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首次接受西方媒体专访
本帖最后由 然后203 于 2012-6-9 21:33 编辑楼继伟首次接受西方媒体专访
《华尔街日报》:眼下所有人都在关注欧洲,你对欧洲对债务危机的处理有何看法?
楼继伟:2008年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时,我们曾预计欧洲的救助方案将非常不同于美国,因为欧美政治体系不同,央行和政府的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也不同。当时我们认为,在不同成员国之间进行协调的问题上欧盟将面临很多困难,这一点不幸言中了。欧债危机在不断加深。欧元区确有崩溃的风险,而且越来越大。
欧洲需要在经济增长和危机响应之间实现平衡。欧洲在内部协调方面将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相比之下,2008年8月,鲍尔森(Hank Paulson)推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时,所有的人都预计该计划将立即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批准这一计划,因为它将拯救美国的经济。但结果却是在众议院的第一次投票中并没有获得通过。又过了一周众议院才通过了TARP。这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即使是在像美国这样的单一国家中,达成共识也需克服如此多的挑战,更不用说有27个成员国的欧盟了。美国有第二次机会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欧洲可能没有很多机会。
=======这个回答很有技巧,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从欧美政治体制的不同出发,再谈美国很困难,自然推出结论是欧洲更加困难(可能是中国高层共识)========
《华尔街日报》:中投对拟议的欧元区共同债券或欧洲其他类型的资产有兴趣吗?
楼继伟:现在发行共同债券为时尚早,因为欧洲尚未建立必要的财政纪律和适当的政策。首先要做好其他很多事。中投公司购买欧元区共同债券不太合适。这种投资风险大一点,收益小一点。
我们认为当前欧洲公开市场风险太大。我们已经减持欧洲股票和债券。中投公司从很早开始就抛售了欧洲外围国家的资产以避免损失。中投公司将继续关注欧洲私募股权和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直接投资。
=============专业性尽显,所谈内容既覆盖问题,也轻易的把握住话题的主动权==========
《华尔街日报》:你一直说,中投公司非常希望在欧美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在这个方面中投公司是否取得了任何进展?
楼继伟:三年来,我一直呼吁在全球范围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包括上次在萨默斯(Larry Summers)卸去政府职务之前我和他举行会谈时也是这么说的。但据我的观察,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这是政治原因造成的。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我认为短期内基础设施投资能够帮助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长远来看,能够帮助保持经济增长。上世纪80年代我首次访问美国时,我确实羡慕美国的基础设施,但现在我们看美国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陈旧。欧洲也是如此。欧洲也很需要基础设施投资。我们的投资组合有一部分需要实现稳定的现金流,而基础设施非常适合这一点。我们尚未将配置给基础设施行业的全部资金投出去,我们仍在找机会。
中投公司配置给基础设施的资金不到100亿美元。中投公司主要是金融投资者。我们不参与项目的日常运营。我们没有谁会用铁锹。
===========重复阐述过去的观点(很娴熟),但表示目前还没大的进展,并做无害状(不参与项目的日常运营,完全按照资本主义的规则来玩)========
《华尔街日报》:目前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再平衡。你认为再平衡将会怎样实现?
楼继伟:我们面临着这种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长期与短期之间的平衡。不论对于哪一个国家这都是非常困难的事。
美国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大家都知道美国经济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依赖消费,应该增加投资。但市场和政策制定者一直紧盯消费指数,一旦储蓄率上升一丁点,他们就特别紧张。这意味着他们也面临着这种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长期与短期之间的平衡。
虽然我们认识到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但这要经历长期痛苦的根本性变革。在短时间内,我们或许还要采取一些与长期目标存在冲突的临时措施。
中国经济有三大支柱。一是出口,这因全球需求疲软而受限;第二是投资。很多行业已经投资过度、产能过剩;第三个是消费。工资上涨可望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这必须是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果工资上涨快过劳动生产率,就会造成通货膨胀。把握平衡并不容易。
==再次强调美国也有类似困难,不给提问者断章取义的机会,当然华尔街日报还是断章取义了另外一篇==
《华尔街日报》:中国一些分析师一直呼吁中国外汇储备应多元化,请问你怎么看?
楼继伟:外汇储备管理的确应该多元化。这涉及放开资本账户的时间,而放开资本帐户将使中国的外汇储备在市场推动下自然走向多元化。现在这方面仍需得到政府层层审批。开放资本账户将是需要做出的重大决定
。
《华尔街日报》:你觉得开放资本账户将会有一个怎样的时间表?
楼继伟:从旁观者的角度看,现在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但眼下可能不适宜,因为危机还在继续,可能要等到危机结束之后。
==========就最后这个问题,WSj敷衍了一篇“楼继伟呼吁中国放松对资本帐户的管制,这将有助于拓宽资本跨境流动渠道并推动人民币自由化。楼继伟说,欧元区债务危机缓解后,放开资本帐户的时机可能就成熟了。楼继伟的表态呼应了中国改革派对实施金融系统改革以促进经济再平衡的呼声。================
----------------------------------------------------------分界线-----------------------------------------------------------------
楼继伟的此篇专访,
1、让人了解操作层面上高级干部的水平,显然不像一般人臆想的愚蠢闭塞。从专业知识到应答技巧可圈可点。
2、透露信息比较直接,逻辑性很强。不排除是TG高层共识的可能性。而WSJ提及的所谓“中国改革派”,很可能只是臆测。
3、假如过去半年内,对相关问题和操作上得出相反结论的人,需要反思和调整了。大概舢板不会挡住巨轮的去向吧。
4、一直在试着应用忙总说的“政治经济野球拳”来分析梳理信息,发现还是太难了。比如吹风国际板、回良玉说要刺激进口,似乎是有人民币走出去,配合产业转移到东南亚,之后进口初级产品作为国内产业升级后的补充。但今天再搜索一下相关新闻,又变成一头雾水了。
这大概是位次不够的原因,不清楚类似事情推进时涉及到的关节和路径,也就不能得到事情发展变化的征兆。
咳,比较难。
顶起来。 写得不错,最近本来预期伯南克讲话会涉及宽松,结果什么都没,其实也预计的到,现在就等着欧洲死翘,美国才会大放水。 分析很到位,赞 分析很到位,我们要向你学习 学习 分析的很好,学习 本帖最后由 lbxyzd2 于 2012-6-9 11:30 编辑
楼继伟同志能力很强,才干在wxmang同志之上。当然203同学,孺子可教也!!! lbxyzd2 发表于 2012-6-9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继伟同志能力很强,才干在wxmang同志之上
太子,楼继伟是睡? “我们尚未将配置给基础设施行业的全部资金投出去,我们仍在找机会。”
这是赤果果的诱惑、暗示加些小炫耀么?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6-9 11: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尚未将配置给基础设施行业的全部资金投出去,我们仍在找机会。”
这是赤果果的诱惑、暗示加些小炫耀 ...
是表达对投资渠道受限的不满 楼主的文章有芒总风格。 lbxyzd2 发表于 2012-6-9 11: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是表达对投资渠道受限的不满
太子高见,您的表情已经充分显露出兔子对美帝国主义的苦大仇深状。 武当七瞎 发表于 2012-6-9 1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太子高见,您的表情已经充分显露出兔子对美帝国主义的苦大仇深状。
你的观察力有待加强啊,分明是大局尽在我手之后的一脸淡定 lbxyzd2 发表于 2012-6-9 11: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的观察力有待加强啊,分明是大局尽在我手之后的一脸淡定
哈哈哈哈,表面的淡定分明掩饰不住内心的气宇轩昂,加油哦! 分析很厉害,看欧洲后续了 能做中投老总,当然有几把刷子。 lbxyzd2 发表于 2012-6-9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继伟同志能力很强,才干在wxmang同志之上。当然203同学,孺子可教也!!!
忙总和楼继伟轨迹完全不同,没有可比性啊。
楼继伟在贵州任上时,否决了茅台扩张产能的请求。要不然就没有今天的奢侈品茅台了,可能就只是覆盖低端到高端的白酒一枚,泯然众人而已。 水平很高 本帖最后由 少爷身子跑堂命 于 2012-6-9 23:08 编辑
http://www.mop9.com/uploads/allimg/090118/0949590.jpg咋看着有点像王副总经理。。。 lbxyzd2 发表于 2012-6-9 11: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继伟同志能力很强,才干在wxmang同志之上。当然203同学,孺子可教也!!!
这个这个,你的头像很给力,不知代表官方吗? 你还真相信野球拳可以分析经济形势么?
忙总了解的经济形势,大部分还是找人问来的
忙总也说过,只有能看到真实数据的人,才能看清楚经济形势——他自己也看不到真实数据的 truesight 发表于 2012-6-10 03: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还真相信野球拳可以分析经济形势么?
忙总了解的经济形势,大部分还是找人问来的
信息可以找人问,但对形势的把握要靠自己的分析和操作。别人帮不了的。
数据并不等于思维。
管理决策前要研判整体经济形势,这一课对多数私营企业来说,都是天方夜谭。
一些私企业主可能有自己的数据和判断,但由于位次的原因并不能够做相应的调整,获得相应的机会。看得到而吃不到,这可能是冯仑张维迎等人嚷嚷着国企私有化的深层次原因。
人才都集中在体制内,我在今年才理解。
体制内外的政治经济结构是不同的。
理解的途径就是学着运用“野球拳”。 先谈谈记者为什么写这篇采访:
1,需要中国对欧洲悲观的政策态度。
2,需要中国对美国乐观,至少是相对乐观的态度。
3,中国不能支持欧盟,至少对投资欧盟是谨慎的。
4,中国对美国的投资,没实际的,也要画个饼。
5,中国自己还在寻找平衡……
6,中国在外币管理上不会变化。
7,意淫中国又出现一位反体制斗士……
结论:
1,战略合拍,基本满足记者要求。
2,充满了兔子的黑话。比如
美国有第二次机会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但欧洲可能没有很多机会。
(欧洲的机会也不少,再说机会不在于多,而在于能否抓住)
但据我的观察,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这是政治原因造成的。
(政治原因也可以是投资增加)
虽然我们认识到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但这要经历长期痛苦的根本性变革。
(08年开始一直念,终于把米欧的痛苦长期化了)
3,其实这篇文章对想了解内情的人来说,可以证明很多相对的事情:
1,米国需要兔子的舆论支持
2,兔子满足了米国的最低要求
3,肯定不是无代价满足米国的
本帖最后由 zy8clh 于 2012-6-10 07:14 编辑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6-10 05:58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信息可以找人问,但对形势的把握要靠自己的分析和操作。别人帮不了的。
数据并不等于思维。
得忙总真谛矣。楼继伟是前总经理秘书,更早前也是一位很牛、很有货的可以称之为经济学者的人物,和忙总一样,数学很牛的。我国现行的分税制就是他设计的。真正的人才、干才确确实实都集中体制内的。 楼继伟(1950年12月-),浙江省义乌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中国社科院经济学硕士,研究员。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六届中纪委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财政部副部长、兼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贵州省副省长等职。现任中国国务院副秘书长,兼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掌管资金达20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
1968.02——1973.02,海军南海舰队4009部队战士; 1973.02——1978.02,首钢总控室、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工人; 1978.02——1982.02,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本科生; 1982.02——1984.1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系数量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1984.12——1988.04,国务院办公厅调研室财金组主任科员、副组长(副处级); 1988.04——1988.09,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物资经济研究所成本价格室主任(正处级); 1988.10——1992.02,上海市体改办副主任; 1992.02——1995.07,国家体改委宏观调控体制司司长; 1995.09——1998.04,贵州省副省长; 1998.04——2007.03,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 2007.03——2007.09,国务院副秘书长(正部长级)、机关党组成员兼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备组组长; 2007.09——2008.07,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08.07——,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2009年4月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然后203 发表于 2012-6-10 05: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信息可以找人问,但对形势的把握要靠自己的分析和操作。别人帮不了的。
数据并不等于思维。
有时候就算看得到,要规避风险也很难,09年的四万亿坑了无数人,不少企业主刚缩减规模,就撞上了 ssun1cn 发表于 2012-6-10 11: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时候就算看得到,要规避风险也很难,09年的四万亿坑了无数人,不少企业主刚缩减规模,就撞上了
09四万亿还算好,之后的宏观调控死的人才多。
无数企业看形势一片大好,银行贷款充裕,利率极低,项目上了一半就宏观调控,银行逼帐,新项目还需要钱继续建,建好了也没钱赚。
无数企业就这么给逼死。 weakleilei 发表于 2012-6-10 12: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09四万亿还算好,之后的宏观调控死的人才多。
无数企业看形势一片大好,银行贷款充裕,利率极低,项目上 ...
其实我意思就是就算私营企业判断准了,也会被政策抽,翻过来打多了就嗝屁了,所以这帮私营企业主很不满,要改天换日,不想当孙子。 紫微星明 发表于 2012-6-10 06: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谈谈记者为什么写这篇采访:
1,需要中国对欧洲悲观的政策态度。
话说你什么时候写个有质量的主题帖?别只评论不引导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