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发起这个讨论是来源于一次偶然的交谈。在一次偶然的场合里,我认识了一位本校博士后的母亲,这个妈妈已经退休若干年,但身材依然苗条矫健,反应也是灵敏迅速,虽然人到中老年,但是除了淡淡的皱纹透露了她的年龄,她的容貌看起来还是二三十岁时朝气蓬勃的样子。特别在和“洋鬼子”打乒乓球的时候,那专注的神态和动作让人联想起或者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上的乒乓球手。
我就在乒乓球桌旁边,认识了这位刚刚挥汗如雨摆手下场休息的女士,攀谈之下,发现她不仅健谈,而且和本鸭一样感兴趣于政治和民生话题,于是话逢投机,一谈之下就是几个钟头。而她谈的很多看法,包括上山下乡时的心态和对时代变迁的看法,对我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故把谈话内容摘录于下:
阿姨(以后简称A):对,我是高一就自愿报名上山下乡去了内蒙古,一待待了十年,真正的老三届。
飞天鸭(以后简称F):这么说,阿姨您当年是主动上山下乡的?你们当年是什么样的心情?
A:当时的人,可不像是现在,那时候的人很少想着自己的利益,不会去挑好挑差。我们当时一帮同学,都分在了一个农场里,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商量,我当时是宣传部长。
F:在农场里干活不是会很累吗?天天要早出晚归?
A:当时每天是很忙,但是大家一天到晚都很高兴,精神状态很好,因为每天都有每天的任务要做,到了晚上我们就在一起聊天、学习、唱歌。
F:真的是这样吗?可我的印象是很多知青都认为上山下乡耗费了他们的青春。
A:我们当时确实真的没有这样想,现在的人,遇事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可是那个时代的人不是这样想的。那时候啊,人们的心里想的是怎样建设国家,怎样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劳动人民做贡献。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精神上是愉快饱满的。
F:您说的怎么和我一起听说的不一样呢,阿姨您说说看,您觉得你们在农场里做的事情,是当地人真正需要的吗?
A:是的,我们做了很多当地农民之前由于知识和眼界所限做不到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大城市里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到一个偏远的农场去,给当地人的震动也是很大的。
F: 你们自己呢,有没有觉得耽误了学习的时间?
A: 我们后来有推荐上大学的,有参加高考的,大部分人像我一样重新回城工作,通过上山下乡的那一段时间我们第一次了解了中国的真实面貌,也增加了很多实际工作的经验。你想,一个农场上上下下都是我们知青在安排,我们在学习的是社会这本书。
F:您看过《高考1977》那部电影吗?那部电影里面的年轻人的心情和你所说的是截然不同。
A:只能说,那些想法可能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但是我和我的同学当时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当时我所在的社会里,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现在是很不一样的。
F:您觉得现在的中国社会和您年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吗?
A: 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年轻人当时都崇拜毛主席,都想着的是怎么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党和国家,那时候,根本不会计较什么个人得失,现在都是一切向钱看,社会上非常浮躁。
A: 你问了我这么多,我问你一个问题吧。
F: 好。
A:你对共产党怎么看?
F: 我现在的认识是,共产党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思想上的改变,你可以说这是一个信仰,不过这个信仰后来消失了。
A: 对,你这一代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想法是不容易的。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所想的,和我们当年可是大大不同了。
后来就谈到了党组织建设的问题。这里要交代一下背景,我和这位阿姨是在一个美国教会的国际部的活动室见面的,为什么要来美国教会呢,无他,留学生刚来美国,如果不是热门的女生的话,从接送,到找住的地方,到买家具买菜,都少不了要找教会,而且,周日过来的话,还提供早午餐加甜点饮料冰激凌,几家夫妇一家一周给几十人准备食物已经坚持了二三十年,于是吸引了不少中国学生学者来这里蹭饭并顺便在一起用中文侃大山,眼看着教会里小孩听话懂礼貌老人彼此都是几十年挚交,连残疾人都有人推着轮椅,有人服侍饮食,穷人富人见了面都是笑眯眯的,我们这些混顿饭就走的中国人也不禁感慨到,这真的就是和谐社会啊。于是我和阿姨又谈了起来。
A:我就琢磨着,咱们国内不也常常说基层建设基层建设,共产党的组织要是像这样弄一下,发动群众,不也挺好的吗。
F: 你是说把党组织建在社区,像教会活动一样,让周围的人定期聚聚,再找老师来讲孔子庄子马列主义三个代表?
A: 是啊,我自从退休后,除了到处旅游,写文章也常常在想着这些问题。毛主席教育我们说一切要从实践出发,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当然也应该在实践中探索,不过都不容易啊。
F: 对,其实你看共产党的 来源和组织办法,不也整个来自西方吗,而早期建立党组织的列宁等人,想必也借鉴了教会的组织方式,像党费,入党宣誓,党组织生活等等。
A: 现在基层都涣散了,大家做事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F: 我妈妈单位的后勤不干活,谁也不敢说,谁说她就认为是针对她的,就给谁小鞋穿。
A: 我后来也回农场去看过,已经没几个人在了,比以前还要破旧,地也管的不行,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F: 现在人和人之间关系反而疏远了,也没有精神气儿去关心别人了。
A: 不是说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吗,基层建设没有了算什么社会主义呢。
F: 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仿效美国的基础组织,建设自己的党支部或者是居委会,从来没有哪一本书说过社会主义就要和计划经济挂钩的,只要我们把基础建设好了,再一级一级上去,就可以在自由经济体制中建立起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 我想这也是领导人在考虑的,不过中国这么大,做起来不容易啊。
F:是的,你看美国也有它的很多问题,执行的是冰冷无情的资本主义,但是宗教在社会里起到了非常大的调节和润滑作用,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也是可以并行不悖,互相补充的。
之后话题就转到了她儿子的学业和前途上,但和阿姨的这番谈话我始终没有忘记。故发到这里,希望能和大家讨论一下,毛时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妈也是老三届,但她对那段日子回忆不多,毕竟成分不好,压力很大,不知道哪天天塌下来的日子不好过。
她的回忆就是:
插队那个村的粥很不好吃,都是特意放臭溲,以补充盐分。
当时知青回城很不容易,检查设下了无数的坎,连眼睛近视都舍一个。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4-28 16: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妈也是老三届,但她对那段日子回忆不多,毕竟成分不好,压力很大,不知道哪天天塌下来的日子不好过。
她 ...
我妈当年就在家旁边插队一年,管做饭,没受什么苦,但想起来那段日子还是觉得冷,累。
所以那个北京老太太估计不是一般人,可这种不一般人确实也存在 本帖最后由 temptemple 于 2012-4-28 17:22 编辑
不是每个人身体都能顶住的,那个老太太的交际能力其实很强,就是那种混得开的人,这样的人在哪个社会都不会受最大的苦的。
至于教会式的基层就是涉及编制和经费,我们其实也不是不在做,我看主要是针对爱热闹和娱乐,唱歌、球赛什么的,都是有的,还有就是针对性的在车站发书也是有一些的。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4-28 17: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每个人身体都能顶住的,那个老太太的交际能力其实很强,就是那种混得开的人,这样的人在哪个社会都不会 ...
实际上这种村民大会式的基层组织形式可以降低走村串户的成本,而且硬约束没用的情况下把大家聚在一起就要有一些好处,这是肯定的,不过基层的计划生育搞得伤了和气,老百姓未必信任政府
RE: 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4-28 18: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实际上这种村民大会式的基层组织形式可以降低走村串户的成本,而且硬约束没用的情况下把大家聚在一起就要 ...
哪种 形式?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4-28 2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哪种 形式?
就是恢复基层的每周定期聚集,搞公共活动
RE: 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飞天鸭 发表于 2012-4-29 0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就是恢复基层的每周定期聚集,搞公共活动
现在的体育·唱歌都有的啊.唱歌我知道,每周末都是文体的老师下去教的,只不过年轻人不早起 鸭MM也来了~ 村里曾经有一个传说。只要哪家孩子哭闹就说“知青来了,知青来了。”孩子肯定就不闹了,哪怕他从来没见过知青。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像这位阿姨的人在中国的知青里真是少之又少,不然当年的高考题目也不会如此容易。我听某官员讲当年他参加高考紧张的不行,结果一看题目差点乐得笑了出来。当年高考考察的不是你有多优秀,而是你是否愿意上进,我听许多那个时候过来的人说基本只要在农村里愿意看一看书,哪怕看的是小学课本高考也基本能过。所以这位阿姨看见的世界不过是一个“优秀群体”而已。
社区化这种事情西方社会可以搞还是离不开宗教传统呀,中国这么搞就太不现实了。而且中国人许多时候的问题不是靠信仰可以解决的。如果上层建筑要解决一方面要站的高看的远,另外则是要真正能够做到体恤民情,但是后面一条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否则国内也就不会有如此多的人见TG的政策无论好坏都骂,也不会全民推崇周总理了。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5-1 16:30
村里曾经有一个传说。只要哪家孩子哭闹就说“知青来了,知青来了。”孩子肯定就不闹了,哪怕他从来没见过知 ...
社区化和组织力不是一会事,现在网上宣传的过于重调民众的组织力,我觉得这块刚好是要避免的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5-2 13: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社区化和组织力不是一会事,现在网上宣传的过于重调民众的组织力,我觉得这块刚好是要避免的
有点没看明白。请详细说一说。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2-5-2 14: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点没看明白。请详细说一说。
这个我想得不是很完善,先说一些吧:
我们考察孩子的生活,我们发现,集体生活有另一种心理的意义,就是不再孤独,而孩子对做事和组织能力,是从心理没有第一时间专门针对的。
我们提倡的社区化,有个要求就是和谐,避免个人走极端,这里我认为我们的目的是心理方面的程度更大。
而组织能力,我有个很狭隘的观点,任何完善的组织都必须依靠吸血存在,强化组织能力就必定会强调对下层或是对自身的吸血,那么在最底层强化组织能力,应该不是目的。
网上有些似乎是有些私心,似乎一直在把这两者绑架在一起,我认为加强组织能力是不现实的。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5-2 16: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我想得不是很完善,先说一些吧:
我们考察孩子的生活,我们发现,集体生活有另一种心理的意义,就是 ...
收到。由于没有相关思考不好做评论。 上山下乡本来就是舒缓农村供给城市的粮食的压力. 政治上宣传是: 到农村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大部分一到了农村就傻眼了, 太苦了.
我跟我爱人的外婆聊天, 她是上海人, 工作队天天上门敲锣打鼓, 要她儿子下乡, 导致她每次听到锣鼓声就流眼泪.
跟我岳母聊天, 她们的朋友不知深浅, 偷了户口簿报名去新疆, 大人知道了, 哭着求工作组的人, 说小孩子不懂事, 不算数, 结果工作组就是不答应, 结果后来没几年就死在新疆了.
上山下乡就是 大跃进/人民公社后 城市人口激增, 粮食供应不足, 不得不出的擦屁股的招.
庸夫治国, 百姓遭殃.
忙人摸象,都是摸到哪算哪。 那一剑的风情 发表于 2012-5-2 19: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山下乡本来就是舒缓农村供给城市的粮食的压力. 政治上宣传是: 到农村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大部分一到 ...
上山下乡之前还有一个全国大串联,从事后分析上看因为大串联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上山下乡的某些孩子的狂热,不过串联是蜻蜓点水上山下乡就是长年累月,结果这些狂热的红小兵或者红卫兵最后都明白了修理地球是他们丫鬟身子玩不了的工作 temptemple 发表于 2012-5-2 16: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我想得不是很完善,先说一些吧:
我们考察孩子的生活,我们发现,集体生活有另一种心理的意义,就是 ...
您的意思就是社区也需要一个庞氏类型的持续运营模式,让参加时间长的看到明显收益然后产生标杆作用吸引新的用户参加
孩子的集体生活有个弊端需要带队老师纠正,就是制止孩子中间有些孩子头为了立威欺负其他孩子,现在校园暴力报道也有不少 砺剑 发表于 2012-5-4 2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的意思就是社区也需要一个庞氏类型的持续运营模式,让参加时间长的看到明显收益然后产生标杆作用吸引新 ...
庞氏骗局吗,应该不是,类似于兴趣俱乐部,没有利益,要求松散,维护某种权益,但这种权益必须单一,居委会是平衡者或是集体场所的提供者。 砺剑 发表于 2012-5-4 22: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山下乡之前还有一个全国大串联,从事后分析上看因为大串联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才有了上山下乡的某些孩子 ...
呵呵,上山下乡,有能力有志向修理地球的人无怨无悔,玩不起这个的后来有了抱怨。
目前对这一历史所表现出的不同立场,大概就是如此。 我想不再喝酒 发表于 2012-5-5 16:3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上山下乡,有能力有志向修理地球的人无怨无悔,玩不起这个的后来有了抱怨。
目前对这一历史所表现 ...
主要还是当时农村实在太苦了
比如某地农村驻点房间里面下雨就漏水,保存粮食特别困难(经常吃发霉的大米),没有什么蔬菜供应,经常就是辣椒拌一点盐水当菜,最喜欢的菜就是当时流行的固体酱油(酱油膏),要托很多关系才能搞到 不明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