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 发表于 2012-5-9 23:58:29

易学学习的一个心得:类像思维

本帖最后由 道德 于 2012-5-10 00:35 编辑

        没发过主题帖,发一个,赚些积分。主要是看忙总在研究,心里有些痒,不吐不快{:soso_e113:}。然意在抛砖引玉,希望这方面有研究的多多发言,以求弘扬发展国学文化,将传统国学思维应用具体实践来。


我对易学关于预测方面曾经学习过一个阶段。有一个心得就是讲究类像化。
       在预测中,八卦、天干地支都要类像为具体的东西或规律等,掌握类像越多越细腻联想越丰富越类像性(相似性)水平就更好。
       举个例子,乾卦,乾为全阳、为动、为刚,为天、为君、为父,为金、为玉、为冰,为太阳、大赤、为良马。因凡是积极的、向上的、刚健的、权威的、珍贵的、富有的、在上的等等事物都可由乾卦去代表。

       类像化,可以理解为分类、归纳法,求同法、求同构法。通俗一点,平常说“吃什么补什么”就是这个理,形态属性的同类化;如大家喜欢8(发)不喜欢4(死),也是这个理,声音属性的同类化。中医上,就根据药物所生长环境特点、药物本身的形态、气味、颜色等等特性,去归纳论证药物的功能属性,如辛、寒、温等,再去推断论证药物的功效和主治病症(我认为,中医中药不应是试错法得到的,而是根据举一反三、物以类同等思维方式去主动归纳论证来发展的)。分类、归纳法是人类认识世界一个重要方式,我们平常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概念规律都可以进行分类归纳。比如我们对生物界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在界里有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植物、真菌、动物等6大界。越到后面格生物形态越不相同,但仍然有一个相同点:都属于生物。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某事、物、概念规律已表现出来的某些特性,找出具备同类特性的事、物、概念规律,然后依据同类事物,就可以从上到下逐步进行界定,比不着边际胡说一通就俱有更大的准确性(试错法类同不着边际)。物理学上,从电磁学到相对论到量子学的过程,或爱因斯坦追求的统一场论,都无非在追求物理公式的同构性——适用于所有已发现的物理现象。
       类像化,也可以理解为思维的形象化,由图像、声音、感觉、直觉等我们人类感官所能感触的进行直接思维。而我们平常的理性思维都是以汉字、数字在进行的,现代人都是以语言文字符号进行思维思考的,这比类像化要系统但单一局限的多了。新闻报道有很多白痴天才,他们的思维方式就与我们不同,据报道白痴运算天才听到数字运算就如看到一幅动态图像。
       类像化,也可以理解为事物的属性化,根据属性进行思考推断。民间学者赵致生先生对属性数学研究得较多,也有一些文章。
       在科学界,已故的翁文波院士在预测学方面曾进行长期的研究,有一定心得和实践,在勘探和重大灾异预测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他提出的“可公度法”,实际上也就是对事、物、概率规律求同构性。
       另请注意,我这里说得“事、物、概念、规律”,我们通常只以静止的事物概念去认识。这里“事、物、概念、规律”可以是任何什么东西,只要你能感触到、体会到的,比如时间、空间、规律、方法方式、一个动态过程、一个动作、一个比较、一个模型、物体、事件等等。
       不知道忙总和大家有没有看过翁先生的书,建议看一下,或有所感触。他的主要著作有:《预测论基础》《预测学》《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初级数据分布》《地球形态的发展》《翁文波院士学术论文选集》等,特别是《预测学》《天干地支纪历与预测》两书,可以看一看。网上找不到的话,我这里有。


wuneng2001 发表于 2012-5-10 01:32:39

易没有下功夫,人生犯过一大错误:遇明师而不学
易者,日月也,用现代科学范畴来比喻:是描述时间状态的一门科学
不同的时间态,构成不同的卦象,阴阳鱼是描述时间动态的一个模型:比喻之
解易第一道难关是卦序,是描述不同时间态的转化,其中古人的推演方法是:
错综复杂
用卦之准确性,相对而言推演难度较小,起卦难度最大,需要进入“与天地相通”的状态,这也是再厉害的卦师准确率也不过七八成而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感应问题
远古之大巫,不需卦,入观而已,近古之巫,不能入观,需大力修习,故道家之地曰观(四声),文王推演64卦以造福天下
再之后人古人今人,与天地远,意识渐强,科学兴盛,不须有巫,故乌(巫)合之众为城镇公民

道德 发表于 2012-5-10 02:06:32

本帖最后由 道德 于 2012-5-10 02:23 编辑

wuneng2001 发表于 2012-5-10 01:32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易没有下功夫,人生犯过一大错误:遇明师而不学
易者,日月也,用现代科学范畴来比喻:是描述时间状态的一 ...

“远古之大巫,不需卦,入观而已”,我认为古时事物分类粗而少、概念广而不细,故现今分为数百数万的事物他们都直接以一个概念道理概括,而古能者掌握了当时较多的概念规律,够随时随地根据现象环境取像而能落到实际所需要预测事物概念上,所以不需卦、噬。
随者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分类、归纳越来越困难,难以做到随时随地取像而又落到实际所需中去,故而采用随机数的方式去取像,因此就有卦、噬的方法。

当然不排除古时有大能者,有跟我们现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在,可以直接读像落实。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 宋陈抟注  首句就说得好“羲皇易道,包括万象;须知落处,方有实用。”

wuneng2001 发表于 2012-5-11 02:56:30

易文化对民俗口语的影响:七上八下,胡说八道……
以下内容为冒牌胡说:
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华文化思想的源头,但做明白人,不是坐而论之、阅几本书即可,是需要做功夫的,道家说“感而隧通”,儒家曰“明明德”,孟子曰:吾养浩然之气……不能悟之,叫盲修瞎炼
确有修习方法能做到“观”‘“通”的境界,但无法示之,说明清楚
所以……还是去看玄幻小说更有趣罢
有缘者不用说,无缘者更不用说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易学学习的一个心得:类像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