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203 发表于 2016-6-21 21:09:59

《天才的13个思维工具》笔记

本帖最后由 然后203 于 2016-6-21 21:17 编辑

《天才的13个思维工具》这本书着眼于人的思维的特性、正确思维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教育。
      我是作为学习怎样教育小孩的目的而阅读的。其中不乏一些新颖的观点。------------------------------------------
一、对思考的重新思考     沃尔夫冈•泡利:在人类灵魂的潜意识里,明确的概念被充满强有力感情内容的形象所取代。    斯达尼斯劳•乌拉姆:通过形象来感受抽象的数学概念。    威廉•里帕斯科姆:不只进行归纳、演绎思维,而且进行直觉思维。在科学中,直觉、情感和想象的形象确实是有意义的,这种感想是被感受到的,而不是被定义的。    沃纳•海森堡:数学是我们用来表达我们对于自然界的理解的一种形式,但他不是我们理解的内容。    赫伯特•西蒙和赫诺姆•乔姆斯基:认知学术将思维定义为归纳和推理的逻辑过程或语言学的规则。    艺术家的灵感只有部分来源于视觉刺激,感情、运动感觉、哲学及生活本身是艺术思想的其他来源。    毕加索相信所有的感觉、认知形式都是一直互相关联的。    亨利•包因凯尔《数学与方法》:我们是用逻辑证明,但我们却用自觉发现。
    创造过程具有普遍性,跨学科的特性。    教育的失败之处在于缺少对自觉或常识的严肃的认知和注意。
二、想象力教育    把思维活动与周围的物理世界的经验联系起来。    爱因斯坦的转变—瑞典阿劳市,康顿学校,约翰•亨利希裴斯泰洛齐原则办学。不仅学知识,也要体会知识要传达的东西。    理解艺术怎样来源于生活以及他与生活的关系后,才能经历现实。    理解一个学科—--怎样在实践中应用,怎样用他来创造新的东西。    通过实践得到的“第一手”知识和学校教的符号知识一样有用。    理查德•格里高利:把“虚构的”等同于“假的”,是不对的。在创造性工作中,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毕加索:艺术是使我们看到真实的谎言。    我们总是通过想象来解释感觉,以达到理解。    现实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来理解,把他想象成什么依赖于我们再现他们所要表示的感觉、情感和感情的技能。    创造性理解的共同思考工具:观察、形象思维、抽象、识别模式、形成模式、类推、身体思维、移情、空间思维、模型、玩耍、转换和整合。    思考的工具是前语言、前符号的,是真实、想象和被创造的东西之间架起经得起考验的桥梁,是创造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观察    所有的知识都始于观察。    能精确的观察世界,才能辨析不同的行为模式,抽象出法则,类比事物的性质。创作出新的行为模式和有成就感的革新。    观察绝不仅仅是看看,需要时间、耐心。    被动地看与主动的看,很不一样。要重新去看,去思考我们所看到的。    学会观察一件事物,掌握观察和描述所有事物的关键。    作家毛姆:以科学家做实验的方式来与人交往,目的是为了的到更为精确的信息。    仅有耐心是不够的,要知道看的是什么或要找的是什么。    不能仅仅依赖某一种感觉作为观察的基础。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理查德•伯勒斯拉夫斯基认为,唯一可以激发演员灵感的东西就是不断地、明锐的观察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除非我们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和怎样看,否则无法集中注意力。必须训练大脑进行观察,培养观察的精确性。视觉艺术的教学能够增加视觉意识。    先入之见可以改变人们的感觉,客观的观察是无法实现的。    观察,但必须超越表象。    艺术学习改善观察,观察也可以改善艺术(研究自然、历史、医药、解剖……)
    把眼睛蒙住,用触觉、嗅觉来辨别物体,用听觉感觉周围环境的变化。    收藏东西,训练水蕨观察力(眼睛和大脑获取和评价知识的能力)。    观察-------回忆细节--—画画、写----再次观察,以此理解和定义物体的特征。
第四章 形象思维    斯坦梅茨:视觉想象能力同工程设计有重要联系。视觉想象训练越多,越能体会视觉思考过程(想象性、开放性、图景)。    佛朗索瓦•雅各(生物学家)、詹姆斯•布莱克:再造人物和环境。    把事实和思考从一个大脑转到另一个大脑,通常使用图像(图片、图表、词语、示范、音乐、舞蹈)    声音思考—无声练习    想象应包含多种感觉,在头脑中研究。    想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化的,用来简略表达视觉、声音和其他感觉的方法。包括对现象的现实的表述,也包括对特性的抽象和感觉的关联。    怎样训练:1.认识到自己对视觉、听觉和其他形象的使用;2.随心所欲的想象;3.喜欢一种艺术,作图、作曲、诗歌,做菜,做之前先想象过程,做完后再回忆。    从形象思维到表达存在着转换困难。所有思维形象必须通过其他媒介才能交流(语言、音乐、运动、模型、绘画、图表、电影、雕塑、数学……)
第五章 抽象    去除所有的东西,除了观察和思考中的关键因素,通过简单性展现纯粹的力量。    海森堡:抽象的本质在于抽出一个与其他特征对比来看特别重要的特征。    最好的抽象是能够提供新的、多重的见解和含义,用简单来表达不明显的特征和暗含的联系(洞见),如质量、速度、加速度、温度、密度……    特征并不是显而易见的,超越感觉。    理查德•费曼:现象复杂,规律简单,知道什么事应该留出来的。    通过科学实验,发现重要抽象。

然后203 发表于 2016-6-21 21:10:39

本帖最后由 然后203 于 2016-6-21 21:20 编辑

第六章 识别模式(规律)
    贺瑞斯 贾德森《寻找解决方法》:感觉到了规律就意味着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已经形成了预期。
    (戏剧)没有预期,就没有惊奇,没有惊奇就没有快乐。
    从规则的、重复的形状中看出出人意料的惊奇。模式识别刺激大脑产生新发明。
    节奏最好通过耳朵和腿来学习。
    必须知道应该预期什么以及怎样比较事情,才能看出模式。
    个人的识别模式具有模式化特征,对同一个事物、想法,其实可以有很多角度去看。
    研究中最关键的部分不是得到数据,二是理解数据,找到足够的联系可以理解整个画面。
    知道自己不了解的东西,知道自己无知的模式,和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一样有价值。
    学会怎样问问题,学会识别空白点。
    每个范例都有局限性。
    系统的探索自己不熟悉的视觉、听觉、舞蹈、感觉和做事的不同排列方法。
    要有耐心。

第七章 形成模式
    旋律:同步的构成周期性。
    巴赫:组合数学,探索一下系统中元素的所有可能的结合种类。
    伍尔芙:日常事件后隐藏的模式,文学的目的就是表明这些模式。
    复杂性来源于简单元素的组合。
    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像艺术家一样常常使用不同的方法,取得不同的结果。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不同的用途。
    越是发明更多的模式来限定、定义和表达我们对世界的经历,我们就能拥有越多的真正的知识,我们的理解也就越丰富。
    (元素周期表有几百个版本,勾股定理有300多种证明方法)
    学习创造模式是学科革新的关键。
    雷尼•帕罗拉《视觉艺术》:理论和时间的设计规则、系统规则和指南。
    乐高:有限数学的单元可以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模式形成的起源和定义都是跨学科界限的。
    模式的探索需要真正理解现象和过程中的所有基本元素。

第八章 类比
    类比指的是本来不相似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类似。
    五感能力是有限的,大量现象存在于感官、知识、想象、仪器探索之外,以类比的方式才方便理解。
    海伦•凯勒学习的方式就是类比(联系),学习本身就依赖于类比。
    类比不应于相似性混同,指的是不同现象或复杂现象在内在关系或功能上的对应。相似特征一般为可以观察到的。
    不管区别而假定不完善的对应,帮助我们从现存的知识跳跃到新的理解世界里面。只有当看到实物的可能性,而不仅仅看到它们是什么,才能以新奇的方式使用他们。
    所以应该鼓励孩子想象,多用类比,探索话语的比喻形象、想象故事,形成假设,寻找双关,探究每一个形象、感觉和它们激发的联系。

第九章 身体思考
    依赖于肌肉运动、身体位置、平衡感和触感。不需要思考就能做。
    意识里的思想并不是真正的感觉,而是对身体运动或感觉的记忆或想象的感觉。
    对身体的熟练使用和思维之间具有相似性。
    思维中的练习,依赖于此前通过身体练习准备了足够的运动和感觉的形象。
    思考就是感觉,感觉就是思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观察力,并且在自己的肌肉里具有非常巨大的记忆力,要不断重现身体的姿势和位置,而且要能使思想和身体和谐运用。
    把对身体的感觉延伸到工具/器械上,真正的产生交互作用。
    做事并且记住做事的感觉,与学习用身体思考是不可分离的。

第十章 同情理解
    空间思维无处不在,二维、三维、映射、比例转化……,对某些专业来说非常重要,如化合物周期表。
    不同角度的透视法,得到的二维图想不同。
    分数维度。
    把微微图像和三维现实联系起来的能力----整片材料如何制成有用的三维物体(包装物)。
    音乐放大/缩小比例;工程技术上放大/缩小比例。
    时间的经过,或称为第四维空间,并不是绝对的,二是相对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运动。
    空间本身就包含了部分的情感信息。多维视角,多维感觉。
    与几何形状玩耍,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
    包豪斯学院的练习:在平面上设计物体,剪开折成三维物体。
    玩福勒贝尔模块。
    想象第四空间维度。

第十二章 模型
    战棋游戏。
    功能模型能抓住一个物体或装置的基本运作过程。理论模型,能表现一些过程。
    模型体现抽象、类比、维度变化、想象、理解。
    模型(草图)把思想概念具体化,帮助我们掌握概念,但不应与概念你本身混同。
    制作模型,如果模型能够工作,实现预期功能,说明我们掌握了目标。如果模型不能工作,也能让我们意识到没有实现预见的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目标。
    不一定“真实”才有用,孟德尔研究豌豆来理解遗传原理。
    懂得模型的局限性同懂得模型的用途一样重要。

第十三章 游戏
    弗莱明喜欢玩游戏,且并不总是按规则玩游戏。“细菌画”也是一种试验。
    规则引导创新—---打破规则并发现别人没有想过的东西。
    代尔布卢克:有限的马虎原则,这样才有出人意料的事情出现。

    游戏没有内在的目的,但其结果可能会产生其他目的。
    简•皮亚杰:1.练习思维工具;2.在虚拟世界里培养类比、模型能力;3.教人在特定条件下决定怎样行为或思考。
    发明开始于头脑的兴奋,自由的联想。
    文字游戏----斯本内现象(英文字母首字母互换法)造成谐趣

    查尔斯 艾夫斯“音乐上的自然定义”,《牛津单词游戏指南》
    游戏必须有足够的童心来玩,打破行动、思考和感觉的一般习惯。让我们返回前语言/符号的直觉、感情和快乐,从中产生创造性的洞见。,实现没有压力的学习,没有恐惧的探索。

第十四章 转换
    真实的创造性工作常常需要多种思维工具,工具之间需要转换性思维,转换具有交互性。数据---图表、视觉形象;翻译语言……

    记忆需要记忆/方法(用拳头记忆月份长短天数)。
    耳朵能听到眼睛观察不到的复杂性(基因序列转换成音乐)
    转换越出人意料,越可能产生创见。
    麦克斯韦:科学的真理应该为不同类型的人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第一个方法和第一个答案只是理解的开端。
    《头脑风暴》竞赛,《词语之河》艺术竞赛
    意识到转换,就已经开始把创造性想象理解成一个可以时间的过程。

第十五章 整合
    转换意味着整合性理解,即感觉的印象、感触、知识和记忆以多元统一的方式融合在一起。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说话吧,记忆!》:感觉、感情和知觉的整合成为他想象力成就的源泉,他的记忆和思想总是多感觉的、感情的而且同时是智力的。
    有天赋的人都通过有目的的培养对世界的多重感觉来达到整合性的理解。
    超越感觉:1.感觉到自己知道的东西,知道自己所感觉到的东西;2.整合感觉、印象和感情;3.同记忆里存在的来源于其它模式、模型、类比和其他四位机构的抽象知识融合起来。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可以混合,感觉整合synesthesia
    感觉整合是一个关键。
    赫胥黎:知道是被动的,理解是要能够在自己知识的基础上采取行动。
    人们必须主动地把感觉的经验同我们在智力上已知的东西结合起来。
    思考依赖于感觉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感觉必须互相协调,才能具有理性的思考和行动。
    创造性的工作都是基于整合的理解,综合了感觉、感情、记忆和理性的思维。
    理性与自觉协作,这个综合统一体,就会拥有他们单独所不具有的创造力量。

第十六章 整合教育
    1.教育的目的应该是理解,而不是知道,应该是主动的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获取。主动的理解需要被动的知识为基础,学生不仅要分析创造性的产品(小说、诗歌、试验、理论、油画、舞蹈、歌曲),也要学习模仿。
    2.必须教授创造过程中必需的直觉和想象的技巧。创造性的思考都是以非逻辑、非词语的形式开始的。人文艺术教育中的艺术是重要的。
    3.必须有多学科的教育,艺术与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艺术教育中的想象工具一样重要。
    4.必须用创造性的描述语言整合课程,必须重视知识之树的主干,提供不同领域中人们可以分享创造过程的一种共同语言,并与创造活动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把不同的学科和课程联系起来。
    5.必须强调跨学科部分,信息和技能应作为能够一般适用的,让学生学会应用自己学到的知识。
    6.必须以跨学科界限的人们的经验为前导,学习他们的技术、简介、过程,让学生理解和需要整合性教育。
    7.每个学科的思想应该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述;自觉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具有同等价值;
    8.创造一种开创性的教育,配备以基本的,一般目的的工具。

    铃木善内:天才教育是生活的教育。
    在各个领域内都要有知识,有创见,让知识具有普遍性。
    一个学科中的知识向其他所有学科敞开大门时,想象力就会兴旺繁荣。
    知识和感觉的范围越宽广,想象的可能性就越宽广,创造出的作品的整合性和重要性就越强。

fatsheep 发表于 2016-6-22 18:00:45

花赞,我先去看这本书,回头向你请教: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天才的13个思维工具》笔记