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剑 发表于 2012-5-3 16:33:31

今年兰州抢盐和CPI高点讨论

财新网有人做过2000到2010年的CPI高点的一个概略统计,十年间有个大概率出现的现象:

全年CPI有两个高点:春节前和国庆前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高点哪个对百姓生活影响更大,我认为是春节前这个高地对百姓生活影响最大:

我的理由:

首先春节前由于商家普遍预期购物高潮的来临开始囤货和提价,举个例子:北方某市家乐福最廉价的转基因大豆油去年11月最低价格曾经到46元/桶/五升,春节前和春节期间都是五十元以上。
其次春节后物价一般下落速度很慢,而且面临一年当中的青黄不接这个阶段,油料蔬菜都是保持一个价格高位,春节提高的物价并没有马上调整下来。
第三国庆期间一般全国是秋收时段,食品物价能随着蔬菜粮食大量上市下降,价格下落的预期和实际比较吻合。


那么我们来看抢盐事件时间范围:
去年抢盐是3月中旬
今年抢盐是四月初

去年全年中国调控物价工作也可以说是失败了,全年的CPI都是高位出现,去年物价上涨案例非常丰富,就不多说了。
今年随着涨价预期出现,兰州又再次出现抢盐风波,请大家注意这个时间段:
又是春节后青黄不接的时间,又是类似言论传播导致抢盐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抢盐事件绝对不能小视

首先食用盐日常生活实用频率和用量都不多,而且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材料,根本不用为食盐担心什么。
其次中国高考扩招以来,全国人口教育程度可以说很大提高,对普通生活里面化学常识有基本认识,但是抢盐出现都是相当规模的大中城市。
还有中国是食盐专营制度由国家来保障供应销售,这个背后就是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信用。
所以接连两年出现抢盐事件,我觉得不能总是归结到所谓消费心理不成熟和所谓轻信不规则言论上面,这个背后有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其中CPI连续高位,长期对公众的耐力来说这是一个考验,如果不能稳定物价抑制炒作日常生活用品,我们生活里面类似抢盐的事情还会出现。

欢迎大家讨论指导!

砺剑 发表于 2012-5-3 16:36:07

资料参考:

【切莫把兰州“抢盐风波”归于消费心理问题 】
http://forum.home.news.cn/thread/96743303/1.html



最近几天,兰州一些大型超市出现市民抢购食盐的“风波”。据记者走访了解,4月2日至4日,兰州市的部分超市和街边商铺的食盐均因市民的抢购出现了短暂的缺、断货现象。抢盐闹剧上演,直接影响到了一些市民的正常生活,同时也给一些从事餐饮业的商家带来了麻烦。
居民为什么抢购食盐,无非有两种可能:一可能是一些市民听到食盐要涨价的小道信息,二可能是一些不法商贩故意囤积食盐,造成食盐短缺的假象。我以为,第二种可能性较小,而第一种可能性非常大。
一点小小的市场涨价信息,即便是虚假的,也会造成市场波动,居民恐慌,然后出现抢购,这种情况这次在兰州出现虽然有点蹊跷,但这样的事例在最近几年在全国已经出现过多次,最典型的莫过于去年日本地震之后在全国各地发生的“抢盐风波”。
一个小小的商品涨价信息,何以会出现抢购潮,有人把这归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有人把这归于政府信息失衡,还有人把这归于一些不法商贩扰乱市场。笔者不否定这几种情况,但是,我还是认为,现在的普通百姓并非已经富裕,而是还相当贫困,即使一种商品价格上涨几分钱、几毛钱他们都很看重,绝不像一些专家和政府官员在每一次某商品提价时所说:“基本不会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中国的老百姓究竟口袋里有多少钱,恐怕这是任何统计资料所难以搞明白的。最近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全球72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工资做出统计,结果显示,中国人均月薪约为4134元,位列第57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然而就是这个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般工资,多数人并没有达到。
北京属全国比较发达地区,4月7日公布的2011年人均月收入为4600多元。而这个数字并非多数人拿到手里的收入,而是包括所有扣除项之内的税前收入。即使这个收入,也是60%以上的人达不到。如此收入,当然遇到小小的涨价也会让人心神不宁、焦躁不安。比如每次燃油涨价,就有长龙似的私车排队加油。按说一般拥有私家车的人都属富裕和比较富裕阶层,还是不惜熬夜抢油,看重这几个钱,更何况普通收入家庭。
上周五,我在北京洋桥外看到一个新开张的水果专卖店人头涌动,像逢会一般,走进一看,原来大家都在排队买草莓和苹果。原来这家商店新开张谢客,草莓每斤5块多,苹果每斤不到3块,因此排起了长龙。我大约数了一下,每支队伍不下上百号人。100个人,每人用时2分钟,就需要排队3个小时以上,但大家就是为了省几个钱,不惜牺牲几个小时的时间。在百姓眼里,时间不值钱,而能省一分钱就是一分钱。
有评论把兰州市民抢盐风波称作“闹剧”,还指责市民的消费心理不成熟,特别是在关乎自身利益方面的消费,存在着不顾个人需求、盲目的跟风现象。笔者对此并不认同。哪个人对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不关心?公务员?官员?比如明天给公务员减薪,公务员就心平气和,毫无反应?现在百姓手里就那几个钱,而几乎什么都涨价,能心平气和吗?在这里我只想说,关乎个人利益的事,没有人消费心理成熟,如果中国百姓的收入都和公务员持平,再谈论消费心理吧。
从这件事我倒想说,不要小瞧这个小小的“闹剧”,而应该透过这个“闹剧”看到社会的悲情剧,特别是老百姓收入和物价的关系,更应该格外小心,不然小小的“闹剧”或许就有可能演化成社会不稳定,甚至出现乱局。这才应该是各级政府和物价主管部门需要格外重视的。


2012/4/8

【兰州市民谈抢购食盐原因:看见别人抢就加入】

2012年04月07日10:54  中国甘肃网

http://news.sina.com.cn/c/p/2012-04-07/105424234476.shtml

中国甘肃网4月7日资讯 综合媒体报道,从清明放假以来,兰州各大超市一场沸沸扬扬的“抢盐”闹剧上演并持续升温。昨日多家媒体及时报道了兰州盐市供应充足,价格完全正常的事实真相。同时各中盐专卖批发点、大型超市以本报报道为依据劝告市民了解事实真相,不要相信谣传而盲从抢购。截至昨日下午,市民抢购热潮逐渐平息。

追踪:这是“谣盐” 抢个啥劲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在火车站西路华润万家超市继续走访时看到,前来购买“绿色精制碘盐”的市民大为减少。在盐架的一侧,超市工作人员放置《西部商报》供前来不知情抢盐的市民观看。市民何大爷由于不知情,一下装了30袋“绿色精制碘盐”,但是当他看到本报报道后,立即将20袋碘盐放回原货架。“听说别人抢,我害怕没了,就过来抢,原来都是道听途说,我就少买几包。”何大爷说。

观察:

  兰州再现抢盐闹剧 国人和政府都需要反思

  国内媒体报道,兰州再度出现抢盐闹剧,时隔2011年3月的抢盐潮不过1年时间,目前闹剧还仅限于兰州,没有发生全国性的抢盐潮。但是频频发生这种不着调的事情,国人和政府都需要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类似闹剧一再发生?

  兰州的抢盐闹剧自清明小长假就已经开始,据记者调查,此次抢盐的原因和去年不同,去年外界传言食盐可能受到污染,而发生全国性的抢购,但是此次市民抢购的是,超市最为常见的、价格为1.5元的“绿色精制碘盐”(精简白色袋装)。

  “已经抢了3天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一开门他们就来抢,过道里站满了抢盐的人,昨天把一位老大爷都挤晕了。”某超市生鲜处高组长这样告诉记者。

  “昨天这里的6吨食盐不到一天就卖完了,今天的3吨一会儿工夫也被抢光了,传言许多超市食盐断货,很多市民跑到我这里买,都排队来抢。”兰州中盐批发点刘经理告诉记者。

  市民对缘何疯抢“绿色精制碘盐”说法不一,有市民表示,传言低价盐以后不生产了,以后出售的就是高价盐,对涨价敏感的市民也加入了抢购的行列。而更多的市民并不知道背后什么原因,看见别人抢,就加入其中。

  这次兰州抢盐潮和1988年的那次抢盐潮,原因较为类似。1988年大家抢盐,就是怕工资急速缩水,对于涨价的恐惧使人们奋不顾身地投身到抢购行动中去。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的国家日用品生产大都供销两旺,商品货源充足,几乎没有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更不要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食盐了。

乌泱泱的抢盐人潮

  为何频频出现抢盐潮?

  其实,从记者的调查也可以看出,更多的市民是盲从,看到别人抢购,生怕对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也加入了抢购的队伍,甚至是高价抢购。一到“紧要关头”,许多人骨子里的从众心理依然会沉渣泛起: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啦,什么“管它有用无用,先随大流再说”啦。

  至于原因,专家说是因为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导致的一个人受暗示性极强,也有的学者称是因为心理状态比较脆弱。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对专家对国家的不信任。食盐专营,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食盐属于国计民生的基本产品,国家不可能作为重要的盈利手段来经营,而兰州的谣传,本来应该没有市场的,但是为何偏偏造成这么多的人参与抢购呢?对国家的不信任!

  记者调查称,中盐批发点的经理多次解释,所有种类的食盐正常供应和配送,但是很多人还是半信半疑。这也说明了,国人彼此之间的信任以及很少了,因为可能危及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更多的还是相信自己的内心。

  消除恐慌的良方当然是科学知识的普及、信息的公开、政府的公信力。但是,兰州抢盐潮出现了好几天,还没有消退,这说明我们的政府在揭穿谣言,制止谣言继续扩散方面,工作还没有做到位,或者说政府的公信力在谣言面前微不足道,不管是宣传方式还是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政府自身都需要反思。

老黑熊 发表于 2012-5-3 17:06:50

本帖最后由 老黑熊 于 2012-5-3 19:29 编辑

我去年写的文章
http://user.qzone.qq.com/512859842/blog/1300593728

再谈抢盐风波
                 百度指数 “盐”                                                  谷歌趋势“盐”     以盐作为关键字,通过搜索引擎统计,我们可以看到“抢盐”的高潮已经过去。网民的关注飞速下降,外部市场也在逐步恢复正常中。这次抢盐风波来的快去的也快,前后不过三天时间。与以往任何一次市场运作轨迹不太一样。作为一次诡异的市场波动,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总结与思索,遗憾的是部分媒体与网友没有注意到这次市场运作轨迹与以往的经验的不同,依然在生搬硬套以往的经验,给大众传播了错误的讯息与总结,所以本文打算“牛B”一把,敲打下部分媒体以及部分网友。     此次的食盐抢购风波是江浙资本导致的吗?典型新闻为(揭密此次食盐抢购风潮的来龙去脉极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超5000万江浙游资爆炒盐业股 有自治秩序人心始不可操纵....) 此类讯息直接把矛头怪到民间游资炒作上,其实只要稍微思考下,浙江游资哪来的那么大本事。此次炒盐是全国性的。我在湖南湘潭,这里也出现了食盐抢购风潮,江浙资本的手居然可以伸到这里来?    这次食盐抢购风波是全国性的,要影响到全国,游资打算雇佣多少人呢? 而且还要要做到严密控制,保守保密。江浙游资打算用多少代价呢?这本来就是个不可能的任务。江浙“股神”可不是“神”哦,也更不可能不会来发这个“神经”。单纯从股票分析来看,地震之前的数据可以不要考虑,突发事件,无人可以提前布局。地震后,日本核危机开始逐步显现,各种谣言开始浮现。各种有关此次日本地震的股票都有一定的异动,食盐类股票同样也有一定的异动,这属于二线游资正常的投机行为,先于散户开始提前进行布局。接着等实体市场热闹后,食盐股开始发力,股票涨停。由于食盐是属于生存必需品,市场上的抢购,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这样股价直接被拦腰折断,盐业股全线大跌 多股跌超7% 游资炒盐股两天亏损180万元。可怜的股民呦,躺着也中枪,全部割肉而出,血本无归。(本人对股票没有研究,因此咨询了网友)   
     通过右图观察可以看出,日本核危机谣言出现时,与市场上出现食盐抢购时,出现了两次较大上涨,第一次是投机游资,第二次是散户主力,符合市场行为。18日在舆论压力下跳水。         盐业股代表 云南盐化002053 近期走势图         是无良商家囤积炒作导致的食盐风波吗?典型新闻为(江苏为防不法商贩囤积食盐实行短期限购 最高卖120元/箱 有人想囤积居奇发“盐”财? )这里也不完全正确,新闻没怎么犯错误,主要是部分网民在说,只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就知道,囤积炒作需要三个条件,1.需求 2.一定的稀缺性 3.形成部分垄断的经销。这次食盐抢购三个条件都不具备。如,传统的炒绿豆,炒大蒜流程为 1.形成垄断,绿豆是企业集体串通涨价 , 大蒜是控制了中国大蒜之乡。 2.用舆论扩大需求,绿豆为张悟本在某卫视吹,大蒜为吹嘘防甲流的神药 换个说法就是扩大使用价值。3.稀缺性,大蒜与绿豆在之前就遇到了天灾减产,不利条件被炒家顺势利用。在这三个条件下促成了“豆你玩”“蒜你狠”的出现。但把这三个条件放在食盐上,就不成立,首先食盐的行业并不开放,食盐是国家垄断经营的,生产,销售,价格等受到严格的管制。(如果买的高价盐的可以去工商部门举报)再次中国也不缺盐。 井盐,矿物盐够全体地球人用上几千年。唯一存在的就是谣言产生恐慌带来的需求性,只要辟谣得力,这个需求性立马消失。      那导致这次全国性食盐抢购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开始为你揭示这场风波的本来面貌。不是通过利益链条,国人劣根性来分析的。是通过系统理论的视角来进行分析的。     本次全国性食盐抢购不是有人操纵,也不是某种阴谋论。小时候看过一部红色电影《闪闪的红星》电影中有个片段印象相当深刻,讲的是潘冬子聪明机智的通过敌人的封锁线,想办法把食盐送到山上缺盐的游击队。这里说明了一个概念,盐是一种必需品,不同于大蒜,绿豆的非必需商品属性,也确定了商家在选择商品进行炒作时会注意避开生活必需品,历朝历代以来,敢炒作生活必需品的商家(粮食,盐......),政府从来都是下死手。譬如这次食盐异动还没有抓到证据,江浙游资就从皮鞋变成了草鞋(参见第二段)。现在又不是非常时期,杀头的买卖没有人去干。食盐的需求是固定的,每个人每天摄取的食盐数量是不变的,民国时期部分区域统计人口较为困难,那这部分人口就是按食盐的消耗进行推算的。炒作食盐并没有扩宽其使用渠道(与传统的操纵不符,绿豆,大蒜......)不会因为你多买了盐,今天炒菜就多放点,消耗是固定的,这次的大量购买,随之带来的是今后几个月的食盐市场需求量严重下降,大型食盐企业不是傻子,只有部分小店为了眼前的利润提价,挣了点短线块钱。造成了局部炒作的假象,大家如买到不符合市场价格的食盐,建议去举报,据此推论出全国性有预谋针对食盐的商业炒作不存在。         此次抢盐风波可以用心理学的规律来解释清楚,参与抢购食盐的人群,主力为家庭主妇,以及各位大爷,大妈,抢购的地点主要为菜市场,生活品超市等多选择性的场合。大爷大妈们对如今信息化社会存在一定的脱节,基本不看网络,报纸,等信息来源(部分网民认为是谣言通过QQ群传播,其实不正确)他们的传播渠道,为口口相传,平时与人唠叨。部分老人在与家人或朋友唠叨时,自然就会谈到近期日本发生核危机,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由于不具备核危机相关的知识储备,加上日本政府有一定的隐瞒  ,谣言便出现了了, 下次买菜时自然与日本地震稍微有些关联的产品自然都遭到了抢购,(前期的抢购风潮是民众为了防止核电站可能情况出现恶化后,商品的可能会短缺,涨价甚至核污染。)要搞清楚一点哦,抢购的不仅仅是食盐,(武汉海带销量翻三倍)。        谣言加上食盐的特殊性质,必需品,价格又不贵,一块钱一包。且易于存储,放几年都没问题。假如你是那个老人,你会怎么选择采购食品?这里开始出现第一批抢购食盐的人,由于抢购发生在菜市场,接着从众效应就开始出现了。菜市场与超市本来就是充满了选择的地方,一般人普通人去菜市场一般没啥固定的采购计划,通常是看啥顺眼就买啥。假设自己身居菜市场想象下,看到了很多人排队购买今后可能受核危机影响的食盐,这时谣言在脑子里得到一次确认,你会怎么做?,你会不会购买呢?谣言通过排队的人群得到确认,于是本来打酱油的人群也加入了抢购行列。食盐的需求是突然暴涨,由于食盐消耗稳定的特性,食盐的供货相当固定(参见第七段)商铺店自然没这么多存货,物流配送是需要时间的,部分人买不到,部分无良商家开始乘机提价赚快钱。假若是你,在这样的条件下,你会怎么做?你会慌了,你会去到处去购买食盐,谣言也再次得到内心的确认。你历尽千辛万苦,抢到食盐了,你接下来会做什么?你会开始担心你的亲朋好友跟你一样的愚昧,怕他们买不到食盐,“这可是可以防辐射的救命盐啊,海水污染后就没干净盐了”于是谣言开始通过你的嘴巴加速传播,你也会开始帮朋友买盐囤积。如果你亲朋好友那能买到盐,你会不会拜托请他帮助购买?根据六度分隔理论,抢盐风波开始呈现几何级的扩张在全国蔓延开来。如果你是商家你看到这样的风潮情况会怎么办,你会想着怎么趁着这个势头赚点快钱,你会开始思考怎么利用这次风潮,你开始了推波助澜,开始借势促销或提价,譬如部分淘宝商家的买东西送食盐等,(这里要表扬下淘宝,发现苗头后,及时屏蔽了食盐购买,避免了更多的人参与。)读到这里你会发现这里出现了一个抢购食盐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构架及其脆弱,因为是建立在谣言与供应上的。因此政府只要辟谣,同时加大食盐的供应力度,这个系统就破坏了。自然食盐抢购风波只花了3天就解决了。?(普通人不具备相关的知识,譬如你以前知道相关的知识吗?你知道中国不缺盐吗?某些人据此来攻击中国人的劣根性,真好无耻。)
                  淘宝部分商家的买衣服送食盐的促销行为无疑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此次的食盐抢购风波已经过去。真相已经明了,可惜相当多的人的判断失误,这种非理性的群体事件以前经常发生,譬如著名的火星人入侵地球 ,此次炒盐风波,江浙游资可以先期布局,同理我们政府针对此类事件也应可以做到先期预估,提前科普。抢盐风波发生后,我手机收到了政府辟谣短信,这里值得夸奖,其实政府其实还可以做到更好一些,譬如提醒商家在菜市场,以及超市进行辟谣科普,商家也会乐意(原因参见第七段),这样无厘头的事件就不会这么疯狂,,事后商家也不会这么头疼。参与抢购的部分青年人回家后应该打屁股,这么没头脑。决策时多思考下,我为什么要这么做?部分得出错误结论的媒体与网民们,不要固守以前的经验,你们总是通过寻找利益链条来理解这个世界,这次栽了吧!!
                                                                                                                                                           lizouyi@foxmail.com
,,,,,,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分割线,,,,,

       看到凤凰卫视的神奇新闻一篇, 纽约华人也掀抢盐潮 老美啧啧称奇 。动下脑子就知道邮递过来需要多少钱。这里涨到顶点也才10块钱一包。标题也很神奇,什么叫“老美啧啧称奇” 不就是攻击中国大陆移民没素质。(没找到台湾媒体的原始源头,凤凰卫视公然传播假新闻。)这个新闻只传达了一个消息,就是美国也发生了抢盐,与我的分析完全相符合。

        给家里食盐过量的支几招,家里食盐过度的人分为两类,一类为普通人,一类为奸商,投机者。前者主要为扩宽食盐用途,主要参考为食盐妙用我来支招  。同时告诉亲朋好友。后者对于屯盐过度的投机者,有三条策略,上策为,开发相关的产业,忽悠盐浴,盐按摩等。中策为贿赂中盐企业的相关领导,让手中的食盐重返食盐销售系统,反正今后食盐没啥销量,上头不会注意,(原因还是参考第七段)。下策为自己慢慢消耗,吃到孙子辈!O(∩_∩)O~

砺剑 发表于 2012-5-3 18:14:10

老黑熊 发表于 2012-5-3 1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去年写的文章

再谈抢盐风波


我觉得两次抢盐风波,很多和当下CPI的高涨有关

江浙作为去年抢盐的发源地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浙江上海在2008年以后地产上涨快速,加上开世博会,导致物价上涨过快,普通市民收入没有跟上物价上涨速度,这样历史因素累积导致2011年市民的心理出现波动导致抢盐风潮

第二日本地震导致在日人员大量回流东北(方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样形成一股潜在的牵引因素

第三江浙在日本地震抢盐前曾出现过小规模抢购紧缺物资的现象,当时也是传言要涨价(据朋友讲当时传说过糖和食用油上涨的消息)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5-3 18:50:35

楼主,图还是看不了。
建议直接上传,别搞链接

砺剑 发表于 2012-5-3 19:02:00

我是外乡人 发表于 2012-5-3 18:50 http://www.sychagua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图还是看不了。
建议直接上传,别搞链接

老黑熊 的文章好像是腾讯图床,您可以问问他文章链接就行

z7619543 发表于 2012-5-3 19:17:16

这件事有什么好说的,国内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就是谣言,从众造成食盐暂时性的短缺(食盐这种东西商家进货都是一定的一般情况下没有波动性)再然后商家恶意炒作抬高价格,毕竟哪个商家也不会和钱过不去不是,再然后通过新闻报道影响扩大到全国,然后我们这种打酱油的群众因为也要吃盐怕因为抢购没盐而被迫跟进,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哪来的这么复杂的分析,新闻记者要靠这种东西凑字数吃饭而七绕八绕的,但我们自己别被绕进去了。中国这种事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人性使然,那段时间全球人民群众闹的笑话还少吗,只不过网络把这种事的影响加速扩大了而已。还民族劣根性都来了,真的是自己挖了个坑自己跳进去,把自己忽悠住了。

砺剑 发表于 2012-5-3 19:24:28

z7619543 发表于 2012-5-3 19: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件事有什么好说的,国内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不就是谣言,从众造成食盐暂时性的短缺(食盐这种东 ...

不能同意您的简单看法

抢盐这事
1988年全国大范围发生过
2011年全国大范围发生
2012年部分地区又出现

这背后不是偶然,如果一件事情反复出现,那一定不是小问题可以模糊过去的,这背后不单单是游资的问题也不单单是所谓从众的问题可以简单忽悠过去的

食盐又不是天天必须大量进食的,为啥那么多人一听涨价或者辐射理由就从了众呢,别指责新闻报道方,这事不是新闻报道者导致的,他们也只是事后分析

砺剑 发表于 2012-5-3 19:45:12

本帖最后由 砺剑 于 2012-5-3 19:46 编辑

【老黑熊  我认为原因是国人独特的文化结构,纯粹是心理行为。】
我不这样看,从钱袋子讲这是一种无奈的自保的补偿心理行为

举个例子:
世博会筹备前后这段时间,上海某区早餐的油条价格上涨了五毛一根(两次调价)。
当时2010年9月份某个早晨上海某小区,我是去买早餐,发现队伍比平时长一些,然后看见挂牌宣布明天油条价格上涨3毛,上涨到1.5元一根,当时队伍里面一个老年退休医生就抱怨那个意思就是世博会导致上海平时蔬菜食品价格上涨这么多,这都是干嘛的!跟他聊了聊,他是某医院退休医生有自己住房,但是这价格上涨的他也受不了,因为平时还要带自己小孙子,这是我遇到一个典型可爱的上海退休市民,之后不久上海市政府推广了放心菜工程来平抑物价

z7619543 发表于 2012-5-3 19:48:20

我不是指责新闻或者游资什么的这件事和他们没关系,新闻记者是靠新闻吃饭的这本来就是天职,这没什么,游资要是这么傻会去炒作食盐那我真是谢天谢地了,我来管理国内经济都能搞定他们。你看问题不要只限于食盐,你看看近十年内的几次所谓的抢购,03年因为非典抢购板蓝根,醋什么的,后来因为三鹿问题抢购洋奶粉,都是些突发事件,和什么CPI之类的无关,只是卖这些东西的商家看到因为抢购而有利可图而涨价,涨价近一步引发抢购,造成区域性的短缺,商家进一步涨价,又不影响出货量为什么不涨,本来就是一锤子买卖,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事。这种事很多,和所谓的游资大棋什么的无关,板蓝根,醋,奶粉这种东西不是大宗商品,市场容量太小游资会来才有鬼了。而普通市民来说只要通胀不像80年代那样彻底失控,普通人是不会去囤积这种生活必需品的,还不如去买黄金,励剑我还是觉得你对普通人的心态了解的太少了,国内的东西你去靠纯理论的东西没用的,处理这种事只能靠日常积累的经验。

砺剑 发表于 2012-5-3 21:35:52

z7619543 发表于 2012-5-3 1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不是指责新闻或者游资什么的这件事和他们没关系,新闻记者是靠新闻吃饭的这本来就是天职,这没什么,游资 ...

CPI是助推剂,物价高涨导致百姓心理失衡,
1988年抢购食盐就是物价闯关失败的产物
2011年全年CPI都在国家调控的目标之上,CPI也是加速抢盐的一个因素
2012年兰州的状况无论如何不能用核污染和消费者愚昧来解释了,所以您也不用代表普通百姓,我也没有代表的意思

那么回头看看,全国大范围发生抢购食盐的事件后都出现哪些状况,我们应该在这个后续上面下功夫,食盐不是天天必备的大批量消耗品但是食盐是一个指标,表达了社会潜在的一些东西,这不单单是抢盐的愚昧的问题,背后我觉得还是一个信用的问题说白了就涨价风声一起百姓相信谁的问题!

1988年抢盐后,再过一年你也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我提出一点看法就是不能忽视抢盐这件事,国家2011年处置就比较果断,这点我看到了

砺剑 发表于 2012-5-3 21:44:46

【老黑熊  88年还发生过,这第一次知道。这算是让中国能延续5000年的国民性吧。】
1988年抢购风潮是非常有影响的一次,当时中国人口主体是解放后出生成长没有经历完整市场经济的50后60后当然也有40后,这次风潮非常严重的影响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当时疯抢到了很多人从银行提出定期存款或者变现国库券来抢购货物,不止是食盐还有卫生纸肥皂等看得见的商品。

而到了2011年教育程度比1988年高很多的主体60后70后80后又再一次全国疯抢食盐,这就不能单单用百姓愚昧来解释了

z7619543 发表于 2012-5-3 23:08:10

哎,前面的都白说了,您说的内在变化的确存在,我们也不知道是凑巧还是什么,但是这不是信不信谁的问题,您不觉得比如八十年代末的那次通胀的时候,老百姓抢购不是很正常吗?那时候通胀是已经失控了,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要被动的参与,你不买别人也会买甚至你会买不到,在当时的情况下,而且当时的确存在短缺的问题,而且是全方位的通胀大爆发,和这次抢盐有本质的区别。你这个说法也无法解释03年抢板蓝根和醋,以及08年抢洋奶粉的事,那时的通胀可不高,再以你说的兰州抢盐的事件那不是也只在兰州一地嘛,其他的地方并没有大规模发生,这种地区性的抢购几乎没停过,比如化工厂爆炸抢矿泉水什么的,兰州抢盐之所以单独提出来说只是因为大家觉得很古怪,大家只是觉得竟然有人在一年内两次掉进同一个坑里,所以成大新闻了。还有我再说一次当抢购这种事发生的时候,如果是必须的用品,不是盐这种纯谣言的,我们普通民众最好参与进去,我从不觉得这有什么傻的,这是一种经验,你不知道这种情况什么时候会结束,钱什么的倒是次要的,我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愚昧的。

砺剑 发表于 2012-5-3 23:19:12

z7619543 发表于 2012-5-3 23: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哎,前面的都白说了,您说的内在变化的确存在,我们也不知道是凑巧还是什么,但是这不是信不信谁的问题,您 ...

我已经表达过了,再解释一下吧

食盐作为日常用品,
首先每天用量不多,
其次食盐在地球上储藏丰富,
还有食盐目前是国家专营的,背后体现的就是国家信用和国家的供应能力

食盐不具备救命防非典的效用,不具备营养品的功效,所以食盐抢购事件可以做一个指标来看社会动态的反应。
这个食盐除非是大众心理承受能力急剧下降到了一个临界点才会引发抢购,而且从历史三次事例看食盐的抢购都是公众心理承受能力到了一个非常极致的地步才发生:

1988年是通胀和价格闯关失败
2011年是核污染和CPI高企导致
2012年兰州个例反应出百姓对短缺的恐惧

1988年的下一年就出现一些事情了,这段你知道我们就不展开了
2011年这个事件政府花了几天快速反应给压下来了,但是CPI这个结还是没有解开
那么2012年兰州的小范围爆发第二次抢盐绝对不能简单解读为百姓教育程度不高或者不当传播的言论误导这么简单了,需要我们提起注意

而且我上面也说了这个青黄不接的时候两次发生抢盐,这现象需要我们注意,避免再次发生,大概就这么多吧

请您指正

蓝色天空 发表于 2012-5-4 02:49:49

砺剑 发表于 2012-5-3 23: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已经表达过了,再解释一下吧

食盐作为日常用品,


楼主真执着。等像88年一样全国大范围全方位抢购再来担心吧。那说明恶心通胀来了。现在只是通胀水平连续略高再加上一些其它因素之下个别品种上发生的事件,就别杞人忧天啦。

砺剑 发表于 2012-5-4 13:15:01

蓝色天空 发表于 2012-5-4 0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真执着。等像88年一样全国大范围全方位抢购再来担心吧。那说明恶心通胀来了。现在只是通胀水平连续略 ...

又在做结论哪,哈哈

1988年恶性通胀,当时中国对外依存度还不高,国企改革刚刚开始
2011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对外依存度貌似接近一半生产总值了,对了事业单位改革刚刚开始

1988年的情况能复制吗?貌似也不会出现吧

什么叫杞人忧天呢,连续两年出现抢盐状况,这当然要警惕了

食盐采购在多数时候都不是优先考虑的对象,但是如果发生了那一定不是什么小事情

砺剑 发表于 2012-5-4 15:49:06

蓝色天空 发表于 2012-5-4 0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真执着。等像88年一样全国大范围全方位抢购再来担心吧。那说明恶心通胀来了。现在只是通胀水平连续略 ...

以北方为例

普通生活用盐高峰是每年10-11月,因为雪里蕻和其他秋菜成熟,很多普通家里腌制过冬蔬菜

你自己超市购物习惯里面食盐一定不是优先抢购的物品,而且食盐我一再强调它具备国家专营的属性,背后代表就是国家信用和国家供应能力,这点上我前面帖子已经反复强调过了!

1988年抢盐购物主力是40后50后60后,这些人当时可以用没有多少市场经济观念来解释,但是接着下一年出现什么了,你应该清楚
2011年2012年抢盐主力是60后70后80后,当时超市里面80后抢盐的积极性一点不比前辈差
我已经说过了抢盐这事背后心理因素极其复杂,而且绝对不能作为小事来看,到什么程度才能激起抢盐的热潮,这背后因素绝对不能忽略,而且像中国这样大范围全国抢盐,世界上有无比较对比,这点我没有看到其他地域大的国家在这三十年反复出现类似事件

砺剑 发表于 2012-5-5 00:19:31

蓝色天空 发表于 2012-5-4 02: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真执着。等像88年一样全国大范围全方位抢购再来担心吧。那说明恶心通胀来了。现在只是通胀水平连续略 ...

今年兰州抢盐的评论文章,请您参考:

【再现抢盐闹剧让人不安的三大理由】
2012年04月09日     星期一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首先让人不安的是,有那么多的人,竟能如此地缺乏常识,在谣言面前,竟能如此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生活固然少不了盐,但我们不缺盐,不仅不缺,盐资源丰富得惊人。不仅海盐取之不尽,还有取之不尽的矿盐、湖盐,柴达木盆地有的公路就是用盐湖里的盐块铺的。有一种说法,拿青藏高原一个盐湖的盐,能把全世界的人都加工成肉干。真是没什么比盐更不值得抢的了。既然某一品牌的盐那么受欢迎,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厂家能不生产吗?网上有言道:没有文化,真是可怕;其实,不懂科学,才叫可怕。

  第二个叫人不安的理由,是抢盐时,不能采用那种不顾他人死活的抢法。你把超市的盐都抢光了,别人怎么活?这个问题,一般的抢盐人,恐怕不会考虑。真正的个人主义,懂得尊重每个人的权利;没有经过个人主义启蒙,很容易堕落为极端个人主义。有些人奉行的哲学,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只有我活得舒坦,管它以后会不会洪水滔天。同样是抢盐,去年,东京有个老太婆去超市抢了四包盐,付款时还给超市两包,是怕别人买不到盐。我们的亏,吃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忽略了这样的基本规则:“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他自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鲁迅)。”你不顾别人,也就没人顾你。如此抢盐,抢出了可怕的自私。

  更让人不安的是,有了短信,有了微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蝴蝶效应也越来越可怕。相对于公众的盲从,政府和权威机构的辟谣,却总会慢几拍。等到澄清的声音出来,超市里的盐,往往都已经抢光了。现在是抢盐,还没有那么可怕;下回如果是抢钱呢?那就非常可怕。同样有短信的平台、微博的平台,辟谣的时候,跟进速度为什么就不能快一点?应对第一次抢盐,可以经验不足;现在第二次了,经验是不是可以足一点?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及时反馈,当非难事。


【正视抢盐背后的民生艰辛】

 一提到抢盐,我们便会想到去年因日本大地震引发的“谣盐”风波,当时抢盐现象先后在数省的城市、乡村“隆重”上演,家家“盐满为患”,有人甚至大量囤积,意欲借此牟利,结果窝在手中,成为“烫手山芋”,落得个哭笑不得的下场。想不到才过一年,有人便“好了伤疤忘了痛”,又听信谣言,加入抢盐大军之中。面对这样的市民,实在是让人忍不住要再“揶揄”上几句。

  然而这次笔者却要大声说:“且慢!”因为这次兰州抢盐风波与去年的抢盐原因迥然不同,去年是听任谣言,一方面,害怕海水受污染,中国将无盐可产;另一方面,认为含碘盐能防治核辐射。可今年就大不一样,全是盐要涨价的消息惹的祸。

  近一段时间以来,民生用品的涨价声是此起彼伏,你看看,圣元、雀巢、美赞臣等奶粉刚刚完成提价,这两天食用油又宣布提价了;与此同时,日化产品也加入涨价行列,4月1日起,宝洁旗下的海飞丝、沙宣价格上调10%—20%,其他品牌势必会接着跟进;此外,快餐也在涨价,快递也宣布马上涨价……面对一波又一波涌来的涨价潮,消费者怎能不闻闻“涨”色变,赶紧出手,囤一点相关商品在家,好节省一点生活费。别说那些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两半用的低收入者,就是我们这些拿着不菲工资的“国家人员”,闻听食盐涨价,也会去抢几袋放在家里备用,反正迟早也要买,能省则省,毕竟,现在许多生活必需品都涨得够怕人的了。

  所以,我们对兰州那些抢盐的市民,可以提出善意的批评,但更应该正视这次抢盐背后的民生艰辛,更多的给予理解和同情。你想想,如果不是“涨”声迭起,如果不是口袋的银子有限,有几个人愿意为了省几块钱,去排着长队,抢十几袋盐回来。

  但愿今后的涨价声能少一些,再一少些,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成品油,涨价更应慎之又慎,与其让全国的老百姓因涨价而憋屈,还不如让中石油、中石化承担一定的亏损,独自憋屈好了。

【看兰州抢盐风波背后的国人安全感缺失】
2012-4-8 11:21:28  文章来源:财讯网

最坏的打算源于对现时生活的不安。兰州抢盐风波背后,凸显出国人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缺失,这才是导致公众失去理性集体盲从的根源。要进一步提高国人的安全感,必须首先从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全民道德重建、加强法治监管等几个层面入手。

  如同上次日本地震之后的抢盐风波,日前在兰州再度上演。这次兰州的“抢盐”闹剧是从清明小长假开始的,抢购的是超市最为常见的1.5元一袋的“绿色精制碘盐”。抢盐风导致兰州几大超市一度出现食盐断货,最严重的时候6吨食盐不到一天就卖完了。而兰州居民抢盐的原因,市民说法不一,有市民表示,传言低价盐以后不生产了,以后出售的就是高价盐;而更多的市民并不知道背后什么原因,看见别人抢,就加入其中。

  回忆一下,在上次日本地震引发的抢盐风波之后,工信部就曾出面普及解释,按照目前我国原盐年产量和加工水平,市场供应完全能够得到保障。而且就算是涨价,盐这种居民日常消费品,也不至于涨到多高的价格,储存也不能解决长远的问题。这也应该是一个冷静的成年人很容易想通的道理。但是,这种令人不解的盲目抢购冲动又为何屡屡产生呢?在批评民众科学知识和理性判断匮乏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反思,是什么令民众丧失了理性的判断。

  其实,最坏的打算源于对现时生活的不安。国人对未来生活的安全感缺失,才是公众失去理性集体盲从的根源。

  “安全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指人在社会生活中有种稳定的、不害怕的感觉。2011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沈阳、西安7个城市15岁以上居民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人们最缺乏安全感前五个领域依次为:食品68.6%、医疗41.2%、物价32.9%、交通32.7%、住房29.5%。可以看出,公众的理性认知在面对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之时,在社会诚信彻底断裂、道德面临滑坡危机的时候,在社会机制对民众的保障不够充分的时候,终将被穿透最后的屏障而被彻底侵蚀。

  而其中,国人不安全感的最大根源,应该是对社会保障机制的不信任。保障房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过程中的不公正透明,令国人的安居梦很难轻易实现,老百姓为了一个家要背负太多的负担。医疗改革的步履维艰,让药价贵、看病难的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民众对“未来是否看得起病”常留警惕,时刻准备着为未来的病痛买单。而物价上涨与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同步,令已成为常态的涨价成为居民最敏感的触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的储蓄偏好甚难转变,而这种留着今天的钱明天花的心态,也同样用在抢购和存贮预期要涨价的商品上。

  同时,政府在标准制定上的低要求和对违法乱纪的惩戒不足,也是这种不安全感的一大来源。不知从何时开始,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开始充斥视野,我们的奶制品国家标准开始越定越低,地沟油开始占据大半餐饮市场,各种各样的名牌优质产品被一一曝光,我们的个人信息被无数牟利的人偷窥着利用着,难以预测何时会遭遇什么样的损失。本应作为这些问题的事前警戒者的各项标准和事后终结者的法规惩戒,都无法提供确实有力的保证,又怎能令国人安心?

  再者,社会各领域的道德滑坡,人与人之间诚信的缺失,也更加重了民众的不安全感。无德的商业行为令我们的生存环境被破坏,让人忧心忡忡;商场的尔虞我诈成为常见,促使企业时时为诚信买单;老人跌倒该不该扶、碾童事件无人援手,让我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心存疑惑。人与人之间失去纽带的衔接变得冷漠,社会也就变成了陌生的社会,人际间的安全感就此逐渐消失。

  没有安全感,就会直接表现为对社会、对他人、对未来、甚至对自己的不信任,个人对社会的疯狂攫取就将成一种风气,于是不稳定的社会因素随之产生,然后大家的安全感都只能进一步丧失殆尽。由缺乏安全感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无论表面上看来多么安全和鸦雀无声,也只是一座休眠的火山。

  所以,各种的群体性事件,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的产生,其背后都是民众安全感缺失的表达。而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即秩序感、规律感、章法感。也只有提高国人的安全感,才是最终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而当下需要我们去做的,还有很多,前面提到的社会保障、道德重建、法治监管这些,理应是首当其冲的。

老黑熊 发表于 2012-5-10 02:24:06

我想本楼应该没有本质上矛盾的。你提到的心理补偿行为也有可能成立的。社会公众的情绪会通过小细节展示出来。如现在书店内的畅销书籍多为职场,成功学,励志之类的书籍。而部分中小城市的街头巷尾出的赌博机器。这些都反映出国人当下的浮躁心理。但抢盐事件,是属于短期的群体事件。而群体事件就必然有能影响群体性的理由。88年抢盐是因为通胀预期抢购朝的顺带影响,去年抢盐是因为核辐射谣言。但这次抢盐,很诡异的是没有报道直接原因,且米粮油等属于同一序列的产品抢购也没有出现。这样有两个可能。88年的社会构架与现在有不同,现在的公众的环境与当时的环境发生的极大的变化。2,当地的米粮油盐也发生的抢购,但由于新闻敏感,而没有报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年兰州抢盐和CPI高点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