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的一张老照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本杂志上面看到了科大的一张老照片,是科大数学系77级(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学生)的毕业合影。照片中的老师包括系主任华罗庚(中)、副校长杨承宗(左十)、王元(左十一)、石钟慈(左六)、龚升(左七)、李翊神(右三)、张景中(第二排右五),星光熠熠!这张照片中毕业的63个学生中在北美担任正教授的有17人,欧洲2人,63人中有27人仍在从事数学领域的工作,涵盖了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所有领域,如果将这27人组织起来,可以组织成一个非常好,实力非常强的数学系。而这只是科大数学系文革后毕业的一届学生而已。
一直对科大有着由衷的喜爱,当时我们高考的时候(90年代中期),我们学校的最好的学生都是优先选科大,剩下的才考虑清华北大的。
科大的历史,从科大的设立的初衷、建校的过程、她的南迁、她在8平方中特殊的经历、她独特的校风、她培养出的有着强烈辨识度的学生是值得有人去为之著书立传的一件事情(不知忙总会不会有这个兴趣 呵呵)。她的特殊的成立经历,以及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所做出的探索(集中力量办一所好的大学)以及取得的成就是可以和西南联大相媲美的。
付一篇771毕业的学生舒其望教授回科大做报告时一篇文章:从771校友的成长看中科大精神
前些时候,科大领导和老教授们已经做了十场关于科大精神的报告,谈了许多他们对科大精神的体会。我在科大时间不是很长,只能从另外一个角度———771数学系的这个班级,我的同学校友的成长,来谈一谈我对科大精神的理解。 在我谈这些细节之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关于771校友现状的不完全统计。这是前两天我在网上查阅的,可能不完全。771的63个同学中,目前在美国大学担任终身教职的至少有17人,另外,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有1位,德国有1位教授。在德国做教授比美国要困难得多,我们中国留学生真正能做到数学教授的实际上非常非常少。771曾经有两位同学在德国拿到过教授的位置,其中1位做了一年后来到美国,现在美国做教授。另外,国内至少还有8位教授,2位在中科院的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至少有27人现在仍然在学术界工作。这27个人在数学领域所做的工作,涵盖了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所有领域,如果把这27个人组织起来的话,可以成立一个非常好、非常强的数学系。 这27个人在学术界还是比较活跃的,作出了很多的成绩。我这里举些例子,比如李岩岩,曾经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过45分钟报告,是SCI高引用率作者(highly cited authors)之一。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各个领域里,只选出文章引用率最高的250人左右的可作为本领域的高引用率作者。我昨天看了这个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数学方面的高引用率作者一共有334个人,其中名字看上去像华人的大概有29个。这29个华人当中有大陆背景的是10个人,而“771”就有2个,李岩岩和我都在这个里面。这说明科大校友做的工作在自己的领域里很有影响。 教育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来,有4人是长江教授或者长江讲座教授。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李皓,现在是兰州大学的长江讲座教授;在美国Rutgers大学的李岩岩,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长江讲座教授;在四川大学工作的罗茂康,现在是四川大学的长江特聘教授;还有我,大家都知道我是中国科技大学的长江讲座教授。 还有全国杰出青年基金,据我所知,至少有3人拿到了青年基金。比如程艺,科大原副校长、现在的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他就是早期的青年基金获得者。刚才提到的四川大学的罗茂康,也是杰出基金获得者。另外,我也是B类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这些不很全面的数字说明一个问题,就是“771”这个团体在目前的学术界是比较活跃的,而且人数很多,尤其是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任教的人数可以说是特别多。我和很多人谈过,大家都有这个看法,赞叹科大数学系77级学生竟有这么多人活跃在学术界。我觉得,在中国高校数学系历届学生中,有这种现象的,科大即使不是数量最高的,也很可能是较高者之一吧。 我希望通过我以下讲的内容,让大家相信,这个成绩的取得,就是和科大精神紧密相关、分不开的。 科大精神听起来很抽象,但其实它就在你身边。大家可能知道,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当中,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5月为止,前后将近有11年时间,我们国家没有举行过任何高考,有一段时间,全国高等教育几乎全部瘫痪。后期虽然有所恢复,但发展很慢。科大本身就是重灾区,从北京搬到合肥,科学仪器等等失散的很严重。 我们771这个班级,入学时有年龄上的差距,最小的只有15岁,最大的23岁。全班同学除了西藏和少数省区以外,几乎所有省和自治区的人都有。进校以后,771的同学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现在大家可能觉得上大学的机会是理所当然的,我聪明,我高考考分高,自然应该上大学。但在当时,完全不是这回事。对我们很多同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非常迅速的变化。我记得很清楚,1977年夏天,我们还觉得大学离我们是非常的遥远,几乎是没有可能的事。因为那个时候的大学招生是推荐,还需要政审,走后门很严重,也没有什么考试。如果你家庭出身不好,你就没有可能上大学。所以当大家来到全国最好的理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学的时候,都非常非常地珍惜这个学习机会。 我所理解的科大精神,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不畏困难的信心 我感觉科大的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心去克服困难。这个自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勤奋的基础上,碰到困难加倍努力,然后就有很大的自信心去克服它。 我们刚进校时有一个摸底测验。因为1977年高考是每个省独立命题的,每个省的考卷不一样,所以进校以后系里就组织了一次摸底测验,考高中数学。当然这和任何一次考试一样,有的同学考得好,有的同学考得不好,也有不及格的。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同学们的自信心。这个测验反映出我考得不好,我就更加努力地去学习。事实上当时很多考得不好的甚至不及格的同学,后来都做得非常优秀。 771的学习我想大家或许听说过,真是非常非常地刻苦。以前的媒体报道中也提到过一些情形。大家都在认认真真复习课堂上的功课,认认真真地演算习题。一般不会轻易地去问老师或者说与同学进行讨论的。所以,每天晚上同学们都自习到很晚。我记得当时我们的辅导员并不需要督促大家去学习———因为这完全不需要,他需要做的就是督促同学注意休息,睡眠不要太少,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开始的时候,住宿条件比较差,宿舍不够,所以我们班有一部分同学就住在图书馆里。后来,宿舍条件好了一些,有一间宿舍空出来了,可以从8个人的宿舍调出一个同学。当时的举措是每一个宿舍调出一个睡觉最晚的同学到这个宿舍去,这样的话大家互相不影响。我记得这个不睡觉宿舍里面就有程艺和张上游。张上游大家可能也熟悉,他在我们的科大校友基金会里做了很多工作。像不交作业,抄作业或者是考试作弊,基本上是没有的。同学们学得好也罢,暂时有些困难的也罢,总之都非常非常地努力,都有很强的自信心,觉得我现在暂时碰到困难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努力了,我一定能够赶上去的。 二、老师的敬业精神 当时教我们各门功课的老师,大部分是科大数学系的中青年骨干,这些老师后来也都成为了我们共和国恢复学位制度的头几批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生导师,可以说水平相当高。水平是一个方面,但是最主要的方面是他们非常敬业,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写讲义,备课,出习题然后改作业,出考卷,改考卷。我记得当时我们大部分的讲义都是自编的,我们很少用全国统一教材,因为那个时候统一教材都是文革前的教材,这些统一的教材有点过时。这些讲义质量非常高,当然后来也成为经典教材了。这方面我们受益匪浅。我认为科大的这些老师,是我见过最敬业的教师团体。这对我们肯定是影响深远,如果你的老师是这个样子你自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我们自己成为老师的时候,我们当然也会传染到我们老师的一些敬业精神,也用自己全部精力去教育好下一代学生。这一点是科大精神里最值得提到的,对我们的影响非常之大。 三、严格的基础训练 对待基础训练求真务实的态度也是对我们影响很深的东西,尤其对于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我来说,影响非常非常大。记得771当时学的课程非常全面,进校时不有分专业,前三年半全部是学习基础课,这些基础课几乎涵盖了数学的所有内容。课程非常全面,也有一定的深度。不仅是数学课程,还有物理课程,力学是和5系一起上的。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我们后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当时把这个底子打好了,后劲就很足。当时学的东西看上去好象是没有什么用处,对你的博士研究也没有什么用处。因为博士研究毕竟是只研究一个专题,你可能用不上所有这些知识。有人觉得用不上的东西就不学,试图尽快进入所谓的研究前沿。这种做法我非常不赞同,因为这样下去是没有后劲的。我自己的经验是,博士生研究你也许用不上,毕业以后你刚开始工作可能也用不上,你也会觉得自己白学了,也许都忘光了。但是,不知道哪一天你就用上它了。比如我自己是学计算数学的,可能会觉得还有很多知识我用不上呀,比如微分流形、几何、概率,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都用不上,但到后来你要解一些曲线、曲面的问题,就用得上几何的东西了。再比如说,有一些计算方法,在一些随机的情况下会怎么样,环境的干扰和一些误差会造成什么影响,后者的这个方程就是一个随机的方程。这时你就可以用到很多概率方面的知识。那么这些东西你当初学过,这个时候需要用到,甚至你觉得你忘了,你把他抓起来的时候实际上是很容易的。反过来如果你年纪大了以后再想把这个东西补起来,就不知道要难多少倍。所以我自己的感觉,771许多校友在学术上很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非常非常严格的基础知识训练。 四、敢于创新的精神 什么叫创新?就是大家跟着你做,你的方法大家在用,其他领域也在用。那么你做的东西就要有新意。我认为这个创新性是建立在牢固的基础知识之上的,不应该把它单独提出来。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训练你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我跟大家讲讲我自己的经验。我在科大读了四年半。本来应该是五年,因为我们是晚了半年进校,所以我是1978年的春天进校,1982年的夏天毕业。我在这个四年半里没有做过什么研究,没有接触过任何所谓的科研,我们那一届也没有做毕业论文。目前的看法这好象很不好,你修这么多课,你是不是就修死掉了,也不知道什么叫科研。我认为完全不是这回事,你基础都没有,能做什么科研?当然我说的这个东西对数学是比较实用,对其它学科我不知道,也许一些实验学科早一些接触科研会有好处。 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打这个基础。不仅在科大我没有做过任何科研,我到UCLA的第一年也没有做什么科研,就是修课,而且我修的这些课和后来做博士论文也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它后来绝对有用,至少是训练你的一些思维方法。当然还有一个用处,你可以去考他的资格考试。我直到大学毕业后第一年暑假的时候才开始接触科研,这个时候我找到了导师,导师丢给我一些文献,说你去看这个,你在这里面去做。这已经是第一年的年底了。我一共用了四年读完PHD,这四年我也是一直在修课。四年里我记得我每个学期至少修三门课,我当时修了很多课。我觉得并没有影响到我创新。当时我的导师———当然每个导师带学生的方法都不一样,管得不是很具体,就是把材料一丢,你自己去搞。我记得当初我的博士论文写好以后给他,他看了以后给我来了三、四个Email说很好,我原来以为你做的东西不怎么样,现在看还蛮不错嘛,是很好的东西。你可以写文章投出去发表。但国外不需要你发表文章后才给你毕业,我只把博士论文写出来,就拿了博士学位(那时若按照国内的标准我还毕不了业。国内大概是三篇文章还是两篇文章才给毕业)。 那年夏天,我把它写成三篇文章投了出去。三篇文章后来刊登在了比较好的杂志上,后来的引用率也比较高,可以认为是有些创新的东西在里面。所以,我觉得你不要急功近利,你如果把大学和研究生加起来一共是八年半。而我五年半里没有做任何所谓的科研。但这个时间并没有浪费掉,把基础打得很扎实,一旦开始做这个科研了,就会很顺手,进展就会比较快。我用三年的时间做出的那篇博士论文,应该是科大特色的创新了。 五、愿为母校服务与效力的情怀 当然,任何一个学校的学生都热爱母校。但是我觉得科大的学生表现的更加突出。可能有的同学知道,我们771校友张上游,若干年以前他就倡导成立了科大校友基金会这个组织。很多科大校友都积极响应,有的积极捐款,有的帮助运作、管理等等。这个基金会虽然目前的捐款数目不是最大,但是基金会校友参加的比例与其它学校相比还是比较高的,这也说明科大校友非常热爱母校,只要能为学校尽力,大家都愿意去做。还有一方面就是回到学校,愿意对学校教学科研做一些贡献。 我最后想讲的是,今天的科大可能会碰到一些困难,有一些不利的因素。比如地点在合肥,远离大城市,这在当时就表现出来了。当时就有同学搞不清楚中国科技大学在哪里,拿到通知书还以为科大在北京。然后看到上面的报到地址写的是安徽省合肥市。当然现在不会发生这种事了。今天这个校址还有人认为是遗憾。实际上,这不一定是缺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一种优点。你想想,在这里读四年书和在北京读四年书,会有多大区别吗?我觉得这里还有它的好处。如果这里的学习环境比较好,能让你安安心心地读书,让你安安静静地把这个基础知识打好,那么这对你以后会有非常大的帮助。 可能学校今天已经不像当初那样能招到全国最好的学生,高考的平均分数和北大清华也有些差距,关于这一点,关键是怎么看待它。分数这个东西在心理上会有影响,你觉得你不如人家,第一名在这里的也许比较少。但是你看这么大的一个省,这么多人参加高考。这个第一名和第一百名高考的分数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在美国你很难判断哪个是最好的大学,在美国,SAT满分的也有不被大学录取的,所以美国没有一个很线性的排名。今天的科大,从师资力量、学生来源、学习风气、教师质量等等方面来讲,我觉得完全可以做到全国最好。只要能够把我刚才谈到的科大精神发扬下去,完全可以把科大办成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再加上科大的学生招的也不多,如果能维持住这样一个好的传统,那么再出若干个像771这样的班级,我觉得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其实我们这些人并不比其他人聪明多少,就是一个氛围、一种风气,然后加上自己的一份努力。只要有了这些条件,就一定可以做到。
啊,另一位大师兄啊。比忙总还高一级呢。 确实令人骄傲!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4-15 00: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啊,另一位大师兄啊。比忙总还高一级呢。
老燕看帖不仔细,被小三搞昏头了吧。后面的是转帖。 龚升俺认识。当年搞奥数,偶们集中去苏州培训,老师就是龚升。因为做出了几道题还被他夸过几句,说这小孩不错,哪里来的呀? 穿越 发表于 2012-4-17 06: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老燕看帖不仔细,被小三搞昏头了吧。后面的是转帖。
一开始没有前面那段。
管惟炎,方励之和龚昇我都认识,他们没有一个认识我。 张景中老师是我的师爷,导师的导师,后来在广州大学遇到一个老乡,都是出自同门,不过她是张老师的学生。搞的我很郁闷,按辈分要叫师姑了?!!!! sunlaoda 发表于 2012-4-17 09: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张景中老师是我的师爷,导师的导师,后来在广州大学遇到一个老乡,都是出自同门,不过她是张老师的学生。搞 ...
张老在中小学搞实验班,保不齐你家孩子哪天就成师姑了 ... 舒其望,侯一钊,鄂维南,许进超是计算数学界做的很好,在国内又比较有影响的人。其中科大就有两个。
个人更欣赏侯一钊和舒其望。 psax 发表于 2012-4-17 09: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张老在中小学搞实验班,保不齐你家孩子哪天就成师姑了 ...
是啊,张老师搞了个Z+Z 中学教育软件,很多同学都是从那个课题毕业的
我也曾拿过一套,很不错,对初中生高中生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的孩子跟张老师学习是不大可能了,张老师70多,已经退休拉,所以就不要担心了 燕庐敕 发表于 2012-4-17 07: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开始没有前面那段。
管惟炎,方励之和龚昇我都认识,他们没有一个认识我。
张上游我见过,最早搞科大校友会,还拉了个足球队,但他们踢不过我们。 穿越 发表于 2012-4-17 06: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龚升俺认识。当年搞奥数,偶们集中去苏州培训,老师就是龚升。因为做出了几道题还被他夸过几句,说这小孩不 ...
我特别佩服那些能解奥数题的。因为我解不出一道。呵呵{:4_279:} 我也有一张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只是学生是78级的,前排就座的老师基本不变。场景一样,学生的脸嘴都很一样。 传说中的77、78和79 wxmang 发表于 2012-4-17 1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有一张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只是学生是78级的,前排就座的老师基本不变。场景一样,学生的脸嘴都很一样 ...
771居然有5个女生,不容易啊。781也是么? 快乐是什么 发表于 2012-4-17 17: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771居然有5个女生,不容易啊。781也是么?
781有6个女生,其中一个是从理论物理系跳槽过来的。 wxmang 发表于 2012-4-17 22: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781有6个女生,其中一个是从理论物理系跳槽过来的。
1系后来一蟹不如一蟹,以后都有和尚班了。班歌是《少林、少林》。 穿越 发表于 2012-4-17 19: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1系后来一蟹不如一蟹,以后都有和尚班了。班歌是《少林、少林》。
不过科大女生与男人差别不大,都很用功。 科大学生素质确实很高,不服不行。我有个博士师弟是中科大最后一届本科5年制毕业的,能力在我们那帮人中最突出。
2000年我读硕士时,我们中科院系统委培的和科大学生一起上专业课,考试时候专门要在卷子上写上某某所,以便老师改卷时候照顾。科大土著们也瞧我们不起,讨论问题时候一说你是某某所的,那就不要讨论了,你不懂。
学组合数学时候被许胤龙老师整的死去活来,实在是年龄大了,听不进去啊。想当年读本科数学我还考过第一呢。后来考试时候左边坐了一个本科北大数学的师弟,右边一个川大数学系的,才勉强过关,啊啊,想起来就泪奔。。。
张景中老师是河南林县人,我是山东鲁西南的,口音和他的一口河南话很接近。听他的讲座听的很亲切,其他同学就比较惨了,不过听了一两次我就坚持不住了,实在是不懂啊。在张老师门下混了6、7年,结果对他的机器证明那一套还是蒙查查,不懂,太惭愧了,出来混都不好意思说是张老师的徒子徒孙。 wxmang 发表于 2012-4-17 1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也有一张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只是学生是78级的,前排就座的老师基本不变。场景一样,学生的脸嘴都很一样 ...
忙总把自己这张照片发出来吧,然后组织一个有奖竞猜!
其实我这是传说中的钓鱼帖 {:4_268:} 任督 发表于 2012-4-20 1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把自己这张照片发出来吧,然后组织一个有奖竞猜!
其实我这是传说中的钓鱼帖
没必要,我的照片茶馆就有。 忙总空间里的貌似不是本人照片吧? 把酒临风长歌行 发表于 2012-4-20 1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忙总空间里的貌似不是本人照片吧?
哪个贴,没看到啊! wxmang 发表于 2012-4-17 1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781有6个女生,其中一个是从理论物理系跳槽过来的。
我上学的时候,女生学数学的相对多,数学系女生几乎占三分之一,物理系就只有百分之一多点了 wxmang 发表于 2012-4-20 11: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必要,我的照片茶馆就有。
啊,我几乎天天上来看,居然没看见... 望尘莫及的前辈们呀!! 茶童 发表于 2012-4-20 18: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啊,我几乎天天上来看,居然没看见...
忙总空间.:lol wxmang 发表于 2012-4-17 1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过科大女生与男人差别不大,都很用功。
科大女生比男生更用功。特别是现在,高校里女生普遍比男生出色,原因是女生早熟,男生反而懵里懵懂,要到二十五、三十以后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穿越 发表于 2012-4-21 07: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科大女生比男生更用功。特别是现在,高校里女生普遍比男生出色,原因是女生早熟,男生反而懵里懵懂,要到 ...
不过学数学,女生天分不够。缺乏强大的整体把握能力。 wxmang 发表于 2012-4-21 12:3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过学数学,女生天分不够。缺乏强大的整体把握能力。
{:4_280:}日本人天分是不是也不够啊,忙总,日本数学界在全球整体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啊,忙总一说整体能力欠缺,我马上就想起霓虹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