负在GDP中都没影响。唯一的区别就是你不用去租房子住了。假如中国和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对那些能够为你带来收益的个人财产征收的税。比如房屋,汽车,土地,生产工具,甚至存款股票证卷等等,那么GDP会有什么变化?
        08年公布的这类有形资产大概是210万亿,到2011年的话加上新增的和价格上涨因素,应该有300万亿以上,这还只算有形物产。如果和美国一样按2-3%比例征收财产税。政府一年的税收就会多出6万亿吧。假如中国靠财产税今年额外征收了6万亿税,这个税收的依据是因为这些资产拥有者获得了25万亿的收入,应该算进国民收入里去。而这6万亿税收是给公务员发工资还是做财政消费或投资,都会产生乘数效应起码给GDP带来超过12万亿的消费。如此国家GDP凭空就多增加了30多万亿,而且绝大部分属于消费领域,算算中国消费在GDP所占的比例是不是就60%左右了。

        未完待续……

夏侯 发表于 2012-11-18 13:22:36

我有一个疑问,这个存量财富是只计算实物的么,我国很多项目上了后闲置或者没有发挥出作用的很多,比如我某个客户在上海市中心有一个四楼的小楼,但是只有一层办公,三层空关着,而同样一个四层的房子可能做商业地产可以日进斗金。。。。。,这样的话把建筑物拆分成钢筋水泥计算价值可能有不准的地方

藏身真如佩 发表于 2012-11-18 13:50:06

夏侯 发表于 2012-11-18 13: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有一个疑问,这个存量财富是只计算实物的么,我国很多项目上了后闲置或者没有发挥出作用的很多,比如我某 ...

闲置的固定资产有没有发挥作用,是财富使用能力的问题,不影响财富本身的价值。

类似于你有四套房子,只出租了其中一套,但是计算你的个人资产的时候,那三套不出租的也要算在资产里面,而且那三套的价值和它们是否被出租也没有关系。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11-18 17:46:15

坦白讲GDP作为衡量经济水平的工具应该退休了,因为衡量不出生活的进步。

比如人民身体素质提高,导致医药用量降低,这是生活质量的提高,表现为GDP的下降。

全面衡量生活水平的经济数据可能还没出现。

藏身真如佩 发表于 2012-11-18 18:26:18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11-18 17: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坦白讲GDP作为衡量经济水平的工具应该退休了,因为衡量不出生活的进步。

比如人民身体素质提高,导致医药 ...

此言不错!但是还有不少人眼巴巴地等着中国的GDP超过米国呢…………我发这贴的目的之一也是破除GDP迷信……

人在天涯 发表于 2012-11-18 19:16:02

GDP崇拜都是拜邓所赐,这个家伙提出了一批歪论,不断愚弄和剥削老百姓!

ademxue 发表于 2012-11-18 19:38:27

下来要推广“国民幸福指数”了。

jade 发表于 2012-11-18 20:12:51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11-18 17: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坦白讲GDP作为衡量经济水平的工具应该退休了,因为衡量不出生活的进步。

比如人民身体素质提高,导致医药 ...

那仁兄得找个比gdp更好的工具,有吗

jade 发表于 2012-11-18 20:15:04

人在天涯 发表于 2012-11-18 19: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GDP崇拜都是拜邓所赐,这个家伙提出了一批歪论,不断愚弄和剥削老百姓!

中国现在比文革的进步也有部分是邓所赐吧

还有gdp崇拜我记得忙总说过是为了保就业吧,不是邓的主观意愿

西伊 发表于 2012-11-19 16:19:02

楼主的思路有些道理。
不过我觉得,在用钢筋水泥积蓄量来评估国家"存量财富"时还应该注意一个事实:中国建筑的寿命通常偏短。这个事实直接体现在两个方面:
(1)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消耗了大量钢筋水泥去盖房子、修路、建广场等等,但也拆了很多很多,而这个损耗率应该远远大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2) 我国目前保有的固定资产,其预期的残存年限应该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比方说,一栋新建的大楼,或许50年之后(这是乐观估计;其实能有40年就很不错)就要变成危楼而必须被拆除。而据我所知,某发达国家的商品楼通常是设计寿命100年,保证无问题居住70年(当然,这里面或许有水分)。

jade 发表于 2012-11-19 18:45:12

关于保就业和公平,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还是要先吃饭再解决别的.就是说就业一定要保,不保就有人没饭吃,就要社会动荡,公平能保证最好,不能保证的话只好先不管.我认为这也是286的思路

藏身真如佩 发表于 2012-11-19 20:03:31

西伊 发表于 2012-11-19 16: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的思路有些道理。
不过我觉得,在用钢筋水泥积蓄量来评估国家"存量财富"时还应该注意一个事实:中国建 ...

兄弟别被媒体和宣传骗了。一般百度一下中国建筑寿命之类的关键字,最容易得到的信息,就是“相比中国的35年平均建筑寿命,发达国家建筑,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或者“中国建筑标准是50年,却往往使用不到30年“这一类的字眼。

那我搜了一下日本的类似话题,得到如下信息:“アメリカ(美国)の住宅の平均寿命は約44年、イギリス(英国)は約75年に対し、日本は約26年。”“日本27年。アメリカ103年。イギリス141年。”

看见没有,数据的出入是巨大的。关键概念被宣传者们故意混淆来使用,如标准使用寿命和实际使用年限。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到100年。“到了50年后,需要大修的只占5%。一般来讲,使用寿命50年的房子,大都可以使用80年左右。”


我国之所以很多建筑使用年限不到30年,是因为经济快速发展,小楼要换大楼,矮房要换高房,起码我印象中还没有哪里是拆了小楼继续盖小楼的(平房换别墅不算啊),也就是说,这正是存量快速增加的标志。住房的平均使用年限长,恐怕和经济增长缓慢也有不小的关系吧。

如果兄弟你有兴趣深究住宅寿命的问题,不妨也去查阅一下欧美的建筑行业标准,和国内的相关标准对比。

西伊 发表于 2012-11-22 14:39:10

本帖最后由 西伊 于 2012-11-22 14:41 编辑

藏身真如佩 发表于 2012-11-19 2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兄弟别被媒体和宣传骗了。一般百度一下中国建筑寿命之类的关键字,最容易得到的信息,就是“相比中国的35 ...
看来这位朋友对国内建筑挺有信心的嘛。既然你谈了这么多,那我也继续歪楼。

我的观点是,“我国目前保有的固定资产,其预期的残存年限应该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当然,这是在讨论用钢筋水泥积蓄量来评估国家"存量财富"的话题时,专指钢筋水泥的建筑说的。
我明白,这些年有很多建筑还远没到使用寿命就被早早拆除,造成巨大浪费。这还导致建筑平均寿命只有区区30年左右。我说的不是这个。

我想说的是,总体上说,我国的房子恐怕没有那么结实,因此平均使用寿命会比发达国家的短。

首先,我国的建筑设计寿命比较短。2005年版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普通建筑和构筑物为50年,等等。(你提到的规定是87年版的,已于2005年7月1日起被废除。)据说,普通的住宅楼,均按照50年的标准设计。尽管会有超过这个标准的,那一定是少数。
这个50年的设计标准,恐怕跟发达国家不能比吧?至于说经过50年之后还可以继续使用,那就不好评价了。发达国家的房子,在经过了设计年限之后,应该也有不少可以继续使用的。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我国的建筑质量令人不放心。“楼倒倒”、“楼脆脆”那都是近年的事。十多年前,我亲眼见到北京亚运村一座完工不到十年的体育馆因出现明显裂缝成了危房,被封闭起来。好像是拳击馆,不过年头太久记不清了。要知道那还是90年获得“鲁班奖”的建筑呢。另外,不知你有没有听过关于著名的西客站的传闻?其实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事情。早些年,南朝鲜就有过多起建筑物坍塌的恶性事件。
你提到的“到了50年后,需要大修的只占5%。一般来讲,使用寿命50年的房子,大都可以使用80年左右”,好像是源于2010年北京青年报的这一篇报道吧?中国建筑寿命真相
这恐怕只是清华大学原土木工程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肇元的一家之言。在同一篇报道中,还有这样的内容:
北京市质量监督总站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周磊坚认为,目前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现状依然堪忧,其重要原因还是缺乏统一的“建筑施工质量过程控制规范”,只重视验收环节,轻视施工质量预先控制措施和施工过程质量把关。这种把工作重点放在事后的“质量验收和质量检测”上的做法是难以搞好工程质量的。

稍有点施工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过程只最后看结果,往往是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是验不准的。既使通过了验收,但工程结构寿命是要打折扣的。

这难道还不让人毛骨悚然么?

顺便再聊聊你提到的“日本的类似话题”。我也查了一下,“日本约26年”的数据是这样的:1992-1996年间被拆除的住宅的平均寿命。显然这完全不能反映日本现有住宅的预期寿命,更不能反映日本现有钢筋水泥建筑的预期寿命。要知道,日本的住宅里有很多是木质结构的,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独门独户的小楼,那些基本都是。那样的房子设计寿命和使用寿命都比较短。那个“26年”的数字,应该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这样的“短命”房子给拉低的。另外,1992-1996年间被拆除的住宅,应该多建于70年代初,那时正值日本经济开始起飞,建筑技术偏低,而人们也用不起太好的材料建房子。现在的情况想必要好些。至于钢筋水泥的建筑,那就不是二、三十年的问题了。

我想,我可不那么容易“被媒体和宣传骗”。希望所有的人也都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从GDP谈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