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时代 (全文)
本帖最后由 葡萄 于 2018-1-19 18:32 编辑我们的时代
如双城记所言,“时之圣者也,时之凶者也。此亦蒙昧世,此亦智慧世。此亦光明时节,此亦黯淡时节。此亦笃信之年,此亦大惑之年。”这段话大白话就是,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我们的时代。
一:
范晔《后汉书》:“石槐骁猛,尽有单于之地;蹋顿凶桀,公据辽西之土。其陵跨中国,结患生人者,靡世而宁焉。然制御上略,历世无闻;周、汉之策,仅得中下。将天之冥数,以至于是乎?”
檀石怀,一个史料记载并不赫赫有名的名字。他崛起与鲜卑弹汗山一代,并东胡匈奴余部并称鲜卑。司马迁的资治通鉴称:鲜卑檀石槐,勇健有智略。其初创的鲜卑,东西长1.4万余里南北宽7000余里,所以才有文字开篇的尽有单于之地。公元177年,檀石槐号称十万部众重创汉灵帝派遣的三路大军,史书载时汉军战死者十之七八,领军的乌丸校尉夏育仅以数十骑生还。历史上这样的大败,往往意味着一个游牧政权的全面崛起。接下来无非是,崛起的新政权整合大漠择机南下。但是这一次,檀石槐的胜利并没有给他和他的鲜卑国。在檀石槐大胜之后不到四年,檀石槐就去世了,留下的是一个内乱不止的鲜卑各部。
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汉灵帝刘弘,一个史书上几乎是臭名卓著的名字,史书所谓独以汉以强亡这个亡多归罪于汉桓帝与汉灵帝,时人并称桓、灵。但是从桓帝除掉梁氏外戚集团以及灵帝立熹平石经开历代石经之先河外(这还启发了捶拓法的发明)灵帝还开鸿都门学起中国专科大学的先河。由此看,桓、灵或果决或明慧,假以时日,假以时势,假以天时地利人和人和东汉未尝不可中兴。然而,历史终究不可假设。
我对比历史上游牧民族强权兴起的一般规律,檀石槐和他身后的鲜卑王国可谓历经坎坷,我自己有个推论。从檀石槐大败后的鲜卑各部活动骤然趋于平静以及此后的鲜卑内乱,大致可以判断虽然鲜卑大胜但是檀石槐很可能在此役中受伤并最终以伤而,以至于来不及留下身后安排为后面近百年的鲜卑分裂埋下祸源。但是,鲜卑纵然经过百年内患其一统大漠之势已成。檀石槐之后,鲜卑以东中西三部各自为政。其中中部鲜卑轲比能部率先依附中原,进而在十六国之乱中以慕容鲜卑部为首的部落联盟集团趁势而起,从慕容垂称帝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正式开启了鲜卑时代。随后,盘踞东北部的拓跋鲜卑虽经拓跋什翼键灭国之难,但尤积三世余烈终于一战而统一中国北方。最后在六镇之乱中,以原依附鲜卑的匈奴遗种之后宇文鲜卑依托武川镇,以宇文泰为首建立西魏政权最终成就的是历经西魏、北周以及隋唐各代显赫一时的关拢军事门阀集团。在此之后,历代一统大漠的游牧与半游牧政权无不以此为楷模争相南下一统中原。檀石槐的身后事,其开创的政权一统与扩张模式一直延续到满清入关才在蒸汽机时代新文明碾压下走向衰亡。
桓、灵时期臭名卓著的一件事,就是公开卖官鬻爵。遍数中国封建王朝时代2000年,公开卖官鬻爵的就两个王朝一个是汉朝另一个就是清朝恰好一头一尾。话说,到东汉桓、灵年间,朝政败坏,败坏到国库打仗亏空殆尽,败坏到皇帝为绕开党人官僚集团以卖官来敛财以内帑之出支撑军用西平为祸十年的羌乱,以及刚冒头的江夏蛮还有就是文章开头说的对于刚一统大漠的鲜卑王国的征讨。其实到汉末,国政从外戚、宦官以及党争轮流转开始就已经败坏到无以复加,到最后灵帝试图以边军平衡各方势力终究天不假年,到黄巾起义这大汉国虽国力军力尤在,但是掌握国家权力的那些利益集团已经基于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乱成了一锅粥。史称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而后面要说的,还有北宋与满清这两个朝代虽然都有朝政败坏之余,但是国家财政还有挽回的余地然而最终骤然坍塌也算是整个中国封建王朝的异类了,这里暂且按下。
公元180年,就在汉灵帝派庐江太守陆康大破江夏蛮之乱的时候,罗马帝国伟大的皇帝马可?奥勒留去世。 罗马的伟大时代随着 马可?奥勒留的去世而告结束。因此,公元180年,是这个兴衰阶段的衰退点。他是罗马五贤帝的最后一位,也是罗马帝国辉煌巅峰的最后一位见证人。罗马帝国就此,由盛而衰。最近有基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的整理,有西方学者对恒、二帝的大肆卖官鬻爵与罗马帝国在马克奥勒留之后骤然走向衰落的黑暗百年,给出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解释。在东西方考古与文献资料记载中,公元164年,在罗马帝国东部的叙利亚省境内,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为镇压叛乱,皇帝马可?奥儒略派遣大将阿维狄乌斯?克劳狄指挥一支军队出征。不料,一场瘟疫此时正在帝国东部边境的军队中迅速流行。当克劳狄指挥的军队到达叙利亚后,很快遭到了瘟疫的侵袭。在短短的时间里,大批罗马士兵染病死去,这也极大程度上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结果,一场本来没有悬念的战争,竟一直拖延了两年的时间才告结束。然而对于罗马帝国来说,灾难才刚刚开始。在平息了东方的叛乱后,克劳狄率领军队凯旋而归,从而使这场本来还只局限于帝国东部的瘟疫开始四处蔓延。当罗马人举行盛大凯旋仪式欢迎征战的军队时,他们也迎来了另一支可怕的“军队”——瘟疫。罗马军队所过之处,瘟疫就如同一场旋风,迅速扫荡了无数的乡村和城市。公元166年,当这支军队回到首都罗马时,瘟疫随即张开了它的血盆大口。这就是罗马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瘟疫,由于当时正值安东尼王朝统治时期,因此又被称为“安东尼瘟疫”。又由于当时罗马的一位名叫盖伦的著名医生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并且为后人留下了详细的记载,因此后世又称这场瘟疫为“盖伦医生病”。这场被称为安东尼瘟疫的疾病最终导致罗马帝国全境过百万人死亡,罹难者甚至包括了罗马皇帝马克奥勒留。这场瘟疫的来源考证之一,就是来自西迁的匈奴。无独有偶,在到了延熹五年(公元162年),皇甫规在甘肃陇坻一带作战。适逢着军队里疫病流行,死亡率高达30—40%。随后从公元204年至219年(建安九年至建安二十四年)中原地区流行瘟疫凶猛。东汉张仲景在“伤寒卒病论”中说“余宗族素多,向逾二百,自建安以来,犹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伤寒十居其七” 。根据汉书记载,了一名匈奴俘虏的话:“闻汉军当来,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单于遗天子马裘,常使巫祝之。缚马者,诅军事也。” 今人认为,这一记录反映了匈奴用病死的动物,向汉军传播传染病的情况。
结合上面的论述,我个人倾向西方学者的最近研究的结论。既,从罗马安东尼瘟疫开始,由西向东顺着丝绸之路蔓延的瘟疫最终从经济上摧毁了东西方两古代世界顶尖帝国基础。不只是人口大量损失带来的税收锐减之下的国家财政崩盘,并且维系两大帝国繁荣的丝绸贸易随后中断近三百年之久。这个事件重要不只是,两大帝国在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崛起了新的主流宗教:在西方的基督教与在东方的佛教。更重要的是忙,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断绝沿线一连串国家的崩溃最终给从鲜卑到柔然再到突厥乃至契丹等游牧民族的崛起留下了发展的根据地。这或许是当时的智者始料不及的,也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需要引起关注的。
二:
在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镜像历史系列中有一本书叫《文明的度量》,里面关于北宋有这一个有争议的记载。记载中提到英国学者,在参与《中国科技史》编撰中,提出了宋朝有关的钢铁生产数字与1930年到1940年中国水平相当。不仅如此,对比同时期的英国全境,宋代钢铁生产能力是其4.5倍,且相当于全欧洲生产能力的一半。而最特别的是铜生产能力,宋朝的铜生产能力是当时全世界的三分之二。而在一个南宋历史系列丛书中,我看到有关南宋交子的记载提过忙到宋理宗年间,由于财政困难又按照惯例滥发交子。时大臣有劝诫的奏疏中提到,到南宋理宗年间还有北宋仁宗年间滥发交子的仍然在市面流通,且历代宋代皇帝都有滥发交子的恶习。即使如此,到蔡京时代推当十大钱恶政以缓解财政压力那会,虽然和花石纲一起间接推动了江南方腊起义的最后爆发,但是两宋经济有如前面提到的独以汉以强亡类似,中国历史上王朝覆灭财政而不崩溃的除了两宋就是满清。
前面提到了,两宋滥发交子的陋习。交子是世界最早发行的纸质货币,交子的通行与没有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与当时宋代发达的海外贸易有关。前面提过的南宋历史系列中记载,不只是提到大臣劝阻皇帝不要滥发纸币,还提到当时东南亚各国乃至远达印度洋贸易大港巴格达,交子都作为区域经济与贸易的一般等价交换物通行在各大贸易线路上。而且因为,当时和中国的主要贸易国都对中国输出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其他各类大宗商品有巨大需求,即使两宋交子在如此滥发之后尤其是在南宋偏于一隅的条件下变本加厉的超额滥发依旧没有引起恶心通货膨胀。其很大原因是,基于当时中国贸易伙伴国的远程交易的需要,当时两宋政府滥发的交子在海外贸易中至少消化了其中2/3。这样超发的交子背后,和前面提到的中国古代史空前高产的钢铁与铜是分不开的。宋代开国,从刚经历五代十国之乱的太祖时代人口2000万到神宗时代到达1.2亿人口的巅峰。这个巅峰是,当时土地承载能力与玉米和土豆番薯等高产作物输入前的巅峰。时,宋朝政府财政在王安石变法之后从改革前的7070万贯岁入一跃到1.6亿贯。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封米价400文一石,宋代一石66公升约100市斤米。按现在市场普通米价2.50元/市斤估算,400文=250元RMB购买力,即1文钱0.625元(宋时一贯钱为770文),一贯钱481.25元。按熙宁十年国库收入为7070万贯文计,其时国库收入约为340.24亿RMB。如果说这样折算还不直观的话,在南宋时期,有记载说岳飞有一次用兵朝廷以四十万贯折银十万两。又有记载,以宋徽宗时期的物价水平折算当时一贯铜钱大致等同一两白银。铜与银比价,无论是高宗时期的四比一,还是宋徽宗时期的一比一。同样是后世看中的明张居正改革,十年期间,明朝政府财政收入从改革初期的岁入120万两到张居正去世提高到了240万两到260万两。这叫没有对比,没有伤害。而同时期的欧洲,到宋英宗时代恰逢诺曼公爵入侵英国一举建立英国历史赫赫有名的诺曼王朝。而日后的欧陆霸主,法兰西与德意志或居于现在领土三分之一不到的地盘暗中窥视从诺曼到勃艮第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公爵们,要么还在如抹布上的碎片中等待民族意识的觉醒。两宋繁华,以至于千年之后的日本明治维新尤记,一时东瀛豪杰改名江户为东京以此立志。
说到宋代,前一周恰好和朋友们有两次热议。一个是北宋能不能实现工业革命,一个就是宋与明的大礼仪影响争论。濮议,是宋英宗时代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宋仁宗无嗣,死后以濮安懿王允让之子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即位次年(治平二年),诏议崇奉生父濮王典礼。侍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及司马光、贾黯等力主称仁宗为皇考,濮王为皇伯,而中书韩琦、欧阳修等则主张称濮王为皇考。英宗因立濮王园陵,贬吕诲、吕大防、范纯仁三人出外。旧史称之为“濮议”。后亦借指朝中的争议。争议当时,朋友从人情世故教育倾向于明嘉靖大礼仪之争性质更为恶劣。我则从政治后果角度,从韩琦与欧阳修以欺骗方式偷换曹太后诏书角度思考那之后的政局走势。我现在的思路是,从宋英宗濮议之争后,两宋政治从政治经济改革中引发的党争,中国历代四大政治弊病藩镇、外戚、朋党与宦官。这朋党之祸,以宋明为最。我今天的视角,是从皇权本身思考党争的起因。在宋代,这濮议之争是一个毫无疑问的转折点。我们都知道,两宋祖制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在这个共天下中,始终存在的隐患是皇权与士大夫利益阶层的优先序列问题。这个问题,在濮议之争中走向公开化的不只是韩琦与欧阳修比矫诏更恶劣的行为本身。更有从韩琦到日后的曾布,权臣每每挟士大夫而欺凌时不时沦为孤儿寡母的帝后。是以,神宗哲宗每每以三心二意的改革一旦达到巩固皇权的目的便浅唱即止。到最后宋徽宗高举改革旗帜扶蔡京以压群臣同时蔡京六教宣麻,把皇权与士大夫共治的治术把玩到了登峰造极。虽然后世的嘉靖皇帝扶严嵩垂拱而治效仿之。但是两者身后,一为靖康之耻而后中华文明文脉几近断于崖山,一为晚明糜烂,满清入关一开始不过是打秋风,然而一入关连稀里哗啦打的都没有就稀里糊涂的拿到了中原繁华,这一稀里糊涂为有清一代埋下了王朝兴衰与国家治理的主线,这是后话这里按下,到时候与北宋能否实现资本主义发展与工业革命的那次讨论一并说。
正当两宋在濮议之争后走向政治败坏,中国历史从上一个千年自秦汉开启的历史上升周期开始进入第二个千年周期的下坡路。尽管到宋末根据美国经济历史学家麦迪逊的推算,当时的宋朝人均GDP已经达到今天人均600,美元的水平。当时那之后,即使北宋一时间获得世界经济近2 /3的份额,就像一个朋友说的那样,不管怎么说宋朝亡了。而且亡的如此凄惨,彼时中国人与中国文明走向自闭乃至走向衰落已经无可避免。而英国人在诺曼王朝之后,就再也没有因外来入侵而文明覆灭。甚至在崛起的法兰西直接驱逐诺曼人乃至日后英格兰诸王就此放弃争霸欧陆。在走投无路的葡萄牙人投奔怒海开启大航海之路后,全心经营新世界直到走向日不落的巅峰。虽然英帝国不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也不是最后一个日不落霸主。但是英国人和他们的维多利亚时代,却是后面不能不说的话题。曾经,和一个朋友在讨论中我设定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中国崛起是像小威廉皮特改制后,在一连串的小碎步中确立英国人无可争议的世界霸权。还是像,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于三皇会战中以无可争议的辉煌胜利确立自己的地位。(小威廉皮特这个英国历史最年轻的首相,在奥斯特里茨战役后忧愤而终。)这是一个后面不能不说的话题。
三:
家的附近曾经有条不长的小街,很多人都很喜欢这条以复旦为名的步行街。这条很小很小的小步行街,曾经有个在书友中很出名的小小书店:庆云书店。而我第一次到庆云书店买的第一本虽然已经被人永久的借走,但是我依旧记得这本包装精美文笔优美的书,书名叫《亚瑟与我一千年》。当时对骑士传奇很着迷的我在翻开绿色渲染下浅黄色的扉页的时候,我被书中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们的前世今生故事打动了。在书里,我第一次知道亚瑟王首座骑士兰斯洛特前身是爱尔兰史诗哀传的主角。而且兰斯洛特和王后桂妮维亚的爱情故事,在哀生传中也是早有的传奇。只是,随着英帝国在世界范围的崛起,最终成就不朽的是亚瑟王和他骑士们的传奇。十多年前有一部很写实的骑士电影《王者之心》就在传奇和历史之间书写了,英国人早期历史:七国争雄时代的历史。
其实,英格兰这片土地在诺曼人征服之前的历史一直都是一部在毁灭中挣扎的苦难史同时也是欧陆风云变幻中的边角料。正如凯撒征服高卢之后一时意犹未尽开启了欧洲人对这个欧洲大陆一隅的岛屿的长期关注并正式把英格兰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并成为帝国的点缀。在罗马帝国毁灭的时候,不只是这个岛屿的侵略者来了一批又一批,当入侵者劫掠并屠杀原住民成为这个岛屿新的主人的时候,更野蛮与更血腥的侵略者接踵而来然后屠杀定居并等待下一批野蛮人的到来。亚瑟王和他骑士们的传奇他们的原型,只是这一个又一个轮回中的过客,至今留下的只有游吟诗人对他们的吟唱。而正是这个苦难与帝国曾经的边陲岛屿,用他们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他们将记载进史册的传奇。
前不久,我们自己小圈子讨论中因为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走红在为中国独有的文字与文化绵延传承的自诩中,一个朋友这样介绍英国人的文明史。他说英国人其实很早就给他们的历史做传并编列谱系,这在中世纪的欧洲不仅是最早的甚至的独有的。为什么英国人在历史谱系中有这样的特征,我自己的推导原点与证据来自:凯尔圣经与它背后的传奇。凯兰书卷(或译凯尔经,BOOKofKells;爱尔兰语:LeabharCheanannais)这是一部泥金装饰手抄本,是早期平面设计的范例之一。凯兰书卷约在公元800年左右由苏格兰西部爱欧那岛(Iona)上的僧侣凯尔特修士绘制。这部书由四部新约圣经福音书组成,语言为拉丁语。这是一本有着华丽装饰文字的圣经福音手抄本,每篇短文的开头都有一幅插图,总共有两千幅。虽然福音书的文本包括几个从圣经的更早的版本VetusLatina的段落,但主要是根据武加大译本写成。它是西方书法的代表作,亦代表了海岛艺术绘画的高峰。它也被大众认为是爱尔兰最珍贵的国宝。为什么我那么重视凯尔经,是因为当罗马帝国解体的时候。一代又一代的僧侣为了避开野蛮人的步伐,不断西逃。他们不仅逃到了英格兰在逃到了苏格兰,甚至一直推到了英国最西部的艾欧那岛。这是一个孤寂到几近无人的小岛,我第一次知这段历史是看BBC的文明史系列纪录片,这部系列纪录片第一集当讲解走在今天依旧渺无人烟的艾欧那岛上的时候,他说:当僧侣们逃至这个已经逃无可逃的岛屿的时候,他们定居下来并与世隔绝。这一隔绝就是60年。按照纪录片的说法,当后来查理曼大帝一统西欧时期,开始重建制度遍寻识字僧侣重燃文明火种的时候。凯尔经作为当时最原始的基督教文献,与文明的种子开始从这个几近欧洲最西部的岛屿重新萌发。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人是当时欧洲各国最重视文脉传承的国家的渊源之一了吧,在朋友介绍英国文明的独特性与中国是有相似之处的时候,我心想。
前一章节提过,诺曼人的到来结束了英国人的外来征史在那之后,无论世界风云变幻,英格兰尚未再次陷落。诺曼人给英国人带来当时欧洲最好的一切,并因为通知需要,诺曼人创设了平民对抗领主们的巡回法庭。并逐渐在治理中形成了从衡平法到信托制度,这一路走来乃至到诺曼王朝结束对英国的统治英国人开启了一条不断在艰难困苦中摸索并创新之路。这种创新是从制度到文明,是从经济到社会,是从科学到人类。如果说,如何书写这段历史中的点点滴滴,我第一时间的回响是一本书的标题:《人类群星闪耀时》。也许你会说,我过于美誉这段英国人独特的历史。是的,从诺曼人在征服中的屡屡背信弃义塑造人英国人今天堂而皇之宣诸于口的: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种堂而皇之,我不妨用亨利二世的角度来诠释英国人的政治品格。(想了解这个国王的传奇故事我推荐两部电影《冬狮》和《万世流芳》)
亨利二世在我眼里是一个塑造英国人政治品格的国王,他的传奇不妨从他和他的密友相爱相杀的说起。1164年,当亨利二世试图把教会的 司法权也收回时,他与昔日的密友和顾问, 坎特伯雷大主教 托马斯?贝克特发生了冲突。这个坎特伯雷大主教,曾经不只是国王的密友,他还是亨利二世乳母的儿子。大主教在成为大主教前不只是国王儿时的伴读,并且还是亨利二世还作为王太子时候的三大铁那般死党(这段经历电影《万世流芳》开头就有叙述)。同时还是,国王的私人秘书乃至争执顾问。他为还是诺曼底公爵的亨利策划了迎娶离婚的法国前王后埃利诺的政治联姻,这次婚姻一举奠定了英格兰国王成为欧洲三个最有权势君王的坚实基础也为后来英法百年战争埋下了不可忽视的伏笔。同时,他还协助国王在君主集权过程中对法律制度的建设,前面提到的衡平法的确立,亨利二世和他的密友都功不可没。同时,在亨利二世执政期间,还获得了教皇的一份文件,该文件许可英格兰拥有爱尔兰。虽然这份文件因亨利二世有阴谋嫌疑被宣布作废。但是,爱尔兰就此和英国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正是这样一对私人生活中的密友与政治上的盟友,基于亨利二世试图收回教会在英格兰司法权的考虑,亨利二世把的最信任的密友与盟友推上了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位置。而当这个主教在任职中,开始真心信奉天主教的时候。这对曾经的密友与盟友,最终不可避免走向了对立面。这场对立,不只是军权与教权的立更是一个初升的帝国萌发的主权意识对通知欧洲中世界千年主宰教会管辖权的挑战。这场挑战,以主教殉难(他的死是另一个传奇故事碍于篇幅,这里不展开了)国王最终先教皇低头认错他赤身表示悔罪,于1172年5月21日在法国阿夫朗什大教堂公开忏悔,并表示要领导 十字军去 巴勒斯坦。1171年,亨利二世首次侵入 爱尔兰。1188年,亨利二世在英格兰推行 什一税。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在亨利二世之后,有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和女王的弗朗西斯?德雷克勋爵他们上演了历史版的亚瑟王和兰斯洛特传奇。但是对于英国来说,这一次他们的君王与他们的首座骑士迎来的不只是打破了西班牙日不落传奇的海洋霸权,更重要的是。从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开始,从建立东印度公司开始,当勋爵把弗吉尼亚献给女王的那一刻,当女王对西班牙人抗议置若罔闻并登上勋爵的幼鹿号的那一刻。从埃欧那岛播下的文脉之种,在亨利二世捍卫王权以及国家主权的不懈呵护下。英国走到那一刻,纵然当时英国国力不到还处于全盛时期西班牙的五十分之一,面对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一轮帝国朝阳越出了大洋那端的天际线。这一刻,恰逢中国的大明王朝1566。
四:
公元1720年,英国国债总额五千万英镑。该年初,英国南海公司持有英国国债总额1100万英镑(英格兰银行持有340万英镑),同年初英国国会把非南海公司持有的英国国债管理权大约3700万英镑特许给南海公司。消息传出,南海公司股价应声而起,从年初120英镑到同年三月迅速涨到300英镑,随着各种利好频出到了四月南海公司股价攀升到了400英镑。随后,南海公司先后两次股票定向增发第一次定向增发参与的英国贵族有58人以及128位国会议员,到了第二次股票增发.72个贵族与190名国会议员参与,到同年第三次增发发行股价达到1000英镑的时候已经有352个国会议员卷入股票交易。随后,法国密西西比股票泡沫破灭,英国出台《反泡沫法案》南海泡沫迎神破灭。南海泡沫破灭后,南海公司大部分持有的英国国债划给了英格兰银行,英国就此百年之内禁止成立股份公司。而近二百年之后,依托股份公司这个新型的经济制度,成就的是德国与美国等后发工业化国家的崛起。1720年一月,清康熙皇帝二次出兵青海彻底驱逐准格尔帝国在青藏地区的盘踞。到1759年,兆惠率清军征服天山南路,至此天山南北尽并入清帝国版图准格尔汗国就此灭亡。这次战役,清军的神机营,随军准备的火器药子超过1250万发,其投射能力不畏惧当时世界任何列强。此后百多年,无论是南征缅甸喀尔克还是对北方各游牧民族的征伐过程中,凭借火器的绝对优势,清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基本赢得了所有对内与对外战争冲突的胜利。
1720年,第四代德文郡公爵威廉凯文迪许出生出生,他的后代时任英国剑桥大学校长的威廉凯文迪许(第七代德文郡公爵)私人出资8500多英镑建立剑桥大学物理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就是后来世界有名的三大物理实验室之一凯文迪许实验室。同时,这个威廉凯文迪许与著名的英国科学家曾经被誉为牛顿之后第一人的亨利凯文迪许是亲戚。至于这个实验室是因公爵凯文迪许还是大科学家凯文迪许为其命名,这就仁者见仁了。在1756年-1763年的七年战争胜利后,英国获得了印度全境宗主权。随后近40年,印度向英国输出资本10亿英镑。而此前的伊丽莎白女王成立英国第二家特许经营公司东印度公司的时候,英国岁入不过2000万英镑。要知道在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经济平均增长水平大致在1%到3%之间的波动,除非战争掠夺这样的横财就手,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5%以上甚至10%以上的持续经济增长速度,不说绝无仅有也一定是凤毛麟角。英国在获得印度红利的时候,也成就了蒸汽革命的最大红利。这个红利,让英国在彻底打破拿破仑的帝国霸权梦之后一举奠定了维多利亚时代的风光无限。
有人说,拿破仑战争,是英国以倍数法国的蒸汽机数奠定了击败拿破仑的经济基础。这话纵虽曰不中,亦不远以。前面的文字提过,我们在2017年元旦那会有过两次聚会讨论。其中一次,讨论过北宋能不能实现工业化的问题。提出这个命题的不只是我当时说的一个朋友也是一代又一代学者提出的李约瑟之问。我是另一个朋友的倾向,我下面引述他的话来说明:英国实现工业化本身和人力资源的相对匮乏是分不开的,而技术特别是替代人力的技术改进,在一个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的地区是没有经济前景的。不过我们当时把英国乃至西欧的人力资源匮乏,归因在鼠疫的横行。这初因,是最近看到一篇记载,写的是黑死病的流行史料,其中提及英国的黑死病彻底灭绝与1666年伦敦大火灭绝了当地鼠患有直接关系。蒸汽革命,滥觞于在文艺复兴后一代又一代人不懈钻研,而最后成于英国人瓦特的改良看似偶然实际必然。在刚才提及的,北宋时候能成就工业化的讨论还是引用同一个朋友的话,他说蒸汽机革命说是必然实际还有很多偶然的因素汇集在一起才能获得成功。他举例的是早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就有今天蒸汽机的雏形。而我则提出一个略表商榷的观点是,只要汇集了特定的因素,蒸汽机革命就必然出现。在英国成就蒸汽革命之前,英国在诺曼征服之后,基本杜绝了外来侵略对文明与技术传承的断绝之虞。并且,在英法百年之后,英国因为彻底断绝在欧陆争霸的机会,就此转向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国策。而在转向这个国策过程中,辽阔的殖民地开拓以及相对匮乏的人力资源存量,让英国人有了扩张补偿劳动力缺口的经济动力,到了,英国人开始从诸殖民地获取源源不断丰厚红利的时代,有这源远流长的文明乃至文脉积累的英国人,有人花天酒地也有人潜行各种学问。而在文艺复兴之后,历次欧陆争霸乃至历次欧陆诸强在宗教王权等领域发生激烈政治震荡的时候,那些受到惊吓又有着精湛技艺的各类技术人才往往把相对稳定的英国当做自己的避风港湾,例如1598年法国南特设立的颁布很大原因是因为此前20多年的圣巴托洛缪大屠杀之后,聚集在当时法国南特的大量优秀工匠与资本家大量流亡英国,英国因此获得了当时欧洲最出色房子工匠与资本经营者。在汇集这些因素之后,从印度输入英国的巨额利润后,英国的资本食利阶层中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俱乐部。其中一个叫水星的俱乐部,长期投资瓦特与他的蒸汽机改良,终于在英国也只有在当时的英国成就了蒸汽革命的滥觞。曾经,有一个大学者这样总结,其大意是成就西方文明的各种文明要素其起源与滥觞有有古希腊罗马,有古埃及巴比伦与古印度,有阿拉伯帝国甚至还有来自中国的文明积累,但是这些地区与文明的集大成不在世界其他地方在西欧。这个大学者叫马克思韦伯,这个论述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论中。他的论述,在英国的崛起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英国乃至西欧各国成就蒸汽机革命的意气风发中,八里桥之战撇开各种人文社会与政治宗教等等因素,英法联军以超过清军火炮1/3射程的重炮摧毁了清军炮兵阵地后,迅速张开两翼形成对清军合围并用八倍于清军火器的射速投放弹药,于一日内击溃清军抵抗。是役,根据俄使估计,清军投入约5至6万人,其中3万骑兵,损失1000人(清朝自己估计为3000人)。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英法联军,投入兵力八千余,是役过后因弹药损耗过剧,英法联军在等待补给一周后,进据北京火烧了圆明园。
五
还是先以元旦期间一个朋友在微信群里的留言为破题,大意是进入现代社会博弈的重点不再是天才的个人表现为主流,而是依托组织的力量。我能在这段话上的延伸是,现代国家的力量在于,天才人物的在科学认知世界的突破后,以量化的方式普及大众并以科技发明方式惠及生产力,最后依托国家的向社会组织的基层渗透能力形成一国动员能力。而当这种模式走向近现代,这种先基层渗透并形成组织动员能力成就的不只是现代国家,还有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跨过公司,国家组织,NGO以及在当今网络社会崛起的形形色色的社交群体。在并不遥远的将来,还有更新型更灵活的组织方式会改变所有当今社会的组织方式与行为方式,而然我们的未来变的更美好还是更残酷,这是我们的时代永远不能回避的问题。
前面提到了大科学家凯文迪许,以及肯特郡公爵凯文迪许是亲戚关系,其实和他们还有亲戚关系的是波特兰公爵凯文迪许。在检索,凯文迪许这个词汇的时候,他们三者关系我是弄了好一会才算没出错,一笑。话说,从英国篇开始,我提过一本书来描绘一个时代,人类群星闪耀时。本段提到的三个凯文迪许,对人类贡献最大的亨利凯文迪许是大科学家一度被称为牛顿之后第一人。而,波特兰公爵凯文迪许忙,两次担任英国首相,并协助英国历史最年轻的首相小威廉皮特建立英国现代制度为最终打败拿破仑奠定了坚实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基础。即使,最不济的肯特郡公爵凯文迪许,他在担任剑桥大学校长(另一说为担任剑桥大学学监)期间,以私人捐款的方式投资并由麦克斯韦领衔创设了凯文迪许实验室。凯文迪许实验室,是近代科学史上第一个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科学实验室,催生了大量足以影响人类进步的重要科学成果,包括发现电子、 中子、发现 原子核的结构、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等,为人类的科学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英国是十九世纪最发达的 资本主义国家之一。把物理实验室从科学家私人住宅中扩展出来,成为一个研究单位,这种做法顺应了十九世纪后半叶工业技术对科学发展的要求,为科学研究的开展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化和专业化是必然的趋势。凯文迪许实验室后来几十年的历史,证明 剑桥大学这位校长是很有远见的。所以,在个人成就上三个凯文迪许中最不耀眼的那个,其成就反而是对后世乃至当代影响最大。
我们可以在,在从英国崛起到维多利亚时代全盛时代乃至与我们今天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近现代,像凯文迪许这样以家族及其亲属形式出现并都不约而同参与并推进近现代社会与科学体系架构创设的范例比比皆是。除了像牛顿这样横空出世才华横溢的天才,更多是类似凯文迪许这样的来自英国上层社会的成员在那个时代积极推动着英国社会与科学的前进步伐直到一战前夕。在诺贝尔奖成立至今,一共出现过六对父子诺贝尔奖得主,其中两对来自英国,汤姆逊父子以及布拉格父子。后者,还是两者同时在1915年同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小布拉格还是至今为止,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时年25岁。类似出色的父子传承,还有穆勒父子与达尔文家族哪些亲戚们。
下面的话题,会逐渐从切入与我们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在英国的历史成就之中,在经济领域我眼里最了不起的经济制度创设一个是信托制度一个是英格兰银行创设。尤其后者的创设,第一次在现代社会组织层面在全社会力量动员面前,屡屡依托信用制度的创新有效调配欧陆各国资源并最终打败一个一个静态国力远高于英国当时的欧陆霸主。在这个过程中,英格兰银行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后,经济学从传统的重农主义与重商主义的博弈中正式走入近现代。在斯密的粉丝中有个叫亨利?桑顿的银行家,22岁的时候就被选为下院议员。这个年轻而有作为的银行家已经注意到,无论哪个时期,在过了几年相对繁荣的好日子之后,紧接着的总会是一场近乎恐惧的萧条。他对他所处的那个世纪的历史做了一个有益的回顾,令他惊讶的是,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里,英格兰却经历了多达19次的经济危机,他把危机发生的具体年份列了一个明细表,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在1802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大不列颠票据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这本著作让亨利?桑顿在后世被称为中央银行之父。但是,在研究中亨利?桑顿被一个货币运行中的现象说迷惑,既信用体系是不稳定的,增加信用似乎(欺骗性地)证明了信用增加的合理性,相反,减少信用似乎也证明了信用减少的合理性。在桑顿的《大不列颠票据信用的性质和作用的探讨》一书出版7年后的1809年,桑顿的一个客户兼议院的议员同事,37岁的伦敦股票经纪人大卫?李嘉图,在《爱丁堡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黄金的价格》的文章。正式这篇文章,奠定了李嘉图学派的理论基础。 李嘉图发表在《爱丁堡评论》上的文章的结论是,通货贬值的原因在于纸币的超额发行,以及农业收成不好与战争开销造成的进口数量不足。他建议英国应该立即恢复1797年废除的金本位制。为了澄清问题的根源,1810年英国设立了“金块委员会”,桑顿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他同意了李嘉图的结论。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委员会发表的调查报告却差一点导致了桑顿自己破产。1816年,辩论又重新开始,李嘉图发表了《有关经济与稳定通货的建议》,他在该文中再次建议英格兰恢复金本位制,桑顿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任何货币体系都不能实现自我稳定,因此,英格兰银行应该而且能够积极地管理货币供给。而且他相信货币供给的波动不仅会影响价格,还会影响经济活动的水平。1820年,英格兰银行推出了一项与李嘉图的建议非常相似的计划进行试验。但这场实验的结果是产品价格的急剧下滑及以此带来的一场灾难性的衰退,于是计划很快就被废除了。虽然李嘉图相当自负,他说,他的观点和大权威斯密及马尔萨斯不同,在英国能读懂他的书的人不会超过25个。但不管人们是否读懂,反正他已经大大地有名了,他一举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但是,那场争论的赢家却是桑顿,而不是李嘉图。巧合的是,这一年恰好是南海泡沫100周年祭。在这场辩论中,大卫李嘉图成就了他的名声,并让他的政治经济学导师称为了他的终始信徒,这个信徒就是詹姆斯?穆勒。大卫李嘉图正式通过,阅读詹姆斯?穆勒担任总编的《爱丁堡评论》对政治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的,并通过《爱丁堡评论》发表了他第一篇政治经济学文章。因此,在大卫李嘉图的主动结交下,两个人成为了终身密友。也正是,詹姆斯?穆勒的积极鼓励,大卫李嘉图终于发表了成就他历史地位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为了传播李嘉图的思想,1821年,詹姆斯联合他的儿子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原理》。詹姆斯穆勒,其一生最大成就与其说是经济学与逻辑学的,不如说他发掘了两个好学生,一个是大卫李嘉图一个是他儿子约翰穆勒。对于后世的影响,约翰穆勒的学说不是他那些鼎鼎著名的大作,是一本小册子《论代议制民主》。这是确立今天,西方社会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理论乃至法理基础。而从,牛顿时代开始,像凯文迪许家族群体,穆勒父子与李嘉图还有,达尔文家族,布拉格父子与汤姆逊父子以及,马歇尔与凯恩斯师徒等等。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帝国在走向时代的辉煌的时候,集权力与财富于一身的英国上层出现了一个随着国力上升不断追求科学与社会进步的群体,与小圈子,这构架了英国人自上而下推进国家发展的架构。或者说,英国上层因其维系国家统治的需要,不断的走在了社会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前沿。在对前沿领域的套索过程中,不断巩固并扩张他们对社会甚至一段时间对世界的控制权利。这种权利,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科学家总结为,信息就是力量,信息就是权力。这个时代,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只是那个时代翻起的不起眼的浪花,是一个老朽帝国眼里的跳梁异端。1861年,在阅读《还过图纸志》后在藩主允许下,高杉晋作到海外视察,并于次年派往中国。该年2月,乘坐幕府派往上海的贸易船考察上海的英国租界。高杉晋作的结论是,上海与英国属国无异并对当时的太平天国起义甚为厌恶,其自述中城日本要不想亡国于英国等欧洲列强必须自信自强。不然,当时的清国就是日后的日本未来。在上海期间,高杉晋作还结识了朝鲜人金玉均,两个年轻人深刻谈之后各自为自己的国家与民族未来定决心。1863年,高杉晋作组建奇兵队并于1865年组建夺取藩权并在之后推翻幕府的军事行动中起到了中坚作用。这最终成就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功业。金玉均日后,在1884年发起了政变图新失败,政变随即为当时袁世凯控制的清军镇压。1894年,作为东学党一员的金玉均在流亡日本十年后在上海从事秘密活动遇刺。作为朝鲜亲日派鼻祖的金玉均遇刺,以及当时李鸿章批示的对刺客的释放,极大的刺激了当时日本政府,只是当时外相陆奥宗光强行按住了意图暴走的日本军队甲午战争才没有提前爆发。但是,同年朝鲜东学党却在朝鲜民族的内忧与外患中爆发。随着,东学党起义的时代以及东学党成员的引狼入室之举最终中日两个新老帝国为之一决。甲午战败,日本作为新兴列强冉冉升起,并作为英帝国在远东牵制沙俄的棋子加以利用,最终在日俄战争中一举奠定了列强的地位。而朝鲜,在日本介入后由朝鲜而韩国再并入日本,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走向了金玉均念念不忘的国家与民族复兴。(今天韩国总统的称呼大统领,就是来自当时对东学党领袖的称呼)至于中国,在哦1895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庚子之变。痛定思痛之下,满清政府下决心全面改革,到1910年,改革后的满清财政岁入是1895年满清岁入的五倍之多。也在这个时期,清末崛起了一系列中国近现代工业教育邮政以及种种全面学习西方的从经济到制度的对接,然而对大清而言这一切为时晚矣,而对于中国这些改变还仅仅触及社会中上层。要真正改变中国的积贫与积弱,还要等四十年后中国人民在经历几乎所有可能的选择后,伴随中共的崛起走向民族富强与再次振兴。于今,方兴未艾,于今再次走路历史的十字路口以及时代的转折。只是,这次时代的命运已经不止步于少数走在社会与科学发展前沿的精英们的手中,在我们大多数离不开这个国家的人手里。
六:
自英国崛起后,英国在欧洲大陆一直秉承的是均势策略。他们以扮演离岸平衡手自诩。这个离岸平衡手说白了,就是永远支持欧陆第二的玩家挑战第一的玩家,在两大强权之间火中取栗。英国以此手法屡试不爽,几乎没有失手过。而美国的崛起是,英国人离岸平衡手玩脱的不多的特例。在七年战争,这场被丘吉尔成为真正意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中,英国与法国各自代表的殖民地帝国集团为之对决,这场战争英国人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在七年战争中,英法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争夺,初期(1756年和1757年)是法国取得了胜利。在巴利阿里群岛的梅诺卡岛战役(1756)中,5月20日法国舰队战胜了英国舰队。但是,随着1758年战局的开始,被欧洲战场拖住的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开始遭到失败。英国只给普鲁土以财力援助,因此逐渐在各殖民地积蓄了力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760年占领了加拿大、路易斯安娜的一部分、佛罗里达和法国在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特别是在印度,法国殖民地控制人一度联合印度土邦主几乎将英国人完全驱逐出印度次大陆。然后,战后一纸条约,法国人除了保留五个非武装殖民地拱手交出印度霸权成就大不列颠的皇冠同时法国还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以及路易斯安娜一部分。简单点说,法国就此丧失了与英国争霸世界殖民地的能力。而此前,法国在与英国人的联合行动中击败荷兰人,英国人因此成就了海上霸权。并在法国经营十多年的合围荷兰计划即将占领荷兰全境的当口,与荷兰达成密约退出同盟,荷兰人放手一搏放水淹了荷兰大多数领土,法国人人不仅功亏一篑而且此前十多年经营所的也丧失殆尽。法国人遭遇是英国诸多盟友的离岸平衡手式遭遇的一个范例,英国人直到一战前,他每一次战争的盟友往往是上一场战争的对手。如此循环往复。而,法国由于在七年战争中吃了大亏,法国国王一直认为他的失败非战之最实在是没财政支持了。(有人提过,七年战争的胜利在于,英格兰银行提供了法国政府所没有的长期融资能力)于是,在英国人试图以一种全新方式管理他们的扩展到一种极致殖民地的转型当口,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叛乱了。这场北美独立战争,法国人不仅出钱甚至出了大多数兵力,一直打到了法国财政破产。同时,在英国离岸平衡手政策苦大仇深的欧陆各国,纷纷有钱出钱有人出人。英国人在久战之余,发觉自己已经犯了列强众怒,赶紧止损了解,就这样成就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与美国日后崛起的根基。而北美独立后,英国人汲取北美独立战争教训加速殖民地全面改革,然后走上了维多利亚时代的新高峰,这是旁话本章节不再多提。
在我们今天讲述的美国,在建国一直到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实际不是我们今天眼中的美国。美国历史虽然很短,但是美国一路走来演进到今天的地步却少不了精彩纷呈的一个又一个阶段。比如,在欧洲很早通过专利法的时候。美国绝大多数州都视专利法为恶法,甚至在萌发一轮轮铁路大跃进运动并由此推进了美国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诸如马赛诸塞州这样的传统老州一直到1920年都不承认专利法合法。这只是美国复杂面的一撇。其实早在美国建国之后,把美国建设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一直存在分歧。当时美国神话的国父群体之一的杰菲逊意图把美国建设为一个相对欧陆落后但是德道美好的田园国度的时候,他的终身政敌同为美国国父之一也是同为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在美国独立不久后死于一场决斗之中。
杰斐逊还有一段名言相信很多人听说过,“自由之树必须经常用爱国者和暴君的鲜血来浇灌。”这是美国刚刚打跑英国人马萨诸塞的谢司起义,华盛顿忧心忡忡甚至哀叹,为什么人们出尔反尔呢,前面刚刚一起团结起来取得了独立马上又窝里斗了,认为政府要制止这些骚乱,要建立更强有力的政府。杰弗逊却说“我喜欢不时有一场小暴动”,(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想到了文革思维了吗)认为如果政府如果做的不好,老百姓就可以◎◎。在杰斐逊看来,是历史上最体面的一次叛乱,“纠正办法是使他们认清事实,赦免他们并使他们安定下来”。事态的发展也正如杰斐逊所愿。马萨诸塞议会赦免了除谢司外的所有起义者之后,第二年又赦免了谢司。事态也因此很快获得了平息。如果要说明美国政治的复杂与妥协,在杰菲逊和汉密尔顿两人不同主张中可以管窥一二。首先,当初在起草独立宣言的时候,坚决主张写入废奴隶主张的杰菲逊在南卡代表威胁退出独立宣言之后果断妥协,同时他本人也是大庄园主,他的自由与民选主张排斥女人与黑人当选。而主张集权于联邦建设一个强大工业美国的汉密尔顿本人,尽管公开表达他不相信人民,但是他不仅是一个孤儿而且出身贫困,在美国独立后积极投入到美国废奴运动之中。这或许是历史演进过程中,简单结果背后复杂的一面。可以说杰菲逊与汉密尔顿为今天的美国政治只只是做了性格特点的塑造,也为美国当今所有政治分歧埋下了伏笔。甚至,当汉密尔顿死于与杰菲逊政府副总统伯尔的决斗中,这一事件对美国国民性格影响至今犹存。(有人提,川普的当选把美国政治品格拖回到1820年,说的就是这件事为标志的美国政治解决矛盾与冲突的惯例)
美国建国的前36年,有32年处在弗吉尼亚人(总统)的统治之下,史称弗吉尼亚王朝(Virginia dynasty)。有人说,这是杰菲逊留给,美国最大的政治遗产。在弗吉尼亚王朝时代,为了维护美国建国初期的政治平衡。每一次美国新一轮扩张多秉承扩张一个自由州就必须扩张一个蓄奴州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平衡直到墨西哥战争之后,美国新兼并的领土拒绝成为蓄奴州,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准州奴隶制之争进一步加剧。1854年,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申请加入联邦,按照《密苏里妥协案》这两个州应该成为自由州,但国会通过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规定通过当地居民投票,来决定成为自由州还是蓄奴州。支持和反对奴隶制的团体分别从相邻的蓄奴州密苏里州和自由州伊利诺伊州移民新领地。甚至在1855年-1857年间,在“新英格兰外移民公司”的帮助下,从马萨诸塞州移民了2000多人到堪萨斯。结果双方在堪萨斯发火拼,有超过200人丧生。这让美国由来已久的立国国策之争终于在南北战争中摊牌。不管我们怎么评价南北战争中人与事及其各种阴谋论观点,那之后的美国走向大联邦体制以及工业立国对海外不断扩张的霸权之路一去不回头。甚至,美国经济在南北战争之后,走进了这样一个循环方式。既为消化战争中过剩的钢铁,美国人掀起了铁路扩张运动,当铁路饱和为过剩的钢铁美国人掀起了摩天大楼制建筑狂潮,而当摩天大楼趋于饱和的时候,美国人用过剩的钢铁制造从餐具到各种家庭用品新一轮扩张之中。在这样的轮回中,美国成就了世界第一个人口过亿工业化国家。到1900年,美国煤矿工会的精湛射击技术在击败了煤矿老板雇佣的枪手之后,达成了美国历史第一份老公协议。这一年,美国在校大学生25万人,识字率不足50%。这一年,美国经济规模已经超过英国并雄踞世界第一。这一年美国专利局局长,在给美国总统的述职报告中陈,上帝允许人类说所能发明的一切都已经出现,因此建议美国总统关闭美国专利局。而这时候,莱特兄弟正在他们自行车作坊中打造他们的飞行器,一个叫福特的美国工匠还在自己家的仓库闭门造车。这一年,美国妇女平权运动方兴未艾,这一年夏威夷正式归属美国,而方兴未艾的美国扩张资本正在谋划巴拿马独立,这一年美国作为八国联军的一员踏上了中国这古老帝国在沉沦中不断挣扎求存的土地。
七:
去年年中,看到一篇文章,内容大意是。公元1588年,当西班牙帝国的无敌舰队亡于海上之后。西班牙的霸权衰落余波之一,就是依托持续输入白银的明帝国财政骤然崩溃。然后,不可避免走向解体。这个角度,与文章第一篇,瘟疫摧毁了罗马帝国与汉帝国的人口基数后。随着,丝路贸易的骤然萎缩。输入性巨额财政补贴骤然减少之下的东西方两大帝国,长期积累的内外矛盾在一连串看似偶发的时间中迸发并最终走向帝国的毁灭。如果说,人类历史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是从荷兰独立开始盛极而衰的。那么这个时间点,恰好与明帝国走向覆灭是同步的。从这里,我们如果可以把有关资料与分析量化比较,或许可以给我们看待过去一个新的视角。一个数字化量化视野中更直观的历史大视角。
如果要细说美国的性格,五月花的质朴,牛仔的坚韧,国父神系如何走向神坛,海盗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以及百乐门的爵士乐中那种肆无忌惮的放纵,威尔逊的理想,马丁路德的梦,从肯尼迪到尼克松的叛逆,互联网时代的再造辉煌种种种种。今天的美国是复杂的,但是也是直接了当如初。
在美国依旧独霸的时代,很少人会提及,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次世界大战一个直接诱导因素是美国发生紧急危机后随即美国国会通过立法把进口关税提高到40%。随后世界各列强竞相保护,两次都是先英国后法国。随着世界各控制殖民地原料来源与关闭本国市场空间的先进列强的自保是当时的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那么那些后发的工业强国为自身的存续他们的不得已而为之就只有付诸于战争行为。我们仅仅把美国的自私自利的关税壁垒保护归结于战争的直接诱导因素,这一定有失公允。前面提过,为了把俄罗斯帝国绑上协约国的战车,英国人苦心经营数十年扶持日本做大做强,直到彻底堵死俄罗斯帝国东进与南下之路,并把俄罗斯帝国及其皇室逼到山穷水尽之地这才以优惠贷款为名目乖乖的绑了俄罗斯上了英法战车。英法的霸权是一次大战的初因,二次大战是一次大战没有解决问题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抓住了历史基于实现了崛起,走向了世界霸权的巅峰。这个巅峰已经前无古人,但愿后无来者。
当二战刚结束的时候,美国的经济霸达到了他的历史顶点。当时的美国控制着世界贸易份额的2/3,黄金储备的2/3,世界各国GDP接近一半。也正是这样的家底,让二战后的美国在冷战中逐渐走向一超独霸的最后胜利。苏联的结局,也许一万个人有一万种解释,当时无论多少种解释,苏联经济规模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美国经济的一半。苏联在美国的间接战略中被拖垮拖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与苏联实际是两败俱伤。借着美国的冷战补贴,德国与日本不仅实现了他们的战后复兴甚至实现了他们通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得到的目标,占领世界市场。当年拿破仑战争刚结束,奥匈帝国首相梅特涅不无酸溜溜的讥讽当时波旁法国外长,拿破仑帝国公爵英帝国的座上宾,前修道士塔列郎:看他那蝴蝶般起舞,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战胜国的外交部长。梅特涅之后一百多年,在金门协议签署后。美国人试图逼迫英国同意开放东南亚市场给日本人,英国人大骂说,日本人怎么可以那么轻易拿到了他们二次大战倾尽全力都没有获得的东西。当前日不落帝国,世界列强的搅屎棍遭遇美国这个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霸权存在的时候,所有精巧的算计都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退散。那时候的德国人,才在盟军的谈判桌前悄悄的把凳子压在谈判桌下面地毯的边角上以宣示德国的主权与尊严。从此之后,相爱相杀的欧洲人,毅然放下宿怨,从煤钢同盟到欧共体再到欧盟成立知道今天正式宣示欧洲防务独立。在曾经的两超夹缝中,在一片废墟中重新整合的欧洲人在尝试走一条人类全新的繁荣与共处之路。这条路虽然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不断,但是就像一个法国人曾经说过的那样,和平哪怕是虚伪的和平,多一天也是好的。
资本主义自诞生以来,欧洲乃至美日各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超过400多次。如果把经济衰退这种温和的经济危机也算在其中,那么大小经济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国家已经超过2000多次。这还是截止到1990年的统计。什么 成就了美国的前世今生,我想只要是思考这个问题的人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观点。美国在1900年的时候,人口过亿,识字率不及同时代明治维新时代日本的一半。无论我们罗列多少数据,这个国家那时候还会存在无数种可能。那时候的阿根廷还是世界八大富裕国家之一,人均收入超过了美国。这时,包括美国在内的多数西方民主国家女人还没有选举权,黑人争取自己的权力还要等待半个世纪之后。曾经很喜欢看美国黄金时代的电影,简单的道具,套路的表演今天想想都是满好玩的。但是,至今打动我的是从演员到制作者体现的一种只要有梦想就能实现的勃勃生机,万事都有可能走向康庄大道的进取的野心。记得有朋友介绍过电影《奔腾年代》里,那匹叫海饼干马儿的后续传奇。大意是,因为海饼干出身卑微,以及他不败的传奇成了大萧条时代很多普通而失意的人心中的神坛。也因为海饼干的不败,最后那些马赛的大玩家为了游戏能继续被他们操纵下去,所以只能以毒死海饼干为结束这个传奇的手段。无论你怎么评价美国,当美国可以为自己国家的平民书写一部又一部传奇的时候,能为自己平民去拍摄一部又一部史诗电影的依旧,这个国家就始终有他充满红利与生机的一面,并从这一面走向新世界————无论他在哪里跌倒。
如果说,成就英国的是走在历史与科学前沿的精英们的传奇,那么我眼里美国的性格一定是由平民书写的热血的梦想与光荣。美帝国的前无古人,不只是在他的经济体量以及他对世界独霸的控制权力。更在于他开创了一种经济上的大众消费再循环模式,科学与技术上的信息霸权主义这种信息霸权正在从舆论的控制软实力逐渐演变为一种基于信息就是力量这一理念的新型社会模式的雏形。真因为,美国创设的社会模式,对人类社会生活前所未有的信息渗透,已经随之而来的从管理到服务,从社会到生活的重新架构。我们的时代,或在前所未有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更进步的时代前夜,也可以处在一个国家及其组织形式对个人生活前所未有主动指导与干预的时代变革之中,抑或两者兼而有之。今天的媒体,已经有媒体工作者尝试一个叫做信息文明的称呼。我这里更倾向一个朋友对信息革命的一种定义,既信息革命尚未成就新一代的技术革命。但是信息社会正在前所未有的改变着我们,改变着我们的社会,并正在缔造属于我们的时代,此时此刻就在当下。为此美帝国在今天为此押上了再次伟大的梦想,并因此而着手推翻自己一手缔造并曾经为之自豪的二战后的世界格局。我们的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已经是每个人都在思考或者扪心自问的问题,这是一个问题。
八:
1942年,国力国势已经如跃出海面的那轮红日的美国,正以不可阻挡之势为攫取战后全球霸权默默做着准备。其中准备之一,就是派遣了一批记者及战地武官考察当时还在蛰伏的中共根据地。其中一个观察武官,在考察当时中共边区及日后所称的敌伪顽交接区的时候发现,当时在复杂环境下流通货币居然是印在破布上的中共边区票。不仅中共辖区用,而且日战区国军辖区及其他势力范围也通用。在惊奇之余,他把当时所见所闻记录了下来。并结合日后,中共在解放初期依托实物供应迅速稳定了当时身处国统区由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动荡。这个武官在尼克松时代成为了当时财政部长的助理,为不久后黄金与美元脱钩提供了案例分析与理论论证的依据。而黄金与美元脱钩后,这个世界开始进入了一个由金融全球化开始的自由经济的快速扩张期。在这个持续至今的世界经济阶段特别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世界经济总量几乎以每十年就覆盖此前人类历史所有经济存量的速度扩张。在这个阶段,中国的改开与此同步,一路走来成就了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的时代的根基。而当美国投资人格罗斯试图宣布美债三十年周期结束时候,一个通缩的时代已经隐约若见。但是,数字化时代及其技术与技术改变的社会治理与社会生活方式,让我们也看到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曙光仿佛已经触手可及。中国有句俗话,老的不去新的不来。在这新老交替的时代拐点,无数种可能正等待着我们。有的可能充满了绝望,有的可能则有着无限生机。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一个由社会绝大多数公众前所未有介入且积极参与影响公共生活的时代,不论我们主动与被动,我们的时代我们都是参与者。
就在今天,一个网友发了一篇文章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标题是当你孩子看不到病的时候,你还会觉得医闹距离你遥远么。以这个视角切入我们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容易解读的话题。但是也是我们的时代必须正视的话题。其实贯穿我整个文章的,两条主线人的社会变迁与调动社会的财政能力的兴衰。能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是,是由数字串接的量化分析的一个个过去社会的侧面。我说提及的侧面,与其说是讲述一个个大时代兴衰更替的主因不如说试图打开一个视角,一个从我们当今社会技术普及中多数人能理解并习以为常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过去,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思索我们的明天并服务于当下。借用眼下还在热播的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台词,我们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这注定了,今天年轻的中国有着不同世界任何国家与任何文明的积淀。曾经在18大前,和一个朋友争论当代改革,他质问我的思辩方法时说,难道每一次重大发现都需要对过去的历史重新推倒一遍来重新构建么。当时,我回答的斩钉截铁,这是必须的。为什么,因为我在自己拟制的数字社会三段论中第二段中提出,数字化与信息化不是服务于预测未来,其唯一功用在把我们已知的事物量化。只有我们越来越细致的把我们过去社会的曾经以及当今社会的存量量化,我们才可能更有效的解读我们今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分出其中的轻重缓急。不如此,我们不可能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经济内外变数中找到答案,更不要说很多人喜欢寻求的终南捷径。
写一场瘟疫同时摧毁了西方的罗马帝国与东方的汉帝国的人口这个社会经济基础。不是在说,这是决定两大帝国几乎同时走向崩溃的决定性因素。甚至我们这里从试图建立的史观角度,实际是反对任何单一因素决定重大历史阶段走向的什么历史决定论。东汉肇起于河北豪强,从王朝兴起之时从历史大视角看河北豪强的局限性就决定了东汉皇权政治的不稳定。纵观东汉14帝,九个没有活过十岁。除了开国两个皇帝,其他诸帝要么皇帝年幼外戚与宦官把持朝政,要么皇帝活到成年开始试图摆脱外戚与宦官的轮番控制并试图引入士族门阀进入权力博弈以此巩固皇权。这才有了,东汉中后期屡屡出现的某某门阀四世三公门生故吏实际控制了汉帝国大部分中下层官僚体系。而这种逐渐在中央权力博弈中做大的士族门阀体系,到桓、灵时期已经陷入皇帝公开卖官鬻爵与士族门阀争夺中下层官员任命权的地步。到这个时候,东汉政治从现代政治角度已经到无可败坏的地步。他能维持较长时期的稳定,是依赖于对丝绸之路贸易带来的巨额贸易输入带来的社会再分配。简单点说,就是巨额输入性财政输入让逐渐彻底固化的汉帝国社会流动性的上层社会再社会再分配过程中不过度压榨社会中下层。到一场问题,彻底摧毁了维系社会脆弱与微妙平衡的财政基础的时候。上层败坏到任何改良失效,下层被盘剥的难以为继,接下来就是所谓的历史周期律。一旦走到这一步,就是社会所有阶层的大洗牌。汉末如此,唐末如此,明末清末何尝不如此。宋朝是一个历史少见的例外,这不仅是是他没有在王朝末期陷入惯例的从国家到地方的财政崩溃,而且他也没有其他封建王朝覆灭前因社会彻底固化带来的波及全国多数地区尤其是重要经济地区的大规模农民起义。但是,无论怎么看宋朝在封建王朝罕见甚至仅见的经济与社会成就,一味寻求社会各阶层的妥协,带来的是对外部势力压力的暗弱。有统计,虽然宋朝特别是北宋实际赢得了对外大小战争的次数中的2/3,但是剩下的1/3战败次数承担了至少北宋历次战争损失的80%甚至更多。除了北宋,中国历史还有一个历史上少有的上层政治氛围宽松的政权,这就是二世而亡的西晋。所以,要简单的总结一朝乃至一国兴衰,在中国历史上那个所谓的周期律,用单一因素论去覆盖与简化,显然无济于事。
曾经,有个网友评价我说,看历史的格局要看他看什么书。我们当时对话的开始,是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缘起。布罗代尔为什么和他的法国年鉴历史学派能走在当代史学界的前沿并引导一代风气之先,是他们不仅用计量学的方法及统计图表表述历史,更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来更科学的阐述历史。所以我今天借鉴的方法并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理解,是一代与一代人的积累及其潜移默化的必然。既,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手段考察我们的过去,将决定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及其观点判断当下并决定性的影响我们的未来。这将覆盖我们的时代中我们中的所有人。时代走到今天我们都是主角他背后的道理要说明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是十年前一个朋友和我讨论性时代时候开场白。在19世纪末,深受两次鸦片战争危机中的满清帝国危机状态震动的日本在一番腥风血雨中走向了明治维新。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让日本成为了近现代东亚乃至整个亚洲甚至整个非白人地区中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明治维新中的许多主张,比如开放国门全面学习西方技术,开展与西方列强谈判在通商贸易中全面学习西方并改变日本的藩镇体制建立大一统集权政府。不无讽刺意味的是,在日本最早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不是维新派那些志士,是被维新派推倒的幕府大佬井伊直弼,而他死于樱门之变罪状是推动并签署了与美国的航海通商条约。也就是说,樱门之变井伊直弼死于他的对外开放主张。而他的死导致幕府对维新派的全面镇压,进而引起维新派最后起事最终推翻德川幕府。然后推翻幕府的维新派,最终贯彻的还是井伊直弼的开放主张并引导日本走向维新成功。我们今天这些后人,看这些不觉得讽刺么。但是这恰恰是所谓大时代风格切换的复杂性的最好诠释。一个时代的变革,乃至一次国家民族体制到文化的重塑其风险可想而建。当我们看周武王的牧野之誓,无非就是给予贵族之外的各阶层利益太多以至于损害了太多奴隶贵族利益集团的利益。阿赫那吞宗教改革重创了埃及的王政与神权的微妙平衡,那之后的埃及由盛而衰。但是,在那之后近千年。从吴起变化到商鞅变法,终究开启了封建制度鼎革之路。而在伯罗奔尼萨半岛,从斯巴达的莱库古改革到雅典的索伦改革,他们塑造的不是一个国家的全新体制更重要的是他们改革同时重塑了他们的国民性格。他们改革的成功不止步于他们的当代,还在于他们树立的范式至今仍然深远的影响我们这个世界的政治与社会的文化生活。
怎么理解时代的变革与我们普通人的关系,这应该由每个人自己选择。我所能做的不过是把我的视角在这里给大家看一个时代变革 中不可预见甚至不可避免的反复。就与明治维新同时期的戊戌变法来说,百日维新失败后,中国连续遭逢甲午之败庚子之变。而这样的接连惨败,让镇压戊戌变法的保守派代表慈禧太后用更激进的态度启动国家与体制变革。然而彼时为时已晚,更由此帝国不可避免走向解体。在这种改朝换代中对现代社会认知的反复并且与中国传统封建体系从政治到社会全方位的碰撞,如果没有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次世界大战中列强相互征伐以及冷战时代的两霸对峙。中华能否在百年中迅速在20世纪后半叶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姑且不论,但是一定会走的更加艰难。为什么要看大历史,不如此我们不会理解一次世界大战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王权的最后清洗。而一次大战没有解决的欧洲封建残余,最终在二次世界大战总清算。诚如中国自建立民国再建立新中国直到改革,我们今天回头看我们的历史,我们一路走来何尝不是一个在新老力量博弈的交替中轮回并在这种轮回中向上攀登。我什么我会插上这一段。
记得在罗马的全盛时代,包括李维普鲁塔克以及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塔西佗,他们在总结罗马崛起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在罗马崛起的一系列战役的早期,也就是罗马最初创设霸权并称霸亚平宁半岛北部的时候。如果同时期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波斯后果断回兵马其顿,并向西征伐罗马谁会胜利。如果我没记错,是普鲁塔克说,罗马必然赢得最后的胜利。撇开当时罗马在地中海世界乃至当时西方世界独霸的时代氛围,他总结的一个指向还是很让我信服的,成就一个帝国的不是一个天才的领袖而是成就帝国的体系自身。后来,日本人盐野七生在他的名著《罗马人的故事》中进一步阐述,是体系而非德行推动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走向历史巅峰。体系是一个时代的核心,改革就是建立一个新体系去适应新生生产力及其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的变革。体系也是制度的本质,如何理解甚至创设一种符合时代需要的体系这不是什么人对上意的解读所能涵盖,甚至不是所谓统治术能够驾驭。无论什么社会,人是社会第一因,不只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乃至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民主社会以及未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任何社会,人始终是社会第一因。离开人的需求的变革,一定最终在人的社会发展中被淘汰。这是任何思索时代变局的人不可不察的。
什么是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记得在美国启动西进运动的时候,因为受到伊利运河成功的启发,美国人开始新建伊力特路来满足美国东部日益繁荣中蜂拥而入的人口对牛肉的需求。记得当时兴建铁路的商人预测,铁路五年内将运送20万头牛到美国东部地区,这是此前运力上限的十倍。当时到伊利铁路开通后的第一年,实际运送的牛总数达到了200万头。这让我想起我一个朋友总结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国家独有的一个经济现象:需求井喷。这种井喷,他的说法是,由于前三十年拍平了社会各阶层在消费能力的绝对差异,所以导致大家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消费能力要么大家都没有要么大家突然间都有能力消费起某中某种商品。这种井喷的需求,往往不是任何市场领先者能预期甚至能有效满足的。这是因为,在改革前我们国家已经开始适应城市经济再循环的人口已经接近四亿同时在改革中又有近四个亿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经济再循环中。这样,在中国就形成了一个超过发达国家城市经济再循环总人口40%的消费市场。这个市场是前所未有在近三十年中崛起的,也是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现象。这让任何所谓曾经的世界列强中的企业霸主门始料不及,措手不及最终对中国的崛起做了一次壁上观。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从建设一个体系而言西方至今依旧有着我们无法企及的积累,哪怕我们是一个只有上下五千年的年轻民族与只有六十年的新生国度。西方列强在集人类大全至今,无论他们积淀有多丰厚,在他们的积淀中我们汲取营养与经验教训一路走到今天,我们在他们的积淀中集合中国人的智慧终于在庚子之变百年后,我们与世界列强们在新时代重新站在变革中的同一起跑线。这是此前一百年中国人与西方列强们都无法有效预见的。我这么说,是想引入人是数字社会第一因这个数字社会三段论的第一段后的第二段,数字只服务于对既有事物的量化。
我们是谁,我们是今天这个变革中国家经济再循环中的集合体。他可以是一个中国人,也可以是一个外国人,甚至是可以进入这个再循环的任何智慧形态及其组织。在至今为止,在已经知道的有效对数字巨人的追赶过程中,尚未有一个成功的追赶者用超过既定垄断者确立垄断的1/3时间确立其挑战者的新垄断地位。但是这只是对,我已经知道的世界的以及我们这个国家成就的量化总结。这也给予我们一种警醒,一旦我们的追随者找到合适的生产组织关系并坚决的付诸实践,我们今天确立成就的时间1/3时间,这个际遇代差在新时代风格真正切换的时候或者十年最多二十年。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停下我们的脚步,还记得当2000年美国商业周刊元月封面标题是:谁来打败微软的那会,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警告他们的员工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当移动互联时代带来,数字消费品的霸主门由盛而衰的时间甚至远比18个月短的多。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与效率超越的时代。就当今世界列强而言,中国之强不在终结历史的理念,不在俯瞰世间万物的普世价值,更不在价廉物美的种种生产要素。而在于一种体系,这种体系以实践先进生产力为诉求,并以此为基准树立探索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准绳尺度及其边界,并在这种非传统道德观的世界观中不断确立不同体系以适应这个体系说理解的社会发展需要。大白话就是,这个组织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适应不断变化的机制,甚至在体系诞生之日起,在中国这片有上下五千年政治历史并一度在政治体制建设中相对生产力关系过度早熟的政治文化积累中,西方的积累与中国的五千年文明的融合,一旦没有外部强权压到性力量的强制干预,崛起是一种偶然事件不断积累的必然。
在写这篇文章中,我特地去了杭州见我几个朋友,其中一个和我就时代不断畅谈并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在自我学习中自我提升的朋友。他详细问我对数字社会三段论中,具体的一些想法的时候,他说你所有的论断只有一点:人是数字社会第一因。当他再问我,这个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时候。我说一个很粗俗的回答,这里就不原话重复了。但是我这样说,这是所有人的事。我尊重所有人的选择并去适应他。
人是数字社会第一因。
后记:
记得上周和朋友无意中讨论捻军的时候,我引申出这样的话题。我说,在清朝中后期,无论是白莲教大起义以及接踵而至的两次鸦片战争,还有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这些事件在历史上都足以导致一个大帝国的骤然解体甚至覆灭。其中作为太平天国起义余波的捻军起义在太平天国覆灭后开坚持十年作战。作战中甚至全歼了满清政权传统势力中最后的军事精锐,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这样的满清,后来还逢甲午之败以及接踵而至的庚子事变。直到满清启动激进改革,并且改革中受损的利益阶层加入革命党集团后才在一系列偶发事件中骤然坍塌。我说,这不能不说满清在总结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还是有一套的。对此,我一个朋友接着引申出这样的一个解释:既满清是在两宋之后,第一个有明确的责任中间阶层应对各种危机的封建王朝。我这里引用,明确说我是倾向这种观点的基本架构的。我在写完文字的第一段与朋友的讨论中,朋友说这是个很大的架构任何一段论述的每一个内容都可以加以深入讨论与研究他也因此选择了一段和他专业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去展开他的新想法新思路。这就是一个彼此熟悉彼此经常讨论形成的信息链中,彼此启发相互讨论的一个侧写或者一个案例。这也是我一直想诉求的数字社会组织方式的一个核心理念,既社会与人的关系的有限性。其有限性首先取决于,对人与社会关系中核心部分既权利与义务的量化分析后的自由裁量。这种自由裁量既是国家社会的,更是射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因为,近现代乃至人类历史无数的震荡乃至因利益博弈导致的各种剧烈冲突中,那种冲突中的人走向莎士比亚式悲剧无不包含着当时社会对人与人关系中对权力与义务的无限延伸。这种量化背后的有限责任与有限义务,我在自己关于合弄制完全开放式的实践中不可避免遭遇了空想社会主义式的惨败。既,在现有社会发展条件各要素中,你不能要求一种根据新兴的尚未成为社会主流生产关系的存在,去要求生活中的普通人去跟进。而这种拟制与假定,只能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摸索中循环往复,没有他途。
同样,自蒸汽机革命以来,从第一次机器破坏运动之后,人与机器乃至人类与技术发展的技术对抗,就是每一次技术革命与技术创新浪潮的不变主体甚至是永恒宿命。为什么 说是宿命,因为在人类技术社会发展到今天,几乎已经进入一种不进则退甚至不进步社会就频频陷入社会危机的循环。而且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对于工作岗位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必然导致在上个技术循环为少数社会精英掌握并控制的知识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所掌握。到了信息爆炸的今天,无论是跻身社会上层的菁英成员还是在社会中流动的各个阶层,都逐步适应了一个终身学习终身竞争终身进化的时代。在经济主流的再循环中,无论谁的主观意志如何,这个时代谁也无法停下脚步看多久风景。这样就使得我们自工业革命形成以来的科层社会其自身诉求稳定性与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速变革的节奏一时难以适应。也因此,更加速了由技术替代一部分管理的人工智能的崛起。在发展中尽可能的保持速度同时还能保持相对的结构性稳定与新老交替中有关衔接与过度的平顺,这就是我们所有在这个时代经济再循环主流中博弈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我之所以强调人是数字社会第一因,并在正文中引申的在过去社会发展各阶段乃至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人的社会人为核心。但是这个人,在现有技术条件与现有地球资源禀赋来看,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的人人平等,仍然是一个遥远而值得为之奋斗梦想。
去年在西西河一个网友的回复打动了我,那个回复是:数学的式微背后是哲学的式微。曾几何时,今天的西方体系依旧无法超越只古希腊罗马时期那批古代先人对世界的认知。在今天的中国人,依旧时不时的发现我们还需要从先秦诸子百家缔造的我们民族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什么是数字时代与数字社会,这个不要一种观念来体验。实际上,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阶段,数字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古埃及人根据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把一年时间分为三个季节:尼罗河涨潮季节,播种季节与收获季节。伴随着,每次尼罗河水退却,夹杂着丰富泥沙的土地分外肥沃,伴随着随之而来的对土地的再分配因而诞生了几何学。而当希腊人汲取了先发的埃及文明的营养之后,因地制宜在发达的古爱琴海地区贸易中发展出了那个时代需要的代数。从我的数字社会世界观角度,这个世界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在不断探索与发现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同时伴随社会组织不断适应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如何认知世界和基于认知世界的量化过程造就了我们今天对比前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及其工业文明。而至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人类文明进入原始社会是在两万多年前,而巧合的是人类从建立城邦文明至今不超过5000年,恰好是此前人类文明时间积累的1/3。大历史恰好与数字时代的早期社会组织形态相吻合。我们是个很年轻的民族,我们到底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
正文中最后部分提到了,普鲁塔克对罗马崛起时代山大大帝的必胜结论,他说罗马的成就不是某一个天才横溢的人物的缔造,是一个体系造就的一代又一代人坚定的实践。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波斯,在此间用不到15年时间确立此后地中海世界三百两希腊化运动的滥觞并最终在希腊化运动中同化了罗马并影响了罗马世界的社会实践。而罗马人从亚平宁半岛崛起,到称霸北意大利整整用去了150年的时间。这期间罗马人遭遇了多次不亚于坎尼会战那样的失败,但是在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巩固优势、学习对手并改造自我缺点中不断壮大。到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罗马人用了五十年时间直面当时地中海海上霸主迦太基人。从无到有建立了罗马海军再到初步确立地中海霸权,罗马人又用了整整五十年。到迦太基汉尼拔打遍亚平宁半岛无敌手的时候,罗马的费边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去学习汉尼拔。当第一个主动学习汉尼拔的年轻将领大西庇阿最终在扎玛会战中用汉尼拔的战术击败汉尼拔后,那之后的罗马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能有效时间汉尼拔与大西庇阿战术并充分发挥罗马优势的优秀将领。这些将领,最终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走到了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对比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帝国的三分而治,我文字中在英国篇里提到的要小皮特的体系还是要拿破仑的会战式的辉煌,这里实际我已经给出了我的回答:国家事务体中的系创设及其有效建设高于任何努力。
对应亚历山大大帝的狂飙突进以及罗马共和国崛起的时代,无独有偶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春秋晚期。当时的中原,不仅吴越争霸会盟黄池。只一个子贡,为尝老师保全鲁国的念想。一番周游列国便上演了存鲁、乱齐、亡吴而霸越的好戏码。此时的秦国还在持续九代君主昏乱统治的时代,不要说称霸中原就是稳定国政似乎都遥遥无期。但是最终是这个对于热衷争霸中原的关东列强而言,这个偏于一隅始终在不断默默学习关东列强先进文明的国度在变革中最终一统六国。曾经有个学者朋友这样对我说,有关秦国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其中就包含对农业生产的指导。这种指导细致到,什么时候播种,播种的时候一亩地有几拢,每拢有几洼,每洼有多少种子都有明确记载。这已经和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没有太多指导原则上的差异。所以,哪怕是那个提出历史终结的福山,在重新思考现代美国政治的问题的时候,再次提出了,秦汉中国的现代性问题。这就是我说的,我们的政治在当时的生产力而言过度早熟的思考的来源之一。
当今独霸的美国,在西进运动的狂飙突进中逐步缔造出凝聚国家实力的各种学说其中之一就是把开国国父群体推上神坛。也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自我强化出美国独特与美国例外的理念。这种理念最终缔造了美国的霸权思维,也最终让美国在治理这个世界的同事陷入自己埋下的例外陷阱。所以我在多次提到我们是一个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年轻民族,为什么这样说,不只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刚建设现代国家不到70年,我们还在向包括今天世界霸主的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习。我们是这个世界唯一一个文明历史自有文字以来没有断绝的民族。我们在古代世界文明中是最年轻的,也因此我们曾经汲取了古代世界各文明的精华并加以自身的创造最终成就了从汉唐到两宋的文明全盛时期。但是,当两宋之后中国人在多次遭遇外来重创之后逐渐走向闭塞与保守并最终在上世纪初走到文明衰落的低谷。从那时候起,从少年中国说到新中国诞生五十年,我们这个民族在重新开放交流用心学习中再次年轻。我希望这个年轻的民族与年轻的国度,不能在五千年年轻的岁月中形成一种中国唯一与中国例外的蔽塞心态。所以我会说,我们的追赶者达到我们今天的成就,一旦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他们确认同样的竞争优势不会超过我们确立优势时间的三分之一。所以我们能做的不是防止对手确立优势,而是只能在不断发展中不断确立我们新优势去不断开拓从科学到发展的新边疆。这个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无论做什么不会变革的主题。
我们的时代为什么人是第一因,因为人口。就以有唐时代,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彼时,在战乱中堪堪回复的中原文明人口不足3000万。那时候,吐蕃王朝在不断扩张中人口一度达到600万到800万之间全盛时期。所以,吐蕃王朝在与中原王朝争雄中能是不是占据上风甚至一度攻入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大肆烧杀劫掠。但是,那之后青藏高原的人口承载能力已经到了极限,而中原文明虽然频频遭遇内乱与外敌入侵但是由于外来物种与自身农耕技术的进步,当我们以中原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基本盘的汉文明区人口扩张到过亿阶段,青藏高原地区无论崛起什么政权都已经不能再像吐蕃时代那样威胁中华文明。在这里并不是说,人口是一个文明承载的唯一要素。不然的话,到清中晚期,一支支掌握西方现代文明,控制近现代先进武器的少数部队就不会多次攻克中国的首都大肆劫掠甚至扬长而去。是的现代科技改变的传统国力对人口这个要素的权重的过度依赖。
曾经,有个美国军事历史学家这样说过,一旦武装对峙的双方在武器上消弭了代差的优势。那么,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使用无代差武器之间的武装力量的数量。所以当新中国的人民志愿军,刚走出小米加步枪不久,尽管有着对现代战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我们最终在朝鲜半岛和新兴的世界霸主打了个旗鼓相当,这也许是未来不久历史学家笔下的一个象征。一个中国与世界列强在同一起跑线公平竞争的滥觞。所以我们今天的改革能够成就在今天,不只是改开以来的努力,更在于我们在开国三十年中我们抓住了建设现代文明核心的那个科学体系的尾巴。在改开肇始,我们初步建设成完成工业体系的潜台词就是,我是现代工业化国家吊车尾,有技术代差没有技术进步阶段的层级代差,这是我们能够追赶到今天依旧能保持追赶的关键。
我们需要一颗年轻的心,而且我们已经有了一颗年轻的心。只有年轻的心态,才能让我们在不断开拓中不断发现,在不断发现中不断探索,在不断探索中不断学习,在不断学习中不断自我革新并实践与不断成长。某种角度说,哲学的式微,是郁于地球这个硬约束条件一隅的发展瓶颈。如果我们不想再次走入半个多世纪以前那次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再循环,我们走向星辰大海就是一种必然。成就早期城邦文明的那些先行者,即使在古希腊时期甚至更早的古埃及时代就发展出了早期蒸汽机一样要等到足够支撑蒸汽机的文明人口的出现并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才能在一个偶然中成就大英帝国这个近现代第一个工业帝国的崛起。前文在提及我们几个朋友在元旦前聚会的时候,讨论宋代能不能发展出现代工业文明的时候,我和另一个朋友对此持相反的态度。不只是识字率的普及问题,还有诸如廉价劳动力限制过剩新型生产工具的社会化应用问题。近现代明治维新的成功,不只是一下小批上层人物对彼时世界格局的清醒认知并为之而奋起。那时候,经过近三百年的幕府和平时期,日本通过兰学为窗口已经系统学习西方体系近百年。在明治维新早期确立政坛霸主地位的萨摩藩主,就曾经迷恋兰学差点导致藩财政的破产。同时,因为政治与经济需要,畅通日本全国道路的修建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文明的发达。到黑船造访,日本全国识字率已经接近80%。到明治维新结束,接受近现代教育的日本小学的普及让日本识字率更提高到了90%以上为当时列强各国之冠。这终究成就的不是日本帝国的霸权,更成就了战后日本崛起的全盛时代。而我们这个年轻民族的再次崛起与复兴,从这个视角的量化就是这样的一个脉络。到晚清时代,虽然有一批位数不少的统治阶级上层以及社会中下层的知识精英开始清醒的意识到时代变革的方向。但是当时的中国,识字率不超过35%,受过近现代教育能适应现代变革需要的人力资源更是远远满足不了当时中国的转型需要。然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民国时期一部分社会精英,从晏阳初开始启动了中国国民近现代教育普及的滥觞。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在校小学生已经超过2500万人,是当时刚建立国家的印度的一倍。虽然在1950年,作为当时八大工业国家之一的印度,在高中阶段在校生是中国同期的一倍,在校大学生是同时期中国的四倍。但是一路走来近七十年,厚积薄发中对世界列强后发先至追赶的是中国。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走到今天,是自下而上不断在自我学习与发展中不断自我更新并且与社会中上层精英相互呼应相互形成合力的结果。我们在今天,我们是谁。我们在线活跃人数,是发达国家在线活跃人数的100%。我们在册工程师人数,是世界发达国家外加印度在册工程师人数110%。是进入现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再循环的经济总人口近9亿,是世界发达国家相关人口总和的150%。没有这个样的人力资源基础,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有底气与世界列强同时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更不要说,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我们就是这样一个会写在未来史书中的想象的共同体。
前不久,在和一个朋友讨论这个文字之余,朋友问我说你说我们今天要避免成为一个大号的德意志帝国这他能理解。为什么避免成为一个大一号的奥匈帝国,他就困惑了。我说,最近看一战前历史,奥匈的主体人口在国家比重不过半,也因此为维系国家体制创设了过多的二元机制绑架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同样,当我们一带一路建设中,逐步吸收沿线的国家及其人口进入我们的经济再循环。如果我们不能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对等地位,这样的经济再循环就不会随着哪些国家与人民的崛起,我们维系与他们的发展就不会长久。而如果我们过度给予他们超国民待遇,或者承诺过多超过经济再循环限度的各种义务,从罗马帝国到西拔牙帝国乃至近现代的因帝国与当代独霸的美帝国的前世今生,就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某种未来。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趋利避害,不只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主题也是这个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作为最大收益者之一与最大旁观者之一在逐渐走入世界治理的核心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这个想象的共同体,不能只郁于我们这个年轻的民族与国家。但是,这个开放进去与不断融汇交融的过程中,历史变革中出现的各种反复我们依旧不可避免要不断经历。我们只能对已经认知的事物量化,却无法有效预判未来变化中急速突变的拐点。也因此,我们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戒骄戒躁同时不称王称霸,不变我们年轻的初心也许才是我在这篇文章想说明的核心。但是这个部分,不是我一个人能左右与选择的,这才有了正文部分我说的我尊重这个时代多数人的选择,并会努力适应他的初因。
就在刚才我们小群讨论文章一个朋友提及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时候您一个朋友回应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此时我不由想起多年前那个至今还被许多人尊称为主席的那个伟人,他用最浅显直白的话告诉我们这个民族最广大的群体如何去变革一个时代。同时他在教导这个群体如何建设一个变革后的时代的时候,他说要多读一点哲学与文艺。我们在历史中学习,同时我们也注定会成为历史。一代生聚一代教训,如果我们没有对世界与自然的认知及其融会贯通,我们就会在其兴也勃,其王也忽的所谓历史周期律中探寻其中的道德因素。这是很多人在今天的一个讨论过去与当下的习以为常。而我的观点,如果不能从一个体系的角度去思考未来,从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总结当下,那么对未来思考陷入刻舟求剑的闭合自循环则在所难免。对未来,无非就是在科学发展新知中不断实践,在实事求是中提取经验总结教训,后再启征程,成为未来一代又一代人坚实的肩膀,向着星辰大海奔腾。
本帖最后由 葡萄 于 2018-1-19 18:31 编辑
后记:
记得上周和朋友无意中讨论捻军的时候,我引申出这样的话题。我说,在清朝中后期,无论是白莲教大起义以及接踵而至的两次鸦片战争,还有后来的太平天国起义。这些事件在历史上都足以导致一个大帝国的骤然解体甚至覆灭。其中作为太平天国起义余波的捻军起义在太平天国覆灭后开坚持十年作战。作战中甚至全歼了满清政权传统势力中最后的军事精锐,僧格林沁的蒙古骑兵。这样的满清,后来还逢甲午之败以及接踵而至的庚子事变。直到满清启动激进改革,并且改革中受损的利益阶层加入革命党集团后才在一系列偶发事件中骤然坍塌。我说,这不能不说满清在总结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中还是有一套的。对此,我一个朋友接着引申出这样的一个解释:既满清是在两宋之后,第一个有明确的责任中间阶层应对各种危机的封建王朝。我这里引用,明确说我是倾向这种观点的基本架构的。我在写完文字的第一段与朋友的讨论中,朋友说这是个很大的架构任何一段论述的每一个内容都可以加以深入讨论与研究他也因此选择了一段和他专业有直接关系的内容去展开他的新想法新思路。这就是一个彼此熟悉彼此经常讨论形成的信息链中,彼此启发相互讨论的一个侧写或者一个案例。这也是我一直想诉求的数字社会组织方式的一个核心理念,既社会与人的关系的有限性。其有限性首先取决于,对人与社会关系中核心部分既权利与义务的量化分析后的自由裁量。这种自由裁量既是国家社会的,更是射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因为,近现代乃至人类历史无数的震荡乃至因利益博弈导致的各种剧烈冲突中,那种冲突中的人走向莎士比亚式悲剧无不包含着当时社会对人与人关系中对权力与义务的无限延伸。这种量化背后的有限责任与有限义务,我在自己关于合弄制完全开放式的实践中不可避免遭遇了空想社会主义式的惨败。既,在现有社会发展条件各要素中,你不能要求一种根据新兴的尚未成为社会主流生产关系的存在,去要求生活中的普通人去跟进。而这种拟制与假定,只能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摸索中循环往复,没有他途。
同样,自蒸汽机革命以来,从第一次机器破坏运动之后,人与机器乃至人类与技术发展的技术对抗,就是每一次技术革命与技术创新浪潮的不变主体甚至是永恒宿命。为什么 说是宿命,因为在人类技术社会发展到今天,几乎已经进入一种不进则退甚至不进步社会就频频陷入社会危机的循环。而且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对于工作岗位技术含量的不断提升,必然导致在上个技术循环为少数社会精英掌握并控制的知识为更多的社会公众所掌握。到了信息爆炸的今天,无论是跻身社会上层的菁英成员还是在社会中流动的各个阶层,都逐步适应了一个终身学习终身竞争终身进化的时代。在经济主流的再循环中,无论谁的主观意志如何,这个时代谁也无法停下脚步看多久风景。这样就使得我们自工业革命形成以来的科层社会其自身诉求稳定性与当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速变革的节奏一时难以适应。也因此,更加速了由技术替代一部分管理的人工智能的崛起。在发展中尽可能的保持速度同时还能保持相对的结构性稳定与新老交替中有关衔接与过度的平顺,这就是我们所有在这个时代经济再循环主流中博弈不能不面对的问题。我之所以强调人是数字社会第一因,并在正文中引申的在过去社会发展各阶段乃至未来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人的社会人为核心。但是这个人,在现有技术条件与现有地球资源禀赋来看,从物质财富到精神财富的人人平等,仍然是一个遥远而值得为之奋斗梦想。
去年在西西河一个网友的回复打动了我,那个回复是:数学的式微背后是哲学的式微。曾几何时,今天的西方体系依旧无法超越只古希腊罗马时期那批古代先人对世界的认知。在今天的中国人,依旧时不时的发现我们还需要从先秦诸子百家缔造的我们民族的智慧中汲取营养。什么是数字时代与数字社会,这个不要一种观念来体验。实际上,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阶段,数字就一直伴随着我们。古埃及人根据自己生产生活的需要,把一年时间分为三个季节:尼罗河涨潮季节,播种季节与收获季节。伴随着,每次尼罗河水退却,夹杂着丰富泥沙的土地分外肥沃,伴随着随之而来的对土地的再分配因而诞生了几何学。而当希腊人汲取了先发的埃及文明的营养之后,因地制宜在发达的古爱琴海地区贸易中发展出了那个时代需要的代数。从我的数字社会世界观角度,这个世界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在不断探索与发现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同时伴随社会组织不断适应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如何认知世界和基于认知世界的量化过程造就了我们今天对比前人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及其工业文明。而至今为止的考古发现中,人类文明进入原始社会是在两万多年前,而巧合的是人类从建立城邦文明至今不超过5000年,恰好是此前人类文明时间积累的1/3。大历史恰好与数字时代的早期社会组织形态相吻合。我们是个很年轻的民族,我们到底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
正文中最后部分提到了,普鲁塔克对罗马崛起时代山大大帝的必胜结论,他说罗马的成就不是某一个天才横溢的人物的缔造,是一个体系造就的一代又一代人坚定的实践。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波斯,在此间用不到15年时间确立此后地中海世界三百两希腊化运动的滥觞并最终在希腊化运动中同化了罗马并影响了罗马世界的社会实践。而罗马人从亚平宁半岛崛起,到称霸北意大利整整用去了150年的时间。这期间罗马人遭遇了多次不亚于坎尼会战那样的失败,但是在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巩固优势、学习对手并改造自我缺点中不断壮大。到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前,罗马人用了五十年时间直面当时地中海海上霸主迦太基人。从无到有建立了罗马海军再到初步确立地中海霸权,罗马人又用了整整五十年。到迦太基汉尼拔打遍亚平宁半岛无敌手的时候,罗马的费边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去学习汉尼拔。当第一个主动学习汉尼拔的年轻将领大西庇阿最终在扎玛会战中用汉尼拔的战术击败汉尼拔后,那之后的罗马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能有效时间汉尼拔与大西庇阿战术并充分发挥罗马优势的优秀将领。这些将领,最终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走到了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对比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帝国的三分而治,我文字中在英国篇里提到的要小皮特的体系还是要拿破仑的会战式的辉煌,这里实际我已经给出了我的回答:国家事务体中的系创设及其有效建设高于任何努力。
对应亚历山大大帝的狂飙突进以及罗马共和国崛起的时代,无独有偶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春秋晚期。当时的中原,不仅吴越争霸会盟黄池。只一个子贡,为尝老师保全鲁国的念想。一番周游列国便上演了存鲁、乱齐、亡吴而霸越的好戏码。此时的秦国还在持续九代君主昏乱统治的时代,不要说称霸中原就是稳定国政似乎都遥遥无期。但是最终是这个对于热衷争霸中原的关东列强而言,这个偏于一隅始终在不断默默学习关东列强先进文明的国度在变革中最终一统六国。曾经有个学者朋友这样对我说,有关秦国的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其中就包含对农业生产的指导。这种指导细致到,什么时候播种,播种的时候一亩地有几拢,每拢有几洼,每洼有多少种子都有明确记载。这已经和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没有太多指导原则上的差异。所以,哪怕是那个提出历史终结的福山,在重新思考现代美国政治的问题的时候,再次提出了,秦汉中国的现代性问题。这就是我说的,我们的政治在当时的生产力而言过度早熟的思考的来源之一。
当今独霸的美国,在西进运动的狂飙突进中逐步缔造出凝聚国家实力的各种学说其中之一就是把开国国父群体推上神坛。也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自我强化出美国独特与美国例外的理念。这种理念最终缔造了美国的霸权思维,也最终让美国在治理这个世界的同事陷入自己埋下的例外陷阱。所以我在多次提到我们是一个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年轻民族,为什么这样说,不只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刚建设现代国家不到70年,我们还在向包括今天世界霸主的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学习。我们是这个世界唯一一个文明历史自有文字以来没有断绝的民族。我们在古代世界文明中是最年轻的,也因此我们曾经汲取了古代世界各文明的精华并加以自身的创造最终成就了从汉唐到两宋的文明全盛时期。但是,当两宋之后中国人在多次遭遇外来重创之后逐渐走向闭塞与保守并最终在上世纪初走到文明衰落的低谷。从那时候起,从少年中国说到新中国诞生五十年,我们这个民族在重新开放交流用心学习中再次年轻。我希望这个年轻的民族与年轻的国度,不能在五千年年轻的岁月中形成一种中国唯一与中国例外的蔽塞心态。所以我会说,我们的追赶者达到我们今天的成就,一旦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他们确认同样的竞争优势不会超过我们确立优势时间的三分之一。所以我们能做的不是防止对手确立优势,而是只能在不断发展中不断确立我们新优势去不断开拓从科学到发展的新边疆。这个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无论做什么不会变革的主题。
我们的时代为什么人是第一因,因为人口。就以有唐时代,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彼时,在战乱中堪堪回复的中原文明人口不足3000万。那时候,吐蕃王朝在不断扩张中人口一度达到600万到800万之间全盛时期。所以,吐蕃王朝在与中原王朝争雄中能是不是占据上风甚至一度攻入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大肆烧杀劫掠。但是,那之后青藏高原的人口承载能力已经到了极限,而中原文明虽然频频遭遇内乱与外敌入侵但是由于外来物种与自身农耕技术的进步,当我们以中原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基本盘的汉文明区人口扩张到过亿阶段,青藏高原地区无论崛起什么政权都已经不能再像吐蕃时代那样威胁中华文明。在这里并不是说,人口是一个文明承载的唯一要素。不然的话,到清中晚期,一支支掌握西方现代文明,控制近现代先进武器的少数部队就不会多次攻克中国的首都大肆劫掠甚至扬长而去。是的现代科技改变的传统国力对人口这个要素的权重的过度依赖。
曾经,有个美国军事历史学家这样说过,一旦武装对峙的双方在武器上消弭了代差的优势。那么,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使用无代差武器之间的武装力量的数量。所以当新中国的人民志愿军,刚走出小米加步枪不久,尽管有着对现代战争这样和那样的不足。我们最终在朝鲜半岛和新兴的世界霸主打了个旗鼓相当,这也许是未来不久历史学家笔下的一个象征。一个中国与世界列强在同一起跑线公平竞争的滥觞。所以我们今天的改革能够成就在今天,不只是改开以来的努力,更在于我们在开国三十年中我们抓住了建设现代文明核心的那个科学体系的尾巴。在改开肇始,我们初步建设成完成工业体系的潜台词就是,我是现代工业化国家吊车尾,有技术代差没有技术进步阶段的层级代差,这是我们能够追赶到今天依旧能保持追赶的关键。
我们需要一颗年轻的心,而且我们已经有了一颗年轻的心。只有年轻的心态,才能让我们在不断开拓中不断发现,在不断发现中不断探索,在不断探索中不断学习,在不断学习中不断自我革新并实践与不断成长。某种角度说,哲学的式微,是郁于地球这个硬约束条件一隅的发展瓶颈。如果我们不想再次走入半个多世纪以前那次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再循环,我们走向星辰大海就是一种必然。成就早期城邦文明的那些先行者,即使在古希腊时期甚至更早的古埃及时代就发展出了早期蒸汽机一样要等到足够支撑蒸汽机的文明人口的出现并结合具体的历史条件,才能在一个偶然中成就大英帝国这个近现代第一个工业帝国的崛起。前文在提及我们几个朋友在元旦前聚会的时候,讨论宋代能不能发展出现代工业文明的时候,我和另一个朋友对此持相反的态度。不只是识字率的普及问题,还有诸如廉价劳动力限制过剩新型生产工具的社会化应用问题。近现代明治维新的成功,不只是一下小批上层人物对彼时世界格局的清醒认知并为之而奋起。那时候,经过近三百年的幕府和平时期,日本通过兰学为窗口已经系统学习西方体系近百年。在明治维新早期确立政坛霸主地位的萨摩藩主,就曾经迷恋兰学差点导致藩财政的破产。同时,因为政治与经济需要,畅通日本全国道路的修建以及随之而来的商业文明的发达。到黑船造访,日本全国识字率已经接近80%。到明治维新结束,接受近现代教育的日本小学的普及让日本识字率更提高到了90%以上为当时列强各国之冠。这终究成就的不是日本帝国的霸权,更成就了战后日本崛起的全盛时代。而我们这个年轻民族的再次崛起与复兴,从这个视角的量化就是这样的一个脉络。到晚清时代,虽然有一批位数不少的统治阶级上层以及社会中下层的知识精英开始清醒的意识到时代变革的方向。但是当时的中国,识字率不超过35%,受过近现代教育能适应现代变革需要的人力资源更是远远满足不了当时中国的转型需要。然后,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民国时期一部分社会精英,从晏阳初开始启动了中国国民近现代教育普及的滥觞。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在校小学生已经超过2500万人,是当时刚建立国家的印度的一倍。虽然在1950年,作为当时八大工业国家之一的印度,在高中阶段在校生是中国同期的一倍,在校大学生是同时期中国的四倍。但是一路走来近七十年,厚积薄发中对世界列强后发先至追赶的是中国。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走到今天,是自下而上不断在自我学习与发展中不断自我更新并且与社会中上层精英相互呼应相互形成合力的结果。我们在今天,我们是谁。我们在线活跃人数,是发达国家在线活跃人数的100%。我们在册工程师人数,是世界发达国家外加印度在册工程师人数110%。是进入现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再循环的经济总人口近9亿,是世界发达国家相关人口总和的150%。没有这个样的人力资源基础,我们就不能说我们有底气与世界列强同时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更不要说,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我们就是这样一个会写在未来史书中的想象的共同体。
前不久,在和一个朋友讨论这个文字之余,朋友问我说你说我们今天要避免成为一个大号的德意志帝国这他能理解。为什么避免成为一个大一号的奥匈帝国,他就困惑了。我说,最近看一战前历史,奥匈的主体人口在国家比重不过半,也因此为维系国家体制创设了过多的二元机制绑架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同样,当我们一带一路建设中,逐步吸收沿线的国家及其人口进入我们的经济再循环。如果我们不能给予他们一定程度的对等地位,这样的经济再循环就不会随着哪些国家与人民的崛起,我们维系与他们的发展就不会长久。而如果我们过度给予他们超国民待遇,或者承诺过多超过经济再循环限度的各种义务,从罗马帝国到西拔牙帝国乃至近现代的因帝国与当代独霸的美帝国的前世今生,就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某种未来。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趋利避害,不只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直面的主题也是这个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作为最大收益者之一与最大旁观者之一在逐渐走入世界治理的核心阶段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这个想象的共同体,不能只郁于我们这个年轻的民族与国家。但是,这个开放进去与不断融汇交融的过程中,历史变革中出现的各种反复我们依旧不可避免要不断经历。我们只能对已经认知的事物量化,却无法有效预判未来变化中急速突变的拐点。也因此,我们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戒骄戒躁同时不称王称霸,不变我们年轻的初心也许才是我在这篇文章想说明的核心。但是这个部分,不是我一个人能左右与选择的,这才有了正文部分我说的我尊重这个时代多数人的选择,并会努力适应他的初因。
就在刚才我们小群讨论文章一个朋友提及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时候您一个朋友回应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此时我不由想起多年前那个至今还被许多人尊称为主席的那个伟人,他用最浅显直白的话告诉我们这个民族最广大的群体如何去变革一个时代。同时他在教导这个群体如何建设一个变革后的时代的时候,他说要多读一点哲学与文艺。我们在历史中学习,同时我们也注定会成为历史。一代生聚一代教训,如果我们没有对世界与自然的认知及其融会贯通,我们就会在其兴也勃,其王也忽的所谓历史周期律中探寻其中的道德因素。这是很多人在今天的一个讨论过去与当下的习以为常。而我的观点,如果不能从一个体系的角度去思考未来,从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去总结当下,那么对未来思考陷入刻舟求剑的闭合自循环则在所难免。对未来,无非就是在科学发展新知中不断实践,在实事求是中提取经验总结教训,后再启征程,成为未来一代又一代人坚实的肩膀,向着星辰大海奔腾。
感谢葡萄,受教了!在茶馆这最后一篇,受益匪浅,对于我们正在经历和即将到来的时代怎么去认识和应对、参与,虽然限于阅历没办法理解葡萄想表达的全部,但潜水这么长时间读了这么多文章和讨论后,思维和视野得到很大拓展。这篇文的主题特别是最后的部分,十九大报告对前三十年的表述是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开是合乎历史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对于未来要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永不懈怠、一往无前,一气用了8个成语。数字化时代应当是会带来更加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吧。前三十年的变革给后代留下了深厚的基础,但是经历的人特别是有话语能力的更多会表述痛苦的记忆,最近一部电影无问西东大概就是这样,但是如果穿越去没有经历前三十年深刻社会变革的世界应当会更痛苦吧。而不像前几十年的追赶,现在的未来是没有人经历过的,不知会变成什么样,坦然面对吧。能够经历这样的时代也是幸运。
再次感谢葡萄,感谢思炎,感谢众位茶友!祝愿各位在未来各得所愿 感谢葡萄,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文章里面诸多史料的发掘及另一个眼角的评价,使我能在拜读文章的同时,也窥到了葡萄的人生阅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教了!不过有一些看法也想和葡萄交流一下,生产关系都是和生产力相适应的,由于区域的差异与地理位置的分割,西方的、中东的、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是不同的,配套的生产关系也是不一样的。历史上的冲突更多来源于生产力,及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应该是整个地球上的人类,生产力趋同的情况下,建立起适应全球的生产关系的过程。这个时代,就是一个激烈融合的时代,中国也好,美国也好,还有其它的也好,我觉得都一样。交流是生产力趋向一致的途径,从人类出现就已经开始了,从远古,丝绸之路、一直到分东方、西方交流和碰撞。所有的一切都交流逐渐导致生产力一致,然后就是适应全球生产关系的慢慢重建之路,信息革命,无疑是交流方式最大的变革,推动了时代,而我们有幸出现在这个时代,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时代,一点思考,不妥之处,还请多指教! hebianjushi 发表于 2018-1-19 13: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感谢葡萄,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文章里面诸多史料的发掘及另一个眼角的评价,使我能在拜读文章的同时, ...
后记中也许有你想讨论的内容,请再移步一读 如果我对后面时局判断没有大错有关内容用十年还是够的
这是给茶馆与茶友最后的礼物了 感谢葡萄,先下载存档慢慢细读! 本帖最后由 闲来无事 于 2018-1-19 20:21 编辑
昨天,公布了2017年人口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去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起放开二胎后首年出生的1786万减少了63万人。而比原先卫计委预估放开二胎后会出现的5年左右补偿生育的高峰时段,即2017年2200万以上新生人口少了近500万,也比提出“中国出生人口雪崩论”的梁建章1800万数字还低近100万(而之前有人口专家预估最高数字曾超过了2500万)。
这就预示了中国的人口高峰期必定会比原来预测的2030年达到14.5亿提早到来,即根据历年出生人口与预期寿命计算会在2025年之前就将进入每年减少数百万以上的长期人口负增长趋势,并永远不可能达不到14.5亿的人口峰值了。
与此相对应,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也会加速到来。一个“未富先老”的中国正在向所有人走来,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安排也会加速推进了。
闲来无事 发表于 2018-1-19 19:18
昨天,公布了2017年人口统计数据。
数据显示,去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起放开二胎后首年出生的1786万减 ...
每年出生人口不低于1500万应该可以接受,1500万×75年=11.25亿,还要考虑主体民族人口结构比例问题,这些国家有大数据,根据每年人口出生数和类别,可以测算出人口趋势,严重失衡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感谢葡萄,感谢。茶馆就要关闭了,不知道日后还能否相见,保重。 葡萄 发表于 2018-1-19 18:47
如果我对后面时局判断没有大错有关内容用十年还是够的
这是给茶馆与茶友最后的礼物了
祝福您。有缘再遇。 本帖最后由 易恒先 于 2018-1-19 22:19 编辑
跳出历史周期律,在于每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腐败是衍生问题,是权利结构使用不当造成的,防腐败是防止不了的,明朝朱元璋的高压政策,腐败依然不止。前车之鉴。
人民的权利不能自己行使,依靠选举出来的人代理行使,造成权利过于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追责这些过于集中权利的人,依靠共产党少数人是很难的,共产党脱离人民很久了。是时候该改变了。
人民当家作主,自己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不是依靠选举代理人制度,否者人民会让共产党重演国民党倒台的历史。 本帖最后由 闲来无事 于 2018-1-20 18:05 编辑
candyhoo 发表于 2018-1-19 2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年出生人口不低于1500万应该可以接受,1500万×75年=11.25亿,还要考虑主体民族人口结构比例问题,这些 ...
过了这几年人口生育高峰期之后,每年还维持1500万新生人口几无可能了。
因为最近几年虽然由于“放开二胎”政策的推出,二胎生育数量由于累计效应等因素有所上升,但一胎新生儿却有所下降。而二胎补偿生育由于年龄原因将很快释放完毕(主要是“一胎化”政策执行前1976~1980年间出生的二胎夫妇)。
而根据《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目前也正是1986~1990年龄段人口高峰期夫妇的生育高峰期,这批人口在2025年之后绝大部分也将退出生育队列。之后育龄人口将比这一年龄段少1/4~1/2,即使按照目前的生育率计算,届时年均出生人口也将少于1300万,最极端的情况可能只有800多万。
而根据近年每年的死亡人口数统计,基本要比《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中的(当年年份-预期寿命)年龄段人口多200多万。依此推算,从2018年开始中国就可能将进入每年死亡人口超过1000万的时代。而到2025年将进入共和国同龄人的死亡高峰期,每年死亡人口更将升至1500~1600万,到1952年段后将达到1800万以上,而在2040~2050年间可能出现年死亡人口3000万以上的最高峰。
这一进一出,在2025年前后中国人口就将进入衰退阶段,最严重的情况下每年将减少2000万以上的人口。
这恐怕是有史以来,世界各国在和平时期出现的最严重人口减少事件!
另外,从绝对数量来说,中国人口已经从1980年占全球人口的1/5降到目前的1/6了,而新生儿人口则只有1/8。由于老龄化的提前来临,每年新增人口更是不到1/11。而且照此趋势,至2050年中国每年的新生儿占全球比例可能会下降到1/20以下。
在国内来说,主体民族在全国范围内新生人口目前还超过80%。但在局部地区与省份,比如新疆,已不到15%。按照过去两年《新疆统计年鉴》的人口数据推算,去年全疆维族人口就已经超过50%,成为西藏之外全国第二个单一少数民族占绝对多数的省级行政区了。这也是去年初新疆启动实施了以南疆地区为重点的全疆人口登记精准核实工作的大背景。 受教,感谢。目前担心的是基层重建被错误引导,具体而言就是用本来就在减少的年轻人口去填老化的乡村缺口,这种玩法是放弃自身优势,等到年轻人失去生机,怕又是下一个日本。年轻人的优势在于适应信息时代,更适合立新而非补旧,同样是下基层,比起简单填补基层杂役口子,引入生机打开局面更重要。比如特色农业中对产业农民的引导,比如特色小镇中对电商下乡的对接,这些才是生机的正确用法。接下来的时代需要每个人都贡献力量,年轻人确实应该动员起来,但老年人同样也应该动员起来,老人在城市这种高竞争环境下确实难以贡献力量,但在乡镇呢?一方面后三十年的农民工建设贡献者开始步入老龄化,但只要有信息技术定位特色,自动化技术辅助生产,乡镇中的老人并非负担,而是被授人以渔重生的光荣劳动者;另一方面党所积累的骨干很多是退休干部,斗争经验如此丰富的群体,却只能在城市中闲置,为何不能到乡镇中发挥余热,绿水青山本就适合养老,新农合也可与城市社保体系联通,医疗问题则可以通过半自助体检、远程医疗诊断与医药定点物流解决。年轻人应该下基层,但不应该被锚定在乡村,轮岗的技术员(研究员、工程师、医生、产业向导)比扎根的公务员有用,火焰再旺长期燃烧也会熄灭,定期到来的朝阳则不是,希望常在更重要。乡镇之外还有另一个基层,就是城市基层,这个更是有为之处,智慧城市必须惠及基层治理,而信息化与智能化本来就是年轻人的主场,城市终究也是年轻人更能保持生机的地方,介入基层也应该以能够积累自信的专业为凭依,而不是简单被体制驯化。放弃旧的体系,建立新的体系,这才是年轻人下基层的正确用法,不然光是人口老龄化就能让希望变为绝望。另外是放开生育,除非放弃城市化,不然基本不可能,专业化体系中教育成本本来就高,生的起养不起。好在自动化是大势,人口红利本来就是技术升级的负担,只要年轻人不拿来无脑填缺口,也没必要非要开倒车。如果想提升生育率,怕是得进入社会主义下一阶段,出现共享扶养这种机制才有可能,不过这个有违现有的人性,当前还是悠着点吧。 闲来无事 发表于 2018-1-19 22:39
过了这几年人口生育高峰期之后,每年还维持1500万新生人口几无可能了。
因为最近几年虽然由于“放开二 ...
不管是瘟疫,战乱,天灾,自然等减少人口,都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社会稳定。每年出生800万,预计800万×75年=6亿人口,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也是可以接受的。即便每年有2000万老人自然死亡,不会影响大局,那些70岁以上退休老人不是社会有效劳动人口了。关键是看年轻人和主体民族的人口比例,主体民族人口比例过少,会引起社会动荡,不排除会出现类似五胡乱华的局面,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国家有关方面通过大数据和超算完全可以预测出未来人口结构和趋势,采用合适的政策来调整,减少未来社会动荡。 谢谢葡萄。看了这么多年你的文字,虽然到现在也不是你懂,还是要由衷地表示感谢! 荷塘岁月 发表于 2018-1-19 06:56
感谢葡萄,受教了!在茶馆这最后一篇,受益匪浅,对于我们正在经历和即将到来的时代怎么去认识和应对、参与 ...
无问西东的英文名是forever young 易恒先 发表于 2018-1-19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跳出历史周期律,在于每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腐败是衍生问题,是权利结构使用不当造成的,防腐败是防止不了 ...
自己帖子下面无法点评,只能回复在这里。
说是“生育率不足应该是人民的生活成本太高的缘故,生的起养不起”怕是不尽如此。
因为同样是根据《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1980年代全国总共出生人口为2.28亿,1990年代出生人口为1.75亿,而2000年代出生人口只有1.46亿。一代人时间,出生人口减少了36%。这与根据历年人口统计数据推断的国内总和生育率长期维持在1.4左右的结果相符(1-1.4/2.2,由于国内性别比例失衡,维持正常代际更替的生育率需在2.2以上)。
而根据不少非官方人口学专家与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5年经济蓝皮书》对国内总和生育率的估计,这个生育率水平至少已维持了20年以上。
所以生育率不足应该不单单是卫计委用来甩锅的生活成本太高的缘故,而是很多合力影响下的综合结果。 闲来无事 发表于 2018-1-20 16: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自己帖子下面无法点评,只能回复在这里。
说是“生育率不足应该是人民的生活成本太高的缘故,生的起养 ...
儿童社会化抚养不知道能不能拯救中国。
否则我们只能乞灵于人工生育了。 天堂 发表于 2018-1-20 17:46
儿童社会化抚养不知道能不能拯救中国。
否则我们只能乞灵于人工生育了。
研究一下穆斯林的高生育率就可以了 闲来无事 发表于 2018-1-20 16:23
自己帖子下面无法点评,只能回复在这里。
说是“生育率不足应该是人民的生活成本太高的缘故,生的起养 ...
我出生在农村,很小就和父母一起干活,属于半个劳动力。现在我生活在城市,孩子没法帮我干活,还得陪学习,陪玩。对比一下,要不要生,显而易见了。 葡萄 发表于 2018-1-19 1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我对后面时局判断没有大错有关内容用十年还是够的
这是给茶馆与茶友最后的礼物了
这些年常来泡泡茶馆,从葡萄的文字中受益匪浅,即使有些还看的混混沌沌不是很通透明白。
谢谢葡萄!
茶馆快要关了,话说现在要在网上找到这么一个纯净无水的,经常有优质内容的坛子,真不容易了。
谢谢思炎的辛苦付出,谢谢葡萄的真诚奉献!
葡萄 发表于 2018-1-19 18: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我对后面时局判断没有大错有关内容用十年还是够的
这是给茶馆与茶友最后的礼物了
这些年常来泡泡茶馆,从葡萄的文字中受益匪浅,即使有些还看的混混沌沌不是很通透明白。
谢谢葡萄!
茶馆快要关了,话说现在要在网上找到这么一个纯净无水的,经常有优质内容的坛子,真不容易了。
谢谢思炎的辛苦付出,谢谢葡萄的真诚奉献!
由衷的赞这段!
某种角度说,哲学的式微,是郁于地球这个硬约束条件一隅的发展瓶颈。如果我们不想再次走入半个多世纪以前那次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再循环,我们走向星辰大海就是一种必然。
科技和社会制度的不断创新才是根本,需要更多思考这方面的机制和架构 易恒先 发表于 2018-1-19 2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跳出历史周期律,在于每个人行使自己的权利。腐败是衍生问题,是权利结构使用不当造成的,防腐败是防止不了 ...
腐败的根源是贪欲,贪欲的根源是物质的匮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就当今世界列强而言,中国之强不在终结历史的理念,不在俯瞰世间万物的普世价值,更不在价廉物美的种种生产要素。而在于一种体系,这种体系以实践先进生产力为诉求,并以此为基准树立探索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准绳尺度及其边界,并在这种非传统道德观的世界观中不断确立不同体系以适应这个体系说理解的社会发展需要。“
——————————————————————————————————————————
这个太有感触了,我觉得建党以来的成就,一方面是中共方法论的胜利(总体上胜利,不是一直胜利),这个方法论目前经过验证,是辩证的、科学的、动态发展的,在西方哲学体系下,他们即便能够认知,其模仿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这些成就也是中共组织领导能力的胜利,也就是西方念兹在兹的leadership。当然,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前提是有坚强的领导,现在这个社会,个人主义是没有太大出路的,是无法和集团抗衡的,尤其是聪明人的集团。 spacejam 发表于 2018-1-20 14: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无问西东的英文名是forever young
谢谢
谢谢葡萄的文章! 赤水 发表于 2018-1-20 22: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出生在农村,很小就和父母一起干活,属于半个劳动力。现在我生活在城市,孩子没法帮我干活,还得陪学习 ...
不仅如此,以前生儿育女是为了老有所依,如今啃老大行其道,客观上减少了生育的动力。老朱搞的教改、医改、房改又增加了养儿育女的成本,年轻人不堪重负。 葡萄 发表于 2018-1-19 18: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后记中也许有你想讨论的内容,请再移步一读
您的后记我仔细的读了,再次感谢您的分享!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