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顾准有研究的科普一下顾准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吧
顾准(1915.7.1—1974.12.3),上海人,字哲云,中国当代学者,思想家,经济学家,会计学家,历史学家。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在小说中也有同名的人物。顾准早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学校。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后来,他两次被打成“右派”,仍然坚持理想和信念不动摇。在逆境中,他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和《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等著作,对革命胜利后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顾准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他的著作和思想,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种卓尔不群、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位居然会被打成右派,也真是让人无语,我觉得他应该算左派。 先读读《顾准文集》吧 世上的经典好书那么多,年轻人还是别炒冷饭了。顾准文集刚出来不久俺就买了,那会东方杂志上有一期朱学勤、李慎之等人隆重推介,十多年后读书多了点似乎没觉得文集里有什么特别值得留在脑子里的。他心里的主要问题是跟苏联教条和文革“大民主”较劲,对现在的人意义已经不大
西西河里曾经有个话题讨论顾准: https://www.cchere.com/article/2547015 psax 发表于 2012-9-19 21: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世上的经典好书那么多,年轻人还是别炒冷饭了。顾准文集刚出来不久俺就买了,那会东方杂志上有一期朱学勤、 ...
请推荐几本兄台认为的经典,看看跟我的阅读面有没有重合的部分。西西河那个页面打不开,不知能否麻烦把关键的内容转过来看看? 本帖最后由 psax 于 2012-9-20 01:08 编辑
tosky 发表于 2012-9-19 23: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推荐几本兄台认为的经典,看看跟我的阅读面有没有重合的部分。西西河那个页面打不开,不知能否麻烦把关 ...
俺读书不多,而且大部分是到美国后看的历史类英文书,不敢推荐什么,无非是觉得现在的人应该具备比老一辈更开阔的眼界,更认真的对待中国和西方的历史。西西河那个讨论好多大牛都写了很长的帖子,但今天好像西西河服务器不稳定,还没等俺转完就挂了
老广
顾准蛮可惜的 回Levelworm 荐 花351
Levelworm问对顾准的评价,我说顾准蛮可惜的。其实顾准,李锐两人的夸口,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顾准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些,而且顾准的能力学识和另一位是天壤之别,另一位,庐山翻天,也最多进中委,周小舟倒是前途无限。当然我指的是副总理啊。总理是没戏的。
顾准是西方会计大老。十几岁就写教科书,当教授上讲台讲西方会计的人物,不可多得的财经专家。缺点就是太傲慢,华东方面对他有看法的人也不少。在当时他和财政部乃至华北山头关于税制的争论,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比如他的论点能够给上达天听,比如华东全力支持他,顾准的观点未必不会胜利。如果能够成功,未必没有入主财政部的机会,要知道当时上海市的副市长只有潘汉年一个。顾准其实等于主管的财经的副市长,当时上海税收占全国1/5啊,顾准被打倒时,已经准备提拔他担任副市长了。可惜在三反五反中被薄一波给打倒了。
顾准后来也有再起的机会,不过性格决定命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其实顾准当时的一套经济方法还是很不错的,可惜是土共中识货的不多。西方会计在80年代还是新鲜事务呐。如果顾准能有机会主管中国财经,确实会是绝对不一样的局面。
顾准搞钱很厉害的,当时在华中时,把兄弟解放区的票子都挤兑的很厉害,所谓六亲不认。在上海50年一年,顾准收的税比上年增长10倍以上,对全国财经起了极大支撑作用。上海的淮海战役顾准贡献也很大。顾准还是没跟对人,如果跟上陈云,哪怕跟上薄一波,那也绝对不是后来的局面。在华东,太复杂,饶陈不对付,饶本身还是刘少奇的人,大祸临头时,没有有分量的人帮他说话。
顾准后来的著作在特定时期是不错的,现在看就未必了。类似观点一堆堆的。少了个顾准,未必少那些观点,多了他,也未必成多大气候。我其实倒是觉得他当权时的财经实践很有意思,如果顾准不倒,那共和国财经史会大不一样,当然他那脾气性格也不可能不倒,早倒晚倒得区别,除非和太祖搭上线,太祖还真是喜欢此类人物。
建国时华北对税制的看法是采用以自报公议,民主评议为主的估税制,比如你张三开了个纺织厂,你今年纳多少税你先自报一个数字,比如50万,然后由纺织同业座在一起大家民主评议你今年要缴纳多少税。李四说你今年生意不错要缴100万,王五说今年世道不好,只需要缴50万。最后大家举手投票可能你缴纳75万。同样的李四,王五纳多少税,你张三也参与评议。
华东顾准的主张很明确就是查账,这方面他是祖宗,他是上海财政局长兼税务局长,主张按账收税,手段上轻税重罚,当时上海被罚的要跳楼的可不少。而且顾准确实有成绩啊,50年比上年多收了12倍的税。当时华北,华东争得很厉害,陈云是偏重上海经验的,后来53年反新税制时候,陈云还拿这件事说事。但是华北势力太大,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就是在华北山头手里,华北局书记就是财政部长,所以最后50年税制改革还是按照华北经验搞的。说白了就是华北农民和上海小开的斗争。薄一波在党内号称理财专家,不过山西老财主遇上上海财经精英,高下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当时薄一波的办法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民主评议对于工商业还是有休养生息的好处的,结合刘少奇当时天津讲话这个背景就可以理解了。顾准的想法则是通过查账,重罚,挤垮私人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过渡。
比如顾准对付当时遍布上海滩的外国公司的办法就是提高地价税,用重罚和高税的办法把外资挤走。用顾准自己的话说就是:"1949年上海接收后,我们利用194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搞起来的地价税,加重税率,对私有土地按估定地价比例征税,国有土地当然是不征税的。征收地价税,谁都提不出反对理由,可是严格征收的结果,凡是地价昂贵土地上的房产收入,都抵不上应付的地价税。仅仅一年多,即到1950年冬至51年春,许多外国资本家都宁愿把房地产抵交欠税,自己则悄悄溜走了。"他举例说:"上海有名的沙逊,把南京路外滩的沙逊大厦(现在的和平饭店)和旧租界的华懋饭店(现在的锦江饭店)抵交欠税后离开了上海。许多外商银行、地产公司、重要洋行,上海才解放时还赖在上海不走,经过1950年春的罚款和一年多的地价税,也纷纷关门溜走了。"
陈老大曾经讲过土共大老办公司的故事,土共办公司历史悠久,办的最好,无可争议的是华东帮,而华东帮里面,办公司还要看顾准。顾准在经营公司上可谓才华横溢啊,算计极为精明。
顾准后来倒台的三反五反也是如此,当时顾准查账查的厉害,搞的当时上海滩是哀鸿一片,资本家中通天的人物捅到北京,然后中央喊停上海三反五反,2月25日,薄一波到上海指导工作,2月29日顾准撤职。顾准被打倒的名义是极左。如果没有之前的华北,华东税制之争,薄一波也未必会对顾准下狠手。顾准的人缘好一点,也未必搞到后来那么惨。反正我是为顾准遗憾,顾准财经才能在我党确实无人能出其右,后来顾准反思下来写的那些东西,我到觉得不如这段经历更有意思。
需要说的是,尽管顾准是以极左的罪名被打倒的,但当时打倒他却不能说他左,罗列的罪状其中之一是他主张在工商业纳税前,需要按照现值重估企业资产。这不过是个会计实践,打倒他的人指责顾准这样做,给资本家开了合法逃税之门,这个罪名本身就很滑稽,是个人都知道是按照会计准则查账还是自报公议那个更容易偷税。从这个罪名也可以看出某系党内斗争之技巧娴熟。土共的党内斗争,庐山会议前,纯粹是整专业人士。财经的例子是顾准,军队的例子是刘帅。都是任劳任怨,专业纯熟的,只拉车不看路的忠诚党员被更乡土的党内同志打击。薄一波比起彭总当然书卷气了很多,不过比起顾准财经上的造诣应该算是更乡土吧。也都是贻害甚久。
现在的顾准成了一个多样性的顾准,很多人拿顾准的文章做论据说自己的话,谁又在乎顾准曾经是个忠诚的、充满理想主义情怀的共产党人呐。在这点上我为顾准惜。
frnkl
乐善11421
声望5115
2009-11-17 10:23:06
2547051 复 2547015
顾准在我心中是中国思想界一神尊 花24
太祖不算,新中国思想界无人到达他的境界。前有鲁迅,后有顾准,是中国思想界的幸事。可惜的是,鲁迅的思想多少有人继承,而顾准思想上的继承人,恕我寡闻,还没有见到。
老广兄这段评价
顾准后来的著作在特定时期是不错的,现在看就未必了。类似观点一堆堆的。少了个顾准,未必少那些观点,多了他,也未必成多大气候。
怎么说呢,既公道也不公道。从某些具体观点角度看,公道(但也要考虑他产生那些观点的时间和阐发的清晰度)。不公道之处在于顾准思想出身于(欧洲)大陆学派(唯理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支派,而通过痛苦的思考过程,向经验主义靠拢。如果天假以年,他完全可能发展出一套真正融合中西的辩证唯物主义-经验主义体系,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哲学体系(而不需要拿邓的猫论和摸石头论充数);可惜现在只留下一些思想的断片而已。现在中国思想界没人(至少我没看到)沿他的思路前进了,只看到一堆一堆别人家的思想跑马场。一叹。
头像老广
乐善1489
声望30807
2009-11-17 11:01:24
2547087 复 2547051
我指的是顾准的那些被时尚的理论 花19
我的意思是说,顾准现在那些著作确实很不错,但是如果顾准当时不落马的话,我们今天得到的思想可能更成熟。想象一下吧,当顾准是上海财政局长,兼税务局长,掌管全国1/5财力的时候,后来的财经大老姚依林不过是中财委的一个处长。顾准刚解放时才三十出头。所以对于你下面的论点,如果把哲学体系换成财经理论的话我是非常同意的。至于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哲学体系,我恐怕无人有这个力量。
如果天假以年,他完全可能发展出一套真正融合中西的辩证唯物主义-经验主义体系,而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指导哲学体系(而不需要拿邓的猫论和摸石头论充数);可惜现在只留下一些思想的断片而已。
顾准的文章现在被做文章做的很厉害,所以不敢多所评论。我更注重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顾准思想。我一直觉得,顾准的遗憾是没和大老板挂上钩。两人的思想应该有高度的共鸣。
史文恭
乐善13545
声望42299
2009-11-19 07:36:37
2550779 复 2547015
关于顾准的一些小补充。。 花65
老广兄这个帖子不错,俺补充一些细节。
1,顾准的才华是无可否认的,不过他在会计领域的成就也有机遇的成分,因为他小时候家里和鲁迅一样从小康而落魄,所以12岁就出来打工,进的是潘序伦这个美国哈佛MBA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开的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而那个时候(1927年),正是西式会计制度在中国刚刚萌芽的时候,顾准有这样一个名师指导,(潘博士先编了一本会计开山类的教科书,顾准给这本书抄刻钢板。。。类似于贫苦少年捡到一本武功秘籍)。。然后又在潘序伦的立信会计事务所以及附属的“立信补习夜校”锻炼,当老师,所以,顾准的成长才这么迅速。年纪轻轻能够编会计教科书,以及去别的大学教授会计,因为这门学科当时太年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顺便提一下,在夜校第一次当老师,顾准才16岁,上课不到一个星期,就被比他年纪大的多的学生轰了下了。---到了第二年才慢慢站住脚。
2,陈云其实一直很赏识顾准,顾准抗战期间去延安在中央党校培训,后来1945年抗战结束,分配工作的时候,陈云就希望顾准留在延安做会计工作,但顾准还是明确表示要回上海工作。后来,顾准和中央财政部的税制之争,陈云也明确表示对顾的支持。不过话说回来,陈云之所以在党内屹立不倒,关键在于他不搞小圈子,所以,陈云和顾准这两位,估计也只能最多也是工作上的互相欣赏吧。
3,“50年比上年多收了12倍的税”。这个细节可能需要讨论,因为1950年的上年,有一半时间上海还在国民党手里,所以这个比较有点奇怪。俺看到的资料是,1951年3月上海税收的实绩1.8亿元,较1950年增加6倍,1952年3月,入库税收3亿元,较1950年增加到10倍。---而且这里要考虑到,1950年,“二、六”大轰炸之后,上海工商业一度萎缩,1951年的税收增长,可视为工商业的恢复反映,而1951年到1952年的税收增长明显高于经济的增长,这才是顾准的功劳。。
4,薄一波应该就是砍顾准的那一位,不过,薄一波似乎很欣赏顾准的才华。据说,导致顾准下台的三反五反运动,上海方面的工作是由饶漱石直接抓的。饶漱石并把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谭震林调到华东局,这个时候,饶漱石,谭震林召开有关会议的时候,还召集潘汉年,许涤新,顾准参加。(由于当时正值财税系统征税的繁忙季节,顾准负责的财税部门三反五反暂时推迟。),1952年2月上旬,粟裕到上海,传达中央指示,要饶漱石随同粟裕返北京修养,饶走后不到两周,陈毅回上海主持华东局和市委工作。陈未到沪前,谭震林主持工作。谭布置五反工作可谓雷厉风行,据薄一波的回忆录说,他2月25日到上海时,已经发生资本家自杀事件48起,死32人。,薄立即向华东局和上海市委传达东哥指示,要求上海暂停对资本家的“五反”,而先开展对TG领导的“三反”。结果2月28日,上海市委开大会,宣布黎玉,顾准等八个党员因为三反的错误被撤职或开除党籍处分。----而前一天,顾准还在电台作关于开展“五反”运动的讲话。而且顾准的自传说,他受谭震林委托,暂时负责“五反”运动的领导。-----因此,我们看到,薄一波在回忆录里说,当他来上海时,上海的五反运动已经开始,并火力“极为猛烈,逮捕了200多人,资本家自杀事件48起,死32人。”----应该负责的是谁,显然不言而喻了。
当时对顾准的决定是由上海市委宣布的:
“顾准,一贯地存在着严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自以为是,目无组织,违法党的方针政策,屡经教育,毫无改进,决定予以撤职处分,并令其深刻反省。至于。。。。。等职务,建议有关方面一并撤除。”
所以,联系到当时上海五反运动的实际,顾准的被撤职,也不算没有原因。----他的行事似乎过于跋扈了。
同样在这个大会上,谭震林讲话,其中一句就是:“顾准是孟什维克,潘汉年是布尔什维克。”
此后,市委负责人之一的陈丕显问顾准对处分的意见,他直率地回答:“感觉十分突然。”
而顾准本人认为,他的去职是和当年与薄一波掌管的中央财政部税务制度之争有关。1972年,顾准告诉他弟弟,说三反运动之后,曾有人对他被撤职表示惋惜,“某大区的负责人”表示:“如果顾准再不听话,饭也不给吃。”----而这位负责人在他负责的大区一次干部会议上却说:“像顾准这样的干部,我们这个大区内一个也找不到。”-----换句话说,这个“某大区的负责人”承认顾准的能力,但认为顾准桀骜,不服管。
关于这一点,陈丕显也很赞同,有一次在闲谈里,他就和陈云说:“顾准就是不服用。。”
但后来1953年之后,顾准又被“起复”,调到北京中央建工部工作,直接上司是万里,不过顾准一家去北京报到时,却还等了一段时间,因为除了中央建工部要他之外,薄一波的中财委也有意让他去工作。
不过最后,顾准还是去了建工部。
▲ 回复 花1 花↑ 宝推 收藏 统计 更多工具 草↓▲
头像老广
乐善1489
声望30807
2009-11-19 10:07:30
2550973 复 2550779
补充补充 花84
史大的补充都同意。陈云一直很欣赏顾准,在顾准和薄一波的税制争论中,陈云认为顾准的是对的,53年反新税制时,陈云还说50年财政部税改是错误的。但是某系太强大。陈云这老江湖不会去档冲。
关于3你说的对。49年的税收只包括土共控制时期,不是整年的基数。所以那个10倍是有水分。
4,确实顾准当时是极左,逼死人命不少,其实50年时就是这样了,顾准是准备通过会计查账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呵呵。现在不少顾准的支持者有意忽略这点,特别如果是房地产开发商崇拜顾准就更有意思。不过也不能怪他,会计查账一旦上了瘾,是很可怕的。顾准因为上海市的工作后来和潘汉年有了矛盾,原因还是顾准多一点,当时顾准很顺啊,顺了,脾气,架子都大。我就听老人说过顾准在涉及钱的问题上六亲不认,谁的劝也不听,小开的话也不行。三反五反是搞大了。那些红色资本家都是通天的。
薄一波应该算是欣赏顾准的才华,你所说的那个大区负责人说的“像顾准这样的干部,我们这个大区内一个也找不到。”就是他说的。原话是顾准这样的干部,我们华北区内一个都找不到。所以我说哪怕顾准跟着薄一波也很不错,不过顾准有去中财委的意向,好像是邓子恢,曾山的作用更大。
关于这一点,陈丕显也很赞同,有一次在闲谈里,他就和陈云说:“顾准就是不服用。。”
而且好像这话还是当着陈敏之说的,这还都是一个山头的人说的。
土共当时的所谓整人,其实真的就是针对思想,思想过关后,该用你还用你。当时薄一波对顾准,以及后来东哥对他们都有这个意思。现在的人把这个庸俗化了,搞的跟争权夺利似地。当时不排除有人有这想法,但主事者还真不是这样。该批斗就批斗,你检讨触及灵魂了,过关以后,该干吗干吗。顾准这点上不开窍,有点愤。
顾准的书不多,顾准文存没下全,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61376&uk=756190672,将就看 ssun1cn 发表于 2012-9-19 19: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位居然会被打成右派,也真是让人无语,我觉得他应该算左派。
1957年他发表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第一次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所谓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当时他不是右派谁是右派啊 psax 发表于 2012-9-20 01: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俺读书不多,而且大部分是到美国后看的历史类英文书,不敢推荐什么,无非是觉得现在的人应该具备比老一辈 ...
真是性格决定命运,有才华者都这样,我等更应引以为鉴 顾准是理想主义的自干五,碰上屁股主义的乡党,于是大左派犯了右倾错误 股民王小二 发表于 2012-9-26 22: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顾准是理想主义的自干五,碰上屁股主义的乡党,于是大左派犯了右倾错误
哈哈,如果你说的是实情,就很有意思了 本帖最后由 flee 于 2012-9-27 09:04 编辑
个人的印象,他的路径主要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出发开始想问题,深入到核心部分,意识到这个体系内在的困境,指出向更根本问题的道路;后期他开始博览想要寻求答案,可惜不久就过世了。
他的书对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里一些成见,批判性还是比较强的,也直指本质;但总体还是问题多指出寻求答案的路径少,指不出路,自然没有多少跟随的人。当然这个可能跟他的风格有关,足够聪明所以犀利有余,但学术积累远远不够。
他的那本书标题《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其实是一个保守倾向的回归,跟邓公的实践检验真理,殊途同归;核心就在于,认为理论不足以指导前进的方向,所以要抛弃理论的桎梏。不过他抛弃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邓公抛弃的主要是毛泽东思想,这两者现在都已经成为边缘化的无用之学。其思想上根基在这里,有些人所谓的告别激进,或者去革命化,说的都是一样的意思,告别理论指导的理想主义社会建设。 flee 发表于 2012-9-27 08: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的印象,他的路径主要还是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出发开始想问题,深入到核心部分,意识到这个体系内在 ...
挺有意思的观点。我觉得还是继承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这些精髓的,具体的也说不好。
RE: 请对顾准有研究的科普一下顾准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吧
我第一次看顾准文集深深地被他的思想震撼,倘若不是英年早逝,他的思想形成体系,融合中西和马克思主义,对今天走向世界的中国迫切需要的中国价值观形成很有裨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