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 发表于 2017-7-11 10:04:22

请教各位茶友


请教茶友:

在新兴的煤化工产业基地,开一个制造什么产品的小生产作坊是比较有发展的?


---------------------------------

从数据思维和连接思维方向去思考,未来的产业变革必然让各种老式生产流程产生环节细分,从而促进依托环节分解的新生产模式的大量小企业不断被催生。而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新生产制造模式必然向原材料地区转移,于是导致之前的生产结构出现改变。


下面摘抄一些最近的思考片段,因为近来家事很多,有些理论细节还没有时间好好完善,但是结构框架已有了个大体模式。



从数据思维和连接思维到生产方式的解构

最近一直思考的是如何给数据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虽然去年对数据的认识在逻辑上大部分还算正确,但是现在看来当时的认识深度是远远不够的,也包括今天要总结的内容,或许之后的某一天在发现新逻辑细节的时候,对今天的思考内容依旧还要做出补充和更新。


数据的概念:
数据是对物质世界中各种存在状态的具体细节特征的详细记录。
例子:记录某物体高度的变化、人类体温动态的记录、机器零件的磨损状态记录等等,有许多许多。


数据体的概念:
数据体是物质世界中能够表达某种存在状态的数据组合态。
例子:“人”、“桌子”、一段摩擦到静止过程,一段生产过程,等等。


连接的概念:
连接是对物质世界中各种存在状态的概括定义。
例子:人、桌子、摩擦、生产。等等

连接的功能:让数据发生组合形成数据体。


今天对上述概率做出了一些修改,再次重新整理了一下。
其实在思考这篇文章的时候,关于数据体概念的内容卡住了我的思路。当我在重新回顾前面写到的关于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才逐渐解开了这个卡点。于是就引入了之前文章提到的一个概念——连接,这样总算把全部思维捋顺了。


面对修改后的结果,我们会发现数据体概念和连接概念好像重合了,尤其是举得那几个例子更是相同。但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真是太大了,为了便于区分我在数据体的例子中用到了一些引号。因为目前我还不知道怎么命名这些数据组合态。好了,现在开始分析两个概念的差异。


解释:
在互联网思维的文章中,我提到这种连接状态早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存在,而之所以现在被概括出来的原因就是科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互联网”这种连接状态发挥出更大的功效。这就像“人”这种生物在没有被定义为人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一样,具有与现在相同的各种细节特征。也就是从“人”中能够剥离出与现在相同的各种数据,比如温度、脉搏、血液循环规律、身高、体重等,这些数据组合在一起就是“人”这种生物。直到某个时候这个“人”的特征数据组合体才被正式的定义为人。但是这个数据体即使没有被定义为人,也依旧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
同理、长宽高、生产、生活、社会、等等概念在没有被定义之前也早已存在着。而数据体的概念就是表达了这种存在状态的数据组合关系。


关于连接,我们同样用人来举例。当这种数据组合态被定义为人之后,一种连接状态就被确立了。于是每次提到人的这个定义,既包括对一个数据组合态的定义,也包括着对所有同类数据组合态的概括定义。
生产概念也是如此,制作任何东西,都是在生产。一下子就把所有属于制造过程都连接在一起了。
组装,两个零件的组合也叫组装。于是把所有生产组合的行为概括定义为组装。
还有统称的长宽高概念。
所以连接概念就是对物质世界中各种存在状态的概括定义。简单的说就是对数据体的概括定义。
这里在举一个极端些的例子,人是一个数据体,而人身体中的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等同样也是数据体。为什么?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种存在状态。

说到这里我感觉应该讲明白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了。上面的理论很枯燥,但是这些理论之中就涵盖了人类社会各种模式的分解和重新组合。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分解和组合,就涉及到现在一些学者提到的转型、变革这些逻辑了。这些逻辑以及推演正是当今前沿人士在努力思考和寻找的,因为里面蕴藏了机会,或者说巨大利益。

--------------------
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如果没有特殊意外(国内外政治方面的),那10年之后很多行业都会出现巨大的变化。我争取多搜集些各个行业的素材,然后加上自己对未来社会的理解,去推导预测一下他们10年后的变革状态。

现在的状况是各个方向的科技研究齐头并进,但是只依靠一两项新科技推动的局部模式改变,对推动整体社会改变的作用力太小。这也就是我们当前看到的,感觉很多新事物引发的新机会就在手边,但是伸出手去却又是咫尺天涯的一股感受。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因为互联网模式导致的数据流速(这里是广义的数据概念)改变,提前在产品到用户这条路径上发生了作用,当然这跟我们国家近几十年来的交通基础改善是正相关的。

生产结构的路径:原材料——————产品————————用户

而到了今天,很多人眼中创业创新机会越来越少,正是由于材料到产品这个生产过程还没有出现巨大变化的缘故,虽然这段过程中的科技研究动作在猛烈前进着。综合状况决定了未来爆发生产结构的变革会突然一下子出现脉冲式高潮。至于这个高潮是否在下面10年内出现,很难预测。如果把所有人类社会活动在数据思维的状态下也看作一个生产环节,那么腾讯马化腾前段时间提到的“场景”这个概念就是指的生产环节改变后出现的一个个可操作片段。

随着思考数据时代的理论,虽然当下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没有完全解开,但是一个主要的思维框架基本成熟了。这个框架就是各种生产(广义概念)环节的再分,或者成为数据体重组。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各种连接的社会,生产科技的进步推动着连接这个模式的不断前行,就像随着人类交换行为的频繁发行,塑造出“市场”这个数据体,后来测量工具和运输等科技进步,让这个数据体越来越大。还有现在火热的互联网这个数据体,其连接状态自古就有,后来科技进步了,互联网概念就出来了。这里面有一个规律,人们在不停的发明创造,目的是更好的改变自然,而发明创造的作用还显示在加速连接状态上。连接被加速,就导致更多新兴数据体被概括定义出来。
发展到现在,从上文提到的路径中:原材料——————产品————————用户,产品到用户这个环节的发展已经远远走在了原材料到产品这个环节前面。今后在产品到用户的路径上面,即使还有大的模式突破创新,也跟普通大众关系不大了,也就是大众创业机会在这个环节很少了。
而在材料到产品环节,现在却刚刚露出苗头,连开始也算不上。普通人的机会在这里面啊。一定要投入新生产之中,创业一定要先考虑自己能够去生产什么。这个老环节将进入一个重新分解的过程,只是还没加速运行。




餐饮业:
我们一定要沿着材料到产品这个环节分析。


1.蔬菜加工将伴随种植基地。
我这段时间看了一些自动炒菜机和自动切菜机的资料,我没有亲自品尝过做出来的菜品,不过网络一些可信的美食牛人对菜品的评价还是不错的。
未来自动炒菜机会向现在的电饭煲一样在家庭普及开来,我认为这是无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基础上,加工蔬菜这个步骤也会被分离出来,将逐渐向整个社会大众扩展。而蔬菜加工综合成本最低的模式就是在蔬菜养殖基地建立处理工厂。然后把加工好的蔬菜按照菜品种类组合完成出售。(前面处理工厂跟3D打印分析中在原材料产地建立工厂是一个模式)
未来人们做饭,先在超市或者网络订购菜品,比如番茄炒鸡蛋,一个盒子装着就是这个菜品的所需所有材料,以后甚至包括微小包装的油、醋等等。人们拿到这一份菜品就直接放在自动炒菜机里面。很简单吧。


2.餐饮的两种模式
a.快餐
b.高档次的人工厨师饭店
第一种很容易理解,现在遍地都是。当然这些饭店的做菜流程跟从前也会大不一样。见上面的分析,有机会我在详述吧。
第二种,现在一些老字号的餐饮企业可以说是在走弯路。这是被互联网+忽悠的。以后,保持传统非常重要,就像艺术家的作品绝对不能改为流程化。


其实,如何细致的分析,上面餐饮业的改变中,普通人的机会是很多的。比如,地产价值的流动方向、各种包装、之前大企业的必然分割中某方向业务量的增加、各种生产机器的改变,等等。仔细琢磨机会真的太多了。


但是,上面提到目前旧式生产模式的分解刚刚冒出苗头,还没有进入加速过程,所以想在分解阶段得利既要掌握好时间点又要思考如何保存力量等待到加速辉煌期。这很考验观察力和推导力。

就先写这些,

乌鸦 发表于 2017-7-11 10:06:26

最近也总结了一点关于电子商务的新思路,一并贴在这里。
---------------------------------------------------------------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大佬马云关于电子商务快要被淘汰的话引起了众多网络人士的思考和讨论。随之,新零售概念的推出使得线上线下统一经营的思维模式进入高潮,一时间各路经营豪杰开始了布局厮杀。在上一篇《关于互联网思维的一点新思考(续)》中,我曾简要分析了电子商务网站淘宝这个案例,在这篇文章我依旧用互联网思维对上述话题的展开分析。

我们先来看看汉语定义下的商业和商务两个概念,
1.商业: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
概括的说就是完成一个商品的交换过程。而前面货币代表的是信用体系。
2.商务:有关商业的事务
我们可以简单把其概括为完成交换过程需要的那些必要环节。

通过上面两个定义我们还可以概括出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依托电子信息网络运行的商业事务。


我们来概括淘宝的主要功能:
1.信用支付
2.用户搜索选择商品
3.商家呈现商品


再用互联网思维把淘宝的内容概括一下。淘宝在商品交易的连接中,其中的连接模式是这样:

1.连接规则:购买(用户数据体的维度)+呈现(商家数据体的维度)
2.连接传输:供求双方的意愿表达
3.连接算法:用户搜索的设定+商家呈现方式的设定

综上我们发现,淘宝交易连接的本质是用户和商家作为数据体的连接,而商品只作为商家这个数据体的其中一个重要数据元。简单说商品呈现方式基本主宰了用户购买意愿,实质上商品在交易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此连接模式中被降级了。


然后对电子商务被淘汰思路的分析,首要的就是找到现实或发展中的不利因素,

1.各种个人信用系统的出现,比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以及各银行信用系统。还有就是最厉害的基于区块链下的未来数字货币系统。
2.诸如网络微商等点对点模式推广呈现商品的手段

现在我们看到,面对上面两个重大不利因素,那种商品集中式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确实遇到了灾祸。所以,当前给出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走向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通过避开两个不利因素,把重点放在开拓场景展示状态来促进商品完成交换行为。


下面我们根据互联网思维的连接规则,把商品作为数据体提出来重新设立一个新的电子商务连接(取消商家):

1.连接规则:表达需求(用户意愿)+商品等待被选择后的呈现(商品无自我表达意识)
2.连接传输:用户的需求碎片
3.连接算法:用户持续给出(输入)碎片,直至碎片完整,传输完成。所有商品呈现统一标准要求。


解释细节(用服装为例):

1.注册用户输入身体各项细节数据
2.假设,用户意愿选择购买T恤。
3.系统呈现各种T恤原始模版供用户选择。可结合用户身体数据给予模版3D呈现
4.用户在模版上修改,鼠标处呈现可选择的修改方式或自己用鼠标直接修改。(这个环节也可以做成交互式。与新型导购沟通人员的交互)可修改处很多,比如材料、颜色、领口、袖口、扣子、局部花纹等
5.随时呈现修改后的3D模版。不同角度视觉。上下、左右、远近。
6.用户的反复修改。
7.用户确定需求。
8.系统得到确认指令后,从商品库中把最贴近用户需求的商品呈现出现。同时给出价格、品牌、厂商资料,以及该产品其他介绍资料。
9.用户选择后下单。

此交易模式下,把商家这个对象剔除出去了。连接下的数据体是用户和商品。这个连接模式会导致,商家消失(可转型为新型交互式导购沟通人员);最后环节指向需求商品厂家的竞争。当然,这个系统的其他衍生路径还有许多,比如除了购买入口外,还可以设置服装设计入口。

通过上面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新的电子商务可以把任务重点放在了‘用户搜索选择商品’这一功能上。并且可以通过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把此服务功能做到相当极致。

至此,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当前以信用为第一运营要务的电子商务模式通过上面的转型后就不会被淘汰。但是因为不同产品的内容不同,所以会出现以产品种类细分的电子商务状态,并且这种状态伴随各种科技(人体感应设备)发展会进入一个辉煌期。
本质上,这个商务模式就是一个商品智能搜索引擎的雏形。

-------------------------------
关于物流业对商品交换行为中信用环节的补充作用


本文是在分析商品交易市场这个数据形态的时候发现的一点有趣的东西。
依靠互联网思维我们把生活中的交易市场和网络交易市场视作一个数据体,那么寻找数据体内数据元的广泛连接就成了异常重要的工作。其中最明显的连接状态就是使用信用这个维度的连接——任何一个微小的商品交换闭环必然伴随信用的支撑而存在。这也是生活中或者网络上存在大规模交换行为的基础,并由此衍生出许多交易平台(市场)。

这些交易平台在设置信用模式的时候重点依托两个思路,一是构建通用信用规则;二是挖掘用户信用状况作为凭证。如果只是简单分析构建的这种信用模式还是算得上完整,但是当加入更多交换行为的细节片段后,这个信用模式却无法完美的支撑整个交换闭环了。比如加入用户维护信用模式的个人成本,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类似的就是遵守退货规则的成本问题。而当未来走向趋于个性化定制过程的交换行为之时,这个不完美的信用支撑的弊端就会不断被放大。当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好多相关人士都在做着深入的研究。而我在上面提到发现的那个有趣东西恰恰涉及到交换闭环中信用模式。

在现实交换市场中,除了货币这个存在于任何微小交换闭环的信用工具之外,我们还会发现任何闭环中还存在一种东西,就是量具。是的,量具也是一种信用工具,他起到了交换双方共同认可的一个甄别行为的作用。比如,尺子、称、天平,等等。这个甄别行为在实际交换中是由交换双方互相完成的。但是在网络交换行为中,这个甄别行为被涵盖进交易平台的信用规则以及其他一些规则设定之中了。上面这段话可以概括为,不仅通过货币可以建立一种连接状态,还可以通过量具去建立一种新的连接状态。而这两种连接状态都属于信用范畴。

所以为了完善网络交换的信用支撑,我们需要把现实中的“量具功能”剥离出来,赋予网络交换行为整个大闭环的某个小环节上面。而能最好完成这个甄别行为的模式就是在物流入口端增加一个职能机构,以替代用户行使信用甄别权力。

于是可以简单设置为用户信用需求(付费),物流入口甄别(执行信用权),最后保证了交换信用闭环完美运行。简单说就是物流入口有偿为用户验货,货物信息要符合当初交换双方的约定。

这个甄别运作可以从某些单一商品开始验证施行,这是需要更多专业人员的,当然也是未来社会大众的重要就业方向。


结尾,之前提到电子商务不会被淘汰,而是要出现二次辉煌。从上面关于信用模式构建的分析设计来看,这个二次辉煌还是很有存在基础的。

-------------------------------------

葡萄 发表于 2017-7-11 12:31:38

数据唯一用途是把已知的事物量化

spacejam 发表于 2017-7-11 12:32:30

本帖最后由 spacejam 于 2017-7-11 12:33 编辑

有你这一篇我又可以偷懒很多东西了,
组织的连接带来的1+1>2效应可以不用写了,
这是马克思社会化大生产的扩展。

乌鸦2 发表于 2017-7-11 13:03:46

葡萄 发表于 2017-7-11 12:31
数据唯一用途是把已知的事物量化

你的概括很精炼!
我是最近才明白数据这个含义的。

乌鸦2 发表于 2017-7-11 13:21:23

本帖最后由 乌鸦2 于 2017-7-11 13:28 编辑

spacejam 发表于 2017-7-11 12:32
有你这一篇我又可以偷懒很多东西了,
组织的连接带来的1+1>2效应可以不用写了,
这是马克思社会化大生产的 ...

最近家里操心事太多,所以还没有用心读你的大作。等心静下来一定仔细阅读。

通过粗浅浏览你写的内容,我冒出一个关于中西文明不同思维的念头。简要的说,用医疗举例,(不评论中西医疗的好坏差异,只从医学发展构建模式来观察)

西医
从一个综合医疗思维体系,随着发现不断纵向分解之前的结构。比如从综合医院到各种专科医院持续细分。

中医
医疗思维根植与整体世界观体系,挖掘人的统一特点,比如经络,穴位。然后依据特点系统运行状态来应对疾病。

如果我们从数据思维看这两种方法,会发现中医思维构建医疗数据体系的成本是最低的。而在这个世界进入数据时代后,需要发掘更多的类似中医思维这种各种物质的同一规律,或者叫连接。
而这样的连接,会组成新的数据体,就是类似中医被总结出来的这类新模式(数据组合体)。

另外,汉字因为其指向的精确性比其他文字要强的多。所以汉字是最贴近数据化的文字。

南金爵 发表于 2017-7-11 15:24:55

乌鸦2 发表于 2017-7-11 13: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近家里操心事太多,所以还没有用心读你的大作。等心静下来一定仔细阅读。

通过粗浅浏览你写的内容 ...

乌鸦和乌鸦2是什么关系?:lol

海因杰 发表于 2017-7-11 16:23:39

南金爵 发表于 2017-7-11 15: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乌鸦和乌鸦2是什么关系?

应该是同一只乌鸦,文字风格一样的。

生如过客 发表于 2017-7-11 17:14:35

乌鸦2 发表于 2017-7-11 13:21
最近家里操心事太多,所以还没有用心读你的大作。等心静下来一定仔细阅读。

通过粗浅浏览你写的内容 ...

二层思维方法和三层思维方法的区别

乌鸦2 发表于 2017-7-11 20:02:30

南金爵 发表于 2017-7-11 15:24
乌鸦和乌鸦2是什么关系?

电脑和手机的关系。以前说明过,省得不停登陆了。呵呵。

乌鸦2 发表于 2017-7-11 20:03:43

生如过客 发表于 2017-7-11 17:14
二层思维方法和三层思维方法的区别

能详细解说一下吗

乌鸦2 发表于 2017-7-11 20:09:40

生如过客 发表于 2017-7-11 17:14
二层思维方法和三层思维方法的区别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对一些物质的认识如同中西医思维逻辑差别一样存在重新概括的可能性。那么结果,很多关系结构会因为新概括而产生改变。

生如过客 发表于 2017-7-11 20:16:42

乌鸦2 发表于 2017-7-11 20:09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对一些物质的认识如同中西医思维逻辑差别一样存在重新概括的可能性。那么结果, ...

我以前发过帖子,自己找吧,手机不方便

spacejam 发表于 2017-7-11 22:24:22

你这个写文格式很有意思,很像易经的象数理格式:
理----定义
数----公式
象----举例

等而下之 发表于 2017-8-19 09:42:08

葡萄 发表于 2017-7-11 1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数据唯一用途是把已知的事物量化

人社部:中国社保卡普及率达73.9%

(联合早报网讯)截至7月末,中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0.22亿,普及率达73.9%。社保卡应用范围已延伸到100多个公共服务领域,自去年以来,医保全国联网和跨省异地就医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中国第一张社保卡于1999年在上海发出。目前社保卡已覆盖全国73.9%的人口,向国家“十三五”规划“覆盖90%人口”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手一卡。

社会保障卡由人社部统一规划,是持卡人享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权益的信息载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各位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