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mang 发表于 2012-2-19 21:52:11

(新帖)从中金公司看Tg的合资策略

在17年前秋天(1994年),当我们听说建设银行要与摩根斯坦利合资成立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时,我们是仰望的。

当时一个五道口第一期毕业的哥们建议我去那里,他说:不要讲条件,不要讲地位,去学习几年,一定对你有好处。

而他自己谦虚的认为自己不符合投资银行的要求。其实当时他已经是国内闻名的外汇交易高手。而当时我已经相当有实战经验了,而且跟两个筹建负责人方风雷和汤世生也能说上话,​与方风雷还相当熟。可以想象当时中金公司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为此,我还专门去拜访过他们在西直门附近的德宝饭店的筹备处。

后来跟老大商量,不同意,理由是这一摊子没人收拾。我们还遗憾很久。后来因为业务关系,也与他们有点接触,了解一点粗浅情况。

一、各怀心思的合作

1994年,当时的建设银行行长,现在的王副总经理,一直有理想成立中国自己真正的投资银行,而摩根斯坦利Jack Wadsworth(当时摩根斯坦利亚洲业务的负责人,此人从摩根斯坦利退休后,联合创立了联创,担任联创策源的主席,投资了凡客诚品、迅雷、钻石小鸟等等)也急于打入中​国市场,经当时的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林重庚(也是中金公司首任CEO)撮合,双方一拍即合。

实际上在1992年春天,Wadsworth就给当时还是建行副行长的老王写了一封关与由摩根和建设银行成立合资公司构想的信。他的设想是合资公司的股权比例为50对50​,摩根帮助中国基础建设融资,同时也向中方转让用现代金融工具从全球获取资金的技术。

其实Wadsworth的设想是让摩根在大坝、机场和高速公路等项目的融资中获取垄断性地位,并在全世界承销、经销中国公司的股票。而建设银行在全国有着24,000家分​支机构,可以提供无数的需要摩根协助融资的客户。

另外,在1993年末,时任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林重庚(Edwin Lim,菲律宾籍华人,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也是后来中金公司的第一任CEO)也向当时主管金融的副总经理,后来的总经理提交过建立中国自己的投资银行的建议书----《关于申请成立中外合资投资机构的报告》。并得到肯定答复,前副总经理并要求建设银行负责向央行提交可行性报告,随后央行出台了对应的政策《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类机构管理办​法》。

同时,方风雷也让他的岳父刘国光给老朱和其它领导人写信,建议他们学习美国的投行模式,推进中国金融改革。实际上在1992年冬天的时候,方风雷通过刘国光介绍,就在纽约​与林重庚讨论了中国成立一家投资银行为国有产业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想法。

但是老王被调任到央行做副行长了。直到1994年初,老王升任建行行长,并得到前任总经理同意成立一家合资投行的批复。

最初的时候,老王倾向于合作伙伴选择高盛,但是高盛执意于独资,于是摩根斯坦利成为最终的选择。

但是中国人不同意摩根有50%的股权。经过漫长协商,经过林重庚从中协调,最终,建行持有43.35%的股份(2004年9月17日,建设银行分立为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原建设银行持有的中金公司43.35%的股份由建银投资公司承继。2010年8月底,该部分股权由建银公司划拨至中央汇金投资公司。汇金公司是中投子公司);摩根斯坦利持有34.3%股份,中国投资担保公司持有7.65%股份(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全国性专业担保机构,由财政部和原国家经贸委于1993年共同发起组建,后归属国资委),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持有7.35%股份(1981年5月成立,负责管理新加坡政府大部分国外资产,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投资机构),名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持有7.35%股份(1988年成立,是香港查氏家族集团旗下的一家投资公司。这个公司是林重庚朋友)。

公司资本为一亿美元,由各方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相应出资(2004年,中金公司以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2500万美元,注册资本提高至1.25亿美元)。

经中国政府批准, 中金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

经纪业务:包括人民币普通股票 、人民币特种股票 、境外发行股票 、境内外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

自营业务:人民币特种股票 、境外发行股票 、境内外政府债券 、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

承销业务:人民币普通股票、人民币特种股票 、境外发行股票、境内外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

客户资产管理业务;

基金的发起和管理业务;

企业重组、收购与合并顾问;

项目融资顾问;

投资顾问及其他顾问业务;

外汇买卖;

境外企业、境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资产管理;

同业拆借;(这是金融机构标准标志)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这是中国政府能够批准的所有投资银行业务的集成。

但是在争夺中金公司主导权方面一直持续内斗,直到摩根斯坦利不得不知难而退为止。

当年Wadsworth一厢情愿的认为摩根斯坦利有品牌,有国际信用,有业务经验,有专业知识,市场网络,他可以提供技术和资金,建设银行负责搞定央行和证监会,并提供客​户名单。他认为这是完美无缺的双赢局面,没有他这个张屠夫,老王必然得吃带毛猪。

老王的观点是:洋人是不可能搞懂中国国情的,在中国,没建设银行带路,摩根斯坦利将是盲人瞎马,找死。摩根斯坦利只能当技术劳动力,战略和方向,得靠中国人。而且没有摩屠​夫,还有高屠夫(高盛)。

老王说的是真理,因为后来不信邪的高盛和美林都吃了亏,付了代价后,也不得不高价收买高端买办领路。(此事是圈内常识,按下不表)其实,老王当时的首要目标是要获得国际投​资银行的运营知识和经验。因为当时的中国金融业实在是太原始和效率太低了,基本还是钱庄水平,资金运营效率只有美国30分之一。而当时国企改革带来的对资金渴望只能用疯狂​形容。

1994年4月中金公司筹备各方在新加坡召开了首次规划会议,主要是研究如何组织和运作合资公司。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看出了老王比林重庚和Wadsworth高出不止一个​数量级的远见卓识。

例如在谁来担任CEO问题上,老王做出出乎Wadsworth意外的让步,决定合资公司的董事长由中方担任,CEO则由摩根斯坦利来决定,交换的是摩根向中国人转让传授投​资银行技术。

如果Wadsworth知道中国这两句老话,他可能就不会同意这种交换: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实际上Wadsworth在2001年退休后,总结最​大的失误就是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西方人总是小看中国人的潜力,尤其是学习能力。其实我们能够在地球上晃荡5000年不灭,绝对不是侥幸事件。

实际上中金公司完全复制了摩根斯坦利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例如组织结构复制了摩根斯坦利六个主要业务部门,包括投资银行部、资本市场部、销售交易部、研究部、固定收益部和资​产管理部。此外还有后台支持部门以及信息技术和风险控制系统。

在2000年之前,摩根斯坦利从华尔街调派了大量优秀的专业投行人才,并牵头管理其主要业务部门。除了派遣人员之外,摩根斯坦利还着力为中金招聘和培训本土团队,形成了一​支具备国际水准的业务骨干队伍。

“最开始出去和客户开会,摩根斯坦利的人在会议桌旁坐着,中金的人站在后面。我们就是这样跟人家学来了投资银行的技术。”这是中金公司员工的说法。

在摩根斯坦利的言传身教下,中金公司从组织架构到薪酬体系,甚至具体的业务流程和企业文化,都有摩根斯坦利的影子。

一个小插曲是在Wadsworth和老王谈判的时候,摩根斯坦利香港员工由于担心工作丢失,开始捣乱。无非是中国多么腐败、寡廉鲜耻,风险有多大等等。

1995年6月25日,中金公司挂牌成立,时任建设银行行长的老王任中金公司第一任董事长。林重庚任第一任CEO,杨彬、汤世生和方风雷任副总裁。杨杉是摩根斯坦利派来的​员工,汤世生曾任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离开中金公司后,担任中国信达信托投资公司副总裁,宏源证券的董事长)。

中金公司从成立开始就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

中金公司第一任CEO林重庚,由于不熟悉行政运作和中国的办公室政治,在员工要求同工同酬战斗中,很快中枪下马,被摩根斯坦利牺牲,公司开张3个月就下台回到了世界银行。​

第二任CEO杨彬,因为方风雷承揽了中国电信的上市,并把外方主承销业务给了高盛而不是摩根斯坦利,导致其下台。

第三任CEO是1997年下半年接任杨彬的奥斯汀--柯楠(Austin Koenen),但是在1998年5月,在接替杨彬担任CEO的6个月后,在北京死于心脏病,时年56岁。

第四任CEO是艾琳--洛舍(ElaineLa Roche)女士,来自摩根斯坦利纽约总部,一开始就致力于公司的管理机制的建立,包括公司文化和价值观、总体组织架构、风险管理体系、培训计划、内控、退出战略的流程和​时间安排以及所有其它正常的业务合作,也想以控制流程树立摩根斯坦利在中金公司的权威,但是中金公司的中国员工依然认为方风雷是老板。

而方风雷越来越痛恨和藐视ElaineLa Roche复杂的管理体系。这种文化冲突导致其一事无成,不得不辞职下台。

二、方风雷登场

要说中金公司历史,就不能不说方风雷,或者说要说中国的投资银行历史,也不得不说方风雷。

方风雷1952年出生,1968年到内蒙古插队,1970年12月入伍参军,复员后回北京当工人。1978年进入中山大学中文系,82年毕业后分配到外经贸部纪检组工作。​84年参加国务院咨询团,调研河南的体制改革,被河南省领导看中,不久之后调到河南省经贸厅,85年担任河南省外贸总公司总经理(中原国贸),河南省经贸委委员,参与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方案设计和筹备工作。

1991年移居美国,据很多媒体说去哈佛学习,可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位老兄英文比我的还要烂得多,是不可能去大学听课的。

一年后回到海南,加入建设银行总行的海南银泰公司,担任总裁,策划了国内首个不动产证券化产品---三亚地产投资券,还为海南人行起草了《地产投资券管理办法》。

1994年11月,方风雷响应老王召唤,从海南北上参与中金公司筹备工作。但是当林重庚带领Wadsworth到中国大饭店会见被老王称为中国最优秀的交易员----方风雷时,Wadsworth认为这个看上去就像刚从农村来的人更像是什么人的司机,而不是一名银行家。他怎么可能有能力为中金公司带来数十亿美元的业务呢?他连英语也不​会说。

其实这种傲慢和无知是摩根斯坦利失败的主要原因。

例如在对待中金公司地位上,摩根斯坦利一厢情愿的认为中金是它在中国投行业务的载体,是自己的子公司,而非一个独立运作的本土投行,而且还希望中金公司在未来做中国公司业​务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多让摩根斯坦利也参与。

但是老王不太愿意,老王的想法不过是借船出海。老王是典型的民族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

而方风雷就可以完美的实现老王这个想法。所以中金公司里中方和外方的关系和斗争极为复杂。

老王和对中金公司的态度是非常典型中国政府对中外合资公司的态度。中国政府需要的只是一个载体,能够获得外国的技术、资金和专业知识,同时又保持中国人对公司的控制。

玩公司政治,美国人只能跟中国人当学生。

摩根斯坦利一厢情愿的想派入大量自己员工和接受了西方教育、拿着哈佛和沃顿文凭的大陆中国人,但是中国人却想有更多的自己人来接受培训。而显然中国人更能知道怎么实现自己​的想法。

老王未和摩根斯坦利商量就从建行调来了汤世生担任公司人力资源主管,由汤世生负责批准招聘所有的新员工。

很快摩根斯坦利方面就发现中金公司出现了很多不知道姓名,不知道简历的中国员工,甚至他们来做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只根据中方副总裁指令工作。

当负责人力资源的副总裁汤世生开始否决Wadsworth任命的人选时,中国人那种蔑视合同中人事条款表现出来的土匪习性让摩根斯坦利终于明白:中国人不要任何会说中文的摩根斯坦利代表。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有人会偷听并且回去报告。因为凡是Wadsworth推荐的能够了解西方金融并且能够说流利的中文的人,汤世生都一律否决。

紧跟着就是内战。中金公司的工资分成三个档次,最高的一档是摩根斯坦利的人员,他们有高额工资,汽车,司机,还有豪华住所;第二档是远低于他们的,是由林重庚招来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海归管理层,他们的工资在八万到十五万美元之间;第三档是建设银行派到中金公司的人员,大多数人的年薪不到一万美元。Wadsworth本来以为薪酬情况在公​司中是高度保密的。但是汤世生能够看到所有这些资料。然后就是中方员工开始示威,要求同工同酬(这显然是现代中国人的特点:公平意识和蔑视权威意识。而犹太人们是完全没想​到的,以为美国人都能接受的规则,中国人竟然捣乱,而麻烦是汤世生站在中方员工一边,所以犹太人们被打晕了)。这种闹事结果是林重庚被摩根斯坦利牺牲。在中金公司开张仅三​个月后,林重庚辞职回到了世界银行。

摩根斯坦利立即提拔了林重庚的副手杨彬担任公司CEO。杨彬曾在80年代初与Wadsworth在摩根斯坦利共事,后来去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但是在方风雷和汤世生面前,杨彬这个CEO只是摆设。虽然在美国CEO是公司事实上的独裁者,但是在北京,事实上中金公司中所有的中国员工都得看汤世生的脸色行事,而他也​无时不刻不让大家意识到这点。只有汤世生批准的事情才能得以实施。

但更厉害的还是方风雷,这名老王坚持要安排进公司的不修边幅的“农民”可不是个简单的人。

方风雷虽然只是个副总裁,但他熟悉国情,拿得到项目,能够控制人员,所以事实上他才是是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人。实际上没有方风雷这个在摩根斯坦利派出的海归人才眼中的这个​土老帽,这些所谓超级投行人才不但拿不到一个项目,甚至连客户大门都进不去。

例如1997年10月中国移动首次公开发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27.7亿股,融资42 .2亿美元。中金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联席保荐人。这是当时亚洲除日本之外的最大规模的IPO,完全靠方风雷一人之力在5个月时间勾兑好一切。

同样,2000年4月的中国石油,6月的中国联通,10月的中国石化,2000年4月新浪网首次公开发行,都是依靠方风雷的勾兑能力,摩根斯坦利派来的专家不过是技术文件​制造的劳动力而已。

同时,方风雷将这些交易的外方承销资格送给了高盛而非摩根斯坦利,这样不但导致第二任CEO杨彬立即下台,还导致摩根在3年时间里先后换了4任总裁,仍然无法改变这种无法​掌舵的局面,在大失所望之下,摩根斯坦利不得不放弃了对中金公司的管理,向中国人交回了CEO的任命权,成为单纯的财务投资者,然后最终在2010年选择转让股份出局。

一开始,中金公司的海归银行家们看不起方风雷,认为他是一个对金融交易和资本市场一窍不通的土老帽。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客户认同方风雷,信任方风雷。

他们也发现,要想在中国做投资银行业务,必须学习方风雷,与潜在客户坐在一起,吞云吐雾,彻夜吃喝玩乐。也要象方风雷一样和客户聊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故事,聊国家利益,聊美​国狼子野心对中国的打压,抱怨现在政府如何腐败,官员如何混蛋等等。也要学会让客户袒露心声,告诉他什么是他们担心的,什么是他们喜欢的,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的价格底线,​附加条件等等。也要学习方风雷精力充沛,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则参加各种宴会和卡拉OK。

可是这些人永远也学不会,所以大家不得不在惊愕和沮丧之中唯方风雷之命是从。

正如老王所预言的那样,方风雷的创业精神和创造力使中金公司充满活力。

同时他是老王耳目。他对中金公司内部发生的事情也非常警觉。他到处问问题,打听大家的议论,把握公司大局。来自建设银行的中金公司员工对方风雷比对汤世生还要敬畏。他是典​型的中国企业家领袖。任何人都得听他的,而他则把所有的细节都掌握手中。

随着业务展开,Wadsworth和老王相互之间的不信任越发明显了。Wadsworth太美国化而老王太中国化了。

Wadsworth是典型的大权在手的美国经理人,自信、直率、坦白,不注意自己的言辞,想到什么说什么,无论是好还是坏。他坚持规则、道德规范和好的公司治理。他已经习​惯了按自己的方式做事,并得到下属和同事的尊敬。这在所有美国公司的董事会或管理层中都行得通,但是在中国不行。方风雷对Wadsworth的行为心存不满,只要有可能,​就会进行报复。

老王则有很强的优越感,并其它中国政治家一样,十分光滑,避免冲突和承诺,说着含糊的比喻,听众听到的是他们想听到的内容。这让不懂中国文化的美国鬼子们抓狂。

很快,两人就不再交谈,而开始把查懋声董事当作中间传话人。

而方风雷继续与高盛的合作,把摩根斯坦利晾在一边。例如中石油在2000年4月份的上市项目,融资29亿美元。

1998年1月,老王被任命为广东省常务副省长,中金公司的继任董事长是周小川,按照中国传统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原理,立即决定强迫让方风雷离开,为他人让位。

方风雷拒绝了摩根斯坦利让他取哈佛大学学习MBA的提议,因为这其中包含了不竞争条款,去了香港中银国际,开始与中金公司竞争。

在方风雷离开之前,中金公司内部就已经开始谣传中方股东将“安排一个大人物进来。”几个月后,这个大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朱云来。

在中金公司,朱云来一开始是投行部门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努力保持谦和低调,但是中金公司的中方员工很快就开始利用朱云来,拉他参加各种会议来获取承销业务。中国员工自动​向朱云来磕头效忠。

方风雷离开后,朱云来成为中金公司事实上的老板。

2000年6月, ElaineLa Roche辞职回到了纽约。

2000年中金的毛营业额达到了1.7亿美元。公司把原先的一亿美元全额还给了最初的投资人,中方员工还意外获得了上百万美元的奖金。2000年1月份被迫离开公司的方风雷一分奖金也没有拿到。

三、摩根斯坦利出局

在2000年后,摩根斯坦利逐渐退出了中金公司的管理层,成为了纯粹的财务投资人。2002年,摩根斯坦利终于举旗认输,把公司的绝对控制权交还给中方。中金公司仅仅成为​摩根斯坦利的“投资组合”之一,每年收取分红。摩根斯坦利投降后,它在中金公司运作的最赚钱的几笔中国公司海外上市业务中被指定为联合承销商。

2010年12月9日中金公司宣布,摩根斯坦利所持公司34.3%的股份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准转让给KKR(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 )、TPG(德太集团)、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 

中国对新股东定下了三个标准:一是和中金公司不存在同业竞争(亦即非证券行业);二是对中金公司的业务有互补性;三是对中金公司的发展有长期的承诺。

  

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带有较强的财务投资人性质,并不需要取得公司运营权。大东方保险是新加坡大东方控股集团(Great Eastern Holdings Limited)的全资子公司。目前新加坡华侨银行持有新加坡大东方控股集团超过80%的股份。也是财务投资者。

  

TPG和KKR两家私募基金也是财务投资者。

根据目前已知的中金公司分红纪录(不包括2001年至2004年的分红纪录),摩根斯坦利对中金公司投资的复合年收益率约在24%。这样的投资收益,接近国际私募股权基金​对于退场回报率的要求。据说摩根斯坦利从转让股份中还获利10亿美元。从投资项目来看,还是相当成功的。

2010年11月29日华鑫证券宣布出资6.8亿元与摩根斯坦利成立合资投行公司,华鑫证券占三分之二股权。目前摩根斯坦利华鑫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资产规模已经超过80亿元。因为失去中金公司的管理权,摩根斯坦利无法​将中国投行业务变成其全球业务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以控制者的身份,再次在中国寻找投行业务着陆点。退出中金公司,进入华鑫证券是其战略调整的重要一步。

          

为了确保能够在合资公司中获得绝对的支配地位,在合同中写明,将来在中国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摩根斯坦利将收购合资公司剩余股权,持股比例可达到100%。

摩根斯坦利退出中金后,中金的经营并未受到影响。

四、业绩

中金的第一单业务是1997年3月北京大唐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11.2亿股,融资31.35亿港币。

然后就是1997年成功参与了中国电信(现中国移动)42亿美元的海外发行,中金是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主经办人、联席保荐人。这是中金公司成立之后的首个大型项目,也成​为中金公司的重要起点。

1999年5月,高盛集团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6900万股,融资36.57亿美元,中金是高级副主承销商。2000年4月的中国石油,新浪网,6月的中国联通,10月的中国石化等等,都能看到中金公司身影。

此后,中金公司几乎从未缺席中国大型企业海外发行,牵头了电信、能源、银行、保险、医药、基建、汽车等行业龙头的海外IPO项目。

15年来,在A股和中资企业海外IPO中,中金公司总承销金额分别达6460亿元和924亿美元(截至2010年10月份),占A股和中资企业海外IPO总融资金额的36​%和40%,排名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境内外投行,并在前十大A股IPO和前十大中资公司海外IPO中分别主承销了9家;作为财务顾问参与的兼并收购交易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也位列所有投行第一。

中金公司开始走向世界,例如参与了新加坡物流仓储企业普洛斯的30亿美元IPO项目,这是新加坡市场自1993年以来最大的IPO。又与工银国际一起参与了通用汽车的23​1亿美元IPO,这是中资机构首次参与美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IPO。在这些承销业务中,中金公司已开始与它的老师摩根斯坦利以及众多国际投行同台竞技。

       

成立15年来,中金公司共完成逾2108亿美元的股本融资、逾1477亿美元的债务融资以及逾2000亿美元的兼并收购交易,涉及了223家公司和企业,其中深度参与了关​乎国计民生、重点行业的41家特大型企业的融资改制。



wxmang 发表于 2012-2-19 22:08:51

(新帖)从中金公司看Tg的合资策略

[青石崖下]     (2011-8-7 12:57:00)
写这篇好贴也得花不少时间考证数据吧,不回复太对不起忙总的辛苦了。我就瞎问几句。

是否工行、建行和中国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有以股权学经验的考虑?

中金是个合资中掌握主动权并得到想要的东西的好例子,但例如汽车业这类以市场换技术的,到目前为止中方还挺被动,并且形成了一个实力不小的“买办阶层”,与合资初始的目的​有点背道而驰,甚至出现了商标权和核心设计都不属于自己掌控还敢称自主品牌的闹剧。不知忙总如何评价其他行业出现的这种合资合到外商全面控制的现象?

这好像又涉及到一个大问题:金融好像是中国正在坚守的为数不多的行业了,银行、证券业对外资进入有比较严格的限制。制造业中是否国家有重点保护核心优质资产的动力和机制以​防止彻底的拉美化?目前靠商务部反垄断局来监控外资并购是否不足?因为就我的接触而言,商务部好像媚外的风气比较浓。

另外,我觉得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好像也是合资过程中中方管理团队日渐占据主动权的好例子。




     (2011-8-7 17:17:00)

绝大多数都是公开信息,其实私下聊天的东西并不适合在网上,因为不但涉及个人隐私,还容易造成误会。

中国一直把金融业当成国家安全的四大支柱(另外三个是能源安全,国土安全和粮食安全),所以控制是很严的。

至于制造业,尤其是民品制造业,是完全放开的,买办化是最大利益的表现。

我记得当时为保护一些战略性制造业不被渗透,当时的人民日报总编(或副总编)牵头搞过动态清样,征求过我们的意见。所以战略性制造业是没有被渗透的。乘用车不属于这个范畴​。




     (2011-8-12 12:55:00)
终于找到忙总了 不易啊




     (2011-8-12 17:40:00)

欢迎,欢迎,这里清静一点。




[宙斯de闪电]     (2011-8-14 0:37:00)
能否说下哪些制造行业是属于不开放的?




     (2011-8-14 11:35:00)

每个行业都有限制外资渗透的,比如说钢铁的军舰板,动力的大功率柴油机,化工的催化剂,精密制造的传感器,轮胎的军品部门,等等。




     (2011-8-7 12:58:00)
这个帖子我看得到的就是中国人用人自己人的传统、办公室政治。还有山寨国外技术。这两年所谓PEVC满天飞,都是看见创业板的发财样本,实业的艰难,都再走证券投资发财​的路子,歪了,本来投行是一个中介结果神话了




     (2011-8-7 17:20:00)

中国所有技术都是山寨的结果,只是山寨的手段不同。产品山寨比较好办:买样品回来仿制,服务业山寨只能把别人请来,慢慢偷师学艺。因为服务业技术是在服务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2011-8-7 13:08:00)
好传统,和国共合作一样,嘴皮子上的都可以谈,控制权绝对不能让,低头当学生就是为了把老师搞死。

这帖子可以写出来,是不是基本上老外已经都醒悟了,以后得防着中国人啦。现在工业展会,中国人面孔的去瞅瞅,人老外都跟防贼一样。




     (2011-8-7 17:30:00)

这个事情在西方有好多书了,总结的经验都是:不跟共军的嫡系部队合资,与其合资,不如去向慈善机构捐赠;即使要合资,也不能转移技术。

他们现在也知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了。




     (2011-8-7 17:40:00)
请问忙师,中金现在在国际市场地位如何?能不能承销点像样的国际公司?另外我们的交易水平如何?还有,大摩和犹太佬没什么关系吧,他们不是属于正牌白人的公司吗?




     (2011-8-7 17:55:00)

华尔街的核心都是犹太人,这个与公司名称无关,就像以前中国做当铺生意的都是皖南人一样。

中金公司应该与国家上大的投行相比还不值得一提,可以忽略不计。他研究能力不足,数据储备不够,信用基础不牢,缺乏国际销售网络等等,都是需要百年时间来塑造的。

他的优势只是在中国利用政权优势获得大项目承销。其实他的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经纪业务等等都接近于零。




     (2011-8-7 20:00:00)

这些都是辛苦钱,相比较而言像是零花钱。

对中金好奇的是,它自己为什么不上市?另外好奇的是,我一直以为中金是要走向海外搞的,结果貌似现在又反过来在国内扩展业务了?是中金认为国外金融危机爆发后发现华尔街骗​子太多太不靠谱了?

国内企业海外香港上市进程做完了,还可以搞国内再上市呗。搞完了,还可以搞海外版,把可口可乐弄进来上市,哈哈。把容量搞成最大,上海就成了全球金融中心。




在2012年里,锻炼一个能力,改变一个缺点,学会一个技术。重点词:Focus。


     (2011-8-7 21:26:00)

2007年有过上市计划(在网上可以查到),但是2008年不就是金融危机不是。

海外去过,发现不如国内挣钱容易。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2011-8-8 1:35:00)

那洋人的这个 “高价收买高端买办领路” 的路子走的咋样呀?




     (2011-8-8 11:31:00)

走得不错,美林,高盛,德意志都大有斩获。




     (2011-8-10 6:47:00)

看了个金一南的讲座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EPbIOKKYB0/

里面透露的叛徒(111分钟开始),看来这鬼子各方面渗透都极厉害呀。

社保基金会办公厅主任 童达宁(把中办国办文件全部卖给台湾)

中央驻港联络办秘书长 蔡小洪(蔡诚之子,出卖情报给英国)

外交部朝鲜半岛事务特使 李滨(韩国特务+经济问题、同性恋)

核工业集团党组书记兼总经理 康日新(出卖核材料情报)

国防部外办美大局长 徐俊平大校(叛逃,出卖中央最高层性格特征和决策机制)

总政联络部驻日使馆 王庆简大校

空军前杂志社副社长 贾世庆大校

社科院 陆建华(美俄日韩台五面面谍)




     (2011-8-10 13:31:00)

这些人本来就是人家渗透的重点(情报部门首脑和军工企业首脑),又没什么钱,比较容易被下手。而且除康日新外,都不到监控级别。所以被钻了空子。不过除康日新外,其他人接​触的核心机密有限。




[哼哼哈哈]     (2011-8-10 16:22:00)

原来康日新是因为出卖情报才被抓的呀,记得他出事的时候媒体报道的原因都是贪污腐败。。。




     (2011-8-10 17:04:00)

这是个土财主,搜出的都是现金,7000多万。都部级干部了,还象个没见过世面的土老财,把钱埋在水缸里。




[寒竹子]     (2011-8-27 16:16:00)

当时看到,就觉的太搞笑了。7000万欧元放自己阁楼上,

是不是晚上睡在那上面。光放着也不花,也不往外倒腾。

都有些怀疑这样的人,怎么会在高位。还是小时候,受过心理创伤。




     (2011-8-27 17:02:00)

这个不奇怪,一大批这个年代的人都是这种心态,穷怕了。例如被枪毙的江西副省长胡长清比这更极端,不放过任何收钱的机会,自己写的字(应该说还可以),主动送给人家,还马​上就要人家给润笔,每尺10万,要现金。




[长街看海]     (2011-9-20 0:41:00)
他作烙饼蒸馍绝对是一把好手,早年间逢年过节自家做的多还给别人送过。






     (2011-9-20 14:39:00)
他好像是工农兵大学生,娶个好老婆,自己又会巴结。






[抽筋]     (2011-9-20 14:16:00)

请教忙总:我一直对这点很疑惑。要说一个处长,上有老下有小,如果还是从贫困地区出来的,生活会感到拮据咱们比较理解。您说那些混到省部级,甚至实权司局级的干部,平时实​在是不用什么钱,要那么多钱干啥呀?最可笑的是很多贪官被抓后,贪来钱还都为中纪委存着呢,图什么呢?




     (2011-9-20 15:30:00)
穷怕了。






[抽筋]     (2011-9-20 16:41:00)

因为我没经历过解放初那段极艰苦的岁月,对“穷怕了”实在是没啥概念,确实是理解不了那些人的行为。

不过,从积极的方面面来看,是不是等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人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情况会得到些改观呀?毕竟我的同龄人没有吃过那么多苦,而且好像现在的年轻公务员们对财富的​看法也有所不同了。呵呵。




     (2011-9-20 20:54:00)
这个很难说,以后就不是贪点钱了,眼界高了,说不定开始玩卖国。






[抽筋]     (2011-9-20 21:41:00)

这个很难说,以后就不是贪点钱了,眼界高了,说不定开始玩卖国。



到卖国这个程度不至于吧。您能再多说两句么?




     (2011-9-20 21:49:00)
这个例子还少么?现在安全部门忙的不就是监控70后80后里面的“精英”们吗?什么不敢卖?只要给钱。

还有一些卖国无门,四处求人接受自己卖国的。






[胖鸡翅]     (2011-9-22 9:02:00)

前两天听心理学方面的一个讲座,提到过这个,各个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的经历对于性格和心理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那一辈的人小时候正好经历三年自然灾害等等,真是什么都没有穷怕了,所以什么都要抓在手里,很难改过来

我觉得这个观点挺有道理,哈哈




     (2011-9-22 10:06:00)
本来就是这样。我观察过不同家庭背景出来的人对财富的看法以及生活方式。例如曾经的大户人家出来的不管男女,对钱是不会怎么看中的,更在乎生活质量和享受,借钱也要享受;​而贫寒家庭出来的,对钱很看重,对生活要求极低,也不懂享受,认为享受是罪恶。

所以结果是贫寒家庭出身的人家存款极多,大户人家出身的家庭负债极多。(其实都是借贫寒家庭出身人的钱)而生活质量正好倒过来。






[熊猫彩照]     (2011-10-12 19:40:00)

在现行分配体制下,这些不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合法收入恐怕连没见过世面的土老财都不如,怎么能指望他们有什么富贵不能淫的风骨呢。

这恐怕也是实用主义的负面影响之一了。




     (2011-10-12 22:29:00)
你这个观点不对,中国人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出卖祖国换取欧元(他可是7000万欧元,基本把我们核工业全部老底都交待给洋人了)这个不是风骨问题了,是该死问题。






[种植园土]     (2011-8-7 13:38:00)
的。。。。。。。。。




     (2011-8-7 17:33:00)

你这话是太夸张了,我以前就在金融业混过10来年,认识的高管也不少,上千总是有的,我没发现什么汉奸。贪污腐化有,汉奸这个真的没有。




[种植园土]     (2011-8-7 21:57:00)

或许“汉奸”这个词太刺眼了。但是我相信一些人是接近传统的定义的。可以有那样的方正县,可以有那样的外交部,可以有那样的铺天盖地的被毒化的媒体,金融体系内难道不会渗​透?

就凭今日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自1973-74之后未买黄金,动机就值得生疑--欧洲人、印度人都买,陈云这样的计划经济土财主,当年多收了三五斗都知道买580万盎司黄金存起来,中国那么多优秀的金融家,难道就不知道买一点?另外网上很多版本的流言​说90年代中国有600吨黄金运到美国寄存,此事如是真的,那真是不好辩解的。

今日美国两轮QE之后,流动性充裕得很,华尔街现金头寸累计了很久了。前一阵子我认为美国股市会大跌就是因为观察到华尔街现金头寸太多,他们要进货,股市是涨不起来的。最​近的国债事件、标普折腾的降级、中国外管局对热钱流入的严防,都说明一件事:美国的资金在流入宏观调控资金极度紧张中的中国,拿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美元,去控制一些关键的​项目。就凭华尔街的动向,虽然我不知道A股会跌多深,估计中国股市大幅反弹是迟早的事。

这时候无非两种手段(1)继续调控,但行政干预,阻止一些项目被外资借机吞并行为或者定向反击,防止外资获利太多;(2)稍微放松调控。

但一个居然放纵高盛在中国养猪的金融业,去负责调控猪肉价格,这逻辑是有说不通的地方的。换言之,我相信固然贪污腐化是主因,但肯定有因为意识形态渗透进中国的敌对分子。​




     (2011-8-7 22:03:00)

你对金融业不是太了解,我也不好随便乱说,例如国家黄金储备数据本身就是机密,与外汇资产配置结构一样。我想我们不讨论不能讨论的问题。因为谁也没证据说服谁,一旦有真的​证据,国安就要来了。




[种植园土]     (2011-8-7 22:17:00)

我是在网上和党史杂志看的数据。希望是实际情况是不一致的--比如说网上传陈云买了600吨黄金,但党史杂志说其实是580万盎司,显然党史杂志更靠谱些。如果实际情况和这些来源不一致,那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好事。

黄金储备其实是小事--即便买1亿盎司,也不过1600亿美元而已,不足外汇储备之5%。但1亿盎司根本买不到,且购买过程就会让全球都鸡飞狗跳了。

只是金融操作太机密,局外人无从知道内情,从黄金这样明显的资产管窥一二而已。忙总信息源要比我们强得多,自然以忙总看法为准。




     (2011-8-7 22:25:00)

我讲一个一个小例子,我们外管局储备司司长只要一出国,屁股后面就是跟着一群国际买手,我们买什么,人家就买什么。就算买那种烂债券,人家也照买。

你明白我们买黄金是什么下场了吧。




[石帆]     (2011-8-7 23:16:00)

------------------------为何。是投资水平声名远播还是纯粹捣乱




     (2011-8-8 11:25:00)

看来没炒过股票:傍大款或搭顺风车这是惯用手段。




[洪山松]     (2011-8-9 9:17:00)

忙总你好,我刚在 《21世纪经济报道》 看到这句:中国外汇储备虽然冠居全球,但黄金储备只有1054吨,在世界排名第六。这是属于南方系的私货还是有根据的报道?




     (2011-8-9 13:33:00)

你只需要想一想,中国每年自产黄金200多吨,(现在在300吨以上),10年就是2000多吨,我们还在国际市场采购,黄金又不是大米,可以吃,那这些黄金都拿去做高尔​夫球了?

黄金储备数据是国家机密。这就跟凤凰卫视说中国有多少枚核弹头一样可笑。

如果他说的是真实数据,安安难道都是吃干饭的?《21世纪》就是个娱乐八卦报纸,只是包装成经济模样而已。




     (2011-8-9 13:44:00)

我一直不是很明白这个黄金储备在现代究竟有啥用?




     (2011-8-9 14:04:00)

这个实际是国际货币体系定义的一个东西,在没有替代物之前,按照凯恩斯说法:“黄金在我们的制度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它作为最后的卫兵和紧急需要时的储备金,还没有任何其​他更好的东西可以替代它”。




[洪山松]     (2011-8-9 20:50:00)

是的是的,所以象机密数据的这种所谓爆料,要是爆料者没被立马和谐,那都是不靠谱的。

话说回来,从这个报道也能看出整个南方系是多不堪。这家“经济”报贴出这种数据不说,其数据还被南方都市报大肆引用转载




     (2011-8-9 22:28:00)

也许他们是郑克昌,让老百姓看看所谓民主精英就是这种谎话连篇的货色,也说不定。污点证人就是这样干的。




     (2011-8-7 21:47:00)

关于汉奸我再补充几句。中国人很务实,当汉奸就是为了钱(千里为官只为财),所以在付出数典忘祖的代价后,期望是很高的,至少得是年收入的20倍吧?

一个中等,上市的商业银行的行长的2010年收入是1000万人民币(他自己告诉我的),如果收买他当汉奸,至少得2亿吧?可是这样的人是没价值的,5年后一换岗或者退休​,一钱不值。美国人的钱可不是大风刮来的。

美国人实际想收买的汉奸是情报机构首脑和军工企业首脑。

但是目前最想当汉奸的却是那些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被边缘化的人,可惜他们没什么可以给美国人的,所以他们只好先自费当当汉奸,看看美国人是否试用满意。

所以金融业的人不愿意当汉奸,不是觉悟高,而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高,美国人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的。




[渔樵山人]     (2011-9-13 8:47:00)

应该要不了这么大的比例。私下对收买的看法是5倍的年收入。这是对那些可能丢工作的。如果是长期收买的话,只要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正常收入就可以有足够的影响了。一些“​做惯”的老手常常说花大价钱买一个上位并不是好主意。聪明人通常都是花大量的小钱买很多低一些可是在要害岗位上的中级的人。这种以影响力代替权力的做法是这些老牌的殖民国​家在过去几百年的以小国寡民控制大量殖民地的重要手段。




     (2011-9-13 11:46:00)
你讲的这种是政治目的的忽悠,属于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撒胡椒面,不是情报部门的实用。情报部门目标很清楚:关键部门,关键人员。






     (2011-9-13 12:00:00)
问个问题,忙总重新出山是基于什么心态呢?是不是闲不住?

忙总的项目是自己出去找来的,还是客户们自己找上门的?




     (2011-9-13 12:12:00)
我现在不接不熟的人项目。也不想再开拓新的领域。

不熟不做,做熟不出。

都是熟人的事情,半帮忙性质。






[要风得雨]     (2011-9-13 21:49:00)

中国人里面会不会被忽悠出几个像戈尔巴乔夫那样真心相信西方的傻瓜并且还能爬上高位呢?




     (2011-9-14 11:48:00)
不是不会,而是已经有过两位。只是没得手而已。






[要风得雨]     (2011-9-14 21:00:00)

那没得手的原因政府有没有事后总结?是因为他们太傻太天真了做不好?还是因为制度所限让他们做不来?

好像有点歪楼了,其实我是针对忙总所说的“金融业的人因为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高难以收买”的例子,我觉得金融业跟西方打交道比较多,难道就没有几个被忽悠瘸了的,不要钱而​是为了心中的所谓“理想啥啥的”自带干粮上阵?




     (2011-9-14 22:38:00)
金融业真的没有。搞过金融业的人,就不会被忽悠了,因为这是世界上最黑暗的行业。






[要风得雨]     (2011-9-14 22:55:00)

什么?黑暗排行榜的NO.1居然不是搞政治的?




     (2011-9-15 16:44:00)
黑金政治听说过吗?你见过不参合政治的金融,不参合金融的政治吗?






     (2011-9-15 11:01:00)

求黑暗案例




     (2011-9-15 11:19:00)
王雪冰,朱小华,张恩照被搞掉都是例子,还有跳楼的国家外管局局长李福祥。






     (2011-9-15 11:33:00)

好像最近还跳楼了一个什么,级别貌似也不低。对了这些貌似都是政治斗争吧。




     (2011-9-15 15:57:00)
你见过没有政治掺和的金融业吗?包括美国,日本,欧洲一样。






[长街看海]     (2011-9-20 1:09:00)
《子夜》






[润树]     (2011-8-7 14:17:00)
这是从中金看中国投行短暂历史的丰富言说,颇长中国人志气。

当然说起办公室政治,美国人也不是菜鸟,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但到了中国,语言和文化不通,没有人脉,更没有政府权利支撑,自然斗不过国人。强龙压不过地头蛇,此之谓也。​




     (2011-8-7 17:38:00)

其实这是流派不同,美国人基本属于高举高打的外家功夫,什么都写在明面,就算搞点桌下动作,也可以预知,与中国这种阴柔派的内家功夫相比,那是相当吃力。美国人永远搞不懂​谁是我的敌人,谁是我的朋友。说好话的说不定是郑克昌,但是说坏话的也不一定就是自己人。人心难测。这个是美国人的体会。

而我们的游击战习惯: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疲我打,敌驻我扰等等,和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却在公司八面开花。




     (2011-8-7 14:34:00)
中金公司在我看来就是很牛。证券公司的三大收入来源,中金靠承销就活的好好的。

不过有意思的,从招聘广告来看,中金打算大力拓展经纪业务,加强网点建设了。不知道习惯了赚大钱的中金能不能学会赚小钱。




在2012年里,锻炼一个能力,改变一个缺点,学会一个技术。重点词:Focus。


     (2011-8-7 17:40:00)

承销这个金矿挖完了,以后得过苦日子了。目前可以上市的企业都上市了。




[然后203]     (2011-8-7 20:44:00)

    不知道忙总有没有注意长江证券。买壳上市的财报我看了,承销收入可以忽略不计,倒是投资收益占了利润的30%,那可是在2007年,最火爆的时候都没能在承销上面有所斩获​,实在是想不通。

    实际上想问的是,忙总对现在热火朝天到处挖的武汉怎么看。武汉的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景怎么样?

    我总觉得武汉发展大跃进急吼吼的,有一种“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的感觉。但是武汉的确不能算是创业的好地方,似乎是死水微澜。




     (2011-8-7 21:32:00)

武汉不太了解,不过李鸿忠还在惠州当书记时见过面,也知道一点,他可不会搞经济。

其实武汉如此好的地理位置,经济搞成这个样子,与武汉文化有关:急功近利,好面子。




[北大荒]     (2011-8-8 1:43:00)
忙总好,武汉机场的厕所终于干净拉,而且那个垫圈自动调换的涉及也还不错的。






     (2011-8-8 11:39:00)

谢谢,谢谢,你还记得这件事。其实上次是去了解武汉物流中心规划的。武汉要建全国物流中心,以其九省通衢,江海联运,空地对接优势,国内谁与争锋?

可惜,连一个东星航空都容不下,都不能保护,让大家很寒心。

对比一下海南对海航的保护,省长省委书记多次联袂上京到各大银行乞求帮助海航,实际上陈锋遇到的危机比兰世立多得多,也严重得多,没有省里的救助和帮忙,早就死翘翘了。

而武汉官员们不但落井下石,还趁火打劫。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武汉的媒体也一律脑残,跟着瞎起哄,搞垮一个自己的企业,结果是一大批潜在的投资人敬而远之。对武汉有什么好处?




[松下童子]     (2011-8-8 21:43:00)

估计武汉这个地方以前码头较多,所以有独特的码头文化

这儿做生意典型的就是要不我通吃,我自己独吃不了,那我也要让你吃不成

有个朋友讲很多时候招标,是我拿不下的时候我就想办法让你拿下也是亏的

武汉有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么多的高校资源,偏偏就没有多少企业愿来

经商氛围极其差,可见一斑




     (2011-8-9 13:50:00)

我跟武汉接触不多,但是直觉就是太着急,大生意都需要培育,就像钓大鱼必须养塘子,可他们又想赚大钱,又要赚快钱。不好合作。




[松下童子]     (2011-8-9 14:36:00)

嗯,武汉这两年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GDP挺大

最近看武汉的新闻“治庸问责”反响也挺大;

希望能对整个投资环境有所帮助

关键还是领导层的意识,不知道这个转变 是不是真的能跟上了




     (2011-8-9 14:54:00)

实际上当年提出的“鄂人治鄂”是有道理的,这个地方必须当地人来当地方官,外面来的不习水土,不是太面就是太凶,都不得要领。武汉人是顺毛狐狸,搞得心情爽,就好办事情;​你一面,就欺负你;你一凶,就不理你。




     (2011-8-10 13:16:00)

忙总就是忙总,看武汉人,一针见血!咋就这么准了,比算命先生还神了

“武汉人是顺毛狐狸,搞得心情爽,就好办事情;你一面,就欺负你;你一凶,就不理你。”――这句话我记住了,一定作为座右铭!!

在一个小企业中,就是这样。今年上半年公司从河北派一个业务主管来武汉,半年了,就属于“你一凶,就不理你”的典型,最后的结局就是:公司业绩从他来的半年时间里,业绩节​节下滑。他一走,没人管了,业绩反而自然上升。我经常开玩笑,估计这位睡到半夜都快吐血了:我咋就这么倒霉了!




     (2011-8-10 13:57:00)

其实这个道理我反复说过,管理者实际就是在管理人心,不懂人心的管理者都是水货。这个玩意是天赋,没法学会。




     (2011-8-10 20:17:00)

感觉现在大学里的一些女生其实很厉害,头脑顶尖,管理也是顶尖,很懂人心,什么屁事,只要人家一上手,立刻解决,教我等男性乖乖服从,实在是情何以堪。

男生里一般是下面干坏事的时候,需要有几个“流氓分子”煽动,但一到正事上,基本上谁都不服谁。




     (2011-8-10 21:12:00)

那我落后了,我没见过这样厉害的女生。我们那个时候,男人还是占绝对优势的,不管是心理还是自信,更别说动手能力。




[方解石]     (2011-8-25 16:40:00)

现在不行啦,忙总。我们这边来了一个您的nnn代师弟,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天潢贵胄呢,结果发现。。。晕死,自信和傲气比您那代河里的大牛们差太多了,连我都不如。。。qq​起个名字叫“保时捷”。。。把我雷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啊。。。




     (2011-8-25 21:30:00)

是科大的本科生吗?本科生应该还不错,科大现在研究生水平很低。




[然后203]     (2011-8-9 15:41:00)

武汉的政商环境在兰世立的事情上暴露的淋漓尽致。我一看到光谷广场那两栋高楼就想起曾经的湖北首富。之前我认为兰世立差的就是半年时间,前段时间和广东来的同学谈起来,他​认为,即便兰世立熬过2008年,也很可能在之后倒掉。

金融危机中的优质资产怎样被瓜分的,兰世立的遭遇给年轻人好好上了一课。而今武汉人只能在茶余饭后说起东星用塑料袋发钱的故事了。

阮书记上任后亮相的第一件事是鼓励创业,到如今也不提这事了。

武汉日益朝着“不符合人类居住条件”的目标飞奔。改变人很难,改变一个城市,更是难于登天。




     (2011-8-9 22:12:00)

兰世立是克隆的海航做法,一模一样(兰世立在海南省委工作过)。在海南可以成功的方法,在武汉就是牢狱之灾,这就是教训。




     (2011-8-9 22:33:00)

兰世立到底做了啥事?给整进去?好像一直有传言说,他没多少钱,是给人打工的。。。。。当然都是市井传言。还有,感觉中部地区,没有比武汉潜力和基础更好的吧。俺就是觉得​现在很赌,而且啥事都很着急。。。。。。其他还好。俞当湖北省委书记的时候,日子很悠闲啊,放假也不高。吃的也不贵。

还有一个事情,请教下,为啥那些比较大的经济罪犯,都在武汉受审?比如唐万新,比如牟其中,好像都关在武汉。唐万新好像公司注册地也在武汉。

从读书算起,在这里也有不少年了,武汉人我感觉有一个特点,就是没什么怕的。胆子比较大,但是非常喜欢生活~~~




     (2011-8-10 13:55:00)

兰世立案子内幕并不适合在这里谈,涉及人还在台上。




[摘桃子咯]     (2011-9-1 13:26:00)

忙总,这么快就流出来验证了~~

东星集团实名举报武汉常务副市长袁善腊

http://finance.21cn.com/shjj/2011/09/01/9028490.shtml

 “财经微现场”微博中还透露,尚在狱中的东星航空总裁兰世立通过其侄女、东星航空母公司东星集团总裁助理兰剑敏,对现任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提出举报,因发布会内容过​于敏感,北京某酒店拒绝提供场地,发布会临时更换地点。




     (2011-9-1 21:08:00)

其实这点事情知道的人不少,只是兰世立平时为人高调,偏激,帮助他的人不多




[然后203]     (2011-9-1 14:15:00)






     (2011-9-1 21:31:00)

兰世立其实一直心存侥幸,希望别人捞他,其实他太天真了,如果一开始鱼死网破,说不定资产不至于被搞光。




[然后203]     (2011-9-1 22:14:00)
兰世立其实一直心存侥幸,希望别人捞他,其实他太天真了,如果一开始鱼死网破,说不定资产不至于被搞光。



难说,当时有能力帮他的,在武汉,真的屈指可数。

更不说他早就被盯上了,从2002(?)年让员工在交委门口静坐开始就被人家掌握在股掌之中了。出现危机之后对方的手法也确实龌蹉。

还记得2007年他上东方卫视的访谈,题目叫做“湖北首富”,当时就有点不祥的预感。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他还不是很成熟。可能身边也没有老谋深算的幕僚。

问周围的年轻人,几乎都不记得他了。悲哀,真是悲哀。武汉私营企业做大的凤毛麟角,做强的更是几乎没有。他的故事曾经给我很大的鼓舞。

先是袁宝?,再是兰世立,这些用来激励自己的怎么都没有好结果呢?




     (2011-9-1 22:19:00)

难说,当时有能力帮他的,在武汉,真的屈指可数。

更不说他早就被盯上了,从2002(?)年让员工在交委门口静坐开始就被人家掌握在股掌之中了。出现危机之后对方的手法也确实龌蹉。

还记得2007年他上东方卫视的访谈,题目叫做“湖北首富”,当时就有点不祥的预感。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他还不是很成熟。可能身边也没有老谋深算的幕僚。

问周围的年轻人,几乎都不记得他了。悲哀,真是悲哀。武汉私营企业做大的凤毛麟角,做强的更是几乎没有。他的故事曾经给我很大的鼓舞。

先是袁宝?,再是兰世立,这些用来激励自己的怎么都没有好结果呢?



其实还他自己性格悲剧性,具有自我毁灭的趋势。他动不动就要表现,张扬,控制不住。对比一下海航陈锋,真的是收放自如。该张扬就张扬,该当孙子就当孙子。




[八度春秋]     (2011-8-10 10:21:00)

忙总,从近几年航空业的动作看,可否认为东星、深圳、鹰联等一系列民营航空公司被招安是上面有意为之,目的是要阻止民营航空企业做大的脚步?




     (2011-8-10 13:12:00)

不是,民航没有做大国家队的想法,因为已经垄断了。东星是自己现金流枯竭;深圳是腐败的背后后台翻船;鹰联是管理能力太差。




[地海]     (2011-8-13 23:48:00)

武汉物流占地利之便,成形了是否对降低物价有贡献?




     (2011-8-14 11:39:00)

这个不好说,但是会拉动中部地区制造业升级。目前我们物流成本占制造型企业生产成本在35%左右,如果能够到日本水平18%,制造业运营水平可能发生本质提升。




     (2011-8-17 22:56:00)

冒昧请教忙总,您对安徽在国家新一轮发展当中有何看法和一些信息?皖江城市带有希望么? 我乃安徽人,想了解一些家乡的情况,虽然对我们家乡当地腐败现象十分厌恶,可割舍不了我家乡之情。

可能忙总对我家乡安徽印象不太好,作为安徽普通百姓其中一员,感的抱歉于无奈,希望忙总能说说一下。

不管忙总这个回不回答,我像忙总鞠躬致谢。




     (2011-8-18 11:17:00)

对安徽我没有反感,毕竟在安徽生活过5年。安徽的问题一是急功近利,且没有执行能力。安徽不缺乏雄才大略的计划,缺乏的是踏踏实实完成计划的精神。

说得好不如做的好。你觉得当地官员会踏踏实实做事情,等后任来摘桃子吗?

安徽官场都是聪明人,都想在傍边看着别人把水井挖好,自己来饮水。这才是安徽的根本问题,




[杜鲁门]     (2011-8-18 12:28:00)

冒昧请教忙总,您对安徽的奇瑞汽车公司有什么看法?

奇瑞是安徽的本地企业,从小到大这么发展起来,我觉得很不容易,也很不简单。从西西河那篇《奇瑞的故事》来看,当地政府对奇瑞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如果芜湖的官员也抱着​“别人把水井挖好,自己来饮水”想法,恐怕就没有奇瑞的今天。如此看来,芜湖官场是安徽官场的异类?或者,有什么别的隐情?期盼忙总解惑。谢谢。




     (2011-8-18 15:53:00)

奇瑞还是芜湖汽车厂时我就去过。

我讲个真实的例子。某省一个企业经过艰苦卓绝奋斗,有点样子了,这时某常务副省长就到处说这个企业是他的项目,是他支持搞起来的。而企业内的哥们为了不得罪领导,为了得到​支持,也到处说多亏副省长支持。其实这个企业做起来,与这位副省长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当然,自从这个企业成为常务副省长的地盘后,桃子摘到手以后,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很大支持的,例如各种批文,银行信贷协调等等。

现在来说常务副省长是对企业发展有贡献的。只是这时摘完桃子后的贡献。




     (2011-8-18 21:14:00)

安徽南北的差异很大。

皖南的商业意识比皖北强很多,皖南人灵活且圆滑,与江浙人很相近,并且皖南人在心理上更亲近江苏一些。

安庆人似乎很野,彪悍。

皖北人就是北方汉子那种,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在滁州等地,可以没有安徽本地报纸,扬子晚报等江苏报纸才是主菜。

在安徽当领导也挺不容易啊。得适合完全不同的两种口味,且老百姓的心理认同也是个大问题。听说安徽的政府机关也很彪悍,人大机关可以在最繁华的长江中路强占街道




     (2011-8-18 21:26:00)

安徽官员是非常能干的,以张平为例,没什么学历,能够把人精成堆的发改委玩转,非常不容易。但是在那个文化环境里,很难发挥出来。

那个环境是什么特点呢?我想喜欢告状是一个。




[海星]     (2011-8-24 21:22:00)

我是河南人,忙总能不能总结下河南人的特点。




     (2011-8-25 13:02:00)

我接触河南机会不多,不过就我自己体会,河南人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例如南阳人精明强干(普遍概率意义下),商丘人勇敢意气(也是普遍概率意义下)。就官员来讲,河南类似山​东,喜欢政绩,喜欢吹牛。当年搞黄淮海项目,在新乡宾馆,我就跟当时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吵一架:我说他不切实际吹牛。

相对而言,县一级官员更务实一点,沿黄河沿岸的县一级都打过交道,相当多人说实话做事情(例如从焦作,获嘉开始,一直到封丘,台前为止),但是腐败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中国​当今各级官员的生活方式。

不过河南黄河下游地区,也即豫东一带,做事情有时过于激情四溢,不够理性。




     (2011-8-25 13:25:00)
看来河南老乡们给忙总也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谢谢忙总。

河南现在发展的不错。我们县是个农业县,现在我老家的村子里大家都住上了小洋楼,水泥路修的四通八达的。而邻县是个工业县,发展的更是不得了,县城修得非常现代化,夜生活​也足够丰富,真的是大变样了。






     (2011-8-25 15:44:00)

其实河南本身就是中国的缩影,例如安阳人跟信阳人就完全不同,信阳人普遍急躁,安阳人普遍宽厚。我觉得河南具备中国很多地方的特点。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也说不清楚到底​有什么典型特色。




     (2011-11-30 23:37:00)

哎呀呀,终于可以回帖了(感谢丰言IT)

憋了n久的话,今天好好整一整,估计又臭又长

菜鸟谈谈个人关于湖北的看法

先说说湖北人个性

九省通衢,地势真的是没的说.爱面子,好大功,爱显摆,冲动,不要命,都是湖北人的最大缺点,但是经济发展不起来,个人觉得这不是主要原因。别人都说天上9头鸟,地上湖北佬,一般人都认为是说湖北人狡​猾,其实只有湖北人才知道,9头鸟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不怎么和气,湖北出去的将军不少,红安那里一个村出了7,8个将军,但是那个村子,现在还是穷的一塌糊涂。其实湖北人​对自己蛮狠的,就是“硬气穷”,这是种很钻牛角尖的脾气,但是湖北人基本上都很是大局,所以爱国热情很容易瞬间聚集,但是不会高的很大,而是“很阴”的那种爱国。而且湖北​人是那种能做最优秀的将军但是不做不了统帅的人

再说说湖北现在的局面(个人瞎猜的,不对请指正)一共分为3个阶段

1.国家刻意引导。与湖北人个性相似的就是四川人,对这2个地域的人来说,才智和情绪上综合起来是比较好引导的,所以这些地域是最适合作为人性及人才培养基地,将这2地作为教​育中心,输出的不紧紧是人才,而且是输出思想。所以这2个地方的高校密集度在中国相对来说真是变态的高的

2.基地保有的方针。对于这样的人才基地想要生存下来,光靠口号是不行的,必须要一定的经济支持,湖北的地势决定着他的人员流动性大,武汉高校很多,但是当地工资不高,这些人​才毕业后就很难留在本地,将人才与产业结合是一种不错的做法,但于是就产生了高校参与研发及公司孵化,于是就有了光谷,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光谷就是不见什么效果呢​?这就到第三点了

3.学校合作研发的东西,民用性不高或者不允许。在武汉生活的人都知道吧,华工(现华科)的大堂里面放着鱼雷,测绘(现武大)实验室很难进的,武大的生物科学更是难接触,就不​要说气工大的材料,通信的XX等等,因为五湖四海的大量(大量哦)人来湖北进修,加上湖北人极端“硬气穷”的个性,所以造就了很多变态的学科,而这些东西不说民用,就连解​密估计都得几年,很难市场化的,很多都是内部使用,举个例子,10年前我毕业设计需要用CAD,结果不是大家熟知的AUTO CAD ,而是用自己学校设计的CAD ,汗。。。,学会后找工作都难

4.无法市场化造成研发机构成批被包养。都知道华为,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武汉邮科院呢?当年一个邮科院工程师的工资1K多,华为开价10K还有的加,于是成科室的挖走,政府也没​办法,都是国字头的,国家不能护短啊。

5.如今状况。国家发展很快,也发现经济不发展的话,湖北这种模式,很容易瓦解,也就是,开国元勋们留下来对湖北规划的思路需要升级2.0了,于是就有了深圳市长调任武汉的事情了,但是领导们传承下来的思路很难一下子转变的,于是就有了东星航空这样狗血的事情

再说点实例作为论据补充

1.武汉的领导班子对人名还是不错的,看看以前武汉政府大楼就知道了,重新修建大楼的钱9几年就拨下来了,结果没建楼,建了东西湖广场,这在后来CCAV在纰漏珠海政府“白宫​”的时候曝光比较了一番

2.说起学校研发变态,可能很多人觉得也没在国内听说什么华中变态啊。这举个例子,国家每年都会拨经费给武大和华科,多少不说,起码上几亿吧。我本科毕业设计,老师尽然让一个​本科生和几个研究生一起搞什么GPS自动汽车,那时候没有北斗,奇瑞吉利什么的还是浮云的时候,钱由学校给。后来觉得当跟屁虫真是没意思,决定和班上同学一起去实习,因为​实习可以换课题,结果更悲剧,分到的是鱼雷发射制动器。咋们可是本科生啊。

3.更多的例子就不说了,偶尔看看楚天报,有时候可以看到什么黑夜光柱什么的奇观

以上废话这么多,其实无非是说,大家关心经济,关心国际布局,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国内布局,中国难内乱,文化起一定作用,但是那是中医,有时候没时间的时候就靠国内布局这个​西医了。不能总拿地方个性来说事,国内不只有房子,股票,还有很多我们应该去研究的东西。GCD的布局学真是不是盖的

废话完毕




     (2011-12-1 14:39:00)
湖北比你想象的复杂,湖北经济没有起飞,不完全是人为因素,湖南也没有起飞,江西安徽也一样。

这几省的敌地缘优势是好看不好吃的东西,并不见得容易转化成经济动力。资源不匹配是主要原因。






     (2011-12-1 22:47:00)

我倒是觉得湖北自己定位过于明确,反而束缚自己了,而且觉得很多东西是上面没人牵头,所以做不大。不过很奇怪的是,经济不如别的省份,但是湖北人民的生活确实蛮惬意的,主​要是对于国家的民生政策本地执行力很强大。所以说湖北人能做好将军,却不是一个能有大谋略的帅




     (2011-12-1 23:12:00)
谁说的,林彪就很有帅才。不要小看湖北人,不必湖南人差。






[粒粒皆辛苦]     (2011-12-1 23:28:00)

-----------------------------------------

林帅是军事帅才,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侏儒,跟刘跨越一样吧,嘿嘿!

相比之下武林高手美男子周总理的政治智慧却是超一流的

忙总,看历史 发现当年毛太祖很喜欢湖北的武汉更胜过湖南的长沙,不知道为什么?

历史上的湖北人 张居正 是真正是帅才




     (2011-12-1 23:47:00)
张居正,千古第一名相。谁说毛主席喜欢湖北?他不过是交通方便,便于召见诸侯谈话而已。






     (2011-12-2 5:51:00)
“千古第一”过了吧,至少当时就有一个海瑞可以跟他比。

论在百姓中的声望:当时张居正死后给清算,在民间的反应比于谦被处死的反应小多了,至于海瑞那样老百姓自发的给他送殡都没法比了。说到影响海瑞可是到了解放后都能搅动全国​的事情啊。






     (2011-12-2 12:23:00)
建议不要看演义或电视剧,看看正史。另外千古第一名相,不是我的发明,是梁启超说的。朱东润先生也说过。






[冷眼看天下]     (2011-12-2 13:06:00)
嗯。张居正无论从才华,到政治手腕,到治国能力都是超一流的。在他之后,也就寥寥几个人可以并肩。

可惜他的成功太依赖于个人,导致人亡政息。可叹。。






     (2011-12-2 14:08:00)
其实真实就是这样,个人是无法改变历史的。个人在历史中太渺小了。再过200年,我们来看毛主席,仍然也会有类似感叹。






     (2011-12-2 23:03:00)

一开始看到忙总这样说有些诧异,因为您应该是毛主席的铁杆甚至钻石极粉丝了。不过仔细想想,也许200年之后毛主席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之一,对历史潮流的影响跟秦皇汉武​一个级别。

对于我们个人则更是如此,这一生对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不过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为自己选定的目标而尽力,不论是为中国的科技经济发展而奋斗,还是为中华传统文​化之复兴而呐喊。只不过不要因为各种挫折和困难而气馁(比如当前美帝对我们的各种遏制),尽人事,知天命而已。




     (2011-12-3 10:38:00)
再伟大的人,在历史长河中都只是一滴水。无限伟大只是大家粉丝的不理性幻想。






[荆棘天堂]     (2011-12-12 2:23:00)

还是有区别,湖北人不抱团,散得厉害




     (2011-12-12 10:43:00)
这个到是,湖北基本由移民组成,可能跟历史上战争太多有关,没有太多血缘和宗族留存。凝聚力不够。






[武当七瞎]     (2011-12-13 15:04:00)

湖北有两个地方不太一样,一个是鄂西北山区,一个是鄂西南山区,前一个民风比较接近川北和陕西汉中,后一个民风比较接近贵州和湘西,这两个山区地区还是保留了很多血缘和宗​族留存,与江汉平原地区风俗上包括语言上都有很大不同,湖北风光最好的地方也在这两处山区中,只是这两处经济不发达,人也出去的相对较少,不大引起人注意而已。




     (2011-12-13 16:03:00)
当年搞三峡移民,以公谋私,我去过远安兴山,以及恩施和利川,的确风光秀丽,恩施一带是土家族的地盘,风土人情与整个武陵山没区别,其实跟贵州腹地的苗族风情差别很大。

不过恩施要想发展起来比贵州难度还大,资源不足,交通不便更甚。






[鱼儿汤]     (2011-12-13 16:16:00)

  我家就在库区,传说中的移民第一大县,库区现在的问题是经济仍然很难发展起来,几乎没有像样的企业,全靠移民资金撑着。不过这几年交通倒是发展得比较快。




     (2011-12-13 16:32:00)
可以看看前年我去库区调查的报告的摘要:

三峡流域水资源方面问题






[武当七瞎]     (2011-12-13 16:20:00)

呵呵,作为外人,有时很容易搞混土家人和苗族人的区别的,苗、侗、土家从服饰上我经常搞混,不过都觉得蛮可爱的,都有点银晃晃的晃眼。

一个贵州大概比恩施州大不到哪里去吧?相对来说,确实获得的发展资源就少多了,就本身的资源而言,比如清江和汉江的水电,都是贡献了国家和国企的,老百姓获得的却大都是流​离失所,这个说起来就太沉重了……

另外告诉忙总一个秘密,虽然这两个地方交通不便,但未来中国的第51区很有可能在这里哦,呵呵




     (2011-12-13 16:34:00)
51区是什么东西?贵州还是大多了,贵州现在有4000万人。






[武当七瞎]     (2011-12-13 16:42:00)

就是秘密的军事基地,很多战备资源所在,呵呵

我们一个县都有好几个35开头的军工厂,不过现在都搬出去了,呵呵。




     (2011-12-13 16:45:00)
那中国这个多了,可能是世界最多的,我自己就进过一个。






[苏双]     (2011-12-13 17:03:00)
记得忙师小时候进去过?






     (2011-12-13 17:12:00)
小时候不是军事基地,是国防工厂。军事基地可是另外的概念,是我们睡觉能够不被炸弹从床上震下来的保障。






     (2011-12-13 21:39:00)
我自己的感觉,这里的土家族与不族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只是换了一个马甲,要政策而已。

并且,恩施几个县的差别较大,在文化上,更亲近四川。






     (2011-12-14 11:26:00)
各地土家族,80%都是汉族转制的,为了优惠政策,尤其是有的土家族自治县或乡,基本是跑关系跑下来的。

不过真的假的我是能够分辨出来的。从风俗就能看出来。






[鱼儿汤]     (2011-12-14 13:17:00)

  我有个大学同学就是伪土家族,大一时忽悠大家说土家族可以娶四个老婆,说得那跟真的一样啊




     (2011-12-14 14:40:00)
土家族实际跟汉族语言文化差别很小,族源也差别很小(他们来自巴族,巴族也是从古羌族氐族发展起来的)。所以可以完全当做汉族,就算是真的土家族也是如此,只是有点乡土风​俗不同而已。实际上一个民族没有独立文字,基本很难保证不被汉族同化。






[风牧雨]     (2012-1-9 13:50:00)

伪土家太多啦,我老婆就是之一。当年石柱成为土家自治县,大批汉族转换为土家,唯一的好处就是高考加了点分,可惜志愿瞎填,浪费了那加的分




方向既定,2012开始新的征程。


     (2012-1-9 16:03:00)
不要说土家族,所有族都是这样,因为高考加分和生二胎,增加了巨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几千万可能是有的。

在遵义有的民族自治县,当时只要申请,就能加入。不管你祖上是江西的还是四川的,是北京人还是上海人。我就碰到有一个哥们是黑龙江出生的土著,居然是自称是仡佬族,一问三​不知,原来只是要待遇。






     (2012-1-9 19:19:00)
哈哈,高三那年,我们全班集体入了土家族的籍!民委一次开证明开的手发抖!

可不知怎的,到大学办身份证时,又搞成汉族了。

不过,也有例外的主,我班一同学很小就将土家族籍改为汉族,高三时,他也没改。原因听来很可笑:万一哪天风向变了,那个土家族可是个能要人命的玩意儿






     (2012-1-10 15:44:00)
实际上现在有的人还是有疑虑的,还是不愿意公开自己是少数民族身份的。






     (2011-12-14 19:57:00)
忙总搞三峡调研,怎么调到恩施利川去了。与三峡有关的,只有巴东影响最大。

就县城前后迁了三次,耗资太大了,据说,还是滑坡,还得迁。有什么背景吗可以剧透吗?






     (2011-12-14 22:30:00)
去恩施是为了旅游,实际主要是看看土家族的发源地。

巴东附近找不到稳定的地盘可以安置一个县城,本来说与周围县份合并,湖北不干。

只好将就,结果长官意志导致这种局面。官大一级压死人,科学家有时也得屈从。






     (2011-12-15 11:01:00)
恐怕“土家族的发源地”令人灰常失望,吹的多,真的少。嘿嘿!

县城南岸,全是滑坡治理带,耗资巨大啊。

县城的为难,长江水道占了很大的比重,江南江北的冲突也是个因素。现在的县城也很尴尬,国道、高速、铁路一个都没有。






     (2011-12-15 12:12:00)
其实真的应该合并,没资源,没机会,留着是个包袱。






     (2011-12-14 6:19:00)

秭归也是,没啥发展的潜力和前途




     (2011-12-14 11:15:00)
秭归适合隐居,归隐山林。搞经济难度太大,找稍微大块平整的地都不容易。






     (2011-12-14 13:52:00)

的确,我就是秭归的。 整了个三峡,修了几条路还是不错的。

也就是茅坪镇还有点儿平地,没法搞经济也没啥前途,只适合以后老了回去实践一下忙总的一亩水塘一亩果树一亩花园一窝小狗儿的退休生活!




     (2011-12-14 14:49:00)
山清水秀,出屈原王昭君的地方,当然是人生最佳归隐所在。羡慕。






     (2011-12-14 9:52:00)
下半年去恩施,从武汉高铁站直接接驳到利川,交通已改善;另恩施的旅游资源不错,大峡谷仅开发了1/10,让人影响深刻,市区房价已涨到6千多。

前年去秭归,三峡流域的交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是感慨资本的力量,






     (2011-12-14 11:06:00)
恩施规划不清楚,但是库区后面不乐观,三峡投资扩散相应已经开始衰减,以后动力不足。






[网海]     (2011-12-14 11:14:00)
重庆常务副市长马正其最近在三峡库区的巫溪考察的时候说,要巫溪把人口减下来。不能超过50万人,让大家都去主城,巫溪的主要产业就是发展旅游业。库区在保持一碗清水的生​态和发展的矛盾上,选择了前者。

这也是一种思路吧。






     (2011-12-14 11:37:00)
这个产业移民思路在80年代就有,但是操作难度极大,看看涪陵现在鬼城现象就知道官员一句话,会导致老百姓什么代价(涪陵就是周围水淹乡镇的产业移民试点)。

这个官员应该去当几年移民,就知道不能这样胡说八道。






     (2011-12-14 13:07:00)
同意忙总观点。我是巫溪人,要巫溪人多到主城区去,问题是极少数有经济实力的可以,多数人第一是去不了(住哪),第二是立不住(钱哪挣)。这跟古代没有粮食吃、可以吃肉的​笑话差不多。




     (2011-12-14 14:31:00)
涪陵就是失败的例子,万县也有类似例子,政府把房子修好,请他们去,问题是他们靠什么谋生?涪陵一个这种移民小区,家家都在摆摊,结果摆摊人远远多于顾客,万县更是如此,​只好背井离乡,打工活命,结果导致死城,一到晚上,大面积的黑灯,走在里面,就像鬼城,鸦雀无声,十分?人。






     (2011-12-1 17:32:00)

顶下武汉!!!!

话说长江在武汉,想起人名典故:先是 “宝江” 保不住,就换 "守海",海守不住,就换一汪“清泉”了,呵呵 可惜长江水就越来越混了。

另武汉高校其实从政府的得到的经费,尤其是省里给到的很少,很多都是画饼子只给口号,相比北京上海乃至西部的省份政府更小气,湖北穷啊!!!

武汉高校的底子,感谢当年的华中地区中南局,感谢四野,感谢。。。。。。




     (2011-12-1 23:00:00)

不知道dazery兄记得不记得那年的并校高潮。看看武大并的是哪些学校,华工并的是哪些学校,都是些没名气的牛校啊。就凭湖北政府的面子,那里搞得拢哦。如果说上头没插​手,真是说不过去了 。那是就觉得国家一直在经营这块地。

对经济方面可能我半碗水没有深入了解,但是对于武汉高校的底子规划,我还真的能大概或许肯定有规划,而且很大的规划,因为没办法啊。看看99Tank,094 093,不规划不行啊。




     (2011-12-2 15:08:00)

其实华工的方案是最优方案,学校不需要牛,关键是融合,华工的团结是发展关键,当年杨叔子是全校之力推一个人进院士,很多论文都是挂名,可见学校的风气。由此华工少了武大​那么多内耗(武大窝里斗全搞到媒体,当然不是说华工没有,是要好很多),所以成绩有目共睹。目前同济不得力,融合是大问题,当年城建是全院上下欢喜欢喜裸奔到华工,同济则​是不情愿,东湖则是借力上层科技部行政资源,多了块真金白银风水宝地,现在还租给文华学院。

为什么说是最优,肯定不是最好,当年偶看见学生的游行示威,说一点旧闻,周济是反对现有方案,本来他是内定武大华工并校后的新武大校长,这个方案是省里中央的最好方案,全​新综合大学,立即仅次于清华北大全国第三。可惜最后大家在争都在吵也都要妥协,周济儿子还在白云上发帖背书,说父亲是绝对的服从组织原则。用理论来说就是  帕累托最优原则 ,总是要牺牲些东西。

武汉高校多,规划嘛,你可以说50年代院校专业调整确实是国家的规划(至今还是被很多人骂的一刀切专业办学思想),华工就是院校调整的产物(华工应该高兴吧:自己诞生了,​而教育界则是骂声一片,日后华工在理工率先举起人文大旗,发展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又是后话),这个专业院校调整现在又被综合型大学取代,几家欢喜几家愁。全国那么多专业院校​,整体上理工类人才符合国家战略形势发展需求,全国理工类院校普遍发展都还不错,而老文科政法轻工院校等就比较吃亏,这是华工有天时,地利就很一般,后来也弄了些成绩起色​,这就是人的问题啦,有朱九思这样的开拓者,后面继任者都延续了。

另外就是历史地理方位原因,武汉北京上海成都等解放前都是有不少私立大学,基础在,而且都是中央局所在地,各中央局高教部领导你会把高校设在哪呢当然是管理就近方便就好。​

中国科研系统本来就是两条路走,一个是学苏联的专业科研院所体系,后来又学美国的大学实验室体系,所以大学就不可避免承担了不少战略科研任务,所以你说的那些所谓很大规划​呢,就是一个历史现实结合的结果,结合忙总提到的很多案例,本质上都是差不多的道理,一切都是事在人为。

用华工的老话结尾:敢于竞争,善于转化(具体内容可搜索)。




[用户甲]     (2011-8-7 15:20:00)
难得难得,粗看了下,忙总写的这个算是国内作者对中金公司最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了




     (2011-8-7 17:42:00)

不是,其实网上有更多资料,只是不适合放到这里来,涉及个人敏感问题了。




[用户甲]     (2011-8-7 21:34:00)

忙总是说《十亿消费者》其中的那一段关于中金的内容?那个写得是多,但基本没人回应评论,估计也是过于敏感。




     (2011-8-7 21:38:00)

这个我不太清楚,不过涉及老朱家的一般人都不参合。




     (2011-8-7 21:36:00)

请教忙总,一般都泡那些论坛,哪里可以找到靠谱的资料和信息~




     (2011-8-7 21:40:00)

我一般不泡论坛,信息都是定向找,有一些口头信息,再上网完善或印证一下。用谷歌搜索。




[然后203]     (2011-8-7 16:58:00)

说到“寡廉鲜耻”,不得不提当年百富勤的香港人对雪中送炭的长江证券的态度和行径。

老王好像一直都和高盛走的很近,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粤海债务重组的时候印象太深刻。

国内证券业,时至今日也没有让人看到有一点走出“太原始和效率太低了,基本还是钱庄水平,资金运营效率只有美国30分之一”的迹象。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大发展的进程中,投融​资机会可比美国多的多。可惜国内的证券公司除了收割散户外就不会干别的了,国内市场虽然流行“价值投资”,但骨子里还是一个“炒”字当家。

再有,之前在西西河我说忙总如果年轻10岁,肯定会进入资本市场。看来没有说错啊。




     (2011-8-7 17:49:00)

高盛比较老练,对中国理解比较透,所以我想是惺惺相惜,互相尊重对方的能力。摩根斯坦利基本属于愣头青,搞不清水深水浅就往里跳。实际上高盛在中国获取利益远远大于其他所​有投行。当然高盛对中国帮助也远远大于其他所有机构。这是一报还一报。鲍尔森可不是吃干饭的。

客观点,现在银行管理水平比10年前还是有本质进步(当然城商行不在此列,那就是些农民钱庄),至少风险意识,资产负债平衡意识,流动性管理,流程管理等等都有本质飞跃。​当然与花旗或者德意志比还有距离。但比三井,三菱也不会差很远。

国内国内证券公司由于担心政策多变,采取的是有水快流,有钱快赚策略,没有谁梦想做百年老店。也许20年后,社会环境和政治都稳定了,会慢慢好起来。




     (2011-8-7 19:26:00)
请教忙总,中国私募未来前景如何?




     (2011-8-7 21:22:00)

我只讲一个现象,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几个地方PE,例如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广东核电新能源基金、上海金融产业基金、山西能源基金、四川绵阳高科基金和中新高科产业投资基金,​华禹水务产业投资基金、东北装备工业产业投资基金、天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城市基础设施产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都不顺利,除山西能源号称募集完成外,其他都不成,天津,上海​除发起人外,都没有找到投资人。

另外方风雷参与的厚朴投资管理公司与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旗下苏州工业园区银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管理的中新基金(发改委筹备批文总规模100亿元,首期募集50​亿元)也募集失败。

其实道理很简单,小的投资人要赚快钱,大的投资人都是央企国企,怎么敢把钱给PE?




     (2011-9-18 14:49:00)
那请教忙总对地方政府下面的私募投资公司怎么看,比如,省财政厅下面的,有前景没?






     (2011-9-19 16:28:00)
看省份。上海广东天津都没搞成功。其他不好说。据说四川绵阳搞成了。我想一个看地方拉进来的项目有无吸引力,二是看操作人才是否有金手指,三是大家是不是认可这批人,瓜娃​子是没人买账的。天津是华尔街海龟,失败;上海是央行官员,失败;广东是商人,失败。






     (2011-9-19 20:16:00)

需要红顶商人,既要有商业资源也要有体制内资源




     (2011-9-20 15:11:00)
上海就是红顶商人,结果一样失败。






[范进中举]     (2011-12-27 12:21:00)

事实上,中金的背景相当复杂。第一层底色 是当时积极推进的全方位的改革,抓大放小向外全方位开放。

第二层底色 就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造需要的资金饥渴,那时候中国放眼全球就是美国投资银行点石成金,神奇不得了。

第三层 就是中国特色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和官僚资本主义圈圈,中金后来成为朱家的金融口的标志就是,在现在之所以中金开始铺网点,那是新一代大佬起来了。

总体说,中国90年代的改革成绩很大,但是还是犯了太急切的错误。整个金融业改革还有几大垄断央企上市,把人家看得很神秘,认为能圈钱,结果是大量的利益输送。放眼全世界​20年间没有什么大级别项目是可以和中国的央企的证券化相比的。

事实上,投资银行和银行那点事情,中国人还是没有办法达到美国那个状态,那不是技术问题。那是命脉。

这就是个生意,中国人太神圣人家了,结果送了巨大学费认识个事实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2011-12-27 16:51:00)
没这么简单,很多是人家搞定国会的代价。

为什么会成为第二,你不想想美国人会这么傻,眼睁睁的看着你成长?






[范进中举]     (2011-12-30 16:47:00)
中金应该是中美金融合作的一个产物。我只不过觉得在2008前的大公司的上市狂潮中,实际是中国人给美国人神话了,然后转了圈给卖了以后,现在明白就那么回事,引进的神马​战略股东就当交学费了。事实上中国现在银行业的提高和美国股东没有太多关系,至少不值他们股权投资挣的轻而易举的那些钱。也不能说中国金融界的是汉奸卖国,只不过是他们当​时给人家神话了,洗脑了。

中金今后应该是走下神坛吧。






     (2011-12-30 19:11:00)
你受阴谋论毒害太深,而且太悲观,觉得中国什么都傻,都是冤大头。我们真的那么傻,美国人会把我们当第一对手?

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不要老猜。只有你进入主流中,你才知道暗流下面是什么。






[范进中举]     (2011-12-31 9:00:00)
受教了,从公开信息获知,我们的银行和垄断央企给人家的股份让人家肥肥的赚了一笔,国际财团套现的已经是千亿美金级别了,我们暗流的获得是美国让我们跟着搞G2?不过根据​你的话,G2已经破产了。呵呵,不瞎猜了。公开不方便说,您可否私信给我?这个问题实在没看出我们获得什么对价利益。






     (2011-12-31 13:14:00)
我只能说,很多都是交易而已。






[鹦鹉]     (2011-12-31 13:29:00)
说道这个,想起一个话题――高盛在中国的作用。

对于高盛在中国,我今年在一些书中看了下:保尔森的回忆录、俩老外写的《红色资本主义――中国崛起的脆弱金融基础》、一老外写的高盛帝国,里面对于高盛在中国的发展都着墨​不多啊。

有印象的只有:高盛帮助中国移动在香港上市,这在你帖子里也提到过一点。

如果能有更多关于这10年前的资料,大家对于前面的问题就更加明白了吧。






     (2011-12-31 13:44:00)
这些资料永远也不会解密。






     (2011-12-31 14:13:00)






     (2011-12-31 15:28:00)
目前还没有最后定下来,看其他人的计划。我是跟着走。






     (2011-12-31 15:30:00)






     (2011-12-31 15:56:00)
好,也许春节后有可能来上海。






[宋兵丙]     (2011-12-31 21:54:00)

先生考虑丰言网友聚会吗?要是有就太开心了。

顺祝先生及您的家人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2012-1-1 12:02:00)
这个到时才能决定,因为日程安排不由我来定,按照以前惯例,人家也不一定会让我自由活动。






[酒乱破石剑]     (2012-1-1 13:15:00)

先预订可不可以啊,忙总能自由活动的话不要落下我




     (2012-1-1 13:16:00)
谢谢,谢谢,到时再说,现在还没定。






[冷眼看天下]     (2012-1-1 22:30:00)
如果在上海有活动,加上我吧

从忙总的文章中学到的东西太多,不仅授鱼,还授渔

心中很多感谢~~






     (2012-1-2 17:52:00)
到时再说,目前还不好定,计划没有变化快。






     (2012-1-1 4:00:00)
可以去追星吗?春节后也要去上海。






     (2012-1-1 11:38:00)
现在还不好说,要看对方安排。






[金门桥]     (2012-1-3 0:53:00)
如果聚会叫上我。






     (2012-1-3 11:48:00)
好,到时再说。






[苏双]     (2012-1-3 12:00:00)
忙师好,要是到时候学校没事,我也去,刚查了下火车,只要6个小时就到






     (2012-1-3 12:46:00)
谢谢,谢谢,到时再说,也许我根本没有自由活动时间。






     (2012-1-3 17:12:00)
从西河跟到这里,开始注册总是不能激活,只能潜水

看到这里换个邮箱激活,就是为了能参加啊

民心所向啊,忙总.....






     (2012-1-3 18:59:00)
欢迎,欢迎,谢谢,谢谢。到时只要有时间,一定一定。






[霜迹板桥]     (2011-12-31 22:07:00)
我问句题外的,G2真的是破产了么?

我一直认为G2应该是一个长久的模式。在今后的半个世纪内双方都还会需要通过各自在区域内的影响力来影响世界。现今争夺的重点是这个集团中未来的主导权。

您认为呢?






     (2012-1-1 12:00:00)
如果定义G2是一种合作关系,可能从来就不存在,如果定义是一种竞争关系,已经存在了。当然现在美国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维持国际秩序的义务和责任,中国不愿意。






[霜迹板桥]     (2012-1-1 19:26:00)
我定义的G2应该是皇军和伪军的关系






[土匪王]     (2011-8-7 19:47:00)
这文章写的不错,感觉比在西西河里的文章好。赶紧收藏。

只是,感觉好像有点头绪太多,时间上有点颠三倒四,要是把时间再理理顺就好了。

感觉方风雷下台,有点可惜。这朱云来桃子摘的也太顺手了。98年,换了董事长周小川,把方风雷给逼走了,换上老朱的儿子。看来,老王跟小川,老朱不是一条线的啊。方风雷2​000年1月走,不久就发奖金了,他1分钱都没有拿到,从98年拖到2000年,有多少辛酸和无赖在里面呢。

精彩啊。




     (2011-8-7 21:24:00)

时间本来就是平行的,只能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其实里面的故事足够写一本书,可是目前并不合适。




[老芒]     (2011-8-7 22:51:00)
虽不懂经济,也不怎么关心经济,还是留个爪。

看忙总的描述,感觉在中金中国人的毛病显露无疑呀。一是皇帝梦,二是不顾规则,三是潜规则。




     (2011-8-8 11:24:00)

其实人类都一样,都有趋利避害和争权夺利的本能,这是从动物争夺交配权和争夺食物,以延续自己遗传的本能发展起来的。美国人也不例外。

美国人也不顾规则,也有很多潜规则。而且恶劣程度也不逊色。什么时候我写写波音公司是怎么不按规则整中国人,怎么潜规则的。




[豆子星]     (2011-8-12 23:14:00)
热切期盼忙总写航空业老外的恶行啊。

波音对民航洗脑的很厉害,曾经听Airbus的人说以前去参加技术研讨会,经常被民航的人打压,随着中欧贸易的加深,现在Airbus才翻身。

现在航空业里老外的中国通越来越多,会中文,了解我们的思维习惯,赤果果的竞争会日渐透明残酷,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民航的大飞机能早点争气,像黑丝带那样也能给国人拾起个脸​。




     (2011-8-13 11:07:00)

美国大公司都一样,店大欺客,而且与美国外交力量一起欺,外国客户(不仅仅是中国,日本等等一样待遇),不能让他随心所欲:

先是国务院找对方政府交涉;

不行,再是御用律师出面,这可是些狠角色,软硬兼施;

然后还不行,收买,握住把柄,为我所用。

好多曾经的“爱国者”都是这样成为人家控制的工具的,予取予求。




     (2011-11-19 16:56:00)

速求忙总挖新坑啊,各类观众都决定毅然决然的排队等待跳坑。。。。




     (2011-11-20 10:51:00)
这个坑不能挖,我得遵守游戏规则。






     (2011-8-8 11:38:00)
说起这个话题,一位朋友翻译过同床异梦这个故事。。用作参考

http://blog.vsharing.com/xiaozhao_100/A639903.html




     (2011-8-8 11:51:00)

谢谢,谢谢,我看过,我想他对方风雷有偏见,把他描述成一个坏蛋。其实各为其主而已。美国人太傲慢了,需要碰点壁,吃点亏,才能知道他们不是世界的主宰和上帝。此人引用的​基本资料就是中金公司大事记,再加上自己想象。

我也用中金公司大事记,加上聊天,没加自己想象。




[乌金沙]     (2011-8-8 12:02:00)

    公司年鉴和大事记,是必备查阅之工具书啊,里面信息太丰富了。字里行间。




     (2011-8-8 12:11:00)

其实有时间,看看华为的大事记也很有意思。正规公司的大事记一般还是比较真实客观的,当然为尊者讳,一般比较简略,类似以前帝王起居注,但是假的东西比较少。然后你再拿来​与他们领导在外面吹嘘的内容一对比,立即原形毕露。

其实我认为打脸利器莫过于公司大事记。我记得海航陈锋上过一次CCTV2(仅此一次),被人用公司大事记打脸打得满地找牙。当时连我这个看电视的都替他脸皮发烧。




[林夕sx]     (2011-8-8 12:35:00)

那何必要写这个大事记公之于众呢?直接写成档案供董事会成员自己看不行么?




     (2011-8-8 18:36:00)

中国人开公司没经验,都是模仿,就像前几年公司老板标准象都是正襟危坐在大班台后面手持电话做思考状一样。

而且正规公司的文宣部门的人员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的办公室或文宣,所以克隆政府的做法。现在还在坚持写公司大事记的企业已近不多了,除了央企例外。




     (2011-8-8 22:46:00)

忙总说的是这个吗?

CCTV 2 《商道》《春访海南》之一 飞出新高峰2010-02-08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5MzYwMDI0.html

似乎不是打脸,而是在捧场。几年前去过海南,和海航的一位校友吃过饭,大谈特谈陈总的光辉事迹,譬如如何三言两语就说服了Soros入股海航。个人感觉:在海航员工眼里,​陈峰就是上帝。这在民营企业,也许是个普遍现象。




     (2011-8-9 13:45:00)

不是,要早得多,应该在2007年以前。在CCTV2对话节目中。后来再搞这种采访,对参与者都要搞政审了,不是马屁帮的不得入场。




     (2011-8-22 10:52:00)

是04年的对话栏目,那时候还在上学。看了那期,其实没看懂。就觉得陈峰特能侃




     (2011-8-22 11:37:00)

你说的可能是对的,因为那时是造势,准备新项目。




[踏翅2]     (2011-8-22 14:04:00)

咦,谁政审谁?是海航还是CCAV在控制人?以我对CCAV的了解,如果他们打算请谁来参与节目,通常采访对象是控制不住的。




     (2011-8-23 10:51:00)

当然是海航政审。我还没见过那个CCTV的人不喜欢钱。在很多老板眼里,不过都是推磨的鬼。




[楚庄王]     (2011-8-9 15:21:00)
请教把这些“浓缩的资料”如何看出花样来?

包括人民日报以及央视的官样文章,我只知道里面每一句话都不是无的放矢,但往往即使看几遍也会不得其意。

当然一来因为我是局外人,没那么敏感;二来没有那么多阅历,经验,以及其它的信息来源以供参考和脑补;三来不易把握和比较这其中的微妙用词和语气的区别。

当然智商和情商也可能有问题。

请教,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想做到“金风未动蝉先觉”,以便在股市房市等投资领域搭搭便车或捞点剩菜残羹,而又“不是听风就是雨,自己吓自己”,有什么较好较实用的办法吗?​






     (2011-8-9 22:06:00)

这个就是我说的不熟不做的道理了。一个没文化的老农民,如果30年天天在鱼塘边晃悠,他只需要看水纹就知道哪里有大鱼。同样,如果你天天去一个饭馆,突然某天他们搞停业装​修,你一定知道不是换老板就是大厨出走了,利用装装修来缓冲,好重新恢复运营。对企业也一样,一个从来低调的企业,某天又是慈善,又是捐赠,哪一定是现金流出问题了。等等​。

看你熟悉这个行业到什么程度。




[林夕sx]     (2011-8-10 9:33:00)

现金流出问题了还搞慈善和捐赠他突什么?掩饰自己因为慈善把自己捐破产了?还请先生指点。。。。




     (2011-8-10 13:19:00)

很多企业搞慈善很大程度上就是骗钱的序幕,这个流派很多,操作过程比较复杂。一般说来原则有几点:1、给某领导面子,以慈善民意捐助,就谈不上政治献金或变现行贿,目的是​混个脸熟;2、给操作人员回扣,目的是以后帮忙劳务费;3、提供一个公司形象好的理由,便于帮忙的人在各种决策会议上介绍;4、。。。。。

最近内蒙自焚的那个老板金利斌(据说已经逃亡),你上网查查他的慈善事业是怎么干的。人家可是初中文化,就这么有悟性,大学生们惭愧呀。




     (2011-8-12 12:48:00)

首先谢谢芒总以前的指教

慈善事业是骗钱的序幕,陈光标也危险了




     (2011-8-12 17:41:00)

你也别这么绝对,这个世界也真的有理想主义者,只是不知能够坚持多久。




[乌贼]     (2011-8-12 18:11:00)

理想主义者打硬仗,实用主义者平常时候偷鸡摸狗。。。。投机分子。哈哈。没有理想主义是不行的,有时候需要打硬仗,所以就有极端理想主义的共产主义。

其实凯恩斯主义也是投机分子,老大说了,长久来看我们都是死的,所以他不解决最终问题,但是他解决短期问题,活下来,碰上苏联解体/欧洲大战之类的机会,发展就是大大的了。很多问题也解决了。。。很多时候,这个世界是比烂的世界,看谁犯错少,看谁更能熬。。。




     (2011-8-12 18:18:00)

世界我不知道,我知道中国的公司就是这样,海航最典型,当初最穷的航空公司,只能仰望新华,云南,深圳,上海。。。。。。,结果硬是把敌人都熬死了,自己就成为最优秀的了​。




     (2011-8-8 16:48:00)
gcd的实用主义一览无遗呀!




     (2011-8-8 18:51:00)

这三十年就是实用主义,选择的继承人也是实用主义。后遗症只能等待下面的人去解决了。




     (2011-8-9 15:24:00)
mang总好像对现在或者以前实行实用主义有点不太同意?

我觉得中国的实用主义有点事实求实的味道,在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实际情况下利益最大化。这也许是gcd能够成功的理由之一吧!

只占便宜不吃亏也许是,或者多占便宜少吃亏,这样当然好,但是在自身实力与对方实力的对比的天平上差距很多时,选择权宜之计也是没有办法的。

现在看以前很多事情不好理解,也许就是因为脱离了当时的境况吧!






     (2011-8-9 22:09:00)

不是,我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但是实用主义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们暂时用实用主义来解决资源配置效率过低的问题,获得了成功,并不能说这个玩意可以长期使​用,放之四海而皆准。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利必有一弊。效率上去了,公平破坏了,社会不稳定,最终会毁灭掉既得的效率成果。

不能永远是一招鲜吃遍天。




     (2011-8-9 12:38:00)
忙总您好!我是刚从西西河追到这里来的新兵蛋子,最近有想法换工作去远东国际做融资租赁业务,想借这个宝地跟您咨询下融资租赁这个行业前景如何?看近几年增长势头好像还不​错。谢谢!




     (2011-8-9 13:22:00)

国内租赁公司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资金来源问题,大多数谁都是短融长用,非常痛苦,搞设备租赁,厂商会提供一点长期商业信用,但是很有限。所以目前主要业务是为其背后的​银行打擦边球,周周帐,自己没什么独立业务;二是真正的租赁回收困难,管理困难,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基本钱一到企业手里,就不是你的了,就算打赢官司,什么用都没有(我见​过一个租赁公司曾经一天打赢过31宗这种官司,结果无一个可以真正执行到位)。

所以账面不错是为银行当黑手套不错。




     (2011-8-9 13:31:00)

感谢忙总回复!有点明白这个行业的潜在含义了。

您说的第二点问题也是我去远东面试前心里的一个疑问,就算是租赁给医疗,教育行业,有当地政府撑腰,真要是拖欠还款还真的不好搞。有可能项目经理的主要精力就得放在后期追​款上面。

另外,远东国际的后台是中国石化,您说的第一点资金来源问题,是否远东算是中石化在资金运作上的一个金融渠道?




     (2011-8-9 13:41:00)

这个我不能说,涉及人家机密,再说我说了怕人家找我算账。




     (2011-8-9 13:58:00)

哈哈,明白了,以后进了远东也绝对不能乱打听这些事情,安心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谢谢!




     (2011-8-9 14:09:00)

金融业有个行规:左手的事情,右手不必知道。

实际上就是:不该知道的就不要知道;不需要知道的最好不要知道;知道越多,顶缸的机会越多。

金融业秘密实在太多:例如客户名单;定价;利差;资金来源;资金周转通道;应收应付黑洞;账户;分利等等。




     (2011-8-9 14:21:00)

您说的非常对,我牢记在心。

我们家族3代人都在银行工作,说不定您来我家乡时还打过交道也不一定。我算是为数不多暂时没进入金融圈的,从小就听家里说着金融业各种黑暗,一度觉得金融没兴趣,结果入了​IT。不过长大了,工作了,发现其实天下乌鸦一般黑,任何行业都有好有坏,关键是自己对个人的定位,期望与选择,就如您对自己的认知就是长于企业管理,不擅当官搞政治一样​,我认为有自知之明的人幸福指数才会高。




     (2011-8-9 14:47:00)

其实我们只能面对现实而不能逃避现实,现实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的习惯,毛主席都说自己改变不了中南海周边,何况我们。

我们只要能做到自己能够问心无愧,敬业乐群,诚实待人,踏实做事,就非常了不起。当然也就会比较幸福。




[花大熊]     (2011-8-9 15:14:00)

忙总这句,怕也是有故事的吧,呵呵




     (2011-8-9 21:59:00)

那当然,简直太多了。一群人知道一个秘密,然后有人拿出去卖钱,人人都有嫌疑,最后顶缸的就是那个地位最低的。证监会的王小石在监狱里可能搞明白这个道理了。




[胡乱三刀]     (2011-9-13 21:03:00)

忙总说道这,第一反应是前一段CPI数据泄密被逮的那两家伙。






     (2011-9-14 11:43:00)
你说的就是真相。






[淘气]     (2011-8-16 13:05:00)

mang总,很高兴见到您。你对租赁公司的看法我觉得有点老黄历了。现在国内租赁业的状况早已不是您那时90年代初期海国租的状况了。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和有大型制造业​国企做股东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金融租赁公司现在可以发中长期金融债),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配比问题解决的不错。

不同租赁公司有不同的定位,在专业化领域精细经营,租前营销和租后资产管理是分属前台和中台进行管理的,资产质量状况已与90年代非同日可语。国内从法律制定到执行对保护​租赁公司的出租资产角度已大有改善。

远东国际(已在香港上市,又称远东宏信)是国内租赁业的标杆企业,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可以仔细阅读一下该企业的招股说明书,再来对这个行业做判断。

另外,远东国际的大股东是中化集团,它的老板老孔非常能搞定中化集团的上层。中石化和中化集团有毛关系?难道说中石化是中化集团的后台?我第一次听说一个500强企业是另​一500强的后台。您仔细说说?




     (2011-8-16 16:38:00)

我没说远东租赁是中石化的,你误会了。

我想我还是了解金融租赁的,因为一直在跟几家银行背景的合作,当然在这里我们不能讨论具体细节。我想用一些宏观数据来描述融资租赁比较好,免得被找麻烦。

根据央行数据,2006到2010年,全国融资租赁业业务总量由2006年约80亿元增至2010年约7000亿元,增长了86倍。2009年,受4万亿投资拉动,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迅速,融资租赁业务总量达到3700亿元人民币,比2008年增长了138.7%。主要业务包括飞机、信息设备、工程机械、商用车辆、船舶、医疗设备、通用加工机械等交易额较大的物品多为融资租赁的项目。其中工程车辆、IT设备和通信设备等占融资​租赁业务量占总量份额最大,合计占融资租赁总业务量的27%。

2010年中国融资租赁市场总交易额超过4200亿元人民币。在4200亿元融资租赁总交易额中,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17家共计完成2000亿元,由商务部批准的非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193家共计完成2200多亿元。

截至6月底,全国在册运营的融资租赁公司约210家,比年初的181家增加了29家,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8000亿元,比年初7000亿元增加约1000亿元,增长14​.3%。 其中金融租赁17家,合同余额约3800亿元,比年初增长0.86%



当前国内融资租赁的运转资金,包括银行系金融租赁企业的资金,约有55%左右来自于银行贷款,另约25%运转资金来自包括注册资金在内的企业自有资金,20%来自于租赁企​业通过股票、债券、基金等形式向社会进行的直接筹资。

 

由于通胀预期,银根收紧,从2011年开始,国内融资租赁业已进入盘整期(今年头六个月业务量增长速度下降在30%左右)。融资租赁企业已经不再把业务总量的扩张置于首位​,开始把稳定资金来源、构筑风险方法体系、实现稳健经营作为长远发展的战略。

银行背景的租赁公司,目前占据了融资租赁市场绝大多数的份额。主要客户是大型国企和央企。尤其利用信贷紧缩期扩张市场。

而非银行背景的租赁公司主要业务是靠厂商推动的。厂商租赁的特点是注重自己产品的信用销售,不轻易为他人产品的销售提供金融服务,因此规模扩大进度比较慢。

监管机构目前最关心的是风险管理。尤其是“贷款+销售”的传统模式带来的风险。另外目前仍然有一些民营金融租赁公司在以租赁为幌子为股东圈钱。

顺便说一句,中化集团是我国综合商社试点,允许其持有金融机构。

另外租赁公司员工待遇在金融业中是比较低的,与人寿保险接近,低于证券,信托和商业银行。




[淘气]     (2011-8-16 21:33:00)

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普通员工年薪在25万元左右,前台员工更高一点。

仅指有直接合同关系的,劳务派遣的不算。




     (2011-8-17 16:12:00)

上市的商业银行要高一些,一般在30万以上,分支机构头目过百万,总部头目上千万也不稀奇。城商行比较低,平均达不到25万。证券看公司和岗位,悬殊极大,既有一年10来​万的,也有几百万的员工。




     (2011-8-18 15:04:00)

忙总:是不是银行业的薪酬水平太高了。一个一般设计院的院副总工,扣除灰色收入跟一个银行业的柜台人员或者一般岗位挣得一样多,甚至还不如,这是因为有行业发展的周期规律​,还是说金融证券业就应该一直是高收入工作?(腹诽下:真是要那样,就算3、40都要改行业了)

另外,问下,房价按照您的说法,大势就不动了,应该就是价格稳定,再过几年,等下一代核心站稳脚跟,再大放水,房价还是会大涨。可说实话,就现在这价格水平,刚毕业的学生​要多少钱才能买房呀。这困难劲有点赶上了90年代了。这真可能么?

另外我特迷惑的是,都说工资水平在涨,但是最近10年间,一般岗位的工资水平在我这个行业里几乎没有变化(电信),这个是个特殊情况还是大的普遍情况?按照这个趋势,怎么​实现能将价格上涨传导到工资水平上来?这个能详细说下么?




     (2011-8-18 16:19:00)

银行业收入高是世界普遍现象。这个跟运营方式有关,因为银行8%的资本杠杆率,导致其资本收益率高,人事费用率一般与企业净销售收入挂钩,由于银行劳动生产率高,所以收入​高。

刚毕业的学生是不可能买房的,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做不到。有的人一生也买不起。在美国也一样。

所以现在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年轻人买房本身是被政策误导的:创造性的制造房奴政策来剪羊毛维持政绩。

至于工资,与企业效率有关,效率高,工资就高。通信业黄金时期已经过去,现在在吃老本,如果技术不能大突破,提高劳动效率和投入产出率,工资只能降低而不会提高。




     (2011-8-18 16:42:00)

1、那也就是说银行业以后普遍情况就是比一般行业人均工资总额要高是么?

2、现在不仅刚毕业的买不了房,甚至工作7、8年,还没有买过房的人,单凭个人或夫妻收入也买不了房。这个房价到底是不是太高了?就我的观察,房价比09年初涨了一倍(北​京),这个问题难道就要靠未来几十年CPI抹稀泥糊弄过去了?

3、忙总,现在正在黄金期或者即将进入黄金时期的有那些细分行业呢?行业的收入差距是否过大了,虽说不熟不做,做烂为止,但行业收入差距过大,那不是非要跳不可了。




     (2011-8-18 16:51:00)

一般说来金融业收入就是要高一点(当然改革开放前吃大锅饭时代例外)。看看华尔街都成什么样子了,还要发高额奖金。

目前房价并不真实反应市场供需情况,是被政府刻意控制上去的:制造房奴剪羊毛。以后看情况,如果小绵羊还有羊毛可剪,还将继续推高。如果都是裸体羊,估计也就算了。不过既​然是裸体羊,也就不可能买什么房子不是?

至于目前有前景的行业真的不好说,这相当于对产业进行算命。谁也没这个本事。20年前谁知道网络行业会是这个样子?




     (2011-8-18 17:13:00)

那忙总不妨算一卦如何?




     (2011-8-18 17:21:00)

真不好说,我只对制造业熟悉。按说物流业是下一个产业效率倍增器,但是目前中国物流业离大发展还很远,因为基础太差。




     (2011-8-18 17:31:00)

忙总有个问题,记得您说过物流的问题是雁过拔毛,那么基础设施和地方上的问题到底哪个是主要矛盾?东南沿海的物流系统基础目前欠缺的是什么?




     (2011-8-18 17:37:00)

现在地方能够雁过拔毛就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或者不系统导致的。现在拔毛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干线相对较少。

一旦铁路货运联网,能力增加,高速路取消任何关卡(这个实际就是赎买而已),以后主要问题就是配送环节,也即毛细血管输送,这个应该不是很大问题。目前国内物流落后的原因​是资源浪费严重,例如空车率是日本一倍。据我在云南调查,将近40%干线空车率。这是管理基础太差导致的。




     (2011-8-18 17:48:00)

有一点不明白,比如铁路货运联网,这块属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还算比较好理解,高速关卡这个是利益分配问题,剩下提到管理方面的都是软件上的问题。是不是意味着物流业​问题的解决,除了铁路外已经不是硬件问题了,而是软件上管理水平问题,需要的是取消关卡以及建立整合的高效物流企业?就是说这是体制问题?




     (2011-8-18 21:03:00)

管理是需要硬件平台的,例如配送网络,堆栈,分拨中心,仓储,集货中心等等这些都属于管理内容。




     (2011-8-18 17:25:00)

1、看来行业确实是非常重要,呵呵。男怕选错行。要不干的再苦也没用。

2、要真是剪羊毛,那估计只要增发货币还是洪水滔天,房价是降不下来,只会“报复性上涨”。

3、既然预测新兴的产业是算命,那长贵行业是不是就只剩金融行业了。呵呵。




     (2011-8-18 17:32:00)

按照美国情况,提高资金流(金融业),信息流(网络行业及IT业)和物流(物流快递航运)运营效率是国家工业现代化的主要瓶颈和标志,这三个行业都是实业制造业的产业效率​倍增器,所以行业增值收入都比较高,投入产出也比较高,当然这三个行业的进入门槛也很高:技术门槛,经验门槛和体系门槛。

我们目前在这三个行业与美国的效率差距极大,30%的效率差距是有的。所以中国发展还有潜力可挖。




     (2011-8-18 17:44:00)

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打破地区保护主义,我们的现状是部门保护、地区保护,条条保护利益,块块保护利益,总体上没有整体协调。




     (2011-8-18 21:00:00)

目前有个结论:诸侯经济是物流产业大发展的大敌。




[抹月茶]     (2011-8-18 18:12:00)
羊毛哪里有那么快剪完啊,如今的方式剪到差不多的时候,房产税地产税什么的再来个细水长流的剪,就好像陈经曾经说过的,让老百姓变穷,你老百姓就得花钱,你不花钱,政府帮​你花。

至于有前景的行业,窃以为,金融这种经济生活的血液行业,确切的说是血浆行业,是会长期占据利润率的上游阶层的。至于其它的吗,既然产业升级是大势所趋,围绕产业升级做文​章,就至少不会差太远了吧,与投资有关的风投等的不论,技术转化,技术保护等行业也应该有所作为的,忙总以为如何呢?






     (2011-8-18 21:07:00)

我想还是三个产业倍增器比较靠谱:资金流(金融业),信息流(网络iT业),物流(物流快运航运)的增值服务。




     (2011-8-24 23:55:00)
对租赁业有一些想法,请忙总指导下。

租赁业与银行信贷相比,可能具备的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1、改善承租人财报,仅适用于大企业。会计制度变化后,该作用已不存在。

2、享有税收优惠。目前该作用尚不存在。

3、具备资金成本优势。该可能性趋近于0,即便全面开放金融债也不行,股东为人寿保险公司除外。

4、具备报价优势,本质是具备风控优势。目前来看,在贷前防止逆向选择,贷后处置不良资产(产品特性所致,所有权在名义上未变更,便于处置,另厂商类租赁公司有产品处置渠​道)方面租赁业具备一定优势。在贷中客户选择方面,租赁业已初步建立风控组织体系及授信流程,但由于该行业真正大规模发展不过3、4年时间,这点时间在积累数据方面是不够​的,无论是进行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培养经验,其成果都有待未来检验。

租赁业的劣势:

目前该行业还处于九龙治水阶段,缺乏促进行业发展的直接相关部门。

未来成功的租赁企业可能属于两种类型:

1、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信贷替代),或者保险系金融租赁(如有);

2、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大型租赁公司(无一定规模,则不足以构建收益相对稳定的资产组合。以中小企业为主,主要利用租赁产品在控制逆向选择风险上的优势,以及错位竞​争)。制约因素是风险识别能力以及资产处置市场的发展。(也即忙总所说的处置难,不知在中小企业方面,是否相关阻力会小一点?)

近年来租赁业忙着跑马圈地,搞大跃进,部分企业在人员未大动,风控能力未发生大改变背景下,业务量翻几番,甚至十几番,实在吓人。






     (2011-8-25 12:31:00)

就我的理解,目前国内对租赁业理解与国外不同,一种是理解为分期付款买设备,或卖设备;一种理解为设备抵押长期贷款。这和我们没有专门的融资租赁法案有关。所以我们要想按​照西方融资租赁模式发展,还有很长路要走。

我们目前本质还是资金融通业务,而不是融物业务。

依靠的仍然是信用扩张而不是专业服务能力扩张。




     (2011-8-25 19:42:00)

谢谢:)

即是说租赁业按当前趋势发展下去,将成为从事特定信贷品种―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的专业信贷机构。

不过个人理解,类似专业信贷机构仍有其生存空间及生存价值。

以借款人信用审核为核心的综合授信与以过程控制为核心的产品融资在风险特征方面完全不同。当前银行的长处更多在于综合授信,贸易融资与固定资产抵押贷款为潜力发展区域。近​年来贸易融资广受重视,但多数银行并未将其完全独立,建立相应业务推广及信用审查流程,明确审查操作要点,除深发展似乎取得突破性进展外(不清楚实际如何);而在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方面,由于资产处置方面的缺陷,该品种在实际操作中与综合授信完全一致,已不是独立产品,而租赁业在这方面是可以有所为的。

但实务中确实如忙总所说,目前行业主要是信用扩张,不是风险识别能力扩张,更谈不上服务能力扩张。有绝对实力的,只需要一力降十会就好了。实力弱点的,也只能先跑马圈地,​否则还是等死。这方面可能也就厂商性租赁公司,有固定地盘,在内功修炼方面做的更好点。

发现回帖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梳理过程。




     (2011-8-25 21:42:00)

你说的就是要点:我们搞融资租赁的人不是原来银行信贷人员就是厂家销售人员。前者不理解租赁是另外一个业态,相当于保险与银行的区别。租赁靠对技术市场的熟悉和企业运营的​熟悉来赚钱,而不是靠放款利差赚钱。后者不理解租赁是金融业务,靠金融杠杆赚钱。

所以租赁在中国还有很长路要走。

我与ILFC合作过,与安塞特合作过,知道真正的租赁公司强项是对市场的控制和对产品的理解,而不是放款收债。




     (2011-8-26 11:42:00)

忙总这段话讲的很到位,我就是从厂商销售转到融资租赁行业的,看来对这个行业的认识还有很多误区,还需要重新识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2011-8-26 18:26:00)

其实每个行业赚钱都有自己金刚钻,银行靠风险控制,保险靠风险对冲,租赁靠行业知识。但是他们都是金融业:都在做资金买卖。




     (2011-8-26 12:14:00)

忙总我这样理解对不对,租赁业本质是提高产品的利用率来获利,而企业租赁设备,除了整个设备生命周期中由于效率提升而降低的成本获得差价外,还有一方面是租赁设备的企业降​低运营风险所支付的风险溢价。

租赁企业对产品的理解是租赁业生存的根本,否则企业不如直接问银行贷款购买设备,租赁企业就没生存的必要了,而运用金融杠杆则是风险的转移以及扩大收益提高自有资金使用效​率的手段,

租赁企业本身部分的存在意义就是分担风险,左手收租金获得现金流,右手吸收社会资金,干的事情其实和银行差不多。




     (2011-8-26 18:35:00)

其实就我找ILFC服务的经验来看,我找租赁公司三个理由,其实也是租赁公司存在或赚钱的理由:第一是资金融通,当然成本并不比银行低,找他是因为有下两个服务;第二是对​设备的知识,因为我们作为以前从未使用过类似设备的一方,对相关设备技术进展和关键要点并不清楚,所以租赁公司类似餐厅提供点菜服务的点菜专家,他会给你提供设备配置建议​,保养维护支撑外包体系建议,使用培训体系建议等等,使我能够用起来;第三是他的全球支援体系,能够随时提供最新的进展和知识,也能够随时更新我的设备(当然要付钱)。

所以表面上我是在找ILFC借钱,实际我是在买他的服务。他的利润很大一块也来自服务组织和咨询。

而他之所以敢借钱给我,实际是对这个行业非常了解,知道前景,利润率等等,知道风险有多大,他如何对冲和控制。

这才是真正的租赁公司应该干的事情。以服务为敲门砖,借钱给别人。




     (2011-8-26 20:20:00)

受教了。

前面我的理解有偏差,确实租赁业核心竞争力在服务之块,风险这块做的再好,也只是锦上添花,不是租赁之所以成为租赁的本质特征。从这方面看,也终于明白了经营租赁是租赁的​最高形式这一论断。而目前租赁业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不再是决定成败的因素。

现在看来租赁业实质是个大帽子,从目的来分下面至少有三个细分市场,一为信贷替代;二为税收优惠;三为产品服务;银系租赁与厂商租赁各有优势领域,但生命力更强的为厂商租​赁,鉴于国内市场环境,银系租赁很有可能与厂商形成战略联盟,获取行业知识。

2000年来金融市场上新业态不断出现,如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额信贷、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公司等等。请问忙总,如要对这些业态的前景进行分析,您认为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分析框架?

前面看了很多旧帖,对我有很大启发。目前我的想法是:1、确定这些新业态的地盘到底是什么?2、分析这些地盘本身有没有发展前景(经验比较,理论分析)。3、分析这些地盘​本身是不是早有主,或是有人盯着,而这些人的强弱如何?

举例来说,对消费金融,1、地盘是小额个人贷款;2、理论判断:小额贷款是风险技术进步,百姓收入增长的必然产物,行业前景远大;经验判断:美欧日消费信贷均有较大规模,​美国消费信贷余额占GDP比例接近25%;3、银行是目前消费信贷市场的核心力量,且发展个金业务是银行的核心战略。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优势,“灵活快捷”受制于信用体系​建设的不足以及法规限制,尚无法发挥。

结论:以当前情况来看,消费金融公司前景不佳。




     (2011-8-27 10:05:00)

我们目前连全国性的信用平台都没有,哪里能够搞什么消费金融,这是在开玩笑。中国消费金融要发展,全国信用调查评估平台联网是基础。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各家银行各自为政,​谁也不愿意分享自己客户信息。目前唯一成功全国联网的个人信息平台是公安部的人口信息,但是这个无法模仿,因为人家有法律保障。

汽车金融公司、小额信贷、村镇银行、融资担保公司都没什么前途,或者没资金来源,或者没赚钱金刚钻。

租赁公司能够发展,也是他有金刚钻:专业知识。



租赁公司现在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实际是银行和投资机构配置资金的渠道,是厂商设备营销和服务销售的平台,是企业融资的工具。

租赁公司作为金融机构,主要体现在其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方式上,目前主要有几种:

1、采用租赁债权质押或转让,或租赁债权保理等方式转让租赁资产来融资(当然租赁公司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比银行强是银行愿意与租赁公司合作的主要理由,例如飞机、船舶、成​套设备、通讯设备、医疗等等大规模的融资的项目,银行现有知识结构是无法把握风险的,尤其在银行牵头的杠杆租赁项目中更是完全依赖租赁公司的专业知识。例如安塞特采用杠杆​租赁方式租给某航空公司两架飞机,交通银行就是完全依赖租赁公司知识来判断的)。

2、融资租赁公司成为银行资金批发配置的渠道,一般银行会给租赁公司一个独立运用的综合信贷授信额度,使租赁公司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因为银行要依赖租赁公司的优​质客户群来拓展业务,寻找优质信贷资产,同时需要租赁公司对信贷设备进行后期处置(转租,拍卖,残值处理或升级换代)的专业能力。

       

3、租赁公司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租赁财产信托计划,实现租赁资产的证券化,加快租赁公司的资产变现和流转,缩短租赁公司在银行的贷款期限,这样也可以改善银行信贷结构。

租赁公司对银行的价值,或者说银行为什么要跟租赁公司合作有以下几点理由,或者说租赁公司金刚钻:

1、银行传统的设备抵押贷款风险大,安全性差,设备抵押并不能真正控制信贷的风险。

在设备贷款评审过程中,由于银行知识结构所限,很难掌握各种设备和项目的全部知识,企业采取虚报设备投资额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而采用设备抵押担保只是一种在​一般债权人中优先受偿的有限保障,一旦破产几乎颗粒无收。同时设备贬值迅速,银行又没有设备处置的专业能力和经验,只能采取拍卖变现,变现所得在扣除企业所欠税款、职工工​资等法定优先债务及相关费用后,银行的实际受偿率极低。担保的或者是企业关联公司,往往陷入或有债务的披露陷阱,一旦担保企业出现问题,担保将失去意义。而第三方担保,又​极容易陷入企业之间的互保协议形成的隐性关联陷阱。信贷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还经常会出现资金挪用的企业信用和操作风险。

所以传统的设备贷款完全依赖于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和信用保障,而30多年来的事实证明,设备抵押贷款坏账比例极高,抵押资产变现率极低。

   

2、信贷资产流动性差

   

银行的资金来源大约有70%是居民和企业的短期活期存款,企业设备贷款期限比较长,一旦贷款逾期,很难对企业的抵押物采取拍卖措施。只能在贷款全部到期时通过向法院诉讼,​起诉担保人或拍卖抵押资产,时限长,手续繁杂,追偿效果不理想。这是造成银行长短期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流动性差,坏账增加,陷入存款――放贷――坏账比例增加――扩大存​款规模――增加贷款规模――降低坏账比例――新的坏账增加――又扩大存款的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

所以银行不得不为了满足账面上的短期借款比例,以流动资金发放设备贷款,造成企业短期内的资金周转压力增大,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和企业的还款能力,逾期率增大。不得不经常被​动贷新还旧,一旦操作失误或碰上银根紧缩,就会逼死企业,造成坏账。

3、设备贷款盈利能力低



对好企业,为了保住客户资源,银行很难提高设备贷款的利率,对中小企业或有一定风险的项目,银行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又不敢做。所以设备贷款存贷差小,期限长,周转慢,盈​利水平有限。

但是设备贷款业务是银行中长期信贷业务的主打产品,不能轻易放弃。而银行通过与租赁公司合作,设备贷款可以通过租赁公司采取租赁方式来进行。融资租赁是一种融物业务,是一​种货物买卖关系,银行信贷资金通过租赁公司中转,例如建立监管账户,就可以在银行监控下,严格按购买合同的约定一次或分期支付,租金也直接汇入租赁公司在银行开具的监管账​户,就不会出现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可以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租金首先用于还贷。保障了资金运用和回收的安全。

   

同时,按合同法的规定,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归出租人,不属于承租企业的破产财产,企业不能按期支付租金,出租人有权收回租赁物,租赁物收回后可以继续出租或销售处置,出租后​销售所得全部归租赁公司。银行信贷资金提供给租赁公司开展设备融资租赁业务,租赁公司一般要将租赁设备抵押给银行,租赁债权质押给银行,或租赁公司将租赁债权转让给银行,​这样银行就间接控制了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并有租赁收益权的质押保证。这就比银行直接对贷款客户开展设备抵押贷款形成的担保权益的保障力度要大很多。

   

同时,银行还要取得由设备厂商为租赁公司提供的租赁物余值回购承诺或回购担保的权益质押,这样可以减少设备变现的风险,这就比银行直接向客户发放设备贷款时,接受没有对设​备有处置能力的第三方的信用担保风险更小。

   

这种以识别承租人的还款能力为基础,以租赁公司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服务为敲门砖,以设备厂商的设备处置专业能力为保障的银行信贷资金配置模式,就是目前最典型的银行租赁公司​捆绑运营模式。



实际上目前租赁公司已经是一些银行设备贷款的批发窗口,成为银行不开工资,不在编的信贷部。银行利用租赁公司的经营范围,间接实现了混业经营(例如租赁资产打包发行信托计​划,间接实现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同时租赁公司对银行资金池子还有相当的缓冲作用,例如十个信贷项目,到时长期借款,如果有一个客户逾期,就真的束手无策。但是通过融资租​赁公司,就可以根据未来租金的回收计划,可以进行借款时空匹配,改善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即使有个别企业出现拖欠问题,租赁公司还可以及时收回租赁物继续转租他人或做资产​处置,可以保障对银行信贷资金的按期偿还,保障信贷资金的正常流转。

   

而且租赁债权保理、账户监管、代售代付、租赁财产的信托计划发行、委托租赁项目资金投放等等中间业务都是银行收益来源。




     (2011-8-27 17:36:00)

花谢!

忙总最近身体欠佳,听说打字又慢:),长篇细致回复让我很是不好意思。好在现在对行业分析以及租赁行业的认识均更进一步,形成了“核心竞争力――行业主体竞争合作关系”的​点、面分析框架,算是没让白费心。

租赁与银行关系一段非常精彩,很多心头原有想法得以串在一起,其中唯有2处不大明了。

1、租赁公司知识在风险识别方面所起的作用。当前银行在做项目审查时,一般涉及合规风险、筹资风险、完工风险、经营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担保质押风险这几块,基本上​是不懂也不用特定设备知识的,一下想不到这两块内容应如何结合?

2、对全国性信用平台,原理解为一个整合了不同政府、社会部门信息的大平台,如银行违约信息、公用事业费缴费记录、税务缴纳记录、个人违法犯罪信息、公共事业参与记录等等​。文中是要通过银行联网难一事来要说明其他部门也存在联网难问题,故而平台搭建非常困难吗?

问题挺多的,还请忙总有空时简要回答下就好了。




     (2011-8-27 18:15:00)

银行对风险进行评估,事实上本质就是审核企业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一旦判断企业信息是真实的,就只有两个选择:做还是不做。而租赁公司不同,由于他们自己就是行家,没有那个​企业会愚蠢到做假资料试图欺骗他们,他们也不仅仅判断企业情况,更多要判断企业运营环境,因为企业违约很大程度上是受运营环境影响被动的。

举例来讲,ILFC是世界飞机租赁业老大,对航空市场和飞机运营技术的理解都比航空公司强,没有哪家航空公司会梦想欺骗他们。在基于对中国航空市场理解、政府政策理解,以​及各种航空运营模式理解的基础上(这些都是专业知识,不靠贷款企业提供),ILFC能够判断海航比东星强,宁愿做海航21架表面风险更大的无担保租赁,也不做东星。东星9​架飞机是GECAS(美国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公司)做的,结果证明了老大就是老大,不是浪得虚名的。东星的破产ILFC提前2年就有判断。

所以银行需要租赁公司专业知识来预防风险。

全国信用平台建设,央行开过若干次协调会议,想先把企业信用信息全国联网,实现信用信息共享。结果可耻的开一次会失败一次。就别提更复杂的个人信用信息联网和信息共享了。​原因就是各家都有自己的算盘。

如果涉及其他部门就更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中国是诸侯经济。为什么至今全国医保不能联网?也是这个道理。




[海星]     (2011-8-27 20:01:00)

忙总提过无数次诸侯经济了,这个问题看来比较严重,忙总不如专开一贴科普一下诸侯经济。要不多讲点也行呀。




     (2011-8-28 13:15:00)

已经写了一个新帖:

简说诸侯经济






     (2011-8-28 7:50:00)

我的理解和体会,信息共享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敏感的话题:

在西方,任何部门(甚至包括联邦政府的人口普查)收集的属于“私人(或群体,单位,企业等)的资料,都要保证不经本人许可,不得提供任何的第三方,也不得用于没有事先声明​的用途。这是非常容易走火过界,惹入大法律官司的行为。

因为这个,甚至给警察办案造成困难。保险公司和金融机构都是非常小心加谨慎的。我记得,刚入境时,就看到报纸新闻数日争论,政府否要推行有个人照片的身份证制度,最后因为​大多数国民反对(触犯了个人隐私保护权)而流产了。让那些“黑”移民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美国的911事件被政府利用,开了很多新口子,至今还有人而耿耿于怀呢。

我写的是台面上的,下面的水当然很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你讲的东西,国内的体制倒确实是个优势,这把剑的双刃,用好了,可以变成个大利器。




     (2011-8-28 12:54:00)

我们现在实际也一样,除了公安部是人大有立法保证获取个人信息是合法的外,其他部门单位都没有法律保证,你敢把人家私人信息共享,就是在找麻烦。银行这种顾虑更多,因为还​有同业竞争问题,商业秘密问题。所以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人大不可能给这种口子。这个已经试探过了。




[林夕sx]     (2011-8-28 13:27:00)

先生如果这样说的话AIG为什么不做对航空公司的股权投资呢?或者说再弄个风投部门。。。




     (2011-8-29 11:22:00)

航空公司投资所有国家都有门槛限制(涉及领空安全),所以索罗斯投资海航是不能参与经营的,在这方面他是签协议自己放弃投票权的。

美国航空是过度竞争领域,毛利极低,金融机构没兴趣。

所以AIG或者因为边际利润低不愿意投资美国民航业,或者因为政策不可能投资中国民航业。




     (2011-8-28 23:01:00)

看完忙总前后回复。对信用平台建设,归拢下有如下困难:法律障碍,相关部门在将其掌握的私人信息进行共享时缺乏法律依据;协调障碍,由于条条与块块的广泛存在,利益主体数​量众多,对各方在平台建设方面的权责利关系进行协调的难度极大,尤其是信息作为是一种重要资源,对其的共享行为以及共享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本身就意味着对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的改变,协调的难度也就更大了。

举例而言,在银行信用信息共享方面。首先,根据银行与客户签订的合约,贷款行全面共享其信用调查报告以及授信方案缺乏法律支撑;其次,由于客户信息以及风险决策能力(决定​给谁贷款或不贷款)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对信用报告完全共享后,将大幅削弱大行的竞争力,故而即便平台建立后有避免双边贷款造成的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等益处,仍无法达成一​致。

目前在银行信用平台方面,信贷违约信息的共享已完成,个人认为对授信审查而言,已非常有用,而且该平台正在逐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像日常中多次接到过朋友询问信用卡逾期还款​事情,主要是担心会影响个人征信记录以及后续银行借款。以后如果征信报告的应用范围更为广阔,如招聘、招标甚至谈对象等等,可以预料对于纳入征信的内容,主动违约概率将大​幅度降低,社会交易成本也将大幅降低。这样对诸如水电煤气收费部门,或许其将所收集的违约记录纳入征信系统的动力将大幅提高(各部门在提供服务时,同时与客户约定,如客户​出现违约,则该部门有权将违约结果报送全国征信组织,不知道这种约定在法律上有无可行性?)。当然对于医保之类牵扯甚广的部门还是无能无力的,但医保其实也并不涉及用户违​约事项。对于单以收集违约记录为目标,以提升全社会守信意识为目的的全国信用平台,在未来应该还是有空间的。央行牵头,是有一定难度。

对银行授信审查,所了解的情况与忙总所说有些不同,我把所知所想先讲下,请忙总指点。

真实性审查仅仅是授信审查的一部分,实务中分由三段完成,一是客户经理实地调研;二是放款中心对企业法律合规性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进行审查;三是授信审查​人员对逻辑真实性进行审查(主要依据送审材料所介绍的财务、经营状况,进行逻辑自洽审查)。

除真实性审查外,一般而言审查必做事项至少还有三项,一是确定企业当前经营状况;二是对企业未来发展预测(包括行业未来发展预测,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可能存在的扰动因素​,如原材料供给、价格波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银企合作关系等);三是根据上述分析确定具体授信方案。

总体来说,目前授信审查应该算是基于企业的未来做决策的,操作中是以企业当前状况为锚,如果当前状况好,且未来或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但不是很关键,基本上就倾向于未来也是​好的;反之如果当前状况不好,而未来找不到显著的有利因素,则认为未来企业发展前景不佳。

由于缺乏历史数据积淀,目前基本上无法定量的说出某项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具体有多大,如企业主的意外死亡、大客户丢失、重大资产的损坏等,也同时无法说出上述因素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经验概率为多少,以便通过资产组合+利率补偿方式化解风险。但好在从经营实践来看,以行业风险为代表的系统性风险在总风险的占比中很高,而同业竞争风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财务风险在非系统风险中又占有较大比例。故而只要决策时对上述几个关键风险因素进行审慎评估,在当前较可观的息差环境下,上述定性的授信决策模式即可取得不错的资​产质量成绩。

审查时,一些审慎规则(或是说信念吧)发挥了积极作用,包括:1、你在一个关键的地方欺骗了我,就有可能在所有地方欺骗我。企业要撒谎也很难,特别是他并不知道银行到底知​道多少,而一旦被发现一处欺骗,也就不要再合作了;2、你要用我能听懂的方式跟我讲故事,否则故事讲的再花团锦簇,也当不存在;3、对于一切未来的事情都要打折看,什么上​市,什么楼盘大销,如果支持授信决策的关键点是这些东西,那也当不存在;4、能办成的事,其逻辑基本上都是简单的。如果一件事情太复杂,绕来绕去的,多半是成不了的。如常​说的,某笔贷款还款来源大于等于3个,基本可以认为还款来源是不足的。

网络、外部研究机构、行业审查经验的存在提高了审查人员的行业预测能力,但凭这些还远远不够。如忙总在以前帖子所说,真正要了解预测一个行业,除非是行业内的大佬,否则外​边的人都是瞎猜测。租赁公司在行业知识(行业发展)上是专家级的,但相比于技术知识,行业知识是可能被外行学习掌握的,虽然时效性有所不足(这块想法很模糊),而技术知识​实际在风险识别中的作用并不大。故而前面一直不理解租赁公司在风险识别方面的优势,而只是集中于为承租人提供服务、不良资产处置方面。

上面是工作中形成的一些想法,由于做这行时间尚短,同时接触面也较窄,无论是真实现状方面还是理解方面所知都还很有限,还请忙总得空予以指点。




     (2011-8-29 10:44:00)

其实银行授信是程序性审查,就像法院审案,并不能得到真实性的判断,只能说控制几个风险要点。因为要想真的了解一个企业,除了其总裁,没人做得到,副总裁都不行,因为信息​不完整。而且相当多总裁判断都会失误,不然就不由这么多失败的企业了。银行的人顶多算坐在副驾驶看人家开车,你是不可能感觉到企业到底状态如何的,否则以风险管理号称世界​第一的银行家信托(美国信孚银行)就不会被德意志银行兼并了。




[破鱼]     (2011-8-29 2:08:00)

忙总,央行2004年不是搞了个人信用报告的平台吗?有效期是7年,非银行居民还能到本地人行查询,有些人信用卡迟了还款,个人信用黑了,买房子都办不下贷款。不过我知道​这样的例子,有公司2000年时,以员工名义在建行和工行搞假按揭贷款,后来房子处理后没有还清贷款,两银行现在还有向员工追债,但这些员工现在可以在其他银行贷款。这是​因为信用不良记录过了7年洗白了?还是因为各家银行自家的信用信息和提供给央行的信用信息不是一回事?




     (2011-8-29 10:30:00)

你可能误解了,真正的信用平台不是失信平台,不是黑名单,而是展开授信业务的指南,所以真正的信用平台是揭示谁是可以授信的,谁是可以展开信用服务的。

黑名单平台对金融机构开展消费信贷业务毫无帮助,至多能够让他们少受骗而已,但是并不能帮助他们打开市场,指引他们找到优质客户。而这才是信用平台的根本价值。

黑名单不是信用平台,他就是黑名单。任何为了政绩来包装黑名单是信用平台的人都在把银行当白痴,结果证明这批人才是白痴。




     (2011-8-29 23:18:00)

汗,一直以为黑名单就是信用平台,也因此长期不理解为什么美国会有人愿意花钱买信用报告。

美国的信用体系现在看起来是良性循环的,消费者为了以更低价格获取银行服务,愿意主动提供信息;银行等机构可以通过出售信息获利,同时它不出售也有其他机构卖;信用中介机​构出售加工后的信用报告、资信评级报告获利;信用报告本身降低了整个经济系统的交易成本,扩大了信用交易总额,拉动了消费。

然而在能查阅的资料中并未显示,在信用体系初期,相关激励不完全存在时,美国政府是如何进行推动的?目前来看,中国信用平台建设水平甚至未必比泰国、印度、墨西哥这些国家​来得高。

另外,还想请问忙总,既然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真实情况,那要追求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性,是否只能从概率角度出发(如美国信用平台所为,统计各项可能影响还款指标对应的经验​违约率),通过大量构建资产组合,外加利率风险补偿来实现?打破决定论真不是让人开心的事情。




     (2011-8-30 11:28:00)

金融机构实际上相当部分业务就是靠对风险的处置来赚钱的:分散,对冲,熨平,控制和预防。赚的就是风险利润。

所以所有金融机构都在努力寻找最小风险的业务流程和优质客户。

但是,靠经营风险来赚钱是金融机构的标志。




     (2011-8-30 22:52:00)

谢谢忙总:)

听到“金融机构经营的是风险”的论断已经快十年了,中间也翻阅了很多资料。但在最基本的概念“风险”方面,一直觉得非常难以理解,逐步觉得这个概念应该是涉及到世界观层面​。

我们的世界到底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是可测的还是不可测的?如果是可知可测的,那么就是说在掌握其规则及初始参数就可以完全确定未来的一切,这个世​界是没有“风险”的位置的,这个世界观也是高中物理所传授的世界观。

现实是在我们这个中观世界是存在“风险”的。对于这点,可知论世界观给的解释是我们知道的不够多,既包括对规则掌握的不够多,也包括无法掌握全部具体参数值。于是解决的办​法就是去掌握更多的规律,更多的信息。可知论相信掌握全部规律以及参数的状态是存在的,但“副驾驶看驾车”一例否定了其现实可行性。

对可知论的理论可行性,也是存在争议的。微观粒子的参数不确定性+蝴蝶效应,足以质疑可知可测的理论可行性。最关键的是,人本身就是最不可知的变量,社会规则之所以能成为​规则,是不符合规则行为的人在博弈中被消灭掉了,如果没被消灭掉,如毛主席等革命先烈,连规则也消灭掉了,还谈什么规则。

对可知论,个人感觉中国古代哲学几乎是一面倒的予以否定,给出了另一种解释。儒家的“知天命”,道家的“生而有涯知无涯”“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兵家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知论下讲结果,不可知论下讲过程。于是传统的中国人,讲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讲的是敬畏之心,讲的是众生畏果,菩萨畏因,讲的​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知若命。

对古代哲学而言,“道”是横跨过去未来,征服一切风险,亘古不变之物。依托于道,儒家有修齐治平;道家有致虚极,守静笃;兵家有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而西方有概率,一线跨古今。我所接触到的银行风险控制理论均是建立在经验概率基础上,然而经验概率只是过去,如果过去未来完全一样,本身概率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一直觉得这​个事情是个循环悖论。巴塞尔1、2、3无非是越来越宏大的沙上城堡而已。

以上均是在艰难求索,却总是不知路在何方。非常想听听忙总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011-8-31 9:54:00)

如果你在一线工作,你就不需要想这问题,你需要考虑驾驭风险的技巧。

如果你在研究单位工作,这种无解的问题不能帮助你获得晋升机会。

这种问题就象问地球为什么会围绕太阳。风险与不确定是同义词,不确定本质就是不均匀分布,而不均匀分布就是宇宙诞生的原因。(看看物理学的书你就知道了)




[影武者]     (2011-8-9 23:13:00)
关于黄金,其他不知道不好随便说,在进出口这块,黄金的数据都会做保密处理,处理程序很简单也很有效。




     (2011-8-10 13:40:00)

你这是内行话。老百姓还知道不露富,谁会把家里家当整天展示给大家看?那是小户人家才会的,某个民族就是把全部身家都穿在身上的,不过人家这是战争遗留下来的恐惧症,随时​要逃命的。




[燕庐敕]     (2011-8-10 14:47:00)
搬运本贴可以吗?




     (2011-8-10 17:00:00)

可以,不过我想说明一下,这篇不是拍老王马屁,我没这个必要。有的人误解我在《读易经心得》中一篇讲的是老王,认为我在损他,其实完全错误,那个时间段老王还在广东当常务​副省长,我写的是另有其人。




     (2011-8-12 22:56:00)
方风雷出面组织高华证?,名义上是联想出的的钱,但我一直听说这背后是高盛的操作。我翻阅了那时的新闻资料,显示当高华证?成立之后马上就和高盛建立了合资的金融公司,高​盛占股两成,这么快的速度,明显是有计划的。我一直没理解为什么是高华,为什么是方风雷,今天看到忙总的帖子,有点理解了,原来有这么一段古。那么我就想问一下,方风雷是​不是就是高盛在中国市场上选定的那个高级买办角色,如果不是,那可不可以说方风雷是高盛与那个角色之间共同确定的中间代理人?而高华证?算不算高盛在华的长期金融功能平台​,或者只是为从事某些具体业务而组建的金融工具?

另外说到建行的证?活动,除了中金公司,还有一个银河证?,我查过它成立时的很多公开资料,觉得这就是一个“四大资产公司”模式的翻版,资产额与不良资产额都是名副其实的​“银河”。鉴于“四大资产公司”模式中国外大投行的参与前例,高盛是否也在其中起过帮助作用,不然方风雷凭什么放着大摩视而不见,要给高盛塞肉。真的,为什么和大摩、花旗、美林比起来,高盛能在中国吃到更多的肉,保尔森到底做过一些什么?!




     (2011-8-12 22:58:00)

你问的问题我都知道,但是一个也不能回答。因为人家没授权我回答。我回答就要打官司。




[淘气]     (2011-8-16 11:14:00)

你们说的事情把我搞糊涂了。银河证券不就是当年人保搞得证券公司吗?后来重组。这和四大资产公司以及高华有什么类比性?




     (2011-8-16 12:32:00)

银河是几家银行的证券资产重组成的,高华是海南证券重组成的,都是通过接受烂资产,打包,借壳获得券商资格的。




     (2011-8-16 22:08:00)

海南证?不是被金元证?出面重组了吗?我有这个印象。




     (2011-8-17 16:20:00)

上网一查便知。高盛出钱五亿给海南证券,赔付挪用的客户保证金,获得重组资格。国内哪家证券公司会接受这个条件?




     (2011-8-17 21:43:00)

五个亿的买路钱,换来一个做影子的资格,真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做这种事的高盛,老谋深算?无可奈何?不过能做这样的事情,所图恐怕不菲。




     (2011-8-18 11:29:00)

高盛是要里子不要面子的。




     (2011-8-18 3:11:00)
俺老婆曾在中金财务部干过几年,当时不才还以家属身份受邀加盟他们的足球队。

记得有一年在南礼士路光大大厦附近某处搞春节联欢,众人起哄,方风雷跟ElaineLa Roche两人在台上即兴蹦起了的,举手投足颇有味道。归途中老婆就说,别看他俩在台上配合默契,底下掐得厉害着呐!

另外,方风雷已过世的大哥李东可是个牛人。




     (2011-8-18 10:56:00)

50年代生的人的政治斗争艺术水平是我等望尘莫及的。我等与谁不对付,立即面形于色,而他们就算要捅刀子了,仍然笑嘻嘻的。




     (2011-8-18 20:06:00)
信息流一方面是员工特别是中层的素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老板别事必躬亲,其实就是不放权。财务类软件几乎都有,大多是电脑取代部分人工,有几家公司根据资金周转率(​库存报表就够)等作决策的?

竞争相对充分的行业,贸易类公司,资金周转率高低大多取决于经营水平高低,当然还有胆量和屯货因素。

前两项,就是怎么帮智商高又有野心的创业,鲶鱼多了自然会改进。

卡车空载、停运其实就是信息不通畅导致,物流中介吃差价比房产黑多了,另外还有最后一公里,譬如罚款、马路反复扒填什么的。上述客观原因姑且不论,说点中国货主素质,那些​外地配货车到厂,下面的不配合快速装卸(偷懒,八成是老板太抠,一车几十吨货不雇车雇人帮忙,就几个人),再着急再帮忙(一般两个司机和1个押车员,本身已经很疲惫了)也​没用。至于少报路程(先低价把货车骗去),厂子不好找,车到了(提前电话通知了时间)财务和仓库没人等都是很常见的现象,还有发货方骗车主说对方付费实际坑过路车的。

这些明显管理不善的厂商还占据着一定市场份额,大多是损公肥私起家的,所谓有头有脸的人物。21世纪了,倒包装的还不少,不少(大)厂家连供应商实际生产还是经销都分不清​,那些专业黄页也不靠谱。

靠关系吃饭的不止房产业,这类领域大部分老板只对拉关系感兴趣。竞争不充分,资金流也好,信息流和物流也罢,都难有实质性提高。

希望最近这次调控清洗能让部分不学有术的黑心老板倾家当产!






壮志豪发,海天阔,鹿鼎明灭。

  翻坤乾,明分日月,扬善惩恶。

  天下兴亡百姓苦,古今治乱英雄业。

  厌逐流,浸凉满腔血,禄蠹孽。

  

  庚子耻,明日雪。裂土恨,回归克。

  运妙笔、划补中华图缺。

  卧薪尝胆上下责,纵横捭阖寻常策。

  砺倚天、锋刃利屠龙,万邦贺。


     (2011-8-18 21:16:00)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因为物流业是官商勾结比较厉害的一个行业,衙内的比例是比较高的。另外一个是娱乐业。




[飞天老鸭]     (2011-8-19 9:26:00)
有一篇洋人写的书,专门讲了这一节故事,从他的角度看,又别有趣味




     (2011-8-19 21:42:00)

是的,他们是用傲慢的眼光看中国的。




[豆子星]     (2011-8-19 22:15:00)
他们的高管本地文化培训文档我见过一次,简直对我们是一种精神污辱。当时我看得脸青一块紫一块,原来东洋鬼子西洋鬼子都挺不是东西,虚伪得很。当时就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找​回场子。




     (2011-8-19 22:47:00)

其实只要干掉这帮家伙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就行了,看看华为干的。




     (2011-8-20 6:13:00)

说得好!

时代的变化不可逆转:

“技术优势”的这块大饼里,很多领域美国已不占优了,而且从人力资源来说,主力军已是移民的天下。

“市场优势”这块,亚洲的人口优势和政府的主导力决定了,除非再回到殖民时代,那种在人家的地盘里随心所欲的算盘都是做梦。




     (2011-8-20 13:08:00)

老哥应该还记得我们20年前对西方的崇拜和诚惶诚恐,去美国就像是朝圣,听说摩托罗拉就像听到超人,经常是:人家美国如何如何。尤其是对华尔街那时简直当成超级伟大的场所​。我记得当年提说美林,那简直觉得这种成就不可思议。

现在当年我们顶礼膜拜的很多企业已近瓦解了,或者崩溃了。所以东北农民有句真理:谁的位置也不是用电焊焊上的。换成书生话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011-11-11 17:16:00)

我对华为感兴趣,什么时候忙总开个帖子讲下华为?




     (2011-11-13 19:01:00)
华为不好讲,内部的人不能讲,外部的人讲不了。这样说吧,基本是IBM的工作流模式。你熟悉IBM,就能理解华为,不熟悉,就无从下手。






     (2011-11-14 7:33:00)






     (2011-11-14 9:50:00)
没看过,而且对苹果兴趣不大,因为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模式不可复制。






     (2011-11-14 9:55:00)






     (2011-11-14 10:02:00)
10年后你再来看看。dell曾经也很牛,惠普更牛。






     (2011-11-14 10:23:00)
嘿嘿

单一产品的公司研究透啦,扩展开来就是你一直夸的ge






     (2011-11-14 10:33:00)
全世界梦想学GE的公司成千上万,可是他们都死了。你不了解GE是什么。GE不是靠产品竞争,而是靠战略制定及其执行能力竞争:打群架。






     (2011-11-14 10:53:00)






     (2011-11-16 14:22:00)
GE的中国区总裁说过:GE的核心能力就是把别人核心能力集成到一个平台,为我所用的能力。也即群架的组织者,计划着,指挥者,协调者和控制者。






[踏翅2]     (2011-11-16 14:38:00)
感觉GE的目标是当黑帮老大~~~






     (2011-11-16 14:50:00)
他的目标其实很清楚,股东要高额回报,不管经营什么;职业经理人团队要为此维持持续的竞争力:实际是管理能力持续升级。

至于产品或服务,只是赚钱的载体,也是竞争力的载体。随时可以换。但是车上拉的东西不能变,也即打群架的模式不能变。






[莫飞]     (2011-11-18 3:13:00)
忙总对GE一直很推崇,正好跟印象中的宣传相反。美国这几年曝光多的企业更多是Google,Microsoft, IBM,当然社交网站更甚。当然GE在美国里是对中国态度最好的企业之一了,我一直好奇他们在中国拿了多少单子.

其实一直很好奇这种大企业怎么平衡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对微软的了解多一些,他们的问题也相对比较清楚。微软现在的短期账面很好看,但实际上长远的发展潜力已经被挥霍掉太​多了。 很多美国大企业的CEO,特别是做销售出身的,感觉都是做账面的高手,却很少有打地基的行家。






     (2011-11-20 10:54:00)
你可能对制造业不了解,美国的核心支柱是制造业而不是IT服务业。

至于GE在中国的地位,我只能说是隐形冠军。中国目前离开GE,一大票制造业都会玩不转,例如核电,电力设备,重型机械制造,医药器械,精细化工,航空等等。






     (2011-11-16 15:04:00)






     (2011-11-16 15:14:00)
钱,够不够吸引力?






     (2011-11-16 15:25:00)






     (2011-11-19 17:12:00)
举例来讲,波音737有三家发动机可选,罗尔斯罗伊斯,普惠和GE,GE产品在技术,质量和价格上并无优势,但是GE给提供融资(例如返回式租赁或者杠杆租赁),提供残值​处理(飞几年帮你卖到非洲去),而且由于是全球生产,维护保养都要效率高一点,例如叶片就是外包给中国的新艺厂的。

所以GE能够在产品无优势情况下打败对手。靠的就是打群架能力。






     (2011-11-20 4:00:00)

我理解一下,其实就是connection。他想出来的东西别人未必想不到,但是未必能够像他那样低成本的做到。这个时候就是比拼真正实力的时候了。




     (2011-11-20 10:41:00)
以前中信也想学习这么打包卖产品、服务和品牌,但是首先是自己内部打群架队伍搞不动,内讧;其次是客服不买账,不认可;其三是对手有优势,很容易击溃。

所以打群架组织是很不容易的。在蒙古竞争铜矿战斗中就失败了。






     (2011-11-20 23:48:00)

多谢忙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我想内部碾轧可能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手没有伸出去很长,所以从外部弄利益比较艰辛,于是大家只好内部抢利益了。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另外欧美日在这方面经验要丰富一些。




     (2011-11-21 11:16:00)
我们喜欢内讧与文化有关系: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以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也不服谁,谁也找不到自己应该的位子,一个小个体户就敢跟中信抢项目组织者地位,这只有中国才会出​的国家笑话。






[我爱莫扎特]     (2011-11-20 4:58:00)
国内企业也在学习中。

比如中集集团,早就不是单纯生产集装箱了,而是生产各层次的运输装备,最近在集中精力做深海半潜平台。中集这两年也成立了金融公司,卖大设备,比如重卡的时候提供信贷。在​深海平台上也有过一次合作,提供租赁和融资。

http://money.163.com/10/0322/22/62DPESH400253B0H.html






证明是一个偶像,数学家在这个偶像面前折磨自己。


     (2011-11-20 10:35:00)
国内几乎所有大企业都是把GE当成偶像的,都是想学习的,我也曾经想学习,可是越了解,越觉得难度大。这个不是几个人聪明才智可以解决的,这个需要持续不断,薪尽火传的连​续积累。






     (2011-11-20 8:24:00)






     (2011-11-20 10:28:00)
他卖的实际就是打包能力,包括技术,服务和产品。你可以看成制造业的系统集成商,只是这个规模比IT集成大得多,也复杂得多(不管是行业跨度和地理宽度)。






[大山猫]     (2011-11-20 10:33:00)
为什么只有GE做成了这件事?而世界上其它的工业巨头都做不到?比如GM历史和GE相仿,规模也差不多,为什么一个是常青树,另一个却身败名裂?






     (2011-11-20 11:41:00)
这个实际有一定的偶然性,GE碰巧有几个雄才大略的领导人,且能够薪尽火传自己理想。






[苏双]     (2011-11-20 20:02:00)
忙师好,我觉得薪尽火传四个字看似平常,其实最难得啊,张居正这样的猛人,也是人亡政息,这玩意蛮讲缘分的。






     (2011-11-20 21:15:00)
薪尽火传讲究制度性储备后备人才,张居正有私心,不能储备像样的人才(担心后备人才太能干掩盖自己光芒,实际诸葛亮也是同样毛病)。这个不能依赖个人品质,只能是制度安排​。Ge的制度不错,储备经理制度从上到下,一进去就挑选出来。我们以前搞第三梯队也想模仿,可惜派系之争,结果成为稗政。






[乌金沙]     (2011-11-28 6:56:00)
忙总这个答案找得不好,把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机遇和摩根家族的庇护删掉,逐个看美国的经济周期(繁荣期不用看,傻子都能挣钱;关键在萧条期GE如何度过),领导人们不是没​犯过错,但是为啥每个任期都这么长,领导人和工业组织、研究组织如何互动,可能是关键。






     (2011-11-28 14:14:00)
当年与GE类似的企业不少,但是活下来的就只有它一个,所以只能从偶然性上看了。运气。






[隧道]     (2011-11-20 14:25:00)
GE这个能力是典型的美国资本家作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让客户花钱花得最舒心,最容易。花完还得说花得值。

换句话说,就是客户只管掏钱,其他的都是他来办,什么都替你想好了。 效率奇高。






     (2011-11-20 16:04:00)
从这方面来讲,我们跟他的差距还十分巨大,还有好长的路要走。美国鬼子世界第一不是浪得虚名,也不是小愤青喊几句打倒就能成功的,还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






[隧道]     (2011-11-20 16:22:00)
在美国待得越久,这方面感触越强烈。美国是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某些方面效率奇低,但是某些方面效率奇高。

美国基本上是信息流和物流完全分开,信誉非常好,效率奇高。

很多事情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

比如有个纽约的快递公司,就是在craiglist上招人入伙。

有快递就给你打电话,告诉你时间,地点。你去取去送就可以了。

月末你给他交个list,他就给你邮支票,干了好几年,对方啥样都不知道。

很多公司都是把外包出去的活在自己的系统上release出来,干完拍个照片上传。

公司另外安排别人的人监督,然后月末就能拿到支票,合作好几年根本没见过面,最多打打电话。

很少argue什么,不满意就直接换人。






     (2011-11-20 17:16:00)
他的信用体系建立是基于法律和商业信息公开的机制,我们暂时做不到,一是法律并不一视同仁,相对保护国有资产,同时商业信息也是一党专政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开放给老百姓​在短期内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风的笑容]     (2011-11-20 21:40:00)
商业信息也是美国政府专政统治的重要工具之一。我想这一点不论对哪个党执政都是一样的。美国在对老百姓开放商业信息程度上和中国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如果很大,那么美国政府​是如何做到“商业信息公开”为执政服务(起码没有大的冲突)的?如果美国政府在长期实践中发现,“商业信息公开”对其专政统治的弊大于利,那么是否说明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的确有根本的差别?同时,也是否说明中国的经济天生无法凭美国的方式而超越美国。最终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道路在何处?

我觉得美国“商业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极强的监管能力。老百姓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纳入严密的监控,如同裸体一般。中国政府对信息,金融的控制能力则大为逊色​,造成政府在这方面的能力仍有很大提高的空间。

我认为在中国GE的模式是无法复制的,因为中国没有像美国那么多的军事基地。但是,这并不是中国企业的借口。15年前,我自己对联想的技工贸路线充满期望。现在,联想收购​IBM个人计算机制造部门难道就是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我从事制药业,这个行业从本质上说就不可能充分市场化。我的问题是,中国的制药业如何能建立自己的新药开发体系?难道这个行业就如同中国的芯片行业一样,成为外国公司的附​庸?






     (2011-11-20 21:44:00)
还是一个观念问题,我们特别不自信,老担心被推翻,被颠覆,连媒体每天都要被检查一遍,何况个人信息开放了。

有一些单位,进去就像防小偷一样,甚至比这个还不如。这种体制暂时不能指望透明开放。






[火莲居士]     (2011-11-20 21:57:00)
这个还真不能苛责,咱们的造反能力绝对世界第一,历朝历代统治阶级都被杀怕了

尤其是又出了个毛主义

现在美国挺热闹,同等情况换成我们估计不会那么乐观。美国人民真的太善良了,应该说信基督教的都成了良民。捏哈哈,咱们都是刁民。

老担心被推翻换个角度看也许是个好事,起码对统治者是个威慑,让他们有改革的动力,避免最终对决






     (2011-11-20 22:06:00)
这就是我经常讲的我们文化中有的自我调节,自我遏制,自我刹车机制。避免毁灭。






[火莲居士]     (2011-11-20 22:16:00)
哈哈,这总结的,果然是领导

忙总,现在上面是不是在温水煮青蛙,避免群众运动?

我等小屁民天天在网上和南方系以及被其洗脑的群众战斗。。。

估计这南方系离崩溃也快不远了,撒谎撒的太多了都远不过来。最近赤裸裸的帮美帝洗地,看的我们都汗颜了。






     (2011-11-20 22:21:00)
其实你如果有时间,有机会,去图书馆看看1956年--1957年的《光明日报》,与现在南方系一模一样,带路党横行,而且还要轮流坐庄。

结果你已经知道了:劳教农场的干活。






     (2011-11-21 9:05:00)

以忙总的脾气,到时候也免不了。




     (2011-11-21 11:28:00)
57年我肯定跑不掉,即使自己不申请,也会被分配。






[大山猫]     (2011-11-21 15:09:00)
说到右派,这里说说我长辈的一出悲喜剧。

我长辈当年是某直辖市某方面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是我长辈极亲近之人。反右的时候,这位极亲近之人揭发我这个长辈的右派言论,其实真正原因不过是他要上去当这一把手,就得先​把第二把手干掉。幸运的是,等把我这位长辈报上去以后,上面说右派名额已满。右派虽未当上,但原单位职务也没有了,遂调入京师。

其实回过头看看,虽然这对我长辈仕途是一大打击,但进京后舞台又大了不少,做了许多在地方上没法做的事情。后面如果不是文革和一些极为偶然的事件,我这位长辈说不定还可以​因祸得福,更上一层楼。






     (2011-11-21 15:25:00)
那时本身就是一些政治闹剧,有的单位分到右派指标后,采取议标的形式:小李,你的身体好,没孩子,去锻炼一下也好?

老张,我不够进步标准,你是老同志,还是你先吧。

党委书记:都别争了,就这样定了,小李和老张都去,小李去提高,老张去当表率。

结果这一去九死一生。谁知道是去甘肃或贵州的劳教农场,还以为是去大礼堂开会呢。

这就是政治的残酷。不明白中国曾经有的历史,就不要高喊自己是五毛或五美分。






[火莲居士]     (2011-11-20 22:19:00)
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我们重回天朝,打破狗日的欧洲中心论,一直为此拼搏努力。

不知能不能实现啊。






     (2011-11-20 22:22:00)
等30年,也许能够看到我们天可汗时代再现。只要不自己动乱。






     (2011-11-21 12:29:00)

GE的打群架的组织能力这么牛,为啥不花钱渗透一下,砸钱把他的核心管理人员(或者退休的)搞定几个,把想学的核心的组织运营的技术弄到手,如果真是金刚钻,砸他个几亿美​元也是值得呀。 万一再不行,找个机会等目标去海外度假的时候,用特工绑架了,扔到新疆大沙漠里,由芒总严刑拷打,呵呵




     (2011-11-21 15:40:00)
GE的运营系统是体系问题,不是几个人问题,就像我们航天,日本人策反几个人啥用没有。






[天天]     (2011-11-23 20:42:00)
请教一下关于体系问题。如果是现有的企业体系已经比较固化,想改的话,是应该从上到下,还是从下到上?是对于原来的修修补补,还是推倒重来?小兵在这里面能干点啥?






     (2011-11-24 18:08:00)
企业组织重组或流程再造,都是董事长的事情,总经理都是个听招呼的跑龙套的,你不必操心。






[天天]     (2011-11-24 21:01:00)
董事长只会说改,具体怎么干还得是下面去弄啊。打仗时候司令说拿下这个山头,一个个往前冲的都还得是小兵。






     (2011-11-25 17:10:00)
让你往哪里冲,你就往哪里冲。让你吃饭,就拿筷子,让你睡觉,你就拿枕头,这没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郭既克]     (2011-11-20 9:19:00)

是啊,单一靠某个市场很容易挂掉,但是要在好几个市场同时开花又没那么多资源。GE这个搞法,其他企业都不过是他一个可有可无的部件,哪天坏了换掉就是了。相当于随时随地​可以借尸还魂,这才是所谓的基业长青啊。




     (2011-11-20 10:23:00)
所以世界上也只有这一个企业敢说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别人核心竞争力整合在一起的能力。这个没人能够望其项背。






[林夕sx]     (2011-11-20 13:18:00)

如果按先生现在的这个说法,所谓的虚拟企业最要命的几个环节其实就是:

1、全球物流体系的建立

2、全球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3、全球化的政经协调(否则凭什么能卖到非洲?虽然有如小汉说的非洲之神的存在,但是非洲人为什么非要买你的旧飞机?)

这三点得要求总裁必须得有:

强大的政治背景(没有的话对方根本不接待)

强大的主观能动性,每天必须天天努力协调各种关系,甚至包括灭火(上梁不正下梁歪,上面不干活下面天天一张报纸一根烟)

极强的逻辑和思维能力,不能是个蠢货。

但是只有一个问题:

GE是怎么选出这么多个干活的人的?目前我见过的企业中高层能懒绝不动脑,他的体制有什么优越之处?




     (2011-11-20 15:53:00)
美国的政商勾结比我们厉害,例如波音可以直接让国务卿出面办事情。

至于人才选拔,GE的流程在杰克韦尔奇自传中说的很清楚。

至于他强大的战略实施和执行能力的原因所在,我们到现在也没完全能够复原。






[林夕sx]     (2011-11-20 16:08:00)

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会保持匀速直线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是否有一种我们并不是很了解的外力逼迫他们在进行改革和创新?

军事荣誉体系or贵族传统?




     (2011-11-20 16:13:00)
这个不清楚,在里面工作的华人由于层级低,知道也有限。我10多年前希望去他的战略部门实习,就是想搞清楚一些谜团,例如决策动力,平衡力量,权衡原则等等。结果被拒绝了​。






     (2011-11-14 11:32:00)
打群架应该理解整体协同力,在制定好的的既定战略中,去协调整个产业链包含集团内和外的公司






     (2011-11-16 14:07:00)
GE打群架以前我专门写过一些帖子,比这个复杂得多,有计划问题,组织问题,指挥问题,协调和控制问题。






[隧道]     (2011-11-14 14:36:00)
我倒感兴趣忙总会认为老乔是剃刀和斧头的复合体吗?

其实我感觉他更像是一个只动口不动手的艺术家,

告诉别人他想要什么东西,让别人最终改成他满意的结果。

他有很多专利,其实都是他想实现这个设计,让手下人做出来。

然后专利就成他的了。也有些道理。






     (2011-11-16 13:03:00)
不了解乔布斯,也不想了解,因为这种创意天才不可复制,也不可学习。






[飞天老鸭]     (2011-8-20 3:26:00)
这个,我在中国的时候,见到就会顶回去的。国内对洋人的容忍度太高,还远没有到平等的地步






     (2011-8-20 13:37:00)

你对中国人不了解,中国人比较阴,不正面冲突并不代表他不恨你。洋人在中国被阴的事情很多了。




[混天球]     (2011-9-30 1:27:00)

哈哈,忙总说的太对了。当年我们的一个合资厂,中外管理方矛盾很严重。有一阵子,外方得意洋洋,因为中方没怎么抵抗找别扭。结果一年不到,中方突然发难,从供应商问题,到​厂内管理,到几个老外高管的个人生活问题,醉酒问题,一下把几个老外砸蒙了。主要是时机选的好,结果领头的老外被迫退休回去了,底下的几个一下子老实了。




     (2011-9-30 13:56:00)
我觉得我们受反帝反封建的电影影响太深,从小就知道游击战16字诀。我听一个人说,当年大圈仔去香港捞世界,对付香港警察就是从地雷战,平原游击队之类电影学来的战术,搞​得香港警察不得不求援。






[流云天下]     (2011-8-20 22:34:00)
摩根太傲气了,完全比不了高盛这种只要里子不要面子,只要真正好处不要虚名的对手。看看他们怎么对方风雷的,完全是不把方风雷往眼皮里夹,这么欺负人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整​死他们。反正最重要的是学技术拉投资,学技术向摩根学,资金从高盛那拉,Wadsworth就继续高傲着吧。

有人翻译成中文了。

http://blog.vsharing.com/xiaozhao_100/A639903.html






     (2011-8-21 17:24:00)

西方人的傲慢我是深有体会的。我们有时对他们热情得过分了。我们按照中国习惯,对客人一般都是照顾有加的,这帮家伙不但不领情,还在嘲笑甚至蔑视。




[林夕sx]     (2011-8-21 21:11:00)
请教先生个问题,很奇怪我们要从摩根那学什么技术用来拉投资?相关的项目管理和风控都有书可循,而且承销说服别人接受这个价格更多的是和企业信用和背后能量相关,就像当初​jp摩根去承销美国国债就可以卖出去别人就卖不出去一样吧?

顺带还有个问题,地产传销的运行方式是什么?没看见地方政府做什么广告之类,那么他的下线怎么拉?一直很奇怪地方政府到底用什么手段拉来的那些炒家,是广告?还是什么?




     (2011-8-22 12:28:00)

看来你对投资银行太不了解,这个水可深了,技术也很复杂,而且很多是言传身教的。不可能看着说明书开战斗机。

简单说吧,一个苹果,你卖也就2块钱,摩根可能卖成30万。这就是本事。贝尔斯登把垃圾都能卖出肉价钱。建议看看《门口的野蛮人》这本书。

土地传销我以前写过帖子。




[林夕sx]     (2011-8-22 14:59:00)

杠杆收购的前提是他得找到资金来源给他提供资金才行,但是对方必须得相信他能把价格托起来,这中间的勾兑就是投资银行干的事情? 如果是这样的话股民们也太好被宰了。。。。这和中国早期的坐庄没什么太大区别啊。。。

对您那个副市长包飞机请人去炒房的段子印象很是深刻,但是还是很疑惑,那些人怎么找来的?也没看见有广告什么的。。。




     (2011-8-23 11:00:00)

投资银行在非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外,就是个投资人与被投资人之间的媒婆。现在投资人都精得似鬼,是不可能忽悠的。投资银行的金刚钻是金手指:知道什么东西有潜在价值,也即​知道目前5岁的小姑娘以后会成为世界小姐(当然有一点失败风险,但是总的来讲靠谱),投资人为其眼光投资。

看看微软,英特,IBM这些公司是怎么被发现的。

如果有兴趣,建议找一套完整的投资银行手册看看。




[燕庐敕]     (2011-8-23 12:58:00)
没等看完,估计就累趴下了或者看得眼冒金星了。






     (2011-8-23 16:53:00)

这个不至于,只要从事这个行业,手册是必须看的,就像当工程师也得看相关手册一样。看完手册就知道这个行业大概情况了。能否使用,就看自己悟性了。




[夏侯]     (2011-8-21 21:47:00)
偶然发现忙总在这,还有新帖,太好了,小弟可以继续学习了~~~~~~

顺便问忙总身体好~~~




     (2011-8-22 11:43:00)

谢谢,谢谢,欢迎,欢迎。这里比较清静。




     (2011-8-23 19:40:00)

看手册,背手册(抓要点和记住救急时需要的),活学活用手册和编写手册是个长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几年前,针对国内的需要,我曾经想回国,为技工们回炉办个在职的短期培训​,研讨“手册”外加学习专业外语,提高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现在,今非昔比,我们自己也许已经落伍了。




     (2011-8-24 10:59:00)

老哥,实际上工程师掌握基本的应知应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前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目前国企内部相对培训比较正规,真正有大问题的是民营企业,我参​观过几个民营的建筑陶瓷企业,规模号称世界级的,但是其操作水平让人提心吊胆,完全不按规范做,连我这种外行都害怕。问他们现场管理的工程师,难道不知道正规应该怎么做吗​?答:我们这个就是正规操作。

你们的经验和素养不会过时的,只是民营企业对这个不太重视,觉得耽误赚钱,一到出事,就哭天喊地。而国有企业自成体系,什么都走流程。




[林夕sx]     (2011-8-23 22:06:00)

不过先生还是有个问题,我在网上找了很多这种手册看,但是感觉似乎都不是很全,先生有没有书目什么的介绍下。。。




     (2011-8-24 11:22:00)

我建议先看这本书作为入门,《现代投资银行全书》,张钢,张志平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这是目前中文版的介绍投资银行业务书中最靠谱,最全面的一本,不过体积有点大,210多万字,1300页左右,你得有点耐心才能看完。也许你就入门了。

编书的50多人,是五道口第一第二期的参与中国证券市场和监管部门的一线主力,可以说今天中国投资银行市场上的风云人物尽在其中。

这本书一般大图书馆都有。




[短刀]     (2011-8-24 11:40:00)

上网找了一下,木有。只有去图书馆了。

2007年,在中国政府开始推动本土私人股本基金发展的环境下,方风雷和毕马威中国前任主席何潮辉,以及高盛前资深银行家王理查合作创办了“厚朴基金管理公司”,初始规模​为25亿美元。

最近,本地一个大学搞PE班,说方是来讲课的老师之一




     (2011-8-24 11:44:00)

厚朴基本失败了,找不到人民币资金:国企不放心把钱给这种私人PE,有政治风险;私营企业没耐心,要赚快钱。再说中国人谁不喜欢博彩的快感和心跳,干嘛让给你来玩,我来看​?




[短刀]     (2011-8-24 11:54:00)

忙总一针见血啊,这些年PEPE的,搞得许多私企自己搞什么PE,但一无耐性,二无专业人员,不放心。所以,也是乱象丛生。

另外,昨天见到了个消息,中国商务部发布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征求意见稿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8/23/c_121899113.htm

如果成真,对厚朴这样的,应当利好啊




     (2011-8-24 15:10:00)

这种政策对厚朴没好处,厚朴是要买中国国内资产,而不是缺美元,他美元有的是,而是在结汇制度下,无法顺利收购国内资产。他是投资国内的专门PE,而不是投资国外。




[多数]     (2011-8-25 7:38:00)
得知消息, 赶过来一口气读完这个帖子, 其他的慢慢挨个看。

长久跟贴, 受益匪浅, 致谢!




     (2011-8-25 12:13:00)

欢迎,欢迎,谢谢支持。这里安静。




     (2011-8-26 15:02:00)
昨晚上在西西河得知忙总到了这里,赶过来,今天就看到这个帖子,幸甚!幸甚!




     (2011-8-26 18:58:00)

欢迎,欢迎,这边还比较安静。我想没体力跟别人吵架。




     (2011-8-26 19:38:00)
报告忙总,那边已经渐渐有人在拉人往这里跑

包括一些争议颇大的ID

不知道这里的平静会维持多久






     (2011-8-26 20:04:00)

不过这里规模太小,不容易满足一些人的表现欲,所以可能会好一些。




     (2011-8-31 15:31:00)

现在丰言和爱吱声的人气都不旺,也好也不好。河里有人在提恢复新兵营的做法,我觉得很好,可以阻止一些急功近利的炮筒子和故意捣乱的分子。爱吱声也有类似机制,丰言似乎可​以考虑借鉴。缺点就是用户积累会慢一点。

忙总还是怕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所以喜欢这个地方,这终究不是根本之道啊,等这热闹了您不是又得躲别的地方去了蛋定,蛋定,还是身体要紧啊,为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何必呢:)




     (2011-9-1 11:37:00)

只要丰言不走商业化道路,绝对不会成为第二个西西河。




[乌金沙]     (2011-9-1 12:03:00)

忙总是在别人的教训上总结经验啊:)




     (2011-9-1 12:59:00)

笨蛋才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斗。




     (2011-12-22 18:57:00)

如果那边有争议的ID慢慢跟过来了。忙总,请您一定坚持住别走啊!尽量忽略他们的狂言妄语吧。不要影响了心情和身体。我男友也跟您贴2年多了,受益匪浅。要是您再换地方,​找不到您。那太遗憾了!您的文章陪伴了我们的成长。




     (2011-12-23 11:30:00)
不会随便走的。现在我认为他们不会来,因为这个舞台太小;来了我也不会理,因为知道是些什么人了。






[溜达]     (2011-9-8 15:47:00)
一口气看完35页,无比佩服忙总。

也是从ccthere过来的,大旗党的yy让挺好一地方变的无比恶俗,太可惜了。

长期潜水,受教良多。

终于有机会说一声谢谢!




     (2011-9-8 17:12:00)

欢迎,欢迎,这里目前相当安静,还能够聊天。






[越山]     (2011-9-13 1:45:00)

花了六个小时看完。嗯,重见到忙总真好




     (2011-9-13 11:33:00)
谢谢,谢谢,支持。欢迎来茶馆。






[昨夜星辰]     (2011-9-13 22:19:00)
很多人都说投行业务(狭义指承销)是夕阳产业,就中金这两年的承销业务来说,亮点乏善可陈,虽然还有几个项目储备,不过真的有点“金矿”挖完的感觉,忙总觉得并购业务线今​后发展如何啊?




     (2011-9-14 11:53:00)
并购业务不是需求推动型的业务,而是金刚钻业务,没有金手指,就没有并购。所以看人才,不是谁都能干。






     (2011-9-19 17:20:00)
忙总您提到明年继续紧缩,压低通胀。五代上台后继续放水,又一轮扩张开始。这简直和米国总统一个路子,刚上台又是削减开支,又是抑制通胀,到了下次选举又开始放水刺激经济​,奥巴马好像就是这路数。

   忙总精力真充沛,太高产了,以您的经验可以出书啊,将来也搞个签名售书,我等也有机会亲眼见见忙总的真人。




     (2011-9-19 17:35:00)
真人没什么好看的,就是马路上随便一个。书就不想出了,太累人。






[海狸先生]     (2011-9-22 1:57:00)
一口气看完了整个帖子,真长见识,感谢芒总啊

帖子前面没有表情,看到后面就表情了,看忙总爱这两个,感觉楼主的年纪可能是个有四十多岁大叔了,没想到也喜欢用表情啊

在西西河是没有啥存感的ID,机缘巧合来到丰言,感觉这里对新人很友好,不过我这样的普通人也就能当个好潜水员了

祝芒总身体好,再次感谢您的帖子和精彩回复




     (2011-9-22 10:19:00)
欢迎,欢迎。这里目前还是个安静的地方。我想论坛也是应该多元化的,有用于吵架的菜市场,有用于顾影自怜的俱乐部,也用应该有安坐闲聊茶馆。

我喜欢茶馆。






     (2011-9-22 11:18:00)
忙总,如何看这个消息:新首富梁稳根有望进中央从政 已顺利接受考察

http://news.cn.yahoo.com/ypen/20110922/602379_1.html

莫非三一要被某个央企并掉?






     (2011-9-22 11:26:00)
这个消息不清楚背景。有时也是媒体瞎起哄,例如当年风传胡祖六进央行。






     (2011-9-22 12:21:00)
忙总您的说法也是一种可能性;但和别人讨论,更多的认为是梁的主动归附,这也符合忙总的吃完小白吃民企的说法,呵呵。






     (2011-9-22 22:31:00)
问题是这位是位吹牛大王,北京谁不知道?那个玩政治的会自寻烦恼?






     (2011-9-22 23:53:00)
忙总,似乎梁只在湖南任职,主要掌管湖南省企业那一块.
河里的万里风中虎对三一重工推崇备至啊.梁爱吹牛,三一重工怎么样呢?(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吹的,俺买了点股票).马云也爱说大话,不过做电子商务还不错.

如果方便的话能不能简单讲讲其吹水事迹.




     (2011-9-23 13:08:00)
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一是各省都有这种情况,只是湖南炒作而已;二是湖南官场极复杂,这位只能当打酱油的摆设。

当年开人大会,前任总经理来湖南团座谈,老梁同志意气风发汇报,结果被前任总经理修理一顿:老梁你就不要吹牛了,你那玩意我还不知道。。。。。。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

三一到目前为止必须进口液压件等等所有关键部件或附加值高的部件,你说是个什么企业?说组装厂估计都有点夸张。






[海狸先生]     (2011-9-23 13:31:00)

还好没买600031这股票

不知道忙总对电信设备制造业怎么看,您觉得中兴和华为这两家怎么样啊

最近股市大跌,让人觉得08年重现,俺19块成本的中兴天天拿着心里真是没底啊




     (2011-9-23 14:02:00)
华为应该比中兴有后劲,也更有应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弹性。

中兴前途取决于对市场变化的适应速度。






[周伯通]     (2011-9-23 16:41:00)
忙总对东方电气怎么看?我觉得管理层不错,公司也比较实在,技术正在进步,中央比较支持,感觉是中国能源装备业的希望啊。

谢谢!






     (2011-9-24 15:05:00)
接触不多,只是参与一个项目时去过一次,不过我个人觉得比哈尔滨和上海都好,至少知道自己的目标,而且因为给GE代工,引进了一套先进的工艺流程和控制流程。

技术好坏我不懂,但是市场占有率说明一切。






[周伯通]     (2011-9-24 18:03:00)
谢谢忙总解答,希望它能成为GE,西门子一样伟大的企业吧






     (2011-9-25 13:02:00)
成为GE,西门子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多元化企业,我觉得目标定在追赶西屋电气之类比较合适。






     (2011-9-23 16:58:00)

忙总,本人现在就在 ZTE ,已经干了8年, 以前在HW 干了3年(都是底层人员,编写程序的)。你说的对,HW的后劲比ZTE足,我想可能与公司的架构有很大关系,而架构又决定了管理。现在ZTE也在调整中,但是限制于上市公​司要向股东负责的约束以及其它约束,总感到ZTE很难具备HW那样快速灵活的机动能力。




     (2011-9-24 15:06:00)
希望中兴也能成长起来,这样就有机会突破敌人防线。光靠华为一家,敌人火力太猛了。






[天天]     (2011-9-24 18:08:00)
请教忙总,华为也算是民企,如今已经500强,为啥不收割?

另外顺便说一下,海外市场除美国等个别市场外,华为加中兴至少应该占到新增通信系统设备的一半以上了。华为在各个产品线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说是有大的突破当不为过。除​了爱立信尚有余力之外,其余几家,连中兴也都不咋瞧的上了。

不过可叹的是,好多市场都是这双方互相压价给弄来的,你100,我80,你再60,我白送,你就宁可白送还带给人融资的,唉,都去给世界人民做贡献了。通信行业已经被做成​了卖白菜,都没得玩了。






     (2011-9-25 13:11:00)
你知道华为股东都是谁吗?任正非不过2%,3%而已。






[天天]     (2011-9-25 13:28:00)
华为的问题就是在于股份不清晰。

其余的98%,按照华为的说法,是其所有员工持股的。

但是一个问题是,华为的总的股份数就没人知道,里面到底谁占了多少,估计谁都说不清楚,否则可能早就解决了上市的问题。前期为了国内市场推广,跟各个电信局就成了不少分公​司,这部分股份现在已经收回了。

华为的老员工都有内部股份,内部股的股份总数是多少也不清楚。去年每股分红是2.98,持有几十万,十几万股的老员工很多。但是问题是,分红之后又配股,钱赚了一圈就又回去了。每年的分红很可观的,除非离职股份不退还。但是万一发生了大规模群体退股,​是否还能都按照公布的面值拿回,就很难说了。






     (2011-9-25 13:57:00)
我想这是国家机密了吧?






[天天]     (2011-9-25 14:20:00)

前贴问我知道不?后贴说是国家机密!

还好俺真不知道,否则不就以后有人管饭了么?






     (2011-9-25 22:30:00)
我跟你开个玩笑。这事情知道的人打死也不敢说。你明白了?






     (2011-9-24 20:25:00)

忙总好  重新找到您很高兴  很喜欢您写的川菜系列

我认为任正非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标杆,不靠忽悠,不像各种芯骗国家的钱,真是带着手下的人硬拼打出一条血路,没有取巧,没有投机,10几年前就要做通信业的老大,目标没变​,没有多元化,哪个来钱快做那个,我真希望我们的企业家都像他这样专注,要做就做最好,直接与外国企业竞争,并且打败他们,据说他好像就拿着华为的很少的股份,2%多??​(这个是听说的,不准),2000年前进的员工福利很好,但是我觉得如果华为没有他了,还能继续发展下去吗?华为能成为中国的ibm,会不会变成北电?




     (2011-9-25 13:30:00)
你的这个问题以前我们讨论过:后任正非时代的华为,结果是比较悲观的。

因为华为一直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占上风的公司,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接班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企业文化也是任正非的个人文化,并未得到广泛共识。

管理者不能培育出自己的合格接班人,做不到人亡不政息,是非常失败的。






[老陈70]     (2011-9-25 21:32:00)
忙总作为局外人,看得是入木三分啊。现在的情况是60后,70后员工是大浪淘沙剩下的聪明人,忙于为自己切更大的蛋糕;80后,90后完全不认同任总的艰苦奋斗的价值观。​任总自己的价值观忽悠60,70后年轻人非常有效,但是没有与时俱进,不能理解当下人们的主流价值观,所以现在的华为是依靠惯性和高压政策维持着,不知还能撑多久,我觉得​这种情况非常危险,非常类似当年秦国的军国主义,上升阶段无坚不摧,一旦崩溃也是瞬间的事情。






     (2011-9-25 22:56:00)
科大学生在华为不少,所以我经常去华为网站看他们聊天。说实在的,从管理角度,真的不乐观。人心散了。

我不知道华为的领导,尤其是船长上不上网听员工倾诉,心声。我在企业做船长时,习惯是每周至少上一次企业内部网和企业贴吧,以及外面的论坛,看大家讨论内容的重点和热点。​如果漠视这种状况,以后就不好收拾了。






     (2011-9-26 1:33:00)

任正非他自己也应该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吧,那华为有啥打算来为这个后任正非时代做准备呢,总不能坐以待毙吧? 华为要是倒了,真是很可惜,中国好不容易有这么个公司




     (2011-9-26 10:47:00)
任正非应该知道,但是无能为力。人的能力都是有局限性的,培养接班人跟眼光和胸怀有关,而这是需要非常高的情商才能解决的问题。






[薄荷叶]     (2011-9-26 12:32:00)
任正非是想传位给儿子吧?为此好像逼走了几员干将。他儿子好像是中科大的,忙总校友啊,不知道能力怎么样。

其实家族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也可以啊,掌握股权,甚至通过信托基金的白手套去掌握股权,又省事又避税






     (2011-9-26 12:38:00)
企业搞世袭制真的很难成功,当年创业的老将们不服,不辅佐,新手没有经验,最后还得老家伙披挂上阵,死而后已。






[薄荷叶]     (2011-9-26 12:42:00)
丰田算不算一个?我对那个被叫到美国国会挨骂的丰田章男印象很深。






     (2011-9-26 12:46:00)
不算,丰田章男是后来才上位的,前面都是外人接位,基本上还是属于小范围竞争上岗。不是直接世袭。






     (2011-9-26 14:21:00)

老任是不是就想着传为给他儿子,才这样呢。 后任正非时代的华为大概能有多悲观?




     (2011-9-28 11:22:00)
这个不了解,可以拭目以待。人都是有局限性的。






[富柜]     (2011-9-26 10:18:00)
看忙总的管理短篇系列收益良多,忙总能不能再开一贴谈谈,企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啊。多谢。






     (2011-9-26 11:24:00)
这个真的没法写,因为在中国,培养接班人本质不是企业的问题,而是老板个人的问题,是私事。一个老板有一种培养方式。

象GE那种成熟的体系培养,我们还得等几十年才做得到。因为我们的老板并不认为自己仅仅是职业打工仔,而以为自己是上帝,是皇上。

对于央企来讲,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因为组织部已经替你考虑好了,不存在你来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中央党校早就跟你培养好了。






[刹那芳华]     (2011-9-26 12:00:00)
最近看了杰克韦尔奇的自传,第一遍是通读,对他如何上了CEO和他怎么把位子给下任深入看了,觉得这个是个很难的活。

选定接班人(如果不是子承父业),基本就是企业的政治大清洗。很不稳定的。

不可避免的带来候选人之间的争斗,成王就算了,落败者也不会再留在企业中,只能另寻出路。。。




     (2011-9-26 12:05:00)
其实动物界都一样,一朝天子一朝臣。非洲草原上新狮王即位,第一件事情就是杀死前任的未成年子女。

人类其实一样血淋淋的。我见过太多被新狮王赶出来的非常好的管理者了。






[富柜]     (2011-9-26 12:06:00)
多谢忙总的答复。

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对于中层干部的培养是否有比较成熟的机制,还是说中层干部不需要培养?只需从合适的员工中提拔或从外界招聘?






     (2011-9-26 12:13:00)
目前正规企业都有自己的干部培训制度,有的有培训学院,一般情况培训手册都很完善(大多数是互相抄袭),就我看到的情况,一般服务行业培训手册在1000多页到3000也​不等,制造业在1000多页到5000也不等。

所以中层干部培训,任用和绩效考评已经很成熟,不再是一个问题。只是从中层到高层的跃升,基本相当于鲤鱼跳龙门的难度。






[纵观古今]     (2011-10-16 20:58:00)

那这些大央企会换东家吗?还是一直是听原来的老板




     (2011-10-17 12:21:00)
当然与时俱进。






     (2011-9-24 1:30:00)

为什么单单说,湖南的官场及其复杂呢,有啥原因么?




     (2011-9-24 15:43:00)
湖南的厅级以上的官没有北京背景的几乎不存在,甚至有的县委书记都有这种背景。结果就是比背景。而背景的复杂程度不可想象。搞政治的人都是搞人的老手,跟他们相比,企业家​非常嫩。






     (2011-9-25 1:39:00)

这种背景的情况是全国官场普遍情况,还是湖南独有,如果是独有,为啥是湖南?




     (2011-9-25 13:42:00)
全国都一样,不过湖南严重一点而已。湖南主要是有传统,建国到现在,湖南人在TG中央没大老的历史还没有。






[燃犀下照]     (2011-9-25 23:50:00)

湖南自朱后,已经在中央木有大佬好多年了,不过圈子还是有的。不过忙总说得对,湖南官场不是搞经济的材料,湖南的商业环境在全国都是有名的差。




     (2011-9-26 10:42:00)
你说的不对,贺国强就是湖南人,我还去过他老家。






[老黑熊]     (2011-9-24 12:55:00)

忙总你看好长株潭规划的未来吗?我就是湘潭人,感觉湘潭的官场已经丧失了自净的能力,很不好,前段时间湘潭居然还爆出,拿5亿请卡梅隆拍毛主席的诡异新闻。很明显是属于跟​风投机,可的街上连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当地的发展还有前途吗?




     (2011-9-24 15:56:00)
湖南全省官场都一个德性:喜欢作秀,不想苦干。

其实湖南湖北的条件都是很好的,就是搞不上去。急躁和短视是共同原因。

湖南湖北都搞过中国物流中心规划,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官员愿意执行。因为都不愿意给他人作嫁衣裳。






     (2011-9-26 20:15:00)

不是很看好,记得07年时中组部到美的调研何享健,有传闻要给个中央委员,后来有高人指点,说进体制内就意味着要站对,你不能保证每次都能选择正确,风险太大,不如老老实​实干企业,每年交那么多税,还解决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无论谁上台都要来巴结你,何必去冒那个险,搞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另三一的模式采用金融担保卖工程机械,一旦出问题,​那可是个大地雷,老梁现在搞这个估计是地雷快引爆了。请mang总详细说说。




     (2011-9-28 11:09:00)
长虹的倪润峰和海尔的张瑞敏都曾经是企业界的中央委员。

倪润峰的结局不好。张瑞敏一般。






[林夕sx]     (2011-9-27 11:15:00)

照此说来的话他只是个组装企业,那净利润是怎么来的?看他公布出来的利润率不低啊,如果只是组装的话那为什么没人进行有效竞争呢?是地方保护还是?还请先生指点。。。

反正感觉中国的很多企业听上去都非常神奇。。。




     (2011-9-28 10:42:00)
我不讲他。我讲点其他神奇企业。他们竞争的方法一是把成本压到最低,让所用潜在竞争对手都无利可图,不得不退出市场,拱手相让市场份额;二是利用规模绑架地方政府(当然也​有政绩或个人利益裹扎在一起),要求优惠支持,一般是用拆迁成本价征几万亩土地(成本10万不到),现在地价市场上在300万一亩。所以他们需要多少利润就可以实现多少利​润,按某老板话说:分红?不就是几十亩地的事情吗?

这种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2011-9-22 13:57:00)
终于看完本贴

接着去(诸侯经济)学习




     (2011-9-22 22:26:00)
欢迎,欢迎,谢谢支持。继续继续。






[呼呼噜噜]     (2011-9-28 8:49:00)
如果德国的制造业100分,中国的制造业你给多少分.美国和日本的呢?




     (2011-9-28 9:43:00)
中国制造业个别领域100分,绝大多数60分,少量不及格。

美国和日本都有120分的产业,当然也有不及格的产业。






[松下童子]     (2011-9-29 22:36:00)

忙总您觉得哪几个领域可以称的上100分

最近对中国制造比较关心,毕竟产业升级而言这个是很重要的一块

原来还看过《艰难的制造》,作者本人应该是制造业呆过的,看后真的是感叹不易

感觉和美日比差距确实很大

所以对于忙总说的 100分的 领域比较好奇




     (2011-9-30 15:00:00)
举例来讲,我们目前在一些中低端或传统的制造业上面已经是一流了,例如水泥生产线,最大规模和最自动化的就是我们的日产12000吨熟料系统;再例如化肥生产线,再例如中​低端机床等等都是100分水平的。

我们正在向高附加值的高端水平稳步前进。






     (2011-9-30 21:07:00)

我们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只能走高端产品路线

中低端完全没法跟国内厂商竞争

现在高端的个别地方国内最好的厂子已经逼得近了

加上总公司对做市场方面条条框框管得特别多

这也不许那也不许

弄得国内分公司那帮人特别郁闷




     (2011-10-1 11:50:00)
你们来日无多了,如果是机械行业,也就20年寿命。如果电子行业,也就15年寿命,如果精细化工行业,也许20年勉强。






     (2011-10-1 11:54:00)

小声问~~~15年后,我们可以做出超过Inter的CPU?




     (2011-10-1 12:19:00)
现在说超过是吹牛,但是到时做出能用的是没问题的,而且要象做通讯产业一样做成白菜价,做烂这个行业,让他们都像北电,爱立信,诺基亚一样的下场。

敌人都倒下了,我们还站着,当然我们厉害。目前主要是设备上被控制,山寨不了。






[木多]     (2011-10-1 16:07:00)

花了半天时间看完了这个帖子,受益良多。

感谢忙总和诸多前辈高人,

虽是一小茶馆,因为有了诸位,中国的历史与当下,世事的纷繁复杂与人情冷暖都在这里沉淀,精彩无限。

煮酒论历史与英雄、世事皆付谈笑间的淡定、豁达与睿智,

对于像我这样的懵懂后辈确实是极大的财富,

更是前进的方向。

感谢丰言,希望丰言能一直成为前辈高人愿意长期驻足品茶论道的茶馆

顺祝国运昌盛,诸位节日快乐~~~






     (2011-10-1 17:08:00)
谢谢,谢谢支持,欢迎常来茶馆。






[薄荷糖家族]     (2011-10-1 16:26:00)
忙总好:

      前几天在铁矿砂指数推出的时候,在看cctv2的时候,看到了一位张捷先生的言论,从利益的角度说明了宝钢等企业由于贪图小利导致今天的局面。又查了一下张捷的简历,如果​没弄错的话,这位先生也是科技大学毕业的,另外找了一下这位先生写的书。

      不知忙总对这位先生是否熟悉,他的书是否客观的讲述了金融对二战的影响,关键是材料的真实性,观点不论。谢谢。




     (2011-10-1 17:13:00)
张捷可能是少年班的,这个不确定,因为不认识。他的书我没看过。不好评价。

不过他写非洲矿石的一些帖子被橡树村剥得体无完肤倒是真的,小说家言,语不惊人死不休而已。






[余木然]     (2011-10-1 23:41:00)
看了这个帖子,受益良多。忙总太高产了,注意保重身体。

国庆节,顺便祝忙总国庆节快乐






     (2011-10-2 12:46:00)
谢谢,谢谢,欢迎,欢迎。






[熊猫彩照]     (2011-10-12 19:57:00)

我是在别的地方听说了忙总的大名,一路搜索找到这儿的。忙总确实名不虚传,理论、实践都是行家,又不藏私,介绍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非常感谢!

保重身体!




     (2011-10-12 22:40:00)
谢谢,谢谢,欢迎,欢迎。






[然后203]     (2011-10-14 19:24:00)

齐永贵、王键,相继过世,真是让人感慨。




     (2011-10-14 19:53:00)
齐永贵(孟天)去世了吗?真的很吃惊,前几年在上海还看到他,很正常。不会是误传吧?

你说的王键是哪个?同名同姓的太多了。






[然后203]     (2011-10-14 20:41:00)

张少杰、齐永贵、深发展的王建,金融改革的老一辈典范,出身草根,自强不息,有担当有作为的风范,不尽缅怀。




     (2011-10-14 22:14:00)
孟天不过比我大4、5岁而已,就这么去了,可惜。海大一期的风云人物,也是毁在海南。






     (2011-11-16 18:44:00)

忙总,有一个疑问想请教您。中国股市05-07年1000点到6000点的行情背后的推动到底是什么呢?看媒体上说因为解决了股权分置改革,还有说货币超发,为什么短短不到2年整体资本市场会有如此巨大变化呢?




     (2011-11-20 12:01:00)
资金池子效应。被诱导的。






     (2011-11-21 15:53:00)
当时所有分析都认为估值顶部在3000--4000之间(530的位置就不应该往上再走一波,很诡异),实际从这两年运行看确实如此。忙总的意思,是07年的股市在宏调的中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房市么?

那09年就是重新破开了资金池子了,除了大盘股,小盘都新高了。






     (2011-11-21 16:11:00)
我只能说我们股市就是政府坐庄的赌场,愿赌服输。






[三千]     (2011-11-21 18:29:00)
下届何时开庄?






     (2011-11-22 16:29:00)
我想快了吧,慢点2、3年,快点1、2年。






[三千]     (2011-11-23 9:33:00)
太快了吧,刚上来就开庄,伤了搞实业的心呐,怎么产业升级。。。






     (2011-11-23 10:50:00)
政治家要政绩,看看前任和现任表现,一个搞国企和wto,一个忙着摘桃子。下一任可没桃子摘,只能自力更生了。

你说什么地方还有油水?产业升级,太慢;金融稳定,不得人心(不得投机者的心);只有分配制度改革了,尤其是中央地方的分配格局。地方会干什么?只有一条路:要想富,卖国​库。肯定是打地方国有资产证券化的主意(假设土地的油水暂时不多情况下)。不让地方的摊子是收不了场的。

这样不想干都不行。地方不答应,全国炒家不答应,老百姓也不答应:老百姓也是用个这些投机指标来判断经济好坏的:哎呀,现在经济真的不行了,上证综指才1300点,那里象​前几年都5000多点。在上面的都是饭桶。

要知道,人大代表,地方官员也是老百姓,也是这么看的。中国的现实就是:不是专家,喜欢操专家的心;不是内行,喜欢讨论专业的事。人人都是政治局委员。不是吗?






[然后203]     (2011-11-23 12:09:00)

虚拟经济和实业的关系,和道德经里面“真、假、虚、实”联系起来,很有一些意味。水至清则无鱼,现实状况就是在虚妄中追求真实。

这几天把创业板股票清理了一遍,对国家实业经济的信心大增。好多都是2003年以后成立,发展起来的,很多都是直接和世界先进技术进行对接。

-------------尽管其中肯定有害群之马,尽管创业板的炒作肯定伤害小投资者。

过两天把中小板也清理一遍。




     (2011-11-23 12:15:00)
我们的国策还是制造业立国,不搞制造业我们没未来。这点大家都很清楚。政治家就是要在长短期利益之间保持平衡,不能为了未来,今天没饭吃,那国家就乱了;也不能为了今天大​鱼大肉,不管未来吃糠咽菜,那也是在对子孙犯罪。

政治家非常不易,他们走在N个跷跷板上:长短利益,内外安全,收放平衡,攻防兼备等等,要保持平衡,不能翻船。






     (2011-11-23 14:13:00)

关键你得确定他们是政治家而不是政客




     (2011-11-23 16:32:00)
这个见仁见智,例如台湾认为李登辉是政治家,我们认为是政客;紫阳真人他的小爪牙认为他是伟大政治家,其他人认为他就是个投机政客。






     (2011-11-23 11:09:00)
嗯,西西河里万里风中虎的“中国股市的政治周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2011-11-23 11:20:00)
其实我上台也一样,没有政绩,如何证明我是行的,符合大家期望的,同时如何满足我做官的欲望(这种级别大官都是要青史留名的,不满足小打小闹,要安邦定国,开疆扩土)。他​们是以天下为己任的。






[三千]     (2011-11-23 12:47:00)
争到那个位子的人自然是胸怀大志,要自力更生,手段办法不会不想一些。即使激进些,估计也不会上来就选个后遗症较大的坐庄。调整分配制度,证券化当然最快,可他有12年任​期,后面8年等着挨骂吗?

快钱肯定要挣,想留名没钱可不行,我个人估计怎么的也得过个三四年再开张吧,刚好承上启下,赏心腹拉队伍开干事业。至于搞定老百姓和其他势力,拿医药开刀好了,再来个“国​进民退”,钱也有口碑也有。另外,我看他对体育蛮上心的呦。






     (2011-11-23 16:22:00)
你有点想当然了。我们可以等2、3年就知道了。






[三千]     (2011-11-23 17:35:00)
谢谢,消息渠道有限,难免雾里看花。日后、如果、确实、当真这么做了,忙总别忘了再来批评下我的观点






     (2011-11-23 17:42:00)
因为就算老大等得起,身边人的人等不起,他们要有水快流。






     (2011-11-24 6:35:00)

请教忙总,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政治家会首先倾向于哪一方面?




     (2011-11-24 18:04:00)
这个一般是选择国家利益。政客选择个人利益。这是根本区别。






     (2011-12-10 18:13:00)

忙总,看网上传央行将建3000亿美元投资基金 提高外储收益。这个新投资基金和中投区别在哪里?




     (2011-12-11 13:16:00)
我想一个是专注股权和资源投资,一个专注金融产品投资。或者说一个是战略投资,一个是财务投资。






     (2011-12-10 21:59:00)
忙总 今天在网上看到关于金融国资委的一则消息,其中一段说到“
。”向忙总请教以下问题:

1、财政部作为国有金融机构出资人的身份是不是就此结束了?(做嫁衣?)是不是以后财政部就只管花钱不管赚钱了?

2、把那几个部委的管理权限统一到“金融国资委“算不算拿了别人的金刚钻?如果是的话,那几个部委(特别是银监局和央行)以后干什么,是不是养闲人部委?

3、金融国资委算不算大部委制?是不是说明了一行三会金融监管制度是不符合趋势的?

4、“行政化多一些”是意味着“打群架时小弟好指挥一些”吗?




     (2011-12-11 12:42:00)
这个我还不确定细节。不过整合一行两会到一个金融委的方案在10年前就在讨论,而且一度也做过操作方案。

金融国资委可能不一定是这个,也许就是把汇金公司的权力放大,把所有金融业的国有资产控制在一个部门,加强监管,避免风险而已。应该不涉及行业管理和行政权力转移。就像国​资委不能代替发改委和各部委一样。






     (2011-12-25 21:52:00)






     (2011-12-26 11:21:00)
实际上10年前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仍然解决不了,所以结果就应该一样。

那就是宏观经济控制权或决策权与执行权不能由一个人来掌握,这违反TG分而治之原则。






[道德]     (2011-12-26 18:56:00)
芒总,中小企业大破产、国进民退,是否就好呢?

历史上看,集体主义大锅饭在初期的确很有些优势,但时间一久,人的积极性就没了,大家都磨洋工。而过分强调人的积极性和效率,则又导致社会不公,贫富悬殊。

从30年前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开始,国内民众的积极性的确被调动起来了。一直发展现在,社会不公、贫富悬殊弊端也体现出来,也是到时候应进行调调了。但万一又走向过分强调​垄断国企,制约了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是否又太极端了呢?

中国这么多人口,这么少人均资源,内部利益竞争相当激烈。若不走向外扩张路线,只能导致国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无序,最终成祸乱。中国要继续发展,似乎不得不走外向扩张路线​,而走扩张路线向来是秦始皇方法是唯一取胜之路,乔良将军现在在说“资本输出要以强大军力为后盾”。我认为这个和谐对内可以喊,对外和谐不就是自杀嘛,这个对外不干涉内政​以前是实力不够,现在再喊就是自欺欺人,似乎该终结了。

日本首相跑来说要买人民币为储备货币,影帝说希望中日两国交易直接用人民币和日元结算,绕开美元,芒总怎么看这个信息?

芒总的易经解释写非常好,是从释义上来理解解读的。我接触过易学,但却是从玄学开始的,从象数上来理解的多点。秦始皇结束了中原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了中原封建大同世界,我似​乎看将来不远到TG或许要结束世界的春秋战国时代,统一世界的货币、文字、度量衡,开始世界的大同资本时代。从类象看,这两个行为,可以归为同类象。

不知道芒总看过《推背图》没有,我觉得十分有趣,贴几则芒总看下:

第四十四象 丁未

   谶曰

   日月丽天群阴慑服

   百灵来朝双羽四足

   颂曰

   中国而今有圣人

   虽非豪杰也周成

   四夷重译称天子

   否极泰来九国春

(现在似乎处于此象中末期,从时间说平均大致20年左右一象)

第四十五象 戊申

   谶曰

   有客西来至东而止

   木火金水洗此大耻

   颂曰

   炎运宏开世界同(炎运:核聚能的使用?太阳能的使用?。。)

    金乌隐匿白洋中(金乌似乎可理解为太阳,则可类日本?可理解为禽类,为酉,则可类西方、美国?。。。)

   从此不敢称雄长

   兵气全销运已终

推背图第叁十八象 辛丑

   谶曰

   门外一鹿群雄争逐

   劫及鸢鱼水深火热

   颂曰

  火运开时祸蔓延(火运:煤炭石油电力的开始使用?)

   万人後死万人先

   海波能使江河浊

   境外何殊在目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12-27 16:49:00)
推背图不懂,我觉得我们还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2011-12-29 21:59:00)
顺这个帖子问忙总一下。

为什么燕京啤酒是维京控股?




     (2011-12-30 12:25:00)
我想是那年某人为了招商引资政绩做出的蠢事吧。






     (2011-11-21 18:54:00)

股市是新时期政府剪羊毛的好工具之一

大家主动进去挨宰,没人逼你呀呵呵(宣传口号: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2011-11-22 16:26:00)
这就是投机的人性本能,这是政治家,传销,邪教,等等一切得以操作的基础。






     (2011-9-29 7:22:00)
wxmang

我不讲他。我讲点其他神奇企业。他们竞争的方法一是把成本压到最低,让所用潜在竞争对手都无利可图,不得不退出市场,拱手相让市场份额;二是利用规模绑架地方政府(当然也​有政绩或个人利益裹扎在一起),要求优惠支持,一般是用拆迁成本价征几万亩土地(成本10万不到),现在地价市场上在300万一亩。所以他们需要多少利润就可以实现多少利​润,按某老板话说:?....



富某康,征地,不付款.然后捐个仨瓜俩枣钱.土建,拖欠.要求地方政府先办房产证,然后贷款.购进设备.

离大连不远某地政策,工业企业自建成投产日,返还购地款.于是,购地建厂,自有建筑公司,成本100,计价200.购设备,依样画葫芦.然后,依固定资产规模象银行贷款.一件产品没出厂,无论是现金流入,还是财务核算,都已经赚了.

实际上,这10年的房价飚长,支撑起了很多的企业.甚至,3万亿外储也有他一份功劳.




     (2011-9-29 13:59:00)
台湾的企业,基本都是这个模式在大陆发展起来的,康师傅,统一都是如此。






[端木伤]     (2011-9-22 19:21:00)
忙总,从报道看这件事成的可能性很大啊!我推测如果到中央,到政府部门应该是工信部比较对口。






     (2011-9-22 21:45:00)
如果说是张瑞敏或任正非,我还真的相信,这位是业内著名的吹牛大王,不说也罢。






     (2011-8-31 19:47:00)

看忙总回复,就跟照镜子一样,自己在内外通透,一以贯之方面的不足立刻显现无遗。近期一直在学习忙总的决策方法,可每到原先兴趣聚焦之处,总是会自然遗忘。

感谢忙总提醒,我是在一线工作,以后会加强工作中的学习,以行促知,可能在现阶段对我更有价值。




     (2011-9-1 11:56:00)

我以前说过,我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不可行的方案,对我来说都不存在。

我只做我能够做的事情,只想有解决可能的事情。这是工程师思维方式:可构建性。




     (2011-8-30 19:22:00)

忙总啊,新闻说社保卡统一了标准,是不是为推动全国联网准备呢?另外我对社保不太相信,工作几年来一直都没办,这玩意重要么?该不该办?

我以前公司出现工亡事件后,工亡的员工公司没有给上保险,后来财务总监去社保中心走走关系就给补上了,也拿到了保险赔偿。看过这些后,一直觉得社保这玩意不太靠谱。




     (2011-8-30 21:46:00)

是的,是为全国联网做技术准备,不过短期内是不可能的,你想贵州的标准与上海标准差距这么大,上海会愿意?

社保这个玩意能够低成本上就上(单位出大头情况下),聊胜于无。如果你特别有自信,认为自己能够很有竞争力,不上也无所谓。

反正所有国家的社保体系都是吃不饱饿不死水平。




     (2011-8-26 20:32:00)

谢谢忙总,那有个问题,如果租赁业主要依赖增值服务,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有可能出现设备在租赁公司年平均利用小时数比设备在企业手上利用小时数还低的情况,但是租赁公司依旧​活得很好。




     (2011-8-27 10:08:00)

租赁公司是金融机构,不考虑设备利用率,只考虑资产收益率和坏账比例。




[短刀]     (2011-8-27 10:56:00)

忙总,您好。可否说说您了解到目前股权投资行业。

近一年来,我接触到一些这个行业的人,感觉乱象丛生:

1、PRE-IPO:质地好的要上市的企业,股权被疯抢,有的甚至已到20倍;更多的这个时候是比关系了。

2、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第一轮泡沫是在互联网那时,第二轮是在08年,可能是因为这两年很多企业升级无望,钱又无处去,便又开始一阵风的做股权投资;这两年还会挤掉一些泡​泡。




     (2011-8-27 11:05:00)

PE的形象说法就是金手指,靠眼光赚钱。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会,就是本事,也是赚钱金刚钻。举例来讲90年代中期国有四大银行搞坏账重组,搞烂资产打包,到处求人买​(我也参与求人队伍其中),只有高盛看到机会。人家后来赚了上千亿利润,也不要眼红红的,吃醋。谁叫你看不到机会呢。当时找国内一些所谓大的民营企业,人家以为你是要饭的​。但看到高盛赚钱后,又到人大会上,政协会上嚷嚷不给他们机会,让洋人赚钱。

再例如,在海南最低潮,以1200元一平米政府保护价购买房产的人,现在都发了,而当时全中国人民当时都认为他们是傻瓜。

所以PE想做成功,很简单:有没有眼光,有没有金手指。其他都是次要的。




     (2011-8-30 14:16:00)

难怪远东的招股书上专门强调了服务性收入的比例和增长!当时我还不太理解,看到这里恍然大悟。

虽然这个话题有点歪?,不过真心感谢忙总还有各位网友的热情讨论,我获益匪浅,对融资租赁业的认识有了很大改变,也逐渐明白了自身今后在这个行业安身立命的本钱在哪里。

以服务为敲门砖,借钱给别人。我的理解就是,带金融服务的咨询公司,或者说带咨询功能的金融机构。对于我这种非金融背景的从业人员来说,发挥自己业务咨询方面的长项,同时​将金融短板尽量补上,就是最正确的策略选择。

其实忙总这句话也解释了前面一个朋友的问题,为什么这些不同业务的金融机构不能合并,虽然他们都是属于金融业大方向下,但是专注的领域不同,团队建设,管理结构,知识储备​等等都不相同,一句话,各有各的金刚钻。因此合并的难度可不小哇。




     (2011-8-30 18:38:00)

其实做人道理一样,有一技之长傍身,就随时都有竞争力。而一个没金刚钻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机会。




[乌贼]     (2011-8-12 18:24:00)

比别人能熬,要么是本大,要么是灵活,弹性大。估计海航是后者?




     (2011-8-12 22:39:00)

我想主要是管理能力要强一点,而且自律精神好一点,不乱搞。




     (2011-8-12 22:58:00)

的确,背后有老大,但关键还是自己要争气,能够健康顺利造血,而不自我血栓




     (2011-8-12 23:01:00)

其实操作资本市场,这才是真正的高手。只是不宣传而已。




[混天球]     (2011-9-29 6:35:00)

忙总以前提过海航的运营手册甚是精彩,又说这是人家的机密。俺没见过运营手册,哪能找个范本看看呀,哪怕是GE二十年前的。另外海航的运营精彩在哪呀?




     (2011-9-29 14:02:00)
海航运营手册的优点是极为系统,所有专业的协同和衔接的指令表集都很完备。另外任给一个岗位的操作规范,作业标准都图表化,傻瓜经过培训都能顺利上岗。

流程和制度都非常简单明了。






[蓝沙狐]     (2011-8-11 8:36:00)
老金真是金蝉脱壳!






蓝沙狐


     (2011-8-11 12:00:00)

这个真的可能有内幕。地方脱不了干系。




[土匪王]     (2011-8-11 13:00:00)

那么,烧死的另有其人了? 这个也太黑了吧。

这样的恶性案件不处理,岂不是更多的高利贷者会用这一招?

资金链崩塌将随处可见了。




     (2011-8-11 13:18:00)

据说烧的是他已经得病死亡父亲的尸体。如果真是如此,这个连检验DNA查找恐怕都够呛。可以上网查查。




     (2011-8-11 20:15:00)

这个。。。。。。

好像很容易查清楚。

只要和他母亲的DNA比对一下就可以了,他父亲和他母亲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而他和他母亲是有血缘关系的。如果母亲不在了,用母系中的一个人就可以。

不过要是买通检测人员,事先把自己的组织或者血液甚至提好的DNA给检测单位。。。。。就不好说了。。。。。不过事先应该很难知道,最后到底是那个单位检测吧。




     (2011-8-12 18:06:00)

我是看报道,说是完全烧成灰了。




     (2011-8-12 9:25:00)

自杀疑点

时至今日,一些包头市民仍然不相信金利斌已经死了。他们认为,白手起家的金利斌不会为了几亿元借款就会自杀――“金利斌是真有钱,不可能被这点债务逼死”。   “金自杀地点选择在福禾豆业生产基地的厂区大院内。警方事后调阅事发地当天所有摄像头的监控录像发现,金在向自己身上浇汽油时,所有摄像头都拍得到,但是当他坐进自己​的奥迪A8完成自焚这一过程时,居然是死角,所有的监控录像里这一过程的空白为时5分钟。为什么会这样?”上述包头司法系统人士说。   “警方向外界宣布初步鉴定结果为自焚者高度碳化。通俗点说,烧得只剩下一片头盖骨,骨骼什么的,都成了白灰。”这位专业人士质疑,“烧得比殡仪馆里还彻底,难度挺高。​要知道殡仪馆里烧尸体,不?饬几下,都达不到这种‘高度炭化’效果,这难道不是一个疑点吗?”   金自杀后,根据包头警方对金利斌身边人士的问讯――其司机陈述,金自杀当天,曾强迫其喝下一瓶白酒。迫于老板平时的强势和威严,平素滴酒不沾的司机喝得大醉,而金本人​却滴酒未进。“按照人自杀前的心理,喝醉了再自焚,或许在生理上更易接受。像金这样在极度清醒状态下自焚,逻辑上让人想不通”。   “最后,调查组了解到,金自杀前一天,国开行答应贷给惠龙集团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早已谈妥,只等金签字,就可以打到惠龙的账户上。但是,他却没签字,岂不蹊跷?​退一步讲,即使(惠龙集团)资金链确实不济,无钱归还地下融资,国内不是还有《公司破产法》吗?惠龙集团完全可以走正常的破产程序,董事长何以要自杀?”

2011年5月24日最新消息,包头惠龙公司董事长金利斌没有烧死,烧死的是他已经去世多年但未火化的父亲。金利斌在在出境时被捕。

百度百科上这么说,不知真假。




     (2011-8-12 17:46:00)

如果这是真的,这可是开创了民营企业的又一新纪录了。




     (2012-1-2 18:15:00)
中国绝对不是伪军,哪有整天想捅皇军刀子的伪军。这个皇军可不受不了。






[长街看海]     (2011-9-20 0:06:00)
IPO这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人家讲了,还有好几个堡垒要砸碎呢

当年那么积极的参与四大行业改革方案设计,就是想占个下刀的好位置






     (2011-9-20 14:41:00)
估计要换庄家了,没他们什么戏了。一朝天子一朝臣。






[苏双]     (2011-8-7 21:50:00)
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收藏先。






     (2011-8-7 21:55:00)

相反,我接触到的一些在美国跨国企业或银行工作的中国人,来国内参与项目谈判或证券交易谈判或者设备交易谈判等等时,不止一次爱过国,不止一个人向我透露过美国人的底牌。​当然这表面有点违反职业道德,但是我想他们也很纠结:当看到自己的祖国可能被洋人痛宰时,见死不救好像也是不道德的吧?




     (2011-9-29 1:07:00)

在各为其主的前提下,爱中国的还是很多的

我们公司每次做中国项目,几个搞技术的中国工程师(研发方面基本被老中垄断了)都是仔细再仔细小心再小心

万一出了岔子,公司业绩和声誉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不能让质量不好的产品到中国去




     (2011-9-29 14:11:00)
这种情况实际是很普遍的,没有这些海外的中国人,我们很多领域连入门都找不到方向。






[北大荒]     (2011-9-29 15:16:00)
我们公司最近从美国转移东西来亚洲, 外围技术去了上海,核心技术来新加坡,说是上海员工流动性太大不利于保存技术等等,其实就是打死也不忘中国搬。

不过,结果是这些东西很大一部分要由我来承担,最后还是跑到老中手里了,我老板和同事总是问我为啥不入籍...






     (2011-9-29 15:43:00)
其实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文化,就算入籍了就不是中国人了?照样是。

我们现在已经快逼近洋人最后一点核心竞争力的老底了,我想再有30年,基本就完全突破了,这是大趋势,无法凭个别公司改变的。GE就很聪明,LM2500+G4的技术最近​就卖了一个好价钱。






     (2011-9-29 23:38:00)
真的卖了?我当初系统内听到这个消息还以为是忽悠呢……

我老子和我每次提到美帝的燃气涡轮机就口水滴答……

MTU的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技术啥时候到手?

我老爹最喜欢M记的货色了,在装这种机器的船上当轮机长完全不用干活,大把的时间去接私活……






     (2011-9-30 13:46:00)
建议上网搜索“GE华电LM2500上海莘庄”一切尽在掌握中。






     (2011-9-30 15:43:00)

WSJ: GE在华合资企业利了自己损了美国?

http://cn.wsj.com/gb/20110930/bus115052.asp?source=whatnews2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首席执行长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最近在南加州一家工厂视察时,笔者向他提出另一个有关通用电气在中国新成立合资企业的问题,他微笑着打断我的话说,我已经办妥了;美国商务部和国防部对这项​投资进行了评估。




     (2011-9-30 15:49:00)
以后这种事情会越来越多,企业家可不是脑残,他们唯利是图。现在还有许多项目已经谈完,就得美国政府给出口许可证。

其实美国人明白得很,与其让中国人自己搞出来,还不如趁能买个好价钱时快速出手。不然就烂在家里了。






     (2011-10-2 23:25:00)

盎格鲁撒克逊人会坐视我们吃掉它们的优势?我看不会,一定会有后招。




     (2011-10-3 12:54:00)






     (2011-10-3 21:58:00)

看来没有什么美国利益,只有美国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




     (2011-10-4 12:12:00)
资本家是没有祖国的。






[道易]     (2011-8-7 22:03:00)

深刻,做个印记,找了十亿消费者这本书今天一直在看,里面关于中金的描述和忙总的是一致的,看来这个老外对中国理解是很深了。他也劝人不要和中国合资。




     (2011-8-7 22:09:00)

西方现在有两个观点:一是中国的市场是不现实的,表面数据大,但是是被31个省市自治区分割的,要想进入,必须与31个官方单位打交道,效率极低;二是中国央企(包括中央​的金融机构)都是不好惹的,因为他们可以随时修改游戏规则,让你随时出局,进入中国,最大的敌人是这些有垄断地位,半官半商的央企,央企凶猛。

所以才有美国议员抗议央企,要求解散央企的妙论。




     (2011-8-7 22:14:00)

比较杯具的是:这类研究得出的结论,很多都是中国人跑出去在做。把中国经济制度抹黑一番,尤其是把央企国企一顿臭贬,他们就可以舔到美国人的屁股了。




     (2011-8-7 22:22:00)

这些人就是我说的自带干粮的预备汉奸或待审查入伙汉奸。




     (2011-8-8 12:29:00)

关于这两点,犹太人已经清楚知道。以某家犹太人背景的PE而言,他就专注于和中国地方政府搞关系打交道,据说效果不错。




     (2011-8-8 18:32:00)

跟地方政府打交道最大问题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官不理旧政。中央可以培育信任和私人感情,地方毫无办法。我想这很快会成为犹太人在中国做事情失败的第三个教训。




     (2011-8-8 20:05:00)
所以才有国内的呼应.






     (2011-8-9 14:00:00)

我认为国内这些杂音不是呼应美国,而是某些利益集团想分tg的尸,他们只是代言人而已。




     (2011-8-8 22:16:00)
如果用把柄威胁呢?顺着部分家伙在海外的崽子等抓小辫就是直到基本掌握这个行业的黑幕

腐败分子不怕曝光屁股挪窝?






壮志豪发,海天阔,鹿鼎明灭。

  翻坤乾,明分日月,扬善惩恶。

  天下兴亡百姓苦,古今治乱英雄业。

  厌逐流,浸凉满腔血,禄蠹孽。

  

  庚子耻,明日雪。裂土恨,回归克。

  运妙笔、划补中华图缺。

  卧薪尝胆上下责,纵横捭阖寻常策。

  砺倚天、锋刃利屠龙,万邦贺。


     (2011-8-9 13:47:00)

对一般人员,价值不大,美国佬也不感兴趣,对关键位置人员,监控很严。

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是怎么被抓住的你知道吗?

这些大人物身边他们知道谁是郑克昌?你以为安安都是吃干饭的?




     (2011-8-9 15:46:00)

好象潜伏也不是太可怕。听老师说国安还给发高薪,平时就跟正常人一样。不想干了跟国安汇报下。我曾经一度认为潜伏者都属于007那样的。




     (2011-8-9 22:15:00)

你们老师在胡说八道。戴笠说过:军统不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生为军统人,死为军统鬼,站着进来,横着出去。一为特工,终身特工。

我们和军统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苏联契卡。




     (2011-8-10 9:21:00)

他说的好象是那种一般间谍,就是混在外企里的,看看老外有没有干出卖中国。




     (2011-8-10 13:20:00)

那个不叫特工,是外围线人。




[熊猫彩照]     (2011-10-12 19:28:00)

忙总,探讨一下哈,我了解的安安纪律非常严格,不可能随意脱离,但远没到没到站着进来、横着出去的份上,很多地方还是讲点人性化的。

一个老师不一定会教出一样的学生,GMD和GCD很多地方最初都是学苏联的,可经过摸爬滚打后,看彼此差别都大到什么地步了。




     (2011-10-12 22:24:00)
当然现在不是战争年代了,不用牺牲这么大。不过核心部门核心岗位的解密期极长。






     (2011-8-9 20:02:00)
银行行长们再谨慎,分赃的腐败分子往往也想法往美加澳新跑,盯住后者,拔出萝卜带出泥

金融业大量中层的小辫被抓住,综合信息判断(仅仅要信息)就是,能发展大鼹鼠更好






壮志豪发,海天阔,鹿鼎明灭。

  翻坤乾,明分日月,扬善惩恶。

  天下兴亡百姓苦,古今治乱英雄业。

  厌逐流,浸凉满腔血,禄蠹孽。

  

  庚子耻,明日雪。裂土恨,回归克。

  运妙笔、划补中华图缺。

  卧薪尝胆上下责,纵横捭阖寻常策。

  砺倚天、锋刃利屠龙,万邦贺。


     (2011-8-9 22:27:00)

你说的是腐败问题,这个不可避免。我们在讨论危及国家安全的汉奸问题。




     (2011-8-9 22:38:00)
为了自身安全和CIA或者代言的买办合作就是汉奸






壮志豪发,海天阔,鹿鼎明灭。

  翻坤乾,明分日月,扬善惩恶。

  天下兴亡百姓苦,古今治乱英雄业。

  厌逐流,浸凉满腔血,禄蠹孽。

  

  庚子耻,明日雪。裂土恨,回归克。

  运妙笔、划补中华图缺。

  卧薪尝胆上下责,纵横捭阖寻常策。

  砺倚天、锋刃利屠龙,万邦贺。


     (2011-8-10 13:53:00)

你这就属于瞎扯了,你见过那个因为自身安全的贪官能够当汉奸,他们不过是榨取对象,榨完就送回来了。




[老土拨鼠]     (2011-12-12 19:18:00)

这个可不好说。姬某和俞某级别也都够高了,照样叛党叛国,叶利钦祸害起苏共来那也是让人下巴都掉下来的。




     (2011-12-13 11:28:00)
你说的这两个,有一个我很清楚是怎么回事情,绝对不是经济收买,而是怕清洗被动出逃。






[老土拨鼠]     (2011-12-13 11:32:00)

嗯,我主要是想说,为了一己私利,即使已经位高权重的人也是会背叛组织的。凡是叛国的都应该毙了,并且抄没家产,要不这帮货干起坏事没顾虑。




     (2011-12-13 11:48:00)
有一个是女人坏事,一个却不是,是政治问题,为了活命,当然最后也没有活成。

所以这个事情很难说。不能一概而论。






[郭既克]     (2011-12-22 14:23:00)

不知道这个话题是不是敏感啊,他兄弟这不是混的好好的嘛,他当时就真到了铤而走险的地步了?还是他兄弟已经和他划清界限了?




     (2011-12-22 15:19:00)
你没必要知道这些事情,对你没好处。






[熊猫彩照]     (2011-10-12 22:41:00)

他的行为,该死是一定的,我完全赞成。

我的意思是说他为什么表现得像个“没见过世面的土老财”,可能表述得不是很精确。




     (2011-10-12 22:50:00)
这个人是个工农兵大学生,情商极高,善于忽悠人。至于喜欢钱,真的搞不清楚什么原因。可能小时候穷怕了。






     (2011-10-13 1:09:00)

以前在图书馆扫荡,看到了好像是钱三强还是谁,反正是某个大牛,编写的核工业历史的书,然后后面附了一些改开后给中央领导的书信,就是那种要钱要支持的书信,里面透露出来​的改开后的核工业的状况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估计这些年核电大发展,好些了。

洋人处心积虑的搞这些老底无非就是看上中国这要建设的几百个核电站的肥肉了吧。




     (2011-10-13 10:38:00)
更多是军事方面的,因为通过生产和储备能力估计,可以得到我们核弹的精确数据和技术能力评估。






     (2011-10-13 11:52:00)

那白皮们看到土鳖共彪悍的生产力和逆天的技术实力后是不是心惊胆颤了呀。。。




     (2011-10-14 12:02:00)
不是你想象的。






     (2011-10-14 12:12:00)

我调侃一下,, 土共以前好多东西保密说白了就是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到底落后到啥地步,哎,以后要是牛一点儿了,这种东西都可以像美帝一样,到处瞎说,没影儿的事都可以瞎吹然后吓唬别人玩儿​。




     (2011-10-14 19:22:00)
核弹我们可不落后,坐三望二吧。






     (2011-10-23 12:02:00)

前段时间看到我们独霸天下的于敏构型的介绍,这点我相信。怕就怕庙堂之人把这些当玩具。有些利益的争夺,就得靠这些玩艺儿。




     (2011-10-23 21:42:00)
我们领导不是白痴,不会比朝鲜的金二更傻。没这玩意,他们根本睡不着。






     (2011-11-16 18:38:00)

忙总,想他这种央企大老板,潜在国内收入不无数?7000万欧元不过7亿人民币,核规划都是几千亿级别,他至于为了7亿把自己命都送了吗?相关联的企业给他的价值还没有几​亿吗?




     (2011-11-20 12:03:00)
央企报酬是不高的。再说这个是个土财主,见钱就眼开,不怕死。个人性格缺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帖)从中金公司看Tg的合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