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短篇N则:十一、我的决策方法
目前决策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有限理性”,也即我们无法完全把握我们决策的对象和环境,决策都是某种程度在赌大运。举例来说,一只蚂蚁在海边布满大大小小的石块的沙滩上爬行,蚂蚁爬行所留下的曲曲折折的轨迹,不是表示蚂蚁认知能力的复杂性,而只表示着海岸的复杂性。
人和蚂蚁一样,在复杂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其认知能力是极其单纯的,人类似蚂蚁在海边爬行,虽然能感知蚁巢(目标)的大致方向,但既不能预知途中可能出现的障碍物,其视野也是很有限的。所以每当蚂蚁遇到一块石头或什么别的障碍时,就不得不改变前进的方向。我们人类也一样。
蚂蚁行为复杂性是由于海岸的复杂性引起的。同样,人们在决策中只能根据有限信息和局部情况,依照非常局限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决策。所以我们决策行为的复杂性(例如经常变卦,犹豫不决等等)也是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引起的。
另外人的技能、学识、价值观等因素是完全不相同的,这也会影响到能否进行正确的决策。可以说,管理者拥有知识的程度,决定着他决策和行动的合理性和满意化的程度。
面对这种能力局限性和环境不确定性,我采取的是就是所谓“目标一手段分析法”。
这种方法是首先为要实现的总目标找到一些手段和措施,然后把这些手段和措施又看作是新的、次一级的目标,再为完成这些次一级的目标找出一些更详尽具体的手段和措施来。这样分层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成的解决办法为止。?
“目标一手段分析法”在很多场合都可应用。例如,假设我们需要把风眼办成一个好的网上茶馆,那就需要积聚人气,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但是目前风眼知道的人不多,而且没有多少帖子可看。这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人不多,所以帖子不多帖子不多,所以人不多。
我们把流量与帖子数据库进行比较,发现一个当茶馆有了1万个左右精品帖,10万个原创帖,100万口水帖后,就将会有2万人注册。而2万人注册,将在很短时间内使口水帖达到300万,形成正反馈循环,这样才能产生雪崩效应,这样一个茶馆才算站住脚。
所以当务之急我们必须采用一些工具和程序,迅速扩大网站数据库,增加精品帖,原创帖的数量。而开发或采用这些工具和程序,就是下一层次的任务。
所以“目标-----手段分析法”的基本要点是:问题解决开始于首先确定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好的网络茶馆),探查当前情况(人口流量)与将来目标(站住脚所需要的最少帖子数据库)间的差距,根据经验、知识或是咨询,找出某些工具(例如口碑宣传,病毒营销,嵌入式广告,定向约稿等等)或与消除这种差别有关的过程(例如活动组织,帖子转帖等等),并且利用这些工具来实现这种过程。
当问题较为复杂时,会不断地派生出一些次要的问题来。每个次要问题仍按上列程序求解。这种过程持续下去,直到找到一种在我们的经验库中已存有解决办法、工具和程序的次要问题为止。
由于这种次要问题已有可解程序,于是问题得以解决。它的解决又导致上一级问题的解决,直到我们实现总目标。这就是一种动态规划的解决问题方法。
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看成是:通过把非程序化决策简化为一系列程序化决策,而最后完成非程序化决策的过程。
这种“目标手段”分析框架,克服了以往的两分法(如行政学中的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经济学中的公平和效率两分法等等,归根到底就是方法论中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分法)的对立状态,用二者的转化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跳出了此前管理学中追求“价值中立”的偏失,为道德因素在管理学中的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
另外,决策要素可分为事实要素和价值要素。
事实要素是对环境及环境的作用方式的某种描述(也就是信息)。
价值要素是关于管理者对某种事物喜好的表示,表明对该事物的某种判断(价值偏好)。
实际上,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的区分相当于目的和手段的区分。所以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是可以转化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肯定会转化。
行为目的的确定,属于价值判断的范畴;为实现目的采取什么办法最有效,则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根据目前我们对决策的了解,人的行为目的总是逐步实现的,在决策的每一步骤中以及在多个决策组成的复杂决策中,上一步骤或者上一决策所要达到的目的,反过来又是实现下一步骤或下一决策的手段。因此,在决策过程中,初始阶段以事实判断为主,随着这一过程向最终目的逼近,从决策的整体过程来看,事实判断所占的比重越小,价值判断所占的比重越大。这是伟大的的发现,这是超出常识的。
管理短篇N则:十一、我的决策方法
[瓦斯] (2011-7-19 18:39:00)这个例子很好!关于这个问题,在风眼还是测试版的时候忙总就提出过。也看到忙总最近一直在亲历亲为,为风眼不断提供有营养的帖子。
想问个问题,就是类似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原罪问题。中国的私企,据说几乎都有创业初期偷税漏税的原罪。
我看到一些网站,在初期是用了一些吸引人气的方式,如爆料网络名人的八卦私事,也包括自己的糗事。当人气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受到指责的时候,才开始“从良”,把以前的帖子删的删封的封,从此表现为武林正派。
如果一个新网站没有几个高产优质的牛人,是不是就不得不用原罪的方式呢?
(2011-7-20 11:33:00)
我想看网站定位,如果是八卦定位,无所谓;如果是正经网站,例如学术网站,搞这种狗血营销,以后很难从良。也不会有什么正经人去。
[冰晶石] (2011-7-19 19:37:00)
用事实判断的办法逐步逼近目标,实现价值判断。这真是伟大的发现。通常的思维都是先进行价值判断,然后再思考可行性、可操作性。
如果这个思维形成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先思考实现目标的可操作性,通过其可操作性来探索其价值判断。这是令人激动的思维方式。
记得以前我们曾经掀起道德大讨论,“义利”大讨论。那个叫热闹,实际上以孟子见梁惠王为例。若是以目标分析法,两人的矛盾即可统一:变为实现“利”的程序问题。梁惠王从现实判断认为,乱世就凭拳头大,而培育拳头是要靠利的,所以要争利。孟子从我国悠久历史的经验指出,上下交征于利,发展不具可持续性,对上层具有阶段性的颠覆(弑君),这一程序不可操作性不强,不如建立“义”的秩序,固本培元较好。
如果两人的思维方式趋同,很可能两人就热烈的讨论起程序问题,可操作性问题,而不是胡扯取“利”、取“义”的道德无解问题了。
从历史上看,享国长久的,大概都是程序上比较符合“道德”的,而勃兴瞬亡的,大概都是“不道德”的居多。这就给人一种误解,就是在长久和大量的事实支撑下,无论任何情况,我们都应先判断其是否道德,才探讨下一步的可行性,而不去思考其中包含的程序问题。这就是以果为因了。
可惜的是,我们大概都喜欢一步到位的分析法。即先对结论进行判断,再去寻找支持或不支持的论据。于是有益的讨论演变为头脑风暴。对实际并无指导作用。久而久之务实者觉得上这个网站浪费时间,就不积极了。
(2011-7-20 11:27:00)
如有兴趣,建议上网搜索一下赫伯特西蒙的书,有很多中文翻译的(他的中文名叫司马贺)。这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当年来中国访问,我有幸见过。
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个真正的牛人。
西蒙6岁上学,不足17岁高中毕业。1933年上芝加哥大学时,他本来想学经济学,但学经济学要求先修一门会计课程,于是,改上了没有先修课程要求的政治学专业。大学二年级时,他就修完了政治学方面的课程,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物理学、心理学、计量经济学和逻辑学等方面。 大学毕业前夕,西蒙结识了国际城市管理者协会主任里德利。西蒙在选修里德利的市政管理课程时,参加了里德利的课题,进行市政管理的计量研究,开始在《公共管理》杂志发表文章,22岁时就成为《公共管理》月刊和《地方年鉴》的助理编辑。西蒙给里德利当助手做出的成就,引起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注意,邀请他设计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地方政府研究项目。1939年,西蒙被伯克利聘为地方政府研究项目的主管。就在这一阶段,他形成了自己对管理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思想,并作为他的博士论文的主题。这一博士论文,就是他后来赖以问鼎诺贝尔奖的大作《管理行为》的雏形。这时,西蒙已经在事实上进入了管理学家行列。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聘请西蒙任教。在伊利诺伊,他深入展开了自己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的多面手。他讲授宪法学、城市规划、地缘政治学、合同法、统计学、劳动经济学、运筹学、美国史等等,还开设了科学哲学讨论班,并加入芝加哥大学的考尔斯委员会每周一次的经济学讨论班。同时开始了他以数理逻辑方法融合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起点。
1949年,西蒙应聘到位于匹兹堡的卡内基大学,担任行政学教授和工业管理系主任。在这里,西蒙深入展开组织行为的研究,重视逻辑和理论的教学特点,使卡内基大学的工业管理研究生院名声鹊起,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式的管理教育道路。
1955年,西蒙的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转移。他在管理学和经济学上的造诣,使他在接触到计算机后,一眼就看出了这种机器有可能带来的奇迹。于是,他立即转向了“人类问题解决”的心理学研究上,特别是转到对人类用于思维过程的符号处理研究上。从此,西蒙开始了他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创新,并赢得了人工智能创始人之一的地位。
西蒙后期主要从事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他一生对国际象棋十分痴迷,在他眼里,国际象棋几乎就是人类世界的缩影。从象棋里面,可以发现人类的思维习惯、符号解读,也可以进行程序编译、路径选择,还能够模拟决策方式、管理活动,等等。一副象棋可以包纳所有人类科学。
科学的分门别类对西蒙不构成通行的障碍,反而是他前进的标志。他几乎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甚至还有部分人文科学都融汇到了一起。在当代科学发展史上,西蒙是为数不多的那种不需要以学科来限定头衔的大科学家。
??? 西蒙后来的研究重点已经不在管理学领域,不过,他对组织与管理的研究成果却使管理学产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他提出的决策理论在当代管理学中至今引领着研究潮流。由于他“对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在1978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西蒙是以管理学家身份获奖的惟一人士。
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越来越重视他的思想,组织行为研究和决策理论已经被成功地用于解释和预测各方面的活动。
西蒙虽不敢说是后无来者,但肯定是前无古人。在管理学领域,西蒙的有限理性学说、组织行为研究、决策程序研究、决策心理机制分析,都具有理论上的开创意义。
[墨里荀] (2011-7-20 2:16:00)
忙总怎么结解释你的伟大发现与前文的矛盾呢?
(2011-7-20 10:45:00)
抱歉,抱歉,我没说清楚。你说的这两个矛盾的东西,就是赫伯特西蒙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东西。这是划时代的贡献。里面是不矛盾的。不过我没有篇幅详细展开。如果有兴趣,建议看下面几本书,就明白了:
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317151.html
管理行为_西蒙.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228744.html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学术精品自选集]西蒙选集[美]赫伯特?西蒙.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719279.html
197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西蒙的学术贡献评价是:
组织决策理论已经被成功地用于解释和预测各方面的活动,如公司内部取得信息能力的分布和决策的制定,市场调整与有限竞争,选择证券投资和选择一个国家进行国外投资。现代企业经济学和管理研究大部分基于西蒙的思想。
???
所以我认为,搞管理的人,不管是研究还是实务,一个赫伯特西蒙,一个德鲁克的书都是必须读的。
只是西蒙的书对非数学专业人来讲,比较有难度,大量使用数理逻辑和计算机算法思想。所以以前我没推荐。
[得大自在] (2011-7-21 8:54:00)
请教忙总一个问题
忙总数次提到读懂人心的重要性
可否推荐一两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另是否有关于消费者心理方面的权威书籍
再有,光知道理论还不够,如何学以致用?
谢谢
(2011-7-21 11:36:00)
求求你千万不要读这些书,读了你就毁了。有时间写这种书的人都是失败者。
你需要跟随一个高手一起工作,观察人家是怎么做的。这个无法书面传授。
[得大自在] (2011-7-22 6:51:00)
多谢忙总忠告
看来这个要么起码是半个天才自悟,要么很有造化才得遇高手
(2011-7-22 16:24:00)
不需要这么复杂,每一个人在自己的行当里都可能是高手,例如我跟老会计学如何识别假票据,跟老采购学习识别骗子等等,只要想学习,随时都有高手。
[得大自在] (2011-7-23 10:07:00)
向忙总汇报
我体会心理素质比智商更重要
因此改名为 得大自在
炼心炼性
保持平和心态
并把忙总提到的心理素质作为签名档,时时警醒自己
另请教 签名档所提内容全面否?
不贪不惧 不急不忿 无相 无念 无住
不欺人 不自欺 不妄想 思无邪
坚韧不拔
(2011-7-23 11:04:00)
那是当然,技术可以学习积累,心态却靠修炼和悟性。技术差至多做的不好,不完美,失败还可以再来;心态差却可能让你死无葬身之地,再无东山再起机会。
不过其实心态不需要这么复杂,其实两个字就可以:看开;一句话也行:拿得起,放得下。
拿得起是指面对机会,不犹豫不决,果敢决绝;
放得下是指面对失败,认赌服输,从头再来。
这都需要内心平静,浮躁的人是做不到的。
[得大自在] (2011-7-23 22:00:00)
牢记忙总教诲
观照我自己
以前浮躁加器局小
拿不起
无数机会摆在面前而回避,任其流失
好象和忙总在某地点有交集
上海中投行
可惜当时没现在的心态和认识
否则咱也有几个项目在陆家嘴
不贪不惧 不急不忿 无相 无念 无住
不欺人 不自欺 不妄想 思无邪
坚韧不拔
(2011-7-24 19:35:00)
是呀,当年因为国租的事情,经常来上海与三井物产打架。苏行长,明辉,建行大厦,一切都物是人非了。上海分行真的可惜了,当时有非常好的机会扩张。
[兜兜飞] (2011-9-24 22:40:00)
看忙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点像疤丁解牛,游刃有余。忙总是个宝!
(2011-9-25 13:32:00)
谢谢夸奖,我不是宝,目前环境下当宝宝有特殊含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