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darkness 发表于 2012-6-16 20:54:47

从移动通信行业看中国近年的发展

从移动通信行业看中国近年的发展
转自“天涯论坛”-“国际观察”
作者:老id进不去
本人从事移动通信行业19年了,经历了一代到四代的发展历程,早就想写一些关于移动通信行业的东西了,一直没太多时间,现在正好待业在家,所以有时间写点出来。也希望从事移动通信行业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来看,我觉得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可以用几个字来说: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先从第一代移动通信讲起,当年一代的时候只有2个设备制造商:爱立信和摩托罗拉。其中摩托罗拉占中国市场份额的80%,爱立信20%。至于现在的诺基亚、阿尔卡特、华为、中兴都还没登上历史舞台呢。提到摩托罗拉,大家应该记得在香港以前的警匪片里面,黑社会老大拿的那个大哥大吧,实际上就是摩托罗拉8800,俗称大砖头。这个当时国内东方通信可以生产的,说起东方通信可以稍微介绍一下:东方通信的前身是邮电部通信设备厂第522厂,俗称522厂。当时同国内其他厂家竞争中拿到了摩托罗拉中国的oem。
  从一个例子我们可以看看欧美老外是怎么赚中国人钱的:当时一个摩托罗拉8800卖给用户是2~3万人民币,这还没完,你要想打电话,还要交2~3万人民币的入网费,还不算你每个月打的电话费,主被叫都收钱,跑到外地还有漫游费。也就是说当时你要用手机,至少要先交4~6万人民币,这4~6万人民币是什么概念呢,我可以这么告诉你,你就知道了,当时我月工资是412元人民币,这还是好的,当时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一百多点人民币。你不吃不喝也要至少8年时间才能用一部手机。所以当时除了公免手机,其他付费手机都是很有钱的人才能用得起。平民百姓就别想了。之所以当时邮电局(当时还没有移动公司,邮电局只有个移动科搞这个)收费这么贵是因为,买摩托罗拉的设备就很贵,成本就很高,还没办法讲价,没什么厂家能生产,没竞争。没有技术,老外随便卖你点东西,你就要生产一大堆东西才能还上。
  接下来就是二代移动通信了,二代主要有二种制式,一个是欧洲标准GSM,美洲标准CDMA。也就是我们俗称的G网和C网。这里就要先介绍一下当时中国企业的情况了,当时国家也从一代看到了我们的落后和被动,所以刻意扶持了4家国内企业: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也就是俗称的“巨大中华”。其中巨龙和大唐为完全的国有企业,中兴华为为民营,这里要特地提一下,中兴比较特殊,就是业内所说的挂国企牌子,走民营路子的,实际上是民营的。关于巨龙集团可能听到的人并不多,其他3个大家倒是都应该听说过,这是因为巨龙倒的比较早,存在时间不长,所以大家不知道。大唐集团实际上也不行,大唐有西安大唐和上海大唐还有一些国企组成的大唐集团,上海大唐为做GSM无线设备的,也就是BSC和BTS设备,也许大家没有听说过大唐还有GSM设备,其实是有的,还是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呢,说起来这是上海大唐的研发其实是依托邮电部上海第一研究所(俗称邮一所)的几个硕士、博士才研发出来的,当时上海大唐的总经理是唐如安(这个人大家百度一下应该能找到),同时他也是邮一所的所长。当时上海大唐搞出来的时候其实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全部被外国厂商占据了,当时的国外厂商很多: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朗讯、北电、西门子(西门子是吃掉了意大利的依达泰尔,借壳进入移动通信领域的,依达泰尔主要市场份额在湖北)、阿尔卡特。所以当上海大唐的GSM设备研制、制造出来的时候其实已经没什么市场了,而且上海大唐的市场部基本也就是打酱油的,可问题是国家花了这么多钱研制出来的东西不形成效益也实在说不过去,于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
  码字好累啊,太蛋疼。其实这里有很多故事,至少实在是没办法展开,展开的话写的要累死。
  这个人的名字叫周寰,有印象没?当时的信产部部长,这个人后来出面到各个移动公司去做市场,周寰说白了就是各个省移动公司老总的老板,这个市场能做不出来吗?于是就有了上海崇明岛偏僻一端的几个基站是上海大唐的,山西太原、福建宁德、湖北随州都上了上海大唐的设备,初期设备bug很多,稳定性也不行,随州就是因为bsc经常当机最后重新招标替换了,大约几年时间吧,基本上现网运行的设备已经基本没有上海大唐的设备了,全都被替换掉了。其实华为GSM设备初期bug也很多,稳定性也不行,但是2个公司最后的差距确实天壤之别。从我个人来看,还是因为企业机制问题,上海大唐是典型的国企,而华为是民营,说白了在里面的给研发的压力都不一样。其实从现在来看,中国真正在通信领域崛起的是中兴和华为,都是民营的,国企基本都不行,这也能说明一些问题,当然这只是移动通信行业的情况,其他行业不清楚是什么状况。
  522厂在大发展前期,也就是1993年,那年522厂招了200多名大学生,这些大学生被分配到了下面的各个分厂中,有传真、程控、系统、手机等分厂。其中程控分厂在第二年由一个博士带队,带着10个93年进来的大学生去了邮一所学习程控交换机,学习近一年,一年以后博士回到了522厂,只带回来了5个学生,剩下的5名学生直接跳槽去了华为,而当年的华为还没有移动设备,只有08机(华为的程控交换机,522厂的程控交换机叫04机)。这5个当年去华为其实522厂的很多人都不理解,比较那时候的华为还很弱小。现在大家去华为其实我感觉实际上是奔钱去的,但是我觉得当年这5个人去华为绝对不是奔钱去的,我觉得他们的心里应该是有一个梦想,所以现在华为的一些领导感叹现在的华为变味了,没有当年的激情和氛围了,其实也很正常,一是机构大了,不好管理,各种各样人都有。最主要是当年的那些人是有理想、有梦想、有激情的,现在进华为的有几个是他们那样的?
  稍后说一下华为在GSM方面是怎么从一文不名到现在的巨无霸的。其实说起来华为走到今天,真的是很不容易,也很艰难,所以任正非真的很厉害!
  其实当年华为和大唐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那就是尽管在GSM中期偏后一点的时间将GSM设备研发了出来,但是这时候的国内市场已经被国外的那些厂商全都瓜分完了,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说到这里我们还要先说一说GSM规范方面的问题。
  说起GSM规范,不得不说一个事情,那就是关于中国人是否真的比欧美老外聪明的问题,其实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其实并不比老外聪明,有时候说老外傻只不过是因为人家讲诚信,中国人不讲这个,所以老外就上当了,以此就说老外笨是没道理的,也就是说至少老外不笨,为什么这么讲呢?GSM规范里面定义了交换机MSC到BSC的接口为A接口,BSC同BTS之间的接口为ABIS接口。其中A接口为协议公开的接口,也就是说,MSC和BSC分属于不同厂家也可以接在一起工作,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协议做设备。但是ABIS口规定协议可以厂家自己做,也就是说每个厂家在ABIS口的协议规范都不一样,这就是老外的狡猾之处,这就意味着BSC和BTS如果分属不同厂家的话,接在一起是不能工作的。而GSM设备中最赚钱的实际上是无线设备,也就是BSC+BTS,主要是BTS。用个通俗的话来讲,如果是一个小城市的规模,它只需要买一个MSC,4个BSC,400个BTS,这个数量可以看到,实际上BSC、BTS才是利润的大头,这里面还有BTS里面的载频板属于经常会坏,运行商需要经常送回厂家维修,都是利润。好了,说完这些我们就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华为面临的困难了。
  假如您是一个地级市移动公司主管建设的老总,有一天华为公司的人来见您,说要卖设备给您,您怎么买,买几十个BTS?买了放到现网里要挂在国外厂家的BSC下面,前面说了协议都对不上,买了用不了,买BSC?一样,挂不了国外厂家的BTS,您只能买BSC+BTS,这采购量就变大了,花的钱也变多了,问题是值吗?华为那时候的设备bug多,稳定性不够,您会花大价钱去买这些设备吗?另外,买了华为的设备,您下面的员工还要培训以便可以维护这些设备,下面的员工国外设备已经接触了几年了,都熟悉了,那些员工也不想麻烦,去熟悉新的设备,而且这设备还不稳定。华为的起步就很艰难,几年下来其实当时华为高层已经打算放弃GSM,把砝码压到了第三代WCDMA上面了,因为当时研发GSM设备的研发人员大部分都调去开发WCDMA去了。说起来华为的市场人员真的给力,在这种情况下硬是把GSM市场做大,而且还盈利了,结果华为高层把原来开发GSM的研发人员又调回来去修正GSM设备存在的bug,增加新功能,完善设备,这些就是因为GSM盈利了。这是后话,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华为初期是怎么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呢?
  在此之前,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边际网。说白了就说少有人烟的地方,比如山区、荒郊野外。对于运营商来说,边际网的覆盖是个典型的鸡肋,因为你建个站在那里,基本上一天没几个人打电话,而且国外的设备卖给运行商是很贵的,应该说是非常贵,建在边际网上实际上投资根本不可能收回来,但是如果你不建,有手机用户到了那里会没有信号,打不了电话,会投诉运营商,并且像山区这种鸟无人烟的地方,一旦困在里面如果能打个电话求救的话,还是很有用的。基于此,实际上边际网方面,运营商还是有需求的,这就是机会!华为当初的切入点就是边际网。
  想做好市场,就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有针对的提出解决方案,这才是华为市场强大的地方。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一是设备不能太贵,因为投资在边际网上面是肯定收不回投资的。二是维护方面,人员要培训,尤其是华为设备当时bug多,不稳定,维护就更困难,像山区的站,进去一次都很麻烦。现在来看看华为的解决方案:1、设备我们送给你,这下你运营商不用担心收不回投资了吧,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设备成本,当然作为运营商其实还是有成本的,就是要将机房建好,比如电、传输也要进去等等。2、维护方面我们派自己员工来维护,你人员要培训,但是具体维护工作不用做。这样的方案我如果是运营商也会干,问题被简化了。这就是俗称的“交钥匙”工程,钥匙给我,您啥都不用管了。
  当时华为的工程人员还是满辛苦的,因为在进入一个网络之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至少你在同运营商建议建边际网的时候要有数据来证明吧,所以当时华为工程人员需要带着测试设备和一辆车钻到山里面去测信号,然后把测试的图做出来给运营商的领导看,证明你地区的边际网是没有信号的。山区,尤其北方山区,冬天都是积雪,路都看不见,就靠指南针跑,车子质量不好的话很容易抛锚,到那时,那里手机没信号,想求救都难,所以当时各省的办事处都配有日本很好的越野车,三菱的比较多,很贵,但这车质量很好,跑山路没出过故障。
  记得当年国内某省设备招标,华为市场人员给出的信息是有很大把握可以拿到合同,于是华为一个总监级别的领导亲自带队做标书,几个通宵下来,所有人都很累,结果没有拿到合同,当时这个领导,人坐在椅子上一天没说话。
  华为当年的领导做事真的很拼命,我觉得这真的不能用钱来解释,应该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梦吧
作者:汴梁牛二 回复日期:2012-06-14 14:06:18  回复  

  15年前我在西门子,那时候觉得程控交换这块,国产设备怎么看都是绝望啊,差距太大了。西门子德国的人来了天天说,华为在中国一百万门的装机量,一年的总宕机时间比西门子全世界一亿门设备还要多。

  哪个时候西门子中国做程控这块的2000人哪,老外来了我问他我们这2000人的研发站了整个EWSD的多少,他画了三个圈,里面是核心层,中间是关键应用层,最外面是适应性补丁层。他说我们做了最外面一层(就是最无关紧要的一层)的大约5%。

  那时候说上海贝尔4000多人,也只不过做些程控交换的皮毛工作。北邮的程世端去了比利时贝尔工作了2年,回来变成程控交换的权威。按照她的说法中国自己造程控交换想都不要想啊,要全心全意依靠上海贝尔才是正途。


  结果过了5年,在华为的打击之下溃不成军。每门电话价格从200美金直降到12美金。我从那时候开始发现,你玛真的坑爹的还不是这些贪官污吏,而是这些大教授们。人家贪官还知道哪儿的好处多,这些学者让他们出趟国就能收买了啊。

  后来俺去了motorola,那时候觉得程控交换华为ZTE可以进来,无线设备怎么都没戏。你看俺们motorola,实验室高档设备一大堆,还有自己的一个小型GSM测试网,研发中心印度的,英国的,美国的黑的白的,全世界多个研发中心的人员来回窜,一律是通过CMM5认证的,IEEE的Fellow一大把。心里想BSC/BTS这辈子是见不到国产设备了,太太太复杂了啊。

  结果过了5年,尼玛无线这块快被华为拔光了,打电话也好好的没见什么预言中的掉话率激增网络大面积阻塞的情况啊。

  后来俺又去了HP,那时候一看我们做的介个支撑软件,真TMD的概念先进技术复杂啊。怪不得找个人给用户培训一下,一天就要出3千美金哪。卖给中国电信一张光盘要50万美金,老外还说我们没有Coach好我们的用户。

  结果又过了5年,俺自己成立的软件公司已经完全占领了这个市场,回头看看HP的哪个产品,我说“呸,这做的神马玩意啊”。

  这就是俺在通信行业15年的经历。楼主继续,继续。
作者:老id进不去 回复日期:2012-06-14 14:25:41  回复  

  这个方案对于运营商来说是不错的,但对华为来说却是很艰难的。想想看,设备白送,还要建站调试,人员维护,这些都是成本,钱怎么赚?这种方式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死路一条,设备出去了,一分钱没拿回来。这种运营方式西方确实是无法理解的,从一个例子可以看出东西方公司运营的差异,当年上海移动的网络有4家: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其中西门子设备占据了话务量最高的区域,当时西门子一家的话务量跟其他3家加起来是一样的,市场份额不错的。后来诺基亚跟西门子合并了,也就是现在的诺西,合并后面临的一个问题是,GSM的产品线有两条,一个原诺基亚的,一个是原西门子的,诺西高层不打算同时支持2条产品线,所以保留了诺基亚的产品线,也就是说,西门子设备以后不生产了,那么上海移动现网运行的西门子设备不能延续了,从运行商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那么诺西解决的办法就是将现网中的西门子设备全部替换成为诺基亚的设备,可问题是替换这么多设备,钱谁出?运行商不会出,很简单,当初买设备的钱都付了,凭什么还要掏钱。而诺基亚方面,想要免费替换,诺基亚董事会没通过,很简单投钱的那些董事不肯免费替换,因为成本太高,他们是要赚钱的。最终的结果就是运行商将原西门子区域的设备替换成了爱立信的,因为人家肯免费替换。其实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华为,免费替换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这样可以保住市场,而不会像现在诺西在上海移动的网络已经被边缘化了。就是因为这样的理念,也是导致现在诺西2013年底要裁员17000人的原因之一,当然除了中国市场以外,诺西其他传统国家市场也被中兴华为搬掉了很多。在不同的国家,要适应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诺西这点做的不好,爱立信就做的不错,所以现在爱立信要比阿郎和诺西混的好。
  记得当年听过一次任正非的讲话,当时一进去就听到什么地雷战、地道战,吓了一跳,以为自己进错屋子了呢,任正非是军人出身,比较喜欢讲这些。同时他对老毛的军事理论理解的很透彻,充分运用到了华为的运营中。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
  策略是这样:以边际网作为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突破口,然后建议以插花的方式给网络补盲,当补到网络中华为基站有一定数量以后,建议将这些基站整合到一个连续的区域(因为插花这种方式对网络是不大好的,插花的基站的位置区同周边国外设备的位置区是不同的,导致位置更新很多,增加网络信令负荷),整合起来这样可以减少网络负荷。这样通常运营商会给一个下面的县,规模正好够这些基站,同时华为会负责将该县的国外基站拆除,同时将自己的基站安装调试好,运营商不需要参与,很轻松,最终一个县全部都是华为的设备,然后再吃掉一个县,当把所有县都吃掉以后,华为GSM设备也逐渐成熟,就可以替换城区了(刚开始就算你想替换城区,运营商也不敢冒险,因为你的设备部成熟的情况下进入城区,影响的范围要远远大于农村,而当你的设备跟国外设备差别不大时,那么就可以了)。其实我在这里说说是很简单的,其实这条走的很辛苦,现在中国的GSM市场中兴华为的市场很大。与此同时,国外厂商的设备在逐渐的退出中国市场的同时,也陆续退出了世界移动通信市场,这些厂家是:北电、朗讯、西门子、摩托罗拉。
  华为在GSM的成功一方面是由于自己很努力,做事很认真和负责。另一个方面其实跟国家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没有国家的支持,华为按照西方那种运行方式,要追上和超过国外厂商没有个七八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现在华为已经基本赶超了国外厂商,但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反过来我们在看看欧美厂商的衰落历程,一方面是由于中兴华为的崛起,其实更重要的是自身的问题导致的。我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德国慕尼黑,西门子的老巢。那里面的员工一周的工作是怎样的呢:每天早上9~10点陆陆续续人们来上班,中午11:30~12:00陆陆续续去吃饭,吃饭的时候通常要点2块肉(老外真能吃肉,我一块就能很饱了,他们要吃2块,那肉很大的),先吃一块,然后要休息一下,几个人吹吹牛,接着吃第二块,吃中饭大约要花1个小时,吃完别以为像我们一样回办公室干活,他们要去喝咖啡,一杯咖啡能喝一个多小时,然后优哉游哉的回去上班,一天8小时工作是肯定没有了,我看能干个5~6个小时就不错了,而且晚上不加班,您还不能要求他加班,因为公会会来找你。周五下午很多办公室基本没人了。。。,这还是德国,号称是欧洲最勤奋的国家,经济最好的国家。同华为比,欧洲一个研发人员的成本相当于3~4个华为研发人员的成本,而一个华为研发人员的效率却相对于3~4个欧洲研发人员的效率,这个差距就很明显了,没落是必然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你也可以看出效率的差距,客户提出一个需求,这个需求需要给设备打个补丁才可以实现,华为最多一周补丁就到了,国外厂家需要半年,国外研发人员本身工作时间就不长,平时还要经常休假,来自世界各地客户的需求自然就排起了长队,等轮到中国的需求可不就到半年了嘛。
  说说三代移动通信,也就是WCDMA和CDMA2000,其实还有TD-SCDMA,但是由于TD当年交给大唐来做了,结果可想而知,做烂掉了,只是坑了中国移动,搞得现在中国移动积极的推动TD-LTE的商用,因为三代基本是放弃掉的,需要靠四代把客户群从联通拉回来。所以三代还主要是WCDMA和CDMA2000,实际上到了三代的时候,华为已经有了可以跟国外厂家叫板的实力,从当时实验网的测试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华为的各项测试指标不差。所以在联通集团集采的时候,华为成了大赢家,而诺西分到了12%的份额,阿郎只有个位数,而且诺西12%份额的含金量完全没办法同华为比,诺西拿到的是黑龙江、辽宁、甘肃、内蒙这样的省份,华为拿到的是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关于广东,我可以说个数据你就知道这个含金量的差距了,要知道广东移动在GSM时代一年的移动收入占全国移动收入的六分之一,爱立信当年就是靠广东发家的,当年二代的时候可是爱立信的老巢,虽说这是移动的数据,也可以间接说明一下广东联通的地位。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得出来其实份额并不能完全说明谁是赢家,要看你拿的是哪个省,这才是关键。
  其实三代的市场份额要是从WCDMA+CDMA2000+TD-SCDMA三个制式综合来看的话,ZTE中兴应该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像CDMA2000这个华为基本没产品,拿不到份额。所以三代已经是中兴华为的天下了。爱立信的份额还过得去,最大的输家是诺西,因为诺西基本没有其他两种制式的设备,就靠WCDMA,还只拿到了这么少又含金量这么低的份额,其实我个人感觉诺基亚的2个兼并是很失败的,这是导致诺西急速衰落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一次合并是西门子,不过是以诺基亚为主导的,虽然都是50%的股份,这从高层都是以前诺的为主可以看得出来,合并期间需要开很多会议,产生很多会议费用,还有travel的费用,所以当时合并期间的这些相关费用直接就导致诺西亏损,不要小瞧这些费用,其实是很多的,尤其诺西这种公司的会议和travel费用不大控制的。第二次兼并摩托罗拉更是失败,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现金流,而且由于摩托罗拉的领导和市场人员都忙于到诺西找到适合的位置,期间连例行的客户拜访都不做了,导致有些地方的客户找不到摩托罗拉的人,所以市场直接丢掉了,天津就是个例子,在兼并摩托罗拉期间被华为替换掉了。所以有时候合并真的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事情,有时可能是小于二的。
  四代的情况我感觉应该是华为领头,爱立信中兴紧随其后,至于诺西和阿郎就打打酱油吧。不过国家这次聪明了,把中兴华为都拉进来搞TD-LTE了,效果明显不一样,举个例子,目前TD-LTE实验网用的测试终端有三星的、诺西的、创意的、海思的(华为的全资子公司),最后用下来,最稳定的就是海思的,测试下来的实验数据最准的,其他的很垃圾,没办法达到测试要求。
  说到华为,现在华为已经不是二代时候的华为,那时候GSM产品有借鉴,可以山寨,难度其实不大,到了四代,华为已经跑到前面去了,前面已经没有借鉴的,要自己开发了,那些说中国的教育导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只会模仿的,可以歇歇了,二代的时候有现成的东西可以模仿,干嘛要自己开发,钱多?时间多?要追上国外厂商就要争分夺秒,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浪费!真到需要自己自主研发的时候,中国人其实并不差,不是只会山寨,前面说的海思终端就是例子(三星的、诺西的终端不照样拼不过海思)。虽然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华为的产品号称还有200个bug,要求3个月内全部消掉(华为研发是真累,就算不让你加班你能不加班吗,200个bug3个月解决啊),但是其他厂家的设备更烂,诺西设备到今年3月份基站还过不了夜我会乱说吗,过不了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基站今天白天工作正常,第二天你再来的时候,基站已经挂了,需要重启基站才能工作(有时候重启还会出问题),然后第三一早来看,又挂了。
  说说目前四代实验网的情况,中国移动TD-LTE初期是六个城市建实验网:上海,杭州,广州,厦门,深圳,南京。上海是阿郎来做,南京是大唐移动(大唐又出现了,扶不起的阿斗啊,呵呵),杭州是诺西,广州是中兴和烽火,厦门是摩托罗拉,深圳是华为和爱立信。其中烽火通信是没有自己的产品的,实际上是oem诺西的设备。今年又增加了北京和青岛的2个试验城市(不过好像还没开始)。目前实验网的测试窗口期在3月底已经关闭,很多实验网应该开始2期建设了,不过据说到3期的时候各个省就可以自由选择厂家设备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要知道目前各个厂家分到的城市实际上是集团上面分下来的,也就是说大家都有份,而且1期和2期是不会更改厂家的,但是到了3期就不一样了,说白了,就是各凭本事抢,现在大约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广州分到的厂家是中兴和烽火,前面我们已经说了烽火是oem诺西的,目前一期已经建了差不多有几十个基站了,还有二期,估计二期建好应该有上百个基站了,但是悲剧的是,广州客户已经暗示烽火了,你们二期完了以后就没有以后了,你们现在所分到的这个区域3期会给华为!按说对运营商来说,已经建好了上百个基站了,二期应该也会调试了一些时间了,三期重新搞其实是挺麻烦的,可人家还是不嫌麻烦的先把你的基站搬走,在安装上华为的设备,这说明了什么,你是市场做的不好啊,应该说差远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杭州。从这些例子大家就可以预见到,将来TD-LTE真到了商用的时候,市场格局跟三代差不多的,有可能国外厂商的份额会更加的少。
  其实关于这个行业有很多事情,有些不好写,涉及一些敏感话题,就不写了。不过还是我开头写的那句话: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妄自菲薄是因为我们的民族企业已经强大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不需要自卑。不要妄自尊大,是看到我们的周围还有国外公司也在发展,像爱立信(它的4G的FDD领域还是领先的)。我们的公司在一些经营方式上面还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就像最近中兴华为的招聘全面停止了,因为第一季度的报表不好。一方面是由于欧美金融危机导致需求量减少,效益下降,一方面也是因为长期的低价销售策略,成本压力很大,既然产品不差,其实也应该考虑提价了,而且中国的人口红利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消失,还要靠廉价的人力成本来发展已经不合适了,及时转型,研发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才是正途。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是标准答案哈,呵呵。

刹那芳华 发表于 2012-6-16 22:20:25

支持一下。。。
沙发。。。

zghbxny 发表于 2012-6-16 23:09:04

错误太多,特别是巨大中华的性质描述,周寰是邮电部科技司司长。巨龙可看忙总相关说法。

叶公 发表于 2012-6-16 23:42:15

活学活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经典案例啊

AndSoOn 发表于 2012-6-17 00:04:13

广东联通有啥说法?
俺的出租屋这几栋楼就他们贴的宽带光纤价格广告单最多……

天天 发表于 2012-6-17 01:29:23

移动通信这块儿,现在国内联通和移动,都是只有3家的设备了,就是华为,中兴和爱立信。
前阵子看到好象是联通替换掉了最后一批阿朗的设备。

frog198 发表于 2012-6-17 03:37:31

zghbxny 发表于 2012-6-16 2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错误太多,特别是巨大中华的性质描述,周寰是邮电部科技司司长。巨龙可看忙总相关说法。

求连接

朗朗天 发表于 2012-6-17 05:02:04

巨龙当年的04机,研发团队是军方背景的,领头人是邬江兴。

snail 发表于 2012-6-19 14:08:49

有干货的好文!

广州仁者 发表于 2012-6-19 14:55:56

AndSoOn 发表于 2012-6-17 0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广东联通有啥说法?
俺的出租屋这几栋楼就他们贴的宽带光纤价格广告单最多……

广东联通,由联通+网通合并而成的,固话和宽带业务主要由网通的班子经营。

网通在广东,是靠挖电信墙角起家的,“代理商+利润分成”的政策是其挖墙角的主要动力。 你那些出租屋都是代理商分片把持着,利益使然。{:4_268:}

jade 发表于 2012-6-19 15:24:14

搞软件的来学下历史,确实,高新技术公司中华为最有出息

wuneng2001 发表于 2012-6-24 03:16:28

有朋友曾在大唐,还是TD发明者之一的李世鹤先生的弟子,大唐的悲剧就是传统的国营体制,技术线上招一堆博士硕士,只给开3K、4K的工资,在北京通信业这是一个笑话,所有的博士都明白,只是一个户口的跳板,所以研究生很难留下半年,然后走人,技术开发基本没有连续性,BUG多自然难免。
另外上海、西安、北京等大唐各是一帮人,斗得也不亦乐乎,TD招标要出结果的时候,直接把前面坚守多年的老市场干掉大半,让上海、北京线的人去收果子,自然结果是市场线大乱。
曾以为TD就是中国通信业的两弹一星,但结果还是看华为中兴怎么办了。

弹道 发表于 2013-1-4 20:05:19

问题的关键是目前国内通信市场已完全饱和,国内三大运营商的投资效益递减很严重。

大山猫 发表于 2013-1-4 23:22:28

本帖最后由 大山猫 于 2013-1-4 23:26 编辑

整篇文章干货不多,就是怎么做市场,技术基本没有提及。QualComm现在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但是它绝大部分盈利都来自于专利授权,不知道是谁在给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移动通信行业看中国近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