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帖)大国企病状
前年,某国企集团董事长觉得自己公司经营不好,分别请了两个国际一流咨询公司咨询诊断,结果由于他们对国企实在缺乏了解,提的东西隔靴搔痒,不得要领。这位董事长就找到我的一位朋友(也是某类似的国企领导),认为同行评议可能更准确。希望帮忙诊断一下。我们10多人就去现场呆了45天,仔细观察他各级子公司(一共有4级,共计76个)的运营状态,与各级员工谈心,收集各种数据。然后由我起草诊断报告并发言。
他们董事长请我们时,许诺是可以看任何档案,问任何问题,找任何人谈话。诊断报告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要给他们留任何面子。遵照这个要求,我们也的确不准备留面子。
在与集团100多位处级干部交换意见的大会上,我讲了5个多小时,其间鸦雀无声,没有任何人走动或窃窃私语。(据说是他们集团开会有史以来第一次这么安静)讲完后,他们董事长发言,说:讲得他面红耳赤,坐立不安,但是又都是句句实在,一针见血。
晚上,在吃饭时,他们董事长对我说:小老弟你是真敢讲呀,一点面子也不给大哥留,不过效果很好,给大家一种震撼,否则很多人还不知道自己的现状。不过你开的药方有点太猛了,这不是要老哥自宫吗?
后来另外一个大国企的老总看到这份报告,说:我们也差不多。然后问:国企还有戏吗?
下面我提供的只有症状描述部分(但把绝大部分例子删除,因为有泄密嫌疑),至于病因分析和药方,涉及人家商业秘密,就不能提供了,请大家谅解。但是可以看到真实的大国企(这个企业资产超过900亿人民币)的现状。
下面是报告摘要:
由于集团特殊的背景,政府行为很明显,先天不足。尤其是基础管理管理水平不高。例如在战略决策、长期投资、资本分析、市场研究、生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物流管理等等涉及到企业管理流程各个环节上缺失很多。导致在资本来源、资金管理、公司战略、治理结构、管理机制、人才构成和其他方面留下发展障碍或隐患,而在发展过程中又没有通过债务重组、业务剥离、流程再造等手段来消化历史遗留问题。所以企业无法有效配置和利用资源,无法控制经营风险。
集团和二级公司管理上目前或多或少存在下面问题:
1、战略
(1)、长短利益失衡:近期财务收益与企业长期持续成长的关系普遍把握不好,不是盲目扩张,导致资产负债严重失衡;就是过于强调短期收益,浪费发展机会。
(2)、内外关系失衡:在政府关系与内部凝聚力方面把握不好,普遍过于强调满足上级的需求,导致公司盈利前景不明。同时个别公司强调小团体的私人利益,使企业承担了过多的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导致一线员工失去努力方向,对企业前景悲观,极大的影响了员工责任感的形成,导致效率低下。
(3)、业务配置失衡:整个集团没有明确的业务配置战略,也即现金业务、成长业务和种子业务之间没有合理配置,导致投资回收和债务结构之间严重不匹配,可能产生支付危机。实际上目前资金链已经十分脆弱。
(4)、有效的盈利模式缺失:几乎所有二级公司都没有有效的盈利模式,无效资产大量沉淀,负债压力将越来越大。
(5)、定位模糊:所有公司的主业都不清楚,都在盲目进行多元化,而又没有多元化的能力和财务储备。
(6)、缺乏投资公司应有的核心能力:我们理解投资公司的核心能力包括以下五点:
★眼光:市场机会识别,资源潜在价值判断。
★策划:市场需求理解,盈利模式设计。
★执行:运营流程设计,资源配置技术,其他合作者能力的集成、整合和协调。
★监控:计划进度、成本、质量的控制,风险识别和控制。
★退出或回收:资本市场通道建设,退出或回收的时机把握。
(7)、决策机制严重错位:相当多的下属公司授权不当,反复无常,决策草率,一意孤行。目前集团决策既不是集中式,也不是分权式,几乎是因人而异的随机式。决策中应该考虑的风险、可行性和必要性判断都存在制度上的缺失。对二级公司管理本来按照公司法应该通过董事会行使决策权,但实际上由业务管理部门越位代行决策权,而业务部门由于其专业经验和专业能力不足,对市场实际信息了解太少,导致决策过程不是推卸责任就是延缓决策,或者否决下级公司一切建议,更糟的是作出完全不符合市场实际的决策。而各级领导只是照本画同意,没人为决策的后果负责。
(8)、缺乏凝聚人心的机制:由于公司目标不清楚,业绩考评体系就不可能健全有效,激励机制就不可能建立,所以很难让员工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为之奋斗,也难以有企业凝聚力,各二级公司、三级公司,甚至四级公司各人有各人的算盘,集团形同一盘散沙。
2、组织
(1)、普遍没有研究市场的机构,研发新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实际也就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2)、普遍没有资源最优配置和协调的机构。总部不能实行的一元化领导,财务,人力资源均无法控制指挥。权责划分混乱,责任不清,工作业绩难以控制和难以追究责任。直接导致管理能力不断萎缩。
(3)、普遍没有内部监督和控制机构。经营风险预防和控制机制缺失,一旦某一二级公司出现危机,将立即传染整个集团。
(4)、普遍缺乏创意、策划等等投资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开发机构,也就意味着缺乏真正的盈利手段和能力。
(5)、缺乏专业分工,责权不一,指挥控制体系不健全,运营瓶颈太多。同时公司领导超越自己决策的位置,直接参与执行,违反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离的管理基本原则,造成越级指挥,越级报告。
(6)、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大锅饭,赏罚不明,言而无信。人力资源政策和流程缺失,例如没有薪酬手册和职位手册,还是走政府公务员级别体系。
(7)、不能择人善任,任人唯贤,因人设事,而是非理性用人。例如30%是前政府官员,30%是级别极高的复员退伍军人,30%是各种关系户,10%是刚毕业学生,没有真正懂投资,懂金融的人才,更缺乏有经验的高手。
(8)、公司文化渗透和教育效率不高,形式主义,不实际,缺乏打动人心灵的力量,有虚假的感觉。不但起不到提升认同感,还带来潜在的抵触情绪,适得其反。同时各级公司文化缺乏系统的推广设计,细节、小事、潜移默化、坚持不懈等等注意不够,浮躁而急功近利。基本还是一个政府部门的感觉。
(9)、员工培训走过场,好看不能用,员工长远培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吸引力,使公司稳定持续发展成无源之水。由于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培训流程都有缺失,没有建立实用有效的培训流程,例如操作流程培训,操作技能培训和应知应会培训。没有把人才当成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经营。
(10)、依靠强制和惩罚而非诱导和激励来推动工作,只会不断积累抵抗情绪,越来越降低效率,越来越不愿尽心尽力,自觉自愿工作。
3、运营
(1)、目前集团具有复杂的法人结构、业务活动结构及管理结构,目前的经营模式隐含巨大风险。主要的风险包括:资本金重复计算、二级公司财务杠杆比率过高及集团整体资本充足性难以衡量;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关联交易带来的风险传递;流动性不足风险等等。例如AF的实际资本不到资产的8%,低于银行正常的资本充裕率。
(2)、没有把代建项目与市场竞争项目分开管理,导致运营流程混乱,争资源,效率低下。
(3)、计划制定流程有缺失和瑕疵,预算指标制定流程下级参与太少,员工有畏难和抵触情绪。没有科学的全面预算体系和预算制定流程,工作业绩不实事求是。
(4)、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失去平衡。包括负债与预计收益时间结构失衡??短融长投;二级公司投资的产业结构失衡??产业没有互补性;二级公司流动性失衡??现金贮备不足;二级公司赢利性失衡??收益不能覆盖资金成本和运营成本;二级公司过度负债??有效资本不足。结果是现金流量平衡严重破坏,资金链随时断裂。
(5)、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执行不力,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稽核缺失,尤其是工作的随意性造成巨大浪费。做事情没有成本效益分析,拍脑袋时候多;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估、风险评估和机会成本分析流程严重缺失和无控制作用。
(6)、整个管理流程的系统性不强。救火工作太多,工作计划性不强,工作流程中多余动作太多,导致无效劳动太多,打击士气。工作计划不能根据环境和经营状况及时调整。工作流程不稳定,不清晰,到处有例外干预,降低运营效率。
(7)、没有财务内部控制系统;没有内部审计系统;没有风险防范系统;没有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这些系统是投资公司的基础管理系统和生存安全基础系统。
(8)、普遍不会执行任务。目前各级管理人员普遍缺少把思想、方向变成计划,又把计划变成步骤,把步骤变成任务清单,把任务清单变成执行项目,把执行项目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成果的良好职业习惯。对管理技术的培训明显不足。例如:普遍对目标体系的理解有偏差,所以出现完成最容易的指标的现象。又例如计划能力不足,许多干部不知计划的基本要素和格式。又例如做事的准备不足,不知工作准备的基本要素和程序。
(9)、目前三级公司存在损公肥私,用国家钱干私人事,通过租赁经营、业务外包、收受建设单位回扣等等方法转移利润的现象。
(10)、由于体制原因和管理原因,投资效率极低。
例如集团三级子公司XY公司目前接近1000人,管理NF10万吨规模,美国PP公司200多人,管理100万吨规模;XY每吨投资1.5万元人民币,PP每吨投资1000美元;XY建设期10年,PP建设期2年。
4、管控
(1)、管理体系混乱,授权不清,职责不清,总部决策互相冲突和管理流程缺失,再加上经常出现等、靠、要,执行能力不足。出现问题一般都不能立即解决,责任不清,没人为此负责而受处罚。
例如在许多岗位上,责任模糊,不知该谁负责。而工作标准、操作规范、运营流程、管理制度又远未完善。专业标准不全,例如各种工作手册都不完整,增加很多无效的协调劳动。同时一部分管理人员有职无权,另一部分又越级指挥,政出多门,多头指挥,多头管理。救火时不计成本,不讲效率,不讲程序,重复劳动。而低效的检查又极易让下属弄虚作假。
(2)、公司巡检、稽核督办流程控制缺失,导致运营规范、管理规范、工作计划和预算均不能正确执行。
例如,各个部门下发文件不计成本,不讲效率,不讲程序,均一插到底,重复劳动。复杂、繁琐、多头、重叠、低效的检查除了填充工作量,显得很忙和很重要外,只能是管理无能的表现。
(3)、经营信息异常监控流程缺失,对经营的异常情况监控不足,响应慢,所以经常处于救火状态,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混乱。经营预警流程缺失,导致管理干部普遍缺乏危机意识,无法防患于未然,导致经营危机无法提前消解。
(4)、许多会议无明确目标,无明确议题,无执行的决议,无责任追究,无监督考核,无资源配置,无时间限制。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5)、上下级沟通不够,开放式的信息越级报告机制没有有效形成,阻塞了上级对实际情况的掌握,便于滥竽充数,弄虚作假的人虚构业绩,掩盖问题,甚至舞弊营私。
(6)、考核监督漏洞太多,苦乐不均,不能公平体现贡献和努力。
(7)、目前管控成本高,效率低,管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都不够,真实性、准确性的核查困难,现场检查很少。
(8)、管控部门职能交叉多,加上存在着部门利益,因此就造成了管控重心转移,往往有利可图的事情,都去抢着管;而对利益不大或无利可图的事情则是相互“踢皮球”,谁都不愿管。
(9)、管控人员素质不高,滥竽充数者不乏存在
管控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不仅要求管控人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政治素质,但事实上目前的管控队伍中,不少人素质不高。据调查,有些基层管控部门中竟有许多人从未受过系统管理知识教育。
(10)、目前制度无法控制下属企业的对外投资。控制对外投资是管控制度中一项基本内容。
(11)、目前制度无法管控财务杠杆风险。如果母公司和子公司利用相互担保方式从金融机构套取贷款 , 而只要有一个子公司经营稍有不慎,其风险即刻传播到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
(12)、目前制度无法管控转嫁财务风险。例如上市公司向母公司用现金买下一块价值很低的荒地 , 而上市公司又将这块地抵押给总部换取银行担保再向银行贷款。当上市公司无法还钱,则风险立刻转嫁到总部,造成财务危机,而购地款则被母公司以价值很低的荒地所圈走。
(13)、目前制度无法管控资金进入高风险市场。目前体制下二级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三级公司为载体从金融机构套取大量的资金,进入高风险的市场,例如股市、期货市场,引发财务危机。
(14)、目前制度无法管控下属公司主要负责人的行为,他们往往又控制了子公司的资金调度权和日常经营决策权,如果违规操作,往往会产生重大的财务风险。
(搬家帖)大国企病状
(2011-7-15 22:09:00)你说的很对,我是出身读书人家,有很强的道德感和理想主义。这种特质是不相容于这个体制的,但是为什么还能在江湖混这么多年,我想主要是我做事情认真,有执行能力,可以把别人的想法变成计划、任务、流程,并实现。同时我对基层的工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有极好的亲和力,可以当一个好工头。这就是我的价值。至于其他,人家也认为你不懂。某大国企的董事长在退休后,有一天偶然碰到,聊天,他说:你就是不懂政治,不然你的业务能力,专业学识和人品,我们公司谁能比。可是谁也不敢推荐你,因为不知哪天你就在政治上捅出个漏子来。
我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但也不打算改。即使与这个强调功利性的社会不相容。(其实如果我有功利性,现在不应该在西西河写帖子,而应该到某大佬办公室去候教了,这点资源我还是有的。)我想如果所有人都过于现实,那么这个社会会是什么样,当然我不想说自己做的事情很重要,很伟大,但至少也要有人做揭穿皇帝没有穿新衣的小孩吧。
国企的问题是历史形成的,只能由历史来解决。我们只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损失,减少承受改革的人的痛苦。我不认为现在大国企的领导不行,那可都是万众挑一的俊才,不能因为他们不懂数学,不懂计算机,不懂西方管理就说他们饭桶,他们在真正的企业运营和管理中,是最适应中国国情的,相比而言,我会的不过是雕虫小技,可以提升点效率而已,也就是企业过得舒服不舒服而已,他们可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
我为什么在西西河讲雕虫小技,因为我想这里的绝大部分人将和我一样,将终身从事提升企业效率的雕虫小技工作,一般没有机会去干宏才大略的事情,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好背景和好机会。毕竟在企业中,老大只有一个,我们不能都去做,那就做企业运营急需的工头吧。
中国人的上进心和急于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的全民努力,一定会使我们重新崛起,只要没有内乱。
-------------------------------------------------------------------
我觉得是价值观导致书生不够现实
其实搞政治的原理,我们都约知一二,对上顺,对下宽,行事忍,谋事稳。实际上知易行难,知道是一回事,能做是另外一回事。
我认为除非是自己认为自己担天下大任,有为天下苍生而生、而活的理想,或者往小点说是要有做万人之上,光宗耀祖的企图,才会忍常人不能忍,做常人不能做之事。这就是价值观,人生到底怎么选择才有价值,不辜负这百十来年。
书生意气实际是一种浪漫的表现,不愿为名利放弃(只要跟那些忍辱负重的人相比)自尊,是因为认为自尊比名利更重要;不愿违反自己的道德去坑蒙拐骗,是因为怕良心谴责而终身不安。所以这就是一个权衡,是名利只要或良心重要。
再往大处说,我们可以顺从上司,可以忍辱负重,目的是为了获得权位做事,为人民谋福利,但是结果可能谋到权位后,发现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好同流合污。因为政治是一个系统,个人的作用实在渺小,否则贪官污吏早就消灭了。朱元璋都没杀光。我有一个曾经充满理想的朋友,在忍辱负重获得高位后,发现根本无法做任何事情。痛苦过,现在已经是染缸里的动物了。
所以我觉得自己对自己说:我是有用的人,只是自己安慰自己而已,是否真有用,要看是否相容于整个系统。再优秀的原件,如果与系统产生冲突,仍然会被弃用。所以很可能牺牲自尊、良心换来的不是被弃用,就是同流合污。
这就是选择:怎么干?这就是价值观。书生一般洁身自好,不想为天下苍生牺牲自己的自尊、良心,去换取被弃用或被污染的机会。
有能力出污泥而不染,甚至改变染缸文化的,一定不是书生,而是雄才大略的大英雄。我们因为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教育,不可能成为这种英雄,百无一用是书生那。
所以我的结论是先做一个不祸害老百姓的人,做一个自尊的人,做一个有良心的人,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如果有那一天出现一个能为天下苍生请命或奋斗的大英雄,帮他一把。如此而已
----------------------------------------------------------------------
我的看法首先是获得人心
1、在中国企业做管理者,第一件事情是大家接受你,不轻视,不作弄,不讨厌。而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截了当的讲话,不伪装,不自以为是。这样就算你讲点外行话,大家也可以原谅。工人最不可原谅的是你装,中层最不可原谅的是你骗,高层最不可原谅的是你阴。
2、尽可能把事情简单化,傻瓜化,越简单越好。所以为了给员工简单,只好自己多受点累,搞得复杂一点。
3、管理不是拿来说的,是拿来做的。什么时候你能让几万人听你讲话一个小时而不乱哄哄,就说明你真的懂得员工的需求了。不懂人家期望和需求,是无法做管理者的,人家也不会听你的。
4、只有大部分普通员工愿意为你的目标尽职尽责,你才可能成功完成预算。而这需要极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我觉得会激励士气是管理者的主要能力之一。
5、对高层管理者,就是平衡利益分配,让他们跟你走,没有第二条路,否则必然发生内战。
--------------------------------------------------------------
1、这些子公司老总并不一定清楚企业真实情况,这我在与5个二级公司领导班子交换意见时感到他们也很吃惊,居然有这么多4级子公司。这些二级子公司董事长基本是前任首长秘书,总经理基本是现任首长亲戚。三级子公司领导基本是原来合并前的领导(每个二级公司是由若干相同行业公司合并组成的),四级子公司是三级子公司领导的心腹把持,某种程度是三级子公司的钱柜和利润蓄水池。集团公司就更不可能知道下面是什么情况,有多少子公司也不清楚,他们在干什么也不清楚,只能说大概知道而已。
2、这个利益格局是确定的游戏规则,即我的地盘我做主。集团只是分蛋糕的工具。
3、不完全是外来和尚好念经,是因为我们象克格勃一样调查的比较全面,比较深入。他们以前自己没动力,只要管好自己地盘就行,不关心宏观。而集团内部也分地盘。
4、这4级老总都不是经营企业的人才,都是经营关系的人精,所以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他们有足够能力搞来政府垄断资源,一个批文就够他们吃好几年。
5、集团人事权只在处级以下,2级以上公司领导由组织部委派。连商量余地都没有,国资委对此也很愤愤不平。
6、应该说他们执行力也有极强的地方,例如搞垄断资源,从国家开发行搞贷款,搞各种批文,那是一般企业望尘莫及的。手头的资源可以说让许多企业口水都要流干:商业银行、信托、电站、煤矿、大片土地、城市煤气、物流企业、铁路、高速公路、基金、大型制造业筹建许可等等批文。但是如何运营企业,如何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没有办法和经验。
7、正规企业财务授权是在预算范围内。例如我对子公司财务支付每月进行一次授权,子公司就可以在预算范围内支付,但是月底要审核是否越权,如果越权,我将立即收回授权,仍然要一事一报我批准。
例如所有部门和下属单位的费用和支出由总部按资金使用时间提前两天划拨到相关专门帐户上,资金数额和用款时间由每月总部审定的预算计划确定,而月预算计划又由年预算计划决定,年预算计划是包括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业务发展,人力资源,投资,筹资等等项目的全面预算;任何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或超预算的审批权在董事会;对预算使用的真实性和效果由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经常性的业务及财务稽核监督检查。其它包括财务计划,定额管理,标准成本,成本核算,成本计划,以及财务考核指标均由总部制定,董事会批准,下发各部门和各单位执行,并由总部授权有关部门监督考核。对某单位实行授信额度管理,即由某单位铺申请,总部计划财务部审核,并报总经理批准,特别授权某单位在一定金额限度内(例如每月上限总额控制等等)可以直接支付,每月支付所需资金额度由单位向总部计划财务部申请,经报总经理批准(如果不在年度预算内,得转报董事会批准),然后按每周需要量,从总部直接划拨到指定帐户,专款专用,(并记该单位应付帐项),某单位每周向总部计划财务部上报帐户余额和支付明细,经稽核准确无误,才可在总部核销应付项下数字。一旦该单位应付帐项下总额超过以前批准的授信额度,则停止其直接支付业务,直到问题解决为止。然后重新评估,批准新的授信额度。
个个是硬伤,只怕是知道病症也无法可医。 忙总关于职业经理人的观点真是字字珠玑。
可惜了。 现在很多地方国企还是这个德行,不过央企应该会好些吧? 红焖 发表于 2012-5-28 18: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很多地方国企还是这个德行,不过央企应该会好些吧?
央企有好的,有差的。 红焖 发表于 2012-5-28 18: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很多地方国企还是这个德行,不过央企应该会好些吧?
又是一个金矿,呵呵,忙总写的这些资料真是个宝,一些做大了的民企,其中包括民营房企,也有以上国企同样的问题症状。 根据自己在国企混迹多年的感觉,由于国企与生俱来的形成机制,造成管理层的行为驱动力与企业正常的发展方向极端不匹配,一般意义上,除非在某些方面具备垄断优势资源,或者得到政府的特殊保护,否则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迟早是死路一条。有一种例外,是那种一把手极为强势,地位稳,后台硬,自身能力素质也不错,能够多年持续当老大,把企业搞得就像自己家的公司,这样的也能打造出个把的优秀国企,当然这只是小概率,大多数是把企业蛀空。 hx_life 发表于 2012-5-28 23: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根据自己在国企混迹多年的感觉,由于国企与生俱来的形成机制,造成管理层的行为驱动力与企业正常的发展方向 ...
央企基本凭块头大和政策优势竞争,并不高效率,他基本是横冲直闯型,所以一旦冲突,死的必然是民营企业,不管你多优秀都没有用。 先粗略的看了一遍,再仔细看 国企的低效率是有目共睹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大股东未进行足够有效的监管,而涣散低能的员工还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freeman 发表于 2012-5-30 22: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国企的低效率是有目共睹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大股东未进行足够有效的监管,而涣散低能的员工还有莫名其 ...
凭体量横冲直闯取胜。这也是一种生存策略,类似犀牛或大象。 wxmang 发表于 2012-5-31 10: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凭体量横冲直闯取胜。这也是一种生存策略,类似犀牛或大象。
最佩服国企的全面企业管理制度,还有 惩恶扬善令 (忙总说的组织和纪检),民企这两点在管理上难望其项背的。 asen 发表于 2012-5-31 1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佩服国企的全面企业管理制度,还有 惩恶扬善令 (忙总说的组织和纪检),民企这两点在管理上难望其项背 ...
民营企业主要是老板带头违规,破坏规章制度,所以什么管理体系都形同虚设。 asen 发表于 2012-5-31 1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佩服国企的全面企业管理制度,还有 惩恶扬善令 (忙总说的组织和纪检),民企这两点在管理上难望其项背 ...
确实是管理制度健全,成本的规章都是砖头似的,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办事效率的低下 风从哪里来 发表于 2012-9-4 1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确实是管理制度健全,成本的规章都是砖头似的,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办事效率的低下
没错,事物的两面性。
但是中小企业大都白手起家,营业增长期不存在太多的问题(就像GDP快速增长时),有矛盾也容易化解。
但在08年后就不同了,大多小企业处于无增长持平状态,就要面临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有经验的就好些,但手册中没有的就看个人能力了。
而例如国企连上班工人车祸企业担责,下班途中不担责都定好,而且都没有异议,就是厉害亚。
公司管理层变动,中小企业往往里外不是人,而国企都没人理你,一句组织决定就o了。 asen 发表于 2012-9-5 15: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错,事物的两面性。
但是中小企业大都白手起家,营业增长期不存在太多的问题(就像GDP快速增长时),有 ...
嗯,不过国企虽然流程走得慢,项目一旦上马之后,那绝对是雷厉风行的。
感觉国企是内部消耗大,费时费力,民企是外部消耗,需要应对政策和市场变化,难说哪个更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