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教育见闻之一课外活动
海外教育见闻之一课外活动跟忙总来茶馆几个月,主要是抱着学习的想法,看得多,发言少,偶尔上来冒几下泡,但光吸取不奉献,茶馆就不热闹了,所以下决心发个主题,把自己对海外教育的见闻写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准备写个系列,把我观察思考过的教育侧面写一写。我一直认为中西方教育各有优缺点,我们把别人好的东西拿过来,结合自己的实际,给孩子提供全方面的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由于视角所限,难免以偏盖全',欢迎大家讨论。
记得我小时候,没有课外活动,条件好的学校可能有兴趣小组,最多的就是学校运动队的体育训练,也只有运动健将才能参加。当时有钱能培养孩子才艺的家庭少之又少,能有机会被选送少年宫的更是凤毛麟角,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中能会乐器的的非常令人羡慕,导致在大学里抱把吉它自学成才的男生很受女生青睐。这样一批人到了海外,对子女的音乐绘画教育上的投资就可想而知了。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小学初中阶段都至少参加过一钟乐器或绘画的课外学习了,有的甚至学习了两种乐器。除了家庭的教育投入, 学校里也能提供一些,但由于教育经费所限,海外的公立学校开设的课外活动很少,顶多学校里有乐队和一些专项的运动队,平时市政打造的平台会面向普罗大众提供各种课外活动,以体育音乐艺术为主,教师的师资水平不齐。暑期的夏令营主题也是五花八门,都是收费的。但这些在我看来是些广义上的课外活动,不是我要记录评价的主题。我重点要说说狭义的课外活动。
我对狭义课外活动的定义是没有大纲要求能直接或间接帮助课堂主课的学习并培养兴趣的活动。我所居住的城市有个非赢利性组织,一年两次开办为期六周每周一次的课外活动。创办人是一群不满足于公立学校的教育,希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更多教育机会的白人家长群体,老师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请来的。提供的课程包括写作/生物爬行动物/侦探化学/卡通绘画/解剖/生物-基因/机器人/桥牌/计算机游戏设计/围棋/儿童理财/演讲与口才/棋盘游戏设计等等,面向7-14岁的孩子。我在女儿五年级时给她报了解剖和写作课。因为上课时间与中文学校学习时间冲突,看不见几个华人的孩子.在我的孩子亲身体验了这些课程后,我开始竭力向周围的朋友推荐,使得更多的华人家庭送孩子来这里学习。
解剖课是这里的热门课,每次注册时总是最早报满。来上课的孩子都胆子大,不怕血。老师是大学的生物专业的研究生,配个助手,解剖材料由易到难,从蚯蚓到鱼,到青蛙再到小乳猪,老师在介绍完每类动物的结生理构特点后,指导孩子们一步步动手解剖。孩子们每两个分为一组,一个操作,一个协作,轮流互换。解剖课既能让孩子对各种生物物种的生理结构有感性认识,又培养了专注力和精细动手能力。课程结束后,我给孩子卖了条活鱼让她解剖给我看,还真是像摸像样把鱼的内脏丝毫没有破损地取出来,小心异议地给我从一堆肠子剥离出鱼的心脏。解剖科激发了我女儿对生物的兴趣,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长大后理想都是要做验尸官。呵呵,听起来有点恐怖.
写作课是由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女作家开的,她一上来就介绍自己小时候是怎样开始爱好写作,一步步走上写作道路的,还讲成为一个作家之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如何培养这些能力,还特别提出其中的素质之一就是接受退稿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后说上这门课的最后成果是全体学生出版一个文集,这一下子孩子们来了兴趣。每个孩子要写两篇东西,一篇是找一名历史上的名人,研究他(她)的生平事迹,最后截取其最有意义的一段生活片段,凭借想象写一篇纪实性的东西,有点象我们所说的纪实文学。另一篇则选择自己身边的人物,写篇类似传记的东西但体材不限。我女儿选择的是西方近代音乐史上一名音乐教育家,写他在一战期间在集中营里以音乐为工具鼓励难友坚持下来的故事。另一篇则选择了写我的姥姥,从一个旧社会的普通女孩,冲破旧的思想束缚,成为当地有名的妇产科科医生的故事。其他孩子有写自己第一代父辈的移民经历,有写参加过二战的祖辈的战争故事,孩子们经过了了写初稿,互评,老师修改的写作过程,最后成稿出书后老师还特意搞了个简短的出书仪式,让孩子们初尝了一把做一次小作家的滋味。这个写作课让我女儿对当作家有了初次感性的体会,不过当她看到他们出的书印数非常少,只有图书馆馆,档案馆有收藏,对当作家的艰辛也有所感触。
-----待续 写的挺好,我觉的小孩子最好学会一项才艺,一项运动要求能力相对突出,运动一方面是锻炼,还有也是社交手段,有利于培养意志力和方便人际交往,才艺主要是方便参加学校活动,能有机会登台对自信心是很有好处的。 演讲与口才课,我会不局限于课程本身,还会多花些篇幅把国外针对孩子这方面能力培养的做法尽量包含进去。
国人都认为口才很重要,大多数认为口才好是要有一定的天赋,虽然有家长注重孩子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手段有限,不外乎是演讲比赛和辩论会(这个话题我会单拎出来讲),并且形式非常正式只适于少数孩子参加。我在海外看到随便一个人都能口若悬河,而刚到这里的留学生除了语言本身的障碍外,在表达方面都欠缺很大一块。所以我非常注意观察国外的教育是怎样从小就培养这种能力的。从小学低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的"show and tell" 节目,每周有一个孩子有机会给大家展示一样东四,并告诉大家这样东四对自己为什么重要,小孩子从小就有了这样的课堂机会练习口头表达。学校里各门课程的学习无论语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甚至健康体育都会有收集资料并用powerpoint演示的大作业,在评分体系中表达能力占了相当大的比重,甚至各种竞赛,如科学竞赛(science fair, 一种竞赛形式,参赛学生自选一个科学课题,先做假设再用试验证明假设存在与否,最后将过程和结果用展示板展示出来并讲给评委评判),历史竞赛(也是自选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收集资料用展示板展示,讲给参赛者和评委评分)也要以口头表达作为评委评判的起点,日久天长课堂里就能培养出我们大学生都不见得具备的水准,这是学校教育能够培养的普通水准。
现在回到我孩子上的演讲与口才班(英文叫speak up班),是一个矮胖的印度人当老师,我去旁听他的课,他的班上桌椅排成一个长方形,他坐在中央的一个凳子上,十多个孩子围坐在四周的桌椅前,他首先演示给大家的绝技是让大家随便说出一个词,随便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了一大堆他们生活中相关的词,最后大家决定“巧克力”,印度老师就开始就“巧克力”这个主题滔滔不绝没有打磕地讲了5分钟。我由此信任这个老师,决定下次让孩子上他的课。到了下一个季节的课开始时,我每次把孩子送去上课,孩子每次回来都说喜欢,我不知他们学了些什么。我知道来学习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最后一节课家长就会看到学习的结果,女儿告诉我老师要求每人都要准备一个5分钟的演讲,老师要记时。最好只在心里打好腹稿,实在想写出来,最好不要看稿。当时女儿迷上刘谦的魔术,她准备讲关于魔术的,还要准备披上魔术师的黑色斗篷。到了最后一堂课,家长陆续到齐了,老师首先要求每个个家长对于孩子的进步鼓掌,因为每个孩子的程度不同,果然在最后的演讲展示里,展现在我面前的既有演讲起来神采飞舞颇有语言天赋的孩子,也有一眼就能看出是那种平时非常害羞不善辞令的孩子,虽然演讲不算完美但对孩子本身却是巨大几步。每一个孩子演讲结束,老师都尽最大鼓励之能事,每一个孩子都很快乐,我想老师对孩子的鞭策和鼓励是这个课程的最大魔力。我孩子非常喜欢这个课程,前后反复上了两遍,她上高中后即兴演讲的能力就是印度老师给培养出来的。这个课程颠覆了我对演讲的理解,演讲并不要站在多高的角度,演讲也可以像讲故事一般,把自己的一段经历,一个爱好,一个想法乃至一段心情不用任何准备给大家讲出来,演讲其实可以这样简单我后来了解到这个印度老师是toast master的老师,这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专门培养讲话能力的。大家可以上网查一查。
我们经常看到来华留学生似乎每一个人都有戏剧天分,上台表演随手就来,一点儿都不怯场,殊不知,他们从小学起就开设了戏剧课(drama),每周一次在老师的带领下做各种带有戏剧因素的表演,比如让孩子几个人一组表演出一段情景,可以有声也可以无声。白人家长一般不满足于学校的戏剧课教育,还把孩子送到专门的戏剧学校或夏令营学习,戏剧对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的作用很多华人没有意识到,我也是这样,并不重视孩子的戏剧课学习,戏剧的学习可以让孩子掌握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和身体语言,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看过央视纪录片台一个讲中国戏剧历史的纪录片,自打戏剧当年的留学生从国外传过来后,经过起初的不被接受到到解放前达到顶峰,戏剧表演从发展到大众化又变成了阳春白雪,偶尔在大学里会保留些戏剧社,比较有名的有北师大戏剧社。最近看到一个纪录片,讲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戏剧训练的年轻人自己组织剧社,服务于上海社区老人的故事,虽然演出还粗糙,但很受社区老人欢迎。这是题外话。
待续
ssun1cn 发表于 2012-8-6 12: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写的挺好,我觉的小孩子最好学会一项才艺,一项运动要求能力相对突出,运动一方面是锻炼,还有也是社交手段 ...
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对才艺我的初衷是希望她找到自娱自乐的方式。对体育,我一直认为既能锻炼体魄,磨练毅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又是交友的好方式。 silversky 发表于 2012-8-7 09: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是这样想的,不过对才艺我的初衷是希望她找到自娱自乐的方式。对体育,我一直认为既能锻炼体魄,磨练 ...
才艺作为自娱自乐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没学到一定程度,长大基本就忘光了,到时候还是购物、网游还有打牌之类的,而且无论是舞蹈还是乐器,纯粹靠兴趣引导学不好,小孩兴趣点转移太快,目的是学习还是体验这个我认为要有区分,比如戏剧、演讲之类的,我觉的这属于体验教学,因为没明确的考核指标。 ssun1cn 发表于 2012-8-7 11: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才艺作为自娱自乐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没学到一定程度,长大基本就忘光了,到时候还是购物、网游还有打牌 ...
oh,我所说的"自娱自乐"是结果不是指过程,我同意学艺的过程不能单凭兴趣,需要花功夫,上到一个台阶才能真正激发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帖最后由 silversky 于 2013-12-10 01:02 编辑
对不起,帖重了!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