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朱清时校长想干什么
N年前,机缘巧合,我与朱清时校长有过一次关于中国科大为什么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讨论,当然我没把他当校长,他也没把我当外人,就是两个校友的私下议论。当时他认为要把中国科大办好,必须进行三点改革:一、必须摆脱行政干预,内行领导内行
在八平方后,由中组部委派的几位中国科大校长,对科大的杀伤力是巨大的,有的我怀疑带有肢解科大的任务,例如有的校长在任上导致优秀教师集体出逃,例如数学系,骨干基本跑光,一段时间竟然给本科生开高等数学都凑不齐人马,而某号称中国最牛大学的数学系的师资名单中,我竟然发现在科大教过我课的老师用一只手都数不完。这种乱搞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目前不学无术的家伙充斥学校学术岗位才是学校的致命伤。我夫人前几天告诉我,某国内著名大学的法律系系主任来走穴,他们发现此人不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连一些基本法律概念和法理都是蒙查查。她不得不感叹现在大学的拆烂污能力。其实中国科大目前也未尝不是如此。当年成绩最差的学生在当系主任,院长。
而且目前一些所谓学术明星热衷于做某些权贵的门下走狗。某中国最牛大学的某著名教授不止一次面有得色的跟我吹嘘:昨天又到某位府上喝酒了,受到推心置腹的接待云云。
这种组织部门决定人事任免的现象不改,中国大学的学术水平和教育质量就是笑话一箩筐。
二、必须自主开发产品,自主制定标准
大学实际就是生产人才的工厂,根据不同定位,有的生产工程师,有的生产技术人员,有的生产研究人员,有的生产思想家。
在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是国家计委说了算,产品合格与否也是计委说了算,当然产品也是包销的,经费也是全面提供的,实行免费教育。所以那时在计委有专管招生计划的部门,也有专管学生分配的部门。从责权利来看,这是合理的。当然效率很低,浪费严重。
改革后,产品包销取消了,让大学走向市场,学生上学不免费了,要自掏腰包,按照责权利一致原则,那么生产什么和生产产品合格标准也应该由市场说了算,如果某个部门还把持这个权利,那就相当于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的山大王了。
可惜教育部就是这个山大王。他不管市场是否需要,只是根据他们的想象要大学生产市场并不需要的产品,目前还有7、800万市场不需要的产品在四处流浪参与各种人才招聘会。他也不管市场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只按自己的想象发售产品合格证,结果大学生不如中专生能干。
朱清时校长不过是想自主决定自己生产什么,让市场决定产品是否合格而已。但是这捅了山大王的马蜂窝,动了人家奶酪:如果人人都是朱清时,让山大王吃什么?喝什么?
三、必须参与国际竞争,不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中国的大学一直是自娱自乐,自吹自擂,就像中国没有返回奥运大家庭前的体育界一样,每年都要吹嘘自己有多少世界第一,破了多少世界纪录。其实不能同场竞争,不能在一个评价标准下竞争,这些记录或第一都是笑话。
另外,造假盛行。诸位还记得天下闻名的马家军在小小的药检面前无所遁形吗?天下闻名的女子游泳队五朵金花,污染的一池池清水,留下的一次次耻辱吗?。。。。。。
我们大学这种笑话也不少,芯片造假,抗生素造假,论文抄袭,哪个不是名教授,名大学的故事。
而改变这些骗子横行现象的唯一办法就是参与国际竞争,与世界上真正有水平的大学和职业选手在同一标准,同一平台来考核检验。这个当然也动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担心自己有一天露馅。
但是中国大学如果不能象体育界这样参与世界全面竞争,永远就是意淫中的战斗机。实际上中国体育的真正腾飞和强大,靠的就是参与世界竞争这种机制安排。不能参与世界竞争的项目就是足球这种下三滥。难道教育部也要成为曾经的足协第二吗?
当然,朱清时校长的设想要想变成现实,必须有一支强有力的有执行力的团队,否则就是幻想。
议论:朱清时校长想干什么
[瓦斯] (2011-7-12 16:37:00)这篇帖子发人深省!
我认为忙总说的“三、必须参与国际竞争,不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非常重要。像科大这样的大学,完全应该把接受和系主任的岗位面向全世界公开招聘。
只有把世界先进的人物弄几个进来,科大才能有起色。
就那最差的学生留校当系主任教授,科大就是名副其实的安徽省科技大学了。
(2011-7-13 10:21:00)
科大近亲繁殖已经非常厉害了,门户之见,其他学校的学生很难立住脚。我想是自己缺乏自信和能力的表现。非常可悲。
[穿越] (2011-7-12 18:46:00)
道理俺都同意,但是俺认为激进的改革是达不到朱校长的目的的。
以TG对社会的控制能力,科大很难翻出教育部、中科院的手掌心。随便给你捣点乱,就够你喝一壶了。
一:摆脱行政干预,内行领导内行。这个问题从八十年代就开始喊了,到现在照样还是问题。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还要不要党的领导了? 其次,内行领导内行,那就是要加强教授治校。可是中国的教授们的形象也不算好。
二、必须自主开发产品,自主制定标准。也就是学校权力变大了,这就有了更多徇私舞弊的空间。举个相关的例子,中国高考弊病多,但仍然是最公平的。要是取消高考了,就更容易徇私舞弊了。
三、必须参与国际竞争,不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这个在一流大学里已经做得很好了。中国高校排名在国际上火箭般上升,可不是自己人自娱自乐。去年俺在国内高校里做合作项目,呆着超过了三个月,可不是因为爱国,而是国内的科研的确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所以我虽然认同朱校长对高校的认识,但我认为他就此所选择的那些激进对策基本上是错的。南科大最近的风波,个人以为也暗示了他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
(2011-7-13 10:12:00)
我先得说,就我接触的国内大学教授,至少50%以上是兢兢业业,敬业乐群,堪为师表的,当然业务水平另说。真的坏蛋不多,但是由于劣币驱除良币效应,坏蛋们占据了比较显眼的位置。这个道理跟我以前写的精英淘汰机制一样。
我认为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绝对公平,这是个伪命题,绝对的公平就是不公平。每个人由于天赋,出身和文化背景不同,先天就是不公平的,再加上社会地位的不公平,你很难想象贵州少数民族山寨里连汉语都说不利索的孩子与北京上海孩子有什么公平,他们不管怎么努力,不过是血汗工厂劳工或山野里的猎人而已,同样哈佛耶鲁的犹太人学生也不会与墨西哥后裔有什么公平。就举高考为例,也不可能公平,77年我的分数超过北大清华录取线,我的一个同学比我低100分(当时满分只有400分)被哈工大录取,我只求进一个师专而不得,原因很简单:家庭出身不好。78年如果没有科大,我现在可能还在街头修自行车或卖大排档。所以我感激科大。
再说现在高考的暗箱作业和行贿,你不会一点不知道。某著名大学爆出的丑闻是招生部门集体受贿2000多万。再说自主招生的大学为了好学生,大打出手是常有的,前年的北大清华,今年的复旦交大都是例子。所以说自主招生一定腐败有点凭空想象。解放前都是自主招生,难道那时大学比今天还烂?
至于说到朱清时校长是否会成功,我也认为他不会,他是一个教改的先烈和滚雷英雄,以后会在教改纪念碑上刻上他的名字。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任何改革都需要牺牲。
至于说教改会否成功,我想一定会。因为1993年前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对国企的控制比现在教育部对大学的控制严格得多(举例来说,我要给员工每月发50元奖金,必须找主管副秘书长要奖金指标,交奖金税;计财处任命一个计划科长,组织部门要外调政审),到今天不也完全突破了?
由于国企改革从开始到目前为止的全过程我都参与其中,所以多说几句。
国企改革每一小步的前进当时都是绝望的举动。国企改革是中国改革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是实际利益博弈得鲜血横飞的领域(这个不是文学语言,是事实,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前三届全国优秀企业家,一共30名,凡是国企领导,到今天为止,只有三个出路:死亡,进监狱(有的已经保外就医)和负罪逃亡国外)。
国企改革是从1978年底开始的。1978年以前,国企的生产与销售都是国家包办,企业是政府的工具,企业不是市场主体,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是普遍现象。
第一阶段改革是从1978年到1992年,主要是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
第二阶段是1993年起到现在,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
1978年10月,四川省(当时省委书记是紫阳真人)对四川化工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宁江机床厂等六家实行放权让利,给予企业更多的生产经营权,并根据企业完成生产计划情况和经济核算情况给与企业留存部分利润。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可以提取一些利润留成,职工可以得到一定的奖金(以前是全部上缴,连大修理基金和折旧基金都得上缴)。同时允许国企从事国家指令性计划之外的生产,允许出口企业保留部分外汇收入自主支配。
放权让利调动了国企的生产积极性,但在却使国家与国企陷入困境。1981年初,山东省将部分国企过去的利润留成改为盈亏包干。1982年,经济责任制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1983年国务院停止了利润分配制度,实行利改税,对国企征收企业所得税,向政府上缴利润由利润所得税替代。
将国企所需的生产经营资金由过去的财政无偿拨付改为银行有偿贷款形式----“拨改贷”,结果使了大量国企不得不走上高负债经营之路,最后导致前任总经理不得不在1993年后实施大面积破产。
1984年10月,开始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目标是:要使国企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实际就是吃光压榨干净后,一脚踢出门,不管了)。
1986年12月,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1987年,大中型国企业普遍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到1987年底,全国预算内国企承包达78%,大中型国企80%。1990年,第一轮承包到期的预算内工业企业有3.3万多户,占承包企业总数的90%。接着又开始第二轮承包。(周冠五因首都钢铁公司的承包制而红极一时,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在全国一口气承包了100多家造纸厂,成立了“中国马胜利纸业集团”。但是,这两人后来一个因为政治原因被罢免,一个目前贫病交加)
但是,承包制也有重大缺陷,承包制“一对一”谈判强化了政企不分,承包制只有激励没有约束,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了,但所有权不能约束经营权。经营者滥用经营自主权谋取私利或小集体利益,“内部人控制”,短期行为,以致普遍出现企业承包一轮,国有资产流失一轮,富了和尚穷了庙,后果严重。
由于承包制不能促进国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许多国企包括大中型企业陷于困境。承包制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导致1986年12月《破产法》的出台。承包制不得不在1993年之后全面终止。
1993年12月,《公司法》出台,1994年,国务院选择100户大中型国企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但是,试点失败。1993年底全国股份制有限公司达到3261家,这些公司大部分由国企改造而来。但是,国企上市并没有根本改善国企的经营机制,这些企业的国有股独大,没有涉及产权。同时,上市并没有改变国企普遍亏损的、普遍高负债经营的状况。这时前任总经理发现,由于财务困境,搞活每一个国企已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著名的屠杀国企政策“抓大放小”登上历史舞台。
各地为政府为了政绩,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分青红皂白大规模消灭国企,结果是国有经济整体陷入困境,国企普遍困难。
1997年提出帮助国企脱困的任务,其目标是:从1998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其中亏损的为6599户,占39.1%。
3年总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脱困,国家支付大量资金救赎国企,共核销银行呆坏账1261亿元,技改贴息200亿元左右,实施债转股4050亿元,剥离国企不良资产13000亿元。同时通过让307家国企优先上市筹集资金2723亿元,在国外上市国企22家,筹集资金267亿美元。另外,国家还为安置下岗职工支付了大量资金。国企脱困国家投入的救赎资金不下30000亿元。但是,“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银行吃股市,吃完股市吃土地”的政策终究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时举动。(结果是没有实现脱困的企业,直接从统计中删除,掩耳盗铃。1998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共有23.8万户,而到2006年,国企户数减少至11.9万户)
然后就是管理层收购(MBO),但管理层收购的问题是:自买自卖、暗箱操作、导致腐败、国有资产流失。2004年下半年,国资委明确表示,"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企业不宜实施管理层收购"。2004年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黄菊更是指出,“要明确国有大型企业不准搞管理层收购,中小国企的管理层收购也要区别情况,要规范”。
到2005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国家重点企业中的252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1331家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改制面为52.7%。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80%以上,其中县属企业改制已达90%以上(实际是全军覆灭,变成私人财产)。
2006年,全国国企实现利润达1.2万亿元,其中央企实现利润7681.5亿元,上缴税金6822.5亿元,央企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1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3家。2005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企业中的比重,户数仅占11%,但销售收入占35%,实现利润占45%,上缴税金占57%。200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9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6%,超过同期集体企业利润的增幅(25.2%)。
我想以国企改革的艰难程度,尚且可以获得突破,教改没什么不可以。我有信心。
[天柏] (2011-11-15 10:45:00)
2003年的新闻,
第一届优秀企业家中还是有少数人安全降落的。黄春萼,陈清泰还升了官。
“十五年前,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优秀企业家,1988年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等权威部门最早评选出了全国优秀企业家,首届共20位,因此他们当时被称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第一支“敢死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今天除杭州中国青春宝集团董事长冯根生,山东双星集团总经理汪海和山东烟台港务局局长朱毅还依然拼搏在自己的企业岗位上之外,20人中免职的免职,升迁的升迁,有的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有的英年早逝、还有的被抓……
冯根生:1934年生,获“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时任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现任中国青春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邹凤楼:1931年生,时任湖南醴陵国光瓷厂厂长,现退休在家。
尚海涛:1940年生,时任山西潞安矿务局局长。现任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媒炭工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主任。
李华忠:1935年生,时任鞍山钢铁公司经理。现在家照顾老伴,他自己称为幸福地“还债”。
陈祥兴:1938年生,时任南京无线电厂厂长。现在一家咨询顾问公司工作。
孟祥海:1931年生,时任佳木斯造纸厂厂长,现退休在家。
汪海:1941年生,时任青岛双星集团公司董事长,现任双星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
马胜利:1938年生,时任石家庄造纸厂厂长,1998年组建马胜利纸品有限公司。
朱毅:1944年生,时任烟台港务局局长,一直担任至今。
杨其华:1930年生,时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1996年被推举为粤海铁路通道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冠五:1918年生,时任首都钢铁公司总经理,现在京安度晚年。
齐心荣:1940年生,时任上海澎浦机器厂厂长,1997年突发脑溢血成了植物人。
殷国茂:1932年生,时任成都无缝钢管厂厂长,现不知去向。
徐有泮:1933年生,时任沈阳电缆厂厂长,1995年接受沈阳物业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聘请。
霍荣华:1941年生,时任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病逝。
应治邦:1934年生,时任西北国棉五厂厂长,现不知去向。
于志安:1932年生,时任武汉长江动力公司总经理,现出逃在外。
黄春萼:1940年生,时任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现为中国石化副总经理。
邢起富:1935年生,时任天津飞鸽集团总经理,1996年退休后被推举为天津自行车协会会长。
陈清泰:时任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总厂厂长,现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主任。”
(2011-11-16 12:26:00)
这就是大浪淘沙。你把头几届的名单拿出来一一对照,更会感叹:人生真的是马拉松,前面100米跑得快真的用处不大。
[莫飞] (2011-11-15 14:30:00)
看忙总写的国企改革史,在最后一段之前是一个悲剧接着一个悲剧。为啥感觉2006一下子就翻身了呢?是因为进世贸么?
感觉国内经济2005,2006是个转折点. 不知道教育的转折点什么时候出现
(2011-11-16 12:05:00)
20年之内不要想。因为需要承受一个淘汰过程,解铃还须系铃人。今天教育问题的始作俑者不死掉,就不能揭盖子。
[老芒] (2011-7-12 22:37:00)
越是理想的东西,越要接受与现实的妥协,要明白哪些东西是自己要做的,那些东西是可以妥协的,但南科大只想要自己想要的,却不愿意一点点的妥协,这样的事物必然是会受到绞杀的。
我一直不明白南科大学生不参加高考和自主办学有何联系,在这点上,他们完全可以妥协,然后把工作做在高考前的自主招生上,只要是自己看上的学生,高考即使拿零分,也照样招生就是了。难不成因为钱锺书数学零分,就不要他了?
从这点上来说,和我当年离开考古行业很相似的,那时候一心想做自己理想的考古工作,结果还不是到处碰壁,最后自己不得不离开,最终是理想越来越远罢了。
(2011-7-13 10:40:00)
就我知道,朱清时校长不是不会妥协,他一直在妥协。但是他比较天真,相信政治家为了作秀的承诺,结果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深圳政府不过是把这位院士当成点燃炒作炉灶的一根比较大的柴火了。最近深圳要派两个局级副校长,就把朱院士架在火上烤。目前这种进退两难,是书生意气的必然结果:政治不是绘画绣花,不是做文章。
他不可能成功,但是深圳会大有收获。
[老芒] (2011-7-13 11:47:00)
向现有制度挑战太多,步子迈的有点大,用姜文的话说就是步子太大容易扯赵蛋。朱校长应该就属于这种吧。
希望将来有想教改的,能吸取这个教训,一步步来,稳扎稳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嘛。
(2011-7-13 15:23:00)
目前这种做法并非这个书生愿意看到的,这是政客愿意看到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蘑菇] (2011-7-13 17:48:00)
可以理解成,他是明知道要炮灰,还是出来做炮灰吗?因为这个第一步总得有人走。
(2011-7-14 12:43:00)
我觉得不是,他没这么幼稚,他至少觉得有7、8成成功把握。不过他对政客的承诺太当真了,这帮人翻脸比翻书快,只做锦上添花事情,一旦发现反对力量太大,可能就反悔了。
(2011-7-15 13:47:00)
:shangxinsile:这个场景就像当年康有为和袁项城之间那段微妙的往事。
(2011-7-15 15:48:00)
其实朱清时就是在搞教育界的洋务运动,下场和环境都一样。
[里正] (2011-7-14 23:36:00)
什么样的承诺?
目前这样难道是深圳所希望的吗?这样能给他们带来政绩吗?相反俺看到的是不少旁观者失望。这样对深圳好吗?
这个炒作炉灶是如何运行的,能说下吗?朱是如何被当成柴火的?
这样深圳怎么会大有收获?
感觉忙总过于袒护朱了
也许是俺不了解内情
(2011-7-15 12:42:00)
我可能不是袒护,而是抱不平。深圳前任领导的承诺,在其市政府关于南科大的办公会纪要上有:全额财政投入,简政放权,不行政干预,教授治校,按美国模式运营,办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学(南科大模仿对象不是香港科大这种二流货色,而是加州理工)等等。当然深圳官场出事,领导换人,新官不理旧事也是正常,现在不但钱有问题,还要派2个局级副校长,朱校长现在是进退两难。其实他对外说的都是深圳领导许诺的,并未超出。其实面对目前烂摊子,一个退休化学家,完全可以撒手不管,回家休息。目前只能说明朱清时至少有责任心。
至于朱清时当时的想法是当盟主,请一流的系主任,让他们做事情,他负责建立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结果没人相信他的,来了几个香港人也因为承诺不能兑现不辞而别,还发出恶语。
至于与前教育部领导谈话,也有备忘录,当时这位领导许诺可以作为教改试点,自主招生,自主发文凭,自主制定教学大纲,自主确定专业设置等等,朱清时也并未超出这个承诺。当然一换人就不认账了。
至于深圳好处,至少有三个;一是经过挣扎,目前教育部作出适当妥协(具体可能得等一段时间才会公开),这次深圳走在全国前面;二是南科大尚未开张,已经是全国“名”校,省去至少10年的市场拓展;三是某几位领导受到省委书记有想法,有魄力的赞赏(南方日报有报道),你在官场混过就知道,混个脸熟,比什么都重要,现在省委书记就是在铜陵市长任上混个有魄力的说法而平步青云的。
(2011-7-15 18:12:00)
没有理想主义的支撑,是谁都做不下去的。朱一直就是理想主义者,也只有理想主义者去做而且敢做这样的事情,为这样的老校长自豪,他的无奈和委屈又有多少人可以了解和洞察呢?那些无理的漫骂和指责就是一种宣泄和投机或者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
现在的社会我们不再仅仅和他人持有不同的意见,我们甚至持有不同的事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追求难道失去了。
btw:那几个香港人确实是因为承诺的钱没有达到目标而走的,他们不是理想主义者,是彻头彻尾的投机主义者或者现实主义者。
(2011-7-15 22:33:00)
科大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批理想主义者,这是其他大学很少见到的。就因为有了这些人,科大才形成自己的特色:自信,狂妄,有创造力;当然也有缺点:不会混社会。
我听说走掉后又翻桌子的三个香港人相当的不堪。
[香辣蟹] (2011-7-17 0:08:00)
我觉得香港人,新加坡人因为地方太小,生活压力太大,而且受殖民文化所影响,对钱真的是非常看重。对于他们来说,钱就是一切,没钱什么都免谈,特别是香港人。做生意的时候还行,可以这种教育,医疗等等项目靠他们,真的是缘木求鱼了。
我接触过科大毕业的一些在读博士,感觉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很朴实,非常有责任感,可能不是特色?
(2011-7-17 18:07:00)
你说得对,科大学生很有责任感,这是教育的结果。而且比较土,不够时髦。与北大相比,就是乡下人。
[大宝宝鱼] (2011-7-28 14:04:00)
中国学生过去所能学到的令人称道的特点有:霸气,朴实,清高
可是不令人称道的比较不入主流媒体,但在生活中确是主流,好像都是民间在总结哪些是不好的以及为什么产生,所以正面教育很系统,对立面的教育却不系统。
(2011-7-28 15:18:00)
其实大学就是人才生产工厂,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品结构和质量标准,所以总的来说会与时俱进的,当然百年老店会有自己产品的特色。但是一味强调自己特色而不管市场需求的企业,最终都会灭亡。日本的家电企业这方面例子很多。
所以市场需求才是王道。
(2011-7-13 10:02:00)
事实上已经失败了。据传他的核心团队已经四分五裂了,悲剧。
(2011-7-13 10:55:00)
他从来就没有团队,这位先生信奉君子非党。可惜现实不接受孔夫子的教导。
[乌贼] (2011-7-13 11:16:00)
那几个港科技的老师退出去,是表面说的那些东西?还是朱校长没能够放权去做?我记得有报道说他老人家事必亲躬到决定每一个人的薪水?呵呵
(2011-7-13 14:52:00)
利益与他们期望悬殊太大,有心理落差。
(2011-7-13 11:56:00)
感觉他非常可怜。事实上他只不过成为了媒体和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工具。
(2011-7-13 15:08:00)
不可怜,他自己太想做事情,做事情就会有牺牲,求仁得仁,死而无憾。
(2011-7-14 13:57:00)
总有人要走第一步,总是有人要牺牲,朱站出来的时候应该已经想好了吧。
只不过有他这样背景的人仍然难以成功,后人的动力可能要被压抑一段时间了吧。
惊闻自主招生已经成了赤裸裸的交易,真的希望朱还能坚持一段时间。
(2011-7-14 17:17:00)
教改跟国企改革都是一个原理,都要重新划分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利益分配(其实所有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这点大家都很清楚。国企改革是国家财政破产前提下的不得不断臂求生,按老邓说法是过不下去了,只好闭眼跳悬崖。
教改的迫切性尚未到亡国灭种的边缘,所以支持动力很小,谁去都是个死。
[浑水摸鱼] (2011-7-15 12:38:00)
深以为然。
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么培养,如何考核培养的结果――合格、优秀,如何分配教育资源。
(2011-7-15 15:36:00)
教育改革是今后必然要突破的方向,因为人口红利用完后,就要提高人口质量了,而教育改革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唯一出路。
[林夕sx] (2011-7-14 20:02:00)
先生,周冠五没入狱,早就离休了,07年去世,入狱的是他的长子,好象是首钢的副总经理
(2011-7-14 20:52:00)
谢谢,谢谢,有人已经指出来了,我没来得及改。是我写错了,是周北方入狱,周冠五被罢免。
(2011-7-15 0:07:00)
我恰恰认为,南科大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去安安静静搭建一个高校应该具备的启动架构,然后开始为入学学生的学业而运作。作为一个刚刚创建的大学,高举高打,不一定是好事,根基不牢而恣意妄想,这不是扎实做事的姿态。因为想法再好,也要由人去实施。这里的“人”我觉得不一定是专家教授,但一定是能够扎得下去能够执行任务的民工,忙总你不是常常自诩自己是蓝领工头吗?我看现在的南科大最需要的就是这样能够常驻下去的熟练蓝领民工+工头,然后才是有才学的白领。不然计划千万条,条条浮在空中,何用?!新生的事务,它的品格应该是朴实,朴实加理想才是活力的源泉。一个刚诞生的事物就能感受到浮华之气,这绝对不是好事情。我怕幻灭就在前方。
朱校长的心气很大,这没什么,外面的天空蓝着呢。可南科大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从南科大的网站上,我感觉模糊,是技师?脑力创意师?科学研究者?思想家?留洋预科生?高仿海龟?我没看出来,也许是都想,如果那样可就太夸张了。纲都不张,高举“自主招生”的目不是空目么?!民国知名大学的自主招生,且不说它们爱惜羽毛似的自主入学测试,每一所大学的目的都是明确的,为建设,为工程,为留洋,为官场,为组织,为意识形态,越是知名越是特色鲜明。我哪方面突出就培养哪方面的人才,很朴实的道理。
现在的南科大有点过于喧嚣了,不管这是哪方面的本意――或者不是,对于大学来说这不是好事。国内的高等教育改革,针对城市化浪潮,技术民工型的中低端高教改革已经有了不少成熟经验――如忙总所言,逼的。可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端高教改革还在见仁见智,口水泛泛,评判标准不一,立场各异,无非是形势逼得不够,这没什么,继续就是。但对于一所新办的大学而言,需要的是不停滞,安静向前进。怎么说呢?讲得刻薄点,朱校长的悲剧(如果)对这个大环境而言真不是什么太大的悲剧,形势所致,此起彼伏,仅此而已。可学生的悲剧对这个社会而言就是个大悲剧了。这是责任,和理想或者现实都不冲突,有责任,总会有向前进的动力。
(2011-7-15 15:18:00)
你说的他们何尝不想,可惜没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炒作不是学校愿意的。
(2011-7-15 14:19:00)
旁观者不知朱的艰苦,未免冷言冷语,朱目前还在坚持,让人敬佩。
在当前大环境下,朱的失败看来已无可避免。目前时局微妙,有开明领导出来力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吧。
看样子又要多一个先烈了。
(2011-7-15 15:49:00)
其实还是有价值和收获的,至少为后来者做了一次火力侦察,知道哪里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罗阿宝] (2011-7-15 20:21:00)
祝忙师身体健康!
知乎网转贴【 李开复不是说要建大学吗?为什么没有消息?】
李开复 回答了该问题 ? 13 个答案 ? 关注
【2003-4年,我得到一位爱国华侨支持,愿意捐赠20亿人民币,打造中国的“加州理工学院”,用美国运营方式(严格tenure体系,国际一流期刊,允许离职停薪创业,但是学校不办企业。。。),吸引国外最优秀学者和国内最优秀学生。先打造博士硕士班,在研究领域做出一番成就,再招收本科学生。(这个顺序的理由:先招博士生的目的是吸引一流师资,因为他们马上可以有博士生做研究。然后再用这批一流老师来吸引本科生)
这个项目得到各个地方政府高度支持,都愿意赠予最好的地。国际知名学者也有一些有兴趣参与。
在国内运营,我们也同意在设立党委书记,并在政治教育方面,做到和其他学校一般。
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因素,决定放弃。不适合谈太多细节,但是碰到的主要几个问题是:
相关部门无法破例,让一个这样的学校申请“博士点、硕士点”。(如果我没有记错,需要先从本科做起,14年后才有可能招收博士生)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例如校长国籍问题、是否参加高考等问题。。。)。
一些本土顶尖高校和他们的成功校友反对这个计划。
除了地方政府提供土地,没有别的援助。20亿只够前五年运营。那位爱国华侨愿意放弃命名权,并赠送命名权给配比出资者,但是依然没有找到其他捐赠者。
这些挑战让我们感觉这件事情成功概率渺茫,于是就放弃了。然后我就寻找别的回国机会,后来就到了谷歌。
其实,中国创立这样高校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甚至2003年都有点晚了,而应该在改革开放力度更强的时候,一方面可以给当时大批希望归国的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上面破例等问题更容易化解。
因此,每当有人问我是否还抱着办学的希望,我的回答是:“不,因为历史机会已经过去,过去碰到的问题仍然无法化解。但是,从某些角度来看,创新工场也未尝不是一个黄埔军校,并且更能够利用我真正的价值。毕竟,我最有价值的经验是在三个顶尖科技公司,而非教育。”
现在看到朱清时校长在南方科大碰到的种种阻挠,一方面庆幸自己当时放弃,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感叹。 】
看后沉思无语,理想离不开金钱的支持。
(2011-7-15 22:45:00)
欢迎欢迎,。你说的这个问题从来就是个现实问题。国企改革也是从利益分配和抢地盘开始的,没有利益的事情,中国人是不会干的。
大学,医院现在是仅存的不多的还可以拿出来瓜分的利益了。
(2011-11-13 10:38:00)
科大如果能比清华 北大在诺贝尔奖率先突破的话,还是大大的有钱途啊。现在中国就少能一张装裱的脸面了,能领先清华北大的话,那还不是有风有肉有火锅有雾有美女又有驴呀
(2011-11-13 18:04:00)
科大后劲不足了,好老师都没挖走了。最典型的几岁数学系,走一个,基本就走一个教研室。
[莫飞] (2011-11-15 15:03:00)
唱个反调。当然我是很尊敬朱校长的,但是我认为他说的三点改革没有一个清楚严密,更不要说可操作性了。
一、必须摆脱行政干预,内行领导内行
目标太大,对手不明。朱校长要是想解散校党委,估计可能有希望但是要付出很大牺牲。要是限制系一级的党委功能,倒是相对容易。要是想跟教育部过不去,那你至少要再找个大树支持你吧。
其实看看中国的政治历史就知道了,这种口号一喊肯定失败。首先,你怎么定义内行? 划分内行和外行的权力在谁手上? 如果在朱校长手上,抱歉结果就是明朝的党争了 (看科大的人文学院可以证明)。其次,这样根本没有群众基础。 至少在科大,系一级的行政干部还是不错的,系党委的权力远没有系主任大。 至于校一级的政治斗争,老师们希望的是公平,领导不乱指挥,真正做科研的,没几个愿意参与到神仙打架的范围。 最后,这种口号一喊,上层本来想支持也不好意思出面了。 难道想让科学院跟教育部说,我们比你更内行,所以你快点一边凉快去吧?科学院也怕过两天再被你一脚踢开啊
二、必须自主开发产品,自主制定标准
要我来说,不用这么大的题目,小一点具体一点的口号更能有市场。比如说面向企业,比如说开发动手能力,都更得人心。现在口号喊得这么大,似乎要建设一个新世界。 问题在于谁来定标准?谁来为定的标准负责? 朱校长来定的话, 科大几十个方向如果有几个方向你定错了怎么办?要是每个学校的校长都要100%的独立,国家主席睡觉前不怕8平方也怕有的校长渎职啊。
三、必须参与国际竞争,不能关起门来自娱自乐
其实没朱校长这么说,大家已经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了。学生中的数学模型竞赛,机器人比赛都已经在国际上水平很高。北京的研究所和清北人某些计算机方向完全可以跟美国大学比肩。不客气的说,这一点是朱校长拿来当虎皮的。大学的国际化趋势不可阻挡,朱校长应该做的不是抢功劳,而是看怎么引导,定制奖励条款。
归纳起来,朱校长要求的是极其巨大的权力,而且没有想好如何使用这种权力。他的执行结果,争取不到教授治校的新气象,而会成为校级政治的失败者。
(2011-11-16 11:43:00)
我想朱清时校长很清楚他现在做什么都是唐吉可德,在与风车大战。他不过是提醒大家问题所在,而不是解决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是校长的事情,是董事长的事情。
他实际上在回答:中国为什么建立不了一流大学?不是中国人不行,是中国的官不行。而这个官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面。需要这些官自己来解决,解铃还须系铃人。
[快乐是什么] (2011-8-4 12:36:00)
忙总的总结很精辟,科大学生特点是非常突出的,海外聚会时,很快就会被辨认出来,就是自信、狂妄、说话很冲,比较理想主义。
尽管校友们痛心又无奈,但必须承认,科大现状是很正常的。您也指出过很多次了,无论办任何事情,目标一定要明确,然后才是确认资源和手段。当年设立科大是为了两弹一星以及为科学院输送人才,资源主要是科学院,手段是所系结合,设置的专业除了前面数理化三个系,几乎全都是为两弹一星这样的目标服务的,应该说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直至今天,科大人在数理方面的能力也还是不错的。但自从全社会向钱看以后,科大的专业不适应现代社会,慢慢衰败也是正常的。南科大号称要学加州理工,其实科大本来就最像加州理工,命运也差不多。在美国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当年赫赫有名的加州理工现在地位远不如那些著名的商学院,国内孩子宁可去UCLA也不去加州理工,原因就是社会潮流变了。
科大衰败过程中,87年是个转折点,方励之虽然好政治,最多也不过是偏激,对科大还是有贡献的,管唯严也是个好校长,可惜换来的滕藤、彭佩云完全不是爱护科大的人,谷超豪肯定也不是,这些人对科大没有认同感。后来甚至科学院都自顾不暇,科大从此只好一蹶不振。放在社会大环境里,那也是社会彻底转向的时期,一切向钱看就是那时开始流行的吧。
现任校长向合肥市长表示科大决定扎根合肥,应该是无奈但务实的表现,总是和现实挑战没有意义。朱清时是个好人,但太理想化,想在南科大干的那些事还不如在科大弄,也许机会更多。
(2011-8-4 16:05:00)
科大已经没法做事情了,我见过几个管理者,不过是安徽官场的老油条而已。
科大老师的近亲繁殖导致无法扭转衰落局面。真的很可惜。
查看腾讯网新闻
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
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南科大去年创立,提倡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原中科大校长朱清时任校长,首批45名学生全部放弃高考。
===
这个是不是忙总说的教育部的小小让步
lyhl2011 发表于 2012-4-25 16: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查看腾讯网新闻
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
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学,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南科大 ...
很难说,朱清时失败是肯定的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4-25 17: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难说,朱清时失败是肯定的了。
昨天看南科大获批的新闻还小兴奋了一下,以为大学教育改革可以从这里破局,看忙总这么说似乎希望不大? at000m 发表于 2012-4-25 17: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昨天看南科大获批的新闻还小兴奋了一下,以为大学教育改革可以从这里破局,看忙总这么说似乎希望不大?
是的,归广东教育厅管。与深圳大学不会有什么区别。 wxmang 发表于 2012-4-25 2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的,归广东教育厅管。与深圳大学不会有什么区别。
从电视里听到这句话,广东教育厅,——这不就是一个地方高校么。。
级别压死人了。 我想朱先生是一番好意,不过支持他的幕后可不是这么想的:打着教授治校的旗号,专为有钱人的孩子服务,核心是实现教育“私有化”
,
本帖最后由 水杉 于 2012-4-25 22:55 编辑明日黄花 发表于 2012-4-25 21:45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朱先生是一番好意,不过支持他的幕后可不是这么想的:打着教授治校的旗号,专为有钱人的孩子服务,核心 ...
你这是自己想象,现在那40多孩子那个收钱了,不是有钱就行的,跟不上的也许就会被淘汰。当然如果有人捐它一个亿,
让自己的孩子进去也很正常,可以理解。
wxmang 发表于 2012-4-25 17: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难说,朱清时失败是肯定的了。
我也看了这个新闻,朱清时有点儿为了理想而理想的意思,真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学者的理想,而不是某些人的安排。
空喊要实现理想有什么意思,还得有实现的可行路径和必要的妥协才行。
今天的南度头版说“朱清时:坚持改革不动摇”(大意),颇有些隔空喊话的意思。 鹦鹉 发表于 2012-4-25 21: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电视里听到这句话,广东教育厅,——这不就是一个地方高校么。。
级别压死人了。
这就是官僚系统的强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2-4-26 08: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看了这个新闻,朱清时有点儿为了理想而理想的意思,真希望这仅仅是一个学者的理想,而不是某些人的安 ...
朱校长如果是个实用主义者,就不会到青海盐湖当苦力好多年了。
他就是一个有理想,而无实际执行能力的学者。 水杉 发表于 2012-4-25 22: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深圳花了血本,却归教育厅管,如果只是名义管理还行,否则,恐怕深圳是不愿意的。
付出资本却不能控制, ...
胳膊拧不过大腿。 大文盲 发表于 2012-4-26 11: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他要不在青海,能那么出成绩,年纪轻轻就当院士?要在北京上海那有机会
你错了,他的评院士的成绩全部是进入中科院获得的。不进中科院,在化学专业一般人想做出大成果是不可能的,就算清华北大也很难。因为实验室设备太复杂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4-26 11: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错了,他的评院士的成绩全部是进入中科院获得的。不进中科院,在化学专业一般人想做出大成果是不可能的 ...
忙总,这个该是受朱清时自己的一片演讲的影响
74年,中国科学院当时的领导,就是胡耀邦和方毅他们,要做一些重大的项目,去追赶世界上的一些重大科技发展。青海盐湖所虽然条件不好,但因为内地其它的研究单位都瘫痪了,所以青海盐湖所也承担了一项重大项目“激光分离同位素”。我自己争取从工厂调到研究所,开始做这个项目,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为什么呢?后来改革开放了,大家开始重视科研和学习了,我同时代的人方才发现,我已经早了五年,走在他们前头,这是第一。第二,在那个地方做科研,在我们的前面没有权威,没有比我们更了解项目的人,所以一开始从事科研,我很快就成了这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成为负责人是一个最大的机遇,这样可以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科研中去,把它做得最好,因此早在1979年,我就被科学院选拔为早期出国的人,先后到了美国的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布鲁克林实验室,回国到青海盐湖所后转到大连化物所工作十年。这期间我又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英国剑桥、牛津大学和诺丁汉大学,法国格林罗勃大学、第戎大学和巴黎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工作。1991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4年调到科大。回首这段时光,我才认识到当年我分到青海当工人给了我一生中一个很大的机遇。
全文如下
http://wenku.baidu.com/view/5dd611fd700abb68a982fbd0.html 2009年3月8日,发表《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的宣传佛教演讲,认为当代物理学弦理论就是佛教的缘起性空观点,“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这话有版权问题啊,我多年前听基督教电台里也这么说来着:“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神学家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4-26 1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就是官僚系统的强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官僚系统的弱点也很明显,不愿承担责任。这是一个民间办学智斗当地教育局的的案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7cd6a10102dvt2.html 大文盲 发表于 2012-4-26 11: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中科院盐湖所吗?也在青海湖边
盐湖所也有研究岗位和苦力岗位。 ccaaatt 发表于 2012-4-26 1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09年3月8日,发表《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的宣传佛教演讲,认为当代物理学弦理论就是佛教的缘起性空 ...
印象中这句话最早是这样的:物理学家走到物理学的尽头时,发现上帝正在前方向他招手。 内行领导内行自然是很好,可又要防着再出现天体物理学家那样的领导,有点类似于公平和效率既矛盾又要寻找平衡。培养一些既懂科学又懂政治的领导能不能解决这一矛盾。(有一次看帖,介绍一个科学家,名字和具体及细节记不住了,说此人在中苏关系破裂前就嗅到了政治气氛不对,提前复制了好多苏联材料,如果事件属实,那么这个人就是属于既懂科学又懂政治的吧) 踏浪而来 发表于 2012-4-28 18: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内行领导内行自然是很好,可又要防着再出现天体物理学家那样的领导,有点类似于公平和效率既矛盾又要寻找平 ...
这个不算,只能说爱国。我还知道一个更精彩的例子,只是不好说。 踏浪而来 发表于 2012-4-28 18: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内行领导内行自然是很好,可又要防着再出现天体物理学家那样的领导,有点类似于公平和效率既矛盾又要寻找平 ...
你这个思路不就是毛主席说的又红又专吗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2-4-28 18: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这个思路不就是毛主席说的又红又专吗
我觉得这样挺好,懂科学又不会出乱子,光懂科学和光会灭火都不好。;P wxmang 发表于 2012-4-28 18: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不算,只能说爱国。我还知道一个更精彩的例子,只是不好说。
忙总觉得培养既懂科学又懂政治的科学、教育界领导有可行性么,培养出来能否解决目前科学教育的一些问题 踏浪而来 发表于 2012-4-28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觉得培养既懂科学又懂政治的科学、教育界领导有可行性么,培养出来能否解决目前科学教育的一些问题
我觉得还是专业化比较好,教书的教书,行政的行政,扯皮的扯皮。 求仁得仁,死而无憾。
忙总威武! ccaaatt 发表于 2012-4-26 1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2009年3月8日,发表《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的宣传佛教演讲,认为当代物理学弦理论就是佛教的缘起性空 ...
这是脑子坏了。 duanjian 发表于 2012-4-26 22: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印象中这句话最早是这样的:物理学家走到物理学的尽头时,发现上帝正在前方向他招手。
此文一出,我对朱的印象分大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