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故人 发表于 2012-7-29 21:45:03

【连载】血战太平洋:15 鱼雷的辉煌与尴尬

在这里,首先请大家注意两点:1.鱼雷很贵,非常贵;2.鱼雷是高科技产品,能生产鱼雷的国家比能生产导弹的国家少。
毫无疑问,鱼雷是二战时期海战的最佳武器。由于水是不可压缩的液体,当鱼雷在舰艇水线以下爆炸,形成的爆炸空腔—海水施压—压力破碎—再次爆破的循环过程会使爆炸的能量大量传递给船体,因而对船体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美国鱼雷
先说说美国的MK14鱼雷吧,二战早期,这种鱼雷获得了一个非常不好听的评价“这东西最可靠的性能就是它的不可靠性!”。
为什么会这样?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一是经费问题,二是体制问题。
一想到美国海军,几乎每个人的脑子里都会浮现出一个财大气粗的影子,日本海军就几乎是被美国海军生生用钱给砸到太平洋海底去的。这个认识是正确的,但这是太平洋战争之后的美国海军的形象,太平洋战争之前,美国海军还是不那么富裕的。二十世纪二二三十年代,美国海军的预算只有3.5亿美元,编制只有11万人,美国海军发展的重点是海军航空兵,这样其他方面自然就捉襟见肘了。当时一条鱼雷的价格是一万美元,美国海军是如此囊中羞涩,以至于开战前MK14鱼雷只进行过一次真正的实弹射击,连供应商想把靶船捞出来再打一遍都没同意。
第二个原因是体制问题。美国的鱼雷在开战前只有一个供应商——纽波特鱼雷生产基地,当地议员也成功的保证了这一点,而这唯一一个供应商也只有一个销售对象——美国海军,没有任何竞争。这意味着纽波特出的鱼雷再烂,服务再差,美国海军也得买;美国海军出的价格再低,纽波特也得卖。
到开战前,纽波特鱼雷生产基地大概一共生产了几千枚MK14鱼雷,但是一枚战雷也没有实弹演习、测试过,因为它太贵了,他们只是发射了不装药的教练雷,磁引信测试过了,碰炸引信没有进行过测试,害怕把鱼雷给撞坏了。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海军在发射了大约800枚鱼雷之后,总结出了三个毛病:第一,打不准,鱼雷比设定深度跑得深;第二,鱼雷容易提前爆炸、或者不炸;第三,如果不提前爆炸,那么撞上了目标就不爆炸。被这个问题折腾得最惨的是各位潜艇指挥官,因为潜艇如果进行鱼雷攻击,也就等于向对方通告了自己的方位。设想一下上了战场以后发现枪里的子弹每一发都是臭蛋,那么士兵会被敌人肆意凌虐。
第一个问题海军发现的很早,但是纽波特鱼雷生产基地和军火局就是不承认,直到查尔斯·A·洛克伍德,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在澳大利亚的弗伦齐曼海湾用鱼网做了一次试验――量一下鱼雷穿过鱼网的孔。发现了鱼雷偏深10英尺。对此军火局的解释是:深度计有问题,纽波特的检验用刻度仪表失灵,没有进行随机深度测试。在海军的坚持下,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鱼雷在正式列装前居然没有打过一发实弹,而试验弹的弹头重量和实弹并不一致。人命关天的事情,扯了好长时间的皮,原因居然就这么简单?其实事情更麻烦,因为鱼雷在水面下是按照正弦曲线运动的,深度并不太稳定。好在这两个问题可以一并解决。
很快,第二个问题来了,鱼雷爆炸不稳定。这是由MK14鱼雷的高度机密——磁引信——决定的。鱼雷的保密程度很高,鱼雷方面的资料,各国对别的国家都防范至深。但是纽波特鱼雷生产基地过分了点,他们对自己的海军也留了一手。实际上二战开始的时候德国、英国都用了磁引信,也都发现了问题,显然他们都没有告诉美国人。磁引信的最大问题是被调节的太灵敏,而地球的磁场可不是到处一致的。德国人发现这一点是他们的一个作战区域附近有一个大铁矿,结果鱼雷就总是莫名其妙的爆炸,还好要发射出去才会解除保险;英国人是因为作战较多,也在战争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及时纠正。两者采取的解决方式惊人的一致,就是把磁引信废了。
美国人的问题在于纽波特鱼雷生产基地纬度高,而太平洋上的作战海域大部分都比纽波特鱼雷生产基地低,但是磁引信却不是按照作战区域的磁场调节的,是按照生产场所的磁场调节的。抓狂的艇长们采取了他们的德国、英国同行相同的解决办法,也给它废了。
第三个问题最为郁闷,撞上了都不炸。1943年7月24日,L·R·达斯皮特艇长指挥的“黑鯵”号潜艇接到密码命令:截击日本最大的油船之一“都南丸”III号。潜艇一共发射了16发鱼雷中的15发,只能听到鱼雷撞击油船的声音,但就是不爆炸,除了斜着命中目标的两发鱼雷,剩下的全是哑弹。达斯皮特艇长把最后一发鱼雷带回了珍珠港基地,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对着悬崖发射过去,还是不炸。然后海军的工程师们把鱼雷吊起来,冲着铁板自由落体,哑火率居然有70%,反而是斜着近乎擦上去的,没有什么哑弹。以至于美国海军西南太平洋舰队潜艇司令洛克伍德少将命令自己的潜艇们,不得再继续遵守操作规范。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麻烦,只是有些危险。海军的工程师们冒险拆开了在实验中未能爆炸的鱼雷,发现触发引信在高速撞击下,会因为击针配重过大而弄弯导向杆,一旦导向杆弯曲过大,就会导致击针不能正常击发,哑弹也就自然产生了,而以倾斜角度装上去,因为撞击力量小,反而不会出问题。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也很简单,纽波特鱼雷生产基地只进行了低速实验,因为鱼雷太贵,高速实验就没做,自然也就没发现问题了。解决的方法并不难“1.调整配重;2换电击发引信”
日本鱼雷
日本鱼雷在二战中还是很有自己的特色的,特色之处在于他们采用了氧气作为助燃剂,而当时别的国家的鱼雷采用的则是压缩空气。鱼雷的燃料则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就是密度大、热值高、含碳量高,煤油就很好。
采用氧气作为助燃剂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21%,78%是不能燃烧的氮气。采用氧气作为动力意味着助燃剂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对鱼雷体积的利用率也更高;
其次,不能燃烧的氮气排出后,会在水面上形成气泡,清晰的标出水雷的航迹。既容易被对方发现,还能给对方指示自己的位置,而氧气鱼雷则没有这个缺点;
第三,采用氧气作为助燃剂,使用相同威力的鱼雷头可以带来比空气鱼雷更长的射程,缩减射程则可以使用装药更多的鱼雷头。
采用氧气作为助燃剂的缺点当然也有很多:
首先,是机械部件的润滑。采用氧气作为助燃剂,意味着很多活动部件不能使用润滑油,因为纯氧接触到润滑油会立刻爆炸;
第二,是发射前太过危险。太平洋战争的战例中,往往日军军舰上的鱼雷一旦被引爆,就会给自身带来灭顶之灾。没办法,本来鱼雷的破坏力就很大,加上氧气推波助澜,威力实在太恐怖。
氧气鱼雷的思路并不新鲜,但是为什么只有日本海军把这个付诸实施了呢?有两个原因:
1.     日本人解决了点火问题。氧气鱼雷最大的问题是如果纯氧直接接触到燃料,会立刻爆炸。日本人的解决方案是起初仍然采用空气,在空气条件下点火后才慢慢过渡到氧气,期间氧气浓度不断增加。
2.     日本人解决了阀门的润滑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很多方面,使用了多种方法,不过有个方法让人哭笑不得,战后美国人才知道日本人是怎么解决的。某个放气阀极端不安全很容易爆炸,然后拆卸的时候美国人超级头疼,太危险了。想不出来辙的美国人就问日本人说你们平时怎么办啊,结果大跌眼镜——日本人找个初年兵(新兵),然后他战战兢兢伸着胳膊拔下来马上撒丫子就跑,没事最好,有事……谁让他是初年兵呢……
氧气鱼雷的最大战果也来自于它的这一特点,即其变态的航程。1942年9月15日,美国“黄蜂”号航母和“大黄蜂”号航母正分别编队航行,两个编队之间距离约为12海里,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当时美军鱼雷的射程。可是木梨鹰一指挥的伊19号潜艇在距离“黄蜂”号航母仅仅900米的距离上突然发射了六发九五式氧气鱼雷,这个距离鱼雷仅仅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跑完。“黄蜂”号竭力闪避,躲过了其中的三发,但还是被命中三发鱼雷,最后无法挽救,被自己的驱逐舰击沉;而脱靶的三发鱼雷中的两发命中了在其后方行驶的“大黄蜂”号航母中的“北卡罗莱纳号”战列舰和“奥布赖恩号”驱逐舰,前者重伤,后者沉没。

knife 发表于 2012-7-29 21:59:46

终于抢到一回啦

ssun1cn 发表于 2012-7-30 00:11:04

那时候鱼雷有没有声呐,或者说啥时候开始有的。

黄河故人 发表于 2012-7-30 09:32:11

ssun1cn 发表于 2012-7-30 0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时候鱼雷有没有声呐,或者说啥时候开始有的。

没有,甚至在马岛英军还在用二战的鱼雷,并且取得战果。

ssun1cn 发表于 2012-7-30 09:53:47

黄河故人 发表于 2012-7-30 0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甚至在马岛英军还在用二战的鱼雷,并且取得战果。

不会吧,现在鱼雷也没声纳?为啥啊,这不是成直线运动了,还不如导弹

黄河故人 发表于 2012-7-30 09:57:14

ssun1cn 发表于 2012-7-30 09: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会吧,现在鱼雷也没声纳?为啥啊,这不是成直线运动了,还不如导弹

英国人很果断的选择了可靠的鱼雷,而不是先进的鱼雷。

当时核潜艇上有两种鱼雷。

jade 发表于 2012-7-30 10:01:54

日本拆阀门的方法真是囧o(╯□╰)o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7-30 22:07:51

鱼雷是一战前就有的啊,日俄战争中,日本鱼雷部队的高命中,导致了日本对鱼雷的重视和迷信。
故人说的搞鱼雷的比搞导弹的少,是算入内陆国家了吧;D

龙战 发表于 2012-7-30 22:13:48

黄河故人 发表于 2012-7-30 09: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有,甚至在马岛英军还在用二战的鱼雷,并且取得战果。

你说的是那艘二战老爷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吗?


龙战 发表于 2012-7-30 22:14:54

jade 发表于 2012-7-30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拆阀门的方法真是囧o(╯□╰)o

所以忙总才会说倭寇——野蛮、残忍呐。
不光对敌人残忍对于自己人也是残忍啊。

龙战 发表于 2012-7-30 22:17:03

楼主啊,现在如果说鱼雷性能的话美帝居首,汉斯们也不差,还有毛子哥哥家里遗留下来的财产也颇为丰厚的。
而意大利在轻型鱼雷方面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啊。

黄河故人 发表于 2012-7-31 08:53:16

龙战 发表于 2012-7-30 22: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啊,现在如果说鱼雷性能的话美帝居首,汉斯们也不差,还有毛子哥哥家里遗留下来的财产也颇为丰厚的。
...

鱼雷的起点就是意大利家的白头,当然意大利是有些东西的

龙战 发表于 2012-7-31 21:15:10

黄河故人 发表于 2012-7-31 0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鱼雷的起点就是意大利家的白头,当然意大利是有些东西的

这个是不是意味着,在1990年代以后,咱们从俄进口的鱼雷,毛子只是给了产品,顶天了传授一些维护保养的技巧,而没有传授技术给我们啊?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2-8-3 03:31:26

95式鱼雷的射程12公里, 它是93式长矛的小直径版, 加上潜艇的观测能力有限, 12海里是完全不需要的, 多出来的空间被用来加大战斗部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2-8-3 03:35:58

ssun1cn 发表于 2012-7-30 00: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时候鱼雷有没有声呐,或者说啥时候开始有的。

德国的G7e有声自导型号, 被动声自导, 但航速低, 仅22节,  实战中一般用于打乱护航队的阵形为潜艇渗透创造条件

盟军方面的是MK24, G7e的毛病它一个不少, 不过它有个优势就是小, 可以挂在巡逻机上, 因此在反潜战里使用并取得战果. 但作为早期自导鱼雷, 对目标的声信号特征要求很高, 所以一般用在发现潜艇, 潜艇刚刚下潜, 正使劲用电动机向海底钻的时候. 跟现代鱼雷的几乎无限制使用有很大区别.

牛得很 发表于 2012-8-3 15:43:23

日本知道比炮搞不过美国(比炮就是比炮管数量,等于比战列舰数量),所以很注意搞鱼雷,他们的鱼雷是610MM的,美国的是533MM的,所以装药量和射程都大。

日本鬼子也比较会用鱼雷,比如有一次夜战,美军舰发现日本军舰就打炮,日本是一炮不发,对着炮火的闪光放鱼雷,放完就跑,结果那一战,日本只损失一条驱逐舰,美军沉了5、6条船,包括两条重型巡洋舰。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2-8-3 17:56:46

牛得很 发表于 2012-8-3 15: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知道比炮搞不过美国(比炮就是比炮管数量,等于比战列舰数量),所以很注意搞鱼雷,他们的鱼雷是610MM的 ...

日本人喜欢鱼雷是有传统的, 自甲午和对马之后, 日本对鱼雷这种赌人品的东西非常偏好. 日本的民族性似乎对这种赌人品但赌中就有很大惊喜的东西很有兴趣. 连日本RPG游戏里的魔法都是看人品, 不过人品一爆发几乎就是秒杀

你说的是田中的成名一战, 这个战斗距离不远, 还可以偷偷巧, 到了后来的奥古斯塔皇后湾海战, 那就是日本鱼雷战的耻辱了, 自诩专长鱼雷战的日本海军居然被美国驱逐舰用鱼雷打得灰头土脸

黄河故人 发表于 2012-8-4 11:55:49

一身轻松 发表于 2012-8-3 17: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日本人喜欢鱼雷是有传统的, 自甲午和对马之后, 日本对鱼雷这种赌人品的东西非常偏好. 日本的民族性似乎对 ...

美国人用了改进后的雷达。打个比方就是俩人玩三岔口,但是其中一个人带上了夜视镜,虽然是最原始的那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血战太平洋:15 鱼雷的辉煌与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