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5-24 19:37:16

雄黄的运用

本帖最后由 弦音醉舸 于 2012-5-24 20:44 编辑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Realger)的矿石,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二砷(As2S2 )及一些微量元素。其味辛苦,性温,有燥湿、祛风、抗菌、杀虫、解毒功效,主要应用于痈疮肿毒,虫蛇咬伤,虫积腹痛,恶疮疥癣、肺结核,我国医学工作者将其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证实有明显疗效。     砷的氧化物和盐类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体内,产生急性或慢性中毒。传统药学认为雄黄辛热有毒,内服宜慎,中病即止,不可多服久服。外用亦不可大面积涂搽或长期持续使用,以免皮肤吸收蓄积中毒,孕妇及阴亏血虚者禁服,其中毒症状主要为上吐下泻。慢性砷中毒具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消化不良、消瘦、肝区不适等症状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属轻中毒:a) 皮肤角化过度,尤在掌跖部位出现疣状过度角化;b) 躯干部及四肢出现弥漫的黑色或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c) 轻度肝脏损伤;d) 轻度周围神经病。在慢性轻度中毒的基础上, 具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属慢性重度中毒:a) 肝硬化;b) 周围神经病伴肢体运动障碍或肢体瘫痪;c) 皮肤癌。     现代人们对雄黄的认知,有很大程度是来自于“雄黄酒”。雄黄酒是民俗中用来驱邪的,因为酒精的挥发性会增强雄黄的挥发,让空气中的雄黄气味更浓烈,对心理的影响更直接,起初并不是为了饮用才制备的。这跟我国古代民俗有直接关系: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后来的端午节是基于这个民俗之上的混合,所以依然保留了用艾蒿驱邪的传统)。《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雄黄酒”和用酒调涂雄黄都会对人体有害。酒可以扩张血管,加速消化道和皮肤对砷的吸收,短者15-30分钟,长者4-5小时即可产生中毒。     雄黄自古明确有毒,1995年版药典将雄黄的常用量由150~300mg/天降低至50~100mg/天,在1995年版和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中有关药材雄黄条目中指出雄黄有毒,入丸散用,规定常用量为50~100mg/天,内服宜慎,不可久用。事实上,绝大部分的疾病,掌握相应的医理及技术,完全不必用类似于雄黄、硫黄、附子等毒药来对付。反言之,安全性更高的其它动植物药及矿物药完全可以替代这些毒药。由于地域文化观念的影响,南方省份例如福建、广东等地存在着大量雄黄滥用情况,典型的就是常备“牛黄解毒片”来处理“上火”症状,大大小小的症状在当地特定观念的驱使下,都会归结到“上火”,从而滥用牛黄解毒片。     牛黄解毒片由8味药材组成,按药典规定一天服4~6片,实际服入牛黄20~30mg、雄黄200~300mg、石膏800~1200mg、大黄800~1200mg、黄芩600~900mg、桔梗400~600mg、冰片100~150mg、甘草200~300mg,而此8味中药作为药材时的常用量,药典规定每天分别为150~350mg、50~100mg、15~60g、3~30g、3~9g、3~9g、150~300mg、1.5~9g。在牛黄解毒片中,雄黄的用量是其药材常用量的3倍,而其它7味非有毒中药的用量都低于各自的药材常用量。要知道,砷这种重金属是体内蓄积的,长时间摄入,会造成慢性砷中毒。     近些年,雄黄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获效赢得赞誉,但并不代表雄黄可以滥用在其它日常疾病之中。通过砷剂治疗白血病的分子水平研究发现,雄黄对急性粒细胞培养株NB4细胞及非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有诱导凋亡作用。由于细胞凋亡与很多疾病相关,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癌性疾病,具体疾病谱指向尚未明确。(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下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发生凋亡的细胞,膜皱缩,染色质致密随后断裂,进而胞膜内陷将细胞分割包围,形成多个膜结构完整,含有染色质断片的凋亡小体,最后为巨噬细胞吞噬清除。与坏死不同,其过程不引起任何炎症反应。核DNA凝胶电泳呈现特征性的梯状图谱,不同于坏死细胞的DNA电泳呈连续性条带。目前研究促进凋亡的基因有:P53、Fas/Apo、Nur77、Cjun、C-myc等,抑制凋亡的基因有bcl-2及相关基因家族(bcl-x bax mcl-1和A1)其中bcl-2基因尤为重要,被看作是细胞凋亡调控的最后通路之一。细胞凋亡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细胞,参于许多生理病理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     综上:传统丹药医学中大量使用雄黄等药物的行为不值得推荐,不过不代表完全可以抹杀其作用,药有偏性,不论现代制药产品还是传统药物制剂,不合理使用都会有副作用。明确机理,控制用量从而合理使用,让副作用降到最小,则唯一值得期待的方式。
     附注:台灣師範大學杜銘章教授也證實,蛇並不怕雄黃或石灰(原文網址:链接出处。)杜教授表示,這個議題早在1997年,他即與學生林洋如,共同進行研究調查,並將結果公佈在《師大生物學報》。杜教授他們的研究《石灰或鵝糞是否具有防蛇的作用?》,共使用14種23隻蛇,包括龜殼花、雨傘節、錦蛇、過山刀等等,在T型管中進行實驗。 研究結果顯示:「少數的蛇有爬離石灰或鵝糞的傾向,但種內差異甚大,沒有任何蛇被困於石灰或鵝糞內,故石灰與鵝糞並不能有效的防蛇。」杜教授說,他們私下另有使用雄黃進行實驗,結果同樣無效;而傳統認為石灰可防蛇的原因,是因為生石灰能讓蛇產生炙熱作用(讓蛇感到炙熱),但是一般來說,蛇的皮膚表面乾爽,連眼睛表面也是乾的,石灰應無法對蛇產生炙熱作用。

ssun1cn 发表于 2012-5-24 20:38:42

哇 来的那么快,这个好,药有三分毒,对了 这几天网易在炒马兜铃
http://discovery.163.com/12/0522/07/823GGP6800014N6R.html
你看看这个是怎么回事?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5-24 20:49:57

ssun1cn 发表于 2012-5-24 20: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哇 来的那么快,这个好,药有三分毒,对了 这几天网易在炒马兜铃
http://discovery.163.com/12/0522/07/82 ...

关木通入药是木通的误用,两者不是一个属类。木通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五叶木通)的木质茎,属木通科木通属。关木通是马兜铃科,近代才当作木通使用。所以,马兜铃的肾毒性与传统中医药没有必然关联,当然传统中医药中有毒性的药物多了去了,合理运用才是医疗技术的关键所在。

ssun1cn 发表于 2012-5-24 21:26:06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5-24 20: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关木通入药是木通的误用,两者不是一个属类。木通为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五叶 ...

看来马兜铃确实会导致肾中毒对吧?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5-24 21:44:36

ssun1cn 发表于 2012-5-24 2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马兜铃确实会导致肾中毒对吧?

是的。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5-24 21:44:40

ssun1cn 发表于 2012-5-24 2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来马兜铃确实会导致肾中毒对吧?

是的。

newyorker 发表于 2012-5-26 21:52:07

学习了。

dory 发表于 2012-5-29 22:48:25

好文!
为很么历史上形成了雄黄可以驱蛇虫的观念呢?或者雄黄确实是可以驱大陆地区的蛇虫?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5-30 01:19:14

dory 发表于 2012-5-29 22: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好文!
为很么历史上形成了雄黄可以驱蛇虫的观念呢?或者雄黄确实是可以驱大陆地区的蛇虫?

雄黄对蛇没有用,下面有个试验:http://dskb.hangzhou.com.cn/kbtv/view/18434  ,至于来源,还真不清楚。

金源 发表于 2012-5-30 14:56:59

本帖最后由 金源 于 2012-5-30 15:03 编辑

弦音先生深入浅出的说出了雄黄的来龙去脉,受教了!
我吃过含雄黄的药,是李可书中介绍的一个方子,主要治疗陈年风和寒,雄黄现在已经是限制购买的药物,价格还不贵,所以一般药店不卖,后来有朋友帮着搞了一些雄黄,照方做了药丸吃。两周以后,发现脑袋有点紧,显现出疲劳和紧张的迹象,就停药了。就对症来说,李可介绍的方子感觉是有点效果的。有关书籍介绍,雄黄加工不能受热,受热后,雄黄变红,就成了砒霜了,现在粉碎药材多用粉碎机,很少用石磨慢慢磨的,高速旋转的刀片将药材搅的很热,我做药时,雄黄就明显变色了,后来查到有关描述,真是后怕。所以,就现代的加工手段来说,雄黄真的不能入药了!
弦音先生说的口服雄黄,根据我的体会,初始的症状应该和身体过度疲劳相似,对于重体力劳动者和上了岁数的人,一般不会把疲劳和服药联系起来,所以,雄黄的毒性,推测应该是对中医肝功能的破坏,轻者造成人体疲劳迹象,重者出现身体衰老或者功能衰弱的情况。
针对我身上的症状,发现广东出的一种“追风透骨丸”也是对症的,后来想办法买到了,吃了一瓶,加上夏天锻炼出汗,身体明显好转。还有一瓶,等今年最热的时节再吃了。
现在,深刻的理解了是药三分毒这句话!非常感谢弦音先生系统的解开我心中的疑惑。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5-30 15:27:46

金源 发表于 2012-5-30 14: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弦音先生深入浅出的说出了雄黄的来龙去脉,受教了!
我吃过含雄黄的药,是李可书中介绍的一个方子,主要治疗 ...

您为获得健康做得尝试还真不少,谢谢分享。

金源 发表于 2012-5-30 16:15:35

本帖最后由 金源 于 2012-5-30 16:16 编辑

应该是我感谢您,弦音先生!
我在西西河有个帖子,"我的学习中医心得,兼作有限的中医知识普及",其中您曾回复我如下:
“是不是就意味着名医生来就是名医呢?医学是实践性很强,而且理论指导价值非常巨大且直接的学科,不管是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心理因素不论是对现代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是不可避免的因素,可利可弊,如果仅将疗效寄托于此,只能说是买椟还珠!靠心理因素能获一时之效,但不会长久。如果你真对医学有兴趣,发愿努力的话,一定要避免误入歧途。”
呵呵,感谢您的金玉良言,五年来,不堪病痛和生活折磨的我,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在印证中医的神奇,从一个厥阴症的愤世嫉俗之人,到现在身无表症并且活的潇洒自如,感谢中医的神奇和伟大。
对不起没有在西西河回复您,因为中医对我来说,只是求索真理的路径。对世间来说,绝症可治,人心难救。身心灵是一体的,我探索医术,更多的是为自身健康,和治疗某种显著的情绪或者根深蒂固的习惯,因为我职业不是医生,所以,对病人的责任感不如您那么强,这是我从心里尊敬您的原因。
您是医生,面对病人是退无可退,我钦佩您的勇气和敬业精神,更看到我自己的差距,邯郸学步是会误人的,所以从此之后,除了我的亲友之外,我只谈食疗和养生,不谈中医。再次感谢您!

弦音醉舸 发表于 2012-5-30 17:11:36

本帖最后由 弦音醉舸 于 2012-5-30 17:13 编辑

金源 发表于 2012-5-30 16: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是我感谢您,弦音先生!
我在西西河有个帖子,"我的学习中医心得,兼作有限的中医知识普及",其中您曾 ...
“知止”就是一种进步,愿在生活磨砺中渐得生活之真意吧,共勉之。(《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jade 发表于 2012-7-9 17:25:53

金源 发表于 2012-5-30 16: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应该是我感谢您,弦音先生!
我在西西河有个帖子,"我的学习中医心得,兼作有限的中医知识普及",其中您曾 ...

握爪,我为了治我的消化不良,胃疼,也是什么办法都想,还好治好了.往事不堪回首.
不过药是不能乱吃,特别是有有毒成分的,对于日常保健来说,还是食疗安全,同时也要找到个适合自己的保健方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雄黄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