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方式可能无法学习,但三观支持下的胸襟是值得领会的。
支持走自己的路。
知识结构,经历,背景很难模仿。
吸取自己有用的能有提升就好。三观是基础。 正在学习中 我是在最没信心的时候看到忙总的文字的,然后,重塑了很多看法和认识,人也变得平静和从容起来。 通过观察、感悟,让忙总的文字在生活中“活”起来的感觉相当爽! 是的,趁这段时间好好咀嚼体味一番。巨多的信息充斥着大脑,不能消化 思炎 发表于 2012-8-20 1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丰言的帖子包括回复其实已几乎都转到茶馆
忙总最全的文集包括西西河的,在茶馆可以看到
精神食粮,馆宝! 大伙儿太依赖忙总也不知是喜是悲了 一向是CD-ROM(只读不写),但这次想写一点点感受
我觉得在反覆阅读,感受忙总文字的过程中,慢慢改变了自己。在生活中开始不断思考,取舍,内化他的见解。
不贪,不急,不忿 / 坚毅不拔 / 君子以自强不息 / 不管人就要被人管 / 前赴后继 / 厚积薄发
这些忙总不断重覆的概念现在好像已经内化成我自己的基本价值观; 看书,遇事,遇人时脑中常常闪过忙总的话,日常做事学习开始向不贪,不急,不忿,宽人严己出发
当然说什么都抵不上现实一个小指头的挑战,继续静静学习,生活,感受 , 每天一小步,使笨功夫老老实实地走
现在发现生活中愈来愈多实例支撑着忙总的论点,天才般的对手真的很利害但不可怕,可以咬紧牙关慢慢走跟上去再拿掉; 怕的是坚毅不拔,打不死,不断跟上来,不断学习和进化的,如同龙珠里魔人布欧型的“傻瓜”对手
因大学时的一点小失意而看到忙总的文章是我最大的幸运,现在二十头,还有年多才大学毕业,不迟吧!
大家互勉之 忙总分析和事例,需要一定实践能力来体会的。 忙总在,则假大空无所遁形。现在只好自己去判断。 再次谢谢大懒虫的提醒,由于际遇的不同,所以一开始对忙总的这个系列没认真看,不过是知道他会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写入到这系列文章中,但写入的多少当时只是略略而过没看清,总以为我是要花大力气去看才有收获,所以就暂放一边了。直到楼主编辑成书后才发现自己的错误,甚至要花了点时间去找了一下才发现楼主说的“原文简介”是怎么回事,思炎MM代发的和原来搬家的是有点细微区别,当看到忙总的下面这段文字,才发现自己有点后知后觉。
====== 以下是忙总原文 ======
我再重复一下我的看法:
1、我认为《易经》就是人生经验大全,包含大量历史上对付各种困难和问题的经验总结。这个观点就是《易经》是历史总结。
实际这个观点不新鲜,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内篇易教上》也提出:“六经皆史也。”他认为六经乃夏、商、周典章政教的历史记录。
2、我读《易经》目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按自己的理解歪曲整理。
这个观点也不新鲜,就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宋朝的陆九渊在《语录》中说“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我注六经,就是借六经阐发自己的思想。所以就有,每个人对于六经的解释都不同,只不过是自己个人的见解,至于六经的原意已在不可知之数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以及朱熹等他们对六经的注释都是在阐发自己的思想。
3、对我来说《易经》只是一个解释框架或写作提纲,把我的感受写出来,是不是《易经》原始想法我不关心。实际谁又敢说自己的解释就是原版呢?朱熹也不敢。
4、《易经》基本特点是类比和附会,望文生义,形象思维和归纳总结。我也如此。切勿用演绎和逻辑来看我的胡说八道,那会让你崩溃的。
5、《易经》并非行动指南,而是工作备忘录。也即只有你真的懂了一件事情,你才能从《易经》中找到相应的描述,不懂之前是不可能找到的。
那么是不是《易经》就是写马后炮或没用呢?也不全是,我认为至少能起到提醒自己的作用。
但是要想依靠《易经》来完成丰功伟业或探究未知世界,是不可能的。它不具备这种能力。一般是你的水平有多高,你看到的《易经》水平就有多高。你的做事情水平为零,那么《易经》对你来讲就什么用都没有。
所以我认为不可能从《易经》中学习新知识和经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易经》来验证自己的知识或经验。
我认为《易经》他只是一把尺子,而不是一个经验库或知识库。是典型的必须牵强附会,望文生义才能知道在说什么的东西。相当于:心中有鬼,读《易经》就能见鬼;心中有佛,读《易经》就能见到佛。
所以用《易经》算卦,只是末节,太小看它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