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5 11:10:31

lbxyzd2 发表于 2012-8-11 1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像老毛这种境界的人,还喜欢像帝王一样选妃,还让这些“妃子”们参与政治事务

这是他的政治力量,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5 11:12:24

最近也在看毛泽东传。

越来越体会到忙总说的毛主席是支点,是仲裁的含义了。

在很多时候,毛是站在大多数人的对面。毛是如何利用政治资源来推动他的工作,达到他的目的,真的值得学习。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5 11:13:47

还有一点体会,毛晚年违背他自己的思想。

政治时代太恐怖,观点不合就会被扣帽子。

lbxyzd2 发表于 2012-8-15 11:42:43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5 1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他的政治力量,

为什么要找这些个妃子当政治力量?

lbxyzd2 发表于 2012-8-15 11:47:52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5 1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他的政治力量,

创千年基业之神人,到晚年其天纵之才达到登峰造极之时,却只能靠选妃来培养政治力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剧?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5 12:59:11

lbxyzd2 发表于 2012-8-15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创千年基业之神人,到晚年其天纵之才达到登峰造极之时,却只能靠选妃来培养政治力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 ...

粗读毛泽东传,还没有细细研究。

个人观点,解放后毛执着于意识形态之争。庐山会议 文化大革命。在这两个问题上,他是站在

绝大多老同志的对立面的。他要培植一些势力来抗衡这些老同志。

关键是他的政策其实是不符合当时人民利益的,比如大跃进等等。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8-15 13:10:59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5 1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粗读毛泽东传,还没有细细研究。

个人观点,解放后毛执着于意识形态之争。庐山会议 文化大革命。在这两 ...

关于大跃进:

可以看看 : Institution origin of Great Leap Forward

看完就会了解对于大跃进, 毛并没有多少选择.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8-15 13:12:52

lbxyzd2 发表于 2012-8-15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创千年基业之神人,到晚年其天纵之才达到登峰造极之时,却只能靠选妃来培养政治力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 ...

登峰造极?  您还没读懂那段历史啊.
如履薄冰可能更贴切。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8-15 13:59:36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5 12: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粗读毛泽东传,还没有细细研究。

个人观点,解放后毛执着于意识形态之争。庐山会议 文化大革命。在这两 ...


不知道有没有翻译.

其实意思也很简单:

当时分两派: 重工业派 和 经济平衡派

重工业派就是李长春,薄一波等
经济平衡派 是陈云,李先念等

现实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后,经济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 大跃进之前有个小跃进, 小跃进已经导致工农失衡, 城市人口激增.

这是陈云强调要平衡经济, 不要过分的从农村崛取资源, 强调用市场手段.

重工业派提出自力更生, 苏联的钢铁厂非常贵, 号张在地方建便宜的厂, 鼓吹工业继续投资,生产农业机械,如此促进农业发展.

陈云的主张正好赶上当时的反右倾, 他的很多平衡经济的建议根当时的右派有诸多相似的地方, 在政治上非常不利, 结果陈云被罢黜.

重工业派在经济模式受阻的情况下提出的 自力更生, 建设地方工业的口号获得的认可. 这是灾难的开始.

毛无非在两者之间选择, 鉴于经济平衡派无法满足快速工业化的蓝图, 选择重工业派也是无无可厚非.

大跃进失败后, 陈云重新回来收拾残局.

毛没有拟定任何东西, 大跃进是重工业派在苏联模式受阻提出的中国模式的实验.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15 15:55:38

lbxyzd2 发表于 2012-8-15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创千年基业之神人,到晚年其天纵之才达到登峰造极之时,却只能靠选妃来培养政治力量,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悲 ...

忙总有一种说法:毛主席身边的战友渐渐背离革命时的理想,阶层开始固化,毛主席本人又不结党营私,所以自己没有政治势力和政治力量可以依靠,孤家寡人一个,要达成自己的政治目的,就得用一些后宫。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15 16:10:13

RE: 可恶,刀笔小吏——鲁迅活着毛主席会怎么对待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2-8-15 20:47 编辑

昨晚看毛主席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正处》理论和“双百方针”。在3月10日的座谈会上,有人问:如果鲁迅活到现在会怎么样?毛主席的回答堂堂正正。现因手头没有原文,略去引文。
三月十日,下午三时至六时四十,在颐年堂邀集邓拓、金仲华、徐铸成、赵超构、杨永直、范瑾、吴象、李超、常芝青、朱穆之、舒新城、曾彦修、黄洛峰、王芸生等座谈新闻出版方面的问题。康生、陆定一、胡乔木、周扬、钱俊瑞等参加。

有人问:鲁迅如果活着会怎么样?毛答: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但更多的可能是会写。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敢写的环境,他们怕挨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没有学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就敢写。
                                                                                                       摘自《毛泽东传》1598页

当时看到这个出处时,我肺都气炸了!
那些刀笔小吏,可恶之极,诛九族都不解我的气!

在之前,我看到的毛主席标准的回答是:要么不说话,要么关在监狱里!
这个回答很好地体现了毛主席的霸气,因读书不多,我竟然听信了这等怪力乱神之语。今天读到原出处,我震惊!那些刀笔小吏,就因为老百姓没读多少书,随意发挥甚至篡改原义,借以毒化毛主席,诛心之极。

这让我想起一个吹捧蒋介石的事例,说中国与南越打海战,北海舰队要从台湾海峡经过支援,台湾方面汇报了中共此一军事动向,蒋介石回答说:西沙吃紧!支援舰队遂得以顺利通过台湾海峡。蒋介石真英明神武,鸟生鱼汤。真中华民族之雄奇也。
可是,杨天石教授在回答记者求证时,曾说:此事我不知道,没有见过相关史料。
可恶的是,央视记者在今年的某时事节目里,还在以此事大谈蒋介石之鸟生鱼汤!

as500 发表于 2012-8-15 19:49:22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15 15: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有一种说法:毛主席身边的战友渐渐背离革命时的理想,阶层开始固化,毛主席本人又不结党营私,所以自 ...

依靠宦官和后宫,当然也包括红卫兵,这是历史上任何皇权与有组织文管系统斗争的常见形式。往过,这种斗争的目的是皇权;这次斗争,他老人家争的是跳出历史周期律。一党执政的,必然走向独裁,进而进入帝国主义,这和资本主义是一个结果。这样的结果,是老人家不能接受。

flatworld 发表于 2012-8-15 20:54:42

谢谢分享!

宋兵丙 发表于 2012-8-15 21:16:00

大家继续讨论,这楼质量很高,等忙总回来大家提出的疑问肯定会一一解答。

我看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觉得毛主席是一个非常能学习善总结还能抓住核心问题并做出最佳选择。我想毛主席一定有他

学习的方式方法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15 22:24:40

RE: 毛主席如何举重若轻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2-8-15 22:29 编辑

忙总对毛主席的举重若轻非常钦佩,我以为就像周恩来评价邓小平一样:邓小平是举重若轻,周恩来是举轻若重。
忙总的点评很妙,286不是举重若轻,而是根本举不起来,只能摸。

在读《毛泽东传》井冈山斗争时期及抗战时期的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毛主席的举重若轻和286的迥然不同。

就我的体会,毛主席的这个功夫,一般人很难学。基本步骤是:
一、调查研究,先摸,试点,并且大胆尝试。《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抗战时期编写的自抗战以来胜利实录,以及建国后农村合作化时编写合作化资料。这些只是调查研究,实践之后得出来的第一手资料,但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政绩,也是便于以后总结第一手史料。
这一步,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没有特别难的,主要是从思想上要重视调查研究,脚踏实地,不能搞教条主义,学王明等人。毛主席在瑞金吃够了这些人的苦,直到延安整风才彻底扭转这一头重脚轻的工作方法。
二、分析,总结,系统化,成为理论。这一步是一个飞跃,大多数人都倒在这里,小平同志也不能例外。
以我的思考,要做到这一点,非天纵之才不可。
首先,得勤于思考,博览群书,有做学问家的潜质。像286总不读书,肯定不行,思考的尝试不够。毛主席能够写《实践论》《矛盾论》,那不是盖的。
其次,强大到变态的综合分析能力。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能够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本事,我看是天授其才。
不过,一般人要是能够勤于思考,不断努力,也能百日精进,受用无穷。

所以,说很容易,但写完之后,我自问做不到。

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是最有代表性的。先也是像286一样摸着石头过河,先实践,干了再说。便毛主席的摸和286的摸是不一样的,毛主席的摸是试点,是为了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思考,是为了升华与飞跃。而不是无目标的乱摸。毛主席在井冈山摸了2年,基本就摸出门道了,以《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为代表,基本了毛主席对于革命斗争进行了规律地的系统总结,再加上〈古田决议〉,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全部成型了,成了指导斗争的范式。之后的抗战就是全面的实践这些理论,推而广之。
怎么样闹革命,就按毛主席说的做:先找几省交界的穷乡僻壤占一块地盘,招兵买马,分田地,建立政权,然后滚雪球,连怎么招兵怎么买马都有章有法。
抗战时期主要表现在对统一战线的高瞻远瞩,以及对根据地的布势。这一时期,毛主席的斗争艺术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实践。

我的理解,毛主席的举重若轻在于摸出了名堂,摸出了规律,有目标,有方向,还是关乎全局的规律性,不是乱摸,摸到河中间就左摸摸,右摸摸,停而不前,相信下一代的智慧,交给下一代去解决。
这也是毛主席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先小范围的试点,然后调查研究,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理论,再推而广之。其实,现在的政府施政,也有这个味道,什么政策都也试点再推广。不过,与毛主席比,毛主席更能总结出对全局有指导性的规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天纵其才啊。
并且,毛主席总结的理论简便易行,易懂,易记,易操作,还特有方向性和目标性,这就让人产生了动力和求胜的希望。人最怕没方向,一旦失去方向,就什么都完了。大到治国就开始官僚,小到个人,就开始丧失进取精神。

说到我学习到的就是:要重实践,重调查研究,然后还要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这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易行,易懂,易操作,有方向的一套办法。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6 13:13:24

粗读一遍,刚刚看完。

感受:

(1)建国后的下半卷应该是有问题的,可惜对这些没有研究。等待达人来解惑。

(2)邓的哲学思路和毛是一派相传。核心是“实事求是”。

(3)毛的视野是超前的,发动文化大革命反对的官僚主义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但改开以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利弊关系,现在的还没有结论。我个人是倾向于邓,毕竟人是要过日子的,国家是要过日子的。

(4)前人的丰功伟绩依赖于后人的努力,64如果中国垮了,邓绝对是要千夫所指。所幸,中国挺过来的。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6 13:16:19

陈毅 谭震林 等老革命让人敬佩

一不自杀,二不叛国。赞啊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6 13:24:31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8-15 13: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知道有没有翻译.

其实意思也很简单:


但从实际来说,重工业增长的指标也不好。尤其是大炼钢铁,巨大的浪费。

不知道毛现在看到中国一家的钢产量是2到9名的总和有何感受。

lbxyzd2 发表于 2012-8-16 15:14:18

邓小平等人为什么远不及毛主席,看来就是三个字:不读书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8-16 17:09:13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6 1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但从实际来说,重工业增长的指标也不好。尤其是大炼钢铁,巨大的浪费。

不知道毛现在看到中国一家的钢 ...

毛看到现在的钢产量会很欣慰.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8-16 17:36:59

bobo0928 发表于 2012-8-16 13: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粗读一遍,刚刚看完。

感受:


哈哈,

其实建国后毛最大的贡献, 当然有可能是间接的, 是:

扭转了全面倒向苏联, 苏联的经济体制 (一五), 倒向美国.

尤其是文革, 间接的作用是摧毁了苏式经济上层建筑, 往下就只能改了, 大跃进没改好, 小平继续改而已.

far8008 发表于 2012-8-16 17:52:45

葡萄提起过,党内斗争和当时的国际间的美苏争斗是统一的,要不然。老毛的急转向能这么平稳吗。老邓能改革开放啊?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28 10:15:03

RE: 再说几句话:批驳”鲁迅活着怎么样,进监狱or沉默“的谎言

      我们可以肯定,关于鲁迅活着会怎么样的问题,的确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不用证明,《毛泽东传》(中央文献版)已经作出明确的回答,刀笔小吏们也都承认这一事实,况且还是刀笔小吏们捅出来的。分歧在于,毛主席是如何回答的?如今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毛泽东传》(中央文献版),称之为毛版。一九五七年三月十日,下午三时至六时四十分日于颐年堂举行的座谈会,参加人员有:邓拓、金仲华、徐铸成、赵超构、杨永直、范瑾、吴象、李超、常芝青、朱穆之、舒新城、曾彦修、黄洛峰、王芸生等座谈新闻出的问题。康生、陆定一、胡乔术、周扬、钱俊瑞等参加。……有人问:鲁迅如果活着会怎么样?毛答: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的,但更多的可能是会写。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敢写的环境,他们怕挨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没有学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就敢写。”——摘自《毛泽东传》(中央文献版)1597~1598页。第二个版本是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之“再说几句”,且称之为周版。一九五七年,毛主席曾前往上海小住,依照惯例请几位老乡聊聊,据说有周谷成等人。罗稷南先生也是湖南老友,参加了座谈。大家都知道此时正值“反右”,谈话的内容必然涉及到对文化人士在运动中处境的估计。罗稷南老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   这是一个悬浮在半空中的大胆的假设题,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其他文化界朋友若有所感,绝不敢如此冒昧,罗先生却直率地讲了出来。不料毛主席对此却十分认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是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  一个近乎悬念的询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罗稷南先生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不敢再做声。他把这事埋在心里,对谁也不透露。一直到罗老先生病重,觉得很有必要把几十年前的这段秘密对话公开于世,不该带进棺材,遂向一位信得过的学生全盘托出。   在今年(二○○一年)七月拜访了王元化先生,王先生告诉我应当可以披露,此事的公开不致于对两位伟人会产生什么影响,况且王元化先生告诉我:他也听说过这件事情。  ■摘自周海婴《鲁迅与我七十年》之“再说几句 ”(注:没有印刷版,电子书上没找到这一篇,在网上放狗搜了这一段文字。引文中加粗加红是关键信息。)从上面两种回答的比较可以看出,这两个版本的回答是自相矛盾的,二者必有一个在说假话,也即,两个版本只有一个版本是真的。那么,那个版本是真的呢?我们先说逻辑上的原因:1、周版的回答不符合1957年时期毛主席的思想。1956年国际国内出现新的形势和爆发新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国际上,波匈事件、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报告引起了极度的混乱、铁托的普拉演说等,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关于社会矛盾性质划分以及如何处理的现实问题;国内,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之后,1956年,国内出现了一些社会矛盾,有的还很激烈,甚至罢工、罢课、农民退社,还有小民主、大民主的争论……总结起来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条件下的社会矛盾如何对待?是按照革命年代的敌我矛盾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还是人民内部矛盾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正处》理论和“双百方针”的大背景和原因。在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矛盾的处理基本上都是按照敌我矛盾来处理的,中国想探索一条有别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得首先回答这个问题。1957年的反右,是随着国内形势的不断发展一步一步形成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计划,甚至阴谋或阳谋。至于后来发展成反右,甚至扩大化,那是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儿!不能用后来的历史演变反推,读历史要深入其境,而不是事后诸葛亮。基本上,1957年时期毛主席的思想演变可以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两个时期。上半年,毛主席还处于对《正处》理论和“双百方针”的高度自信和热情幻想之中,认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解决社会矛盾的理论指导。同时,这时毛主席激情高涨,对未来的整风充满信心。下半年,随着一些民主党派和一些民主人士不负责任的鼓动,毛主席对社会形势和社会矛盾的判断日益紧张和激烈,部分地修正了《正处》理论,提出了“右倾分子”、“反共分子”的口号。但此时毛主席的思想并没有根本性地修改《正处》理论和“双百方针”。因此,说要把鲁迅关起来,本来就与毛主席1957年时期关于《正处》理论和“双百方针”相违背。其实,这时民主党派中的部分人物,矛头直指共产党的领导权这个核心问题,“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挑战的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挑战的是1954年以宪法确定了的一系列根本政治制度,民主党派的部分人物的做法,明显是要掀桌子,抢皇位。2、周版的回答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应有的回答。这个回答,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综合毛主席一生的功业及行事特点,一个开国君主霸道凌厉的英武形象跃然纸上,符合后人对他形象的预期,但回答偏激而缺乏政治弹性。刘少奇的“剥削有功”等言论曾被毛主席修改为“公私兼顾”,以此可以看出,毛主席在政治方面是十分注意分寸的。3、既然毛主席在公开的座谈会上明确地回复了“有的人”的“大胆的假设疑问”,且是3月10日的问题,后面的人再问,就是重复啰嗦,提问者何其不智?另外,毛主席既然在3月10日回答了“大胆的假设疑问”,那么第二次回答同一问题时,会前后矛盾,自打嘴巴?在1957年的整个一年的时期里,都看不到毛主席有如此昏聩和不连续的思想及行为。4、小一点说,周版回答并不是毛主席一贯的语言风格。对比毛版的回答,就能够很好地体现毛主席的谈话风格:轻松、幽默、风趣,极富辩证法,极具思想深度与广度。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28 10:15:57

RE: 再说几句话:批驳”鲁迅活着怎么样,进监狱or沉默“的谎言(技术流)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28 1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可以肯定,关于鲁迅活着会怎么样的问题,的确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不用证明,《毛泽东传》(中央 ...

Ok,现在开始从纯技术流的观点,来说明毛版与周版分歧所在,看看刀笔小
吏们是如何可恶、可耻、可恨。
先从周版说起,引文中加粗加红的字,是关键,我们可以读出以下信息:
1、时间:1957年某个时期,但不说明是那个时期。
2、地点:上海。
3、参加人员:请几位老乡聊聊,据说有周谷成等人。罗稷南先生也是湖南
老友,参加了座谈。
4、事件:邀请在上海的几位老乡聊聊。
5、谁提出的这个问题:“罗稷南老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
胆的设想疑问”。
6、谁传出了这个问题?从周版看来,周海婴得到了一个叫“王元化”老人的允许,才“再说几句话”的。王元化“也听说过这件事情”,说明周海婴和王元化都通过不同渠道“听说过这件事情”。那是什么渠道了?没人明说!
这六个问题,真真假假,回答又正好符合大众心目中自以为的毛主席形象,所以,就广为流传了,的确迷糊了我等一干众人。
刀笔小吏们就是这样上下其手。
真想果真如此吗?
1、时间和地点问题。
关于1957年毛主席的行程是可以查出来的,只是我手头上没有毛主席的年谱,也没有相关的历史档案,只好从《毛泽东传》中编辑出毛主席1957年的大致行程。从这个行程表中看出,毛主席在1957年曾三次到过上海,分别是:
第一次,3月21日,约复旦大学教授周谷城畅谈,晚上9时10分离开上海去杭州。
第二次,7月8日,出席上海市干部会议,并讲话。没有会见“老乡”,之后就去青岛开三中全会。
第三次,9月17日,在上海会见党外人士舒新城、赵超构和束世徵(是三点水旁)等,一起吃饭。18日上午,离开上海。
三次到上海,两次座谈。不知道周版的毛主席在上海约谈,是哪一次了?并且,引申出下一个问题。
2、参加人员和座谈。
毛主席在上海有过两次座谈,谈话内容都是关于《正处》理论和“双百方针”,所以,座谈这个事,是真的。
且慢,哪些人参加了座谈!
座谈人员名单如下:周谷城,舒新城、赵超构和束世徵。
周谷城,湖南省益阳县长湖口人,1913年入湖南长沙省立第一中学。
舒新城,湖南溆浦人,1908年(15岁)入学溆浦县立高等小学,1917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后在长沙兑泽中学、省立一中及福湘女学等校任教务主任。出版家、教育家,曾任《辞海》主编。
赵超构,原籍浙江文成县,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中国新闻记者,专栏作家。
束世徵(1896~1978),字天民,号秋涛,芜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以上四人,前两人可算老乡。
细读周版文字,“依照惯例请几位老乡聊聊,据说有周谷成等人。罗稷南先生也是湖南老友,参加了座谈。”前后也就请了两位老乡聊聊,何用“几”字,“据说有周谷城等”,另外一个也就剩下“舒新城”。
且,两次座谈的人物,完全不同,周版明显将两次间隔达半年之久的座谈混而为一,好一个以假乱真!
从周谷城参加座谈来看,似乎是3月第一次座谈,但3月上海座谈只有周谷城一人,《毛泽东传》没有记载还邀请了另外什么人,如果邀请了,《毛泽东传》没必要不写上去;从座谈参加的规模上看,似乎是9月第三次座谈,但9月的座谈周谷城没参加!
GOD!“1957年的某个时期”,到底是哪个时期啊,周海婴先生!那个时候还不流行穿越,大哥!
罗稷南何许人也,不在其列,何能“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他抽的神马空隙,怎么抽得?是找“抽”吧!上次温家宝回母校,我也很想“抽”个空隙,向温家宝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可惜我不是孙悟空,我只能找“抽”!
罗稷南,原名陈小航。祖籍南京,到定居云南凤庆县凤山镇时已是第11代。云南顺宁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能算毛主席的老乡吗?如果这算,那我也算是毛主席的老乡好了!
(注:以上人物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
3、谁提出的这个问题
周版说“罗稷南老先生抽个空隙”向毛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疑问”。
毛版里,提出这个“大胆的设想疑问的”是谁了?
且看3月10日在颐年堂参加座谈会的人员名单:邓拓、金仲华、徐铸成、赵超构、杨永直、范瑾、吴象、李超、常芝青、朱穆之、舒新城、曾彦修、黄洛峰、王芸生等座,康生、陆定一、胡乔木、周扬、钱俊瑞等参加。
毛版用了一个“有人问”来代指这19人中的某一个人,以《毛泽东传》的常用风格来看,这是一个明显的春秋笔法,此人应该属于现在台上伟光正的人物。我们可用排除法来试着缩小范围。首先康生等一众的可能性最小,党内同志,在这种场合不会提问,先去5个人。
那提问者只能来自于邓拓等14人中间。至于是哪个,真不好说。就看这些死鬼先辈们谁从棺材里站出来自个承认,或者他们的子孙站出来,或者档案解密!
4、谁传出了这个问题
从上面的名单比较中可以看出,赵超构和舒新城两人是既参加过上海的座谈的,又参加了3月10日颐年堂“有人问”的座谈会的,这两人又同属于新闻宣传口。从侦破的角度看,这两人的嫌疑最大。
周海婴的渠道无法得知,王元化的渠道了?
赵超构,1920年生于湖北武昌,卒于2008年。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 现代作家、著名学者、《文心雕龙》研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注:来源于百度百科)
赵超构、舒新城和王元化,三人分属不同行业,但同在上海,罗稷南与王元化同属一个行业,都在上海!
无论是周海婴还是王元化都闪烁其辞,因此,只有两种可能性:
一,道听途说。他们道听途说的渠道来源应该是一致的,源头在于3月10日颐年堂开座谈会的那19个人,或许他们的渠道来源也是个二道贩子,转述时借这个提问自我创作发明;
二,自编自演。如果此为真,那就极有可能在扯虎皮当大旗,王元化就成了虎皮。
看来,这个传出来的渠道,还真是诡异!

综上述,周版的时间、地点、人物均牛头不对马嘴,经不起历史档案的考验。至于谁提出的这个“大胆的设想疑问”,根本就不是罗稷南,《毛泽东传》对此有明确的档案记载。
唯一对的事情就是座谈一事,但也是云山雾罩,指东打西。
这也是现在刀笔小吏们在宣传上惯常手法,以一真掩九假,还同时要扮演着公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还要口念咒语:免煮、猪油!
尼玛,的确骗倒了不少人。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30 16:17:24

RE:毛主席对八大主要矛盾的结论不同意,又是一个炸弹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2-8-30 17:03 编辑

毛主席在1957年4月4日——6日召开的会议中,回答刘子见(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的提问时说,八大决议“是犯了个错误,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摘自《毛泽东传》四卷1622——1623页。
呵呵。


       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表述:先进的生产关系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

       十二大在党章总纲中明确规定,把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作为我国当前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反映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表明了我们革命的目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它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主要矛盾的表述,十二大充分汲取了八大的成果,又比八大的提法更为准确,更符合我国当前的现实。如八大关于“落后的农业国”的提法,由于二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已不完全符合今天的实际情况。关于“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的提法,由于不够准确,十二大使用了“社会生产”的概念。——摘自共产党新闻网(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4956/11852716.html)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30 16:47:31

RE: 60年前的和谐理论:《正处》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2-8-30 17:26 编辑

1957年,关键之年,转折之年。
经过前8年励精图治,政权稳固,经济发展,国际形势缓和,有天下一统之象。
再加上苏东欧在对待国内矛盾时的处理仍旧停留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马上治天下的阶段。
所以提出了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并以此为理论,阐述现在国内主要依据人民内部矛盾处理,这是准备偃武修文,开始马下治天下。

在4、5月间,毛主席着急地关注全国各阶层对《正处》的反映,急切想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思想动态。
毛主席提前发动全党整风,意在全党统一思想。让这个在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马上得天下的党转变思想,认识到现在要与民休养,下马以文治天下了,不能再用过去那套简便粗暴的革命手段,要像请客吃饭那样温良恭谦让,要像绣花样那样雅致。

这是60年前的和谐理论。中国等了一个50年的时间才最终确定和谐理论,呵呵。

BTW,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论述,着眼点应该也是基于此,这是《正处》理论在党内最终能够获得共识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毛主席有再大的权力,再高的威望,怕也是难为哦。
我猜测,毛主席是不是想用《正处》理论来代替八大的论述。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30 17:48:09

RE: 一点疑问:陈黄劝毛主席留任的信是给刘、周,而非直接给毛主席?

《毛泽东传》1637页,
5月1日,陈叔通、黄炎培联名劝毛主度留任,信却是写给刘少奇、周恩来的?为什么不是直接给毛主席?

zilewang 发表于 2012-8-30 19:13:31

RE:1957年5月14日和16日两次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很关键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2-8-30 20:20 编辑

5月14日
人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常委名单。
彭真(政治局委员,兼北京市长,此时应该是以北京市长的身份参加)
李维汉(负责统战工作)
康生(负责情报工作,有点讽刺)
陆定一(负责新闻宣传工作)。

5月16日
人员:加了吴冷西:新闻宣传的扛把子。

这两次会议在对整风鸣放的民主党派定性!


5月25日,下午,毛主席释放反右的政治信号。在这之前,党内在政治局一级对政治形势达成了共识:反右。

当时的气氛是,为政府说话即是不对,是“歌德派”,反对一切的话倒可以大行其道。看来,和现在没什么两样,什么都放开了,就容易这样子混乱。
有一点疑问,高层都是从尸山血海趟出来的,怎么会被几个学生的串联和民主人士的言论吓成这个子?还当成波匈事件,似乎共产党的天要蹋下来一样。就靠这几个学生和嘴炮也能得天下?这也不符合“枪杆子里出政权”理论?难道说学生的串联和言论背后有推手,是有组织的行为,难道这些言论与行为有国内国际两个背景,特别是国际背景?或者高层收到了一些严重的足以忧虑政权的情报?康生就是搞这方面工作,他是参加14日和16日的会议的。

zilewang 发表于 2012-9-3 16:44:58

RE: 周总理的侄女也说不严谨的话?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2-9-3 16:51 编辑

看到周总理的侄女周秉德的《我的伯父周恩来》里最著名的就是:主席,大权还在您手里!

晕菜,周总理高风亮节,他侄女怎么也跟如今的风气讲不严谨的话。这话如同她在作起居注,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看了《毛泽东传》关于1972年前后几个月的描述,毛主席最严重的一次病是1972年2月12日凌晨。那次是把周总理吓了个半死“两腿无力,许久都下不了车”,“声音有点沙哑,而且有点发颤”。
推测,周总理被吓成这样,应该属于毛主席第一次得这么严重的病,如果再二再三,经过大风大浪的周总理是不可能吓成这样的。
那周书里讲的1975年12月的病,还有周总理讲的话,真的有点怀疑。

不是看《毛泽东传》,真是不相信,现在好多人都在虎假虎威,睁着眼睛说瞎话!
“这世上还有放心奶吗?”同理,这世上还有放心书吗?

zilewang 发表于 2012-9-6 10:29:31

RE: 一本《毛泽东传》在手,要戳破多少世间谎言

在忙总感召下,初读《毛泽东传》,竟然读出了许多原来听到似是而非的各种传言,形形色色的伟人之后或者揭秘者,传出的各种绘声绘色的故事情节,其实都可以在《毛泽东传》里找到答案或者相对应的背景。

最突出的一点感受就是,读书,一定要读权威,不能在看娱乐小报。能够常读《毛泽东传》就足以抵挡一切砖头,也的确可以学习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毛泽东传》读书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