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陈部长夸口医改,方阵营高调打脸
本帖最后由 ccaaatt 于 2012-4-24 12:46 编辑谈医改,卫生部部长放狠话
“下定决心,再深的水也要趟”
http://cqcbepaper.cqnews.net/cqcb/res/1/20120413/12461334261534689.jpg
新医改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最为深刻的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已进入“深水区”,正在“全面攻坚”。
医改之复杂,在于涉及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需方与供方、医生与患者、改革与投入等多方利益关系。
再深的水也要趟。我们只有勇于首先改革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
目前医改的进度效果与百姓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改革越深入,越无法孤军奋战。
———卫生部部长陈竺谈医改卫生部部长放狠话
“下定决心,再深的水也要趟”
A 谈医改形势
已进入“深水区”
处于全面攻坚阶段
陈竺表示,必须承认,目前医改的进度效果与百姓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改革需要与时间赛跑,同时,改革越深入,越无法孤军奋战。这既是压力,也是我们深化改革的动力。这一轮医改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最为深刻的一次。我们首次确立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从2009年4月启动至今的3年来,参加基本医疗保障的人数已经超过13亿,占到了95%以上,特别是新农合制度让广大农村人口享受到了基本权利;基层综合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已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70%以上的地区拥有了达标的县乡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也表明了改革方向的正确性。
如今,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各种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处于“全面攻坚”阶段。
B 谈利益关系
有些还存有分歧
一些问题已有共识
陈竺表示,医改之难,就难在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需方与供方、医生与患者、改革与投入等利益关系。坦率地说,看法不少,议论很多,有些还存有分歧。但这不要紧,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在探讨争论中凝聚和扩大社会共识的过程。事实上,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我们取得了不少共识:
比如,过度市场化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医疗卫生行业的基本属性,而过分强调政府“大包大揽”在现行经济条件下并不现实,也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
再如,财政投入是重要保障,但是单纯的投入增加并不意味着服务效率的必然提高,还必须靠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匹配。
又如,“保需方”需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但确保群众受益,又要通过对公立医院基础设施投入和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等多种途径“保供方”。
C 谈公立医院
再深的水也要趟
负担不会转嫁患者
陈竺表示,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块“硬骨头”,会对解决当前百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重要意义,但涉及的利益链条很长,不可避免地触及药品生产流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等不同领域和群体的切身利益。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卫生部下定决心:再深的水也要趟。我们只有勇于首先改革自己,才能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得到兄弟部门的支持。
有人担心,如果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但政府投入却不能到位,对医院的发展运行不利,最终还是会转嫁成老百姓的负担。
其实这种担心不必要。人们只看到政府直接拨款10%这个比例太小,却忘了,医保也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而且是更主要的投入方式。
今年,公立医院改革“以药养医”试点将在全国300个试点县推开。
D 谈最大担心
基层队伍建设
关系医改的成败
陈竺表示,我们现在面临许多迫在眉睫的难题,而如果论“最大担心”,则是人才问题,尤其是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不夸张地说,它将关系医改的成败。
为什么这么说?从国际上看,医改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民的健康长寿;从改革因素看,决定医改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而群众最强烈的呼声、最直接的评价,就是看能否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这一切,都指向了基层医务工作者队伍建设。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已占因病死亡总人数的85%,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需要的是日常社区诊疗和护理。而现状是什么呢?大医院的医生不愿到基层去,基层需要的大量全科医生十分紧缺。人力资源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政策支持不到位,这都是制约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障碍。
陈竺部长放狠话,哗众取宠等回家!
陈竺部长最近说医改的水再深,也要探过去,差点没把我笑死。别说您老人家任期已快结束了,已经没有时间改了,即使是再给您4年时间,我看您也未必能把医改搞好。最近接二连三发生的杀害、伤害医生的案件,能说医患关系改善了吗?能说医改取得了成绩了吗?关于医改,您哪一件说到了点子上?还有几天就要下课了,您还是坐在办公室好好的写份任期小结(小学生毕业的那种),准备回中华医学会或全国政协养老吧,这样比较实在。
中国医改也好,美国医改也好,无非是利益集团在阻止改革。美国的利益集团是保险公司、制药公司和医师协会。而中国的利益集团您搞清楚了没有?我随便说几个出来看看,看您能把哪一个利益集团的奶酪给动一下?
最大的利益集团是药物和器械销售集团。这是医改实行以来的最大利益集团,实力以几百亿、几千亿计,而且全部是私人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和数个强大的后台。虽然从业人数不是最多,实力也不是最强大,但在医疗产业链中的收益性价比绝对是最大。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的药物、器械,都必须经过他们代理、销售,才能进入到临床,这是法律规定的,不是谁说废除就可以废除的。这些利益集团绑架了政府,事实上具有药品的最终定价权,扼住了几乎所有的招标人员的咽喉,有的销售集团甚至已经成为某一方的地下组织部长。对于这样庞大的势力,作为部长,您能管么?管得了么?别总把什么药物差价15%拿出来说事。15%才多少?根本不是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所以改革以药养医机制之前,请您把问题的实质搞清楚了再说好不好?
其次是各种化学制药企业和中成药制药企业,其年产值大约有8000亿之多。国内的西药企业主要以生产化学药、仿生药为主,根本就没有研发过真正意义上的新药,但是药品法把改换药品包装、剂型也算是新药,还在法律上加以保护。其实是危害了国家的声誉,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药物的最大成本是新药研发,而我们的药企研发出哪一品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药?都是仿制品,少许是专利过期药和购买了专利的药。由于成本低廉,而价格又与国际接轨,使得各大药厂一边大声高喊竞争激烈,一边大肆贿赂新药审批人员、药品招标人员、医院实力人物乃至有处方权的医师,实际上是加重了看病贵。这些药厂,作为部长,哪一家药厂您敢得罪?
至于中成药,基本上就是酱油兑水的成本,却卖出了茅台酒的价格。虽然在中成药中提取了青蒿素、使用砒霜治疗白血病,但其余99.99%的中成药,是没有遵守现代医学公认的、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检验的、具有确实治疗效果的药物。这些药物吃进肚子里,多数是有害无益。用一位肿瘤专家的话说,就是,“凡是已经有药物性肝损的(肿瘤)患者,只要服用中药和中成药,必死无疑”(上海某大医院肿瘤科主任姚Y教授语),“中成药的肝毒性是很大的”(听讲座所闻,而非文字)。作为研究药物的专家,请问部长,您能否特批几家医院,选择一两个中成药,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办法,委托有研究资质的医疗机构做个研究,看哪个中成药在这个方法面前会是有效的?中成药占了医改后基本药物的近50%,而这些药物却基本上没有任何治疗价值。而且很多企业都是上市公司,您老人家敢把哪种中成药推向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境地?我敢拍胸脯说,给您十个胆,您也不敢!
第三是各地卫生局办的、找不到门牌号码的物流公司(或器材公司,或药物公司,或“三产”),其实还是上述利益集团的变种,是进入医院前的最后一道关卡。前述的公司还要招聘一些人马(药物代表或器械专员)到各大医院去推销,这些公司根本什么都不要。只有一个规定:凡是不经本公司招、投标进来的药物、器械,一律不许(进入本辖区内)医院使用。这个利益集团的隐蔽性,非医务人员是无法想象的,您恐怕听都没听说过。他们吸吮着进入患者身体前的最后半袋血,隶属于各级政府或准政府,甚至本身就是卫生局自己开办的,是卫生局的第二财政。全国数以千计,您能管得了谁?如果是光明正大的企业,为什么不敢把自己的牌子挂出来?
第四大利益集团是中华医学会的各学会、分会。打着卫生部第二的旗号,以制定行业标准的名义,大肆推行私货。其实就是被第一利益集团收买的专家和学者,控制了所有医务人员的职称晋升、药物和器械的临床准入、各级学术刊物的编审、各级科研基金的评审等,成了地地道道的学术黑帮。就在您任期内,内科学会某分会爆出的某大公司以每20万元一张的选票,贿选某分会主任委员的事情,难道你住在火星,从来没听说过吗?最后胜出的不是学术上的第一,而是背后公司的实力。这样的学会,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早就该解散了。但是,你解散一个给我看看?就是借您十个胆,量您也没有不敢废除一个学会哪怕是其中的一个分会的分会。
第五大利益集团就是各地的所谓三甲医院,名气越大在医改中的获益越大。有些三甲医院草菅人命,自己制定本地行规、家规,事实上控制了当地的医学会、医疗事故委员会、医院等级评审和质控委员会等,采用各种名义发号司令,还到处发动宣传机器,表扬和自我表扬,人为的制造只有在这些大医院看病才有保障的幻觉。如果下面的小医院出了医疗事故和纠纷,就无限上纲上线。他们自己有了麻烦,就舍财免灾消声(多数私了)。结果是看病越来越贵,到这些医院看病越来越难。政府问起来,轻轻一句“下面医院的医疗水平不行,所以全国人民都要到协和去”。作为卫生部,您唯一的权限就是可以管得了部分医院。但我建议首先把部分三甲医院粉碎性解体,看病贵和看病难,可以立即得到缓解。比如说,把协和医院炸了,不仅协和精神不会消失,而且随着协和的医生分散到全国各地的其他三级和二级医院,从而带动各地医院水平质的飞跃。但别说协和医院您不敢解散,就是出台一个限制现有三甲医院无限膨胀、盲目扩张的文件,量您也没有这个胆!卫生部的手脚本身就已经被这些医院绑架了,面对他们的逼宫毫无办法,在医改中能有何作为?如果不限制现有大型医院的无限膨胀,看病难在中国永远不可能得到解决。
以上列举的几大利益集团,基本上就是阻止医改或蚕食医改效果的主力军。他们有协作、有分工,有互相利用,有各个作战,唯一目的就是在医改的幌子下,蚕食国家、人民的生命钱、血汗钱。别说您一个小小的部长,就是国务院总理亲自领导医改,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也是不会有效果的。所以,部长先生,无论医患矛盾怎么糟,就是凶手明天跑到卫生部大院内行凶,您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邢志敏主任被砍杀,就发生在您的隔壁,您有什么办法吗?北京连续发生几起震惊朝野的杀医血案,您表达了半个字的慰问没有?听说您这个时候心情不错,飞到巴黎领赏去了。您的心理素质真好啊!在医改这个问题上,我看您还是装聋作哑,渡过这一任期之后找个地方养老比较好。
=========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744093477_0_1.html
知名方粉
白衣咸饭的博客 4月1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首度回应“毒胶囊”事件。陈竺表示,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就有标准,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陈竺表示,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是医药行业主流。 陈不是党员,觉悟不够啊 靠,现在流行要离职就吹牛嘛 医改一直没成功过, 现在又开始涨诊疗费和挂号费了 医改自1985年始,扩大医院自主权却是“只给政策不给钱”,政府卫生投入逐渐减少.随着卫生总费用的逐年扩张,财政补贴的逐年减少,医院“创收”热情高涨,增加医疗卫 生投入的沉重负担被转移到医疗服务的消费者身上。早在医疗改革初期,就开始出现一系列乱相,医生走穴、药方里开出电饭煲等,成为当时议论的热门话题。
政府主导的其实是“伪市场化”,政府出钱少的同时还在全方位主导医疗卫生服务,医院只能将成本转嫁消费者.
1989年起,医疗体制改革使医院获得买药盈利的合法权力,“以药养医”成为现实.
以药养医和药品集中招标导致药价飙升.
医疗体制赋予医院在药品销售中的行政垄断地位,医院在买卖双方双向垄断.
2000年起,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逆市场而行,行政干预下政府部门分利药价飙升难以避免.
政府集中招标的过程不是降低药品费用的过程,不是减少返利回扣等不正之风的过程,而是相关政府部门参与药品利益分配的过程。
管办不分让民营医院难以进入市场服务.
医生与患者同为体制牺牲者.
近30年的医疗体制改革,走过了“伪市场化”的道路,又用“以药养医”催生了高药价,还限制了民营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医生与患者本非敌人,反而都是失败的医疗体制改革的牺牲者。 近30年的医疗体制改革,走过了“伪市场化”的道路,又用“以药养医”催生了高药价,还限制了民营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医生与患者本非敌人,反而都是失败的医疗体制改革的牺牲者。 早期的医疗改革实际上是改革开放之初放权让利减负的一贯做法,以药养医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现在医改应该说是方向基本正确。不能同意方粉对于医改、中医药的说法。不解释。 不要一提市场化就觉得万应灵药,不以盈利为目标的民营医院是不可能的,我所看到的很多民营医院是牙科/美容为主体,这些可是医疗服务中的盈利大户。
资深的医生一个月收入总要一两万吧,资深护士也要个八千,这些成本没法省的,最能省的是那些医药代表和市场营销费用了。至于挂号费上涨,那是一定的,医生的待遇要随通胀上升,怎么可能要挂号费停在老水平上呢。另外,挂号费上升,那是明码实价,总比你开些高档药和检查之类的暗盘要好。 这个是死结。没人掏钱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就是空话。地球上还没哪个国家的医疗制度让大家都交口称赞的 不以盈利为目标的民营医院是不可能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