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中试,一个失败,但是可敬的案例
今天刚刚听来的,想想还是写这儿吧。以下所有的事情,都是绝对真实的。
这是一家上市公司。
创业的几个老总,都是退伍军人,他们分别在80年代初的时候,在高考的大潮里,考上大学,然后奋斗,创业,上市。一晃几十年。
赚到钱以后,他们总觉得有点不太满足。总想再去做点什么。于是,他们选择了 —— 发动机。
发动机 —— 而且是军用的。
没人请他们做,是他们自己想做。
他们没有在军方的正式立项,但还是得到了军队的支持。各项实际工作陆续展开。
不幸的是,他们真的做出来了。我是说,在实验室里。
他们在实验室里做出了两个样品。
曾经送到某国去检测,各项性能极其完美。
既然是上市公司,那么他们不得不做一堆假账。主要目的是把那些利润转出来。
他们在内陆某地建了一个实验厂,准备上规模生产。
鼎盛的时候,在这个工厂聚集的工程师有几千人。
但厂子依然是“黑”的。
他们坚持了n年。
但还是坚持不下去了。
从实验室到中试 ——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部队终于也没有耐心了。
放弃。
有家美国公司,盯上了这个厂子。开出了他们所有投入三倍的价钱,要收购这个厂子。
最核心的几条生产线,他们没卖。
还给部队留着。
据说在厂子宣布解散的那一天,有的人一夜白了头。
如今,这些人已经天各一方。但是每年都会聚一聚。
每次聚会,总是从高高兴兴开始,最后变成几个大男人抱在一起,豪豪大哭。
我觉得可能是没在制造业企业工作过导致的浪漫主义。就算是西方,一个发动机产品定型,也是要10多年的,他们一开始低估难度了。如果一开始就做好30年定型成功的准备,这个企业就死不了。一个中试厂,有几十个工程师就不错了,几千人,开玩笑了。
再说原型机不知道是什么等级,如果是全尺寸的,那就意味着中试就是优化工艺路线和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提高优良品率。
如果不是全尺寸的,只是原理样机,说实在的,在发动机这个行业,意义很不大。原理样机太多了。
忙师总是直指残酷的真相,给我刚被煽动的感情来一猛锤,锤得俺通体通透,顿有醍醐灌顶之感,哈哈。{:soso_e127:} wxmang 发表于 2012-5-26 1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可能是没在制造业企业工作过导致的浪漫主义。就算是西方,一个发动机产品定型,也是要10多年的,他们 ...
感谢忙总!您提到的这些情况,他们实际中做到了哪一步我也不清楚,我再去打听打听,不过,“一开始就做好30年定型成功的准备”,作为他们那样一个自己创业的公司,没有军队的直接支持,难。
此外,我自己觉得,他们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也有问题,但是没办法。他们的主营业务其实有点像三一,核心是别人的,他们是外围,他们能动用的资源已经被这个“核心”给限定了,想折腾也折腾不动了。
悲壮。这是我听到以后的感觉。
额 这家上市公司,难道我要去st里面找? ssun1cn 发表于 2012-5-26 14: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额 这家上市公司,难道我要去st里面找?
我不打算透露他们,而且,这事儿已经过去了,就算有人说这个事情从没发生过,你也可以认为这话是真的。。。 踏翅 发表于 2012-5-26 14: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忙总!您提到的这些情况,他们实际中做到了哪一步我也不清楚,我再去打听打听,不过,“一开始就做好 ...
其实小打小闹,慢慢起步,稳扎稳打就行。一开始大张旗鼓,最后悲剧收场,很像湖南人做事情方法。 踏翅 发表于 2012-5-26 14: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忙总!您提到的这些情况,他们实际中做到了哪一步我也不清楚,我再去打听打听,不过,“一开始就做好 ...
民企要去搞发动机、材料这种高尖端和需要大投入、长周期的行业,多半要失败。发动机需要的周期真是太长了,按照刘大响的说法,WS15从88年开始预言,到现在24年了,还没有定型投产,一般民企如果是拿自己的钱,真的烧不起 wxmang 发表于 2012-5-26 16: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小打小闹,慢慢起步,稳扎稳打就行。一开始大张旗鼓,最后悲剧收场,很像湖南人做事情方法。
。。。。湖南人的口碑这么差啊。。 用忙总的管理短则套一套,很有意思。 wxmang 发表于 2012-5-26 16: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其实小打小闹,慢慢起步,稳扎稳打就行。一开始大张旗鼓,最后悲剧收场,很像湖南人做事情方法。
忙总对湖南人剖析好深入啊 慢慢来吧,中国的制造业牛人还是要在残酷的现实中才能成熟的。
看看八十年代第一批风云人物,有几个还立浪头不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